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3:中国军事造船工业发展的曲折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6:20:43
中国机械化造船起步于一百多年前,第一家造船厂是始建于清朝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的上海江南造船厂。但是,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外敌入侵,至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的造船业已奄奄一息,造船规模、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很低的层次,各类军民用船只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建国后,特别是最近二十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工业造船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前三位,船舶工业已成为我国具备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产业之一,成为世界船舶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已形成包括科研、设计、生产、配套、修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设计建造各种吨位的常规船舶和多种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全国各种规模的造、修船厂和配套企业2000家左右,职工人数40多万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积极进行自主研制开发,我国船用设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包括中、低速柴油机、船用辅机、仪器仪表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近年来,我国设计建造的船舶已出口到包括美、英、德、日、法、加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船舶工业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关系到国防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中国海军的发展与中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造船工业的规模是息息相关的,军事造船能力直接取决于船舶工业水平。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海军舰艇装备的发展经历了一条“缴获、引进、仿制、自研”的道路,这条道路也是中国军事造船工业发展历程的缩影和写照。
    中国海军创建之初,所装备的舰艇主要是一些缴获和起义过来的原国民党军队的美制舰船,这些舰船型号五花八门,非常庞杂,也较为老旧。1954年,中国从苏联购买了四艘排水量1400多吨的驱逐舰,命名为“鞍山”、“抚顺”、“长春”和“太原”号,组建了中国海军第一驱逐舰大队,俗称“四大金刚”。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在上海成立船舶工业管理局,同时,海军也筹建了造船部,统一管理海军舰艇的修、造工作。中国根据1953年6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开始进行5型舰艇的转让制造。1954年,船舶工业管理局在上海成立第一船舶产品设计室,负责苏联转让的护卫舰、中型鱼雷潜艇、基地扫雷舰、大型猎潜艇和鱼雷快艇建造的技术工作,统一处理建造中的技术问题。与此同时,船舶工业管理局还对承担5种舰艇的装配建造任务的6个船厂进行了改扩建。到五十年代末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中国共装配建造了100余艘舰艇,为中国军事造船工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奠定了军用舰船的发展基础。
    1959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在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的协定》,由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中型常规动力潜艇、导弹快艇等5种舰艇的全套总体技术图纸和部分设备的制造权,由中国进行仿制。1960年,正当中国陆续开工建造转让的5种舰艇和武器装备时,中苏关系出现裂痕,苏联政府撤走专家组,中断了技术援助和器材设备的供应,中国政府被迫下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船舶科技和船舶工业,而国产核潜艇的研制就是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标志。
    1958年,中共中央批准立项研制中国的核潜艇。在苏联因中国不同意搞“联合舰队”而拒绝转让核潜艇技术的情况下,毛泽东说了一句极具悲愤而有力的话:“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中国核潜艇项目前期重点对核动力、艇总体等关键项目进行研究。中央专委对核潜艇研制的原则要求是“立足于国内,从现实出发”和“第一艘核潜艇既具有试验艇的性质,同时力求满足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可以作战斗艇交付使用”。在而后的数年里,中国军事造船科技人员选定了核潜艇的艇体线型、和动力装置,研制了核潜艇的水声、导航、通信及鱼雷武器系统等配套设备系统。
    1968年,中国核潜艇开工建造,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同年8月15日,开始航行试验。至1972年4月,中国首艘核潜艇共出海20多个航次,累计航行数千海里,完成了绝大部分的航行试验项目。1974年8月1日交付中国海军服役。中国战略导弹核潜艇于1970年9月开工建造,1981年2月1日下水,1983年8月1日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1961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防部第七研究院,负责海军舰艇及其武器装备的研究设计工作,并解决引进中的技术问题。第七研究院成立后,先后组建了舰艇总体、原理性能、主动力、特辅机、核潜艇总体以及各类武器装备研究所和总体论证部。1963年,在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简称六机部,全面负责舰船制造。六机部成立后,又建立造船、造机、仪表、工艺、标准及情报等研究所。后期又陆续建立一些大型试验水池、实验室、试验场等科研设施,为仿制舰艇的全面国产化创造了条件,并为海军舰艇和武器装备的自行研制打下了基础。到六十年代后期,中国已经能自行生产常规潜艇和鱼雷、导弹快艇,还自行设计了反潜护卫艇、火炮护卫舰等水面舰艇。
    六十年代中期,六机部第七研究院开始自行研制核动力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中型鱼雷潜艇和远洋测量船等中国第一代舰艇,如051型导弹驱逐舰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71年12月首舰建成交付海军,先后总计建造了近20艘,为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到七十年代末,已经形成了从科研设计到生产,从舰艇总体到武器装备,从试验到使用维修,从材料到设备的完整造船工业体系,与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等领域建立全范围的配套协作网络,并完成了中国第一代舰艇及武器装备的研制任务。这一时期,中国针对国防建设的需要,还立项了一些重大舰船项目,比如著名的055大型导弹驱逐舰项目和航空母舰项目,虽然这些项目因为超出了当时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的技术水平而未能延续下去,但其意义深远,并最终由新一代中国军事造船人完成了前辈的夙愿。
    在1968年2月,七院根据海军党委给聂荣臻并中央军委《关于建造远洋护航舰船的建议》的报告,向有关所下达了开展大型火炮导弹舰的战术技术和方案论证的任务,确定设计代号定为055。197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055舰交由上海市为主研制。同年9月,成立由沪东造船厂、北海舰队和701研究所参加的055舰三结合研制组,全国数百个配套研究所和设备生产厂参与了该项目,终于正式开始了该舰的研制工作。1976年3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以国发【1976】19号文件正式向国防工办、第六机械工业部等有关单位下达了055大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制任务并拨出项目专款。但是,055型导弹驱逐舰这一型号因故未能延续下去,1981年,国防科委和国家机械委联合决定,将055型导弹驱逐舰从正式型号研制改列为预先研究。055型导弹驱逐舰研制项目的夭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的因素还是研制任务书的要求超出了当时我国国内科研水平和建造能力。任务书要求该型导弹驱逐舰采用柴、燃交替联合动力装置;具有远程预警能力和远中近三个层次的空中、水面和水下立体攻防作战能力。而当时国内研制能力无法研制或无法达到任务书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的设备,如无法研制出满足055型舰的战术技术性能要求的联合动力装置舰用燃气轮机和柴油机;作战系统的一些子系统和设备如舰载反潜直升机系统、电子对抗系统、舰空导弹系统、水声对抗系统、综合通信系统、对空预警雷达、三座标雷达、火箭助飞鱼雷等也没有能力研制。这些都成为055项目的瓶颈和死穴,导致055型舰未能延续。退一步说,即使任务书所要求的设备能研制出来,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在055这个平台上,也无法解决电磁兼容和火力兼容等一系列的问题。时至今日,055这个型号被中国军事造船人延续下来并成为事实,而且其科技水平已经远非当年的“055”项目所能类比,现在的055型号,从吨位、自动化程度、作战能力等各方面都远远超出当年的055项目的水准,055型驱逐舰的重生,不仅告慰了当年为这个型号奉献心血的前辈们,也是我国综合国力上升的体现,更是中国军事造船工业巨大进步的标志之一。
    同样,在这一时期,中国也进行了航空母舰项目的研究,当时周恩来总理明确批示,要发展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1970年7月,时任海军第一政委的李作鹏会同三机部(原航空工业部前身)、六机部提出了国产航母的思路设想,并进行论证和预研工作,立项代号“707”。当时的思路是,从24000吨起步至几万吨,后来限于当时国内技术水平的落后,如主动力系统的限制,这个型号未能继续下去。这个项目虽然夭折了,但是从中也能看出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战略眼光和对航空母舰需求的紧迫性。
    八十年代初期,六机部从改进提高现有舰船和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入手,把工作重点转向研制防空、反潜、反导、电子对抗能力更强、作战指挥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一代舰艇和武器装备。1982年,在六机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完成第一代舰艇改进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第二代舰艇和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为中国海军武器装备后期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航空母舰项目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1988年,由国防科工委主持、船舶七院牵头,组织各方面力量再次进行航母发展的论证,立项代号“891”。具体的思路是,立足国内现有水平,自力更生研制发展中型航母。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如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全部投入经费只有几千万----该项目延续几年后下马。项目论证中,舰载机的选型颇有争议,其时可供选择的机型极其匮乏,航空兵主战飞机只有歼六、歼七和歼八等型号,最后选定歼七飞机为原型机。用单发飞机作为舰载机是当时的无奈之选,也反映了对航母的急迫期待的心情。海军更是未雨绸缪,从飞行部队择优选拔了十名飞行员于1987年秋赴海军广州舰艇学院专门开设的“飞行舰长班”学习,先行人员培养和储备。“891”航母工程虽然最终下马了,但其功绩不可抹杀,“891”工程的一些研究项目,为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和后续国产航母提供了有力的基础研究支撑,如阻拦器和弹射器等航母关键技术。
    九十年代,中国开始了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研制工作,这一时期,中国主要建造了052型、051B型导弹驱逐舰和053型导弹护卫舰,相对于第一代舰艇,第二代舰艇在作战能力、自动化程度以及舰员居住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为适应新时期的造船工业的特点,增强中国船舶工业的竞争能力和活力,中国船舶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1999年撤销,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英文简称CSSC)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英文简称CSIC),形成中国船舶行业的两大巨头。
    在多年的积累和努力下,进入本世纪后,中国的军事造船工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051C型、052B型、052C型、054型、054A型等主战驱护舰相继建成并交付海军,而071型两栖登陆舰、903型大型综合补给舰以及型号众多的军用辅助船也相继服役。同期,数量不少的072、073、074型登陆舰也进行了建造,更有022型导弹快艇以60艘的数量大批建造,迎来了中国军事造船的一个高峰期。最近几年,中国海军舰船建造进入一轮高速发展期,052C型驱逐舰的续建、052D型驱逐舰的开工、039B型常规潜艇的建造、新型核潜艇的建造,以及数十条056和056A型舰的建造都证明了这一点,颇有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之势。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付海军,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辽宁舰的交付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已经跻身拥有航空母舰国家之列。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已经开工建造,新一代万吨级055大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和两栖攻击舰也即将建造。这些成就是技术突破、需求引导、国力支持等几方面合力的结果,是中国造船工业多年打下的深厚基础所体现出的厚积薄发。
    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的历程是一条充满艰辛和自强不息的坎坷之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引进到独立研制,已经形成了一个型号系列化、配套国产化、建造规模化的完整体系,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舰艇电子武器、舰艇动力、舰艇设备上均已实现自主研发,形成门类齐全的序列化的产业链,在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比如在舰艇的编队作战指挥系统方面,就处于较为高端的水平,中国军事造船行业依托强大的电子工业基础和自主的航天通信卫星、侦查卫星体系以及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研发的初始点就站在了较高的水平上,这些框架的基础集成了中国船舶、航天、电子、航空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体现了中国科技综合实力。发展了多种型号的海军数据链和三军通用数据链,具有宽带、高速率、大容量和低误码率的特点,具有战术级和战区级高等级的加密方式,能实现作战节点之间点、面数据传输,并融合了导航定位、武器协调管理功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旗下的船舶研究所和造船企业,涵盖了军事造船的各个专业领域,具备独立自主研究和建造航空母舰、大型驱逐舰、护卫舰、战略及攻击型核潜艇、常规潜艇和各种军用辅助舰船的能力。


    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相对于一些老牌海军大国而言,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真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不过二十年左右,造船模式相对还较为粗放,总体管理水平和效率上还有待提高,这是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的不足和差距。但是,中国的军事造船工业也有着很多国家所不及的优势方面,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的基础比较扎实、发展比较均衡。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两大集团公司所辖的130多个工业企业和设计所覆盖了大部分舰艇设计研究、舰艇制造、舰载设备研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也是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的重要配套协作单位。舰载装备配套能力直接反映一国军事造船工业的总体水平,在战争时期,舰载装备的国产化程度是舰艇规模化批量建造的基础,而依赖外国的舰载装备不仅有高成本和后勤维修保障问题,还可能发生装备供货的问题而导致国家无法组织舰艇的生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提高,对军事造船工业的投入也日益增大,中国在舰艇研制的水平及规模上也更上一层楼。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海外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维护中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和保护中国海上运输线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在中国的东海和南海还有海洋领土被别国霸占,中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来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需要一个先进的、强大的军事造船工业,这是中国进入世界强国的基础之一。



原文链接:http://bbs.dsjunshi.com/forum.ph ... &extra=page%3D1中国机械化造船起步于一百多年前,第一家造船厂是始建于清朝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的上海江南造船厂。但是,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外敌入侵,至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的造船业已奄奄一息,造船规模、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很低的层次,各类军民用船只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建国后,特别是最近二十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工业造船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前三位,船舶工业已成为我国具备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产业之一,成为世界船舶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已形成包括科研、设计、生产、配套、修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设计建造各种吨位的常规船舶和多种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全国各种规模的造、修船厂和配套企业2000家左右,职工人数40多万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积极进行自主研制开发,我国船用设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包括中、低速柴油机、船用辅机、仪器仪表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近年来,我国设计建造的船舶已出口到包括美、英、德、日、法、加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船舶工业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关系到国防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中国海军的发展与中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造船工业的规模是息息相关的,军事造船能力直接取决于船舶工业水平。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海军舰艇装备的发展经历了一条“缴获、引进、仿制、自研”的道路,这条道路也是中国军事造船工业发展历程的缩影和写照。
    中国海军创建之初,所装备的舰艇主要是一些缴获和起义过来的原国民党军队的美制舰船,这些舰船型号五花八门,非常庞杂,也较为老旧。1954年,中国从苏联购买了四艘排水量1400多吨的驱逐舰,命名为“鞍山”、“抚顺”、“长春”和“太原”号,组建了中国海军第一驱逐舰大队,俗称“四大金刚”。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在上海成立船舶工业管理局,同时,海军也筹建了造船部,统一管理海军舰艇的修、造工作。中国根据1953年6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开始进行5型舰艇的转让制造。1954年,船舶工业管理局在上海成立第一船舶产品设计室,负责苏联转让的护卫舰、中型鱼雷潜艇、基地扫雷舰、大型猎潜艇和鱼雷快艇建造的技术工作,统一处理建造中的技术问题。与此同时,船舶工业管理局还对承担5种舰艇的装配建造任务的6个船厂进行了改扩建。到五十年代末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中国共装配建造了100余艘舰艇,为中国军事造船工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奠定了军用舰船的发展基础。
    1959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在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的协定》,由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中型常规动力潜艇、导弹快艇等5种舰艇的全套总体技术图纸和部分设备的制造权,由中国进行仿制。1960年,正当中国陆续开工建造转让的5种舰艇和武器装备时,中苏关系出现裂痕,苏联政府撤走专家组,中断了技术援助和器材设备的供应,中国政府被迫下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船舶科技和船舶工业,而国产核潜艇的研制就是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标志。
    1958年,中共中央批准立项研制中国的核潜艇。在苏联因中国不同意搞“联合舰队”而拒绝转让核潜艇技术的情况下,毛泽东说了一句极具悲愤而有力的话:“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中国核潜艇项目前期重点对核动力、艇总体等关键项目进行研究。中央专委对核潜艇研制的原则要求是“立足于国内,从现实出发”和“第一艘核潜艇既具有试验艇的性质,同时力求满足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可以作战斗艇交付使用”。在而后的数年里,中国军事造船科技人员选定了核潜艇的艇体线型、和动力装置,研制了核潜艇的水声、导航、通信及鱼雷武器系统等配套设备系统。
    1968年,中国核潜艇开工建造,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同年8月15日,开始航行试验。至1972年4月,中国首艘核潜艇共出海20多个航次,累计航行数千海里,完成了绝大部分的航行试验项目。1974年8月1日交付中国海军服役。中国战略导弹核潜艇于1970年9月开工建造,1981年2月1日下水,1983年8月1日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1961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防部第七研究院,负责海军舰艇及其武器装备的研究设计工作,并解决引进中的技术问题。第七研究院成立后,先后组建了舰艇总体、原理性能、主动力、特辅机、核潜艇总体以及各类武器装备研究所和总体论证部。1963年,在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简称六机部,全面负责舰船制造。六机部成立后,又建立造船、造机、仪表、工艺、标准及情报等研究所。后期又陆续建立一些大型试验水池、实验室、试验场等科研设施,为仿制舰艇的全面国产化创造了条件,并为海军舰艇和武器装备的自行研制打下了基础。到六十年代后期,中国已经能自行生产常规潜艇和鱼雷、导弹快艇,还自行设计了反潜护卫艇、火炮护卫舰等水面舰艇。
    六十年代中期,六机部第七研究院开始自行研制核动力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中型鱼雷潜艇和远洋测量船等中国第一代舰艇,如051型导弹驱逐舰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71年12月首舰建成交付海军,先后总计建造了近20艘,为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到七十年代末,已经形成了从科研设计到生产,从舰艇总体到武器装备,从试验到使用维修,从材料到设备的完整造船工业体系,与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等领域建立全范围的配套协作网络,并完成了中国第一代舰艇及武器装备的研制任务。这一时期,中国针对国防建设的需要,还立项了一些重大舰船项目,比如著名的055大型导弹驱逐舰项目和航空母舰项目,虽然这些项目因为超出了当时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的技术水平而未能延续下去,但其意义深远,并最终由新一代中国军事造船人完成了前辈的夙愿。
    在1968年2月,七院根据海军党委给聂荣臻并中央军委《关于建造远洋护航舰船的建议》的报告,向有关所下达了开展大型火炮导弹舰的战术技术和方案论证的任务,确定设计代号定为055。197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055舰交由上海市为主研制。同年9月,成立由沪东造船厂、北海舰队和701研究所参加的055舰三结合研制组,全国数百个配套研究所和设备生产厂参与了该项目,终于正式开始了该舰的研制工作。1976年3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以国发【1976】19号文件正式向国防工办、第六机械工业部等有关单位下达了055大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制任务并拨出项目专款。但是,055型导弹驱逐舰这一型号因故未能延续下去,1981年,国防科委和国家机械委联合决定,将055型导弹驱逐舰从正式型号研制改列为预先研究。055型导弹驱逐舰研制项目的夭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的因素还是研制任务书的要求超出了当时我国国内科研水平和建造能力。任务书要求该型导弹驱逐舰采用柴、燃交替联合动力装置;具有远程预警能力和远中近三个层次的空中、水面和水下立体攻防作战能力。而当时国内研制能力无法研制或无法达到任务书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的设备,如无法研制出满足055型舰的战术技术性能要求的联合动力装置舰用燃气轮机和柴油机;作战系统的一些子系统和设备如舰载反潜直升机系统、电子对抗系统、舰空导弹系统、水声对抗系统、综合通信系统、对空预警雷达、三座标雷达、火箭助飞鱼雷等也没有能力研制。这些都成为055项目的瓶颈和死穴,导致055型舰未能延续。退一步说,即使任务书所要求的设备能研制出来,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在055这个平台上,也无法解决电磁兼容和火力兼容等一系列的问题。时至今日,055这个型号被中国军事造船人延续下来并成为事实,而且其科技水平已经远非当年的“055”项目所能类比,现在的055型号,从吨位、自动化程度、作战能力等各方面都远远超出当年的055项目的水准,055型驱逐舰的重生,不仅告慰了当年为这个型号奉献心血的前辈们,也是我国综合国力上升的体现,更是中国军事造船工业巨大进步的标志之一。
    同样,在这一时期,中国也进行了航空母舰项目的研究,当时周恩来总理明确批示,要发展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1970年7月,时任海军第一政委的李作鹏会同三机部(原航空工业部前身)、六机部提出了国产航母的思路设想,并进行论证和预研工作,立项代号“707”。当时的思路是,从24000吨起步至几万吨,后来限于当时国内技术水平的落后,如主动力系统的限制,这个型号未能继续下去。这个项目虽然夭折了,但是从中也能看出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战略眼光和对航空母舰需求的紧迫性。
    八十年代初期,六机部从改进提高现有舰船和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入手,把工作重点转向研制防空、反潜、反导、电子对抗能力更强、作战指挥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一代舰艇和武器装备。1982年,在六机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完成第一代舰艇改进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第二代舰艇和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为中国海军武器装备后期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航空母舰项目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1988年,由国防科工委主持、船舶七院牵头,组织各方面力量再次进行航母发展的论证,立项代号“891”。具体的思路是,立足国内现有水平,自力更生研制发展中型航母。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如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全部投入经费只有几千万----该项目延续几年后下马。项目论证中,舰载机的选型颇有争议,其时可供选择的机型极其匮乏,航空兵主战飞机只有歼六、歼七和歼八等型号,最后选定歼七飞机为原型机。用单发飞机作为舰载机是当时的无奈之选,也反映了对航母的急迫期待的心情。海军更是未雨绸缪,从飞行部队择优选拔了十名飞行员于1987年秋赴海军广州舰艇学院专门开设的“飞行舰长班”学习,先行人员培养和储备。“891”航母工程虽然最终下马了,但其功绩不可抹杀,“891”工程的一些研究项目,为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和后续国产航母提供了有力的基础研究支撑,如阻拦器和弹射器等航母关键技术。
    九十年代,中国开始了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研制工作,这一时期,中国主要建造了052型、051B型导弹驱逐舰和053型导弹护卫舰,相对于第一代舰艇,第二代舰艇在作战能力、自动化程度以及舰员居住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为适应新时期的造船工业的特点,增强中国船舶工业的竞争能力和活力,中国船舶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1999年撤销,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英文简称CSSC)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英文简称CSIC),形成中国船舶行业的两大巨头。
    在多年的积累和努力下,进入本世纪后,中国的军事造船工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051C型、052B型、052C型、054型、054A型等主战驱护舰相继建成并交付海军,而071型两栖登陆舰、903型大型综合补给舰以及型号众多的军用辅助船也相继服役。同期,数量不少的072、073、074型登陆舰也进行了建造,更有022型导弹快艇以60艘的数量大批建造,迎来了中国军事造船的一个高峰期。最近几年,中国海军舰船建造进入一轮高速发展期,052C型驱逐舰的续建、052D型驱逐舰的开工、039B型常规潜艇的建造、新型核潜艇的建造,以及数十条056和056A型舰的建造都证明了这一点,颇有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之势。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付海军,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辽宁舰的交付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已经跻身拥有航空母舰国家之列。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已经开工建造,新一代万吨级055大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和两栖攻击舰也即将建造。这些成就是技术突破、需求引导、国力支持等几方面合力的结果,是中国造船工业多年打下的深厚基础所体现出的厚积薄发。
    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的历程是一条充满艰辛和自强不息的坎坷之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引进到独立研制,已经形成了一个型号系列化、配套国产化、建造规模化的完整体系,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舰艇电子武器、舰艇动力、舰艇设备上均已实现自主研发,形成门类齐全的序列化的产业链,在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比如在舰艇的编队作战指挥系统方面,就处于较为高端的水平,中国军事造船行业依托强大的电子工业基础和自主的航天通信卫星、侦查卫星体系以及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研发的初始点就站在了较高的水平上,这些框架的基础集成了中国船舶、航天、电子、航空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体现了中国科技综合实力。发展了多种型号的海军数据链和三军通用数据链,具有宽带、高速率、大容量和低误码率的特点,具有战术级和战区级高等级的加密方式,能实现作战节点之间点、面数据传输,并融合了导航定位、武器协调管理功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旗下的船舶研究所和造船企业,涵盖了军事造船的各个专业领域,具备独立自主研究和建造航空母舰、大型驱逐舰、护卫舰、战略及攻击型核潜艇、常规潜艇和各种军用辅助舰船的能力。


    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相对于一些老牌海军大国而言,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真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不过二十年左右,造船模式相对还较为粗放,总体管理水平和效率上还有待提高,这是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的不足和差距。但是,中国的军事造船工业也有着很多国家所不及的优势方面,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的基础比较扎实、发展比较均衡。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两大集团公司所辖的130多个工业企业和设计所覆盖了大部分舰艇设计研究、舰艇制造、舰载设备研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也是中国军事造船工业的重要配套协作单位。舰载装备配套能力直接反映一国军事造船工业的总体水平,在战争时期,舰载装备的国产化程度是舰艇规模化批量建造的基础,而依赖外国的舰载装备不仅有高成本和后勤维修保障问题,还可能发生装备供货的问题而导致国家无法组织舰艇的生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提高,对军事造船工业的投入也日益增大,中国在舰艇研制的水平及规模上也更上一层楼。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海外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维护中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和保护中国海上运输线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在中国的东海和南海还有海洋领土被别国霸占,中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来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需要一个先进的、强大的军事造船工业,这是中国进入世界强国的基础之一。



原文链接:http://bbs.dsjunshi.com/forum.ph ... &extra=page%3D1
嗯,军用船舶设计建造水平总算像那么回事了,颇有工业化大国的范儿。
好文!  @地平线下面 求详解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已经开工建造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已经开工建造,新一代万吨级055大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和两栖攻击舰也即将建造。这才是真正的亮点。
就这样吧,都是六机部的事情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已经开工建造,新一代万吨级055大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和两栖攻击舰也即将建造。这 ...
这个信息不是官方的吧?
实际上黄埔的历史比江南早,始建于1851年
卓越奇迹 发表于 2014-3-10 13:43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已经开工建造,新一代万吨级055大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和两栖攻击舰也即将建造。这 ...
小平顶啊。。快点吧。。
原来055,航母都是早就有的项目,只是因为水平不够拖到现在啊,哪些曾经参加这些项目的前辈现在应该很欣慰吧,中国总算是一步步走出来啦
国内最早的船模实验水池是哈军工的,该水池专门用于舰艇水动力性能试验研究,曾为我国第一艘水翼艇、第一艘气垫船和第一艘小型常规动力试验潜艇的开发、研制提供了相关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持。可能成立于1953年,设计者为顾懋祥院士。
期待小平顶。。。如果现在有的话,马航搜救,有可能用得上
小犬纯一狼 发表于 2014-3-10 13:46
这个信息不是官方的吧?
婆3还算靠谱吧
原来055,航母都是早就有的项目,只是因为水平不够拖到现在啊,哪些曾经参加这些项目的前辈现在应该很欣慰 ...
055上了3次下了2次……
航母也是一样……707的舰载机居然是强5……
小平顶啊。。快点吧。。
近段时间又不需要LHD……优先等级应该是分3个档次。1:大驱 补给舰 航母 SSGN/BN
2:扫雷舰 SSN SS 056 电子侦察/音响测量舰
3:两栖舰 新护 远洋打捞救生船 远洋测量舰
daedalus 发表于 2014-3-10 14:22
055上了3次下了2次……
航母也是一样……707的舰载机居然是强5……
是啊,真是不容易,那时候的工程师真是可歌可叹,明知不太可能也要上!
高大上的话题,有深度
这个信息不是官方的吧?
POP3的文章……
原来055,航母都是早就有的项目,只是因为水平不够拖到现在啊,哪些曾经参加这些项目的前辈现在应该很欣慰 ...
多年的媳妇快要熬成婆了。
卓越奇迹 发表于 2014-3-10 15:35
多年的媳妇快要熬成婆了。
那倒没有,这些都只是个工程代号,技术是在革新的,以中国的小快步跑原则,出来就要上得了档次的
关键是第二艘航母已经开工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已经开工建造
tugong 发表于 2014-3-10 13:38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已经开工建造
国产第二艘还是既16号舰后第二艘呀???
卓越奇迹 发表于 2014-3-10 13:43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已经开工建造,新一代万吨级055大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和两栖攻击舰也即将建造。这 ...
两栖不是说已经快下水了吗???
我是谁 发表于 2014-3-10 15:45
关键是第二艘航母已经开工
第二艘国产航母????????
卓越奇迹 发表于 2014-3-10 13:43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已经开工建造,新一代万吨级055大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和两栖攻击舰也即将建造。这 ...
看来是既16号后的第二艘!!
我是谁 发表于 2014-3-10 15:45
关键是第二艘航母已经开工
原来是国产第一艘!
华府小书童 发表于 2014-3-10 16:51
两栖不是说已经快下水了吗???
不可能 这么大的船看得到分段的 航母也一样 不会突然出现
小犬纯一狼 发表于 2014-3-10 13:46
这个信息不是官方的吧?
不是 不过POP3基本没出过错误判断
华府小书童 发表于 2014-3-10 16:50
国产第二艘还是既16号舰后第二艘呀???
明明是后者嘛
既有偶然,也是必然。
呼呼水枪 发表于 2014-3-10 17:02
不可能 这么大的船看得到分段的 航母也一样 不会突然出现
那之前尹老爷子不是说.............
鹤飞天际 发表于 2014-3-10 14:13
国内最早的船模实验水池是哈军工的,该水池专门用于舰艇水动力性能试验研究,曾为我国第一艘水翼艇、第一艘 ...
最大的船模实验水池在江苏南部, 中船重工702.若不是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原来上来就要搞搞千米级的.
华府小书童 发表于 2014-3-10 19:13
那之前尹老爷子不是说.............
尹老爷子也不一定都说真话 也可能说话赶不上变化
空军发展历程和海军差不多噢!从一开始仿制歼5、歼6到现在的歼20,虽然发动机还是短板,但是成就巨大啊!
既有偶然,也是必然。
科普好文章
静默白开水 发表于 2014-3-10 14:10
原来055,航母都是早就有的项目,只是因为水平不够拖到现在啊,哪些曾经参加这些项目的前辈现在应该很欣慰 ...
其实055这个项目已经下马了。当年的055和我们说的万吨大驱055不是一个项目。是否延用055这个号都是问题。。。
看见国妈就进来了。
熟练工人 发表于 2014-3-10 19:22
最大的船模实验水池在江苏南部, 中船重工702.若不是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原来上来就要搞搞千米级的.
那个水池474m长,够用了,好像最长的是法国的,有1150m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