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木:报道外国,媒体不应误导公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3:27:09
摘要:中国媒体的偏颇报道,加剧了新老愤青的忿激情绪,愤青的口味反过来又刺激媒体更加投其所好。这种恶性循环,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无疑造成了伤害。
  33万网民参加环球网的一项专题调查,可谓热情感人,盛况空前。但恕我直言,从投票情况看,网友对外国印象负面的过多,情感色彩过重,同真实世界有相当距离。


  为说明问题,在此重复一些投票结果——对前5个大国的前5项选择,美国是:霸权、强大、傲慢、战争、贪婪;日本是:反华、变态、军国主义、靖国神社、虚伪;俄罗斯是:强硬、军事强国、地大物博、克里姆林宫、美女;印度是:支持藏独、自大、反华、贫民窟、领土争议;英国是:没落、殖民、绅士、虚伪、保守。对前5个周边国家的前5项选择,韩国是:剽窃历史、自大、整容、小心眼、泡菜;菲律宾是:菲佣、侵占南海、反华、香港人质事件、狐假虎威;朝鲜是:贫穷、抗美援朝、落后、封闭、神秘;巴基斯坦是:友好、哥们、克什米尔、印巴战争、反恐。


  这样的选择,反映了不少国人对外国的看法和看待外国的心态。以此种认识同外国打交道甚或影响外交政策的执行,其结果不言而喻。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外因,也有内因。就内因而言,近年来中国一些媒体报道中的不良倾向干系甚大。


  我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外交策略思想,像广交友、不树敌;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看别国脸色,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判断问题,作出决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寻求与西方国家的利益汇合点,等等。新闻不同于外交,但这些重要原则同样适用于国际新闻的报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很强调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这方面的报道数量不少;对发展中国家报道原则是“报喜不报忧”,不说人家的坏话,不揭人家的短处,即使有时说到它们的困难,也必须抱同情善良的态度。事实证明,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报道方针是行之有效的。但近些年,中国媒体在国际报道中出现一些令人焦虑的偏颇。


  首先,是以偏概全,妄下结论。举个例子,多年前,一家大报曾刊登一篇通讯,题为《华盛顿一天8次枪击战》,有些报纸以此得出结论:华盛顿是死亡之都。不明就里的读者肯定以为华盛顿人生活在枪林弹雨之下。我那时正在这个城市,一日8次枪战是事实,但集中在黑人区,枪战在那里是家常便饭。但整个华盛顿是安全的、静谧的,很适合居住。局部真实不等于整体真实。在眼下的新闻报道中,以偏概全,妄下结论的例子俯拾皆是。


  其次,是不加区分,热衷转发外媒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报道外媒涉华消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消息源进行区分:是政府的政策还是个别政客的个人看法;是主流媒体还是下三滥的小报小刊小网站;是具有广泛性的民意还是少数人的情绪发泄。如此等等。只有作这样的区分,才能拿捏好报道分寸,对有些东西根本就应该嗤之以鼻,不予理睬。然而,现在很多中国媒体从业者,为了吸引受众,不分青红皂白,把外国人的反华言论和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当成宝贝,不仅原样转载,还加以渲染,既当传声筒,又当扩音器,自觉不自觉地在实践西方这一新闻观点:正面积极的东西不是新闻,负面消极的才是新闻。他们在选取新闻时,有些像从娄子里挑水果,专捡烂的拿,越烂越值钱,实在反常。


  第三,是过度敏感,反应过激。随着中国的崛起,外国对中国的猜疑、妒忌、敌视、围堵也随之增多。这种形势使中国媒体义愤在胸,对外部世界动向常常过于敏感,反应过激,将一些原本平常的事情硬要作对我们不利的解读,不惜激起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譬如,某国与他国举行军演,某国高官访问另一国,有时是国与国之间的正常交往,好些中国媒体却跟着西方媒体的调子,统统说成是“剑指中国”、“包围中国”,而中国也曾与这些国家举行过联合军演,中国高官也曾出访过这些国家,甚至正在那里访问,这又该作何解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外国联合军演和高官互访的确有针对中国的不良用意。


  媒体这种意在吸引受众眼球的做法,看起来像是提高中国民众的敌情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其实,搞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只会给人以中国四面受敌,没有朋友,外交环境极差的感觉,令人揪心。


  第四,是低俗化。少数媒体自贬身价,向低俗方向滑去。有人讽刺说,它们正以变种的四个“W”:war(战争)、woman(女人)、wampum(金钱,美国俚语)、wrongdoing(坏事),取代新闻要素的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何)、how(如何)。


  第五,是耸人听闻,甚至挂羊头卖狗肉的标题,因太不像话而被讥为“标题党”。


  更值得提出的是,中国媒体的偏颇报道,加剧了新老愤青的忿激情绪,愤青的口味反过来又刺激媒体更加投其所好。这种恶性循环,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无疑造成了伤害,以下两点是显而易见的:一、外国人可能因此误读中国外交政策,误解中国国民的胸怀度量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二,会引起负面反弹,道理很简单,你说人家不好,人家会如法炮制,甚至加倍奉还。
(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12-01/2362194.html)摘要:中国媒体的偏颇报道,加剧了新老愤青的忿激情绪,愤青的口味反过来又刺激媒体更加投其所好。这种恶性循环,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无疑造成了伤害。
  33万网民参加环球网的一项专题调查,可谓热情感人,盛况空前。但恕我直言,从投票情况看,网友对外国印象负面的过多,情感色彩过重,同真实世界有相当距离。


  为说明问题,在此重复一些投票结果——对前5个大国的前5项选择,美国是:霸权、强大、傲慢、战争、贪婪;日本是:反华、变态、军国主义、靖国神社、虚伪;俄罗斯是:强硬、军事强国、地大物博、克里姆林宫、美女;印度是:支持藏独、自大、反华、贫民窟、领土争议;英国是:没落、殖民、绅士、虚伪、保守。对前5个周边国家的前5项选择,韩国是:剽窃历史、自大、整容、小心眼、泡菜;菲律宾是:菲佣、侵占南海、反华、香港人质事件、狐假虎威;朝鲜是:贫穷、抗美援朝、落后、封闭、神秘;巴基斯坦是:友好、哥们、克什米尔、印巴战争、反恐。


  这样的选择,反映了不少国人对外国的看法和看待外国的心态。以此种认识同外国打交道甚或影响外交政策的执行,其结果不言而喻。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外因,也有内因。就内因而言,近年来中国一些媒体报道中的不良倾向干系甚大。


  我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外交策略思想,像广交友、不树敌;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看别国脸色,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判断问题,作出决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寻求与西方国家的利益汇合点,等等。新闻不同于外交,但这些重要原则同样适用于国际新闻的报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很强调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这方面的报道数量不少;对发展中国家报道原则是“报喜不报忧”,不说人家的坏话,不揭人家的短处,即使有时说到它们的困难,也必须抱同情善良的态度。事实证明,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报道方针是行之有效的。但近些年,中国媒体在国际报道中出现一些令人焦虑的偏颇。


  首先,是以偏概全,妄下结论。举个例子,多年前,一家大报曾刊登一篇通讯,题为《华盛顿一天8次枪击战》,有些报纸以此得出结论:华盛顿是死亡之都。不明就里的读者肯定以为华盛顿人生活在枪林弹雨之下。我那时正在这个城市,一日8次枪战是事实,但集中在黑人区,枪战在那里是家常便饭。但整个华盛顿是安全的、静谧的,很适合居住。局部真实不等于整体真实。在眼下的新闻报道中,以偏概全,妄下结论的例子俯拾皆是。


  其次,是不加区分,热衷转发外媒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报道外媒涉华消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消息源进行区分:是政府的政策还是个别政客的个人看法;是主流媒体还是下三滥的小报小刊小网站;是具有广泛性的民意还是少数人的情绪发泄。如此等等。只有作这样的区分,才能拿捏好报道分寸,对有些东西根本就应该嗤之以鼻,不予理睬。然而,现在很多中国媒体从业者,为了吸引受众,不分青红皂白,把外国人的反华言论和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当成宝贝,不仅原样转载,还加以渲染,既当传声筒,又当扩音器,自觉不自觉地在实践西方这一新闻观点:正面积极的东西不是新闻,负面消极的才是新闻。他们在选取新闻时,有些像从娄子里挑水果,专捡烂的拿,越烂越值钱,实在反常。


  第三,是过度敏感,反应过激。随着中国的崛起,外国对中国的猜疑、妒忌、敌视、围堵也随之增多。这种形势使中国媒体义愤在胸,对外部世界动向常常过于敏感,反应过激,将一些原本平常的事情硬要作对我们不利的解读,不惜激起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譬如,某国与他国举行军演,某国高官访问另一国,有时是国与国之间的正常交往,好些中国媒体却跟着西方媒体的调子,统统说成是“剑指中国”、“包围中国”,而中国也曾与这些国家举行过联合军演,中国高官也曾出访过这些国家,甚至正在那里访问,这又该作何解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外国联合军演和高官互访的确有针对中国的不良用意。


  媒体这种意在吸引受众眼球的做法,看起来像是提高中国民众的敌情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其实,搞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只会给人以中国四面受敌,没有朋友,外交环境极差的感觉,令人揪心。


  第四,是低俗化。少数媒体自贬身价,向低俗方向滑去。有人讽刺说,它们正以变种的四个“W”:war(战争)、woman(女人)、wampum(金钱,美国俚语)、wrongdoing(坏事),取代新闻要素的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何)、how(如何)。


  第五,是耸人听闻,甚至挂羊头卖狗肉的标题,因太不像话而被讥为“标题党”。


  更值得提出的是,中国媒体的偏颇报道,加剧了新老愤青的忿激情绪,愤青的口味反过来又刺激媒体更加投其所好。这种恶性循环,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无疑造成了伤害,以下两点是显而易见的:一、外国人可能因此误读中国外交政策,误解中国国民的胸怀度量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二,会引起负面反弹,道理很简单,你说人家不好,人家会如法炮制,甚至加倍奉还。
(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12-01/2362194.html)
友邦又惊诧啦?
附议 ++++++++++++++++1
确实不应误导,比如什么全民免费医疗啥的。
劳木说的这些招数好像都是某系媒体在报道国内问题时的标准套路!而且还有精进。比如造谣有理之类的。
靠,我还以为是批评南方之流美化西方呢,没想到是倒打一耙
确实,媒体在这块的引导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Spokesman 发表于 2012-1-22 11:45
确实不应误导,比如什么全民免费医疗啥的。
还有学生免费午餐什么的,因为这和JY骂了半天。
批判一下标题党,典型表达就是:
(某外国人)一席话,震惊了全体中国人民
(某中国一件事),惊呆了(某国)谁谁谁

2011年了,不是现在还有“金发碧眼的老外竖起大拇指,
China, OK!”的表达体吗?
DDG172 发表于 2012-1-22 20:53
靠,我还以为是批评南方之流美化西方呢,没想到是倒打一耙
没想到?可不行啊,你的阶级斗争这根弦儿要时刻绷得铮铮作响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人还在,心不死。敌人在磨刀,你不能不擦枪啊!
刀枪不能入库,马儿不能放归南山,睡觉都要睁一只眼,同志!要警惕啊!
造汽 发表于 2012-1-23 09:53
没想到?可不行啊,你的阶级斗争这根弦儿要时刻绷得铮铮作响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人还在,心不死。 ...
用不着,所谓物极必反,左太多了,自然会消亡,
右走向极端,也会走向自己的坟墓
这个劳木啊,国外月亮即便圆又大,干卿迪奥事~

干卿的是国外对待中国的态度,这方面,网友的印象不算偏颇
正如面对韩国剽窃历史一样,如果不如实报道的话,又会被骂对国内隐藏新闻,搞新闻封锁
造汽 发表于 2012-1-23 09:53
没想到?可不行啊,你的阶级斗争这根弦儿要时刻绷得铮铮作响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人还在,心不死。 ...
确实没想到啊,广大良心战士大过年的还能保持如此旺盛的战斗欲望
您说的这些,良心们做到了,本五毛没做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