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寒冬熊市感受甚于三年前 A股呼唤重新设计,一声叹息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47:52
http://cfi.cn/p20111229001657.html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三年之后,中国股市再次进入寒冬:经济发展了,股票多了,市值大了,投资者的熊市感受却远甚于三年前!这就是2011年年末的A股印象。
  萧条气氛包围投资者 熊市感受甚于三年前
  从2005年的998点到2008年的1664点,再到2011年正在形成的市场新低点,虽然上证综指仍然高出三年前的低点三成左右,但股市萧条的气氛已经包围了投资者。
  2011年四季度以来,在沪深两市上市满一年的公司中,仅有不到6%的公司股价上涨,而三个月以来,跌幅超过三成的股票却达到463只,2008年熊市时大部分投资者被套的一幕再次大面积上演。而这一次,由于投资者数量相较于三年前大幅上升,熊市的波及面有所增加。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中旬,虽然两市有效股票账户达到1.4亿个,如果简单按每个投资者均在沪深两市开设A股账户,国内股民数量达7000万人左右。而在2011年12月前三周,平均每周只有约700万个账户进行了交易,这也意味着市场中仅剩5%左右的活跃股民,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两市持仓账户却处在近5700万户的历史高位,也暗示着超过四成的股民可能被套牢。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证券营业部发现,营业部散户大厅内人气全无,几乎没有投资者站在电脑前进行交易,而记者更是被客户经理拉住劝说开户。
  在经过2009年的恢复性上涨与2010年的全年宽幅震荡后,虽然2011年的中国股市受到国内经济发展势头放缓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考验,但是我国经济仍在稳定增长,为何人们感觉现今的市场环境与三年前那场危机带来的熊市感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高扩容""股东跑路" 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从2008年末的4.5万亿元猛增至2011年末的16.5万亿元,随着近两年来国内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再加上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股东股份的解禁流通,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爆炸性增长,如今A股市场的巨大规模已让它不再容易轻松转身。
  与此同时,承接如此之大规模股票供给的市场成交资金却增加有限,负利率、楼市限购等政策环境并没有催生存款向股市的"搬家"。入市资金并没有成比例增加,显示出市场供需面临失衡。
  与上一个下跌周期之前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众多超级大盘股发行上市不同,今年以来,一批"低含金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高价上市,让投资者对股市扩容产生了新的质疑。
  "'三高'扩容害死股民。健康生活,远离'三高'。"一名证券业知名分析师道出了对各式各样的中小盘新股发行中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以及高超募资现状的无奈。
  业内人士指出,"三高大扩容"不仅给市场带来了资金与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不少中小市值公司在上市后业绩滑坡,也让人对未来市场质量产生了担忧。就在12月最后一周,深证创业板指数创下19个月来的历史新低,而统计显示,在目前277家创业板公司中,有近三成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下滑,而在这中间不乏传统制造业、农牧业等与"创业板"风格不尽符合的公司。
概念炒作神话破灭 信任危机频繁上演
  在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不少投资者对于大盘蓝筹股表现低迷、上证综指十年"归零"感慨不已,但代表中小上市公司表现的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却涨幅不小,在这背后,众多中小市值公司热衷进行概念炒作和资本运作以及这些神话的更快破灭,首先凸显出市场中的主要参与主体--上市公司所面临的信任危机。
  2011年上半年,将铁矿、稀土矿、金银矿注入上市公司一时成为股东最热衷于做的事情。大成股份与华阳科技分别因为拟注入铁矿资产连拉7个涨停;西藏发展因为计划控股稀土开发公司股价在年内暴涨3倍;而重庆啤酒更是被质疑自导自演"乙肝疫苗闹剧",其股价在年内曾经翻番。
  但随着众多资本运作极少真正实现,市场出现一系列"跳水比赛",重庆啤酒、三峡新材、大元股份、科力远、紫鑫药业等股票的连续跌停无不导致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的严重亏损。有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不仅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控制了大量股权,同时它们又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主动权在握,这不仅使中小投资者更容易"中套"接下最后一棒,也使得基金公司等原本责任心不强的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地位更为被动。
  年末,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几起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老鼠仓"及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内幕交易案件,一方面显示出监管层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原先强势的机构投资者在当下所面临的另一个信任危机。http://cfi.cn/p20111229001657.html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三年之后,中国股市再次进入寒冬:经济发展了,股票多了,市值大了,投资者的熊市感受却远甚于三年前!这就是2011年年末的A股印象。
  萧条气氛包围投资者 熊市感受甚于三年前
  从2005年的998点到2008年的1664点,再到2011年正在形成的市场新低点,虽然上证综指仍然高出三年前的低点三成左右,但股市萧条的气氛已经包围了投资者。
  2011年四季度以来,在沪深两市上市满一年的公司中,仅有不到6%的公司股价上涨,而三个月以来,跌幅超过三成的股票却达到463只,2008年熊市时大部分投资者被套的一幕再次大面积上演。而这一次,由于投资者数量相较于三年前大幅上升,熊市的波及面有所增加。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中旬,虽然两市有效股票账户达到1.4亿个,如果简单按每个投资者均在沪深两市开设A股账户,国内股民数量达7000万人左右。而在2011年12月前三周,平均每周只有约700万个账户进行了交易,这也意味着市场中仅剩5%左右的活跃股民,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两市持仓账户却处在近5700万户的历史高位,也暗示着超过四成的股民可能被套牢。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证券营业部发现,营业部散户大厅内人气全无,几乎没有投资者站在电脑前进行交易,而记者更是被客户经理拉住劝说开户。
  在经过2009年的恢复性上涨与2010年的全年宽幅震荡后,虽然2011年的中国股市受到国内经济发展势头放缓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考验,但是我国经济仍在稳定增长,为何人们感觉现今的市场环境与三年前那场危机带来的熊市感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高扩容""股东跑路" 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从2008年末的4.5万亿元猛增至2011年末的16.5万亿元,随着近两年来国内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再加上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股东股份的解禁流通,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爆炸性增长,如今A股市场的巨大规模已让它不再容易轻松转身。
  与此同时,承接如此之大规模股票供给的市场成交资金却增加有限,负利率、楼市限购等政策环境并没有催生存款向股市的"搬家"。入市资金并没有成比例增加,显示出市场供需面临失衡。
  与上一个下跌周期之前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众多超级大盘股发行上市不同,今年以来,一批"低含金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高价上市,让投资者对股市扩容产生了新的质疑。
  "'三高'扩容害死股民。健康生活,远离'三高'。"一名证券业知名分析师道出了对各式各样的中小盘新股发行中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以及高超募资现状的无奈。
  业内人士指出,"三高大扩容"不仅给市场带来了资金与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不少中小市值公司在上市后业绩滑坡,也让人对未来市场质量产生了担忧。就在12月最后一周,深证创业板指数创下19个月来的历史新低,而统计显示,在目前277家创业板公司中,有近三成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下滑,而在这中间不乏传统制造业、农牧业等与"创业板"风格不尽符合的公司。
概念炒作神话破灭 信任危机频繁上演
  在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不少投资者对于大盘蓝筹股表现低迷、上证综指十年"归零"感慨不已,但代表中小上市公司表现的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却涨幅不小,在这背后,众多中小市值公司热衷进行概念炒作和资本运作以及这些神话的更快破灭,首先凸显出市场中的主要参与主体--上市公司所面临的信任危机。
  2011年上半年,将铁矿、稀土矿、金银矿注入上市公司一时成为股东最热衷于做的事情。大成股份与华阳科技分别因为拟注入铁矿资产连拉7个涨停;西藏发展因为计划控股稀土开发公司股价在年内暴涨3倍;而重庆啤酒更是被质疑自导自演"乙肝疫苗闹剧",其股价在年内曾经翻番。
  但随着众多资本运作极少真正实现,市场出现一系列"跳水比赛",重庆啤酒、三峡新材、大元股份、科力远、紫鑫药业等股票的连续跌停无不导致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的严重亏损。有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不仅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控制了大量股权,同时它们又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主动权在握,这不仅使中小投资者更容易"中套"接下最后一棒,也使得基金公司等原本责任心不强的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地位更为被动。
  年末,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几起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老鼠仓"及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内幕交易案件,一方面显示出监管层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原先强势的机构投资者在当下所面临的另一个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