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经管专业成吞噬未来工程师的黑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5:39:49
http://news.qq.com/a/20091224/000195.htm

编者按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规模宏大的工程项目和科研亟须大量高水平的工程科技人员。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大量拔尖学生特别是高考状元不再“投身”艰苦的水利水电、测绘地矿等工科专业,而是涌向金融、银行、法律等“有名有利”的热门行业,争当光鲜亮丽的“白领”、“金领”。

  工科人才的极度匮乏正在成为我们国家下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是当代的世界性难题。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逃离工科”上中下三篇报道,旨在展示工科学生就业现状,求解高校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摸索出一条有利于培养和扶持工科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道路。

  这或许是对中国工程人才现状揶揄的一种表达:日前在京举行的国际工程教育年会上,一位专家在主题发言中介绍,几年前一份《国际竞争力报告》关于“国内市场上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一栏显示,在参与排名的49个主要国家中,中国排名在末尾。

  “而且这一调查指标在随后的排名也相对稳定。”这位专家如是说。

  说起著名的工程师,很多人能随口说出茅以升、詹天佑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而如今仍健在的工程界泰斗如张光斗、吴良镛等,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则让人无法乐观。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崇拜歌星和科学家的不在少数,对工程师的了解却极为模糊,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职业”选项中,仅有10%的选择与工程师沾边。

  事实上,与社会急需大量优秀工程师正相反的一个现象是,逃离工科正在成为一个难以阻挡的潮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优秀的学生争着上工科,而现在则纷纷选择金融、银行、IT等“有名有利”的热门行业,即使是一些已经就读工科的学生也多半在试图转变方向。

  经管专业成了吞噬理科尖子的黑洞

  对于黄冈市一所重点中学的徐超老师来说,辅导学生填高考志愿渐渐成了一件费心费力的事。

  徐老师带理科毕业班10多年了,开始几年都是考生自己拿一本报考指南就完成填报了,最多会咨询下当前的热门专业;慢慢地,家长和学生的问题开始多起来,尤其是对经管类专业感兴趣的考生,问题问得越来越细,“甚至包括这个专业的课程怎么设置,会不会上证券、基金投资课等。”

  徐老师还注意到,越是班上成绩好的学生打听的内容越多,“都在考虑毕业后争取进证券公司、银行工作,挣高薪、赚大钱;反而是选择传统工科专业的少了。”

  北京一家媒体的陈记者则感慨,最近几年采访教育新闻得出一条经验,要想寻访各省高考“状元”,最好的办法就是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门前,“见到一个学生出来,上前一问,即使他不是哪个省里的状元,他的室友肯定是!”

  有媒体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在当今的中国,招收状元概率最高的院系之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的状元至少占全国的一半,其中又有1/3至1/2选择经管专业。

  高考状元们的专业选择正在成为一种风向标——代表和影响着全国最优秀考生群体的选择。以备受追捧的金融专业为例,1992年,全国只有40多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而到2006年,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增加到600多所,毕业生人数增加了近10倍,“而且录取分数基本都在本校名列前五”。

  经管专业已经悄然成为吞噬理科尖子的黑洞。如今,大学校园开始流行新的顺口溜:“一流学生学财经(最热是金融),二流学生学高科技(如计算机),三流学生学(传统)工科。”此处的工科正是国家急需的传统工科专业,如机械、化工、冶金、纺织、轻工、地质、水利等。

  经管专业热甚至传到了在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中。2006年《参考消息》以《中国需要这么多经理吗》为题,报道了中国自费留学生在英国大学管理、商业、金融等热门文科专业扎堆儿的现象。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传媒管理专业,2005~2006年硕士班14名学生中竟有13名来自中国。在一些英国高校的MBA班上,中国学生占近90%。

  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高校一些传统专业备受冷落,生源严重匮乏,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华中地区某理工类高校招办负责人介绍,传统工科专业已经陷入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高水平工科人才供不应求,但另一方面则是大多数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在学校排名靠后,多年控制的生源名额甚至要靠调剂补充。

  各方都在逃离工科

  记者在华北地区一所高校采访时,一名地质学专业大四女生介绍,她所在的专业两个班65人,报名考研的就有62个,但很多人选择的都是跨专业考研。

  更让她难忘的是:当年在学校举行的双选会上,来招聘地质专业的单位让她看花了眼睛,提供的岗位数以千计;取消多年的毕业生安家费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不少单位还提供两室一厅的房子,甚至保证终身不下岗。但即便这样,一些单位甚至连一份简历也没有收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旁边的石油、电力等单位的招聘台前,人头攒动,异常火爆。

  事实上,她所就读的学校披露的数据是,这个专业2007届96名毕业生中,50%以上的上了研究生,40%的学生进了石油部门,真正去地质找矿单位的不足10%。

  西部地区一所机械学院院长则在工程教育大会上感叹,机械工业是工业之母,机械技术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整体的工业实力,然而在自己的学校,机械专业研究生报考人数还没有录取计划数多,学校只能降分录取,以招够学生。

  跨专业考研、考公务员、创业……工科毕业的大学生正使出浑身解数“改弦易辙”。

  一些在校的工科生也开始急不可耐。记者查看武汉几所高校近两年学生转专业情况表,发现不少工科学生转到了经济、管理等有“钱途”的行当。一位负责该项工作的老师介绍,甚至有学生转专业不成,费尽周折退学复读再考过来。

  校园网论坛上,有人写下这样的“戏说”——“如果我还没有逃离工科,那一定是在逃离的路上”。

  学生在逃离,高校也在逃离。

  不少高校在这几年的“大学综合化”热潮中纷纷转型——很多原先实力较强的理、工科大学竞相改为综合大学。随之而来的,就是原来的工科优势逐渐丧失。

  “现在有没有一所大学敢说,我将来的发展目标就是工科大学!?”一所著名的工科大学曾经在30年前表达过上述愿望,可如今,它的口号已变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逃离工科已成全球难题

  在国际工程教育年会上,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披露的一组数据引起了与会专家关注:全球近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填补空缺,最缺的前三名是:业务代表、工程师、技术人员。

  在德国,急缺1.5万名工程师,很多理论型人才无法适应新的市场;与此同时,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学工科,外国公司争相高薪挖人。

  日本总务省估计:日本数字技术行业缺少近50万工程师,日本青年人正在向西方靠拢,选择金融、医药,或艺术,而不进入平淡无奇的制造业。

  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英国、澳大利亚、南非、波兰……许多与会者吃惊得张大了嘴巴,“ 逃离工科已成全球难题”。

  二战后至今,美国本土学生对工科的兴趣普遍下滑,普遍青睐金融、会计、法律类等应用文科。美国从中国、印度等国家大量引进工科人才,填补本土工科人才供给之不足。

  日本情况也与美国类似。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金融、证券、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财经类等应用文科专业报考迅速升温,报考工科考生数占全部考生人数从1986年的18%跌到1991年的8.7%,出现所谓“逃离工科”现象。

  由于认为过度依赖他国工科人才对美国国家利益不利,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名为《确保天才进入国家数学和科学领域的资助法案》,表明了美国决策层对理工科教育的高度关注。

  英特尔前主席也尖锐地提出,“最近,已有很多要求印制钞票的声音,但很少有人谈及孕育下一位爱因斯坦、诺伊斯、盖茨、杨致远、布林,唯一真正重要的刺激经济措施,就是在这一名单中加入新成员。”

  “这个名单中,是把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结合在一起的人。”一位与会专家如是说。

  美国的政治家也在反思。潘云鹤注意到,奥巴马日前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指出:“华尔街还会是美经济中的重要部分,但不能成为半壁江山。”

  奥巴马为此直接发出呼吁,鼓励美国有才华的大学毕业生“到工程技术领域就业,而不是变成金融衍生品交易员”。

  潘云鹤院士在报告中还指出,在工程师短缺的同时,工程师的定义正在悄然转变,美国工程院提出的面向2020年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关键特征是: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商务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终身学习能力。http://news.qq.com/a/20091224/000195.htm

编者按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规模宏大的工程项目和科研亟须大量高水平的工程科技人员。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大量拔尖学生特别是高考状元不再“投身”艰苦的水利水电、测绘地矿等工科专业,而是涌向金融、银行、法律等“有名有利”的热门行业,争当光鲜亮丽的“白领”、“金领”。

  工科人才的极度匮乏正在成为我们国家下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是当代的世界性难题。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逃离工科”上中下三篇报道,旨在展示工科学生就业现状,求解高校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摸索出一条有利于培养和扶持工科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道路。

  这或许是对中国工程人才现状揶揄的一种表达:日前在京举行的国际工程教育年会上,一位专家在主题发言中介绍,几年前一份《国际竞争力报告》关于“国内市场上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一栏显示,在参与排名的49个主要国家中,中国排名在末尾。

  “而且这一调查指标在随后的排名也相对稳定。”这位专家如是说。

  说起著名的工程师,很多人能随口说出茅以升、詹天佑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而如今仍健在的工程界泰斗如张光斗、吴良镛等,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则让人无法乐观。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崇拜歌星和科学家的不在少数,对工程师的了解却极为模糊,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职业”选项中,仅有10%的选择与工程师沾边。

  事实上,与社会急需大量优秀工程师正相反的一个现象是,逃离工科正在成为一个难以阻挡的潮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优秀的学生争着上工科,而现在则纷纷选择金融、银行、IT等“有名有利”的热门行业,即使是一些已经就读工科的学生也多半在试图转变方向。

  经管专业成了吞噬理科尖子的黑洞

  对于黄冈市一所重点中学的徐超老师来说,辅导学生填高考志愿渐渐成了一件费心费力的事。

  徐老师带理科毕业班10多年了,开始几年都是考生自己拿一本报考指南就完成填报了,最多会咨询下当前的热门专业;慢慢地,家长和学生的问题开始多起来,尤其是对经管类专业感兴趣的考生,问题问得越来越细,“甚至包括这个专业的课程怎么设置,会不会上证券、基金投资课等。”

  徐老师还注意到,越是班上成绩好的学生打听的内容越多,“都在考虑毕业后争取进证券公司、银行工作,挣高薪、赚大钱;反而是选择传统工科专业的少了。”

  北京一家媒体的陈记者则感慨,最近几年采访教育新闻得出一条经验,要想寻访各省高考“状元”,最好的办法就是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门前,“见到一个学生出来,上前一问,即使他不是哪个省里的状元,他的室友肯定是!”

  有媒体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在当今的中国,招收状元概率最高的院系之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的状元至少占全国的一半,其中又有1/3至1/2选择经管专业。

  高考状元们的专业选择正在成为一种风向标——代表和影响着全国最优秀考生群体的选择。以备受追捧的金融专业为例,1992年,全国只有40多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而到2006年,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增加到600多所,毕业生人数增加了近10倍,“而且录取分数基本都在本校名列前五”。

  经管专业已经悄然成为吞噬理科尖子的黑洞。如今,大学校园开始流行新的顺口溜:“一流学生学财经(最热是金融),二流学生学高科技(如计算机),三流学生学(传统)工科。”此处的工科正是国家急需的传统工科专业,如机械、化工、冶金、纺织、轻工、地质、水利等。

  经管专业热甚至传到了在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中。2006年《参考消息》以《中国需要这么多经理吗》为题,报道了中国自费留学生在英国大学管理、商业、金融等热门文科专业扎堆儿的现象。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传媒管理专业,2005~2006年硕士班14名学生中竟有13名来自中国。在一些英国高校的MBA班上,中国学生占近90%。

  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高校一些传统专业备受冷落,生源严重匮乏,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华中地区某理工类高校招办负责人介绍,传统工科专业已经陷入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高水平工科人才供不应求,但另一方面则是大多数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在学校排名靠后,多年控制的生源名额甚至要靠调剂补充。

  各方都在逃离工科

  记者在华北地区一所高校采访时,一名地质学专业大四女生介绍,她所在的专业两个班65人,报名考研的就有62个,但很多人选择的都是跨专业考研。

  更让她难忘的是:当年在学校举行的双选会上,来招聘地质专业的单位让她看花了眼睛,提供的岗位数以千计;取消多年的毕业生安家费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不少单位还提供两室一厅的房子,甚至保证终身不下岗。但即便这样,一些单位甚至连一份简历也没有收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旁边的石油、电力等单位的招聘台前,人头攒动,异常火爆。

  事实上,她所就读的学校披露的数据是,这个专业2007届96名毕业生中,50%以上的上了研究生,40%的学生进了石油部门,真正去地质找矿单位的不足10%。

  西部地区一所机械学院院长则在工程教育大会上感叹,机械工业是工业之母,机械技术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整体的工业实力,然而在自己的学校,机械专业研究生报考人数还没有录取计划数多,学校只能降分录取,以招够学生。

  跨专业考研、考公务员、创业……工科毕业的大学生正使出浑身解数“改弦易辙”。

  一些在校的工科生也开始急不可耐。记者查看武汉几所高校近两年学生转专业情况表,发现不少工科学生转到了经济、管理等有“钱途”的行当。一位负责该项工作的老师介绍,甚至有学生转专业不成,费尽周折退学复读再考过来。

  校园网论坛上,有人写下这样的“戏说”——“如果我还没有逃离工科,那一定是在逃离的路上”。

  学生在逃离,高校也在逃离。

  不少高校在这几年的“大学综合化”热潮中纷纷转型——很多原先实力较强的理、工科大学竞相改为综合大学。随之而来的,就是原来的工科优势逐渐丧失。

  “现在有没有一所大学敢说,我将来的发展目标就是工科大学!?”一所著名的工科大学曾经在30年前表达过上述愿望,可如今,它的口号已变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逃离工科已成全球难题

  在国际工程教育年会上,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披露的一组数据引起了与会专家关注:全球近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填补空缺,最缺的前三名是:业务代表、工程师、技术人员。

  在德国,急缺1.5万名工程师,很多理论型人才无法适应新的市场;与此同时,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学工科,外国公司争相高薪挖人。

  日本总务省估计:日本数字技术行业缺少近50万工程师,日本青年人正在向西方靠拢,选择金融、医药,或艺术,而不进入平淡无奇的制造业。

  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英国、澳大利亚、南非、波兰……许多与会者吃惊得张大了嘴巴,“ 逃离工科已成全球难题”。

  二战后至今,美国本土学生对工科的兴趣普遍下滑,普遍青睐金融、会计、法律类等应用文科。美国从中国、印度等国家大量引进工科人才,填补本土工科人才供给之不足。

  日本情况也与美国类似。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金融、证券、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财经类等应用文科专业报考迅速升温,报考工科考生数占全部考生人数从1986年的18%跌到1991年的8.7%,出现所谓“逃离工科”现象。

  由于认为过度依赖他国工科人才对美国国家利益不利,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名为《确保天才进入国家数学和科学领域的资助法案》,表明了美国决策层对理工科教育的高度关注。

  英特尔前主席也尖锐地提出,“最近,已有很多要求印制钞票的声音,但很少有人谈及孕育下一位爱因斯坦、诺伊斯、盖茨、杨致远、布林,唯一真正重要的刺激经济措施,就是在这一名单中加入新成员。”

  “这个名单中,是把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结合在一起的人。”一位与会专家如是说。

  美国的政治家也在反思。潘云鹤注意到,奥巴马日前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指出:“华尔街还会是美经济中的重要部分,但不能成为半壁江山。”

  奥巴马为此直接发出呼吁,鼓励美国有才华的大学毕业生“到工程技术领域就业,而不是变成金融衍生品交易员”。

  潘云鹤院士在报告中还指出,在工程师短缺的同时,工程师的定义正在悄然转变,美国工程院提出的面向2020年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关键特征是: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商务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终身学习能力。
学工科的,目前从事本专业工作……
工程师是国家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卖楼和卖保险的。
拜托,現在什麽科系不都一樣?無論是醫生,律師什麽的。

大家都拼命鑽進公務員的小門,不然就求神拜佛希望自己老爸成爲富豪...
疼逊又在胡言乱语。就经管专业那悲惨的就业率?
这是全球性问题,美帝比我们还严重。我们至少还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谚语,美国孩子从小对数学的相关东西就很排斥。
美帝基本是靠引入中国人印度人犹太人来解决自身的理工荒的。
光缺人,工资不提高有什么用?谁都知道机械的苦哈哈吧,纺织不说了,皮革,记得某年青海国内制革专业国内第一的专业,有厂家招人开出了400块的工资,影响恶劣
这是全球性问题,美帝比我们还严重。我们至少还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谚语,美国孩子从小对数学 ...
美国儿童的理想在50,60年代多以科学家,工程师为主
所以现在考研时候经管大热,分数线也仅次于文学线
tmd,老娘要是说在米帝学位分两种,一个叫art,一个叫science,而金融和管理专业属于science不知有没有人会喷我。。
德粉碎 发表于 2012-4-19 08:59
tmd,老娘要是说在米帝学位分两种,一个叫art,一个叫science,而金融和管理专业属于science不知有没有人会喷 ...
金融对数学的要求那么高,归入文科确实不合适。管理就不清楚了
bulldog2002 发表于 2012-4-19 00:52
拜托,現在什麽科系不都一樣?無論是醫生,律師什麽的。

大家都拼命鑽進公務員的小門,不然就求神拜佛希 ...
是吗?我们班32个人,参加国考的1个,参加省考的2个,别把所有的专业都说成想当公务员。
喜欢技术的还是大有人在,看看那些自己捣鼓飞机,汽车的,这些都是技术力量,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就会发芽,社会是在夹缝中前进,不是撞到左边就是撞到右边。就看谁能熬住在撞击的时候不会将自己撞个粉碎或者撞飞出去。
学工科的,虽然就业比较容易,但学业本身就比经管类难,而且工作待遇低,工作晋升难.即便评个职称也要比评经济师政工师难很多.因此本科读了工科的又不少考研读了经管.工作了的也有不少改去当经济师政工师了.
RedTide 发表于 2012-4-19 08:56
美国儿童的理想在50,60年代多以科学家,工程师为主
那是冷战时代的事情了。
现在的美国小孩儿嘛,据说,大学里面TA在答疑的时候最经常干的事情,就是帮本科生按一遍计算器,告诉他们,你们按错了。
声波 发表于 2012-4-19 09:26
喜欢技术的还是大有人在,看看那些自己捣鼓飞机,汽车的,这些都是技术力量,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就会发芽,社 ...
体制问题,如果国际环境倒回到16XX年的野蛮时代,法律允许利用科技对劣等民族屠杀,满大街都是自杀式航模,山寨外骨骼,一帮工科学生在落后地方搞屠杀殖民三光政策。
铁血烈鹰 发表于 2012-4-19 09:53
体制问题,如果国际环境倒回到16XX年的野蛮时代,法律允许利用科技对劣等民族屠杀,满大街都是自杀式航模 ...
这也能和体制问题结合起来????本来做技术的就不容易出头,因为技术问题不是经济的那种只要脸皮厚就能出结果的,起码技术是实打实能看到的东西。很多人闷头一辈子研究一个东西,所得到的不如卖嘴皮子的几分钟的收入。这个在任何时候都存在。
经管也要有数学基础的,一些文科生考上后都被数理统计给苦逼坏了~~
再说经管专业那苦逼的就业去向~~~这新闻在胡编~~~
学金融管理的指望以后发大财
工程师么就业稳定但要收入一般性
美国不是聪明人不是去华尔街就是搞政治了吗
搞经管、玩金融的能出头的是极少数,必须去美国留学,然后有华尔街的从业经验,这样回国才能忽悠,只能在北京、上海这两地混,才有可能位子高、薪酬高,因为金融、证券业的总部大多在这两地方。
学生不爱学工科确实是存在的,国内干技术的大多是低收入阶层,看看近年来国内老总们的收入水平,哪里有做技术出身的?造宇宙飞船的老总也比不了保险银行老总的收入,这还都是国企。这个导向下哪里能吸引优秀学生的可能。
工科生,现在也没混这一行了
09年的文章啊    还把IT独立于工科之外了,真是奇葩。

搞工科的得喜欢,得性格耐得住才行,不是都适合的。
Mcnatsumi 发表于 2012-4-19 09:08
金融对数学的要求那么高,归入文科确实不合适。管理就不清楚了
经济不只只是金融。就算是金融行业也就几个门类需要用到大量数学知识。而国内因为是文科所以金融里面最有钱途最需要数学的金融工程反而随便教教。那些想要钱途的学生可要被坑惨了。
楼主你找错批评对象了
工程师还是比较吃香的,而且工程专业是有名的难.老美这边学工程的人清一色的白人,黑人是看不到的.

律师医生什么的收入更高是因为这些专业更难读.
不做AFC 发表于 2012-4-19 09:11
是吗?我们班32个人,参加国考的1个,参加省考的2个,别把所有的专业都说成想当公务员。
要是有好背景,估计30个都想考公务员。
可能自己不太想,但是大部分家长想,也会要求考啊。

tomcat650093 发表于 2012-4-19 09:36
学工科的,虽然就业比较容易,但学业本身就比经管类难,而且工作待遇低,工作晋升难.即便评个职称也要比评经济师 ...
不要把工科和经管分得那么开。

经管出来不可能马上当领导,大把做基层的。

工科出来的,技术强,人缘好,当领导也不费劲。

现在科技发达了,电脑可以做很多事了。经济管理类的人情商越来越重要。
作为文中那所"研究型"工科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无压力但是工资确实不高啊。
我们学校是曾经的四大工学院,化工船舶港口机械见长,但悲催的是录取分都低于同校的金融,是明显低于!
我本来是学化工的,但实在不想去工厂,所以就转读了化学,准备出国念phd,回来在大学谋个职位,反正就是不愿意去工厂,条件真心不好!
理科生太多了,久而久之就不吃香了,现在文艺创意类最吃香,工资上万。
经济不只只是金融。就算是金融行业也就几个门类需要用到大量数学知识。而国内因为是文科所以金融里面最有 ...
你以为中国的理科生会有创造力吗?都是题海里出来的,本人作为文科生,曾经问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一个c语言指针的问题结果一问三不知,只好自己翻书看,中国的理科生,其实还不如文科生的常识丰富,他们是凡是要求考的,死也啃下来,凡是不要求考的死也不看一眼,确实非常理性与现实,所以他们不适合读金融,因为金融的精髓不是数学模型,你如果死钻模型,永远不可能在金融界取得成功,金融界的精髓在于演说,表演的技巧就是忽悠的技术,这是文科生擅长的!
nikecross 发表于 2012-4-20 17:46
你以为中国的理科生会有创造力吗?都是题海里出来的,本人作为文科生,曾经问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一个c语言 ...
    搞金融的又不都是只有推销产品的人员,设计合同的人做交易的和老板才是核心。
    学金融想赚钱,只有金融工程具有学会后就能当饭碗的能力,学其他的战斗力还不如那些半路出家的。你要扯金融精髓,金融的精髓就在实践经验。而金融工程是极少数可以指导你独立高效进行金融实践的学科。至于你说忽悠,你说的天花乱坠不及你老板和人打场高尔夫,小兵一个你能忽悠谁,忽悠人的是你手上拿的合同,你嘴巴再厉害你这产品设计的不行,一下就给你看破了。再说推销人员出事的时候第一个被拉出来挡箭,金融危机,被扫地出门的都是什么人?都是这些负责推销的,客户的靶子也是这些人,就这些人什么时候这么牛逼了?这种人一抓一大把,完全就是消耗品,雇你都不高兴给你长约。拿最长不足3年合约的小兵,居然成掌握精髓的人了?
     另外做报告我一般也不让数理化不好的人做,东一句西一句说半天不及重点,老板都要睡了他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忽悠人恰恰是文科生的弱项,因为大多文科生没法把一个事说明白。他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非常差,认识事物非常肤浅,自己都搞不清在推销的是什么,怎么忽悠人。一个忽悠人的合约要推销出去,推销的人首先就要明白这份合约是怎么运作的这样才好骗人。至于涉嫌违法操作的诈骗合同更不可能交给不会的人来推销。
     只会摆模型的才是文科生,你纵观各个学科进入金融行业的,大神多是搞数学的,工科的差一点,it的也行。而真正念经济的清一色草头分析师,连跑客户坐大堂推销的人都不用他们做。另外国内看不起数学系没人念,事实上在欧美数学系是很吃香的,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在大多数高收入行业都可以具有强大战斗力。
edisonzheng2012 发表于 2012-4-20 15:08
不要把工科和经管分得那么开。

经管出来不可能马上当领导,大把做基层的。
的确如此啊,搞技术最后不转去做管理,即便你是教授级高工,也没什么钱途啊,说不定还比不上一个大中专毕业的政工干部收入高.

yzyz121 发表于 2012-4-20 19:39
搞金融的又不都是只有推销产品的人员,设计合同的人做交易的和老板才是核心。
    学金融想赚钱,只 ...


嘿嘿,金融产品哪一个是真正经得起推敲的,是看不破的?忽悠说得天花乱坠自然是没有用的,老板也用不着和每个客户都去打高尔夫。做金融工具设计的,自然是理工类比较强,不过不可能需要非常多这样的人才,所以他们是饱和的,多数金融工程专业教出来的都是不合格的,达不到要求,加上金融产品监管,所以大金融企业宁可把产品做得简单,高效。而更愿意把资源投入到中间系统(软件)和服务上,前者是软件业的事了,后者自然要靠口才和忽悠。另外说的是华尔街的失业者,主要是交易员,因为交易需求下降了,而手中掌握大客户的经理,公司是死也不放的。至于金融工具设计师,都成众矢之的了,那个CDS发明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了。
yzyz121 发表于 2012-4-20 19:39
搞金融的又不都是只有推销产品的人员,设计合同的人做交易的和老板才是核心。
    学金融想赚钱,只 ...


嘿嘿,金融产品哪一个是真正经得起推敲的,是看不破的?忽悠说得天花乱坠自然是没有用的,老板也用不着和每个客户都去打高尔夫。做金融工具设计的,自然是理工类比较强,不过不可能需要非常多这样的人才,所以他们是饱和的,多数金融工程专业教出来的都是不合格的,达不到要求,加上金融产品监管,所以大金融企业宁可把产品做得简单,高效。而更愿意把资源投入到中间系统(软件)和服务上,前者是软件业的事了,后者自然要靠口才和忽悠。另外说的是华尔街的失业者,主要是交易员,因为交易需求下降了,而手中掌握大客户的经理,公司是死也不放的。至于金融工具设计师,都成众矢之的了,那个CDS发明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了。
nikecross 发表于 2012-4-20 17:46
你以为中国的理科生会有创造力吗?都是题海里出来的,本人作为文科生,曾经问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一个c语言 ...
问一个人一个问题就否定所有理科生 真是大牛
就本人经验 语言用多就熟悉 用的少就不熟悉 跟考试关系不大 跟编程的量关系大 计算机专业又不是软件专业 C语言里面一个问题搞不明白很正常 非常正常 问什么会什么就不是本科生了
超大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吐槽文科生,把什么脏的都往文科生头上扣,其实问题不在文科生,就现实而言,几年没碰书的普通理科生在理化生水平上同样是渣渣,问题在于文理分科太绝对,是制度的缺陷,还有就是科普做得不到位,现在小学是英语为王,什么时候自然科学为王了再来谈科普吧!
yzyz121 发表于 2012-4-19 20:25
经济不只只是金融。就算是金融行业也就几个门类需要用到大量数学知识。而国内因为是文科所以金融里面最有 ...
清北复交的金融硕士对数学能力要求很高,名校的理工科的学生颇受欢迎
nikecross 发表于 2012-4-20 17:46
你以为中国的理科生会有创造力吗?都是题海里出来的,本人作为文科生,曾经问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一个c语言 ...
全国学计算机专业的人数有多少,牛逼多混混更多,要是你遇见的是顶尖高校的学生,说不定又是另一种看法
曾经遇见过一批创业的清华学生,水平能力就不说了,人家辞职创业做社交网站,有魄力,有创意
caoziliang 发表于 2012-4-21 11:49
全国学计算机专业的人数有多少,牛逼多混混更多,要是你遇见的是顶尖高校的学生,说不定又是另一种看法
...
   据我所知,很多理工生还是转专业到文科经管类,你说经管类是垃圾处理厂?或者说理工类专业不热门了?其实都不是,原因就是大部分理工生就是假把式,只会做题目,到工科专业需要运用思维,需要解决问题,需要出东西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支撑不下去了,证明了他们只不过比文科生题目做的多一点,记忆力好一点,而已,所以他们比文人还文人。至少文科生在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上比他们强,于是,他们公务员连A类都不敢考,只敢考B类,考上了也是却去写那些假把式文章报告,丢人现眼。
nikecross 发表于 2012-4-20 17:46
你以为中国的理科生会有创造力吗?都是题海里出来的,本人作为文科生,曾经问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一个c语言 ...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另说:大学出来的理科生,有几个创业成功的?以我们学校为例,除去确实有一部分专业比较扎实的(大部分去了房地产、工程、IT、外资企业);还有一部分回头是岸,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是读理科的料,投了经管专业,水平还不怎么样,文理两空;剩下的就是混。没学位的,没四六级的,三无产品,后来放弃专业去考公务员,考司法(还考不过文科生)去做生意的,大部分就在工科中。

另说:大学出来的理科生,有几个创业成功的?以我们学校为例,除去确实有一部分专业比较扎实的(大部分去了房地产、工程、IT、外资企业);还有一部分回头是岸,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是读理科的料,投了经管专业,水平还不怎么样,文理两空;剩下的就是混。没学位的,没四六级的,三无产品,后来放弃专业去考公务员,考司法(还考不过文科生)去做生意的,大部分就在工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