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傻B拿中国和德意志帝国比了,好事还是坏事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59:47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2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与德国历史的影子 中国的崛起使众多历史学家和政治学者不断将其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崛起相比较。中国当前的发展史无前例,但为理解和应对这一非凡现象,我们可能需要将之与历史相对比。

    现在,德国比100年前对欧洲的影响更大。然而,对自己和历史心怀恐惧的德国却放慢脚步。适应力、独创性以及忍耐力是中国和德国的共性。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并未抑制德国的动力。同样,如果世界同中国较量,中国人也不会屈服。

    指出一些区别同样重要。首先,与19世纪末的德国不同,中国并非亚洲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此外,今天的德国与之前的德意志帝国也存在根本不同,不希望领头,不希望采取政治主动,躲藏在法国的影子里。

    对于中国,当前一个恰当的历史问题是,如果德国在世纪交接之时没有对其他国家傲慢自大会如何?如果德国皇帝后退会如何?但这是违反常识的。当时的德国在每个领域都十分优秀,而德国皇帝是整个体系的核心。仅仅因想象中的威胁,整个体系为何要改变?目前,中国的情况有些相似,在众多领域的表现远超欧美。中国无需向那些不能应对本国形势的国家学习经验,但德国历史的影子可能将给当前中国带来警告。

    中国国内对于缩减国有企业、给予私人公司更多自由等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这是正常的,人们或许认为,既然现在的模式运行良好,为什么要改变?然而这一观点却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即中国模式使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失衡愈发严重。

    也许,德国的历史还提供另外一个经验。人们普遍认为,铁血首相俾斯麦打造了一个政治同盟和政治协议网络,使其每一项扩张主义行动均得到支持。与此同时,他还推动政治改革,给德国带来更多自由和民主,但最终却巩固了德国的君主体系。也许正是由于俾斯麦的同盟和改革,反对德国的力量才没能集结那么早。

    或许中国应该更为深入地研究这段历史,远离西方战略学者的危险逻辑。这并不容易,但为中国和世界的利益,却十分必要。中国需要自我拯救,美国和西方同样需要。▲(作者郗士,伊文译)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64/20111218/16933264.html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2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与德国历史的影子 中国的崛起使众多历史学家和政治学者不断将其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崛起相比较。中国当前的发展史无前例,但为理解和应对这一非凡现象,我们可能需要将之与历史相对比。

    现在,德国比100年前对欧洲的影响更大。然而,对自己和历史心怀恐惧的德国却放慢脚步。适应力、独创性以及忍耐力是中国和德国的共性。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并未抑制德国的动力。同样,如果世界同中国较量,中国人也不会屈服。

    指出一些区别同样重要。首先,与19世纪末的德国不同,中国并非亚洲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此外,今天的德国与之前的德意志帝国也存在根本不同,不希望领头,不希望采取政治主动,躲藏在法国的影子里。

    对于中国,当前一个恰当的历史问题是,如果德国在世纪交接之时没有对其他国家傲慢自大会如何?如果德国皇帝后退会如何?但这是违反常识的。当时的德国在每个领域都十分优秀,而德国皇帝是整个体系的核心。仅仅因想象中的威胁,整个体系为何要改变?目前,中国的情况有些相似,在众多领域的表现远超欧美。中国无需向那些不能应对本国形势的国家学习经验,但德国历史的影子可能将给当前中国带来警告。

    中国国内对于缩减国有企业、给予私人公司更多自由等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这是正常的,人们或许认为,既然现在的模式运行良好,为什么要改变?然而这一观点却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即中国模式使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失衡愈发严重。

    也许,德国的历史还提供另外一个经验。人们普遍认为,铁血首相俾斯麦打造了一个政治同盟和政治协议网络,使其每一项扩张主义行动均得到支持。与此同时,他还推动政治改革,给德国带来更多自由和民主,但最终却巩固了德国的君主体系。也许正是由于俾斯麦的同盟和改革,反对德国的力量才没能集结那么早。

    或许中国应该更为深入地研究这段历史,远离西方战略学者的危险逻辑。这并不容易,但为中国和世界的利益,却十分必要。中国需要自我拯救,美国和西方同样需要。▲(作者郗士,伊文译)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64/20111218/16933264.html
我也觉得这种比喻不是装傻别有用心就是纯纱布

中国和当时的德国差别实在太大了,从危机爆发根源到过程,无一相似,就有纱布装腔作势类比,不就是想先从道德和历史角度把中国安在一个“非法”“邪恶”的位置,舆论上先定个调嘛,以后想怎么说怎么说了!

我到现在坚持认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有九成可能是伪装客观的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