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我们都爱盒子炮[16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57:59
2012年2月10日


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 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也有盒子炮, 也称驳壳枪。 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 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 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Co.)签约, 购买: “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 连有木匣手把, 每杆连子弹五百粒, 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 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 在天津码头交货。 关税在外。” 这是自来得手枪一词, 在民国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证, 可能是最早见诸于公牍之一例, 而速射型要在将近廿年之后才会出现。
  在美国, 因为握把的形状, 一般称之为扫把柄(Broomhandle), 也有由中文翻译而称之为盒子炮(Box Cannon)的。许多人称速射型为712型, 并说这是毛瑟厂的型号, 事实上这是德国GECO(Gustave Genschow)公司的目录号码, 与毛瑟无关。  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Construktion 96 – 96型), 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 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 与Bolo一样, 也即是有人所谓的警用型。
  所谓的Bolo, 来自俄国的布尔什维克(Bolsheviks,苏联共产党及其党员的别称), 因为3.9寸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



 盒子炮在传说中,是毛瑟厂中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 Friedrich, and Josef Feederle), 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争议呢? 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毛瑟, 因此有人以此为毛瑟积极参与的明证。 但是德国的专利法, 允许公司作为代表申请人及专利拥有者, 不像美国, 必须由发明人具名, 再将专利权转移。 不过, 盒子炮在美国申请专利者也是毛瑟本人。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第二个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驻扎毛瑟厂的美军指挥官, 不知吃错了什么药, 下令一把火把毛瑟厂的记录给烧了。 从此, 全世界的毛瑟步枪、 毛瑟手枪, 都没了出生证明, 大家只有用猜的。 烧毁的记录中也包括了研发日志等文件, 因此盒子炮到底是谁发明的, 至今仍有争议。
  盒子炮在毛瑟厂又称菲德勒手枪, 是该三兄弟与其有极大关系的另一明证。 德国驳壳枪在其大量生产的四十年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因此可以说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分解一支驳壳枪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颗驳壳枪的子弹就可以将枪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几乎是罗曼蒂克的。



 中国的盒子炮来源有四种:
  一. 中国各兵工厂以机械辅助生产的: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虽然仍脱不了手工装配,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但整体而言,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较。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所、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
  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
  全长: 288mm
  全重: 1.16kg
  枪管长(连弹膛): 132mm
  口径: 7.63mm
  表尺射程: 1000m
  来复线: 6条,右旋
  来复线缠度: 200mm
  瞄准基线长: 230mm
  装弹具式样: 弹夹
  二. 修械所、 厂、 队生产: 这一类盒子炮为随军修械队, 在修枪之馀, 也制造一些军械。 如宋哲元的西北修械所、 湘西荼陵修械所、 八路军梁沟四所等。 这一类的材质及品质差距极大,有的修械所设备好, 材料供应好, 则产品较佳。 中共在敌后的修械所, 因为钢材来源断绝, 多半是用铁道钢加工而成。
  三. 私人游动修枪、 造枪商贩: 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有如走方郎中。 史料中说到河北、 河南、 四川都很多。 由一人到数人不等, 为地方豪强大户、 小股军队土匪修造枪枝, 按客户的意思, 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月, 以手工打造。 其品质依人而异, 一般都烙印有原厂的一切印记, 惟妙惟肖。 当然, 也有的印得不知所云, 可能是没有原枪作样子, 只是师傅教下来, 以讹传讹。 这类枪很多中看不中用, 打几发是可以, 打多了就会出问题。 有许多的表面处理非常粗糙, 一看就晓得是手工打造。 许多此类枪贩在抗战时为中共吸收, 成为中共兵工人员。
  四. 舶来品: 主要来源是德国和西班牙, 经由上海、 天津等地的洋行进口。



盒子炮采用短后座力(Short Recoil)式作用原理。 见图。 闭锁榫(Locking Lug)套在滑套下方,前方卡入闭锁机组(Locking Mechanism Frame),上方嵌入枪机(Bolt)下的两个凹槽。
  在击发时, 后座力使得枪管兼滑套(Barrel Extension)及枪机向后运动, 此时枪膛仍然是在闭锁状态。
  由于闭锁榫前方是钩在主弹簧上,因此有一小段自由行程。由于闭锁机组上方的凹槽,迫使得闭锁榫向后运动时,只能顺时针向下倾斜,因此脱出了枪机凹槽。见图。
  此时枪管兼滑套(图中省略)因为闭锁榫仍套在其下,后退停止。 枪机则因为闭锁榫脱出, 得以自由行动,继续进行扣下击铁、抛壳的动作,最后因力量用尽,复进簧将枪机推回、上弹,回复到待击状态。
  在这整个过程中, 闭锁榫以前端为圆心,作顺时针及反时针的弧形运动。后世的P-38, Beretta 92等, 与此相同, 均称为起落式闭锁枪机(Falling Block Locking Breech)。


 盒子炮是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 几乎是罗曼蒂克的。 有史以来, 没有几把枪能有这样的定位。 也许是这样, 在拍摄星际大战时, 才会想到让汉索罗使用的雷射手枪,以盒子炮改装。
  驳壳枪刚研制成功时,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 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使用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 毛瑟深知, 若要成功,必须要得到一个主要强权的军队合约,因此他将盒子炮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1896年式,希望能取得一个军方合约。不过事与愿违,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而盒子炮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
1. 该枪价格太高,
2. 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
3. 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
4. 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西方不亮东方亮,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人民武装也大量的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因此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这种驳壳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当年有不少中国枪手携带两把以上的驳壳枪,一只带木制枪套,另一只将准星磨平,插在腰带上,便于拔枪射击。例如,杨靖宇将军殉国时,身上携带了三把驳壳枪,一把9毫米长身管(长瞄匣子),一把9毫米标准身管(大号匣子),一把7.63毫米短身管(小号匣子)。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对盒子炮代表的情感,中国人比其他人应该更深, 因为中国使用的盒子炮, 在数量上绝对超过任何其他一个国家。冯玉祥将军甚至用驳壳枪装备了一个手枪旅,该旅每人两把驳壳枪、一把大刀。有人估计, 在中国起码曾有过40万把以上的盒子炮, 如果毛瑟生产一百万把, 其他仿造的50万来算,中国便占了几近三分之一。 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后,因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量的盒子炮在德国被销毁,更减少了存在的数量。

                
2012年2月10日


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 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也有盒子炮, 也称驳壳枪。 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 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 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Co.)签约, 购买: “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 连有木匣手把, 每杆连子弹五百粒, 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 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 在天津码头交货。 关税在外。” 这是自来得手枪一词, 在民国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证, 可能是最早见诸于公牍之一例, 而速射型要在将近廿年之后才会出现。
  在美国, 因为握把的形状, 一般称之为扫把柄(Broomhandle), 也有由中文翻译而称之为盒子炮(Box Cannon)的。许多人称速射型为712型, 并说这是毛瑟厂的型号, 事实上这是德国GECO(Gustave Genschow)公司的目录号码, 与毛瑟无关。  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Construktion 96 – 96型), 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 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 与Bolo一样, 也即是有人所谓的警用型。
  所谓的Bolo, 来自俄国的布尔什维克(Bolsheviks,苏联共产党及其党员的别称), 因为3.9寸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



 盒子炮在传说中,是毛瑟厂中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 Friedrich, and Josef Feederle), 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争议呢? 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毛瑟, 因此有人以此为毛瑟积极参与的明证。 但是德国的专利法, 允许公司作为代表申请人及专利拥有者, 不像美国, 必须由发明人具名, 再将专利权转移。 不过, 盒子炮在美国申请专利者也是毛瑟本人。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第二个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驻扎毛瑟厂的美军指挥官, 不知吃错了什么药, 下令一把火把毛瑟厂的记录给烧了。 从此, 全世界的毛瑟步枪、 毛瑟手枪, 都没了出生证明, 大家只有用猜的。 烧毁的记录中也包括了研发日志等文件, 因此盒子炮到底是谁发明的, 至今仍有争议。
  盒子炮在毛瑟厂又称菲德勒手枪, 是该三兄弟与其有极大关系的另一明证。 德国驳壳枪在其大量生产的四十年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因此可以说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分解一支驳壳枪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颗驳壳枪的子弹就可以将枪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几乎是罗曼蒂克的。



 中国的盒子炮来源有四种:
  一. 中国各兵工厂以机械辅助生产的: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虽然仍脱不了手工装配,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但整体而言,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较。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所、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
  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
  全长: 288mm
  全重: 1.16kg
  枪管长(连弹膛): 132mm
  口径: 7.63mm
  表尺射程: 1000m
  来复线: 6条,右旋
  来复线缠度: 200mm
  瞄准基线长: 230mm
  装弹具式样: 弹夹
  二. 修械所、 厂、 队生产: 这一类盒子炮为随军修械队, 在修枪之馀, 也制造一些军械。 如宋哲元的西北修械所、 湘西荼陵修械所、 八路军梁沟四所等。 这一类的材质及品质差距极大,有的修械所设备好, 材料供应好, 则产品较佳。 中共在敌后的修械所, 因为钢材来源断绝, 多半是用铁道钢加工而成。
  三. 私人游动修枪、 造枪商贩: 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有如走方郎中。 史料中说到河北、 河南、 四川都很多。 由一人到数人不等, 为地方豪强大户、 小股军队土匪修造枪枝, 按客户的意思, 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月, 以手工打造。 其品质依人而异, 一般都烙印有原厂的一切印记, 惟妙惟肖。 当然, 也有的印得不知所云, 可能是没有原枪作样子, 只是师傅教下来, 以讹传讹。 这类枪很多中看不中用, 打几发是可以, 打多了就会出问题。 有许多的表面处理非常粗糙, 一看就晓得是手工打造。 许多此类枪贩在抗战时为中共吸收, 成为中共兵工人员。
  四. 舶来品: 主要来源是德国和西班牙, 经由上海、 天津等地的洋行进口。



盒子炮采用短后座力(Short Recoil)式作用原理。 见图。 闭锁榫(Locking Lug)套在滑套下方,前方卡入闭锁机组(Locking Mechanism Frame),上方嵌入枪机(Bolt)下的两个凹槽。
  在击发时, 后座力使得枪管兼滑套(Barrel Extension)及枪机向后运动, 此时枪膛仍然是在闭锁状态。
  由于闭锁榫前方是钩在主弹簧上,因此有一小段自由行程。由于闭锁机组上方的凹槽,迫使得闭锁榫向后运动时,只能顺时针向下倾斜,因此脱出了枪机凹槽。见图。
  此时枪管兼滑套(图中省略)因为闭锁榫仍套在其下,后退停止。 枪机则因为闭锁榫脱出, 得以自由行动,继续进行扣下击铁、抛壳的动作,最后因力量用尽,复进簧将枪机推回、上弹,回复到待击状态。
  在这整个过程中, 闭锁榫以前端为圆心,作顺时针及反时针的弧形运动。后世的P-38, Beretta 92等, 与此相同, 均称为起落式闭锁枪机(Falling Block Locking Breech)。


 盒子炮是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 几乎是罗曼蒂克的。 有史以来, 没有几把枪能有这样的定位。 也许是这样, 在拍摄星际大战时, 才会想到让汉索罗使用的雷射手枪,以盒子炮改装。
  驳壳枪刚研制成功时,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 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使用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 毛瑟深知, 若要成功,必须要得到一个主要强权的军队合约,因此他将盒子炮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1896年式,希望能取得一个军方合约。不过事与愿违,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而盒子炮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
1. 该枪价格太高,
2. 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
3. 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
4. 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西方不亮东方亮,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人民武装也大量的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因此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这种驳壳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当年有不少中国枪手携带两把以上的驳壳枪,一只带木制枪套,另一只将准星磨平,插在腰带上,便于拔枪射击。例如,杨靖宇将军殉国时,身上携带了三把驳壳枪,一把9毫米长身管(长瞄匣子),一把9毫米标准身管(大号匣子),一把7.63毫米短身管(小号匣子)。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对盒子炮代表的情感,中国人比其他人应该更深, 因为中国使用的盒子炮, 在数量上绝对超过任何其他一个国家。冯玉祥将军甚至用驳壳枪装备了一个手枪旅,该旅每人两把驳壳枪、一把大刀。有人估计, 在中国起码曾有过40万把以上的盒子炮, 如果毛瑟生产一百万把, 其他仿造的50万来算,中国便占了几近三分之一。 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后,因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量的盒子炮在德国被销毁,更减少了存在的数量。

                
童年时的最爱
我只看妹纸
传说中的毛瑟自动炮
妹纸哪有枪好看啊
“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
这句话不对。

一战结束后
欧米和倭国一起决定对国朝进行武器禁运(至于是谁挑头谁积极,个人就不清楚了)
而盒子炮属手枪序列,不在禁运范畴。
枪还可以,妹子不咋地
最后一图放上消音器,准星打掉了吗?
李向阳              
李向阳              
说盒子炮丑的,都是审美观扭曲的!
妹子不错哦,我喜欢

另:以前看电视从来没注意过尺寸,现在对比一下才发现盒子炮竟然这么大个
  看看这个:

  楼主发的模特还少一张:
说盒子炮丑的,都是审美观扭曲的
顺便问下,谁知道这个枪的型号。用的什么弹药?
如果现在造盒子炮,枪管座组件车好以后不加工枪管内壁,而是另外加工一根带着膛线的衬管塞进枪管座外套管内,是不是能减少废品率?
忒经典了
2012年2月13日

谢谢旅顺口补图。
太经典了
除了中国就记得复仇里铁卫军用过了。
最合用的武器就是最好的武器,盒子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童年魂牵梦绕的玩具                 
咸吃萝卜 发表于 2012-2-10 18:38
“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
这句话不对。
关于一战后对中国的军火禁运听说由来已久,但是有具体的条约吗。

supercommander 发表于 2012-2-10 22:54
顺便问下,谁知道这个枪的型号。用的什么弹药?


七点六三的毛瑟手枪弹。
supercommander 发表于 2012-2-10 22:54
顺便问下,谁知道这个枪的型号。用的什么弹药?


七点六三的毛瑟手枪弹。
ghos 发表于 2012-2-13 20:44
七点六五的毛瑟手枪弹。
没听说过7.65毛瑟手枪弹
supercommander 发表于 2012-2-13 21:12
没听说过7.65毛瑟手枪弹
手误是七点六三
毛瑟7.63mm手枪弹  
  产品名称:毛瑟7.63mm手枪弹   Mauser 7.63mm Pistol Cartridge   研制单位:德国奥伯恩多夫-毛瑟有限公司(毛瑟公司)   Mauser-Werke Oberndorf GmbH, DE   现状:生产   用途:军用和民用   --------------------------------------------------------------------------------   概 述   毛瑟7.63mm手枪弹又名7.63×25,mm手枪弹、0.30in毛瑟手枪弹,于1896年研制成功,配用于毛瑟军用手枪和一些冲锋枪,也作为民用枪弹使用。   前苏联7.62mmTT-33式托卡列夫手枪配用的即毛瑟7.63mm手枪弹,该弹被命名为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虽然两种弹略有差异,但可互换使用。该弹后来成为前苏联制式手枪弹和冲锋枪弹。   由于毛瑟手枪的成功,该弹也广泛在欧洲、非洲和亚洲使用,而且世界许多大弹药厂都曾生产毛瑟7.63mm手枪弹。虽然毛瑟手枪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已停产,但是有些武器仍配用这种毛瑟手枪弹。作为民用枪弹,该弹仍在生产。   结构特点   毛瑟7.63mm手枪弹弹头为圆头、铅心、黄铜或顿巴黄铜被甲,有的采用镍铜合金被甲。该弹弹壳为无凸缘、瓶形,一般用黄铜制成,也有用涂漆钢壳的。底火采用伯丹式或博克塞式。各国制造有多种变型弹,如穿甲燃烧弹、曳光弹等。   性能数据   口径----7.63mm   全弹长----34.55mm   弹头类别----普通弹   弹头结构----圆头、平底、铅心、全被甲   弹头直径----7.82mm   弹头质量----5.57g   弹壳型式----无凸缘、瓶形   弹壳最大直径----9.68mm   弹壳长----25.14mm   底缘直径----9.91mm   弹壳材料----黄铜或涂漆钢、覆铜钢   发射药量----0.52g   底火类型----伯丹式或博克塞式   初速----455m/s   枪口动能----576J   平均最大膛压----240MPa
很喜欢的东东
有个问题,据说这个能用51手枪弹,是真的吗?
ghos 发表于 2012-2-13 22:05
手误是七点六三
毛瑟7.63mm手枪弹  
  产品名称:毛瑟7.63mm手枪弹   Mauser 7.63mm Pistol Cartrid ...
如何知道是用毛瑟7.63呢?
luther 发表于 2012-2-13 23:22
有个问题,据说这个能用51手枪弹,是真的吗?
51式手枪弹威力比7.63毛瑟手枪弹要大,所以用51弹比较危险
luther 发表于 2012-2-13 23:22
有个问题,据说这个能用51手枪弹,是真的吗?
      我们这里八十年代还在大量装备,93年以前我们这里工商、税务、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人员和乡镇长都有配枪其中就有驳壳枪(我们叫十响枪),用的就是51弹,我小时候发现56式的子弹壳可以塞进驳壳枪的枪膛里,至于怎么起出来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没人知道是我干的。
最喜欢的手枪
经典明枪,大匣子。
ghos 发表于 2012-2-13 20:42
关于一战后对中国的军火禁运听说由来已久,但是有具体的条约吗。
我在军事杂志上看到过
不过
具体就不记得了
只记得是当时各列强的一致行动
一开始只是陆军装备,后来又扩大海军装备
理由嘛
说当时国朝内战太多,为了和平、、、、所以武器禁运。
不过,这个禁运是有水分的
当某个列强想替某个实力派撑腰时,就出口些军火给这个实力派(当然了,“白手套”是不会少的)
直到后来炮党形式上统一了天朝后才逐步取消禁运的,
不过当时国际形式大变,再对国朝禁运就不符合部分列强的利益了
supercommander 发表于 2012-2-14 00:30
如何知道是用毛瑟7.63呢?
好像在哪里看过,想不起来了,好好翻翻再说。
咸吃萝卜 发表于 2012-2-14 16:53
我在军事杂志上看到过
不过
具体就不记得了
这一战战胜国当的亏死了,死在欧洲的劳工算白死了。
20响快慢机,铁道游击队,打票车!经典的回忆啊!
我鳖偏远山区JC武器库发来贺电 我库有一批毛瑟国朝改造版 使用我鳖的51弹(别问这么改 我没看过问山人去)  这批毛瑟貌似还是60年代翻新升级2.0版本 一直处于长枪武器范围哦 等同79等天朝特产山寨改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