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本人对中国陆军装甲武器10年内发展的预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34:56
本人对中国陆军装甲武器发展的预测,欢迎大家讨论
(1)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可能停止发展新车族。尽管履带式车辆越野性能比轮式车辆好,但是价格和速度、防护都不能让人满意。我国目前最新的就是WZ534系列(89系列),WZ535已经被枪毙了,个人认为我国将来履带式运输车辆将只进行改进,不开发新车。全世界也是这样的一个潮流。
(2)履带式机械化步兵战车将获得快速发展。尽管履带式车辆价格高,但越野性能良好,防护容易改进,而且坦克需要步战伴随,步战将全部替代原来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地位(伊拉克战争很明显),现在很多的装甲变形车,将来底盘将采用步战的底盘
(3)自行火炮的履带式底盘将统一采用专门为自行火炮设计的通用底盘,并分轻重型。自行火炮使用寿命长,底盘专用有利于炮兵维护。过去自行火炮和装甲车或者坦克通用底盘,实际并不利于后勤。一方面装甲车底盘重心太高,坦克底盘又太贵,而另一方面若是底盘淘汰,零件是问题。专用的自行火炮通用底盘有利炮兵维护,而且不需要什么改动。
(4)主战坦克将在来自于目前坦克型号的改进,改进后99系列将成为主战装备。火控和野战能力、发动机和底盘是改进重点。轻型坦克将统一为两栖坦克,新一代两栖坦克将强调水面高速和火控。防护力有一定加强,但仍然不能和主战坦克比。
(5)轮式车辆将成为发展重点,中国陆军的机械化将主要依靠轮式装甲车辆普及,新一代车族将成为装甲兵、机械化步兵、炮兵、防空兵、侦察兵、后勤部队主要装备。其中又分为三大系列:4×4、6×6、8×8。
(5)装甲火炮等主要武器口径,坦克保持125、105不变,步战在25~40毫米之间,老步战的73口径将淘汰,轮式战车将在105和120,反坦克口径120,身管火炮将为122和155。
最后我预计陆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将如下编排:
重型师或者独立装甲旅:主战坦克、履带式步战车、自行火炮等,以履带式车辆为主,轮式车辆为辅,如目前装6师。
中型师:主战坦克或者两栖坦克,装甲车辆以轮式为主,如目前的127师。
轻装部队:两栖坦克或者轮式战车,其他全部为轮式车辆。
这3种部队比例预计为:1:2:2
[em09]本人对中国陆军装甲武器发展的预测,欢迎大家讨论
(1)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可能停止发展新车族。尽管履带式车辆越野性能比轮式车辆好,但是价格和速度、防护都不能让人满意。我国目前最新的就是WZ534系列(89系列),WZ535已经被枪毙了,个人认为我国将来履带式运输车辆将只进行改进,不开发新车。全世界也是这样的一个潮流。
(2)履带式机械化步兵战车将获得快速发展。尽管履带式车辆价格高,但越野性能良好,防护容易改进,而且坦克需要步战伴随,步战将全部替代原来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地位(伊拉克战争很明显),现在很多的装甲变形车,将来底盘将采用步战的底盘
(3)自行火炮的履带式底盘将统一采用专门为自行火炮设计的通用底盘,并分轻重型。自行火炮使用寿命长,底盘专用有利于炮兵维护。过去自行火炮和装甲车或者坦克通用底盘,实际并不利于后勤。一方面装甲车底盘重心太高,坦克底盘又太贵,而另一方面若是底盘淘汰,零件是问题。专用的自行火炮通用底盘有利炮兵维护,而且不需要什么改动。
(4)主战坦克将在来自于目前坦克型号的改进,改进后99系列将成为主战装备。火控和野战能力、发动机和底盘是改进重点。轻型坦克将统一为两栖坦克,新一代两栖坦克将强调水面高速和火控。防护力有一定加强,但仍然不能和主战坦克比。
(5)轮式车辆将成为发展重点,中国陆军的机械化将主要依靠轮式装甲车辆普及,新一代车族将成为装甲兵、机械化步兵、炮兵、防空兵、侦察兵、后勤部队主要装备。其中又分为三大系列:4×4、6×6、8×8。
(5)装甲火炮等主要武器口径,坦克保持125、105不变,步战在25~40毫米之间,老步战的73口径将淘汰,轮式战车将在105和120,反坦克口径120,身管火炮将为122和155。
最后我预计陆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将如下编排:
重型师或者独立装甲旅:主战坦克、履带式步战车、自行火炮等,以履带式车辆为主,轮式车辆为辅,如目前装6师。
中型师:主战坦克或者两栖坦克,装甲车辆以轮式为主,如目前的127师。
轻装部队:两栖坦克或者轮式战车,其他全部为轮式车辆。
这3种部队比例预计为:1:2:2
[em0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4 16:32:56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唯物在2003-5-24 16:03:35的发言:
  (4)主战坦克将在来自于目前坦克型号的改进,改进后99系列将成为主战装备。火控和野战能力、发动机和底盘是改进重点。


[em09][em09]
99会大范围列装吗,还是继续多研制,少生产。80--85--88--90--96--98--99。。。
[em04][em04]
自行火炮的口径还应进一步简化,122不要了,都装155
以下是引用古天乐在2003-5-24 17:24:12的发言:
自行火炮的口径还应进一步简化,122不要了,都装155

122是必需的,不能光155
不是很懂行,只是看了多年的科普读物,有一点自己的看法。

步兵战车是在装甲运兵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大的发展是火力的强化——装甲强化并不明显(以现在观点看)。

最早发展的是苏联和西德(两国都是装甲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德国人是简单的用20mm机关炮代替重机枪。苏联人复杂一点,用低压炮(有人说是重火箭筒),还要求有反坦克能力。这一代的步战普遍都有射击孔。

之后是步战的全面开花时期,其武备上的典型特点是20~30mm机炮+反坦克导弹,其他方面东西方各有侧重,西方更重视防护——以黄鼠狼为代表,东方注重两栖性能。射击孔被认为是步战应有的。

80年代末90年代初本是步战又一次大发展时期,但因为苏联的解体,不了了之。但仍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进一步注重防护,甚至取消射击孔(射击孔的缺点不用我说了吧),注重防护以黄鼠狼2为代表(可惜,取消了),取消射击孔以英国的武士为典型,瑞典的90为后来者;二是强化火力,以老毛子的3(我记不清型号了)为代表,100mm+30mm双炮,其实西方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黄鼠狼2的35/50mm炮,瑞典90的40炮,日本89的35炮。

90年代的局部冲突,使步战进一步发展,其代表就是重型防护战车概念的兴起。代表是以色列和俄罗斯。
以色列的思路一贯比较另类,重战是从它那里出现的,早期以色列宁愿用m113也不用老美的m2,并用老坦克改出了很多重步战,其思路是重装甲+轻火力,认为步战的用途是将步兵运到需要步兵的地方而不是其他,反坦克的不要(认为是本末倒置),甚至也不需要攻击对方步战的能力。个人认为,以色列的步战更象是重装甲运兵车,成本也比较低(相对的)——没有昂贵的重火力所需要的火控系统。
俄罗斯则是因为车城战争的经验教训,一改苏联/俄式薄装甲传统,用老坦克改出来,与以色列不同的是,俄式步战仍旧保留了其强火力的传统,30mm炮+反坦克导弹。

当然,重步战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原因,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随着步兵反坦克能力的提高,传统的轻装甲步战的战场生存能力令人担忧。

应该注意的是,德国人最新推出的几款步战概念,都有强化装甲的意向——当然重装甲是德国人的传统。
(1)(2)目前我军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和履带式步战都是轻型的,所以防护能力弱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想提高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和履带式步战的防护能力,可以使用中型甚至重型装甲底盘.1辆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载员大约是1辆履带式步战的1.5倍,而1辆履带式步战的造价大约相当于2辆履带式装甲输送车.重型师或者独立装甲旅如果不装备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而是完全依靠履带式步战来运送步兵将造成步兵战斗车辆成本居高不下.

(3)自行火炮没有必要使用专门底盘,完全可以利用各种中/轻型装甲输送车底盘.

(4)像98/99式这种中型主战坦克装备几百辆也可以了,重点还是要发展陆军航空兵/空降兵和中/轻型装甲兵.

(5)还要考虑发展10*10轮式底盘.

(6)坦克炮/反坦克炮方面废除线膛炮,一律使用滑膛炮.

===最后我预计陆军装甲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将如下编排:

重型机械化部队:重型主战坦克、重型履带式突击支援车,重型履带式突击运兵车、重型履带式自行火炮等,以履带式车辆为主,轮式车辆为辅。

中型机械化部队:中型主战坦克,中型履带式突击支援车,履带式突击运兵车、中型履带式自行火炮等,以履带式车辆为主,轮式车辆为辅.

中型摩托化部队:主战车辆使用10*10和8*8轮式底盘,全部使用轮式车辆.

轻型机械化部队:主战车辆使用轻型履带底盘,以履带式车辆为主,轮式车辆为辅.

轻型摩托化部队:主战车辆使用6*6和4*4轮式底盘,全部使用轮式车辆.
先谈谈个人对步战的看法。

个人比较认同重装甲防护和强火力支援(注意!是支援)。
当然,所谓的重装甲不是象坦克一样(在满足战术要求,控制成本内前提下能达到更好)。个人认为步战首要威胁是敌方前沿步兵拥有的各种反装甲武器,而且由于战术需要,步战可能会比坦克更接近这些目标,其受威胁方向是全方位的(侧面、顶部)。其防护强调的首先是对破甲弹的防护,对穿甲弹的防护要求可以相对降低。
我所喜欢的强火力也与俄罗斯的有所不同。在概念上,我比较认同以色列:步战的首要功能是将步兵运到需要步兵的地方,用步战去反坦克会将步战推倒一个危险的境地(一对一交换,一个坦克小组换一个步战组+步兵班,我认为很不划算),所以我不强调反坦克能力,步战不装备反坦克导弹也没关系。但是,我认为步战对步兵的火力支援必不可少,这和以色列人的观点不太相同。强大的直接火力支援,将使机械化步兵的作战灵活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简单说,我倾向的强火力不是反坦克能力而是步兵支援火力——也不同于西方的大口径机关炮——而是大口径75~100mm低压/迫榴炮+25/30机关炮。
我也来谈谈有关步兵突击车辆的看法,请大家赐教!我觉得步兵突击车辆的任务应该是是把步兵运送到前沿让步兵下车作战占领敌人的阵地或者消灭敌人的步兵.这种车辆具备和与之配合作战的坦克相当的防护能力和机动性能,火力倒不需要很强.
我还没有说完呢!^_^

纯粹的重装甲强火力步战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一战术需要,比如我国的地形比较复杂,南方的水网地带,就不是很适合于重型车辆的使用,又比如未来登陆作战的需要,对两栖步战就有需求。二,如大家所言,成本限制,不可能全部,也没有必要全部是重装甲强火力。

我的构想是两种步战,一种轻型,一种重型。
轻型15~25t(重量范围宽主要是为了满足战术需求),基本要求是具有良好的两栖性能,适合水网地带使用,防护要求能够在全方位防护大口径机枪(12.7mm)和榴弹发射器,正面可以防小口径机关炮的动能弹,能满足海军陆战队两栖登陆的要求更好(主要是高水上速度和适航性,也是为什么容忍重量超过20t的原因)——如果不能,可以考虑专门为海军陆战队设计一款两栖突击车。
重型25/30~40/45t,通过模块装甲,根据威胁程度变更防护能力,基型车比较轻,一是能满足不同的战术需要,更加灵活;二是降低成本(我不是很清楚装甲防护系统在一辆战车上的成本,有点想当然),也比较容易产生变型车。设想,重型状态下,能防护预期下敌方步战的机炮动能弹(60mm以下),防护常见的步兵火箭筒和单兵反坦克导弹(可以考虑主动防护系统)。

至于火力,从成本方面考虑,也要有区分,可分轻型(12.7mm+榴弹发射器)、中型(25/30mm+机枪)、重型(100mm+25/30mm),电子火控也不尽相同。相应,载步兵人数也不相同。比如,轻/中型火力组使用简易火控,单人炮塔/个人武器站,9/13人制步兵班(每个步兵组4人+1班长);重火力使用高档火控,双人炮塔,5人制步兵班/组。

一个标准的步战排(4辆步战),以1:1的比例,装备不同火力类型的步兵战车。

其实,现在我们的步战/装甲车,就使用了12.7mm/25mm两种火力配置。
我同意步兵突击车辆的任务应该是是把步兵运送到前沿让步兵下车作战占领敌人的阵地或者消灭敌人的步兵的观点,
但我也认为部分(我想强调的是部分,不是全部)步战拥有重火力有利于战术灵活性,能更有效地支援步兵进攻作战。
比如在步战前进到步兵下车地点和退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火力压制对方火力点,支援步兵作战,还能对突然出现的敌方目标进行直接攻击。
简单说
我的思想是将以色列和俄罗斯的设计思想部分融合。
呵呵呵,老兄想过没有?要让步兵突击车辆在运送1个步兵班的同时还要具备重装甲/高机动/强火力,这样的车辆需要多少吨才可以啊?
一点补充

我所说的步战都是履带式的,从感情上,我更倾向履带式。

我国比较适合轮式战车的地形是西北、华北平原,以及东部沿海公路发达地区,除了平坦之外,这里的水网地形也比较少(东南除外),可以考虑部分(!部分!)发展轮式重型车25~30t,而且可以不考虑两栖能力(为了满足两栖能力有时候会牺牲其他能力的)。
但是在西南山地、华南水网地带,个人认为轻型两栖履带战车是不二选择。
个人认为发展5~8t级轻型两栖履带战车(类似德国鼬鼠和俄罗斯空降战车)是必要的,在复杂地形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还可以空降。但不要象俄国人小而全,结果样样不精,象德国人那样详细分工比较好。
由于经济性的原因,由轮式战车完成陆军机械化是必然的。

关于底盘通用化,应该承认,通用化有很多好处。但是,过分强调通用化,以至以牺牲武器系统的优越性,个人认为不是很好。应该意识到,我们是一个大国,我们有一只庞大的陆军,我们对武器系统的需求不是一般小国可比的,数量足够大的时候,为某一系统/武器系列,专门开发底盘,是可行的。具体一点,一履带底盘为例,5~8t超轻,15~25t轻,25~45t重(步战等用),30~45t(自行火炮等用,步战底盘重心太高,为了满足足够的容积,车体比较高当然,零部件的通用比率可以比较高)。

对坦克的一点看法,记得以前坦装曾经讲过以色列有25/50t主战坦克概念,通过不同的装甲模块,改变坦克重量,达到防护和战略机动性和平衡。我的想法没有那么复杂,使用6/7负重轮底盘,1000/1500马力发动机,轻/重装甲模块,相同火力,两型轻/重主战坦克——想法比较幼稚,听说不同负重轮数的底盘差异会很大——30/50t坦克,类似一机多型的一坦多型。
杨波,想过。

重装甲:重型状态下,能防护预期下敌方步战的机炮动能弹(60mm以下),防护常见的步兵火箭筒和单兵反坦克导弹(可以考虑主动防护系统)。
所谓的重装甲不是象坦克一样要求。对动能弹防护肯定不如坦克。考虑步战和坦克的协同,步战肯定不能和敌坦克硬碰硬,其作战对象是敌步战(支援步兵)和步兵,主要威胁是各种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60mm以下机关炮(比较常见的是35mm,5年前的资料,其动能弹穿甲水平为150mm,记得奥托60mm炮为240mm)。采用前置发动机,以我设想的40/45t重量而言(车体应该有30~40t),是应该能在正面防住(我想大多数50t以下坦克侧面也防不住吧)。至于防破甲蛋,以色列/西欧/老美有很多办法,我们应该也不差,还有重型反坦克导弹——主动防护系统。
至于炮塔的防护,结合火力讲解。


强火力:
首先要强调,从成本方面考虑,也要有区分,可分轻型(12.7mm+榴弹发射器)、中型(25/30mm+机枪)、重型(100mm+25/30mm),电子火控也不尽相同。相应,载步兵人数也不相同。比如,轻/中型火力组使用简易火控,单人炮塔/个人武器站,9/13人制步兵班(每个步兵组4人+1班长);重火力使用高档火控,双人炮塔,5人制步兵班/组。
不是所有的步战都使用强火力——一个标准的步战排(4辆步战),以1:1的比例,装备不同火力类型的步兵战车。
以100mm+25/30mm为例。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100mm是低压/迫榴炮,不是高压坦克炮,实际上我还想过75/76.2/82几种口径。比较相似的是俄罗斯的3型步战,炮塔重量可以比较低矮,比较轻——5~10t——我记得西方105mm坦克炮比较轻的有7t级的。发射主要是榴弹/多用途弹(破甲蛋)——我没想过炮射导弹,到是想过用类似莫林一类的末敏弹反坦克。采用类似梅卡瓦1/2/3的小投影炮塔——还比较低矮,防护能力应该能达到要求,实在不行可以尝试外置火炮。火控要求看成本要求。弹药应该以30mm为主,100mm为辅(主要是不侵占步兵仓室)。俄罗斯的3型步战以18t的重量可以装,为什么我的40/45t不能呢?还有,为了装下这么庞大的双人炮塔,我把步兵减为5人制的步兵组(实在不行3/4人制)。这种重装甲/高机动/强火力的“运兵车”,乌克兰就有,比我的更变态,用125坦克炮,50t级/5人制。我的40/45t,100低压炮/5人制,不是很过分么。
轻火力我就简单说。
使用单人炮塔/武器站,体积比较小,载员可以相应多谢,以弥补重火力步兵组人员少的不足。40/45t是可行的,俄罗斯用t55改的就是例子,我这个还是专用的前置发动机底盘,人多一点没问题吧。


最后,还有一个战术使用的问题——一个标准的步战排(4辆步战),以1:1的比例,装备不同火力类型的步兵战车。
重火力搭载3/4/5人组步兵班,应该主要是火力支援组(分组)。其实,这是种小组,称为一个完整的步兵班并不合适。
轻火力搭载9/13步兵班——这才是真正的步兵突击分队,完成各种战术动作。
如果觉得步兵人数不够,可以把重火力:轻火力调整为1:2或者更多。


所以我认为在40/45t的前提下,是可行的。
对于重火力,我是以牺牲战车载员人数,在要求重量下满足设计要求的。
在战术上,利用轻重火力战车的搭配,弥补重火力载员不足的劣势。

当然,你可以说,可以用坦克完成相同任务,我说过了,我的设计思想(使用思想)是俄罗斯似的火力支援,实际也是当前中国陆军关于步战的使用思想(至少从公开杂志上是,我没有什么其他的消息来源),至少,超大最近关于新步战的图片上,有关武器系统的思路,体现的就是这种思想。

还有,你说的重装甲突击运兵车,如果没有40t级,也没法达到你所说的防护要求吧。
还有,我设想的重装甲师,除了坦克,重步战之外,还应该有轻步战,除了降低成本,战术选择性也多一点。

我觉得保留122很必要,122弹丹重应该有155的40%~50%,比105重得多,发射速度也比155快,单位时间投射量比155相差不是太大,关键是122的轻型化比155容易的多,如果能在射程上做些文章——完全可以的,南非的L7—105mm57倍口径炮射程打30千米,将是轻装部队/空降兵的火力支援利器,配属给团/旅级炮兵分队也不错的。
大家讨论的很热烈啊,不过我想说一下地形,实际上中国适合重装部队的地区不多。主要在淮河秦岭以北、祁连山以东地区和阿尔金山以西,长白山以西,大兴安岭以南地区。中间夹个太行山区和黄土高原也是沟壑纵横的地区。淮河以南平均每500米就有河流。现在有朋友提出搞40吨的步战,我看是不太可能,这个重量已经接近96坦克了,在南方运动不是很灵活,个人看好30~35吨的步战。至于轮式车辆,最近北方公司搞了一系列的底盘:4×4、6×6、8×8都有,特别是外观设计已经和国际接轨,不用玻璃窗了,采用大倾斜角车首设计,对提高防护很有好处。估计2年后新轮式车族就可以装备部队了。
122,155是肯定本世纪保留的口径,我军工口子的亲戚说现在榴弹炮只有这两个口径搞新炮。最近报道英国和美国搞轻型155的XM777,为了减重,居然炮架用的是钛合金!!!有钱啊!!
关于步战防护水平,我看能在不外挂装甲的情况下防4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就是很了不起了,目前好象还没有这么厉害的步战。
我前面的发言:

我国比较适合轮式战车的地形是西北、华北平原,以及东部沿海公路发达地区,除了平坦之外,这里的水网地形也比较少(东南除外),可以考虑部分(!部分!)发展轮式重型车25~30t,而且可以不考虑两栖能力(为了满足两栖能力有时候会牺牲其他能力的)。
但是在西南山地、华南水网地带,个人认为轻型两栖履带战车是不二选择。
个人认为发展5~8t级轻型两栖履带战车(类似德国鼬鼠和俄罗斯空降战车)是必要的,在复杂地形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还可以空降。但不要象俄国人小而全,结果样样不精,象德国人那样详细分工比较好。
由于经济性的原因,由轮式战车完成陆军机械化是必然的。

关于不利于使用重型车辆的地形,我是注意到了的。同意“主要在淮河秦岭以北、祁连山以东地区和阿尔金山以西,长白山以西,大兴安岭以南地区。”的观点。
所以我提出了“两种步战,一种轻型,一种重型。轻型15~25t,基本要求是具有良好的两栖性能,适合水网地带使用;重型25/30~40/45t,通过模块装甲,根据威胁程度变更防护能力,基型车比较轻。”的观点。

所谓的轻型车,主要就是为了满足南方水网地形上的运动,要求具有两栖战能力。
我没有认为所有的装甲师都装备重型车,比如南方部队,就应该以轻型车代替大部分,少部分重型是为了配合主战坦克(反正要爬窝,一起爬,少量的重步战可以和坦克共享工程部队和道路);在重型装甲师内我也认为轻重比应为1:1,有成本考虑,也有战术考虑(我比较倾向于把轻步战当作人员运兵车用——对重型师而言,其车载步兵主要是乘车机动,徒步作战,关键时刻可以换乘重步战——其实是重装突击运兵车——作战),遇到水网地形还有独立作战能力。

看来步战要强化防护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唯物看好的步战也有30~35t。
说说我自己构想的重型步战,首先,不具备两栖能力只能潜渡,所以不必考虑满足浮渡要求,在设计上可以更紧凑(当然要满足步战对容积的要求),需要考虑的不利因素比较少(针对提高防护力而言的)。其次,我引用了西方流行的多级防护的概念,所谓的40/45t重量指的是最高防护等级下的重量,实际的基型车(最低等级)重量只有25/30t(范围)。基型车重量和唯物的设想车的重量相似甚至更轻。之所以这样设计,一,全寿命成本的设想,可以在第一个财政年度中先购买基型车,在以后的财政年度在购买装甲模块/主动防护系统/升级火力火控,还可以让部队先熟悉新车;二,战术使用灵活性,可以根据威胁更换装甲,提高战略机动性;三,提高对地形的适应能力,比如在黄土高原这种地形,用基型车,比用两栖车划算(重量差不多,防护能力更好)。基型车的适用范围:不要求两栖能力,强调地形通过能力(限制车重),防护要求不高。

个人认为发展5~8t级轻型两栖履带战车(类似德国鼬鼠和俄罗斯空降战车)很重要。这种战车可以空运(直升机)机降,自身对各种地形的适应能力强(所以我强调是履带式的而不是轮式)。适用于西南山地(水网也不少)、高原山地等地形。装备重型空降师,山地师装甲部队比较好。
关于122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122有保留的必要
有关122的特点我前面说了,记得前几天看帖子,有朋友提到,西方是因为105弹药威力不足,大口径的只有155,所以直接上的155口径统一,而俄系的122威力比105大的多——两倍(记得以前兵器上提到过120迫击炮炮弹威力与155相差不大),射速又快,所以前苏联炮兵师级炮兵的主力是122,西方如果有与122口径相似的陆炮的话,肯定也会做相同选择的。我比较同意这种看法。

新122的目标我个人认为牵引炮2~2.5t左右,射程30~35千米。这样的话,在重量上比155有很大的优势(无论重量还是技术、成本),投射量差得不多,射程比39倍155炮不吃亏,对后情的要求(相同基数)比155低,将是轻装部队、空降部队的利器。
如果,我们仍旧坚持苏联的大炮兵主义(根据6月jc的一篇文章,我认为这种思想现阶段是适合我们的),在师级(155)炮兵下(管它是旅还是团)保持122也是有必要的,122自行炮也有必要研制。
122的关键是,一,轻型化,105西方可以做到1.6t,155可以做到3.7t,我们的122做到2.5t(这么重主要是为了满足射程要求)应该问题不大,技术上可以借鉴西方的思路,成本比他们低,用铝大量代替钛,关键部位才用;二,大射程,一个是为了丰富战术灵活性,另一个目的是想在与155/39的反炮兵作战中有还手之力(射程不吃亏),记得苏联122加农炮的射程为21千米,使用长身管/枣核弹技术/高膛压,30千米不是奢望吧(不过到是有个问题,新弹和旧弹是否兼容)。


对于25~30t步战防御的看法,我看能防30mm动能蛋就是目前不错的水平了,少数轻战车(30t级别)极品正面可能能防35/40吧^_^
这个帖到目前为止主要就是我一个人在回帖,瞎摆和,累的,呵呵。
呵呵,我也在参加谈论啊!老兄如果真的要减少车载步兵以达到重装甲强火力的目的,我推荐用98/99式重型主战坦克改装成您需要的那种重步战.其实乌克兰已经用T72/84改装成这种重步战了,他们保留原T72/84的武器(减少了125炮弹数量)/防护能力/机动性能和3个乘员,另外可以载步兵5人
杨波,我认为应该考虑钱的问题。乌克兰的方案是推销坦克
个人比较看好30-35吨步战,武器口径40毫米,反坦克用反坦克导弹,用大口径火炮虽然威力大,但是防护上不去,还是不能和坦克较量。步战对付坦克用不对称打击较好,毕竟坦克面对装甲车辆是通杀的,坦克可以经受装甲车辆打击,装甲车辆经受坦克一次命中就完蛋。既然打不过,那么用反坦克导弹必要的时候先保命,然后逃跑再说。搞到40吨,完全是浪费。30吨以下的装甲车辆除了两栖全部用轮式。以后装甲武器底盘就:坦克、自行火炮、步战、轮式
122口径不应保留的。

老兄对122的性能的阐述和预测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思路却有问题。

正如所述,加强122射程的根本手段是赋予其更长的身管,这必然与使其轻型化的努力产生矛盾。而122是作为轻型口径而存在的,这不应是问题吧?轻型化必然结果就是威力下降,这两者是不可兼得的。122威力比不上155,机动性能比不上105(当然也可以看成122。。 105, 122。。。155)。 但这就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的考虑了。

105-122这一口径的支援火炮之所以可以从主战装备中被取消,其根本原因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当指挥自动化信息化得以实现后,基层单元(班排)与指挥单元(师旅)的通讯与联络应是通畅而有效的,甚至比现在与营团更快捷。后方155对前线的部队的支援将是实时的而无缝的。而更直接的(10km内)火力支援将由105轮式或履带突击炮, 以及120迫击炮或迫榴炮来实现。

105口径的支援火炮将会作为特种装备而为空降兵,山地部队服务。其发展趋势是尽量轻型化。

顺便提一句,300以下的火箭炮也应逐步取消。
昨天上铁血看书去了,没上来回帖。
看来我们的分歧首先是在步战的战术使用上的,已经超出本帖讨论范围了^_^

对步战的首要功能,应该是赋予步兵协同机械化部队作战的能力,我想大家都没有异议。
我想我们的分歧在以下几点:
一,步战应该拥有这么样的防护能力。也不能说完全分歧,加强防御大家是有共鸣的,杨波倾向于以色列的重运兵突击车观点,唯物的步战30~35t,我的设想更是40/45t,各自的设想防御都不会太差,放弃两栖能力是肯定的,关键是要怎样的防护等级。对大家的看法,我是这样认为的:杨波的观点是重步战的防御不应该比主战坦克差甚至更好。唯物的观点是,步战应该能防30~40mm炮和步兵轻火箭筒(目前35t级步战的防御水平,你强调30~35t,我自然这样认为了,抱歉哈)。我的观点是步战根据威胁水平,调整防御能力,基型车(低级防御水平)大概重25到30t(主要看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防25~30mm炮/40mm榴弹发射器/155炮弹破片;中级防御水平35到40t,防40mm炮/步兵轻火箭筒;高级防御水平40到45t,防60mm(个人认为是步战机关炮口径上限,不过可能还会出现75/76.5这种的高压炮——但可能性比较小,要不就是100mm左右的低压炮)/步兵重火箭筒(相当于单兵反坦克导弹的威力),在使用主动防护系统的情况下,对重型反坦克导弹也有较好的防护能力。总体而言,我的防御思想和德国最新的两型步战相似(个人认为受它们影响很大),与杨波、唯物比,我的思路更贴近唯物。和杨波最大的区别是,我不是很强调对大口径高压炮动能弹的防护(主要和自己的战术使用思路有关,我认为步战应避免和对方坦克直接对抗,应尽量避开对方坦克——减小被动能弹杀伤的机会,但步战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敌步兵,所以对步兵反装甲火力——主要是破甲方式的防护很高)。与唯物的差异是,我这个人比较保守,我对威胁的估计比较大(也和我的战术使用思想有关,我认为重装步战的使用环境是城市/城镇作战,和对敌敌重点防御地段的强行突击),所以我在中级防御上还有一级更重的——也是被唯物认为浪费的40t级(笑)。我想向唯物强调的是,编制中不是所有的步战都是重型的步战,也不是所有的重型步战都采用40t级的防护,40t只是在需要它的时候才会出现。
以下是引用g-kar在2003-5-27 1:09:00的发言:
122口径不应保留的。

老兄对122的性能的阐述和预测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思路却有问题。

正如所述,加强122射程的根本手段是赋予其更长的身管,这必然与使其轻型化的努力产生矛盾。而122是作为轻型口径而存在的,这不应是问题吧?轻型化必然结果就是威力下降,这两者是不可兼得的。122威力比不上155,机动性能比不上105(当然也可以看成122。。 105, 122。。。155)。 但这就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的考虑了。

105-122这一口径的支援火炮之所以可以从主战装备中被取消,其根本原因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当指挥自动化信息化得以实现后,基层单元(班排)与指挥单元(师旅)的通讯与联络应是通畅而有效的,甚至比现在与营团更快捷。后方155对前线的部队的支援将是实时的而无缝的。而更直接的(10km内)火力支援将由105轮式或履带突击炮, 以及120迫击炮或迫榴炮来实现。

105口径的支援火炮将会作为特种装备而为空降兵,山地部队服务。其发展趋势是尽量轻型化。

顺便提一句,300以下的火箭炮也应逐步取消。  

我们的武器思路是根据国情来的,122要不要已经根本没有讨论的余地了,军方已经定下来了,只保留122和155两种口径。目前122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展:(1)减重,典型是85式122榴弹炮,一辆吉普车就可以拖,配合空降部队和轻装山地部队
(2)自行化,提高射击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典型的是89式122自行火炮,半自动装弹,射击精度高
(3)提高弹丸的杀伤力和射程,这是目前正在搞的
而由于我支援炮兵从来没有105这个口径,所以从经济角度是不会新增的
至于火箭炮的问题,我们没有美国那样的空中火力,所以火力密集打击仍然需要300毫米以下的口径火箭炮,但是130口径已经被淘汰,将来主要是122口径火箭炮。


[em01]
二,步战应该拥有怎样的火力。轻火力还是重火力?反坦克能力是否要放弃?如何对步兵支援?杨波推崇的以色列重突击运兵车概念,是典型的轻火力概念(也不能全这么说,好象以色列人还装备60mm迫击炮),其核心思想是步战的用途就是把步兵安全(我想强调安全,这是重步战的核心思想)有效地投入到需要它的地方,其他的用途都是次要的甚至是会威胁到步兵安全的用途——所以并不强调火力,只装备自卫火力。唯物的观点是正统的步战火力观点,要求拥有反坦克自卫能力,用40mm炮对步兵进行支援。加大机关炮口径在西方是种趋势——典型的代表是下一代的步战中,用35mm代替现在的25mm炮,但取消反坦克导弹,也是一种新的观点,代表是瑞典90,好象德国的两个步战概念也没有(不过,要加装倒是很容易)。还有一种观点,以苏联(我强调是苏联而不是俄罗斯)的bmp3,100mm+30mm双炮火力系统,苏联人坚持了他们反坦克的传统——100mm炮射导弹,不过我更看中的是100爆破/人员杀伤弹对步兵的支援作用。在思想上我是一个大杂烩。在对步战的使用观点上,我比较贴近以色列人的想法——步战的用途就是把步兵安全有效地投入到需要它的地方,但我又不完全赞同以色列对火力支援的看法,相反,我很欣赏bmp3的双火炮体制——除了鸡肋(个人认为)一样的反坦克导弹。我认为步战有必要具备对步兵的火力支援能力,杀伤敌步兵集群、摧毁坚固火力点/工事、抗衡敌步战,双火炮的100mm炮能比较有效的完成前两点,100mm破甲弹+30/25mm动能弹的组合应付第三点也足够了。关于双炮与重量/防护/成本控制的妥协,双炮的100mm是低压炮,对炮塔的要求应该比典型的高压坦克炮低,可以考虑外置火炮(牺牲火炮防御)/扁平炮塔(牺牲100mm炮俯仰角,双炮高低机分离,加大复杂程度)达到重量/防护在某种程度上的妥协,采用轻火力(武器站12.7+35榴弹发射器)+13人制/中火力(单人炮塔30/25炮)+9人制/重火力(100+30/25双炮)+5人制,不同的车型,用重火力(100+30/25双炮)+5人组(不是班)的方法达成重量和成本的妥协。在步战排/连以下,实现各种火力车型的合成,以上,与坦克实现合成。
其实我的观点和杨波的突击运兵车+火力支援车有相似(干脆说思想上一致)的地方。
不知道唯物能不能贴一些典型105/122/155牵引火炮的性能数据:火炮重量、射程、弹丹重量、射速。我现在手头没有数据,纯粹凭空想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7 15:21:49编辑过]
杨波,你所说的乌克兰用t72/84改的重步兵战车,并不是我所期望的那种。火力太过(作战目标不明确),太重(呵呵我也嫌重了),车型并不便于步兵下车作战(复杂环境下从车顶出来,我不喜欢),成本也太高,到让我觉得四不象了^_^
以下是引用唯物在2003-5-25 22:35:00的发言:
杨波,我认为应该考虑钱的问题。乌克兰的方案是推销坦克
呵呵,其实我设想的战斗全重/防护能力/机动性能和重型主战坦克相当的突击运兵车就是主要从钱的方面考虑啊!从目前的情况看,先进车载火控系统的成本已经接近全车成本的50%,所以我的重型突击运兵车尽管使用了和同吨位坦克一样的动力/行走系统和装甲,但是成本只有同吨位坦克50%左右.如果是安装有先进车载火控系统的中/轻型步战,其成本也和我的轻火力重装甲高机动突击运兵车相当.另外,乌克兰的方案严格来说不算步战,似乎更应该算坦克支援车,而俄罗斯的那种安装双30机炮/自动榴弹发射器和反坦克导弹的重装甲高机动车辆则应该算是突击支援车.
以下是引用mfx在2003-5-27 15:52:00的发言:
杨波,你所说的乌克兰用t72/84改的重步兵战车,并不是我所期望的那种。火力太过(作战目标不明确),太重(呵呵我也嫌重了),车型并不便于步兵下车作战(复杂环境下从车顶出来,我不喜欢),成本也太高,到让我觉得四不象了^_^
不过我倒是觉得乌克兰用T72/84改的那个东东不应该当步战用而是应该当坦克支援车用(车载那5个步兵不下车,专门在车内控制自动榴弹发射器/机枪(乌克兰用T72/84改的那个东东在车头左右各有前射的1具30自动榴弹发射器和1挺7.62机枪,炮塔后载3个步兵.而我的设想是在炮塔后背靠背的载2个步兵(各自面向车体两侧)并让他们各控制1具后射的自动榴弹发射器和1挺7.62机枪.这样就成了1辆完整的坦克支援车了!
所以我设想的装甲兵突击部队是由坦克,坦克支援车/突击支援车,突击运兵车几种突击车辆配套使用
以下是引用唯物在2003-5-27 14:10:00的发言:

我们的武器思路是根据国情来的,122要不要已经根本没有讨论的余地了,军方已经定下来了,只保留122和155两种口径。目前122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展:(1)减重,典型是85式122榴弹炮,一辆吉普车就可以拖,配合空降部队和轻装山地部队
(2)自行化,提高射击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典型的是89式122自行火炮,半自动装弹,射击精度高
(3)提高弹丸的杀伤力和射程,这是目前正在搞的
而由于我支援炮兵从来没有105这个口径,所以从经济角度是不会新增的
至于火箭炮的问题,我们没有美国那样的空中火力,所以火力密集打击仍然需要300毫米以下的口径火箭炮,但是130口径已经被淘汰,将来主要是122口径火箭炮。


[em01]

即使军方以有定案,但不能说就不能讨论了吧?任何国家的武器发展思路都是根据国情来定的,但是如果眼光不能放远一点,不能照顾20,30年以后的‘国情’,就意味国防事业的挫折和经济上的浪费。而对于我国这样现有装备极度老旧。而新一代还没有大规模类装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我们跳出现有装备给我们的束缚而做出跨越性的变革。

122的根本弊病在于其定位不清,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东西。彻底取消她,对于提高我军战斗力,提高经费的利用都有好处。

我们要坚决地抛弃旧苏联的‘火力密集打击’的思想,而树立‘精确打击’的方针。 ‘火力密集打击’看上去威武振奋,但是那是在技术发展不完善时的战法。就像没有火枪千不得不用弓箭一样。由此得出中小口径的火箭炮也应坚决取消
以下是引用g-kar在2003-5-28 12:39:00的发言:
即使军方以有定案,但不能说就不能讨论了吧?任何国家的武器发展思路都是根据国情来定的,但是如果眼光不能放远一点,不能照顾20,30年以后的‘国情’,就意味国防事业的挫折和经济上的浪费。而对于我国这样现有装备极度老旧。而新一代还没有大规模类装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我们跳出现有装备给我们的束缚而做出跨越性的变革。

122的根本弊病在于其定位不清,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东西。彻底取消她,对于提高我军战斗力,提高经费的利用都有好处。

我们要坚决地抛弃旧苏联的‘火力密集打击’的思想,而树立‘精确打击’的方针。 ‘火力密打击’看上去威武振奋,但是那是在技术发展不完善时的战法。就像没有火枪千不得不用弓箭一样。由此得出中小口径的火箭炮也应坚决取消

122的根本弊病在于其定位不清,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东西??
122是用来掩护步兵的,122射速高达8发/min,重量轻,射击精度好,同时中国历次作战中,122战果都是很辉煌的。在抗美援朝中某122炮排(2门炮),曾经在5分钟内进入阵地,连续转移炮口发射34发炮弹急射,压制美军155炮兵连阵地,击毁美军155口径火炮3门,击伤4门,击毁汽车5部,并引爆弹药堆场一处,毙伤敌50多人,将美炮兵连打哑后迅速转移的战果,被军委授予神炮排称号。105倒是一个很奇怪的口径,其威力、射程均在122之下,重量和射速却和122类似,我们为什么不保留122而要去用我们从来没装备过的105呢?现在美英开始淘汰105,他们将155减重来发挥原来105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太可能把155减到很低的重量,我们没有那么多钱用钛合金来造炮架。而且美英搞的XM777炮身过轻,影响射击精度。
“火力密集打击”的思想和“精确打击”的思想,是两种理论,谈不上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精确打击重要,火力密集同样重要。在强调火力基础上改进射击精度,开发智能弹药才是正确的,否则,如果只要精度,北约是不会要求下一代155达到8发/分的标准的。
至于火箭炮的问题以后再讨论。
[em01]
步兵战斗车辆的问题讨论完了?
以下是引用杨波在2003-5-28 18:45:00的发言:
步兵战斗车辆的问题讨论完了?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em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