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称赞中国军事航空工业以及造船工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22:58
据俄罗斯《外国军事评论》杂志2011年7月刊电子版报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改革军工系统,包括航空工业,坚持探索最为有效的模式,促进军工企业加速发展,使之达到世界水准。现在这一改革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企业完全能够自主研制和生产各种新型作战飞机。


  俄刊称,在2008年之前,中国航空工业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整合成两大国有控股集团,即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由国家百分之百控股。中国一航主要负责研制和生产主力作战飞机、重型和中型运输机、民用飞机。中航二集团主要负责研制和生产教练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和各种轻型飞机。两大航空集团还研制和生产航空发动机、航空部件、组件和零件。当时中国军事工业,包括航空工业的活动,主要由部级单位国防科工委负责,重点是筹划、组织武器和军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供应,制订中长期行业发展计划,起草军转民生产计划。自2003年起,相关职能移交国资委。2008年3月国防科工委改组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隶属工信部。


  俄刊称,在航空工业改革过程中,中国领导层要求尽可能地在航空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创造竞争条件,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但是实际上,中国一航和中航二集团只在民用产品市场上竞争,双方在军事装备领域负责不同的行业,而且时常还在航空装备零部件、组件生产上紧密协作。最后发现,这种改革并不彻底,暴露出一些缺陷。首先,两大集团同属一个行业,却有不同的分工和领导,最终导致终端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化。比如,运-7运输机使用的发动机由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生产,却要通过中航二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向部队供应;其次,负责航空装备研制和试验的多数科研所隶属中国一航,迫使中航二集团在自己产品的研发中借用中国一航的科研基地,造成资源分配效率较低;另外,人为分割成两大集团导致管理人员明显过剩;最后,中航两大集团在积极扩大民航装备研制和生产方面冲突明显,每个集团单独研制困难较大,必须发展和深化相互协作。


  上述缺陷促使中国领导层决定进一步改革航空行业,整合两大集团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工业),从而有效消除体制缺陷,最大程度地整合航空科研和生产基础,实质性地改变中国在现代化发动机、军用和民用大飞机研制领域的落后面貌,研制新型战略轰炸机、载重量40-60吨的军事运输机和150座以上的干线民航客机。 2008年底中国领导层通过最终决定,充分借鉴俄罗斯航空工业企业整合成为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的经验,于2008年11月8日成立中航工业新机构。中航工业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640亿人民币,总资产2900亿人民币,员工超过40万人,共有大约200家企业,其中21家企业上市。今后计划把所有航空装备主要生产商全部推向证券市场。


  俄刊称,中航工业在结构上由14个部门和14家大型子公司组成,主要活动方向是研制和生产军事产品、航空运输设备、直升机装备、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和系统、普通航空装备,从事科研活动,进行飞行试验,另外还有经贸和资产管理活动等。集团旗下还有从事非航空制造专业活动的子公司,如航运、汽车制造、房地产等。除了完善航空工业整体组织结构之外,中国领导层还大胆改革,积极吸引非国有企业和私有资本参与军事产品的研制。而在中国民用航空装备生产领域,非国有机构,包括外国企业,早已多次参与各种项目,如ARJ-21支线客机的研制。近期中国在此方向的主要改革举措是创建有效体制,吸引非国有机构参与各种武器和军事装备,包括航空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为此中国在最近几年构建了相应法律基础,包括2008年3月的国务院命令和2010年3月工信部联合解放军总装备部公布的相关政策。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军事工业活动效率,吸引拥有雄厚科学生产基础的私有高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


  俄刊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阶段是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改革。尽管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相当强大的生产基础,能够生产各种类型和用途的发动机,但是中国在发动机制造领域与现代化要求仍有明显差距,面临一些严重问题,比如科技基础薄弱,研发能力不强,创新精神不足,过分依赖仿制国外同类产品等。早在两大航空工业集团整合之前,为了推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改革,中国决定整合中国一航旗下所有发动机企业,于2003年成立统一的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以17家发动机企业为基础,包括解放军大型航空修理厂,整合成中国一航发动机事业部,形成了完整的航空发动机生产链条。


  2007年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航空工业新机构,即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并于2008年5月在上海正式挂牌。其注册资本为27亿美元,35%的股份由国资委掌管。成立中国商飞的主要目的是研制和生产150座大型民航客机,在国际市场与波音和空客竞争。中国商飞主要由当时中国一航和中航二集团旗下所有研制运输机和客机的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另外还成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研制出了50座、60座型MA-60、MA-70以及90座型ARJ-21支线客机。在研制这些飞机中得到的相关经验还将用在新型民航客机的研发上。大客机制造技术的进步还能促进国产战略轰炸机和军事运输机的研发。


  俄刊称,中国坚定不移地进行航空工业改革,逐步消除了航空装备设计和生产领域的薄弱环节,缩短了技术差距,促使国产航空装备研制进入到一个符合当前和未来要求的高质量的新水平。中国专家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国家对军用和民用飞机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今后20年内仅民航机库就将增加3750架飞机。另外,中国还在继续扩大机场网络建设,计划到2015年底使机场数量达到260个。在航空产品需求增加的条件下,中国还非常重视国产装备的研发,希望降低对进口航空装备的依赖。


  今后中国航空工业在军事装备研发方面将会优先研制用于替换轰-6的新型战略轰炸机,生产类似苏-27的歼-11B歼击机,制造类似苏-30MKK的歼-13歼击机,研制歼-20和歼-14歼击机。歼-12设计代号XXJ,在结构上采用三角翼布局,类似第5代歼击机。歼-14设计代号J-XX,在气动布局和尺寸性能上类似美国F-22。歼-20验证机已从2011年1月开始试验,而歼-14的计划试飞时间不会早于2015年。另外,中国还将优先批量生产高教-9“山鹰”(FTC-2000)新型超音速教练战斗机,完成L-15超音速教练战斗机的试验和量产准备工作。在军事运输航空兵方面,将会优先研制和生产新型运输机运-9,研发在性能上可与伊尔-76相提并论的新型运输机。在巡逻航空兵方面,将会优先研制“蛟龙-600”水上飞机,替代水轰-5,用于军事(反潜、巡逻、空降)和民事(消防、救援)目的,预计列装日期不会早于2015年。在直升机装备方面,将会优先研制和量产武直-10直升机,研制6吨级直-15直升机,研发10吨级新型直升机。在发动机方面,将会继续研制国产发动机,降低对俄罗斯RD-93、AL-31FN等进口发动机的依赖。中国战术航空兵飞机使用的国产WS-10A“太行”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和试验令人鼓舞。
  
    俄刊称,国外专家推测,今后中国航空工业在民用航空装备生产方面的优先方向将是大批量生产ARJ-21、“新舟-600”、“海鸥-300”新型飞机,研制和生产C-919干线客机,在国际市场上与美欧航空巨头竞争,扩大中国航空产品销售市场。


  总之,在未来国际军用和民用航空装备市场上,中国自主研发的FC-1/JF-17“枭龙”歼击机、L-15高教机、L-7教练机,以及“新舟-600”和ARJ-21支线客机将会充分保证国产航空装备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编译:书山)★

来源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1-12/2302087.html

------------------------------------------------------------------------------

 据俄罗斯《外国军事评论》杂志2011年6月刊电子版报道,近年来中国造船工业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现在完全有实力快速建造所有类型的现代化作战舰艇,切实保障海军高质量现代化装备的更新需求,促进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


  俄刊称,中国军政领导层高度重视远洋强国建设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特别重视提高国家造船工业实力和企业现代化水平,建造新型舰船,整合造船企业,打造造船基地,进一步缩小在造船领域与世界大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保障中国海军快速换装高质量的舰艇,促进海军现代化建设。目前中国造船工业已经排名世界最前列。根据2009年中国造船工业年鉴数据,中国现在共有1242家造船厂,总员工约46万人。2008年中国共建造了2385艘各型船只。中国有能力自主设计和建造所有类型的舰船,包括超级油轮。在建船舶所用设备的30-40%已经实现国产化。中国造船工业总产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猛增长,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增幅非常明显。目前中国现代造船工业在较大程度上定位于出口,生产规模仅次于韩国,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现代造船工业的基础是1999年7月根据地域特征组建的两大国有集团,其中在东北和中部地区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在东部和东南地区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船集团)。


  俄刊称,中船重工联合了96家各类企业,包括大连、天津、武汉、重庆、葫芦岛和昆明的造船企业,以及28家科研所和6家实验室,总员工17万多人。中船集团联合了60多家造船企业、9家科研所和设计院,总员工约9.5万人。作为中国船舶生产的典型特点之一,在总体生产规模中,民用船只占据首要地位,军事订单处于次要地位。尽管能够生产军事产品的大型造船企业很多,包括上海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广州黄埔造船厂、安徽芜湖造船厂、大连造船厂、葫芦岛渤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等。


  俄刊称,中国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成立于1999年,整合了江南造船厂和长兴造船厂,员工人数1万多人。该企业能够设计、建造和维修8万吨级现代化舰船,参与建造中国海军各种大型舰船建造项目,包括033型R级和039G/G1型“宋”级常规潜艇,052型、052B型、052C型驱逐舰,053H1G、053H型护卫舰,022型、037-IG型、021型导弹艇,082型扫雷舰等。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整合了沪东和中华造船厂,员工1.5万人,能建造和维修12万吨级船只,是中国海军护卫舰主要生产基地。该企业为中国海军建造的主要作战舰艇包括051型、051D型、051ZKJ型导弹驱逐舰,053H1型、053H2型、053HT-H型、053H2G型、053H3型、054型、054A型护卫舰,071型舰坞,072型、072II型、072III型大型登陆舰,073III型中型登陆舰,081型、082型扫雷舰等。广州黄埔造船厂员工1.5万多人,是中国海军高速舰艇主要生产基地,能建造万吨级舰船,主要军事产品包括053H3型、054型、054A型护卫舰,520T型、037-IG型高速导弹炮艇。以广州造船厂为核心的广船国际集团员工1.2万多人,能建造6万吨级舰船,为中国海军建造的主要舰艇包括数艘033型常规潜艇,051型、051D型驱逐舰,079型中型登陆舰,6610型T43扫雷舰,946型、922型辅助船。


  俄刊称,安徽芜湖造船厂是九五期间建成的新厂,员工2500多人,能建造和维修3万吨级船只,主要为中国海军建造导弹艇、扫雷舰、轻护舰、巡逻艇、登陆艇、气垫船、中小型辅助船只,包括已经交付的074型中型登陆舰和024型导弹快艇。渤海船舶重工公司以苏联专家1953-1957年援建的渤海造船厂为基础,员工2.7万多人,能建造17万吨级船只,是中国海军核潜艇主要生产基地。2007年向中国海军交付了首批093型“商”级和094型“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根据2010-2011年简氏战舰年鉴,该企业已经开工建造4艘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预计每两年交付一艘,总共计划建造6艘。同时还在建造093型核潜艇,用于替换091/091G型“汉”级核潜艇。目前已向中国海军交付了两艘新型核潜艇。整合了新旧大连造船厂的大连造船公司有1万多名员工,可建造和维修30万吨级船只,此前已为中国海军建造了051型、051B型、051C型、051DT型、051G型驱逐舰,072III型大型登陆舰,918型布雷舰,“太仓”号辅助舰。另外,这里还改装了中国首艘航母“瓦良格”号。武昌造船工业公司是中国中部地区最现代化的造船企业,可建造和维修8000吨级民用船只和3000吨级战舰,主要用于为中国海军建造、维修、改进和销毁柴油潜艇、登陆舰、扫雷舰和辅助船只,主要产品包括031型、033型R级常规潜艇,035ES5E型“明”级潜艇,039型、039G/G1型“宋”级潜艇,041型“元”级潜艇,072型、072III型大型登陆舰,6610型、6605型、081型扫雷舰。


  俄刊称,中国造船工业的主要目标是在2020年前成为世界头号造船大国,为此积极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员工技能,扩大外销网络,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在为中国海军建造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方面,除了两大造船集团之外,还有6家直接隶属中国海军司令部的造船和修船企业。据2010-2011年简氏战舰年鉴透露,中国海军直属企业积极参与新型舰艇建造项目,比如青岛、旅顺的造船厂建造了两艘074型和3艘074A型中型登陆舰,目前还在建造022型导弹艇。总之,中国造船工业实力强大,完全有能力保证中国海军迅速更新高质量作战舰艇的需求,促进海军现代化建设和远洋舰队计划目标的实现。(编译:书山)★


来源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1-12/2302111.html据俄罗斯《外国军事评论》杂志2011年7月刊电子版报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改革军工系统,包括航空工业,坚持探索最为有效的模式,促进军工企业加速发展,使之达到世界水准。现在这一改革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企业完全能够自主研制和生产各种新型作战飞机。


  俄刊称,在2008年之前,中国航空工业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整合成两大国有控股集团,即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由国家百分之百控股。中国一航主要负责研制和生产主力作战飞机、重型和中型运输机、民用飞机。中航二集团主要负责研制和生产教练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和各种轻型飞机。两大航空集团还研制和生产航空发动机、航空部件、组件和零件。当时中国军事工业,包括航空工业的活动,主要由部级单位国防科工委负责,重点是筹划、组织武器和军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供应,制订中长期行业发展计划,起草军转民生产计划。自2003年起,相关职能移交国资委。2008年3月国防科工委改组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隶属工信部。


  俄刊称,在航空工业改革过程中,中国领导层要求尽可能地在航空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创造竞争条件,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但是实际上,中国一航和中航二集团只在民用产品市场上竞争,双方在军事装备领域负责不同的行业,而且时常还在航空装备零部件、组件生产上紧密协作。最后发现,这种改革并不彻底,暴露出一些缺陷。首先,两大集团同属一个行业,却有不同的分工和领导,最终导致终端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化。比如,运-7运输机使用的发动机由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生产,却要通过中航二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向部队供应;其次,负责航空装备研制和试验的多数科研所隶属中国一航,迫使中航二集团在自己产品的研发中借用中国一航的科研基地,造成资源分配效率较低;另外,人为分割成两大集团导致管理人员明显过剩;最后,中航两大集团在积极扩大民航装备研制和生产方面冲突明显,每个集团单独研制困难较大,必须发展和深化相互协作。


  上述缺陷促使中国领导层决定进一步改革航空行业,整合两大集团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工业),从而有效消除体制缺陷,最大程度地整合航空科研和生产基础,实质性地改变中国在现代化发动机、军用和民用大飞机研制领域的落后面貌,研制新型战略轰炸机、载重量40-60吨的军事运输机和150座以上的干线民航客机。 2008年底中国领导层通过最终决定,充分借鉴俄罗斯航空工业企业整合成为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的经验,于2008年11月8日成立中航工业新机构。中航工业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640亿人民币,总资产2900亿人民币,员工超过40万人,共有大约200家企业,其中21家企业上市。今后计划把所有航空装备主要生产商全部推向证券市场。


  俄刊称,中航工业在结构上由14个部门和14家大型子公司组成,主要活动方向是研制和生产军事产品、航空运输设备、直升机装备、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和系统、普通航空装备,从事科研活动,进行飞行试验,另外还有经贸和资产管理活动等。集团旗下还有从事非航空制造专业活动的子公司,如航运、汽车制造、房地产等。除了完善航空工业整体组织结构之外,中国领导层还大胆改革,积极吸引非国有企业和私有资本参与军事产品的研制。而在中国民用航空装备生产领域,非国有机构,包括外国企业,早已多次参与各种项目,如ARJ-21支线客机的研制。近期中国在此方向的主要改革举措是创建有效体制,吸引非国有机构参与各种武器和军事装备,包括航空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为此中国在最近几年构建了相应法律基础,包括2008年3月的国务院命令和2010年3月工信部联合解放军总装备部公布的相关政策。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军事工业活动效率,吸引拥有雄厚科学生产基础的私有高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


  俄刊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阶段是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改革。尽管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相当强大的生产基础,能够生产各种类型和用途的发动机,但是中国在发动机制造领域与现代化要求仍有明显差距,面临一些严重问题,比如科技基础薄弱,研发能力不强,创新精神不足,过分依赖仿制国外同类产品等。早在两大航空工业集团整合之前,为了推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改革,中国决定整合中国一航旗下所有发动机企业,于2003年成立统一的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以17家发动机企业为基础,包括解放军大型航空修理厂,整合成中国一航发动机事业部,形成了完整的航空发动机生产链条。


  2007年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航空工业新机构,即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并于2008年5月在上海正式挂牌。其注册资本为27亿美元,35%的股份由国资委掌管。成立中国商飞的主要目的是研制和生产150座大型民航客机,在国际市场与波音和空客竞争。中国商飞主要由当时中国一航和中航二集团旗下所有研制运输机和客机的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另外还成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研制出了50座、60座型MA-60、MA-70以及90座型ARJ-21支线客机。在研制这些飞机中得到的相关经验还将用在新型民航客机的研发上。大客机制造技术的进步还能促进国产战略轰炸机和军事运输机的研发。


  俄刊称,中国坚定不移地进行航空工业改革,逐步消除了航空装备设计和生产领域的薄弱环节,缩短了技术差距,促使国产航空装备研制进入到一个符合当前和未来要求的高质量的新水平。中国专家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国家对军用和民用飞机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今后20年内仅民航机库就将增加3750架飞机。另外,中国还在继续扩大机场网络建设,计划到2015年底使机场数量达到260个。在航空产品需求增加的条件下,中国还非常重视国产装备的研发,希望降低对进口航空装备的依赖。


  今后中国航空工业在军事装备研发方面将会优先研制用于替换轰-6的新型战略轰炸机,生产类似苏-27的歼-11B歼击机,制造类似苏-30MKK的歼-13歼击机,研制歼-20和歼-14歼击机。歼-12设计代号XXJ,在结构上采用三角翼布局,类似第5代歼击机。歼-14设计代号J-XX,在气动布局和尺寸性能上类似美国F-22。歼-20验证机已从2011年1月开始试验,而歼-14的计划试飞时间不会早于2015年。另外,中国还将优先批量生产高教-9“山鹰”(FTC-2000)新型超音速教练战斗机,完成L-15超音速教练战斗机的试验和量产准备工作。在军事运输航空兵方面,将会优先研制和生产新型运输机运-9,研发在性能上可与伊尔-76相提并论的新型运输机。在巡逻航空兵方面,将会优先研制“蛟龙-600”水上飞机,替代水轰-5,用于军事(反潜、巡逻、空降)和民事(消防、救援)目的,预计列装日期不会早于2015年。在直升机装备方面,将会优先研制和量产武直-10直升机,研制6吨级直-15直升机,研发10吨级新型直升机。在发动机方面,将会继续研制国产发动机,降低对俄罗斯RD-93、AL-31FN等进口发动机的依赖。中国战术航空兵飞机使用的国产WS-10A“太行”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和试验令人鼓舞。
  
    俄刊称,国外专家推测,今后中国航空工业在民用航空装备生产方面的优先方向将是大批量生产ARJ-21、“新舟-600”、“海鸥-300”新型飞机,研制和生产C-919干线客机,在国际市场上与美欧航空巨头竞争,扩大中国航空产品销售市场。


  总之,在未来国际军用和民用航空装备市场上,中国自主研发的FC-1/JF-17“枭龙”歼击机、L-15高教机、L-7教练机,以及“新舟-600”和ARJ-21支线客机将会充分保证国产航空装备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编译:书山)★

来源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1-12/2302087.html

------------------------------------------------------------------------------

 据俄罗斯《外国军事评论》杂志2011年6月刊电子版报道,近年来中国造船工业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现在完全有实力快速建造所有类型的现代化作战舰艇,切实保障海军高质量现代化装备的更新需求,促进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


  俄刊称,中国军政领导层高度重视远洋强国建设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特别重视提高国家造船工业实力和企业现代化水平,建造新型舰船,整合造船企业,打造造船基地,进一步缩小在造船领域与世界大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保障中国海军快速换装高质量的舰艇,促进海军现代化建设。目前中国造船工业已经排名世界最前列。根据2009年中国造船工业年鉴数据,中国现在共有1242家造船厂,总员工约46万人。2008年中国共建造了2385艘各型船只。中国有能力自主设计和建造所有类型的舰船,包括超级油轮。在建船舶所用设备的30-40%已经实现国产化。中国造船工业总产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猛增长,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增幅非常明显。目前中国现代造船工业在较大程度上定位于出口,生产规模仅次于韩国,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现代造船工业的基础是1999年7月根据地域特征组建的两大国有集团,其中在东北和中部地区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在东部和东南地区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船集团)。


  俄刊称,中船重工联合了96家各类企业,包括大连、天津、武汉、重庆、葫芦岛和昆明的造船企业,以及28家科研所和6家实验室,总员工17万多人。中船集团联合了60多家造船企业、9家科研所和设计院,总员工约9.5万人。作为中国船舶生产的典型特点之一,在总体生产规模中,民用船只占据首要地位,军事订单处于次要地位。尽管能够生产军事产品的大型造船企业很多,包括上海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广州黄埔造船厂、安徽芜湖造船厂、大连造船厂、葫芦岛渤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等。


  俄刊称,中国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成立于1999年,整合了江南造船厂和长兴造船厂,员工人数1万多人。该企业能够设计、建造和维修8万吨级现代化舰船,参与建造中国海军各种大型舰船建造项目,包括033型R级和039G/G1型“宋”级常规潜艇,052型、052B型、052C型驱逐舰,053H1G、053H型护卫舰,022型、037-IG型、021型导弹艇,082型扫雷舰等。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整合了沪东和中华造船厂,员工1.5万人,能建造和维修12万吨级船只,是中国海军护卫舰主要生产基地。该企业为中国海军建造的主要作战舰艇包括051型、051D型、051ZKJ型导弹驱逐舰,053H1型、053H2型、053HT-H型、053H2G型、053H3型、054型、054A型护卫舰,071型舰坞,072型、072II型、072III型大型登陆舰,073III型中型登陆舰,081型、082型扫雷舰等。广州黄埔造船厂员工1.5万多人,是中国海军高速舰艇主要生产基地,能建造万吨级舰船,主要军事产品包括053H3型、054型、054A型护卫舰,520T型、037-IG型高速导弹炮艇。以广州造船厂为核心的广船国际集团员工1.2万多人,能建造6万吨级舰船,为中国海军建造的主要舰艇包括数艘033型常规潜艇,051型、051D型驱逐舰,079型中型登陆舰,6610型T43扫雷舰,946型、922型辅助船。


  俄刊称,安徽芜湖造船厂是九五期间建成的新厂,员工2500多人,能建造和维修3万吨级船只,主要为中国海军建造导弹艇、扫雷舰、轻护舰、巡逻艇、登陆艇、气垫船、中小型辅助船只,包括已经交付的074型中型登陆舰和024型导弹快艇。渤海船舶重工公司以苏联专家1953-1957年援建的渤海造船厂为基础,员工2.7万多人,能建造17万吨级船只,是中国海军核潜艇主要生产基地。2007年向中国海军交付了首批093型“商”级和094型“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根据2010-2011年简氏战舰年鉴,该企业已经开工建造4艘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预计每两年交付一艘,总共计划建造6艘。同时还在建造093型核潜艇,用于替换091/091G型“汉”级核潜艇。目前已向中国海军交付了两艘新型核潜艇。整合了新旧大连造船厂的大连造船公司有1万多名员工,可建造和维修30万吨级船只,此前已为中国海军建造了051型、051B型、051C型、051DT型、051G型驱逐舰,072III型大型登陆舰,918型布雷舰,“太仓”号辅助舰。另外,这里还改装了中国首艘航母“瓦良格”号。武昌造船工业公司是中国中部地区最现代化的造船企业,可建造和维修8000吨级民用船只和3000吨级战舰,主要用于为中国海军建造、维修、改进和销毁柴油潜艇、登陆舰、扫雷舰和辅助船只,主要产品包括031型、033型R级常规潜艇,035ES5E型“明”级潜艇,039型、039G/G1型“宋”级潜艇,041型“元”级潜艇,072型、072III型大型登陆舰,6610型、6605型、081型扫雷舰。


  俄刊称,中国造船工业的主要目标是在2020年前成为世界头号造船大国,为此积极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员工技能,扩大外销网络,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在为中国海军建造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方面,除了两大造船集团之外,还有6家直接隶属中国海军司令部的造船和修船企业。据2010-2011年简氏战舰年鉴透露,中国海军直属企业积极参与新型舰艇建造项目,比如青岛、旅顺的造船厂建造了两艘074型和3艘074A型中型登陆舰,目前还在建造022型导弹艇。总之,中国造船工业实力强大,完全有能力保证中国海军迅速更新高质量作战舰艇的需求,促进海军现代化建设和远洋舰队计划目标的实现。(编译:书山)★


来源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1-12/2302111.html
发现俄最近很关注中国的军事,并且更新很快,前有坦克等等~
毛子也成立了战略忽悠局???
俄罗斯很依赖出口军火
毛子也成立了战略忽悠局???
毛子的叫 战略欺骗总局 老美没少被忽悠
其实没什么好担心毛子的了,等我儿子会上网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北极熊了
aaagggzzz 发表于 2011-12-27 11:11
毛子也成立了战略忽悠局???
应该说 战忽局毛分社最近成绩斐然~~
只怕自己也当了真!
鹅毛想加入三炮?政治成分不好。家庭情况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