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两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18:42
珍珠港袭击对日本有意义吗?击毁了几艘老战列舰,就能保证接下来半年的扩张?美国航母没有损失,为什么还让南云嚣张了半年?日军的初期胜利跟珍珠港有什么关系?
美国试验全甲板进攻战术时就应该知道飞机对战列舰的优势,为什么很多人还以为战列舰是最重要的武器呢?有点事后诸葛亮,但当时人怎么想的呢?珍珠港袭击对日本有意义吗?击毁了几艘老战列舰,就能保证接下来半年的扩张?美国航母没有损失,为什么还让南云嚣张了半年?日军的初期胜利跟珍珠港有什么关系?
美国试验全甲板进攻战术时就应该知道飞机对战列舰的优势,为什么很多人还以为战列舰是最重要的武器呢?有点事后诸葛亮,但当时人怎么想的呢?
无 能 长得丑让着他 无 250 没想法走一步看一步
因为他们不是算命的
古猛龙 发表于 2012-5-17 22:10
无 能 长得丑让着他 无 250 没想法走一步看一步

简单明了 很经典的答案啊


另外: LZ小学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不亏二楼
二楼给力啊
确实是事后诸葛亮了。那个时代能认识到航空兵巨大威力的人还是少数。
中途岛之战,日本人的算盘是:南云的四艘航母攻击中途岛,以诱出美太平洋舰队;然后山本亲率“主力”战列舰出其不意,一举歼灭之。由此可见“大炮制胜论”还是主流。联合舰队参谋长好像叫宇垣什么的,还认为航空兵的成功只是一时一地的孤例,不足以撼动战列舰的地位。
美国人的脑筋虽说比日本人活络些,但也是战列舰被打残后才不得不重用航母的。
欢乐多 发表于 2012-5-19 05:31
确实是事后诸葛亮了。那个时代能认识到航空兵巨大威力的人还是少数。
中途岛之战,日本人的算盘是:南云的 ...
还是不明白,既然太平洋战争不是靠战列舰打赢的,既然珍珠港航母没有损失,为何美国从开战一直没有太大动作直到珊瑚海(我没有把杜利特空袭等小规模动作算进来)?既然最有威力的武器--美国航母没有受到打击,日军凭什么有信心在珍珠港之后出击印度洋?既然美国航母完好的情况下都能在南洋和印度洋完胜,那么何苦计划攻击珍珠港?这个逻辑明显是断裂的嘛。。。
madrid 发表于 2012-5-19 08:55
还是不明白,既然太平洋战争不是靠战列舰打赢的,既然珍珠港航母没有损失,为何美国从开战一直没有太大动 ...
战争长期化,对美国有利,对大国有利。日本还在幻想对清,对沙俄一样打个半年,几场战役就结束战争。
楼主以已成为的现实,来逆推当初决断的对否,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有异曲同工之妙。航母的作用、制空权的重要,是在战争中凸现出来的。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是摧毁或瘫痪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排除南下作战的威胁,寄希望于又一个“日本海大海战”的结局(与美国从新媾和),而美国的航母幸免于难,是始料不及的“偶然”。日本的“南下”是既定的战略,偷袭珍珠港是为这一战略服务的。因此不会以偷袭成果的大小来改变战略决策的。太平洋战争其实是一场“资源”争夺。日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饿急眼了”,没有偷袭珍珠港,也会南下的。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至于“为何美国从开战一直没有太大动作”我想原因在于1 太平洋舰队遇袭后,需要恢复战斗力。2 战争爆发后太平洋地区军事部署需要调整。3 日军南下主要依靠陆军,前期作战海上力量作用不大。4 海上作战,捕捉战机很重要。
东条英机他们不这么想: 他们认为:
1、即便日本不对美宣战,美国也会对日宣战,时间问题,被动挨打不如早打。
2、通过空袭摧毁或极大削弱美国太平洋战区海军实力,趁美国没有反应过来,占领中太平洋一线战线,以整个东亚、东南亚、西南太平洋地区乃至印度洋部分地区的实力对抗美国,迫使美国承认日本的势力范围;
3、战列舰是海战主角,通过珍珠港事件削弱美海军,然后利用长期训练的日本海军可以一举打垮美军。
二战初期各国海军基本上都是把战列舰部队作为海军主力的象征,当时衡量一国海军的强弱还是要看主力舰吨位以及火炮口径和数量这些指标,至于航空母舰虽然创造了塔兰托之战的辉煌战绩,但总的来说还没有因此而撼动战列舰的主导地位。日本海军突袭珍珠港一下子打沉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好几艘战列舰,这种战果是非常辉煌的,因为消灭了敌人的主力舰队,放在报纸新闻上绝对是爆炸性的好消息,能大大的涨自己士气灭敌人威风。
至于你说飞机对战列舰的优势,或许有些眼光长远的人能够看得到,但问题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必须要经过大规模实战才能让其他人心服口服。
航母也不能单打独斗,还是需要护航的。
madrid 发表于 2012-5-19 08:55
还是不明白,既然太平洋战争不是靠战列舰打赢的,既然珍珠港航母没有损失,为何美国从开战一直没有太大动 ...
小鬼子一直在骨子里把大舰巨炮的决战做为海战的正统方式
欢乐多 发表于 2012-5-19 05:31
确实是事后诸葛亮了。那个时代能认识到航空兵巨大威力的人还是少数。
中途岛之战,日本人的算盘是:南云的 ...
宇垣缠后来一直升到海军大将,作为神风突击队员战死
以前欧洲人试吃西红柿,还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干的。从一个传统到接受一个颠覆性的认识,最好是用反例刺激一下——鬼子就是那个反例。

PS:日本人特有的固执和刻板也加重了这个问题。
日本有一本书《联合舰队的覆灭》,详细的描写了一战后日本海军急切的心情,日本海军的各种错误和对美国的战争潜力的判断

其实不是他们想造那么多战列舰,只是美国的转型和战争潜力太强大了,日本到了最后连基本手枪,步枪的制造都开始出现问题,这个仗没有办法打了

至于眼光问题,日德兰大海战,如果约翰带上航母,舍尔就跑不掉了,那是个新生事物,只是日本人更加死板
即使是现在,航母也需要护航舰,何况二战时期,战场侦察手段有限,不一定能及时发现敌舰队位置。而且珍珠港之后一段时间内美国航母数量还处在劣势,当然不能和配置齐全的日本舰队硬碰了。
还是不明白,既然太平洋战争不是靠战列舰打赢的,既然珍珠港航母没有损失,为何美国从开战一直没有太大动 ...
你只要理解当时普遍认为巡洋舰才是主力舰,航母是次主力舰,甚至只是附属舰只,就可以理解当时人的认知。很多革命性的进步,都是革新者踩着守旧者的骨髓前进。
“单一”的革新,这是弱者赌国运。对于强者是 广种薄收。
即保持原有战术,通过一次次的战斗,改进战术。战争是以正为主,以奇为谋。
武器也是一步一步来。
华夏冉闵 发表于 2012-5-21 01:07
日本有一本书《联合舰队的覆灭》,详细的描写了一战后日本海军急切的心情,日本海军的各种错误和对美国的战 ...
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以强大的人力 物力 为后源。源源不断的供应前线大量的兵力和各种军舰,如航母 如战列舰。
二战中美国,还是大力发展战列舰。


统计一下,更能说明情况
美国战前有16艘,分为两洋舰队,各8艘,大西洋的多为旧型号,新型号大多集中在太平洋舰队。战时建造10艘(衣阿华级4艘,华盛顿级2艘,南达科他级4艘),总计26艘,珍珠港被击沉2艘(俄克拉何马、亚利桑那)剩余24艘。
日本战前10艘,战时建造2艘(大和、武藏),信浓未建成不算,损失4艘(大和、武藏、雾岛、比睿)剩余的多被美军飞机炸伤于日本近海港口,失去战斗力

世界大战是总体战非局部战,国家总动员,比的是人力 物力和国民承受力。

统计一下,更能说明情况
美国战前有16艘,分为两洋舰队,各8艘,大西洋的多为旧型号,新型号大多集中在太平洋舰队。战时建造10艘(衣阿华级4艘,华盛顿级2艘,南达科他级4艘),总计26艘,珍珠港被击沉2艘(俄克拉何马、亚利桑那)剩余24艘。
日本战前10艘,战时建造2艘(大和、武藏),信浓未建成不算,损失4艘(大和、武藏、雾岛、比睿)剩余的多被美军飞机炸伤于日本近海港口,失去战斗力

世界大战是总体战非局部战,国家总动员,比的是人力 物力和国民承受力。
日本上层整个在幻想对清,对沙俄一样打个半年,几场战役胜利就结束战争。
日本鬼子在近半年时间内大体做到了自己的战斗目的,在东亚、东南亚、西南太平洋地区击败美英,但幻想对清,对沙俄战争一样,几场战役胜利就迫使美国承认日本的势力范围签订条约。美国的国力,最主要的民心完全不同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满清及沙俄。停战是不可能的。日本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1898年1905年的满清及沙俄国内已经处在王朝生命后期了,国内矛盾重重,革命阴影重重。
革新有风险,90%以上的新武器系统新战术会死在成功前。
美国以保留现有大武器系统战术方法的同时,广种薄收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各种新武器系统试验新战术。
新的效果好,减少伤亡,就通过多次战争验正,逐步替换。新的效果不好,就用现有的,再逐步开发。
战争是以正为主,以奇为谋。处处想以奇致胜者必败。
日本以赌国运打仗,羸了满清及沙俄,最后一次, 人家美国根本就和你谈。赌国运 失败。
呵呵,我同意二楼的说法。
二战期间日本有25艘航母。
分别为“凤翔”号、“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瑞鹤”号、“翔鹤”号、“祥凤”、“瑞凤”号、“龙凤”号、“大凤”号、“千代田”号、“千岁”号、“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信浓”号、“大鹰”号、“云鹰”号、“飞鹰”号、“神鹰”号、“海鹰”号、“隼鹰”号、“冲鹰”号。
其中自行设计建造10艘-“凤翔”号、“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瑞鹤”号、“翔鹤”号、“大凤”号、“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
由别的军舰和民用轮船改装而成的有15艘-“赤城”号、“加贺”号、“祥凤”、“瑞凤”号、“龙凤”号、“千代田”号、“千岁”、“信浓”号、“大鹰”号、“云鹰”号、“飞鹰”号、“神鹰”号、“海鹰”号、“隼鹰”号、“冲鹰”号。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一共拥有10艘航空母舰,分别为“凤翔”号、“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瑞鹤”号、“翔鹤”号、“祥凤”、“瑞凤”号.
在战争中建造和改装了15艘,分别为、“龙凤”号、“大凤”号、“千代田”号、“千岁”号、“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信浓”号、“大鹰”号、“云鹰”号、“飞鹰”号、“神鹰”号、“海鹰”号、“隼鹰”号、“冲鹰”号.
除了“凤翔”号、“隼鹰”号、“天城”号、“龙凤”号和”葛城”号在战后解体外,其余的都在战争中击沉!
凤翔级-“凤翔”号
赤城级-“赤城”号(战列巡洋舰改装而来)、“加贺”号(长门级战列舰3号舰改装而来)
苍龙级-“苍龙”号、“飞龙”号
龙骧级-“龙骧”号
瑞鹤级-“瑞鹤”号、“翔鹤”号
祥凤级(潜艇母舰改装而来)-“祥凤”、“瑞凤”号、“龙凤”号
大凤级-“大凤”号
千代田级(水上飞机母舰改装而来)-“千代田”号、“千岁”号
云龙级-“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
信浓级(大和级战列舰3号舰改装而来)-“信浓”号
大鹰级(高速油轮改装而来)-“大鹰”号、“云鹰”号
飞鹰级(高速油轮改装而来)-“飞鹰”号、“隼鹰”号
神鹰级(高速油轮改装而来)-“神鹰”号、“海鹰”号
冲鹰级(高速油轮改装而来)-“冲鹰”号
从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国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体数量如下:

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22艘

中途岛级舰队航母2艘

独立级轻型航母9艘

塞班级轻型航母1艘

博格级护航航母45艘

康门斯门特滩级护航航母18艘。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50艘。

以上共有重型的舰队航母24艘、轻型航母10艘、护航航母113艘,总计147艘。

如果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起算,应再加上约克城级大型航母大黄蜂号、护航航母长滩级两艘、桑加蒙号护航航母。则以上共151艘。这是许多权威资料都引用的数据。
如果我们把基本在二战时间建造而在日本投降后不久(1945年当年内)下水的航母也算上,应再加上大型航母埃塞克斯级两艘、轻型航母塞班级1艘、康门斯门特滩级护航航母1艘。




综上所述,广义上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舰队航母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总计155艘!




顺便再补充两句,以上航母不全是给美国海军用的,比如其中博格级的护航航母,后来大多数都给了英国海军用于大西洋反潜护航战。




同期,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只建造和改装了大型航母大凤号、信浓号、中型航母云龙级3艘和护航航母大鹰号,共计6艘。
美国之所以能在战时紧张的状态下生产出如此惊人的航母,除了超强的经济实力,其绝对优势的工业化组织能力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亨利约翰凯撒这个疯子。这位美国工业家在二战前还有纽约铺马路,从没造过一艘船。但二战爆发后,这个天才开始疯狂地建设造船厂,并按他研究的快速流水线造船法造船,其造船时间为其它船厂的三分之二,成本则只有四分之一。二战期间,凯撒旗下的船厂竟然一气建造了1490艘各类船只,除了著名的自由轮,还包括那50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母舰。估计日本人在战前计算美国军舰战时生产能力时,做梦都想不到能平空多出这么惊人的生产能力。因此,凯撒的贡献绝对不亚于任何海军上将,这种产业型人材,恰恰是只有美国有而其它国家没有的。

珍珠港袭击对日本有意义吗?击毁了几艘老战列舰,就能保证接下来半年的扩张?

不要小看那几艘老战列舰。自日俄大战之后,美日对峙一直到太平洋爆发,几十年时间,好几代将官从豆蔻少年变成白发老头想得就是怎么样在预料必定爆发的海上决战中干翻对方的战列舰。日本人的递减作战,美国人的橙色计划,核心都是海上阵列对撼。区别只是,日本人始终抱着一战而定胜负,而美国则在历代橙色计划的不断兵棋推演总结中放弃了决战思想,形成了先防守再积累压倒性实力反攻的战略--因为次次兵棋推演都得出菲律宾必定会在援军到来之前守不住的结论,菲律宾守不住,万里迢迢赶到的战列舰舰队就会成为另一个对马里面的俄国舰队。

而从华盛顿海军条约开始,日本人咬牙切齿的莫过于被限制了战列舰规模,战列舰规模上的差距就一直压在日本海军头上。为此激进的一派还天诛了几个。

英国人空袭塔兰托,那是1940年,而无论是打击塔兰托还是偷袭珍珠港,都只发生了袭击锚泊中军舰的例子。
而直到日本人的陆攻把反击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击沉,才是战争史上第一次的航空兵击沉航行中的大型战舰。
换句话,直到威尔士亲王号被干翻之前,飞机是不是能够在战斗中击沉运动中大型战舰是未被证实过的。
所以,在太平洋战争之前,航母对战列舰是有优势不假,这从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航母就可知道,人们已经知道航空兵会成为主力。但如何使用以及它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始终处于争论之中。

日本也没有将航母作为主力使用,请记住,日本的航母编队是被成为“机动部队”。在中途岛海战中,它甚至是摆在战列舰部队的前面,实际是作为先锋部队使用。仔细研读日本战前的渐减战略一样可以看到,航母是作为战列舰决战之前,负责侦察监视敌人,发起先期打击削弱敌人的--请记住是削弱,而非消灭。显然日军参谋人员在制定计划时一样认定航母的打击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美国试验全甲板进攻战术时就应该知道飞机对战列舰的优势,为什么很多人还以为战列舰是最重要的武器呢?

请注意一件事,演习是什么?
演习是模拟。如果你玩过兵棋游戏,就应该明白,起决定作用的是规则和筛子。
例如,一艘DD对一艘BB,导演部设定的条件会起非常大作用。假如我设定DD使用了先进一代的观瞄、火炮,使其攻击数值远远超出BB,同时机动性防御等都占优势,那么击败BB是可能的。再例如,同样两队士兵对射,导演部设定两者的杀伤概率不同显然会影响胜负。
30年代中美军的舰队演习同样的,能够真实反映出来的,也就是舰艇的航速和机动性这些便于表现的。飞机投弹命中率呢?弹药杀伤效能呢?这些其实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支持航空兵的一口咬定飞机能够准确投弹并炸沉军舰,反对派坚持认为给出的杀伤效率太高了,认为防空火器效能在演习中被低估等等等。

所以,一直以来,模拟演习其实都是一门专门学科,有一系列专门的著作,各种层出不穷的模型等等。
大世界大战中搞“单一”的革新,这是弱者赌国运。对于强者是 广种薄收。
即保持原有战术,通过一次次的战斗,改进战术。战争是以正为主,以奇为谋。
武器也是一步一步来。

其实妄图通过所谓的创新一步跨过领先者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十几年前这种思想在中国非常流行。
其实恰恰相反,处于实力领先的人更敢于尝试,因为即便失败了也不会满盘皆输,这样反而更大胆,什么都试试。
而实力处于落后的一方,看似很容易尝试奇思妙想夺取优势,其实,更多时候,它们非常害怕一旦失败就什么都没有,因为那些可能已经是它们仅有的家底。患得患失之下其实更容易畏畏缩缩。在这种思想压力下,做出错误抉择的机会是非常高的。这样,实际看起来是勇于尝试的行为其实不过是意识到即将失败的孤注一掷而已。一次两次或许能够侥幸,但一国的领导层假如就这样将自己千万国民的命运寄托于这种侥幸,那就真的大不幸了。
柳依依 发表于 2012-5-19 12:21
楼主以已成为的现实,来逆推当初决断的对否,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有异曲同工之妙。航母的作用、制空权 ...
不是很同意啊。。
“至于“为何美国从开战一直没有太大动作”我想原因在于1 太平洋舰队遇袭后,需要恢复战斗力。2 战争爆发后太平洋地区军事部署需要调整。3 日军南下主要依靠陆军,前期作战海上力量作用不大。4 海上作战,捕捉战机很重要。”               第1点,受损的是战列舰,事实证明没有这些战列舰,美国也扭转了战局,所以恢复战斗力并不是必需条件;第2点,这个有可能吧,但是美日两方战前都是有战争预期以及预案的;第3点,南下的陆军也是需要海权才能运输和登陆的,ABCD舰队拼老命不就是为了阻止日军对南洋的攻略么,那么这个时候美国航母是有用武之地的啊;第4点,难道美国不知道日军在南洋动手了吗,有没有过航母特混舰队寻歼日军登陆船队的计划?
TLT2012 发表于 2012-5-24 19:01
美国试验全甲板进攻战术时就应该知道飞机对战列舰的优势,为什么很多人还以为战列舰是最重要的武器呢?

...
呵呵,你说得没错,演习只是演习,只是人为搭建的一种模型。
但演习既然能够劳命伤财地屡次三番地进行,说明当局还是希望从演习中得到一定的结论的。
我认为美国一系列试验航母战术的演习是得出了航母战术作用应有的结论了的,并且美国也一直在付诸实践。
你的意思是,这些演习最终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只是徒增了正反两方的激烈而未果的争论?
TLT2012 发表于 2012-5-24 18:41
珍珠港袭击对日本有意义吗?击毁了几艘老战列舰,就能保证接下来半年的扩张?

不要小看那几艘老战列舰。 ...
呵呵,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既然美日都以战列舰为倚重,美国更是因为珍珠港战列舰之损失而任凭日军初期的肆虐,那么何以珊瑚海首次阻挡住日军的攻势,靠的还是航母?难道那时美军的战列舰部队实力恢复了?
所以,我不明白的是,战列舰的损失,和日军初期的大胜,有何逻辑联系?
日本战略思维从一开始就是要“渐减迎击”,何谓“渐减迎击”?就是战争初期我不停的用飞机用潜艇袭击你的主力舰队,把你削弱到一定程度,我再用主力舰队和你的主力舰队进行还上炮战,把你的海军一举歼灭。日本人幻想的海上决战还是像一战时那样用战列舰对轰式的战斗,
二战前伦敦条约的比例是10:6:3
美、英10,日6,法、意3
后来伦敦条约期满,又开华盛顿条约日本人要10:10:3谈不到一起,破裂。迎来了被称为“海军假期”海军大扩军的时期。
二战开战时
日军共有大型航母4艘,中型航母2艘,小型航母6艘。战列舰10艘,重巡洋舰30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72艘。潜艇32艘.
美国大型航母5艘,战列舰11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16艘,驱逐舰80艘。潜艇26艘。
英国亚洲舰队有战列舰2艘,大型航母2艘(但是载机量只相当于日本小航母,就吨位大而已),小型航母1艘,老式无畏舰5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7艘。
后来美国战争机器打开后,造一艘大型航母只要10个月,小型航母只要6个月。战列舰14个月,巡洋舰3个月。驱逐舰只要28天。
日本开战后开工的大型军舰就没完成一艘,,只有最后的“云龙”“天城”“葛城”号航母完成了最高80~90%,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驻扎在珍珠港,是日本南下的最大阻碍,要取得太平洋的海空优势,必须除之而后快:   
战列舰 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那号 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宾夕法尼亚号 8艘,2艘航空母舰 另有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3艘其它舰只,   
10余艘其他大型舰只、20余艘中小型舰艇,美机约400多架.   

在偷袭珍珠港中除了航空母舰外出执行任务,其他的海空军受到毁灭性打击,8艘战列舰全部被击沉,损失飞机300多架.   



太平洋战争前美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41年太平洋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美国是2000多亿美元。日本年产钢


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美国产钢3300多万吨,工业潜力再开展前却没有激活.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

要供应者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

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近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

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2、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3、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4、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


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

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

、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

、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

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


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

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

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

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

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


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

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

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

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


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

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

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

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

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

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


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

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

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

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

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


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

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

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

,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

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驻扎在珍珠港,是日本南下的最大阻碍,要取得太平洋的海空优势,必须除之而后快:   
战列舰 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那号 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宾夕法尼亚号 8艘,2艘航空母舰 另有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3艘其它舰只,   
10余艘其他大型舰只、20余艘中小型舰艇,美机约400多架.   

在偷袭珍珠港中除了航空母舰外出执行任务,其他的海空军受到毁灭性打击,8艘战列舰全部被击沉,损失飞机300多架.   



太平洋战争前美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41年太平洋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美国是2000多亿美元。日本年产钢


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美国产钢3300多万吨,工业潜力再开展前却没有激活.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

要供应者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

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近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

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2、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3、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4、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


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

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

、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

、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

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


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

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

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

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

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


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

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

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

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


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

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

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

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

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

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


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

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

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

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

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


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

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

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

,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

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明明是6问
虚伪者 发表于 2012-5-21 13:34
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以强大的人力 物力 为后源。源源不断的供应前线大量的兵力和各种军舰,如航母 如战 ...
就一级4艘,说不上有多大力。
虚伪者 发表于 2012-5-21 13:42
统计一下,更能说明情况
美国战前有16艘,分为两洋舰队,各8艘,大西洋的多为旧型号,新型号大多集中在太平 ...
1、是北卡罗来纳级不是华盛顿级
2、南达科他级4艘是39年开始的,41年12月7日决大部份都已完工,只不过服役均在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