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那一刻就注定不平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新走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15:36
扬帆那一刻就注定不平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新走笔

发布时间: 2012-01-20  |   作者:苏俊 盛利
http://www.stdaily.com 2012年01月20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苏俊 盛利
    这里地处我国大西南腹地,代表着我国国防科技最前沿,科研攻关紧系民族之兴盛、国家之命脉;这里聚集着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科学家群体和研究团队,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科研精神引领下潜心奉献、孜孜以求,铸就国防基石、撑起民族脊梁。

    2011年12月25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之际,站在时间的交汇点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物院提出,将牢记崇高使命、推进科学发展,立足国家安全战略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要求,坚持军民结合发展,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打造“国之重器” 引领高端创新

    回首过去4年,用中物院人的话说:从扬帆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将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4年中,中物院经受住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迎来建院50周年,在“不平凡”中充满了沉甸甸的重量。

    在国防科技研究与生产领域,全院承担的各型号研制任务按计划完成,通过协同攻关多项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产品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成功打造出“国之重器”,为确保我国自卫核威慑能力有效性作出重要贡献;在高新技术装备研究领域,该院高新技术武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高新技术装备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上,该院参与研制的7个型号的先进武器受到党和国家的检阅,彰显我国先进的国防科技实力。

    而以神光-Ⅲ原型装置为代表的一批大型研究平台的成功建设,极大地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该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通过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攻关,成功研制出神光-Ⅲ原型装置及神光-Ⅲ主机装置,实现了我国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总体建设水平由“望洋兴叹”到“望其项背”的跨越,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科学技术与工程研究由“跟踪模仿”到“局部创新”的转变。未来神光-Ⅲ主机装置的建设投入使用,必将加快推进我国迈向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世界强国的步伐。

    “中物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装备研制领域的重要力量。”中物院党委书记张克俭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物院认真落实HJT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建设新的内涵和更高要求的“一个体制,三个基地”的奋斗目标,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科研生产任务。

    聚集人才资源 建设创新“高地”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高贵的财富,谁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吸引、凝聚创新人才,谁就能够掌握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4年来中物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把引进优秀人才和用好现有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在高科技领域尤为明显。同时,一流的事业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环境。”中物院院长赵宪庚院士说。

    为引进优秀人才,近年来中物院采取建立“人才特区”,争夺高端人才;加大融智力度,聚集急需人才;办好研究生教育,培养优秀骨干人才;做好定向培养,储备优秀后备人才等方式,为未来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全院优化人才培养环境,让年轻人在军民融合重点发展领域和优势项目中演“主角”、唱“重头戏”;积极营造“不唯身份、只唯能力”的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

    如今在中物院,随着大批国防科技领域高端人才加速聚集、成长,一些70、80后的年轻科研力量逐渐崛起。正承担神光-Ⅲ科研攻关的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28岁的该中心业务骨干张鑫说,自己2008年硕士毕业后,在中物院的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下,能够参与高端科研的建设,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与“十五”末比较,中物院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中博士、硕士分别增长94%、55%;正高级、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增长60%、57%;高级技师、技师分别增长23%、20%。全院有68人获国家级、103人获部省级专家称号,3人成为86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3人成为97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引进5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先后获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发明奖,46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服务经济发展 搭建军转民创新平台

    2008年,中物院控股的利尔化学公司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募集资金5.25亿元,成为该院首家上市公司,成功搭建了军转民新的产业融资平台。近两年来,该公司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同时,整合上游原材料供应链,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吡啶类农原药供应商。

    近年来,在军民结合发展中,中物院将技术创新平台搭建摆在重要位置。目前,该院的“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国家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器中心”正式获批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成为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以创新平台为依托,一批信息技术、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如中物院旗下、从事社保行业软件开发与销售的久远银海软件,目前是我国西部最大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拥有该行业所有国家顶级资质,正朝着国内一流高科技企业迈进;另一家西普化工则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芥酸供应商,其二元酸产业化生产线还打破了美国公司的独家垄断,5年内产值将达30亿元,并建成国内最大的油化学品生产基地。而未来,中物院还将在核技术、能源、公共安全、新材料、先进制造、资源环境等领域形成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具备良好市场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为军转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年的历程,见证了中物院应对挑战、勇于变革的成绩,积蓄了中物院继续前行的动力和能量。对于未来,张克俭表示:“我们将瞄准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主动发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战略性的科学技术,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解决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的综合性研究院,为保卫国家安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苏俊 记者 盛利)

    《科技日报》 (2012-1-20 九版)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 ... /content_417763.htm扬帆那一刻就注定不平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新走笔

发布时间: 2012-01-20  |   作者:苏俊 盛利
http://www.stdaily.com 2012年01月20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苏俊 盛利
    这里地处我国大西南腹地,代表着我国国防科技最前沿,科研攻关紧系民族之兴盛、国家之命脉;这里聚集着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科学家群体和研究团队,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科研精神引领下潜心奉献、孜孜以求,铸就国防基石、撑起民族脊梁。

    2011年12月25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之际,站在时间的交汇点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物院提出,将牢记崇高使命、推进科学发展,立足国家安全战略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要求,坚持军民结合发展,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打造“国之重器” 引领高端创新

    回首过去4年,用中物院人的话说:从扬帆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将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4年中,中物院经受住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迎来建院50周年,在“不平凡”中充满了沉甸甸的重量。

    在国防科技研究与生产领域,全院承担的各型号研制任务按计划完成,通过协同攻关多项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产品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成功打造出“国之重器”,为确保我国自卫核威慑能力有效性作出重要贡献;在高新技术装备研究领域,该院高新技术武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高新技术装备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上,该院参与研制的7个型号的先进武器受到党和国家的检阅,彰显我国先进的国防科技实力。

    而以神光-Ⅲ原型装置为代表的一批大型研究平台的成功建设,极大地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该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通过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攻关,成功研制出神光-Ⅲ原型装置及神光-Ⅲ主机装置,实现了我国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总体建设水平由“望洋兴叹”到“望其项背”的跨越,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科学技术与工程研究由“跟踪模仿”到“局部创新”的转变。未来神光-Ⅲ主机装置的建设投入使用,必将加快推进我国迈向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世界强国的步伐。

    “中物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装备研制领域的重要力量。”中物院党委书记张克俭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物院认真落实HJT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建设新的内涵和更高要求的“一个体制,三个基地”的奋斗目标,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科研生产任务。

    聚集人才资源 建设创新“高地”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高贵的财富,谁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吸引、凝聚创新人才,谁就能够掌握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4年来中物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把引进优秀人才和用好现有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在高科技领域尤为明显。同时,一流的事业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环境。”中物院院长赵宪庚院士说。

    为引进优秀人才,近年来中物院采取建立“人才特区”,争夺高端人才;加大融智力度,聚集急需人才;办好研究生教育,培养优秀骨干人才;做好定向培养,储备优秀后备人才等方式,为未来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全院优化人才培养环境,让年轻人在军民融合重点发展领域和优势项目中演“主角”、唱“重头戏”;积极营造“不唯身份、只唯能力”的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

    如今在中物院,随着大批国防科技领域高端人才加速聚集、成长,一些70、80后的年轻科研力量逐渐崛起。正承担神光-Ⅲ科研攻关的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28岁的该中心业务骨干张鑫说,自己2008年硕士毕业后,在中物院的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下,能够参与高端科研的建设,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与“十五”末比较,中物院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中博士、硕士分别增长94%、55%;正高级、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增长60%、57%;高级技师、技师分别增长23%、20%。全院有68人获国家级、103人获部省级专家称号,3人成为86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3人成为97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引进5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先后获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发明奖,46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服务经济发展 搭建军转民创新平台

    2008年,中物院控股的利尔化学公司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募集资金5.25亿元,成为该院首家上市公司,成功搭建了军转民新的产业融资平台。近两年来,该公司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同时,整合上游原材料供应链,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吡啶类农原药供应商。

    近年来,在军民结合发展中,中物院将技术创新平台搭建摆在重要位置。目前,该院的“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国家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器中心”正式获批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成为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以创新平台为依托,一批信息技术、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如中物院旗下、从事社保行业软件开发与销售的久远银海软件,目前是我国西部最大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拥有该行业所有国家顶级资质,正朝着国内一流高科技企业迈进;另一家西普化工则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芥酸供应商,其二元酸产业化生产线还打破了美国公司的独家垄断,5年内产值将达30亿元,并建成国内最大的油化学品生产基地。而未来,中物院还将在核技术、能源、公共安全、新材料、先进制造、资源环境等领域形成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具备良好市场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为军转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年的历程,见证了中物院应对挑战、勇于变革的成绩,积蓄了中物院继续前行的动力和能量。对于未来,张克俭表示:“我们将瞄准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主动发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战略性的科学技术,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解决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的综合性研究院,为保卫国家安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苏俊 记者 盛利)

    《科技日报》 (2012-1-20 九版)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 ... /content_417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