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季刊:中印经济模式 10年之后殊途同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31:01
<P>哈佛大学国际战略专家塔伦·卡纳(Tarun Khanna)和两名麦肯锡公司的顾问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在《麦肯锡季刊》里,哈佛大学教授塔伦·卡纳指出,过去10年,中国一直在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的行业超过印度,如道路、港口和电力等部门,印度将在生物技术、电脑软件等领先于中国。在这些领域,人才储备和私有企业等软性基础设施比实物资本更重要。

至于10年后将会如何,塔伦·卡纳说,“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的模式毫无疑问地优于印度模式。但这种观点在很多方面是错误的,每一种模式都有它的优点,至于哪种模式会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现在还远未明了。”

不同的模式

自从1991年以来,印度开始开放它的经济,比中国晚了13年。中国的决策者对外来投资持欢迎态度,并且在哪些国内公司应该获得资金来进行扩张上做出决策;而印度由于其殖民地历史,对外国人持怀疑态度,主要依赖于国内的企业家。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比中国同行更能轻易地获得贷款和进入资本市场。

去年,中国获得了54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相当于印度的10倍。自从1980年,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长约为6%,而中国的经济扩张速度一直超过印度大约4个百分点。中国的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美元,相当于印度的三倍,居亚洲第二。

“随着印度进一步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哈佛教授说道,“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国家实行的放任政策已经创造了条件,会长期使自由企业和经济增长更加繁荣。”

中国的优势

麦肯锡上海办事处的乔纳森·沃特泽尔(JonathanWoetzel)认为,“中国并不是一个有
效率的市场,而从本质上说,印度的模式在投资上的融资相对较少,它并不能实现与中国同样的经济增长。”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GlobalInstitute)所长戴安娜·法雷尔(DianaFarrell)则提出了第三种观点。她说,汽车业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模式进行激烈竞争的领域。

印度的汽车年产能为176万辆,相当于中国的一半,然而,中国的合资企业的生产力比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生产力低。在印度,本地工程师在设计上很有创新力。

那么是否就能得出结论,印度鼓励本地私人创业的的放任政策要比中国支持国有企业资本扩张与外国投资的结合更起作用吗?沃特泽尔(Woetzel)认为,还不能那么快地得出结论。专门为初次购买汽车的人们制造汽车中国吉利汽车控股公司就不是一个国有企业。它占有中国汽车市场大约5%的份额。该公司希望到2010年将它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扩大到10%。

殊途同归

在转向自由市场,在资本和理念上与印度类似;印度有着很强的私有企业传统,但是国有经济却很薄弱。下一步,印度需要改善国家的基础设施,这需要强大的政治意志。换句话说,印度需要强大的国有经济。

中国更像印度,印度更像中国--两种经济增长模式可能最终殊途同归。

今后10年,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达到10亿的国家将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到2015年,这两个国家可能都成为这场比赛的赢家。 编辑:龙芯</P><P>哈佛大学国际战略专家塔伦·卡纳(Tarun Khanna)和两名麦肯锡公司的顾问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在《麦肯锡季刊》里,哈佛大学教授塔伦·卡纳指出,过去10年,中国一直在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的行业超过印度,如道路、港口和电力等部门,印度将在生物技术、电脑软件等领先于中国。在这些领域,人才储备和私有企业等软性基础设施比实物资本更重要。

至于10年后将会如何,塔伦·卡纳说,“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的模式毫无疑问地优于印度模式。但这种观点在很多方面是错误的,每一种模式都有它的优点,至于哪种模式会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现在还远未明了。”

不同的模式

自从1991年以来,印度开始开放它的经济,比中国晚了13年。中国的决策者对外来投资持欢迎态度,并且在哪些国内公司应该获得资金来进行扩张上做出决策;而印度由于其殖民地历史,对外国人持怀疑态度,主要依赖于国内的企业家。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比中国同行更能轻易地获得贷款和进入资本市场。

去年,中国获得了54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相当于印度的10倍。自从1980年,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长约为6%,而中国的经济扩张速度一直超过印度大约4个百分点。中国的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美元,相当于印度的三倍,居亚洲第二。

“随着印度进一步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哈佛教授说道,“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国家实行的放任政策已经创造了条件,会长期使自由企业和经济增长更加繁荣。”

中国的优势

麦肯锡上海办事处的乔纳森·沃特泽尔(JonathanWoetzel)认为,“中国并不是一个有
效率的市场,而从本质上说,印度的模式在投资上的融资相对较少,它并不能实现与中国同样的经济增长。”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GlobalInstitute)所长戴安娜·法雷尔(DianaFarrell)则提出了第三种观点。她说,汽车业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模式进行激烈竞争的领域。

印度的汽车年产能为176万辆,相当于中国的一半,然而,中国的合资企业的生产力比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生产力低。在印度,本地工程师在设计上很有创新力。

那么是否就能得出结论,印度鼓励本地私人创业的的放任政策要比中国支持国有企业资本扩张与外国投资的结合更起作用吗?沃特泽尔(Woetzel)认为,还不能那么快地得出结论。专门为初次购买汽车的人们制造汽车中国吉利汽车控股公司就不是一个国有企业。它占有中国汽车市场大约5%的份额。该公司希望到2010年将它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扩大到10%。

殊途同归

在转向自由市场,在资本和理念上与印度类似;印度有着很强的私有企业传统,但是国有经济却很薄弱。下一步,印度需要改善国家的基础设施,这需要强大的政治意志。换句话说,印度需要强大的国有经济。

中国更像印度,印度更像中国--两种经济增长模式可能最终殊途同归。

今后10年,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达到10亿的国家将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到2015年,这两个国家可能都成为这场比赛的赢家。 编辑:龙芯</P>
<P>”中国更像印度“</P><P>呸</P>
别听外国学者瞎掰。中国永远是中国,中国人有创新能力,走着瞧。至于印度,去他的吧。
现在是印度优势论,慢慢就会变成印度威胁论。我们只管偷着乐就行了。
一句古话“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em05]
自己走自己的路。
<P>他是在鼓励印度呢!</P><P>说什么生物技术,不是吹。</P><P>中国现在的生物技术是世界一流的,阿三不就是靠着语言优势在软件上强吗?可他们有自己的芯片吗?</P>
<P>预测10年后的事情,都是瞎掰!!</P><P>一点可信度都没有!</P>
<B>以下是引用<i>螺旋丸</i>在2004-12-16 8:06:00的发言:</B>
别听外国学者瞎掰。中国永远是中国,中国人有创新能力,走着瞧。至于印度,去他的吧。
<p>
<P>应该说每个国家都有它的特点,不可能“殊途同归”</P><P>像这么多资本主义国家,你能说美国同英国是一样的吗,或者与德国是一样的?他们的模式根本不是一回事。</P>
印度威胁论印度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