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天军”建设的启示 “星河战队”不再是科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9 01:16:12
美俄“天军”建设的启示 “星河战队”不再是科幻

http://www.workercn.cn2012/2/16 来源: 解放军报

  进入新世纪不久,美、俄相继公开宣布组建“天军”。“天军”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太空军事化的步伐,翻开了世界军种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所谓“天军”,即军事航天部队,是利用军事航天装备遂行军事任务的部队,主要包括航天发射部队、航天测控部队、空间信息支援部队、空间攻防部队等。实际上,美国和前苏联很早就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航天力量。作为当今世界航天强国的代表,美俄的“天军”建设之路,给世人带来了许多战略启示。

  没有“天军”,就难以堪当21世纪有影响力的大国

  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震惊了全世界。一时间,核武器成为世界大国竞相发展的目标。冷战时期,美苏对抗中核武器的威慑发挥了重大作用。各国普遍认为,谁拥有了核武器,谁就能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

  但是,当核武器这种绝对武器发展到能“相互确保摧毁”的阶段时,核武器就只能成为一种威慑力量了。在美苏两极争霸形成“核均势”的态势后,两国都开始转而寻找新的战略制高点。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人类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此举震惊了美国朝野,美国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加快航天力量发展的决定。从那时起,美苏都开始认识到谁掌握了制天权、控制了太空,谁就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其他战场,掌握战略主动权。前苏联就曾在其军语词典中提出:“制天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先决条件。”太空由此成为世界大国新的战略角逐领域。

  进入21世纪后,美俄加快了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步伐,加紧抢占战略制高点。2001年,俄罗斯航天兵宣告成立,标志着俄“天军”正式问世。美国则于2002年将原三军联合航天司令部与战略司令部合并,成立新的战略司令部,作为指挥控制美军航天活动的最高领导机构,集中领导和管理美太空部队的建设与使用。美俄建立健全军事航天力量领导指挥机构,是他们加快“天军”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军事航天力量,才使得美俄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底气十足,始终掌控国际斗争的战略主动权,成为当今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

  “天军”是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举足轻重的要害

  现代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决定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是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而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信息力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战斗力的倍增器。这可以直观地表达为“战斗力≈(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信息力”。制信息权已经成为夺取和保持陆、海、空等多维战场控制权的基础。

  然而,传统的军事力量,其部署和作战的空间范围都在地球大气层以内,要受到国家领土、领海、领空的限制,无法为体系作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保障。“天军”就不一样了,其部署和作战的主要区域,在距地球表面100公里以上的太空。在浩瀚无垠的太空里,每一个国家都可以自由进入,“天军”活动不受国界疆域的限制,不受天候与地形的影响,登高望远,居高临下,可以很方便地为体系作战提供侦察、通信、导航等重要的信息支援。所以,在夺取制信息权方面,“天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动用了100多颗卫星,构成了太空侦察监视、太空卫星通信、太空导航定位和太空气象服务等四大系统,为作战行动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援与保障,为多国部队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其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更是动用了大量的卫星,使其情报、通信、指挥、火力等作战要素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作战体系,整体作战能力成倍提高。这几场战争中,正是由于军事航天力量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援,才出现了战场信息单向透明,战争结局一边倒的情况。

  实践证明,军事航天力量已经成为现代战场信息系统的骨干,没有制天权,就没有制信息权。而没有制信息权,就会丧失制空权、制海权和制陆权,从而失去战争主动权。因此,“天军”是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不可或缺的基础。

  “天军”建设是一项复杂巨系统,军民融合是关键

  军事航天系统技术复杂、尖端科技高度云集,需要综合集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航空航天、通信、微电子、激光与红外等技术,其发展几乎涉及科学技术的所有领域。同时,它还具有质量可靠性要求高、耗资大、研制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

  系统工程就是一门研究复杂系统的设计、建立、试验和运行,实现系统最优化的科学。正因为如此,系统工程的方法在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前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工程、美国的“阿波罗”工程和航天飞机工程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些复杂的高技术系统工程,其难度之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如美国的“阿波罗”工程,历时11年,有2万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参加工程研制,耗资255亿美元,人员达30多万。

  因此,“天军”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体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系统地抓好顶层设计,由国家和军队的高层机构统一组织、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以确保“天军”建设科学、高效地进行。

  但也要看到,由于航天技术具有军民两用性,所以它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经费,另一方面却又能够牵引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天军”建设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航天技术的这一特点,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美国和前苏联长达几十年的太空军备竞赛中,美国能够长期保持持续稳健地发展,前苏联却最终被拖垮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美国很好地利用了航天技术具有军民两用性这一特点,而前苏联却没有做到。在发展军事航天力量的过程中,美国走的是一条军民结合、投入多、产出大、商业化开发的增值型发展道路。相反,前苏联走的是一条完全由军方控制研发的封闭型发展道路。它一味强调军工企业单一的军事功能,不注意军工高科技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为应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挑战,前苏联被迫大幅增加军费,致使其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军备竞赛,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前苏联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最终濒临崩溃。

  因此,“天军”建设必须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充分利用航天技术的军民两用性,积极发挥军用航天技术的民用和商业用途,同时注重挖掘民用和商用航天系统的军用价值,提高航天系统的经济效益,从而确保“天军”建设持续稳健地发展。

  “天军”建设要紧扣国情选准发力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发展“天军”,不能盲目跟风,应当立足于本国实际,走一条有特色的道路。

  纵观美俄“天军”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无论是在装备发展还是在体制编制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装备发展方面,美俄各有所长。美国在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登月式载人飞船、大推力火箭、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俄罗斯则在轨道空间站、往返式载人飞船、反卫星卫星、粒子束武器和微波武器等方面超过美国。在体制编制方面,美俄根据各自的历史和现状,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目前,美国采取的是“空军主导、联合航天”模式。即各军种分别建有各自的航天力量,由战略司令部统一指挥使用,但其中空军占主导地位,拥有90%以上的航天力量。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空军在其战略力量体系中历来占据着主导地位,依托空军发展军事航天力量是其必然之举。而俄罗斯采取的是“独立天兵”模式。即把军事航天力量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兵种,对军事航天力量进行集中建设和统一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航天兵直接脱胎于战略火箭军,这样做也便于集中力量,更有声势,更具威慑性,以应对美国的强大挑战。

  21世纪是太空的世纪。“天军”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美俄的“天军”发展之路,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天军”必将以其独特的风格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和开拓新的战略空间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美俄新一轮的太空军备竞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有关签署禁止太空军事化协议的议论也与日俱增,但正如飞机发明的时候被禁止用于战争一样,这样的努力其结果又会如何呢?唯一的办法,是有备无患。(薛亚 刘健宇 吴强)

  相关链接

  世界主要国家“天军”进行时

  ●美国在1985年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当年,美国成立了三军联合航天司令部,标志着美国航天部队正式诞生。

  ●俄罗斯在1992年8月组建了军事航天部队,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直属于国防部指挥。2001年6月,俄罗斯宣布俄军事航天部队正式组建完成。

  ●印度国防部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组建太空司令部,以掌管印度全国的空间资产。印度的空间资产有一系列中远程弹道导弹,各种军事卫星和正在计划研究的军事航天器、太空作战激光武器等,印度还设想将空军转型为“空天军”,也就是“航空航天部队”,以便在将来的太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韩国计划2025年建成太空部队。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军正在筹建宇航司令部,并计划发射具备侦察功能的卫星,这标志着韩国已将发展和建立“天军”纳入日程。

  ●日本于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国产人造卫星,同年正式制订其太空开发计划,其核心思想是把太空技术藏于民间,利用太空技术军民两用的特性,暗中开发用于军事的高精尖技术。1998年7月,日本发射了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

  (石泰峤辑)





http://military.workercn.cn/c/20 ... 90932100700275.html美俄“天军”建设的启示 “星河战队”不再是科幻

http://www.workercn.cn2012/2/16 来源: 解放军报

  进入新世纪不久,美、俄相继公开宣布组建“天军”。“天军”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太空军事化的步伐,翻开了世界军种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所谓“天军”,即军事航天部队,是利用军事航天装备遂行军事任务的部队,主要包括航天发射部队、航天测控部队、空间信息支援部队、空间攻防部队等。实际上,美国和前苏联很早就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航天力量。作为当今世界航天强国的代表,美俄的“天军”建设之路,给世人带来了许多战略启示。

  没有“天军”,就难以堪当21世纪有影响力的大国

  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震惊了全世界。一时间,核武器成为世界大国竞相发展的目标。冷战时期,美苏对抗中核武器的威慑发挥了重大作用。各国普遍认为,谁拥有了核武器,谁就能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

  但是,当核武器这种绝对武器发展到能“相互确保摧毁”的阶段时,核武器就只能成为一种威慑力量了。在美苏两极争霸形成“核均势”的态势后,两国都开始转而寻找新的战略制高点。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人类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此举震惊了美国朝野,美国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加快航天力量发展的决定。从那时起,美苏都开始认识到谁掌握了制天权、控制了太空,谁就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其他战场,掌握战略主动权。前苏联就曾在其军语词典中提出:“制天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先决条件。”太空由此成为世界大国新的战略角逐领域。

  进入21世纪后,美俄加快了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步伐,加紧抢占战略制高点。2001年,俄罗斯航天兵宣告成立,标志着俄“天军”正式问世。美国则于2002年将原三军联合航天司令部与战略司令部合并,成立新的战略司令部,作为指挥控制美军航天活动的最高领导机构,集中领导和管理美太空部队的建设与使用。美俄建立健全军事航天力量领导指挥机构,是他们加快“天军”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军事航天力量,才使得美俄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底气十足,始终掌控国际斗争的战略主动权,成为当今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

  “天军”是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举足轻重的要害

  现代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决定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是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而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信息力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战斗力的倍增器。这可以直观地表达为“战斗力≈(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信息力”。制信息权已经成为夺取和保持陆、海、空等多维战场控制权的基础。

  然而,传统的军事力量,其部署和作战的空间范围都在地球大气层以内,要受到国家领土、领海、领空的限制,无法为体系作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保障。“天军”就不一样了,其部署和作战的主要区域,在距地球表面100公里以上的太空。在浩瀚无垠的太空里,每一个国家都可以自由进入,“天军”活动不受国界疆域的限制,不受天候与地形的影响,登高望远,居高临下,可以很方便地为体系作战提供侦察、通信、导航等重要的信息支援。所以,在夺取制信息权方面,“天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动用了100多颗卫星,构成了太空侦察监视、太空卫星通信、太空导航定位和太空气象服务等四大系统,为作战行动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援与保障,为多国部队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其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更是动用了大量的卫星,使其情报、通信、指挥、火力等作战要素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作战体系,整体作战能力成倍提高。这几场战争中,正是由于军事航天力量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援,才出现了战场信息单向透明,战争结局一边倒的情况。

  实践证明,军事航天力量已经成为现代战场信息系统的骨干,没有制天权,就没有制信息权。而没有制信息权,就会丧失制空权、制海权和制陆权,从而失去战争主动权。因此,“天军”是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不可或缺的基础。

  “天军”建设是一项复杂巨系统,军民融合是关键

  军事航天系统技术复杂、尖端科技高度云集,需要综合集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航空航天、通信、微电子、激光与红外等技术,其发展几乎涉及科学技术的所有领域。同时,它还具有质量可靠性要求高、耗资大、研制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

  系统工程就是一门研究复杂系统的设计、建立、试验和运行,实现系统最优化的科学。正因为如此,系统工程的方法在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前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工程、美国的“阿波罗”工程和航天飞机工程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些复杂的高技术系统工程,其难度之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如美国的“阿波罗”工程,历时11年,有2万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参加工程研制,耗资255亿美元,人员达30多万。

  因此,“天军”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体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系统地抓好顶层设计,由国家和军队的高层机构统一组织、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以确保“天军”建设科学、高效地进行。

  但也要看到,由于航天技术具有军民两用性,所以它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经费,另一方面却又能够牵引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天军”建设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航天技术的这一特点,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美国和前苏联长达几十年的太空军备竞赛中,美国能够长期保持持续稳健地发展,前苏联却最终被拖垮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美国很好地利用了航天技术具有军民两用性这一特点,而前苏联却没有做到。在发展军事航天力量的过程中,美国走的是一条军民结合、投入多、产出大、商业化开发的增值型发展道路。相反,前苏联走的是一条完全由军方控制研发的封闭型发展道路。它一味强调军工企业单一的军事功能,不注意军工高科技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为应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挑战,前苏联被迫大幅增加军费,致使其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军备竞赛,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前苏联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最终濒临崩溃。

  因此,“天军”建设必须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充分利用航天技术的军民两用性,积极发挥军用航天技术的民用和商业用途,同时注重挖掘民用和商用航天系统的军用价值,提高航天系统的经济效益,从而确保“天军”建设持续稳健地发展。

  “天军”建设要紧扣国情选准发力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发展“天军”,不能盲目跟风,应当立足于本国实际,走一条有特色的道路。

  纵观美俄“天军”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无论是在装备发展还是在体制编制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装备发展方面,美俄各有所长。美国在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登月式载人飞船、大推力火箭、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俄罗斯则在轨道空间站、往返式载人飞船、反卫星卫星、粒子束武器和微波武器等方面超过美国。在体制编制方面,美俄根据各自的历史和现状,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目前,美国采取的是“空军主导、联合航天”模式。即各军种分别建有各自的航天力量,由战略司令部统一指挥使用,但其中空军占主导地位,拥有90%以上的航天力量。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空军在其战略力量体系中历来占据着主导地位,依托空军发展军事航天力量是其必然之举。而俄罗斯采取的是“独立天兵”模式。即把军事航天力量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兵种,对军事航天力量进行集中建设和统一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航天兵直接脱胎于战略火箭军,这样做也便于集中力量,更有声势,更具威慑性,以应对美国的强大挑战。

  21世纪是太空的世纪。“天军”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美俄的“天军”发展之路,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天军”必将以其独特的风格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和开拓新的战略空间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美俄新一轮的太空军备竞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有关签署禁止太空军事化协议的议论也与日俱增,但正如飞机发明的时候被禁止用于战争一样,这样的努力其结果又会如何呢?唯一的办法,是有备无患。(薛亚 刘健宇 吴强)

  相关链接

  世界主要国家“天军”进行时

  ●美国在1985年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当年,美国成立了三军联合航天司令部,标志着美国航天部队正式诞生。

  ●俄罗斯在1992年8月组建了军事航天部队,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直属于国防部指挥。2001年6月,俄罗斯宣布俄军事航天部队正式组建完成。

  ●印度国防部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组建太空司令部,以掌管印度全国的空间资产。印度的空间资产有一系列中远程弹道导弹,各种军事卫星和正在计划研究的军事航天器、太空作战激光武器等,印度还设想将空军转型为“空天军”,也就是“航空航天部队”,以便在将来的太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韩国计划2025年建成太空部队。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军正在筹建宇航司令部,并计划发射具备侦察功能的卫星,这标志着韩国已将发展和建立“天军”纳入日程。

  ●日本于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国产人造卫星,同年正式制订其太空开发计划,其核心思想是把太空技术藏于民间,利用太空技术军民两用的特性,暗中开发用于军事的高精尖技术。1998年7月,日本发射了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

  (石泰峤辑)





http://military.workercn.cn/c/20 ... 90932100700275.html


小兔子这是在给自己搞外太空军事化开始打舆论前站了哈  ^_^||

小兔子这是在给自己搞外太空军事化开始打舆论前站了哈  ^_^||
俄 就算了。。。有技术也没钱搞。。
天军时代的帷幕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