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罗孚汽车欢呼中国救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25:50
作者:詹姆斯•麦金托什(James Mackintosh)
2004年11月23日 星期二


<P>约翰•托尔斯(John Towers)买下罗孚公司(MG Rover)后,他开着他的绿色罗孚75轿车驶进伯明翰长桥汽车厂,迎接他的工人们欢声雷动,称他为这家汽车制造商的救星。</P>
<P>四年后的今天,作为英国人拥有的唯一整车制造商,罗孚仍在挣扎求生,但它有了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新救星:一家当时几乎不为人知的中国公司。</P>
<P>中国国有企业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将在与罗孚的新合资企业中占多数股权,作为它为罗孚新车开发出资的回报。这家合资企业将拥有罗孚的工程及设计资产,并有权开发罗孚品牌汽车。</P>
<P>罗孚公司自身将得以保住它的工厂,尽管这座工厂所在的土地已被售出,周围的大多数土地也是如此。</P>
<P>托尔斯先生表示,这宗交易对罗孚的未来是必不可少的。“对我们来说,要获得长远发展,一个重大因素就是建立一家合资企业。就是这样,而且我们很有信心,它将会建立起来,”他说。上汽也将得益,首次获得一个经验丰富(虽然有些荒废)的设计与工程部门。</P>
<P>托尔斯先生说:“我们的品牌名称、我们的知识产权、我们(在合资企业的)技术投入,都有着相当大的价值,而且这些因素能让上汽更灵活地掌握自身未来命运。”</P>
<P>罗孚又一次需要纾困,这令宝马公司(BMW)的高层大发雷霆。当年他们仅以10英镑的价钱,就把这家公司卖给了托尔斯先生和另外三位英格兰中部的生意人。</P>
<P>两周前,宝马的英国业务负责人谴责这4个人浪费了他们得到的机会,并抨击他们付给自己的报酬金额“不道德”。</P>
<P>2003年,包括养老金在内,他们平均每人付给自己115万英镑;之前一年,他们每人的平均报酬是302万英镑。</P>
<P>但如果托尔斯先生能够实现与上汽的交易,他就能再次赢得拯救罗孚的美名,这个名声至少又能保持数年。</P>
<P>他已开始设法恢复自己的形象,今年终止向4位所有人的养老基金支付有争议的款项,并将董事会的报酬削减了三分之二。</P>
<P>这家英国汽车制造商日益老旧的车型已失去了对大众的吸引力,而罗孚没有开发新车型所需的现金。</P>
<P>去年更新罗孚45中型两厢车的计划完全停止,这一年公司的研发开支跌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为了吸引买家,罗孚不得不对产品大幅销价。</P>
<P>“要是在5年前,罗孚会被视为高级品牌,”Pendragon公司首席执行官特雷弗•芬恩(Trevor Finn)说道,“如今它是个价值品牌。”Pendragon经营一些罗孚车经销店。</P>
<P>上汽将解决上述问题,在紧凑的时间表上,更新罗孚全部4个主要车型。分析师们表示,上汽为此至少必须花费好几亿英镑。</P>
<P>2006年,罗孚45将被一些新车型替代。据罗孚预告,公司将每隔9个月依次推出小型的25、大型的75以及Mg TF运动型汽车。</P>
<P>上汽已经支付了数千万英镑,以帮助伯明翰的工程师重新进行开发工作。</P>
<P>罗孚相信,这将重振公司的销售状况,并推动长桥工厂的产量从今年估计的11万辆升到18万至20万辆。</P>
<P>“显然,为了让罗孚起死回生并使之具备开发新车型的能力,需要一个重要的外国伙伴,”英国贸易产业特别委员会(Trade and Industry Select Committee)主席马丁•奥尼尔(martin O’Neill)表示。</P>
<P>“唯一的希望是,谈判能快速、成功地完成,从而消除长桥工厂的变数。”</P>
<P>罗孚在寻找外国合作伙伴上的记录不佳。</P>
<P>两年前,另一家中国汽车商中国华晨(China Brilliance)愿意与罗孚分担汽车开发成本,因此罗孚从华晨那里获得现金,结果华晨的管理层遭到驱逐。于是罗孚放弃了华晨而与宝马合作。为了接管波兰一座破产的汽车厂,罗孚与波兰政府进行了持久的谈判,最后没有结果。而与马来西亚国家汽车工业公司(Proton)有关分担开发事务的商洽也在今年夏季告吹。现在还需要中国政府批准其与上汽的交易。但罗孚相当乐观。</P>
<P>“与任何其它合作相比,目前的进展已到了非常、非常后期的程度,否则我们不会傻到去谈论它,”托尔斯先生说,“为了扮演所需的角色,我们已对自身进行了重组,上汽也是一样。”</P>
<P>该交易将使罗孚无法主导未来车型的开发。但托尔斯先生表示:“我期望,鉴于我们共同的运营背景,我们双方都将看到合资企业的繁荣,因此会对它的发展有同样的见解。”</P>
<P>伯明翰有人担心,与中国达成交易后,可能导致今后罗孚车要从中国进口,就像小型Cityrover来自印度塔塔汽车(Tata Motors)一样。但分析师表示,中国的汽车出口尚未达到相当大的数量。</P>
<P>独立汽车顾问史蒂夫•杨(Steve Young)说,考虑到物流成本,使用英国现有的工厂更为明智。</P>
<P>与罗孚先前的评论相矛盾的是,托尔斯先生表示,不存在有关中方入股罗孚或凤凰控股(Phoenix Venture Holdings)的谈判。凤凰控股是这家汽车制造商的控股公司。</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6 14:28:43编辑过]
作者:詹姆斯•麦金托什(James Mackintosh)
2004年11月23日 星期二


<P>约翰•托尔斯(John Towers)买下罗孚公司(MG Rover)后,他开着他的绿色罗孚75轿车驶进伯明翰长桥汽车厂,迎接他的工人们欢声雷动,称他为这家汽车制造商的救星。</P>
<P>四年后的今天,作为英国人拥有的唯一整车制造商,罗孚仍在挣扎求生,但它有了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新救星:一家当时几乎不为人知的中国公司。</P>
<P>中国国有企业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将在与罗孚的新合资企业中占多数股权,作为它为罗孚新车开发出资的回报。这家合资企业将拥有罗孚的工程及设计资产,并有权开发罗孚品牌汽车。</P>
<P>罗孚公司自身将得以保住它的工厂,尽管这座工厂所在的土地已被售出,周围的大多数土地也是如此。</P>
<P>托尔斯先生表示,这宗交易对罗孚的未来是必不可少的。“对我们来说,要获得长远发展,一个重大因素就是建立一家合资企业。就是这样,而且我们很有信心,它将会建立起来,”他说。上汽也将得益,首次获得一个经验丰富(虽然有些荒废)的设计与工程部门。</P>
<P>托尔斯先生说:“我们的品牌名称、我们的知识产权、我们(在合资企业的)技术投入,都有着相当大的价值,而且这些因素能让上汽更灵活地掌握自身未来命运。”</P>
<P>罗孚又一次需要纾困,这令宝马公司(BMW)的高层大发雷霆。当年他们仅以10英镑的价钱,就把这家公司卖给了托尔斯先生和另外三位英格兰中部的生意人。</P>
<P>两周前,宝马的英国业务负责人谴责这4个人浪费了他们得到的机会,并抨击他们付给自己的报酬金额“不道德”。</P>
<P>2003年,包括养老金在内,他们平均每人付给自己115万英镑;之前一年,他们每人的平均报酬是302万英镑。</P>
<P>但如果托尔斯先生能够实现与上汽的交易,他就能再次赢得拯救罗孚的美名,这个名声至少又能保持数年。</P>
<P>他已开始设法恢复自己的形象,今年终止向4位所有人的养老基金支付有争议的款项,并将董事会的报酬削减了三分之二。</P>
<P>这家英国汽车制造商日益老旧的车型已失去了对大众的吸引力,而罗孚没有开发新车型所需的现金。</P>
<P>去年更新罗孚45中型两厢车的计划完全停止,这一年公司的研发开支跌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为了吸引买家,罗孚不得不对产品大幅销价。</P>
<P>“要是在5年前,罗孚会被视为高级品牌,”Pendragon公司首席执行官特雷弗•芬恩(Trevor Finn)说道,“如今它是个价值品牌。”Pendragon经营一些罗孚车经销店。</P>
<P>上汽将解决上述问题,在紧凑的时间表上,更新罗孚全部4个主要车型。分析师们表示,上汽为此至少必须花费好几亿英镑。</P>
<P>2006年,罗孚45将被一些新车型替代。据罗孚预告,公司将每隔9个月依次推出小型的25、大型的75以及Mg TF运动型汽车。</P>
<P>上汽已经支付了数千万英镑,以帮助伯明翰的工程师重新进行开发工作。</P>
<P>罗孚相信,这将重振公司的销售状况,并推动长桥工厂的产量从今年估计的11万辆升到18万至20万辆。</P>
<P>“显然,为了让罗孚起死回生并使之具备开发新车型的能力,需要一个重要的外国伙伴,”英国贸易产业特别委员会(Trade and Industry Select Committee)主席马丁•奥尼尔(martin O’Neill)表示。</P>
<P>“唯一的希望是,谈判能快速、成功地完成,从而消除长桥工厂的变数。”</P>
<P>罗孚在寻找外国合作伙伴上的记录不佳。</P>
<P>两年前,另一家中国汽车商中国华晨(China Brilliance)愿意与罗孚分担汽车开发成本,因此罗孚从华晨那里获得现金,结果华晨的管理层遭到驱逐。于是罗孚放弃了华晨而与宝马合作。为了接管波兰一座破产的汽车厂,罗孚与波兰政府进行了持久的谈判,最后没有结果。而与马来西亚国家汽车工业公司(Proton)有关分担开发事务的商洽也在今年夏季告吹。现在还需要中国政府批准其与上汽的交易。但罗孚相当乐观。</P>
<P>“与任何其它合作相比,目前的进展已到了非常、非常后期的程度,否则我们不会傻到去谈论它,”托尔斯先生说,“为了扮演所需的角色,我们已对自身进行了重组,上汽也是一样。”</P>
<P>该交易将使罗孚无法主导未来车型的开发。但托尔斯先生表示:“我期望,鉴于我们共同的运营背景,我们双方都将看到合资企业的繁荣,因此会对它的发展有同样的见解。”</P>
<P>伯明翰有人担心,与中国达成交易后,可能导致今后罗孚车要从中国进口,就像小型Cityrover来自印度塔塔汽车(Tata Motors)一样。但分析师表示,中国的汽车出口尚未达到相当大的数量。</P>
<P>独立汽车顾问史蒂夫•杨(Steve Young)说,考虑到物流成本,使用英国现有的工厂更为明智。</P>
<P>与罗孚先前的评论相矛盾的是,托尔斯先生表示,不存在有关中方入股罗孚或凤凰控股(Phoenix Venture Holdings)的谈判。凤凰控股是这家汽车制造商的控股公司。</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6 14:28:43编辑过]
<P>"托尔斯先生表示,这宗交易对罗孚的未来是必不可少的。“对我们来说,要获得长远发展,一个重大因素就是建立一家合资企业。就是这样,而且我们很有信心,它将会建立起来,”他说。上汽也将得益,首次获得一个经验丰富(虽然有些荒废)的设计与工程部门。"</P><P>哈哈,原来上气这么多年来都没有设计与工程部门啊?他们居然还说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P><P>丢人啊!</P>
中国企业的短视浪费了多少时间,这次还算有点头脑。[em06]
<P>有头脑个p</P><P>6000多英国工人.不能少1个..全都得雇佣</P><P>生产的车...老的可以</P><P>我就在birmingham</P>[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