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洞察富裕、著名的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56:02
纽约时报:洞察富裕、著名的中国




美国《纽约时报》2004年10月17日文章:洞察富裕、著名的中国(作者朱迪斯·杜布金斯基/JUDITH H. DOBRZYNSKI)

多年以来,提到旅游,我头脑中想到完全是西方国家,欧洲的城市、乡村、教堂还有它的艺术等等深深地吸引着我。

是的,我也去过许多别的地方,譬如,香港、台湾还有新加坡,这些地方确实很迷人,但是他们丝毫没有改变我对西方国家旅游胜地的偏好。

但是,中国公布的一个期限把我引到了这个国家。就在2002年的秋天,我去了一趟中国,因为中国政府决定修建三峡工程,曾经辽阔的长江地形将被淹没。我也曾读过很多关于长江方面的书,对它及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所以,在它消失之前我必须去一次。就是这样我来到了中国。

到了之后,我发现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雄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和各种奇珍异宝,那些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是一道风景线。上海——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林立的高层建筑样式使任何一个纽约人如置身故乡;北京,既保留了它的庄严古典,又显示了它的现代和生命力。我知道自己两年之内肯定会再来的,我确实又来了。2004年6月,我又来到了北京,我走遍了它东西南北各个地方,来到南方,我看到了那奇特的石灰石岩洞,还有环绕桂林的成片的稻田和绿色植物;在西部,我领略了佛教的莫高窟和戈壁滩上无垠的金色沙丘。但是,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几个旅游之处,每年到中国观光旅游的人也非常的多。

当你漫步在公园或是街道上,或者翻阅由中国国家新闻媒体提供的报纸,那新鲜、令人兴奋的一幕幕就会映入你的眼帘。

一天午后,我来到了中国的一个有名的公园——北海公园,我看到几个中年人,这几个人一手拿着六英尺长的刷子,一手提着一大桶水都在人行道上练习书法,一个人把他的“大笔”给我尝试着拎了一下,我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门令人敬佩的艺术,特别是他们使用那种书写工具。在后街市场上,一对夫妇坐在他们的小店外面,一边吃着午饭,一边喂着他们的孩子,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嘴里咿咿呀呀的说着话,还时不时的吮吸着奶瓶里一种像啤酒的东西。在人流众多的十字路口,许多人不时的停下来浏览那些放在玻璃柜台上的报纸。走在路上你随时都会看到,早上在户外练习太极拳的人,三个一对,五个一组,分布在各处。所以,我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年轻人和老人的身体都可以伸缩自如,他们弯腰蹲着却能像坐在一个柔软舒适的沙发里那样放松舒服。在桂林的一个公园里,我见到一个人,他把报纸放在长椅上,自己蹲在椅子前面,仔细地看着报纸,他一直蹲了好长时间,这对西方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他们要是这样做非瘫痪不可。但是仅凭旅游者自己的一双眼睛,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看到的只有这么多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件让我欣喜的事,我看到一个窗户上贴着《中国日报》——一份国家所属的英文报纸。特别的是它的第四版,它并不是把富人和穷人分开,而只是登载了当今中国人的一些日常小品,其中有一天办了期专栏,上面收集了中国各家报纸上的各种逸闻趣事。由此,你就会知道现在的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譬如,近期的一期登了一个消息说,北方一位77岁高龄的老人刚学投资,他承受不了股市上股票的忽涨忽落,一天早晨看到自己的股票一周里跌了很多,他突然晕倒失去了意识,并被送到医院抢救,甚至要动手术。几天后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所以,政府提醒老年人最好不要从事股票投资。还有一些有趣的新闻报道说,在足球欧洲杯期间,夫妻和一些恋人之间出现了不和,因为一些男性球迷整晚看球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另外一些小品更有意思,说一个农民常年喝汽油,可是对身体却毫无影响;一个人由于狂笑竟然笑掉了自己的下巴。当然也有关于西方人的小笑话,说一对从法国来的夫妇在中国教授外语,由于会说的汉语实在太少以致于徘徊在车站不知该何去何从。

一天早晨,我在北京的饭店里边吃早餐边看着第四版,时不时的开心的笑着,后来,我发现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在享受第四版的笑话和故事。“难道你不喜欢吗?”一个在美国人笑着说,他一年中一半时间呆在中国,一半时间在纽约。还有一些国外旅客也承认,他们很喜欢第四版,类似在纽约看到那些风趣小品,感觉非常熟悉。

但是据说,那些小品并不是捏造的,它们来源于真实的日常生活,虽然有好有坏,但都是反映了现代中国的各个方面和人性中某些共同的地方。这份报纸还有网络版,你可以上网点击浏览,可以找到你想看的内容,在我离开的时候,第四版仍然很受欢迎。纽约时报:洞察富裕、著名的中国




美国《纽约时报》2004年10月17日文章:洞察富裕、著名的中国(作者朱迪斯·杜布金斯基/JUDITH H. DOBRZYNSKI)

多年以来,提到旅游,我头脑中想到完全是西方国家,欧洲的城市、乡村、教堂还有它的艺术等等深深地吸引着我。

是的,我也去过许多别的地方,譬如,香港、台湾还有新加坡,这些地方确实很迷人,但是他们丝毫没有改变我对西方国家旅游胜地的偏好。

但是,中国公布的一个期限把我引到了这个国家。就在2002年的秋天,我去了一趟中国,因为中国政府决定修建三峡工程,曾经辽阔的长江地形将被淹没。我也曾读过很多关于长江方面的书,对它及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所以,在它消失之前我必须去一次。就是这样我来到了中国。

到了之后,我发现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雄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和各种奇珍异宝,那些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是一道风景线。上海——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林立的高层建筑样式使任何一个纽约人如置身故乡;北京,既保留了它的庄严古典,又显示了它的现代和生命力。我知道自己两年之内肯定会再来的,我确实又来了。2004年6月,我又来到了北京,我走遍了它东西南北各个地方,来到南方,我看到了那奇特的石灰石岩洞,还有环绕桂林的成片的稻田和绿色植物;在西部,我领略了佛教的莫高窟和戈壁滩上无垠的金色沙丘。但是,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几个旅游之处,每年到中国观光旅游的人也非常的多。

当你漫步在公园或是街道上,或者翻阅由中国国家新闻媒体提供的报纸,那新鲜、令人兴奋的一幕幕就会映入你的眼帘。

一天午后,我来到了中国的一个有名的公园——北海公园,我看到几个中年人,这几个人一手拿着六英尺长的刷子,一手提着一大桶水都在人行道上练习书法,一个人把他的“大笔”给我尝试着拎了一下,我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门令人敬佩的艺术,特别是他们使用那种书写工具。在后街市场上,一对夫妇坐在他们的小店外面,一边吃着午饭,一边喂着他们的孩子,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嘴里咿咿呀呀的说着话,还时不时的吮吸着奶瓶里一种像啤酒的东西。在人流众多的十字路口,许多人不时的停下来浏览那些放在玻璃柜台上的报纸。走在路上你随时都会看到,早上在户外练习太极拳的人,三个一对,五个一组,分布在各处。所以,我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年轻人和老人的身体都可以伸缩自如,他们弯腰蹲着却能像坐在一个柔软舒适的沙发里那样放松舒服。在桂林的一个公园里,我见到一个人,他把报纸放在长椅上,自己蹲在椅子前面,仔细地看着报纸,他一直蹲了好长时间,这对西方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他们要是这样做非瘫痪不可。但是仅凭旅游者自己的一双眼睛,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看到的只有这么多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件让我欣喜的事,我看到一个窗户上贴着《中国日报》——一份国家所属的英文报纸。特别的是它的第四版,它并不是把富人和穷人分开,而只是登载了当今中国人的一些日常小品,其中有一天办了期专栏,上面收集了中国各家报纸上的各种逸闻趣事。由此,你就会知道现在的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譬如,近期的一期登了一个消息说,北方一位77岁高龄的老人刚学投资,他承受不了股市上股票的忽涨忽落,一天早晨看到自己的股票一周里跌了很多,他突然晕倒失去了意识,并被送到医院抢救,甚至要动手术。几天后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所以,政府提醒老年人最好不要从事股票投资。还有一些有趣的新闻报道说,在足球欧洲杯期间,夫妻和一些恋人之间出现了不和,因为一些男性球迷整晚看球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另外一些小品更有意思,说一个农民常年喝汽油,可是对身体却毫无影响;一个人由于狂笑竟然笑掉了自己的下巴。当然也有关于西方人的小笑话,说一对从法国来的夫妇在中国教授外语,由于会说的汉语实在太少以致于徘徊在车站不知该何去何从。

一天早晨,我在北京的饭店里边吃早餐边看着第四版,时不时的开心的笑着,后来,我发现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在享受第四版的笑话和故事。“难道你不喜欢吗?”一个在美国人笑着说,他一年中一半时间呆在中国,一半时间在纽约。还有一些国外旅客也承认,他们很喜欢第四版,类似在纽约看到那些风趣小品,感觉非常熟悉。

但是据说,那些小品并不是捏造的,它们来源于真实的日常生活,虽然有好有坏,但都是反映了现代中国的各个方面和人性中某些共同的地方。这份报纸还有网络版,你可以上网点击浏览,可以找到你想看的内容,在我离开的时候,第四版仍然很受欢迎。
[em04]  是在称赞我们呀!!!~~
<P>看起来象是在给china daily 做广告...</P><P>在学校的时候也常看.</P><P>不过看不懂,更别说什么第四版了..实在是没印象</P>
上海和纽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