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专家促使九种新型战略战术导弹快速定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1:17
怎样的人生最美丽?看看她为理想而奋斗的故事,追寻她为使命而求索的脚步,也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唐雪梅,纤纤小手拨动的“音弦”事关中国战略导弹事业的发展;炯炯双目凝视的“舞台”是未来信息化战场的兵马厮杀。作为总装备部某研究所研究员,她站在新军事变革舞台上,书写着自己美丽的人生!

怀揣800元,年仅22岁的她勇敢出征——

求解钱学森老人一封信的巨大能量

很多时候,人生的重大转折发生在不经意间。

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唐雪梅回忆起26年前自己与“小子样理论”的初次“邂逅”——

1985年,22岁的唐雪梅正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硕士。这天,导师张金槐把一封信交到她手中。

信,是科学家钱学森写来的,请国防科大组织研究“小子样理论”。

年过古稀的大师为何青睐它?因为该理论应用于导弹武器试验,可减少试验次数,缩短研制周期,节约巨额经费——

俄罗斯“白杨-M”战略导弹从研制到列装仅5年,进行了4次试验;美国“潘兴II”等导弹定型,“小子样理论”也功不可没。可我国某型导弹定型试验,至少要发射十几枚。数千万乃至上亿元一枚的“宝贝”,打得让科研人员心疼。

张金槐对唐雪梅说:“‘小子样理论’是数学王冠上一颗耀眼的‘宝石’。”

正在为毕业论文选题而发愁的唐雪梅眼睛一亮:“我就选这块‘宝石’了。”

轻松一言,唐雪梅根本想不到今后将面临的挑战。课题之难,连许多卓有建树的前辈都望而却步……

带着青春的梦想,唐雪梅勇敢地出征了!

1986年元月,唐雪梅第一次到北京查阅“小子样理论”国外文献,全部经费仅800元。

那段日子,点点滴滴都刻在了她心里——

为了省钱,她连续多天啃面包、吃饼干。一天深夜,身体极度缺盐的她敲开街边一家小店,要了碗白开水,掺入几勺酱油,端起一饮而尽。那碗“酱油汤”至今让她回味……

置身国家图书馆,唐雪梅常常忘却了时间,直到被“撵”出来。每当发现有用的资料,她的心情就像“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买到了心仪的漂亮衣裳”。

踏上返程的火车,她才想到应该抽空去看看儿时就向往的天安门……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1/18/12048425_2.shtml就是靠这800元经费,唐雪梅完成了一件震动国内数学界的大事——我国首篇“小子样理论”研究论文。

谁能想到,如此前沿的论文,出自一个年仅23岁的“黄毛丫头”之手!

如今,她的论文成为国内“小子样理论”研究的必读文献,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武器装备小子样试验分析与评估》,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某型战略导弹发射现场,穿着裙子的她默默伫立——
999朵玫瑰绽放在心中

一项新理论运用到实践,其中的艰难超乎常人想象。

当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小子样理论”就像是来自火星的词语。唐雪梅调侃说:“让自己搞明白很难,让别人弄明白难上加难。”

在质疑的目光中,她默默前行,随后两年内相继撰写了10多篇高质量论文。

1990年,唐雪梅登上了全军导弹装备试验研讨会的讲台。
台上,是一个扎着马尾辫、戴着眼镜、神情腼腆的年轻姑娘;台下,是来自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所属科研单位的60多位资历丰富的专家学者。

粉笔吱吱呀呀在黑板上划过,一步步令人信服的推演随之呈现。掌声响起,大家的目光从质疑变成赞许。

从此,她在圈内有了一个固定称谓——“唐老师”。

唐雪梅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1996年,国外一名资深专家来华讲学。互动环节,她的才华让这位国外专家叹服。讲学,最终变成了交流。

这一刻,唐雪梅才意识到,默默耕耘11年,她的“功力”已可与国际大师相比肩。

那年,我军某型战略导弹进行试验发射。这是“小子样理论”首次运用到实践。

发射现场,男人堆中,穿着裙子的她,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蓝天为幕,她的身姿格外俏丽……

导弹划过长空,她成功了!这一刻,仰望蓝天上那完美的轨迹,幸福的感觉让她眩晕,好似有999朵玫瑰绽放在心中!这一刻,蓝天为镜,印下了她生命中最美丽的笑容。

看看她用“小子样理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某型战略导弹定型,仅试射3枚,效果等同于传统试验方法发射15枚,节约经费以亿元为单位;某型战术导弹定型,减少发射试验10次,提前一年列装部队。

如今,她一举解决了9个型号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的试验定型问题,军事价值和经济效益难以估量。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望着共和国长剑腾飞的壮观场面,你可知道:这背后隐藏着一张如此青春的脸庞?

军队重点仿真实验室里,一身戎装的她纵横驰骋——

虚拟空间指挥“千军万马”

更美的风景,总是在更远的地方。

唐雪梅没有陶醉于“小子样理论”的重大突破,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领域——战场模拟仿真。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然而,在没有战争的日子,学习战争需要用模拟仿真技术进行“预实践”。

上世纪的世界军事舞台,开始将大规模分布式仿真技术,列入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的关键技术。

怎样的人生最美丽?看看她为理想而奋斗的故事,追寻她为使命而求索的脚步,也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唐雪梅,纤纤小手拨动的“音弦”事关中国战略导弹事业的发展;炯炯双目凝视的“舞台”是未来信息化战场的兵马厮杀。作为总装备部某研究所研究员,她站在新军事变革舞台上,书写着自己美丽的人生!

怀揣800元,年仅22岁的她勇敢出征——

求解钱学森老人一封信的巨大能量

很多时候,人生的重大转折发生在不经意间。

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唐雪梅回忆起26年前自己与“小子样理论”的初次“邂逅”——

1985年,22岁的唐雪梅正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硕士。这天,导师张金槐把一封信交到她手中。

信,是科学家钱学森写来的,请国防科大组织研究“小子样理论”。

年过古稀的大师为何青睐它?因为该理论应用于导弹武器试验,可减少试验次数,缩短研制周期,节约巨额经费——

俄罗斯“白杨-M”战略导弹从研制到列装仅5年,进行了4次试验;美国“潘兴II”等导弹定型,“小子样理论”也功不可没。可我国某型导弹定型试验,至少要发射十几枚。数千万乃至上亿元一枚的“宝贝”,打得让科研人员心疼。

张金槐对唐雪梅说:“‘小子样理论’是数学王冠上一颗耀眼的‘宝石’。”

正在为毕业论文选题而发愁的唐雪梅眼睛一亮:“我就选这块‘宝石’了。”

轻松一言,唐雪梅根本想不到今后将面临的挑战。课题之难,连许多卓有建树的前辈都望而却步……

带着青春的梦想,唐雪梅勇敢地出征了!

1986年元月,唐雪梅第一次到北京查阅“小子样理论”国外文献,全部经费仅800元。

那段日子,点点滴滴都刻在了她心里——

为了省钱,她连续多天啃面包、吃饼干。一天深夜,身体极度缺盐的她敲开街边一家小店,要了碗白开水,掺入几勺酱油,端起一饮而尽。那碗“酱油汤”至今让她回味……

置身国家图书馆,唐雪梅常常忘却了时间,直到被“撵”出来。每当发现有用的资料,她的心情就像“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买到了心仪的漂亮衣裳”。

踏上返程的火车,她才想到应该抽空去看看儿时就向往的天安门……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1/18/12048425_2.shtml就是靠这800元经费,唐雪梅完成了一件震动国内数学界的大事——我国首篇“小子样理论”研究论文。

谁能想到,如此前沿的论文,出自一个年仅23岁的“黄毛丫头”之手!

如今,她的论文成为国内“小子样理论”研究的必读文献,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武器装备小子样试验分析与评估》,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某型战略导弹发射现场,穿着裙子的她默默伫立——
999朵玫瑰绽放在心中

一项新理论运用到实践,其中的艰难超乎常人想象。

当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小子样理论”就像是来自火星的词语。唐雪梅调侃说:“让自己搞明白很难,让别人弄明白难上加难。”

在质疑的目光中,她默默前行,随后两年内相继撰写了10多篇高质量论文。

1990年,唐雪梅登上了全军导弹装备试验研讨会的讲台。
台上,是一个扎着马尾辫、戴着眼镜、神情腼腆的年轻姑娘;台下,是来自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所属科研单位的60多位资历丰富的专家学者。

粉笔吱吱呀呀在黑板上划过,一步步令人信服的推演随之呈现。掌声响起,大家的目光从质疑变成赞许。

从此,她在圈内有了一个固定称谓——“唐老师”。

唐雪梅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1996年,国外一名资深专家来华讲学。互动环节,她的才华让这位国外专家叹服。讲学,最终变成了交流。

这一刻,唐雪梅才意识到,默默耕耘11年,她的“功力”已可与国际大师相比肩。

那年,我军某型战略导弹进行试验发射。这是“小子样理论”首次运用到实践。

发射现场,男人堆中,穿着裙子的她,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蓝天为幕,她的身姿格外俏丽……

导弹划过长空,她成功了!这一刻,仰望蓝天上那完美的轨迹,幸福的感觉让她眩晕,好似有999朵玫瑰绽放在心中!这一刻,蓝天为镜,印下了她生命中最美丽的笑容。

看看她用“小子样理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某型战略导弹定型,仅试射3枚,效果等同于传统试验方法发射15枚,节约经费以亿元为单位;某型战术导弹定型,减少发射试验10次,提前一年列装部队。

如今,她一举解决了9个型号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的试验定型问题,军事价值和经济效益难以估量。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望着共和国长剑腾飞的壮观场面,你可知道:这背后隐藏着一张如此青春的脸庞?

军队重点仿真实验室里,一身戎装的她纵横驰骋——

虚拟空间指挥“千军万马”

更美的风景,总是在更远的地方。

唐雪梅没有陶醉于“小子样理论”的重大突破,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领域——战场模拟仿真。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然而,在没有战争的日子,学习战争需要用模拟仿真技术进行“预实践”。

上世纪的世界军事舞台,开始将大规模分布式仿真技术,列入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的关键技术。

明者见事于未萌。唐雪梅意识到:模拟仿真技术对于我军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尽快拿下这块“高地”。

这又是一次艰难远征。研究在“零经费”中蹒跚起步。凭着勤奋,一个个远不见头、高不见顶的困难,被唐雪梅和战友逐项攻克。

这又是一次十年砺剑。去年底,她们建起的某重点仿真实验室通过总部验收。专家组评价:该成果使我国军事仿真技术跃上新台阶。

记者在实验室看到,这里存储着上千种武器装备的数百万组数据和模型。难以想象,这数字瀚海,蕴含着多少酸甜苦辣?

去年初夏,一场“战斗”在这个仿真实验室悄然打响。

作为总导演,没有带过一兵一卒的唐雪梅,在虚拟战场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

侦察预警、电子干扰、机动突击、防空反导……“战斗”进程中,各兵种装备比拼、敌我双方态势,均一目了然。

前来观摩的专家连声赞叹:“这套系统为设计未来作战样式提供了全新平台!”
数学家?难怪很年轻就成名。话说,那个仿真是不是就是我军的“兵棋”了?有投放民用版的计划么?
十年蚌石变珍珠
这个厉害..
了不起 !  俺最崇敬这样的人。

“战场模拟仿真” 这个如果有对方地理信息 岂不完全可以推演作战 ? 如与用血的代价得经验,其意义太伟大了,避免的损失不可估量,那么剩下的 仅就人的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