中泰陆战队联演:各种科学训练方法成亮点──看来即使是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53:31
看完后感觉,有些是因为实战经验不足,有些还是视野和思想不够开放,比如饮水背囊,在体育比赛、户外运动中都不是什么新东西了,我们的特种部队居然好像才第一次见识到。

中泰陆战队联演:各种科学训练方法成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 08:41  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在中泰演习中,两国陆战队员同乘一艘冲锋舟登陆。 资料图:在中泰演习中,两国陆战队员同乘一艘冲锋舟登陆。

  高毅 曹海华

  广东汕尾某海训场,5月25日上午,随着信号弹腾空而起,“蓝色突击-2012”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落下帷幕。

  5月11日开始,中泰两国海军陆战队在广东湛江展开了代号为“蓝色突击-2012”的联合训练,此次联训以“海军陆战队联合反恐战斗”为课题。这是两国海军陆战队在“蓝色突击-2010”后举行的第二次联合训练。

  本次联训历时15天,共分为展示交流、混编同训、野战生存、综合演练、研讨交流5个阶段。泰方派出参训分队126人,中方派出参训分队372人。

  半个月内,两国数百名海军陆战队员在泥潭火海、孤岛丛林中同训练、共生活,他们相互学习优点,补齐自身“短板”,通过联训平台,双方获取到一个个通往战斗胜利的“秘诀”。

  “我要求训练暂时停止,让士兵休息40分钟后再训练。”

  此次联合训练中,混编同训是最重要的课目之一,混编同训的最后一天是联训中最炎热的一天。

  当日上午10点35分,烈日当空。攀爬与索降课目训练现场地表温度达到42摄氏度。经过几个回合的16米高临时建筑物攀爬,中泰参训官兵身穿的迷彩服已经湿透。有几名泰军士兵耐不住高温折磨,纷纷摘下头盔走到旁边树阴下乘凉。

  “我要求训练暂时停止,让士兵休息40分钟后再训练。”这时,泰国海军陆战队军医顺通走到泰军指挥员桑空上校面前,指着训练帐篷外悬挂的温度计,又指一指手中的一张表格大声说道。

  没想到,泰军指挥员竟然同意了他的请求,泰军的训练随即被叫停。泰军官兵如释重负,解下身上的训练装具走到帐篷里休息起来。原来,外军科学组训是“硬指标”。官兵们一下明白了泰军军医为何在阳光直射的混编同训场,设置了那么多温度计。

  泰方军医解释了叫停训练的原因,顺通指着先前的那张表格中的黑色区域说:“因为训练现场的温度和湿度超出了表格数据所允许的最大范围,因此训练必须停止。这是我的权力,也是我的职责!”

  顺通手里那份表格叫《热射病风险评估表》,表格以坐标轴的形式,分成绿、黄、红、黑等4个不同的训练评估区域,纵坐标显示温度值,横坐标显示湿度值。每隔一段时间,顺通就去读取悬挂在各个训练场上温度计的数据,然后依据这些数据在表格中的交点所在区域,确定训练强度与休息时间。

  他耐心地解释说:“表格中绿色区域表示每个小时训练50分钟,休息10分钟;黄色区域表示每个小时训练45分钟,休息15分钟;红色区域表示每个小时训练30分钟,休息30分钟;黑色区域表示每个小时训练20分钟,休息40分钟。我的工作职责,就是根据数据确定训练时间,防止官兵出现热射病。”

  泰国地处热带,官兵在高强度训练中极易出现热射病。因此,在其海军陆战队野外生存和城市反恐等课目训练中,他们通过建立科学训练评估手段,预防训练疾病和非战斗减员。

  曾在黎巴嫩执行过维和任务,对泰军武器装备、作战指挥和训练体制等十分熟悉的中方指挥员胡德海说,泰国海军陆战队有一整套科学完备的组训机制,不仅训练课目展开前要进行训练风险评估,而且这种风险评估必须由高科技设备和专业人员完成。比如潜水训练,他们事先要采集训练海域海水温度、海浪等级等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拟制训练计划,确定训练时间、进度、强度和规模。

  中方一些科学组训方法也成为泰方学习的亮点。在擒拿格斗训练前,中方参训陆战连连长于晓力向双方队员首先介绍了人体结构,详细讲述了人体易遭致命攻击的太阳穴、喉咙、颈椎和软肋等部位的生理特点和防范要领。泰方陆战连连长提拉育不太理解,于连长向他解释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醒队员在作战中实施一招制敌,另一方面保证队员在训练中点到为止,防止在擒拿格斗时,发生意外伤和训练事故。

  “你这样做,很可能导致整个战斗小组全军覆没。”

  “你们吊床绳索的打法不利于实战。”野战生存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看到中方队员绑在树上的吊床,泰方队员潘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细节上的缺陷。

  参加“蓝色突击-2012”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的大部分泰方队员都有丛林作战的实战经验。看到中方队员把吊床两端绳索绑得过牢,曾在泰国南部执行过丛林战斗任务的潘亚表示,这样不利于在战时快速撤收。随后,他向在场的中方队员演示了两种即牢固又容易解开的绳索绑法。潘亚独到的系绳手法,令在场的中方队员心悦诚服。

  中方陆战班班长张鹏说,在索降训练中,与中方不同,泰方用于滑降的“8”字环多了两个小钩子。询问得知,这是索降中途停止时用来缠绑绳索的。中方队员索降中途若需空中急停进行战术动作只能靠一只手控制绳索,另一只手进行轻武器射击等战术动作;而泰方队员则可把绳索迅速在小钩上缠绕几圈,即能腾出双手用于射击,这无疑增加了射击命中率。

  然而,中方队员掌握的索滑降样式,也同样令泰方受益匪浅。泰方参训队员凯姆对中方队员擅长的倒立索降非常感兴趣。凯姆说,相对于坐式索降,倒立索降最大的优点在于从高楼索降逐层搜索目标时,可第一时间发现目标,从而为快速反应赢得先机;而坐式索降最大的弊端是队员身体易暴露于敌,极可能导致致命伤害。

  在重要目标突入与搜索训练中,中泰双方队员混编成一个战斗小组,相互交替掩护,迅速接近可疑目标。战斗小组中第三名担任火力支援任务的中方队员王犹虎警惕地突入房间后,见前面两名队员没遇到任何抵抗,就径直跟着进入房间展开搜索。

  “你这样做,很可能导致整个战斗小组全军覆没!” 王犹虎的举动受到同组泰方队员的“批评”。训练一结束,泰方队员孟的就立即向参训的中方队员进行了战术讲解:“突入房间后,负责火力支援任务的队员一定要转身搜索一下斜上方的位置,一旦恐怖分子藏匿在上面,就能向前进中的队员后背开冷枪。”中方队员恍然大悟,将这一战术动作牢记在脑海里,并很快应用到接下来的训练里。

  “狙击手击发后不可急于下一次射击,最好间隔10秒。”中方队员雷文对泰方狙击教员帕拉顿上尉的狙击技能讲解不以为然。然而,帕拉顿耐心解释说,实战中若狙击手连续击发易暴露自己,极易吸引敌集中火力打击。而间隔10秒,一则可让自己便于隐藏,二则可让你的枪管冷却下来,增强射击精度。如此细致的解读,让中方参训队员频频点头:实战经验永远比教科书更经典!

  然而,中方的一些训练技巧也让泰方叹服,在步枪射击训练中,一阵枪声过后,泰方队员发现,百米距离,中方队员个个打出了不俗成绩。“你们怎么做到的?”许多泰方队员向中方队员求教。随后,中方队员向他们传授的远距离精度射击训练方法,让泰方参训官兵大开眼界,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在爆破训练场,泰方参训队员祖玛尼的举动引起了中方教员宋邦华的注意。“导火索燃烧速率是多少?”只见祖玛尼熟练地拿出尺子量起了导火索长度,并用秒表对爆破全程进行计时。他告诉宋邦华,计算导火索的燃烧速率,可在实战中根据自己所需时间调整导火索长度。如此专业的职业精神,令中方队员钦佩不已。

  “回去我们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射击靶。”

  中泰两国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中,双方队员配备的一些装具“千奇百怪”,但在战斗中,它们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月的湛江,宛若盛夏,整个联训几乎都是在高温中进行的。然而,泰方队员随身携带的一些小装备在对付高温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印有泰国海军陆战队标志的草绿色三角头巾就是其中之一。

  训练中,每当泰方队员感到炎热难耐时,就会从身上取出那块头巾包住自己的头,只露出一双眼睛,以避免头部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到。泰方队员拍罗透露,别看这块头巾不起眼,用处可大着呢。它不仅可以防晒,而且还能在丛林训练中防虫子叮咬脸部和脖子;在沙漠训练中防风沙伤到眼睛;蘸水后,可以捂在嘴上防止毒气伤害;关键是,在作战中受伤后,还能用它来包扎伤口。

  而在轻武器射击训练中的运动射击环节,中方按照一定运动频率升起和倒下的射击靶,引起了泰方队员的高度兴趣,他们随行的摄像人员还拍摄下这种“起倒靶”操纵的全过程。

  中方陆战排长王犹虎向泰方队员介绍说:“这种专门为运动射击训练而发明的‘起倒靶’,采用了电脑摇控操作,能够根据人体反应速度,相应设置不同的升起和倒下频率、时间,能够迅速提升陆战队员在运动中快速击中目标的能力。”泰方陆战连连长提拉育听了高兴地说:“回去我们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射击靶!”

  训练中,看到泰军陆战队员头盔后下方贴有一道荧光条,很多中方队员大为不解:“好端端的头盔后面贴道荧光条,多别扭啊!”交流中才得知,在执行夜间军事行动中,陆战小分队的队友之间,极有可能因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而影响协同作战。为解决夜间或能见度较低条件下官兵辨识方位的问题,泰方官兵头盔后的荧光条就能帮上大忙。

  泰方每名队员背上都背有一个黑色的小背囊,起初中方队员以为是防弹背心,后来才知是一个水袋。泰方翻译李志鸿介绍,这种水袋携带方便,一次可以装3升水,能够满足一名陆战队员一天所需的饮水。而且,水袋安装有一条吸管连通到队员的胸前,口渴时只需按下管口的控制按钮,水袋里的水就能自动压入嘴中。特别是在作战训练中,队员饮水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这种水袋背在背上,执行反恐作战等任务过程中,队员们不会因水壶与枪支碰撞发出声响而被敌人发现。”泰方队员瓦尼猜热情地解释说。

  在随后进行的射击训练中,中方参训特战连副连长于晓利,与泰方特战连副连长帕他那猜,同时站在7米手枪射击线上。裁判员一声令下,两人同时取枪射击,枪响靶落。第一轮,8环、6环,帕他那猜胜;第二轮,6环、8环,于晓利胜。双方打了个平手。

  但官兵们发现,帕他那猜每次取弹夹的速度,都要比于晓利快一丁点儿。“原因就在装弹夹的弹夹袋上。”于晓利说,“泰方队员弹夹袋上子弹袋的缝制方向都是斜的,射手在取弹夹时更顺手,换弹夹时间更短,便于更快、更多射杀敌人。”看完后感觉,有些是因为实战经验不足,有些还是视野和思想不够开放,比如饮水背囊,在体育比赛、户外运动中都不是什么新东西了,我们的特种部队居然好像才第一次见识到。

中泰陆战队联演:各种科学训练方法成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 08:41  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在中泰演习中,两国陆战队员同乘一艘冲锋舟登陆。 资料图:在中泰演习中,两国陆战队员同乘一艘冲锋舟登陆。

  高毅 曹海华

  广东汕尾某海训场,5月25日上午,随着信号弹腾空而起,“蓝色突击-2012”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落下帷幕。

  5月11日开始,中泰两国海军陆战队在广东湛江展开了代号为“蓝色突击-2012”的联合训练,此次联训以“海军陆战队联合反恐战斗”为课题。这是两国海军陆战队在“蓝色突击-2010”后举行的第二次联合训练。

  本次联训历时15天,共分为展示交流、混编同训、野战生存、综合演练、研讨交流5个阶段。泰方派出参训分队126人,中方派出参训分队372人。

  半个月内,两国数百名海军陆战队员在泥潭火海、孤岛丛林中同训练、共生活,他们相互学习优点,补齐自身“短板”,通过联训平台,双方获取到一个个通往战斗胜利的“秘诀”。

  “我要求训练暂时停止,让士兵休息40分钟后再训练。”

  此次联合训练中,混编同训是最重要的课目之一,混编同训的最后一天是联训中最炎热的一天。

  当日上午10点35分,烈日当空。攀爬与索降课目训练现场地表温度达到42摄氏度。经过几个回合的16米高临时建筑物攀爬,中泰参训官兵身穿的迷彩服已经湿透。有几名泰军士兵耐不住高温折磨,纷纷摘下头盔走到旁边树阴下乘凉。

  “我要求训练暂时停止,让士兵休息40分钟后再训练。”这时,泰国海军陆战队军医顺通走到泰军指挥员桑空上校面前,指着训练帐篷外悬挂的温度计,又指一指手中的一张表格大声说道。

  没想到,泰军指挥员竟然同意了他的请求,泰军的训练随即被叫停。泰军官兵如释重负,解下身上的训练装具走到帐篷里休息起来。原来,外军科学组训是“硬指标”。官兵们一下明白了泰军军医为何在阳光直射的混编同训场,设置了那么多温度计。

  泰方军医解释了叫停训练的原因,顺通指着先前的那张表格中的黑色区域说:“因为训练现场的温度和湿度超出了表格数据所允许的最大范围,因此训练必须停止。这是我的权力,也是我的职责!”

  顺通手里那份表格叫《热射病风险评估表》,表格以坐标轴的形式,分成绿、黄、红、黑等4个不同的训练评估区域,纵坐标显示温度值,横坐标显示湿度值。每隔一段时间,顺通就去读取悬挂在各个训练场上温度计的数据,然后依据这些数据在表格中的交点所在区域,确定训练强度与休息时间。

  他耐心地解释说:“表格中绿色区域表示每个小时训练50分钟,休息10分钟;黄色区域表示每个小时训练45分钟,休息15分钟;红色区域表示每个小时训练30分钟,休息30分钟;黑色区域表示每个小时训练20分钟,休息40分钟。我的工作职责,就是根据数据确定训练时间,防止官兵出现热射病。”

  泰国地处热带,官兵在高强度训练中极易出现热射病。因此,在其海军陆战队野外生存和城市反恐等课目训练中,他们通过建立科学训练评估手段,预防训练疾病和非战斗减员。

  曾在黎巴嫩执行过维和任务,对泰军武器装备、作战指挥和训练体制等十分熟悉的中方指挥员胡德海说,泰国海军陆战队有一整套科学完备的组训机制,不仅训练课目展开前要进行训练风险评估,而且这种风险评估必须由高科技设备和专业人员完成。比如潜水训练,他们事先要采集训练海域海水温度、海浪等级等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拟制训练计划,确定训练时间、进度、强度和规模。

  中方一些科学组训方法也成为泰方学习的亮点。在擒拿格斗训练前,中方参训陆战连连长于晓力向双方队员首先介绍了人体结构,详细讲述了人体易遭致命攻击的太阳穴、喉咙、颈椎和软肋等部位的生理特点和防范要领。泰方陆战连连长提拉育不太理解,于连长向他解释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醒队员在作战中实施一招制敌,另一方面保证队员在训练中点到为止,防止在擒拿格斗时,发生意外伤和训练事故。

  “你这样做,很可能导致整个战斗小组全军覆没。”

  “你们吊床绳索的打法不利于实战。”野战生存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看到中方队员绑在树上的吊床,泰方队员潘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细节上的缺陷。

  参加“蓝色突击-2012”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的大部分泰方队员都有丛林作战的实战经验。看到中方队员把吊床两端绳索绑得过牢,曾在泰国南部执行过丛林战斗任务的潘亚表示,这样不利于在战时快速撤收。随后,他向在场的中方队员演示了两种即牢固又容易解开的绳索绑法。潘亚独到的系绳手法,令在场的中方队员心悦诚服。

  中方陆战班班长张鹏说,在索降训练中,与中方不同,泰方用于滑降的“8”字环多了两个小钩子。询问得知,这是索降中途停止时用来缠绑绳索的。中方队员索降中途若需空中急停进行战术动作只能靠一只手控制绳索,另一只手进行轻武器射击等战术动作;而泰方队员则可把绳索迅速在小钩上缠绕几圈,即能腾出双手用于射击,这无疑增加了射击命中率。

  然而,中方队员掌握的索滑降样式,也同样令泰方受益匪浅。泰方参训队员凯姆对中方队员擅长的倒立索降非常感兴趣。凯姆说,相对于坐式索降,倒立索降最大的优点在于从高楼索降逐层搜索目标时,可第一时间发现目标,从而为快速反应赢得先机;而坐式索降最大的弊端是队员身体易暴露于敌,极可能导致致命伤害。

  在重要目标突入与搜索训练中,中泰双方队员混编成一个战斗小组,相互交替掩护,迅速接近可疑目标。战斗小组中第三名担任火力支援任务的中方队员王犹虎警惕地突入房间后,见前面两名队员没遇到任何抵抗,就径直跟着进入房间展开搜索。

  “你这样做,很可能导致整个战斗小组全军覆没!” 王犹虎的举动受到同组泰方队员的“批评”。训练一结束,泰方队员孟的就立即向参训的中方队员进行了战术讲解:“突入房间后,负责火力支援任务的队员一定要转身搜索一下斜上方的位置,一旦恐怖分子藏匿在上面,就能向前进中的队员后背开冷枪。”中方队员恍然大悟,将这一战术动作牢记在脑海里,并很快应用到接下来的训练里。

  “狙击手击发后不可急于下一次射击,最好间隔10秒。”中方队员雷文对泰方狙击教员帕拉顿上尉的狙击技能讲解不以为然。然而,帕拉顿耐心解释说,实战中若狙击手连续击发易暴露自己,极易吸引敌集中火力打击。而间隔10秒,一则可让自己便于隐藏,二则可让你的枪管冷却下来,增强射击精度。如此细致的解读,让中方参训队员频频点头:实战经验永远比教科书更经典!

  然而,中方的一些训练技巧也让泰方叹服,在步枪射击训练中,一阵枪声过后,泰方队员发现,百米距离,中方队员个个打出了不俗成绩。“你们怎么做到的?”许多泰方队员向中方队员求教。随后,中方队员向他们传授的远距离精度射击训练方法,让泰方参训官兵大开眼界,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在爆破训练场,泰方参训队员祖玛尼的举动引起了中方教员宋邦华的注意。“导火索燃烧速率是多少?”只见祖玛尼熟练地拿出尺子量起了导火索长度,并用秒表对爆破全程进行计时。他告诉宋邦华,计算导火索的燃烧速率,可在实战中根据自己所需时间调整导火索长度。如此专业的职业精神,令中方队员钦佩不已。

  “回去我们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射击靶。”

  中泰两国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中,双方队员配备的一些装具“千奇百怪”,但在战斗中,它们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月的湛江,宛若盛夏,整个联训几乎都是在高温中进行的。然而,泰方队员随身携带的一些小装备在对付高温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印有泰国海军陆战队标志的草绿色三角头巾就是其中之一。

  训练中,每当泰方队员感到炎热难耐时,就会从身上取出那块头巾包住自己的头,只露出一双眼睛,以避免头部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到。泰方队员拍罗透露,别看这块头巾不起眼,用处可大着呢。它不仅可以防晒,而且还能在丛林训练中防虫子叮咬脸部和脖子;在沙漠训练中防风沙伤到眼睛;蘸水后,可以捂在嘴上防止毒气伤害;关键是,在作战中受伤后,还能用它来包扎伤口。

  而在轻武器射击训练中的运动射击环节,中方按照一定运动频率升起和倒下的射击靶,引起了泰方队员的高度兴趣,他们随行的摄像人员还拍摄下这种“起倒靶”操纵的全过程。

  中方陆战排长王犹虎向泰方队员介绍说:“这种专门为运动射击训练而发明的‘起倒靶’,采用了电脑摇控操作,能够根据人体反应速度,相应设置不同的升起和倒下频率、时间,能够迅速提升陆战队员在运动中快速击中目标的能力。”泰方陆战连连长提拉育听了高兴地说:“回去我们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射击靶!”

  训练中,看到泰军陆战队员头盔后下方贴有一道荧光条,很多中方队员大为不解:“好端端的头盔后面贴道荧光条,多别扭啊!”交流中才得知,在执行夜间军事行动中,陆战小分队的队友之间,极有可能因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而影响协同作战。为解决夜间或能见度较低条件下官兵辨识方位的问题,泰方官兵头盔后的荧光条就能帮上大忙。

  泰方每名队员背上都背有一个黑色的小背囊,起初中方队员以为是防弹背心,后来才知是一个水袋。泰方翻译李志鸿介绍,这种水袋携带方便,一次可以装3升水,能够满足一名陆战队员一天所需的饮水。而且,水袋安装有一条吸管连通到队员的胸前,口渴时只需按下管口的控制按钮,水袋里的水就能自动压入嘴中。特别是在作战训练中,队员饮水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这种水袋背在背上,执行反恐作战等任务过程中,队员们不会因水壶与枪支碰撞发出声响而被敌人发现。”泰方队员瓦尼猜热情地解释说。

  在随后进行的射击训练中,中方参训特战连副连长于晓利,与泰方特战连副连长帕他那猜,同时站在7米手枪射击线上。裁判员一声令下,两人同时取枪射击,枪响靶落。第一轮,8环、6环,帕他那猜胜;第二轮,6环、8环,于晓利胜。双方打了个平手。

  但官兵们发现,帕他那猜每次取弹夹的速度,都要比于晓利快一丁点儿。“原因就在装弹夹的弹夹袋上。”于晓利说,“泰方队员弹夹袋上子弹袋的缝制方向都是斜的,射手在取弹夹时更顺手,换弹夹时间更短,便于更快、更多射杀敌人。”
好吧。。我这个二楼没啥精彩的言论。。。。
训练中,看到泰军陆战队员头盔后下方贴有一道荧光条,很多中方队员大为不解:“好端端的头盔后面贴道荧光条,多别扭啊!”交流中才得知,在执行夜间军事行动中,陆战小分队的队友之间,极有可能因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而影响协同作战。为解决夜间或能见度较低条件下官兵辨识方位的问题,泰方官兵头盔后的荧光条就能帮上大忙。

TB这边以前见过背上挂手电的土办法
都是用血换来的经验,多交流没坏处
晚上荧光条自己人可以看见,敌人也可以看见,要批判式吸收
十有八九是记者不知道。
高温就不训练了,尼玛的打仗的时候高温敌人就不进攻了,还TMD科学
lijian20000 发表于 2012-6-1 09:59
晚上荧光条自己人可以看见,敌人也可以看见,要批判式吸收
猫眼带只在后脑有荧光条
泰方每名队员背上都背有一个黑色的小背囊,起初中方队员以为是防弹背心,后来才知是一个水袋。泰方翻译李志鸿介绍,这种水袋携带方便,一次可以装3升水,能够满足一名陆战队员一天所需的饮水。而且,水袋安装有一条吸管连通到队员的胸前,口渴时只需按下管口的控制按钮,水袋里的水就能自动压入嘴中。特别是在作战训练中,队员饮水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这种水袋背在背上,执行反恐作战等任务过程中,队员们不会因水壶与枪支碰撞发出声响而被敌人发现。”泰方队员瓦尼猜热情地解释说。
======================
这.......这.....我无语了。。。。。

lijian20000 发表于 2012-6-1 09:59
晚上荧光条自己人可以看见,敌人也可以看见,要批判式吸收
一般是头盔后面 贴一小点 只能是后面稍微看得见就行
中泰军演:中方被批打法不实战或致全军覆没”---环球的标题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2-06/2779517.html
这群土鳖,美军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就满天飞的实用猫眼带,这群傻货居然这都部知道?还他妹是特种兵?还想着胳膊上缠个白毛巾呢
wyb10520 发表于 2012-6-1 11:03
泰方每名队员背上都背有一个黑色的小背囊,起初中方队员以为是防弹背心,后来才知是一个水袋。泰方翻译李志 ...
乡下人被泰方洗脑壳了……连猫眼带,我朝头盔似乎都没装备过。
土鳖果然是土鳖啊!平时闭门造车搞惯了。猫眼带这东西米鳖用了快三十年了吧,其前身-钢盔后的一道白杠杠,至少诺曼底登陆时就有吧;还有水袋,且不说军迷了,就算是玩户外的驴友都知道这东西吧。
估计是军记不懂吧 国内很多部队这些玩意都配发了啊
你以为当兵的都是城里人,都是大学生啊,不是说书读得多就NB,而是知识越多,眼界越开阔。还有农村出来的能有城里的士兵见识广吗?
我记得很早以前(大约07年)有一期兵器知识介绍我国空降兵的装具时就有水袋了,还有图片,怎么到了陆战队就不知道了呢?
天热就不打仗了?这个不能训,那个不能练,上了战场遇见情况了不会应对,回来还要骂体制骂指挥。脑残么?


水袋有些特大拍照装备过(顺便说下本坛买卖版有共军水袋买)还有丛林还是穿林地迷彩好。话又说回来了中泰都军演几次了难道上几次人家没背水袋人家没教吊床打结


水袋有些特大拍照装备过(顺便说下本坛买卖版有共军水袋买)还有丛林还是穿林地迷彩好。话又说回来了中泰都军演几次了难道上几次人家没背水袋人家没教吊床打结
倚天长啸 发表于 2012-6-1 11:17
“中泰军演:中方被批打法不实战或致全军覆没”---环球的标题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2-06/2 ...
这标题,我完全碉堡了
十几年没看中国青年报,居然没读几段就猜到了
青年报军事口看来没换人啊。当年算是敢在军队题材上能讲点真话的国内主流媒体了,可惜这么多年没与时俱进。


“突入房间后,负责火力支援任务的队员一定要转身搜索一下斜上方的位置,一旦恐怖分子藏匿在上面,就能向前进中的队员后背开冷枪。”中方队员恍然大悟

演戏演惯了,平时单兵或分队动作一味追求速度,射击时一味追求精度而不是难度和速度,满足NC领导和媒体。

“突入房间后,负责火力支援任务的队员一定要转身搜索一下斜上方的位置,一旦恐怖分子藏匿在上面,就能向前进中的队员后背开冷枪。”中方队员恍然大悟

演戏演惯了,平时单兵或分队动作一味追求速度,射击时一味追求精度而不是难度和速度,满足NC领导和媒体。
我记得很早以前(大约07年)有一期兵器知识介绍我国空降兵的装具时就有水袋了,还有图片,怎么到了陆战队就 ...
挺进汶川的队伍就有啊
很多外军专门与泰军以及哥 军进行山地和丛林战训练
每次看到这种报道,还是多个心眼吧,记者自己为了“发现问题”而硬塞进去的从来都不少。
高温那一段……我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
别人的军队高温不训练就是科学训练,爱护士兵。
TG的军队高温不训练就是独生子女问题,战斗力让人担忧。
啧啧。

猫眼带那个东西不做评论,但是水袋这玩意,中方特种部队都没见过??随便一个旅游的人都知道吧。就算没用过,电影里总看过吧?“中方恍然大悟”?虽说TB很T,但是不至于T到这个地步啊。
不过换个方向想,这个文章也是在督促TG要走出去啊。
全篇都是在批TG的训练和装备脱离实战,纯为训练。
那既然脱离实战,TG急需的就是多多参加实战呗。

硬邦邦的蛇 发表于 2012-6-1 15:29
高温那一段……我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
别人的军队高温不训练就是科学训练,爱护士兵。
TG的军队高温不 ...


虽然天朝军需部门确实依葫芦画瓢研制了水袋,但水袋这玩意大兵们还真不一定知道。欧美等国户外运动普及,青年们在参军前就可通过各种集体的或家庭的露营远足活动接触到水袋,参军后拿到部队配发的水袋自然得心应手。但天朝的户外运动参与者大多为工作之后的人群,青年参军前不是陷在书山题海中就是沉迷网吧游戏,更不用说还有大批农村兵源了。
硬邦邦的蛇 发表于 2012-6-1 15:29
高温那一段……我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
别人的军队高温不训练就是科学训练,爱护士兵。
TG的军队高温不 ...


虽然天朝军需部门确实依葫芦画瓢研制了水袋,但水袋这玩意大兵们还真不一定知道。欧美等国户外运动普及,青年们在参军前就可通过各种集体的或家庭的露营远足活动接触到水袋,参军后拿到部队配发的水袋自然得心应手。但天朝的户外运动参与者大多为工作之后的人群,青年参军前不是陷在书山题海中就是沉迷网吧游戏,更不用说还有大批农村兵源了。
还是实战经验太少,将来真的打仗要吃亏,这点经验要用多少血才换回来啊。
中泰参演部队如果直接实战对抗,会是哪边赢呢?
几十年没打仗了
就这样还有N多人吹嘘TG特种兵多么无敌
lijian20000 发表于 2012-6-1 09:59
晚上荧光条自己人可以看见,敌人也可以看见,要批判式吸收
手电筒敌人就看不见了吗?
eric_gong 发表于 2012-6-1 16:42
还是实战经验太少,将来真的打仗要吃亏,这点经验要用多少血才换回来啊。
谁说我们实战经验少,CD有不少人告诉你我们的特种兵在云南收拾过毒贩,在缅甸料理过海豹,阿富汗干翻了三角洲,在韩国打败了三哥,在月球打败了外星人……
我始终认为,这种处心积虑找差距发现问题的文章,和那种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的文章是一路货色。

为什么狙击手必须隔十秒射击?什么战术情况?讲都不讲清楚,外国人说啥都是对的呀。

N-FAN 发表于 2012-6-1 11:45
我记得很早以前(大约07年)有一期兵器知识介绍我国空降兵的装具时就有水袋了,还有图片,怎么到了陆战队就 ...
应该在自己的作战训练中感觉不实用的……所以就撤装了……
很多人都觉得美式的装具很好原因是美军直到现在还经常四处征战……
但是一味的引进美式装具可能会造成“水土不服”的情况……
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不给力呀……
abel0903 发表于 2012-6-1 16:25
虽然天朝军需部门确实依葫芦画瓢研制了水袋,但水袋这玩意大兵们还真不一定知道。欧美等国户外运动普及 ...
但是真到打急了眼的时候,水壶可以当武器使,水袋……算了吧……
N-FAN 发表于 2012-6-1 11:45
我记得很早以前(大约07年)有一期兵器知识介绍我国空降兵的装具时就有水袋了,还有图片,怎么到了陆战队就 ...
没有配发,所以不知道。
TG军队要改进的太多了:演习中坦克炮塔上方不照样是小红旗飘飘吗?训练模式僵化。直到现在还不能做到一人一双作战靴吧?
lzb630 发表于 2012-6-1 11:44
你以为当兵的都是城里人,都是大学生啊,不是说书读得多就NB,而是知识越多,眼界越开阔。还有农村出来的能 ...
汗  这都能扯到城市人和农村人....我身为农村人为自己没你这城市人见识广而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