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美国高官到清华培训背后:军方情报学员增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1:47:54
12名美国高官到清华培训背后:军方情报学员增多
2012年05月16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






培训现场。张旭东摄


  前不久,北京美丽的清华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12名来自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国土安全部、海军等部门的高级政务官走进中国高校校园,参加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美高级政府官员培训班”。该项目美方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白宫下属官员培训机构——美国联邦行政学院负责,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


  - 美军方情报学员增多
  游了紫禁城,吃了烤鸭,体验了北京地铁,收到了纪念衫后,美国人更关注中国的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大。
  “学员们都是自己报名前来的。” 清华大学中美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说,“他们有的直接处理中国事务,有的负责全球性事务,其级别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司局级。”
  与上届培训班相比,这次受训的美国官员中来自军方和情报分析部门的负责人比例上升。“两年前的第一届是35%左右,今年则达到一半。”孙哲透露。
  清华大学根据这些学员的意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美国“学生”从中国老师那里了解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贸和能源等政策情况以及决策制定的细节和过程。
  课程还特别设置了提问环节,学员们可以问自己关注的话题。不少美国官员不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提出的问题颇为尖锐,比如“腐败是不是已经变成一种文化?”“中国的决策机制能否体现全体民众的意见?”中国学者对此也毫不避讳,摆事实,举例子,尽量让美国官员了解中国。
  - 摩擦增多更需相互了解
  “培训班是2009年我和其他一些中国学者一起设想的,想法提出后,立即得到美方积极响应。2010年办了一届,效果很好。”孙哲说,“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向美国官员介绍‘中国的和平发展’。”
  近年来,中美两国政府高度认可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美之间的摩擦也在增多,这就更需要双方增进相互了解。
  为此,此次授课打破了传统的单方面对外宣传模式,在介绍中国基本情况时,会兼顾客观性、学术性和时效性,选择中美关系中美国人最关心的问题展开探讨,“用美国人习惯的方式交流,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作为主讲人之一的楚树龙教授说。
  美国智库——哈德森研究机构的高级主管克里斯托弗·福特培训后认识到了中国政治的复杂性及多样、快速变化的现实:“我开始意识到,对于这样一个庞大复杂、又正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发展的国家,要了解它有多难。”
  国际战略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于铁军认为,美国官员积极参加培训,既体现出对中国的重视,也是中国在中美关系中国际地位提升的表现,“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向世界介绍自己。”
  - 拓交流渠道增战略互信
  “中美之间存在战略互疑,而这种中间层的了解能够增加战略互信。”于铁军如是评价道。然而业内人士指出,中美之间的交流仍然受到限制,还需进一步拓宽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在孙哲看来,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方官员的交流受到很多限制。即使有直接的交流,也停留在隔着长桌、面对面的谈判模式阶段。“缺少像毛泽东与尼克松、基辛格那种带人情味的交流。”
  除了官员,美国也希望能更多地听到“普通人”的声音。美国前任驻华大使洪博培指出,改变双边关系最终需要依靠日常商业、文化和社会交流,“要创造性地与中国政府以外的民众接触,让民众之间的关系繁荣起来。”
  在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的民间交流近年来正逐渐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新格局。以美国“10万人留学中国计划”为例,近3年,有4.3万美国学生来华留学,45个州7100多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大中小学生以及2100名大学生获专项奖学金和汉语桥培训项目资助来华读书,书写着他们的“中国故事”。
  “中美关系复杂但并不脆弱,复杂但并不无解。”国际关系专家、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张家栋表示,只有两国本着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模式,管控分歧,才能为双方乃至世界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田 丽 任博雅 吴 珂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5-16/3890800.shtml

12名美国高官到清华培训背后:军方情报学员增多
2012年05月16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






培训现场。张旭东摄


  前不久,北京美丽的清华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12名来自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国土安全部、海军等部门的高级政务官走进中国高校校园,参加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美高级政府官员培训班”。该项目美方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白宫下属官员培训机构——美国联邦行政学院负责,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


  - 美军方情报学员增多
  游了紫禁城,吃了烤鸭,体验了北京地铁,收到了纪念衫后,美国人更关注中国的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大。
  “学员们都是自己报名前来的。” 清华大学中美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说,“他们有的直接处理中国事务,有的负责全球性事务,其级别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司局级。”
  与上届培训班相比,这次受训的美国官员中来自军方和情报分析部门的负责人比例上升。“两年前的第一届是35%左右,今年则达到一半。”孙哲透露。
  清华大学根据这些学员的意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美国“学生”从中国老师那里了解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贸和能源等政策情况以及决策制定的细节和过程。
  课程还特别设置了提问环节,学员们可以问自己关注的话题。不少美国官员不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提出的问题颇为尖锐,比如“腐败是不是已经变成一种文化?”“中国的决策机制能否体现全体民众的意见?”中国学者对此也毫不避讳,摆事实,举例子,尽量让美国官员了解中国。
  - 摩擦增多更需相互了解
  “培训班是2009年我和其他一些中国学者一起设想的,想法提出后,立即得到美方积极响应。2010年办了一届,效果很好。”孙哲说,“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向美国官员介绍‘中国的和平发展’。”
  近年来,中美两国政府高度认可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美之间的摩擦也在增多,这就更需要双方增进相互了解。
  为此,此次授课打破了传统的单方面对外宣传模式,在介绍中国基本情况时,会兼顾客观性、学术性和时效性,选择中美关系中美国人最关心的问题展开探讨,“用美国人习惯的方式交流,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作为主讲人之一的楚树龙教授说。
  美国智库——哈德森研究机构的高级主管克里斯托弗·福特培训后认识到了中国政治的复杂性及多样、快速变化的现实:“我开始意识到,对于这样一个庞大复杂、又正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发展的国家,要了解它有多难。”
  国际战略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于铁军认为,美国官员积极参加培训,既体现出对中国的重视,也是中国在中美关系中国际地位提升的表现,“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向世界介绍自己。”
  - 拓交流渠道增战略互信
  “中美之间存在战略互疑,而这种中间层的了解能够增加战略互信。”于铁军如是评价道。然而业内人士指出,中美之间的交流仍然受到限制,还需进一步拓宽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在孙哲看来,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方官员的交流受到很多限制。即使有直接的交流,也停留在隔着长桌、面对面的谈判模式阶段。“缺少像毛泽东与尼克松、基辛格那种带人情味的交流。”
  除了官员,美国也希望能更多地听到“普通人”的声音。美国前任驻华大使洪博培指出,改变双边关系最终需要依靠日常商业、文化和社会交流,“要创造性地与中国政府以外的民众接触,让民众之间的关系繁荣起来。”
  在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的民间交流近年来正逐渐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新格局。以美国“10万人留学中国计划”为例,近3年,有4.3万美国学生来华留学,45个州7100多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大中小学生以及2100名大学生获专项奖学金和汉语桥培训项目资助来华读书,书写着他们的“中国故事”。
  “中美关系复杂但并不脆弱,复杂但并不无解。”国际关系专家、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张家栋表示,只有两国本着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模式,管控分歧,才能为双方乃至世界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田 丽 任博雅 吴 珂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5-16/3890800.shtml

学习啥?学习吃喝拿卡要?
学习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