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第一高楼“1元卖楼”背后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49:57
  南都记者张国栋

  自儿子几岁起,每次带他走过湘潭市建设路口的国际金融大厦时,贺红总喜欢指着这栋有“湘潭第一高楼”之称的32层建筑对儿子说:妈妈在上面有一个窗户。

  现在她感觉不再那么确定。2010年6月,这栋烂尾十余年的高楼被以一元钱的象征性价格卖给湖南华天酒店,改建成一座五星级酒店后,于2011年12月开门营业。

  这些跟她已经没啥关系,在并未知会她们这些于1993年购买这栋大厦股份(6.64,-0.21,-3.07%)的6000多小股东卖掉大厦后,他们手中的股份也被湘潭市要求按1:1的价格限期兑付。

  在贺红看来,从最初的买股而后烂尾及今日的“一元卖楼”,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的缺位之后,又无视股民权益越位行政。

  “原始股”的诱惑

  今年48岁的贺红原是湘潭工商银行(4.31,-0.05,-1.15%)员工,正是这种金融系统内部员工的便利,让她嗅到湘潭市发行社会股份的商机。

  1993年,在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火爆之时,身处内地的湖南也不甘寂寞,以湘潭市作为试点,开始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据湘潭市金融办副主任王嫡武介绍,当时湘潭市向湖南省报送申请股份制试验点的企业共24家,审批通过的有16家。另根据股民购买的公司股份显示,这些企业多为银行为主体成立的子公司,另外还有农药厂、百货贸易等企业也参与其中。

  这种在贺红看来有“原始股”性质的股份公开发售后,引起股民的热捧,甚至吸引了长沙、岳阳等周边城市的股民前来投资。中国银行(2.98,-0.03,-1.00%)湘潭市分行甚至采取“存二买一”的方式代理发售由其实际控制的中苑(后更名为金太阳公司)股权证,即需在该行存入两倍于股份面值的存款,才能购买一份中苑的股份。

  今年84岁的原湘潭地区邮政局长刘进榜1988年退休时工资不过百元左右,当时举家凑出1万元,购买了中苑股份;纺织机械厂职工黎强举债3.8万元,同样购得中苑股份。贺红更是疯狂。她借了10万元,一口气买了百货贸易、蓝天、华兴、高新区等八家公司发行的股份,其中在中苑入股最多,为3.2万元。

  股民最初从抢购股份中尝到甜头。刘进榜购买的2000股彩虹公司股份,第一年分红就有10%,中苑第一年的分红在股民的印象中也为18%,甚至有股民称,有的公司分红甚至达到36%。

  除了持股分红,股份制改革试点中也包括柜台交易,可将手中持有的股份转售,贺红持有的3000股百货贸易股份上柜交易后,转手就卖了5000余元。

  好景不长,1994年,国家开始对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整顿,之后股份柜台交易被停止,这些股份制试点企业的经营也一落千丈。湘潭市最初成立的16家股份制试点公司大多已经不复存在,“人都找不到”。股民手中的股份因此大多成为一张废纸。

  贺红因为在银行工作,对政策信息最为敏感,最初投入的十余万元除了一笔5000元城市信用社下的大地房地产公司股份外及3.2万元中苑股份外,其余均通过柜台交易及时“出逃”。

  “第一高楼”烂尾

  中苑的股份是贺红有意主动持有没有抛售。在招股之初,她已经看到中苑投资建设“湘潭第一高楼”国际金融大厦的招股说明书和股权上市的承诺,报纸上也刊登了大厦设计图照片。在她看来,只要楼不倒掉,手中的股份就有升值的希望。

  根据湘潭市金融办对外发布的关于国际金融大厦改制说明,湘潭国际金融大厦是由当时中国银行湘潭分行管理并贷款人民币4928万元和美元150万元投资兴建。大厦于1993年8月破土动工,1997年7月完成主体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9087平方米。

  这栋“第一高楼”项目吸引了更多的股民投资。据湘潭市金融办《改制说明》中介绍,公司曾于1993年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权证(票)募集资金,当时由湘潭中行全额代售,共发行社会股(发起单位股和法人股)及个人股3693万元,其中社会个人股1856万元,后通过回购部分个人股份,改制涉及股民6000多人。

  看着高楼完成主体建设,期待着大厦对外营业可以坐收红利的股民没有料到,除了中间有几个月时间开了一家阿波罗商场之外,大厦却再无动静,并一烂尾就是十多年,“第一高楼”成为湘潭烂尾时间最长的老大难。

  令贺红这些股民颇为不解的是,有银行近亿的贷款,有股民两千多万的股份款,为何建不成这栋楼?对此,湘潭市金融办《改制说明》中解释称,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政企分开,国金公司与银行脱钩,中国银行不再贷款,国际金融大厦缺乏资金来源,所以主体工程建成后十多年来长期关门停业。

  直到2007年中苑的公众股东开始改组和维权之后,这些股民从获取到的证据资料上才得知,1995年7月国金大厦工程封顶后,一方面,中行湘潭分行利用实际控制人便利,绕开中苑股东大会的法定程序,打通了所有关节,将中苑的公司名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项目贷款合约等违法“变更”,使中苑与国金大厦从形式上“剥离”;另一方面,通过玩弄大厦股权“重组”的花招,使国金公司从中苑的“发起人”之一,变身为国金大厦的“权属主体”,而中苑反倒成为仅占国金大厦35%股份的“股东”;另外,他们的股份款有2000多万进账之后即被转走,另有5000万资金的去向亦不明白。

  在这些股民看来,最初出于对政府“股份制试点”政策的信任和支持,才拿出全部身家或举债购股,但由于实际控制人涉嫌侵权,致使期望中的第一高楼成为烂尾楼,他们这些股民的股份成为“垃圾股”。

  一元钱卖掉所有股份

  在烂尾的十多年间,贺红她们隔三岔五到大厦里的中苑询问进展,除了在阿波罗商场开业的几个月期间,允许股民以股换物外,退股无法兑现,每每问及何时能拿回钱,得到的答复是,正在积极找买家,有人买就可以退钱。

  若干年后,买家终于出现。湖南媒体2006年的报道中称,8月16日,湘潭市登出国际金融大厦的拍卖招商公告,当天报名的就有几十家,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的公司,甚至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的跨国集团。其中湖南本省知名企业华天酒店也参与竞拍,用于竞拍金额“大约在2.8亿元左右”。报道还称,外界预测,华天对此次竞购志在必得,且该大厦聘请的物业管理即为华天物业管理公司。

  本省企业“志在必得”也得到湖南省方面的支持。2007年6月21日,湖南省政府召开了专题处理湘潭国际金融大厦历史遗留问题的协调会议(湘府阅〔2007〕66号会议纪要),明确优先湖南华天集团收购湘潭国际金融大厦,由湘潭市政府负责湘潭国际金融大厦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

  省政府会议后,湘潭市政府开始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协商16000万元的债务清偿问题,经过一年多时间、多次协商,最后在2009年3月议定由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按3300万元把国金公司全部金融债权转让给华天集团。

  2008年1月28日,湘潭市市长余爱国主持召开了解决华天收购国金公司协调会议(潭府阅“2008”6号会议纪要),并成立了国金公司改制领导小组和改制办,协调处理华天集团收购国金大厦相关问题。2009年1月8日,湘潭市政府召开第20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明确引进收购湘潭国际金融大厦的优惠政策。

  政府的一系列行动为华天的收购扫平了障碍。2009年3月24日,华天集团、华天大酒店与湘潭市政府举行了签约仪式,正式收购位于岳塘区建设路口的湘潭国际金融大厦,华天为此项收购支付人民币7000万元。同时,还将分别以一元钱的的价格收购该大厦所有者湘潭国际金融大厦有限公司股东中苑公司、金太阳、(香港)雄基三家股东100%股权,从而取得国金公司100%的股权并拥有国金公司的全部资产。

  2010年5月18日,湘潭市改制办正式将国金大厦资产移交给华天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华天酒店购得国际金融大厦后,以投标方垫资6000万资金规模的“融资模式”招标,对国金大厦进行装修改造,于2011年12月9日正式对外营业。

  蒙在鼓里的股民

  得知华天将收购国际金融大厦,越来越多像贺红这样的股民强烈感觉到自己的投资权益被侵占,与政府对华天这个湖南知名企业进入这个烂尾楼终于可以盘活的宣传,大相径庭。

  2009年6月22日起,湘潭市官方连续在《湖南日报》《湘潭日报》等媒体发布《公告》,称金太阳公司和国际金融大厦项目“因严重资不抵债,将依法清算”,决定“以每股1元的价格”“清退”公众股东股本金,“解散”金太阳公司。强迫老百姓签署股权“收购”承诺。

  而后,通过媒体的报道及华天酒店的公告,获悉湘潭卖掉国际金融大厦,贺红她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东西被卖了,而自己却毫不知情”。

  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一元钱的价格。湘潭市金融办副主任王嫡武称,一元钱只是个概念数,只是象征意义,在并购市场很正常。在华天酒店的购买公告中,一元钱也只是涉及到收购股份,另外实际还要承受7000万元的债务。在那份《改制说明》中,湘潭市金融办也称,国金公司共计欠款17400万元,公司严重资不抵债。

  但贺红等小股民并不认同政府方面对国际金融大厦的资产评估,认为国金大厦原始投资额13510万元,占地31.5亩。随着近年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国金大厦及其住宅小区的土地、房产已升值数亿。贺红这些小股东认为,大厦并非严重资不抵债,而是被“贱卖”。

  更让她们难以接受的是,在湘潭市卖掉国际金融大厦过程中,不仅没有知会股民,也没有召开过股东大会,自己作为股民的权益没有得到尊重和体现,反而被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只能按照政府给出的1:1的价格退股,表示难以接受,“物价这十几年都涨了不知道多少倍”。

  对于政府主导下的这次第一高楼的收购,股民们也认为属湘潭市超越职权、于法无据的国金大厦“改制”事件,认为政府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属于政府越位。

  早在湘潭国际金融大厦被政府出卖前,中苑的股民们就开始展开了维权行动。2007年8月,由中苑二百多名合计持股10%以上的股东召开股东大会,宣布改组董事会和监事会,并选举产生新的董事长,从中国银行湘潭分行手中夺回了公司管理权。

  在维权诉讼的前期阶段,金太阳公司的利益诉求先后得到长沙市开福区法院、湖南省高法院、最高法院、湖南省检察院等司法审判机关的支持,但进入2009年6月以后,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华天收购加快步伐后,金太阳公司的诉讼形势开始逆转,各项诉讼纷纷被撤诉。股民们状告湘潭市政府的“民告官”,法院不受理、不立案、不裁定。湘潭国际金融大厦的股民们司法救济因此陷入僵局。

  对于股民们的维权,湘潭市金融办副主任王嫡武对南都记者表示,在华天收购国际金融大厦过程中“程序没有问题”,对于股民权益,他亦表示大多数股民已经兑付,只剩下少数人。《改制说明》中也称,经过一年多的改制工作,国际金融大厦债务得到清偿,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股权证(票)兑付顺利。

  贺红还是去领了那笔3.2万元的股份钱,但她坚持认为这只是自己十多年来应得的收益,而不代表退股。现在她的儿子也已经24岁了,再次走过国际金融大厦,知晓一些情况的儿子问她:妈妈,你的那扇窗户呢?她无言以对。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20117/093311220316.shtml南都记者张国栋

  自儿子几岁起,每次带他走过湘潭市建设路口的国际金融大厦时,贺红总喜欢指着这栋有“湘潭第一高楼”之称的32层建筑对儿子说:妈妈在上面有一个窗户。

  现在她感觉不再那么确定。2010年6月,这栋烂尾十余年的高楼被以一元钱的象征性价格卖给湖南华天酒店,改建成一座五星级酒店后,于2011年12月开门营业。

  这些跟她已经没啥关系,在并未知会她们这些于1993年购买这栋大厦股份(6.64,-0.21,-3.07%)的6000多小股东卖掉大厦后,他们手中的股份也被湘潭市要求按1:1的价格限期兑付。

  在贺红看来,从最初的买股而后烂尾及今日的“一元卖楼”,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的缺位之后,又无视股民权益越位行政。

  “原始股”的诱惑

  今年48岁的贺红原是湘潭工商银行(4.31,-0.05,-1.15%)员工,正是这种金融系统内部员工的便利,让她嗅到湘潭市发行社会股份的商机。

  1993年,在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火爆之时,身处内地的湖南也不甘寂寞,以湘潭市作为试点,开始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据湘潭市金融办副主任王嫡武介绍,当时湘潭市向湖南省报送申请股份制试验点的企业共24家,审批通过的有16家。另根据股民购买的公司股份显示,这些企业多为银行为主体成立的子公司,另外还有农药厂、百货贸易等企业也参与其中。

  这种在贺红看来有“原始股”性质的股份公开发售后,引起股民的热捧,甚至吸引了长沙、岳阳等周边城市的股民前来投资。中国银行(2.98,-0.03,-1.00%)湘潭市分行甚至采取“存二买一”的方式代理发售由其实际控制的中苑(后更名为金太阳公司)股权证,即需在该行存入两倍于股份面值的存款,才能购买一份中苑的股份。

  今年84岁的原湘潭地区邮政局长刘进榜1988年退休时工资不过百元左右,当时举家凑出1万元,购买了中苑股份;纺织机械厂职工黎强举债3.8万元,同样购得中苑股份。贺红更是疯狂。她借了10万元,一口气买了百货贸易、蓝天、华兴、高新区等八家公司发行的股份,其中在中苑入股最多,为3.2万元。

  股民最初从抢购股份中尝到甜头。刘进榜购买的2000股彩虹公司股份,第一年分红就有10%,中苑第一年的分红在股民的印象中也为18%,甚至有股民称,有的公司分红甚至达到36%。

  除了持股分红,股份制改革试点中也包括柜台交易,可将手中持有的股份转售,贺红持有的3000股百货贸易股份上柜交易后,转手就卖了5000余元。

  好景不长,1994年,国家开始对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整顿,之后股份柜台交易被停止,这些股份制试点企业的经营也一落千丈。湘潭市最初成立的16家股份制试点公司大多已经不复存在,“人都找不到”。股民手中的股份因此大多成为一张废纸。

  贺红因为在银行工作,对政策信息最为敏感,最初投入的十余万元除了一笔5000元城市信用社下的大地房地产公司股份外及3.2万元中苑股份外,其余均通过柜台交易及时“出逃”。

  “第一高楼”烂尾

  中苑的股份是贺红有意主动持有没有抛售。在招股之初,她已经看到中苑投资建设“湘潭第一高楼”国际金融大厦的招股说明书和股权上市的承诺,报纸上也刊登了大厦设计图照片。在她看来,只要楼不倒掉,手中的股份就有升值的希望。

  根据湘潭市金融办对外发布的关于国际金融大厦改制说明,湘潭国际金融大厦是由当时中国银行湘潭分行管理并贷款人民币4928万元和美元150万元投资兴建。大厦于1993年8月破土动工,1997年7月完成主体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9087平方米。

  这栋“第一高楼”项目吸引了更多的股民投资。据湘潭市金融办《改制说明》中介绍,公司曾于1993年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权证(票)募集资金,当时由湘潭中行全额代售,共发行社会股(发起单位股和法人股)及个人股3693万元,其中社会个人股1856万元,后通过回购部分个人股份,改制涉及股民6000多人。

  看着高楼完成主体建设,期待着大厦对外营业可以坐收红利的股民没有料到,除了中间有几个月时间开了一家阿波罗商场之外,大厦却再无动静,并一烂尾就是十多年,“第一高楼”成为湘潭烂尾时间最长的老大难。

  令贺红这些股民颇为不解的是,有银行近亿的贷款,有股民两千多万的股份款,为何建不成这栋楼?对此,湘潭市金融办《改制说明》中解释称,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政企分开,国金公司与银行脱钩,中国银行不再贷款,国际金融大厦缺乏资金来源,所以主体工程建成后十多年来长期关门停业。

  直到2007年中苑的公众股东开始改组和维权之后,这些股民从获取到的证据资料上才得知,1995年7月国金大厦工程封顶后,一方面,中行湘潭分行利用实际控制人便利,绕开中苑股东大会的法定程序,打通了所有关节,将中苑的公司名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项目贷款合约等违法“变更”,使中苑与国金大厦从形式上“剥离”;另一方面,通过玩弄大厦股权“重组”的花招,使国金公司从中苑的“发起人”之一,变身为国金大厦的“权属主体”,而中苑反倒成为仅占国金大厦35%股份的“股东”;另外,他们的股份款有2000多万进账之后即被转走,另有5000万资金的去向亦不明白。

  在这些股民看来,最初出于对政府“股份制试点”政策的信任和支持,才拿出全部身家或举债购股,但由于实际控制人涉嫌侵权,致使期望中的第一高楼成为烂尾楼,他们这些股民的股份成为“垃圾股”。

  一元钱卖掉所有股份

  在烂尾的十多年间,贺红她们隔三岔五到大厦里的中苑询问进展,除了在阿波罗商场开业的几个月期间,允许股民以股换物外,退股无法兑现,每每问及何时能拿回钱,得到的答复是,正在积极找买家,有人买就可以退钱。

  若干年后,买家终于出现。湖南媒体2006年的报道中称,8月16日,湘潭市登出国际金融大厦的拍卖招商公告,当天报名的就有几十家,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的公司,甚至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的跨国集团。其中湖南本省知名企业华天酒店也参与竞拍,用于竞拍金额“大约在2.8亿元左右”。报道还称,外界预测,华天对此次竞购志在必得,且该大厦聘请的物业管理即为华天物业管理公司。

  本省企业“志在必得”也得到湖南省方面的支持。2007年6月21日,湖南省政府召开了专题处理湘潭国际金融大厦历史遗留问题的协调会议(湘府阅〔2007〕66号会议纪要),明确优先湖南华天集团收购湘潭国际金融大厦,由湘潭市政府负责湘潭国际金融大厦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

  省政府会议后,湘潭市政府开始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协商16000万元的债务清偿问题,经过一年多时间、多次协商,最后在2009年3月议定由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按3300万元把国金公司全部金融债权转让给华天集团。

  2008年1月28日,湘潭市市长余爱国主持召开了解决华天收购国金公司协调会议(潭府阅“2008”6号会议纪要),并成立了国金公司改制领导小组和改制办,协调处理华天集团收购国金大厦相关问题。2009年1月8日,湘潭市政府召开第20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明确引进收购湘潭国际金融大厦的优惠政策。

  政府的一系列行动为华天的收购扫平了障碍。2009年3月24日,华天集团、华天大酒店与湘潭市政府举行了签约仪式,正式收购位于岳塘区建设路口的湘潭国际金融大厦,华天为此项收购支付人民币7000万元。同时,还将分别以一元钱的的价格收购该大厦所有者湘潭国际金融大厦有限公司股东中苑公司、金太阳、(香港)雄基三家股东100%股权,从而取得国金公司100%的股权并拥有国金公司的全部资产。

  2010年5月18日,湘潭市改制办正式将国金大厦资产移交给华天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华天酒店购得国际金融大厦后,以投标方垫资6000万资金规模的“融资模式”招标,对国金大厦进行装修改造,于2011年12月9日正式对外营业。

  蒙在鼓里的股民

  得知华天将收购国际金融大厦,越来越多像贺红这样的股民强烈感觉到自己的投资权益被侵占,与政府对华天这个湖南知名企业进入这个烂尾楼终于可以盘活的宣传,大相径庭。

  2009年6月22日起,湘潭市官方连续在《湖南日报》《湘潭日报》等媒体发布《公告》,称金太阳公司和国际金融大厦项目“因严重资不抵债,将依法清算”,决定“以每股1元的价格”“清退”公众股东股本金,“解散”金太阳公司。强迫老百姓签署股权“收购”承诺。

  而后,通过媒体的报道及华天酒店的公告,获悉湘潭卖掉国际金融大厦,贺红她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东西被卖了,而自己却毫不知情”。

  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一元钱的价格。湘潭市金融办副主任王嫡武称,一元钱只是个概念数,只是象征意义,在并购市场很正常。在华天酒店的购买公告中,一元钱也只是涉及到收购股份,另外实际还要承受7000万元的债务。在那份《改制说明》中,湘潭市金融办也称,国金公司共计欠款17400万元,公司严重资不抵债。

  但贺红等小股民并不认同政府方面对国际金融大厦的资产评估,认为国金大厦原始投资额13510万元,占地31.5亩。随着近年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国金大厦及其住宅小区的土地、房产已升值数亿。贺红这些小股东认为,大厦并非严重资不抵债,而是被“贱卖”。

  更让她们难以接受的是,在湘潭市卖掉国际金融大厦过程中,不仅没有知会股民,也没有召开过股东大会,自己作为股民的权益没有得到尊重和体现,反而被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只能按照政府给出的1:1的价格退股,表示难以接受,“物价这十几年都涨了不知道多少倍”。

  对于政府主导下的这次第一高楼的收购,股民们也认为属湘潭市超越职权、于法无据的国金大厦“改制”事件,认为政府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属于政府越位。

  早在湘潭国际金融大厦被政府出卖前,中苑的股民们就开始展开了维权行动。2007年8月,由中苑二百多名合计持股10%以上的股东召开股东大会,宣布改组董事会和监事会,并选举产生新的董事长,从中国银行湘潭分行手中夺回了公司管理权。

  在维权诉讼的前期阶段,金太阳公司的利益诉求先后得到长沙市开福区法院、湖南省高法院、最高法院、湖南省检察院等司法审判机关的支持,但进入2009年6月以后,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华天收购加快步伐后,金太阳公司的诉讼形势开始逆转,各项诉讼纷纷被撤诉。股民们状告湘潭市政府的“民告官”,法院不受理、不立案、不裁定。湘潭国际金融大厦的股民们司法救济因此陷入僵局。

  对于股民们的维权,湘潭市金融办副主任王嫡武对南都记者表示,在华天收购国际金融大厦过程中“程序没有问题”,对于股民权益,他亦表示大多数股民已经兑付,只剩下少数人。《改制说明》中也称,经过一年多的改制工作,国际金融大厦债务得到清偿,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股权证(票)兑付顺利。

  贺红还是去领了那笔3.2万元的股份钱,但她坚持认为这只是自己十多年来应得的收益,而不代表退股。现在她的儿子也已经24岁了,再次走过国际金融大厦,知晓一些情况的儿子问她:妈妈,你的那扇窗户呢?她无言以对。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20117/0933112203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