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将将----权延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05:19

   夕阳如血,大如轮。
   狼烟未熄,枪声零落,红旗已经飘上围场上空。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打隆化。
   踩着黄沙、衰草和齿状的钢铁碎片,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程子华同热河省军区司令员段苏权,漫步走来。长征时,这两位将领一个手负伤,一个脚负伤, 被人玩笑为“手足之情。”
   “仗越打越大,地方部队要不断转入野战军。”程子华瓮声瓮气说:“热河另 组织一个野战司令部,黄永胜当司令,你去当政委。”
      段苏权脚步聚停,迅速瞄了一眼程子华。
  “不行,我不行。”段苏权摇头。
  “你怎么不行?”
     段苏权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一尊日本山炮,炮口对着如血如轮的夕阳,象要将它轰落,却又一声不响。 “孤山未能全歼敌人,隆化伤亡大,没有攻进隆化城。看来黄永胜也不是永胜。” 程子华笑笑,“他喜欢甩手当家,你喜欢事事亲躬,我看你们正好配对。”
   “……我不会打牌,”段苏权吭哧,“也不会玩……” “要打仗,不是要玩牌。” “我了解永胜……缺一样不好搭档。”段苏权从鼻子里喃喃:“再说……” “说呀,你就是不痛快。” “他是击鼓冲锋,鸣金玩妓。” “噢?”程子华叫了一嗓。
    段苏权憨然一笑,不再言声。 “噢,”程子华忽有所悟,“击鼓进兵,鸣金收兵。你不怕打仗,就怕不打仗?” “不打仗,他要是玩女人我管得了?” “嗯,嗯,”程子华不住地捏下巴,“林总不吃不喝不吸烟也不玩,我不信他就能容得……”话没讲完,程子华转了口:“那就再说吧。”
         铁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林彪率领的“四野”执行得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尤以第七项注意“不调戏妇女”执行得严厉,不慎出格就要拿命抵。立过大功的一位战斗英雄不慎出格,谁说情也不行,枪毙。
    一名基层干部与女房东通奸,虽是双方情愿,又有全村百姓求情,还是拖走毙掉。三名战士想强奸一个女人,尽管那女人是留用的日本人,尽管未遂,尽管三名战士都不满十八岁,仍然不能幸免,统统 拉出去枪毙。
    “要决战东北呢,我救不了他们。”林彪脸色苍白,沙哑着嗓子对几名高级将领说:“不开活口,再遇这种事,少数意志薄弱者有贼心也没贼胆儿;开了活口, 我们就会失去群众失去战斗力。我们就会失去胜利失去东北。”
    程子华在院子里散步,他散步有时要摇晃肩膀,摇晃双臂,摇晃整个身体,这 是运动。 他脑子也在运动,嘴里偶尔念念有词。 下午要见林彪,跟林彪说事不能有废话,所以要准备。
    他已经见过三次林彪了,就为了坚持一个意见,给八纵换将,推荐段苏权替代黄永胜任司令员。 第一次见林彪,他说:“黄永胜整天打牌跳舞,不干工作。” 林彪说:“辽西三战三捷,八纵从地方部队上来不久,黄永胜当司令,半个月歼敌1万6千多人,打得不错。”
       第二次见林彪,他说:“黄永胜太霸道,什么都得他说了算。可部队里许多具体工作他又不管,他又要说了算,不许别人管……” 林彪说:“不要搞山头,要团结,要能容人。无‘度’不丈夫;不是毒,是度量。”
        第三次见林彪,他不得不说出不愿说的话:“黄永胜在生活作风上实在糟糕, 用林总的话讲,他是有‘贼心’也有‘贼胆儿’,影响很不好……”他举了例子。 林彪平平静静地听完,平平静静地说:“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个故事。刘邦问韩信: ‘我能将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将多少兵?’ 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没有发火,反而笑了,说‘你既然这么大本事,怎么被我捉来阶下,供我驱使了?’韩信不慌不忙说:‘陛下不善将兵,却比韩信善于将将呢,所以我被捉到了阶下……’” 程子华半响无言。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林彪用这句话送走了程子华。
    林彪面无表情地在屋里踱步,一边听程子华谈意见。 知情人都奇怪,林彪见了他喜爱的将领和老部下,总是没什么说;对他不喜欢的将领,反而再忙也要耐着性子听完意见。
   上午,秘书见林彪精神很好,进来报告:“黄永胜来了,要跟林总汇报。”林 彪目光不离军用地图,摆摆手:“告诉他,我要睡觉。” 下午,秘书见林彪精神不好,满面疲惫,小声报告:“程子华又来了,跟他说你休息了?”林彪目光离开军用地图,两手搓搓脸说:“叫他来,我精神还好。” 据“四野”一些老人讲,部队日常管理教育都是罗荣桓负责,林彪不大管,林彪只是一门心思琢磨打仗。他很少与干部谈话,只有冀察热辽的干部例外。
    因为他对冀察热辽分局及军区有意见,对其领导人也有意见,他们对东北的许多看法不一致。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意见不一致才要多听。” “永胜同志确有不少长处。”程子华尽量客观地说看法:“善于捕捉战机,强 毅果敢过人,会打巧仗也能咬牙打硬仗,六次负伤,足够顽强。” 他停顿片刻,望林彪。 林彪静气过人,听见和没听见一个样,脚步一直是匀速运动。 “但他有个要命的短处:贪享乐好斗狠。他喜欢以己之长凌人,不喜欢别人触其短处。发展下去,对党、对军队、对他个人,我怕都会不利。” 林彪继续踱他的步。 “苏权同志的特点是忠诚老实,原则性强,组织纪律性强,从不胡来。” 林彪还是踱他的步。 程子华看不出态度,只好讲下去:“他和永胜恰恰相反,凡事谦以待人,谨言慎行。但也能打仗,长征时就是师政委;红军时期、抗战时期都打过漂亮仗。军事 工作、政治工作、地方工作都搞过,比较全面。” “讲这么多就不叫特点。”林彪立住脚,终于说话了:“讲特点只能讲一个。” “这个……”程子华沉吟再三,“忍辱负重。” “根据呢?”林彪重新踱步。 “任弼时同志讲的。” 林彪不语,还是匀速踱步。 “长征时,他任独立师政委,负重伤被留下,沦为乞丐。靠讨饭活下来,又找回部队。受审查没怨言,职务安排低了没怨言……” “他自己对来八纵是什么态度?”林彪在桌子对面坐下,这是接近表态了。 “他……”程子华略显尴尬,只能实话实说:“不大愿意。” 林彪认真看一眼程子华,极轻微地点点头:“好吧,我和荣桓同志谈一下。”
        高级军事会议要开始了,黄永胜仍然留在林彪房间,胸脯扇个不停。 “程子华、李运昌他们搞鬼,安插人!”黄永胜见没了别人,咬着牙根发泄, “段苏权是冀察热辽的人!” 林彪平平淡淡地说:“苏权同志来谈过了,他不想去八纵。” “他是装样子!” “他说他对冀热察比较熟悉,那里条件也艰苦,他的长处是能吃苦,想留在那里干。” 黄永胜怔怔地睁大眼睛,半天没有眨。 林彪起身朝外走:“就这么定了,给你另安排。” “段苏权替我当司令,”黄永胜跟在林彪身后走,余愤难消:“我打的仗他替得了吗?” 林彪在门口回头:“他打的仗你替得了吗?” 黄永胜又是一怔。
    从井冈山打到东北,林彪从来没说过什么仗他打不了;他也从来不曾在战场上给林彪丢脸。 “你能忍辱负重吗?”林彪再问一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二

    候鸟使劲扇动羽翅,扑打硝烟弥漫的空气,撵过一片片庄严缓慢飘移的乌云, 匆匆慌慌向南飞去。 一阵凄凉的鹤唳从九天落下。段苏权陡地收缰,战马嘶叫着缓下步子。 他的心有些难受。抬眼间,目光里流出惆怅。
    9月12日,国共双方在黑土地上的大决战正式揭幕。
    根据林彪的命令,他率八纵3万6千指战员,从八面城出发,昼伏夜行,渡辽河,穿草原,过沙漠,9天行程1000里,进抵北宁线中段。气还没喘一口,命令又到,连夜强行军120里,渡大凌河,突然包围葛文碑、大薛屯之敌,截断了锦州和义县两敌间的联系。
    林彪曾讲过:“打锦州必先得义县。” 包围刚形成,林彪电令已到:八纵3个师,九纵两个师,三纵1个师,总计6个师的兵力,由八纵统一指挥,攻歼大薛屯、葛文碑之敌。
    接命令后,段苏权采取了战役截断与战术包围相结合的部署:以九纵两个师阻援,并防敌南逃锦州;以三纵1个师做总预备队,以八纵3个师分别攻歼大薛屯和 葛文碑之敌。
    这场战斗,原国民党九十三军中将军长盛家兴这样记述: “绝难预料到在24日阴雨之夜,解放军八、九两个纵队以强大兵力从西北和 东南两方奔袭而来,对锦北的纵深阵地,乘隙擒毁,当头一棒,给(锦州)守军以莫大的打击。
   “25日当夜,在锦州通义县公路两旁葛文碑一带警戒阵地上的部队,也同时遭到自东北方向来的强大解放军的夜袭,发生混战,不能退脱。大战序幕,遂从此开端。” 时过40年国民党将领还记得八纵。因为锦州之战是由八纵攻打葛文碑而“大战序幕,遂从此开端”。
    可惜,林彪“疏忽”了八纵。这一仗,他始终是只说九纵,不提八纵。 段苏权心里不舒服。若换了黄永胜会骂娘,他不会骂。此后几十年他什么也没讲。 攻占葛文碑、大薛屯后,段苏权奉林彪命令,又率八纵攻歼大、小紫荆山,北大营,八家子,被服厂,东大梁等高地和据点之敌,战十余场,受两次通报批评。
    这两次通报批评影响之大,直到40年后,作家张正隆写辽沈战役,老人们的回忆都忘不了。 打锦州前出了三个问题。一个战略上的,两个战术上的。 后两个问题都出在八纵。 一个是没有及时封锁西面机场,让沈阳之敌投下两个团的援兵,任务也让九纵抢去了。 电报是参谋长黄鹄显发的。两个机场,一个能用,一个不能用,封锁哪个,对于这位当年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科长,是不必再发个电报请示一下的……
    9月30日,毛泽东致电“林罗刘”,表扬九纵控制了机场,“毁机五架”。 同时批评八纵贻误战机,指出:“大军作战,军令应加强。” 毛泽东都有话了,八纵压力很大。 八纵紧急召开常委会,决定将毛泽东批评电报转发到团,让各团党委立即讨论表态,坚决打好下一仗。 这边正攒着劲儿准备雪耻,那边又把小紫荆山丢了。 10月9日夜,二十三师六十八团副团长韩枫,率三营打下小紫荆山后,麻痹大意,下山吃饭去了。担任警戒防御的八连,连长也下山去了。下半夜,敌人突然一个反击,把阵地又夺了回去。 南京《中央日报》迅速作出反应:《锦州国军反击克紫荆山》。 …… 八纵这下子更吃不住劲了。 政委邱会作火速赶到六十八团。当年八纵的老人说,邱会作有水平,有派头… …讲明天拂晓后两小时,必须把小紫荆山再夺回来。然后当场宣布,将六十八团团长和副团长撤职,八连连长枪毙。说这次先杀“两条腿的”,下次再出事就杀“四条腿的”(指骑马的)…… 邱会作就在六十八团等着,夺回小紫荆山才走……
    两个通报,毛泽东也讲了话,又枪毙一个连长,全军无不震悚警惕。大决战中, 有这么一笔,其作用不亚于几次最精彩的战场总动员。 优秀的统帅都明白应该有这么一笔。 不过,段苏权除了压力和沉痛感,又隐隐游动着一丝委屈。 大战之中,许多部队或大或小都发生过一些具体失误,林彪抓住八纵暂时失守小紫荆山,警醒全军,段苏权直到40年后仍是心服口服无异议。可是攻占机场呢? 锦州有两个机场,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东野”的电令是:攻占机场, 阻敌援锦。 电令没有讲哪个机场,但敌人空降援兵的是西面机场,稍有头脑的指挥员也会 判定应是攻占西面的机场才能“阻敌援锦”。 但是,八纵在东面,九纵在西面,若是攻占西面的机场,八纵就必须在敌人阵地前做180度转向运动,并且要奔袭几十里,越过九纵驻地去作战,这又不符合起码的用兵之道。 为此,段苏权才生出疑惑,由参谋长回电请示:锦州有东、西两个机场,打哪个? “东野”回电:攻占西面的机场。 段苏权接电,立刻派1个师,准备穿越九纵防区去打西面的机场。部队尚未行动, 又接电令:改派九纵攻占西面的机场。 那么,是林彪电令不清还是派兵有误,如果不能责备林彪,那就只能说段苏权无能了。 现在,锦州外围已经扫清,总攻阶段马上要开始。段苏权心事重重地去见林彪。 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
    林彪脸色苍白。他用脑过度,又很少见阳光。他已经连续几天不出门,不离军用地图,没完没了地看,没完没了地想。 在他脑子里转动的有军事,有政治,有地理也有历史,更有敌我双方的各个将 领…… 然而,无论怎样转动总是摆不脱那团阴影──四平攻坚战。
    1947年5月13日,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全国战场上率先转入对国民党军的战略性反攻。打山城镇、草市,克东丰、辽源,占梅河口、大 石桥,又连下通化、安东、本溪诸城。可是,四平攻坚,部队受挫。 从6月14日总攻开始,四平城便失去了昼夜之分──白日浓烟滚滚,天冥如 翳;黑夜火光冲天,闪耀如昼。连续13天枪炮轰鸣,天地摆簸,直打得血肉横飞, 尸盈全城!国民党兵用钢铁和血肉一步一步地抗击,民主联军用钢铁和血肉一寸土地一寸土地攻夺。其酷烈程度,堪称解放战争史上的一最。 千万战士打聋了耳朵,打红了眼。22日,我一纵伤亡惨重失去攻击力撤出战 斗,六纵又全部投入攻击。最后将守军压至城东北隅,苦战久攻不得下。29日, 国民党援兵逼迫而来,30日拂晓,民主联军不得不撤出战斗,撤出这座血城……
      1年又3个月过去了,阴影始终不曾消逝。若将锦州打成四平,那后果便不堪设想。 于是,林彪又想起段苏权,并且用力磨了磨牙。锦州机场没有及时攻占,使沈阳之敌空运来两个团的援兵。根据四平攻坚的经验,敌人是逐屋逐墙争夺。两个团 能守多少房屋?驱逐争夺又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难怪林彪要齿寒又齿痒。
    但是,林彪不会大吼大骂,更不会气急败坏。他只是盯着地图没完没了地想, 直要想出一个透亮。 他想起刘伯承讲过的话:打仗有个吃肉和啃骨头的关系。啃骨头,仗打得硬; 牺牲大,俘虏少。吃肉,仗打得痛快;牺牲少,俘虏缴获多。
    他想到国民党将领董其武讲过的话:“共产党打胜仗是因为有人愿意啃骨头。 国民党打仗不行,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都想吃肉,没人啃骨头。” 有人说,若没有李先念啃骨头,以成千上万的牺牲去牵制敌人,就不会有粟裕的七战七捷。他们是团结战斗的整体。 共产党团结一心,但也不是个个都喜欢啃骨头。
    比如黄永胜和段苏权,黄永胜吃肉大概比段苏权胃口好。但啃骨头,黄永胜决没有段苏权那份忍耐性和好牙口。 看孩儿先看娘。段苏权是聂荣臻的老部下。对于聂荣臻,毛泽东曾评论说:“ 老实,能忍耐。” 段苏权也老实,段苏权也能忍耐。 大战之中,各部队都会出现疏漏和问题。有的部队大意,被敌人一个反击,打退几里地,还被抓去八九百名俘虏。同段苏权的八纵暂时丢失小紫荆山相比,那问题显然更严重。但林彪一声没吱。 通报批评并不是最终目的,枪毙个别指战员也不是目的。既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那就要有灵活性,要有选择。 吃柿子要选软的,通报批评要选硬的。不是硬的听不得批评,而是听了批评精神仍然硬而不倒。 段苏权能忍辱负重,忍辱负重就是一种硬。选择段苏权任八纵司令,林彪就想到了这一条,正好“派上用场”。
    如此想下去,林彪脸色开始缓和,心情也有转变:这个段苏权还有可爱之处。 准确地说,应该是还有用场。攻锦之战,毕竟还需要一个啃骨头的。 林彪望着地图吁了口气,嘴里念念有词:“空降两个团,多两根骨头叫他啃… …” 刚被“示众”过的段苏权,心情郁郁地在林彪面前坐下来。 “吃豆。”林彪将布口袋里的炒黄豆倒一些在桌子上。 “吃茶。”林彪亲自将茶水杯推到段苏权面前,并且极稀罕地幽默一句:“你们茶陵人,不喝茶,吃茶。”
        真怪,段苏权本来郁郁的心情,忽然热起来。那是一种带了酸滞的热。 “把你示众了,知道为什么?”林彪淡淡地问。 “小紫荆山没打好,应该受到批评警告。” “将兵,将将,都有斩首示众。我不是警告你,是警告他们──示众,那11 个纵队。” 段苏权望定林彪,眼神表明他还在慢慢吃透精神。 “两个通报,你们还有两面锦旗。小紫荆山出现疏漏,大紫荆山出了英雄。七十团一营三连,顶住了大炮飞机,顶住敌人4次强攻,毙敌过百,获‘顽强守备’锦 旗。七十团七连,连长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突入北大营,前仆后继,直插敌核心阵地,歼敌过百,又获‘顽强歼敌’锦旗一面。对吧?”
    段苏权嘴角抽动一下,眼圈忽然湿润了。林总了解八纵,即便1个连队打的仗他都清楚。这比任何安慰话都更能让人得到安慰。 “二十四师攻占东大梁,伤亡1000多?” “1100多人。” “人民忘不了他们,八纵打得英勇。战后要在东大梁修一座烈士纪念碑。” “林总……”段苏权激动地立起来。一
   夕阳如血,大如轮。
   狼烟未熄,枪声零落,红旗已经飘上围场上空。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打隆化。
   踩着黄沙、衰草和齿状的钢铁碎片,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程子华同热河省军区司令员段苏权,漫步走来。长征时,这两位将领一个手负伤,一个脚负伤, 被人玩笑为“手足之情。”
   “仗越打越大,地方部队要不断转入野战军。”程子华瓮声瓮气说:“热河另 组织一个野战司令部,黄永胜当司令,你去当政委。”
      段苏权脚步聚停,迅速瞄了一眼程子华。
  “不行,我不行。”段苏权摇头。
  “你怎么不行?”
     段苏权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一尊日本山炮,炮口对着如血如轮的夕阳,象要将它轰落,却又一声不响。 “孤山未能全歼敌人,隆化伤亡大,没有攻进隆化城。看来黄永胜也不是永胜。” 程子华笑笑,“他喜欢甩手当家,你喜欢事事亲躬,我看你们正好配对。”
   “……我不会打牌,”段苏权吭哧,“也不会玩……” “要打仗,不是要玩牌。” “我了解永胜……缺一样不好搭档。”段苏权从鼻子里喃喃:“再说……” “说呀,你就是不痛快。” “他是击鼓冲锋,鸣金玩妓。” “噢?”程子华叫了一嗓。
    段苏权憨然一笑,不再言声。 “噢,”程子华忽有所悟,“击鼓进兵,鸣金收兵。你不怕打仗,就怕不打仗?” “不打仗,他要是玩女人我管得了?” “嗯,嗯,”程子华不住地捏下巴,“林总不吃不喝不吸烟也不玩,我不信他就能容得……”话没讲完,程子华转了口:“那就再说吧。”
         铁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林彪率领的“四野”执行得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尤以第七项注意“不调戏妇女”执行得严厉,不慎出格就要拿命抵。立过大功的一位战斗英雄不慎出格,谁说情也不行,枪毙。
    一名基层干部与女房东通奸,虽是双方情愿,又有全村百姓求情,还是拖走毙掉。三名战士想强奸一个女人,尽管那女人是留用的日本人,尽管未遂,尽管三名战士都不满十八岁,仍然不能幸免,统统 拉出去枪毙。
    “要决战东北呢,我救不了他们。”林彪脸色苍白,沙哑着嗓子对几名高级将领说:“不开活口,再遇这种事,少数意志薄弱者有贼心也没贼胆儿;开了活口, 我们就会失去群众失去战斗力。我们就会失去胜利失去东北。”
    程子华在院子里散步,他散步有时要摇晃肩膀,摇晃双臂,摇晃整个身体,这 是运动。 他脑子也在运动,嘴里偶尔念念有词。 下午要见林彪,跟林彪说事不能有废话,所以要准备。
    他已经见过三次林彪了,就为了坚持一个意见,给八纵换将,推荐段苏权替代黄永胜任司令员。 第一次见林彪,他说:“黄永胜整天打牌跳舞,不干工作。” 林彪说:“辽西三战三捷,八纵从地方部队上来不久,黄永胜当司令,半个月歼敌1万6千多人,打得不错。”
       第二次见林彪,他说:“黄永胜太霸道,什么都得他说了算。可部队里许多具体工作他又不管,他又要说了算,不许别人管……” 林彪说:“不要搞山头,要团结,要能容人。无‘度’不丈夫;不是毒,是度量。”
        第三次见林彪,他不得不说出不愿说的话:“黄永胜在生活作风上实在糟糕, 用林总的话讲,他是有‘贼心’也有‘贼胆儿’,影响很不好……”他举了例子。 林彪平平静静地听完,平平静静地说:“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个故事。刘邦问韩信: ‘我能将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将多少兵?’ 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没有发火,反而笑了,说‘你既然这么大本事,怎么被我捉来阶下,供我驱使了?’韩信不慌不忙说:‘陛下不善将兵,却比韩信善于将将呢,所以我被捉到了阶下……’” 程子华半响无言。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林彪用这句话送走了程子华。
    林彪面无表情地在屋里踱步,一边听程子华谈意见。 知情人都奇怪,林彪见了他喜爱的将领和老部下,总是没什么说;对他不喜欢的将领,反而再忙也要耐着性子听完意见。
   上午,秘书见林彪精神很好,进来报告:“黄永胜来了,要跟林总汇报。”林 彪目光不离军用地图,摆摆手:“告诉他,我要睡觉。” 下午,秘书见林彪精神不好,满面疲惫,小声报告:“程子华又来了,跟他说你休息了?”林彪目光离开军用地图,两手搓搓脸说:“叫他来,我精神还好。” 据“四野”一些老人讲,部队日常管理教育都是罗荣桓负责,林彪不大管,林彪只是一门心思琢磨打仗。他很少与干部谈话,只有冀察热辽的干部例外。
    因为他对冀察热辽分局及军区有意见,对其领导人也有意见,他们对东北的许多看法不一致。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意见不一致才要多听。” “永胜同志确有不少长处。”程子华尽量客观地说看法:“善于捕捉战机,强 毅果敢过人,会打巧仗也能咬牙打硬仗,六次负伤,足够顽强。” 他停顿片刻,望林彪。 林彪静气过人,听见和没听见一个样,脚步一直是匀速运动。 “但他有个要命的短处:贪享乐好斗狠。他喜欢以己之长凌人,不喜欢别人触其短处。发展下去,对党、对军队、对他个人,我怕都会不利。” 林彪继续踱他的步。 “苏权同志的特点是忠诚老实,原则性强,组织纪律性强,从不胡来。” 林彪还是踱他的步。 程子华看不出态度,只好讲下去:“他和永胜恰恰相反,凡事谦以待人,谨言慎行。但也能打仗,长征时就是师政委;红军时期、抗战时期都打过漂亮仗。军事 工作、政治工作、地方工作都搞过,比较全面。” “讲这么多就不叫特点。”林彪立住脚,终于说话了:“讲特点只能讲一个。” “这个……”程子华沉吟再三,“忍辱负重。” “根据呢?”林彪重新踱步。 “任弼时同志讲的。” 林彪不语,还是匀速踱步。 “长征时,他任独立师政委,负重伤被留下,沦为乞丐。靠讨饭活下来,又找回部队。受审查没怨言,职务安排低了没怨言……” “他自己对来八纵是什么态度?”林彪在桌子对面坐下,这是接近表态了。 “他……”程子华略显尴尬,只能实话实说:“不大愿意。” 林彪认真看一眼程子华,极轻微地点点头:“好吧,我和荣桓同志谈一下。”
        高级军事会议要开始了,黄永胜仍然留在林彪房间,胸脯扇个不停。 “程子华、李运昌他们搞鬼,安插人!”黄永胜见没了别人,咬着牙根发泄, “段苏权是冀察热辽的人!” 林彪平平淡淡地说:“苏权同志来谈过了,他不想去八纵。” “他是装样子!” “他说他对冀热察比较熟悉,那里条件也艰苦,他的长处是能吃苦,想留在那里干。” 黄永胜怔怔地睁大眼睛,半天没有眨。 林彪起身朝外走:“就这么定了,给你另安排。” “段苏权替我当司令,”黄永胜跟在林彪身后走,余愤难消:“我打的仗他替得了吗?” 林彪在门口回头:“他打的仗你替得了吗?” 黄永胜又是一怔。
    从井冈山打到东北,林彪从来没说过什么仗他打不了;他也从来不曾在战场上给林彪丢脸。 “你能忍辱负重吗?”林彪再问一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二

    候鸟使劲扇动羽翅,扑打硝烟弥漫的空气,撵过一片片庄严缓慢飘移的乌云, 匆匆慌慌向南飞去。 一阵凄凉的鹤唳从九天落下。段苏权陡地收缰,战马嘶叫着缓下步子。 他的心有些难受。抬眼间,目光里流出惆怅。
    9月12日,国共双方在黑土地上的大决战正式揭幕。
    根据林彪的命令,他率八纵3万6千指战员,从八面城出发,昼伏夜行,渡辽河,穿草原,过沙漠,9天行程1000里,进抵北宁线中段。气还没喘一口,命令又到,连夜强行军120里,渡大凌河,突然包围葛文碑、大薛屯之敌,截断了锦州和义县两敌间的联系。
    林彪曾讲过:“打锦州必先得义县。” 包围刚形成,林彪电令已到:八纵3个师,九纵两个师,三纵1个师,总计6个师的兵力,由八纵统一指挥,攻歼大薛屯、葛文碑之敌。
    接命令后,段苏权采取了战役截断与战术包围相结合的部署:以九纵两个师阻援,并防敌南逃锦州;以三纵1个师做总预备队,以八纵3个师分别攻歼大薛屯和 葛文碑之敌。
    这场战斗,原国民党九十三军中将军长盛家兴这样记述: “绝难预料到在24日阴雨之夜,解放军八、九两个纵队以强大兵力从西北和 东南两方奔袭而来,对锦北的纵深阵地,乘隙擒毁,当头一棒,给(锦州)守军以莫大的打击。
   “25日当夜,在锦州通义县公路两旁葛文碑一带警戒阵地上的部队,也同时遭到自东北方向来的强大解放军的夜袭,发生混战,不能退脱。大战序幕,遂从此开端。” 时过40年国民党将领还记得八纵。因为锦州之战是由八纵攻打葛文碑而“大战序幕,遂从此开端”。
    可惜,林彪“疏忽”了八纵。这一仗,他始终是只说九纵,不提八纵。 段苏权心里不舒服。若换了黄永胜会骂娘,他不会骂。此后几十年他什么也没讲。 攻占葛文碑、大薛屯后,段苏权奉林彪命令,又率八纵攻歼大、小紫荆山,北大营,八家子,被服厂,东大梁等高地和据点之敌,战十余场,受两次通报批评。
    这两次通报批评影响之大,直到40年后,作家张正隆写辽沈战役,老人们的回忆都忘不了。 打锦州前出了三个问题。一个战略上的,两个战术上的。 后两个问题都出在八纵。 一个是没有及时封锁西面机场,让沈阳之敌投下两个团的援兵,任务也让九纵抢去了。 电报是参谋长黄鹄显发的。两个机场,一个能用,一个不能用,封锁哪个,对于这位当年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科长,是不必再发个电报请示一下的……
    9月30日,毛泽东致电“林罗刘”,表扬九纵控制了机场,“毁机五架”。 同时批评八纵贻误战机,指出:“大军作战,军令应加强。” 毛泽东都有话了,八纵压力很大。 八纵紧急召开常委会,决定将毛泽东批评电报转发到团,让各团党委立即讨论表态,坚决打好下一仗。 这边正攒着劲儿准备雪耻,那边又把小紫荆山丢了。 10月9日夜,二十三师六十八团副团长韩枫,率三营打下小紫荆山后,麻痹大意,下山吃饭去了。担任警戒防御的八连,连长也下山去了。下半夜,敌人突然一个反击,把阵地又夺了回去。 南京《中央日报》迅速作出反应:《锦州国军反击克紫荆山》。 …… 八纵这下子更吃不住劲了。 政委邱会作火速赶到六十八团。当年八纵的老人说,邱会作有水平,有派头… …讲明天拂晓后两小时,必须把小紫荆山再夺回来。然后当场宣布,将六十八团团长和副团长撤职,八连连长枪毙。说这次先杀“两条腿的”,下次再出事就杀“四条腿的”(指骑马的)…… 邱会作就在六十八团等着,夺回小紫荆山才走……
    两个通报,毛泽东也讲了话,又枪毙一个连长,全军无不震悚警惕。大决战中, 有这么一笔,其作用不亚于几次最精彩的战场总动员。 优秀的统帅都明白应该有这么一笔。 不过,段苏权除了压力和沉痛感,又隐隐游动着一丝委屈。 大战之中,许多部队或大或小都发生过一些具体失误,林彪抓住八纵暂时失守小紫荆山,警醒全军,段苏权直到40年后仍是心服口服无异议。可是攻占机场呢? 锦州有两个机场,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东野”的电令是:攻占机场, 阻敌援锦。 电令没有讲哪个机场,但敌人空降援兵的是西面机场,稍有头脑的指挥员也会 判定应是攻占西面的机场才能“阻敌援锦”。 但是,八纵在东面,九纵在西面,若是攻占西面的机场,八纵就必须在敌人阵地前做180度转向运动,并且要奔袭几十里,越过九纵驻地去作战,这又不符合起码的用兵之道。 为此,段苏权才生出疑惑,由参谋长回电请示:锦州有东、西两个机场,打哪个? “东野”回电:攻占西面的机场。 段苏权接电,立刻派1个师,准备穿越九纵防区去打西面的机场。部队尚未行动, 又接电令:改派九纵攻占西面的机场。 那么,是林彪电令不清还是派兵有误,如果不能责备林彪,那就只能说段苏权无能了。 现在,锦州外围已经扫清,总攻阶段马上要开始。段苏权心事重重地去见林彪。 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
    林彪脸色苍白。他用脑过度,又很少见阳光。他已经连续几天不出门,不离军用地图,没完没了地看,没完没了地想。 在他脑子里转动的有军事,有政治,有地理也有历史,更有敌我双方的各个将 领…… 然而,无论怎样转动总是摆不脱那团阴影──四平攻坚战。
    1947年5月13日,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全国战场上率先转入对国民党军的战略性反攻。打山城镇、草市,克东丰、辽源,占梅河口、大 石桥,又连下通化、安东、本溪诸城。可是,四平攻坚,部队受挫。 从6月14日总攻开始,四平城便失去了昼夜之分──白日浓烟滚滚,天冥如 翳;黑夜火光冲天,闪耀如昼。连续13天枪炮轰鸣,天地摆簸,直打得血肉横飞, 尸盈全城!国民党兵用钢铁和血肉一步一步地抗击,民主联军用钢铁和血肉一寸土地一寸土地攻夺。其酷烈程度,堪称解放战争史上的一最。 千万战士打聋了耳朵,打红了眼。22日,我一纵伤亡惨重失去攻击力撤出战 斗,六纵又全部投入攻击。最后将守军压至城东北隅,苦战久攻不得下。29日, 国民党援兵逼迫而来,30日拂晓,民主联军不得不撤出战斗,撤出这座血城……
      1年又3个月过去了,阴影始终不曾消逝。若将锦州打成四平,那后果便不堪设想。 于是,林彪又想起段苏权,并且用力磨了磨牙。锦州机场没有及时攻占,使沈阳之敌空运来两个团的援兵。根据四平攻坚的经验,敌人是逐屋逐墙争夺。两个团 能守多少房屋?驱逐争夺又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难怪林彪要齿寒又齿痒。
    但是,林彪不会大吼大骂,更不会气急败坏。他只是盯着地图没完没了地想, 直要想出一个透亮。 他想起刘伯承讲过的话:打仗有个吃肉和啃骨头的关系。啃骨头,仗打得硬; 牺牲大,俘虏少。吃肉,仗打得痛快;牺牲少,俘虏缴获多。
    他想到国民党将领董其武讲过的话:“共产党打胜仗是因为有人愿意啃骨头。 国民党打仗不行,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都想吃肉,没人啃骨头。” 有人说,若没有李先念啃骨头,以成千上万的牺牲去牵制敌人,就不会有粟裕的七战七捷。他们是团结战斗的整体。 共产党团结一心,但也不是个个都喜欢啃骨头。
    比如黄永胜和段苏权,黄永胜吃肉大概比段苏权胃口好。但啃骨头,黄永胜决没有段苏权那份忍耐性和好牙口。 看孩儿先看娘。段苏权是聂荣臻的老部下。对于聂荣臻,毛泽东曾评论说:“ 老实,能忍耐。” 段苏权也老实,段苏权也能忍耐。 大战之中,各部队都会出现疏漏和问题。有的部队大意,被敌人一个反击,打退几里地,还被抓去八九百名俘虏。同段苏权的八纵暂时丢失小紫荆山相比,那问题显然更严重。但林彪一声没吱。 通报批评并不是最终目的,枪毙个别指战员也不是目的。既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那就要有灵活性,要有选择。 吃柿子要选软的,通报批评要选硬的。不是硬的听不得批评,而是听了批评精神仍然硬而不倒。 段苏权能忍辱负重,忍辱负重就是一种硬。选择段苏权任八纵司令,林彪就想到了这一条,正好“派上用场”。
    如此想下去,林彪脸色开始缓和,心情也有转变:这个段苏权还有可爱之处。 准确地说,应该是还有用场。攻锦之战,毕竟还需要一个啃骨头的。 林彪望着地图吁了口气,嘴里念念有词:“空降两个团,多两根骨头叫他啃… …” 刚被“示众”过的段苏权,心情郁郁地在林彪面前坐下来。 “吃豆。”林彪将布口袋里的炒黄豆倒一些在桌子上。 “吃茶。”林彪亲自将茶水杯推到段苏权面前,并且极稀罕地幽默一句:“你们茶陵人,不喝茶,吃茶。”
        真怪,段苏权本来郁郁的心情,忽然热起来。那是一种带了酸滞的热。 “把你示众了,知道为什么?”林彪淡淡地问。 “小紫荆山没打好,应该受到批评警告。” “将兵,将将,都有斩首示众。我不是警告你,是警告他们──示众,那11 个纵队。” 段苏权望定林彪,眼神表明他还在慢慢吃透精神。 “两个通报,你们还有两面锦旗。小紫荆山出现疏漏,大紫荆山出了英雄。七十团一营三连,顶住了大炮飞机,顶住敌人4次强攻,毙敌过百,获‘顽强守备’锦 旗。七十团七连,连长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突入北大营,前仆后继,直插敌核心阵地,歼敌过百,又获‘顽强歼敌’锦旗一面。对吧?”
    段苏权嘴角抽动一下,眼圈忽然湿润了。林总了解八纵,即便1个连队打的仗他都清楚。这比任何安慰话都更能让人得到安慰。 “二十四师攻占东大梁,伤亡1000多?” “1100多人。” “人民忘不了他们,八纵打得英勇。战后要在东大梁修一座烈士纪念碑。” “林总……”段苏权激动地立起来。
林彪用手势叫段苏权坐下,仍是那平静的声音:“大决战,战战都要协同作战。 一仗下来,总有人争谁打的。争什么?都是人民解放军打的。你不争,这好。” 段苏权不但心里热,脸上也微微烧起来。想起攻歼大薛屯、葛文碑之敌,自己还曾生过委屈感。唉,惭愧啊! “弼时同志和子华同志都曾对我讲过,你的特点是忍辱负重。现在,我也这么看。” 林彪没说一句安慰话,段苏权却不但受到了最大的安慰,而且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还有什么安慰话能比了解和信任更有力量呢?
   “锦州之役,马上要开始总攻阶段。南北对攻,我们集中了5个纵队零1个师。 只有你们八纵,既没有并进的部队也没有对进的部队,独立由城东向西攻击。这样安排的意图你明白吗?” “感谢林总的信任!”段苏权一跃而起,挺身立正。 “记住,你们纵队的任务是牵制敌人。”林彪永远是一副冷峻的面孔,特别是谈到战争,不会给任何笑脸。“你们吸引的敌人越多,挨的炮弹越多,你们完成的 任务就越好。” “是!我明白。” “炮纵全部集中于南北两面,攻坚没有炮不行。我已命令一纵炮团配属你们八纵作战。” “坚决完成任务!”
         段苏权回到纵队司令部时,已是精神振奋,信心百倍,斗志激昂。 他提出的口号是:宁啃硬骨头,把助攻任务当主攻任务来完成。 这一仗,段苏权实现了林彪的作战意图。八纵以攻锦州的六分之一兵力进攻和 牵制了守敌三分之一以上的兵力及主要炮火。
     原国民党第六兵团中将司令官卢浚泉写的回忆文章称:“14日上午,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其主力指向东面……” 东面是八纵进攻方向,敌人40年后仍然以为是“主力”。 原国民党九十三军中将军长盛家兴的回忆文章说:“10月14日上午,解放军发动总攻……这时,四面枪炮声激烈,解放军进攻的信号弹,满天飞舞,多指向车站,知已难以行动,困待天明,遂为解放军第八纵队所俘。”
    然而,实际战斗经过却不象国民党将领所写那么简单。 炮弹爆炸的烟柱冲天而起,锦州城东尘烟弥空,火海一片。13点15分,炮 声刚落,令人热血沸腾的冲锋号便吹响了。
    八纵的指战员跃出战壕,在山呼海啸的喊杀声中,一波接一波,大潮一般涌向 城区。 可是,突破口两侧暗堡的火力及工事内复活的火力忽然吼响了,将踊跃奔腾的 八纵战士一排又一排地打倒,割韭菜一般;同时,敌纵深处的炮火也猛烈开火了, 炮弹密如冰雹地砸在八纵战士的冲锋道路上。那200多米长的冲锋地带立刻变成 血与火的世界──到处是爆炸的火光,到处是飞舞燃烧的钢铁,到处是烈士沸腾的 鲜血…… 纵队指挥所内,紧张、热烈、嘈杂,甚至是……混乱。 报告战况和下达命令的喊声在指挥所里不停地震响、回荡。
   “报告,一纵炮兵团还未按时赶到!” “把我们自己的大小炮全集中起来轰击突破口!”段苏权瞪起眼睛下令。 “报告,敌人炮火都朝我们集中过来,一营冲锋受挫!” “好啊,好啊!”段苏权大声说:“告诉指战员,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挨的 炮弹越多,完成的任务就越好!马上组织力量作第二次冲击!……” “段司令,林总签发的战况通报。” 段苏权从参谋手中接过通报,目光飞快地掠过字里行间。
    突然,他心里咯噔一下,目光怔怔地定住不动:现各纵队都已突入城内,正在向纵深攻击前进,只有八纵进展迟缓,至今尚未突破…… 指挥所里响起愤愤的议论声: “他们5个纵队零1个师,又是并进又是对进,我们独挡一面,能一样吗?” “把炮纵配给咱们试试,还不知谁先突破呢!” “不是说让咱们吸引的敌人越多,挨的炮弹越多,完成任务就越好吗?怎么又 批评咱们进展迟缓了……” “你们胡议论什么?”段苏权忽然警醒过来,他明白部下这种情绪将带来什么后果。更重要的是他想起了林彪同他的谈话。他坚信林彪了解八纵,了解他段苏权, 也坚信林彪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将兵,将将,都须有“斩首示众”。这又是“示众”, 不仅是督励八纵,更是为了督励全体攻城部队。他少有地瞪起眼,慷慨激昂地说: “通报错了吗?牵制更多敌人就可以成为进展迟缓的理由?那是借口!” 这时,报告又接连而来:由于一纵炮兵团未赶到,缺乏炮兵火力的有效支援, 担负突击任务的二十二师六十六团一营,多次冲击,伤亡严重,未能奏效。 纵队领导紧急研究后,段苏权严厉下令:“集中纵队火炮,将炮兵阵地前推, 抵近射击;部队组织爆破组,在炮火掩护下实施连续爆破,要不惜一切代价突进去!”
    不久,火线上又响起连天的爆炸声和山呼海啸的喊杀声,突击部队如狂风一般 卷向突破口…… 19点15分,部队突破成功。 23点,八纵7个团全部突入城内,与敌展开逐街逐堡争夺战,并攻占了“东 北剿总锦州前进指挥所”。 15日17时,战斗结束。八纵共歼敌万余名,其中俘敌7000千多。 段苏权和大多数指挥员一样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中,都一样发出感慨:在林总指挥下作战真痛快!
    林彪的两道浓眉完全舒展开了。他的目光从锦州移向辽西时,不但坚定自信, 而且洋溢出轻松和喜悦。 “他们垮了。”林彪声音不高,是说给对面的罗荣桓听,“如果晚些攻占机场, 叫沈阳再空降三四个师到锦州,我们也打了。” “他们是垮了。”罗荣桓点点头,“去年他们在四平,每堵墙每间屋都要死守。 现在不行了。” 林彪的食指在地图上按一下,仿佛辽西那十万大军无须用拳头,只须用指头就可以象摁蚂蚁一样将其摁死。他发觉开始把敌人估计高了,为了锦州机场空降来两 个团的援军,他就紧张过好一阵子,通报了八纵。现在他心里有了谱,“再空降三四师,我们也打了”。比较攻坚战来说,运动战才是他的强项。从井冈山到二万五 千里长征,从平型关大捷到四保临江、三下江南……他是运动战的专家。 “辽西是一场运动战。”林彪平平静静地说:“廖耀湘完了。” 他朝地图望最后一眼,直起身体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他给八纵的命令是:以急行军插到大虎山以南,堵截廖兵团,而后向北突击围歼…… 八纵经两天急行军,挺进辽西,参加了辽沈战役的第二阶段──全歼廖耀湘西进兵团的会战。
   辽西会战,八纵起了堪称“勺子”的特殊作用。在大虎山以南的作战中,八纵经过12小时激战,粉碎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编二十二师建立南撤营口屏障的企图;在六间房,八纵迎头兜住廖兵团,反复拚杀,竟日激战,截断了敌人南撤营口 的退路。这场战斗,八纵光是抬伤员就用了两个营的兵力,可想战斗之惨烈。
    八纵象勺子一样兜住廖耀湘兵团,才使全歼敌人的作战计划得以实现。 可是,林彪无论是给中央的电报还是给部队的战报,都说廖兵团是被我辽南独立二师在台安附近阻击拦截住了。以后一直以讹传讹:1962年5月,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如是说;1987年6月在锦州的“ 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展览方案如是说;直到1991年的影视作品及资料片《大决 战》等仍然如是说。 究竟是谁堵住了廖耀湘兵团南逃营口的去路?恐怕知情者的当事人都对“军史” 和历史巨片表现了不够尊重。 八纵司令员段苏权说: “当时我向部队指出,行动要迅速,要以最快的行军速度到达指定地点,遇小股敌人不恋战,要首先截断敌人,不让逃出。对已突围出去的敌人可以不管,留给 后续部队…… “10月25日上午7时,八纵二十三师到达六间房地区,当即令六十七团占 领六间房,六十八团占领后六间房,六十九团占领东西赵家窝堡…… “8点多钟,晨雾弥漫,我前哨班发现敌多路蜂拥而来。我六十七团在敌进到 我阵地前几十米时,突然开火,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审问战俘和查阅其所带文件、地图得知,当面之敌系郑庭芨指挥的第四十九军一0五师师部及直属部队,在他后面的是新三军,第七十一军……
   廖耀湘本人所写回忆文章说: “首先,向营口撤退之路在大虎山以南被截断了(八纵二十二师位于大虎山以南),10月25日,第四十九军从半拉门地区出发……在通过大虎山以南地区被解放军包围……退营口之路被关闭了。” 廖耀湘所言大虎山以南地区是哪里?第四十九军军长郑庭芨在回忆文章中说: “25日拂晓,我在半拉门仍然命令第四十九军依计划向营口前进,不料部队 刚刚前进不到10华里地区,第一0五师的一个步兵团在六间房以南被解放军包围, 失去联络。”
    1984年11月10日,郑庭芨给段苏权的信中说:“第八纵队在六间房战斗的胜利,使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向营口撤退计划完全失败……” 那么,被军史和历史巨片所肯定几十年的“史实”,即堵住廖耀湘兵团的辽南独立二师这个时候在哪儿呢?该师师长左叶1988年7月所写回忆文章中这样讲: “10月25日中午,‘总部’代表苏静同志对我说:‘我们不能再等了。敌人昨天占了营口,今天廖耀湘肯定南逃。你师于三点半出发,目标是大虎山以东地区。’ “苏静同志布置任务之后,一直等到独立二师从盘山出发,确信情况不会再有变化才登车返回‘野司’。”
      就是说,10月25日上午8点,八纵在六间房堵住廖兵团时,辽南独立二师不在交战的六间房,也不在林彪及军史所言台安,而是在遥远的盘山。 25日中午,八纵已打退敌人7次冲击,辽南独立二师才决定向大虎山以东地 区行动。 25日下午3时,八纵二十三师六十七团付出重大代价,六十八团、六十九团 相继投入战斗,伤员多得“用了两个营的兵力来抬”。而这时的辽南独立二师正集 合队伍,又过半小时才“从盘山出发”。
    退一步讲,就算辽南独立二师从盘山赶到台安,台安还在六间房以南20多里, 怎么能是廖耀湘兵团“被独立二师和随后赶来的八纵阻截”住呢? 辽沈战役的亲历者,无论敌方我方,都证实八纵不是“随后”赶来,而是首先赶到,并阻截了廖耀湘兵团。 某些“史书”和“影视片”,或不提八纵,或将八纵说成“随后”赶来投入战 斗,这种误会,林彪是始作俑者。 因为八纵的司令员“是冀察热辽”的人。
    当年段苏权却没想到这种误会的“历史意义”。他拿着“辽南独立第二师在台安截住廖兵团”的战报,只是觉得有点对不起六间房战斗中死伤的数千名指战员。 可是,他马上又想到林彪讲的话,自己安慰自己:什么你打的我打的,都是人民解放军打的么…… 不过,他再也发不出那种感慨:在林总指挥下作战真痛快! 胜利不一定都痛快。
    26日凌晨,林彪下令“四野”全线出击,将廖耀湘的十万大军,围歼于辽西 的几十个“窝棚”内。敌人垮了,兵败如山倒,你只管追,只管杀,只管抓。但也不是没有危险和牺牲。 这种危险,八纵的两位老人回忆略有不同。一本书中,八纵政委邱会作是这样回忆: “在辽河西岸一个村子,我们纵队部让敌人冲散了。枪象炒豆样响,身边就跟着整个警卫班。我和参谋长黄鹄显被冲在一块儿。他枪打得好,抓过警卫员的卡宾枪,打倒几个冲上来的敌人。我乘机跳出窗户去找部队,正碰上七纵一股部队,是听到枪声跑来的。我说:‘我是八纵政委,你们现在听我指挥,任务是保护我们─ ─马上去找司令员他们,必须给我找到!’”
   八纵司令员段苏权是这样回忆: “围歼廖耀湘兵团是在运动中进行的,不象有些书和影片描绘的那样‘分割包围’,始终是在运动中追逐、逃跑;包围、突围;反复纠缠扭打,直至把敌人吃光。 “敌人始终不曾建起什么阵地,一股股地四处逃散。敌人乱了,我们也‘乱’, 敌人象潮水一样溃散,我们象潮水一样扑打;哪里枪声紧密就朝哪里冲,这边打得没了声息,马上又朝另一个枪响的地方扑去。辽西那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地面,没了前线后线之分。我们的司令部就在这弹雨炮火之中,在潮水一样涌来涌去的敌我双 方的士兵群中。 “我们八纵司令部的具体位置是在前尖岗子村。激烈而又混乱的战斗中,敌人 的五大主力之一,新编二十二师的六十五团冲进了前尖岗子村。我身边没有部队,只有一个警卫连。枪打响后,邱会作跑了,跑了五里地,跑到后尖岗子去了。我在仓促中,组织司令部全体人员,参谋、译电员、甚至伙夫都拿起了武器,利用村子的土墙进行抵抗。
   “困兽犹斗,何况又是急于奔命的‘王牌’,仗打得十分惨烈。这张‘王牌’ 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和大虎山以南的战斗中,已经被我们八纵消灭过半,气势上早被我们压倒。所以,尽管他们人多,尽管我们都是机关人员,仍然打垮了他们。纵队参谋长黄鹄显这样的高级干部,也抓着卡宾枪象士兵一样战斗,亲手击毙了几名冲进来的的敌人。 “事后,罗荣桓曾对我讲:苏权同志,你在前尖岗子还当了一下‘连长’,打 得很勇敢么……”


   茫茫雪原跳动着望不到头的狗皮帽子,刺刀闪烁出望不到头的寒光。 百万大军的脚步踏得山摇地动,在他们的前方是山海关、北平,是黄河、长江 ……
    黄永胜红光满面,兴冲冲跨入挡有棉布帘的屋门。 “林总,我来了!”他立正敬礼,神采飞扬。 “嗯。”林彪还是那副平淡的面孔,那个平淡的声音,伸出一只手,与黄永胜 一握便抽回来,示意他坐下。
    黄永胜仰面望林彪,两眼不眨:就是这副平淡的面孔,这个平淡的声音,覆手之间便歼灭了国民党47万精兵,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使东北成为共产 党军队的战略大后方。现在他统帅了12个步兵纵队,17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和30万地方部队,是真正的百万大军。现在他就要率领这百 万大军转战关内各战场,这支力量简直是没有谁能够阻挡。
   “林总,”黄永胜见林彪深思着迟迟不开口,激情难捺地说:“这次入关,单是咱们‘四野’一家也能跟蒋介石一争天下,彻底打垮他!” 林彪既不夸他豪迈,也不骂他狂妄,就象没听见一样,平平淡淡宣布他思考后的决定:“你回八纵,还任司令员。” 黄永胜又是一阵激动,马上又转为疑惑,小心翼翼探询:“那段苏权呢?” “入关后,大仗不会少,但一次会比一次好打。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元气丧尽, 我们放开脚追就行。”林彪仍然沿着自己的思路讲,不理睬黄永胜的疑问,“平津会有一仗,估计动嘴要比动手多,然后就可以过江了。” 黄永胜两眼闪闪发亮,仿佛林彪在他面前施过魔法一般,突然展现出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可是,他还是忘不掉心中的疑惑:“我回八纵,段苏权去哪儿?” 林彪皱了皱眉,勉强接过黄永胜的话题:“他是冀热察的人,程子华推荐的, 进关不合适,还是留在东北好。” “段苏权要是闹意见呢?他跟任弼时、罗荣桓也很熟……” “他不象你,”林彪直到这时才看一眼黄永胜,“他不是一触即跳,他是忍辱负重。” 黄永胜有些红了。 但是他也笑了。
    程子华汇报完工作,绕山绕水地问林彪:“苏权同志还好吧?” 话问得不明确,林彪回答得也模糊:“弱一些。” 程子华微微蹙一下眉毛,说:“苏权来时,八纵3万6千人,武器很差,现在发展到6万人,武器精良……” 林彪淡淡地说:“四野12个纵队,都发展到五六万人,武器精良,关内没有哪支部队能比。”他瞟一眼程子华,“我们来东北晚,没有接收到日本人的武器。 开始武器都很差。现在精良是从国民党那里缴来的。” 程子华听出弦外音,忍住了,继续说:“八纵牺牲5千,歼敌6万,立大功以 上功臣3451人,命名12个英雄单位,6个英雄个人。我看苏权同志不弱。” 林彪难得一笑:“那要看和谁比。四野牺牲6万,歼敌47万。英雄功臣不计 其数。牵头羊来也变成虎。” 程子华明白无法挽回,便问:“黄永胜回八纵,段苏权怎么办?” “他自己早说过,不愿来八纵,愿意留冀热察工作。” “怎么安排?” “留东北军区作战处当处长。” “怎么?降一大截子!” “打一个锦州就三次通报,如果打北平南京会怎么样?”林彪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交程子华:“你自己看,毛主席都讲了话。” 程子华看着材料,心里明白有冤枉却硬是说不出一句话。
     林彪送客,口气变柔和:“要是另有合适干部,你再给我推荐么。” “没有,没有,暂时没有。”程子华忙不迭说了三个没有,告辞林彪。
    3个月后,罗荣桓同段苏权谈话:“你的问题是作风不泼辣,不善于坚持己见。 但你为人忠厚,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八纵受通报批评不能由你个人负责,纵队其他领导对你在军事上帮助不大。现在战争主要是讲组织,做做参谋工作对你是有好处的。但在分配工作上是不妥当的。”
    这次谈话之后,段苏权由作战处处长恢复原级别,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有人将此事报告林彪,林彪说:“我同意的。” 据说,林彪对他的一员爱将讲:“苏权是个老实人,我不是要处分他,我是处分冀察热辽。”
   1955年,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
   授衔那天,站在他周围的是他当年指挥 下的团长;在他的前排,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行列中,有几位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师长; 再前排,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行列中,站着当年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的的一大批神采飞扬的将军。
   肖文玖将军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段苏权淡淡一笑: “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 漆远渥将军说:“老段,这一个花你还扛它作什么?”段苏权仍是淡淡一笑: “组织上给的我怎么不扛?” 皮定钧将军说:“老段,才让你任个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你还干个啥?”段苏 权还是淡淡一笑:“这是组织上决定的,我服从。”
    “文化大革命”发展到“揪军内一小撮”。 抗战时,曾与黄永胜搭档的王平上将被关押。有人说:“段苏权也不能放,他在东北夺过黄总长的权。” 黄永胜摇头:“那是程子华,不是段苏权。不要动他了,那是个老实人。”
     “九大”结束后,有人说到段苏权,想“动动他”。 邱会作说:“九大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咱们八纵就出了10个(1、 丁 盛   2、 黄永胜  3、 邱会作  4、 陈仁麒  5、 谢家祥  6、 张天云
7、 韦祖珍  8、 任 荣  9、 任思忠  10、 蓝亦农”)。 丁盛说:“苏权同志也是咱们八纵老人了,他没当中央委员。” 吴法宪说:“他才授个少将,是低了,可是他从来没跟老帅们讲,这样的人不要再搞他了。”
      段苏权自己也对聂荣臻谈到这件事:“聂帅,我们1个八纵,出了10名中央委员。” “有这种事?”聂荣臻始而惊讶,继而皱眉,最后深思着说:“1个纵队,撤1名司令员,出10个中央委员,这样搞就是山头主义,很危险……不行,我得讲话,我向中央反映……”
    “九.一三”事件后,程子华对段苏权讲: “在东北我说什么了?”他无限感慨地叹一声:“唉,早听我一句也许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林彪将将,术有余,少……”
     少了点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

    黑色奔驰车在北京二环路上一个劲超越。
    秘书李杰回过头:“段政委看了《大决战》有意见……” “拍得挺好么,建国以来少有。”权延赤仰坐在宽敞的后座椅上揉太阳穴。
   “主要是为八纵不平。” “大决战,不能只看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等会你听段政委给你讲。老头子看完电影就让我给总政杨白冰主任打电话, 还写信,要求组织‘四野’和冀察热辽的老人讨论……”
       天色暗了,工作人员开灯,端上切好的西瓜。 权延赤合上笔记本,挠挠刚剃过的青幽幽的光头皮:“段叔叔还有什么补充吗?” “这些资料、电报,你都可以看。中央命令林彪派部队占营口,高岗和伍修权 也建议,林不听。伍修权写的回忆录有这一段。程子华、李运昌都谈过写过许多东西,你缺什么可以再联系。” “别的没什么,我只是担心部分内容牵扯到军史……我只能说明这是一家之言。”
      “是历史,一家之言也是历史;不是历史,众家之言也不是历史。”
   “就这样吧,我‘消化’两天再写。” 段苏权两手抖抖地将一牙西瓜递给权延赤,看着他吃,自己并不吃,底气不足 地小声说:“我老了,身体不行了……过去没讲过,现在想说。八纵在东北牺牲5 千多,不讲讲,不好见他们……”

               



关于"八纵"
送交者: 网上三讲办公厅 于 June 05, 2001
权延赤的报告文学“林彪将将”,网上很多地方都曾经转载过。比如亦凡书库中就有关于段苏权将军的一段. .我对报告文学一向不太感兴趣,因为其中往往搀杂了许多作者本人的想像。我们如果拿这些东西当历史书来看,是免不了要上当的。从张正隆的《血红雪白》到权延赤的《林彪将将》,作者虽然摆出历史研究的架式,其实都离历史远得很。不过,甚至有的比较严肃的历史学者,如黄仁宇,在他的著作中(好像是《从大历史角度看蒋介石日记》一书)也将《血红雪白》作为参考书,实在很令人遗憾。《血红雪白》以前谈过了,不去提它,说说《林彪将将》中对段苏权的评论。《林彪将将》中提到段苏权,认为他因为是“冀察热辽”的人,所以受到林彪的歧视。比如,书中说“时过40年国民党将领还记得八纵。因为锦州之战是由八纵攻打葛文碑而‘大战序幕,遂从此开端’。可惜,林彪‘疏忽’了八纵。这一仗,他始终是只说九纵,不提八纵。段苏权心里不舒服。若换了黄永胜会骂娘,他不会骂。此后几十年他什么也没讲”。为什么林彪只提九从,不提八从呢?原因很简单,八纵连续两次在战斗中犯了错误。

9月25日17时,东总命令八纵“以─个师以炮火监视锦敌机场”。但是到26日八纵报告总部:“一、锦州敌机场有二,一在锦东金屯附近,一在锦西小岭附近,金屯附近机场巳几年未用,已经不能用,敌机均在小岭机场。二、25日17时电令以─个师控制敌机场,不知哪个机场。三、建议我全纵配给我3个重炮营,扫清小岭子机场敌人以后,以一个师控制机场(因小岭机场不经过战斗不能控制)。这一回电理所当然引起总部不满,虽然电文没有解释清楚(这是战争中常会发生的问题),但打机场总是首先应打掉敌机来往的机场,废机场且不必通过战斗即能控制的金屯机场只需少量部队控制即可,何必电报往返询问呢?结果耽误两天的时间,而国民党军趁机空运49军到锦州,这一天大约增加了两个团左右。30日毛泽东接林彪电后表示“大军作战,军令宜加严”。而10月7日上午10时八纵68团一个连被敌人反冲锋将小紫荆山山头阵地夺去。八纵想马上夺回来,就没向总部报告。结果再次受到批评。

这两次失误,段苏权都应该负责的。在《林彪将将》里,作者(或者被采访者)将第一次失误的责任推到参谋长身上,这是很不公正的。而作者的评论,所谓“吃柿子要选软的,通报批评要选硬的。不是硬的听不得批评,而是听了批评精神仍然硬而不倒。段苏权能忍辱负重,忍辱负重就是一种硬。选择段苏权任八纵司令,林彪就想到了这一条,正好‘派上用场’”,就更没有道理了。仿佛林彪对八纵的批评并不是什么是非问题,而仅仅是因为段苏权能够“忍辱负重”,就拿他开刀。这完全脱离了事实。

在东北,由“冀察热辽”过去的干部很多,说林彪那时就开始歧视某一部份的人,也是缺乏根据的。《林彪将将》里认为林彪偏袒黄永胜而歧视段苏权,可黄永胜、丁盛都是地地道道“冀察热辽”的人。黄永胜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当过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初期也是晋察冀热辽纵队司令员、热河热辽军区司令员,林彪为什么不歧视黄永胜呢?至于八纵阻击廖耀湘兵团一事,《林彪将将》里说“辽沈战役的亲历者,无论敌方我方,都证实八纵不是‘随后’赶来,而是首先赶到,并阻截了廖耀湘兵团。某些‘史书’和‘影视片’,或不提八纵,或将八纵说成‘随后’赶来投入战斗,这种误会,林彪是始作俑者。因为八纵的司令员‘是冀察热辽’的人”。又是用山头的观点来看问题,太简单化了。本来独二师是去占领营口的,而林彪误信了一项不确实的情报,将独二师转用于黑山、大虎山方向,虽然造成国民党军五十二师一部得以从营口逃脱,但对阻挡廖兵团却起了很大作用。谁拦住廖耀湘不是林彪的功劳,林彪犯得着"专门去压低段苏权吗?

阻击廖耀湘兵团,一般现在的战史都认为是独二师。 而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主要依据的是当时阻击的共军有重炮,所以判断是主力。而独二师的重炮,是林彪要参谋处长苏静去独二师指挥占领营口所带的重炮连。所以,国民党将领当时并没有准确判断出共军方面的部队番号。所以究竟是八纵还是独二师阻击了廖耀湘兵团,并非已经“证实”的事。八纵虽然也赶到参加了堵截,但显然是刚刚赶到,连司令部都被敌人打散,更没有时间构筑工事,如果不是独二师严阵以待并用重炮向敌人猛轰,廖兵团是否能放弃“向营口转进”还也是个问题。

林彪在向塔山和黑山两个方向担任阻击的各部队发的通报中指出:“我九纵去年冬季作战中表现战斗作风甚差,经过东总指出后他们全纵奋发努力,今年来表现得能攻能守,25号锦州外围战斗中25师一个连的兵力控制白老虎屯阵地,敌四个主力步兵团配合十一辆坦克、五六架飞机向他们进攻,该连顽强死守,伤亡过半,在危急时全连指战员将表打碎、钞票焚烧,准备全部牺牲,但最后由我反击将敌击退,保持了阵地并击毁坦克二辆,俘敌数十人.毙伤敌数百人。 战后全连指战员均记大功三次。这一战例盼你们很好发扬,九纵是新部队尚能做到,四纵更应做到,十一纵的底子亦不比九纵差,也应做到。主要是自上而下到每个指战员都下决心.就能创造光辉战绩.使敌胆寒,使我全军胜利得到保证。

八纵一个连5日守锦州以东小紫荆山,敌向其进攻,该连长畏缩放弃阵地.已于昨日公审枪决。八纵此次锦州附近作战远落于九纵之后,可见不努力考即落伍”(转引自刘统着《东北解放战争纪实》)。林彪在这一通报中所述的九纵和八纵的情况,是很客观的。表扬了战斗中表现好的,批评了战斗中表现不好的,很明显目的并非是要刻意打击某人。

锦州战斗开始后,各方向的进攻均相当顺利。从总攻到黄昏,二、三、六、七、九纵已共突入城内五个师的兵力。但八纵又不顺利,至黄昏仍未能突破。18时以后再次组织攻击,至深夜才突入城内。

辽沈战役中黄永胜作为六纵司令员在堵截廖耀湘兵团逃回沈阳的战斗中表现很出色,受到林彪的表扬。后来以黄永胜再次接替段苏权,其实也是加强八纵领导的意图,这和梁兴初接手十纵,以及以前用韩先楚取代曾克林差不多,都是用强不用弱。那毕竟是战争年代。

权延赤前后矛盾,前面刚说了林彪打压8纵,后面又说“九大”时8纵出了10几个中央委员是山头主义。8纵不是冀察热辽的吗?林彪不是打压8纵吗,8纵出了10几个中央委员怎么是林彪在搞山头主义呢?应该是聂融臻或程子华搞“山头主义”才对么!林彪打压8纵,8纵还有那么多人(邱会作丁盛等)跟林彪跑?

在四野的12个纵队司令中,只有3个纵队司令是原林彪的部下,8纵黄永胜,10纵梁兴初,七纵邓华是红一军团的部下。

1纵李天佑,12纵钟伟是三军团出身,2纵刘震,3纵韩先楚,4纵吴克华(前4纵司令胡其才),5纵万毅,6纵洪学智,9纵詹才方,11纵贺晋年都不是原来林彪的部下,这怎么能说林彪搞山头主义?
oldhorse 分析的透彻,好,特此表扬,以资鼓励。
权延赤的东西多不客观。要批判着看。段只受少将是啥原因?战功不够!林彪死了。有人想翻身而已。有冤当时为啥不说???说到底——有短!
以下是引用mdj1080在2003-6-23 10:37:00的发言:
权延赤的东西多不客观。要批判着看。段只受少将是啥原因?战功不够!林彪死了。有人想翻身而已。有冤当时为啥不说???说到底——有短!

说的一点错都没有,林彪在东北战场上遣军派将实在说不上有什么派系问题。曾克林资历够老也是一方面军出身,仗打得不行就要被韩先楚换掉,韩先楚可是25军的。把东野的十二个纵队司令员列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来自红1军团的,又有多少来自其他方面军跟林彪从无一点渊源的?段苏权也是同理,给你个好好的八纵,结果在锦州城下连栽跟头,人都快丢光了,还留着你干吗?如果不是因为临战换将军中大忌,段苏权早在紫荆山下就回家了。黄永胜在头等主力六纵干得好好的却回到八纵替段某人重建八纵的军威,说是降级都差不多。
放屁!段苏权授少将是因为在志愿军空军政委时对志愿军空军战提出异议,导致空军领导作检讨,而被小人算计,才授的少将。并且逝世后追悼会段上没盖军旗!
找到了以前的文章,大家看一下吧,这是根据段苏权将军的秘书的回忆写的。同时曾克林也是我军唯一的三军将军,能指挥陆军打战,能开战斗机进行空战,最后还是海军航空兵司令员和海军副司令。

(1)段苏权
    我知道段苏权的部队远早于我读到有关他的文献。
    71年夏天跟车运砂,上完车后在公社砂场看门人小房里喝水,看场人五六十岁的模样
一口湖南话,看我们小伙子一个个军服敞怀,袖口挽得高高,不由地感慨,说他也曾有过我
们这般的精神,他是红六军团的,要不是奉命留在贵州打游击掩护主力,也是长征干部了。
我来了兴趣问他是哪支部队的,有没有还活着的部队首长。他说他是黔东独立师的,政委记
得姓段,部队都打没了,他不敢回老家,乞讨到红六军团曾经活动过的赣东北落脚谋生,转
眼就是36年。
    那天在我的笔记本上记下的只有“黔东独立师,段”这六个字。很多年后我才把这六个
字和段苏权的生命轨迹连了起来。
    段苏权,湖南茶陵县人,1916年生,14岁入团,任茶陵县团委书记。同年入党,
先后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贵州后,他
奉命留下和国民党追剿部队周旋,任黔东独立师政委兼黔东特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段先后任
热河军区司令员,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四野12纵司令员。
    这张简历在人民解放军的璀灿群星中并不算得上最明最亮的一等星类,段苏权在军史中
有他独特的一页并不是由于他的军衔和履历,而在于战士的刚直和老兵的不屈。
    段苏权和后来的海军航空兵司令员曾克林是新中国空军中最早一批亲自驾机飞上蓝天的
将领。从1950年11月到1951年5月,36岁的段在哈尔滨第一航校学轰炸机驾驶
科,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和354次飞行,他通过了雅克─18单飞空域。
    1951年11月段苏权从东北空军司令员任上到大东沟志愿军空司协助刘震司令员指
挥作战,他经历了米格─15喷气战斗机同美空军F─84战斗轰炸机和F─86战斗截击
机激烈空战的所有阶段。他的指挥经验得到了前线指战员们的尊重,像“一搜索、二接敌、
三攻击、四集合、五退出。现代快速飞机作战,实际上是先退出再集合”这样战评总结,当
年那些文化程度低,飞行时数只有十几小时的飞行员如同背圣经,几十年后都记忆如初。
    段苏权是军人,每个军人都渴望战果。他是真正的军人,因为他对战果非常认真严谨。
1953年志愿军空司上报战果指出我们的米格─15打美国的F─86是一比一平,即我
们损失一架他们也损失一架,这是很不严肃很不科学的。根据段苏权在大东沟现场的第一手
资料和后来的复查,我们两架拼掉人家一架已是很不错的了,但志愿军空司和军委空军压制
了段苏权的意见。谎报军功,事关重大,段苏权克尽职守,再次上报志愿军司令员国防部部
长彭德怀,并附上1953年2月18日到4月28日24名飞行员40天战绩和损失的原
始资料。
    1953年秋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全国都在庆祝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然而空军的日
子很不好过,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萧华为此作书面检讨,志愿军空司主要负责人党内处份和行
政降职,空军党委的结论中说:段苏权同志的报告对空军建设是有贡献的,不然战果问题不
好交待,完全同意段的报告。此后志愿军空战结果被压缩一半。
    遗憾的是,段苏权同6年后的彭德怀一样为正直和坦率付出了代价。空军党委结论的墨
迹未干,53年底段成为审干重点,重点调查35年黔东独立师被强敌打散到37年段重新
归队的那段历史,一调查就是三年。55年9月全军授衔,段苏权因“有历史遗留问题”被
“暂授少将”。
    55年国庆节南京军事学院授衔仪式前半小时,段苏权扯下将官服肩章上的那颗星:不
去开会了,这个玩意我也不戴了!
    不光是段苏权本人,他的战友们也愤愤不平。少将军衔对于一个解放战争时代的纵队司
令员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段作为红军师政委的负伤脱队历史,1937年9月八路
军120师党委早就作了审查结论。这是不是空军党委别有用心报复段苏权,只有天知道
了。到了“九·一三”后,有人把这笔烂帐算在当时的空军副政委吴法宪头上,人们还是摇
头,如果当时的政委后来的总政治部主任不拿主意,轮得到吴法宪说话?
    1993年9月28日,飞将军段苏权去世了,在所有的人民解放军将帅中,他是唯一
一个穿中山装入殓的,他的骨灰盒上并没有覆盖军旗,对于一个15、6岁就献身部队的老
兵,一个因在战场上坚持说真话而被剥夺了戎马生涯的将领,这是他所能做的最强烈的、最
后的充满怨屈和悲愤的无声抗议。
    段苏权被迫离开空军快40年了,但他当年共事的战友们没忘了他,这些七、八十岁的
老兵在段的便装遗像前颤巍巍地举手敬礼时,都流下了眼泪。部队如同在班上,谁是能玩能
打能拿5分的哥们,谁是王八蛋,老师工宣队说了没用,同学们心里最清楚。
解放战争中纵队一级干部55年获得少将军衔的可不是只有段苏权一个,例如华野三纵司令员何以详、东野十一纵司令员贺晋年、十二纵司令员钟伟就都是少将,这些位既没有打过丢人现眼的败仗,也没有统计过空军的战果,不知道又是受的什么人的算计。再比方说46军军长詹才芳,红军时期就是红四方面军30军政委,论资历四野只有寥寥几个人超过他,可也只是个中将。
亏啊,但老实人有老实福,文化大革命没有整治到他吧。也算一补
就凭老段问该封锁哪个机场就该撤了他!这样的打仗你敢用?你放心??纵队司令员大概是军长吧?!这个也要问吗?就这素质?能打胜仗吗?为他鸣冤没必要!他自个觉的冤我同情/人老了想把自个在重新定位一下可以理解/不过好象他自个也心虚吧?我记得钟伟授了少将当时就叫屈/他老段快死才想起来屈。为啥啊?是老实吗?权的作品好的不多!可能他不敢写!但有时他在故意误导我们!比如这篇。MD这个混蛋不敢写还不如不写
ding
钟伟是个人作风有问题。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