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战争中的装甲部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2:17:31
在25年前的1982年5月末,约9000名英军从阿根廷军队手中夺取了远离英国本土的马岛。在英军远征部队中有一支由28名军官和士兵组成“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这支特遣队共装备了4辆“蝎子”和4辆“曲剑”战斗侦察车,1辆“参孙”履带式抢修车。 这支特遣队也是伴随由伞兵、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威尔士和苏格兰警卫队和尼泊尔族士兵组成的英国步兵部队唯一一支装甲部队。

受命

对于“蓝色皇家卫队”(由两个著名的骑兵营组成,一支是皇家骑兵卫队,一支是第1 龙骑兵营)特遣队来说,参与马岛作战行动的命令是通过电话来传达的。1982年4月1日,伦敦作战部的一名作战参谋给位于温莎军营中型侦察团(相当于美国陆军一个营的规模)的周末值星官科里斯中校打电话,询问科里斯中校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动员一支机械化骑兵。中型侦察团所在的温莎军营位于波克夏县温莎城堡附近,该部队也是距伦敦最近的一支装甲部队,它担负着快速反应任务,在突发事件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出动。科里斯立即向上司报告,上司指定了“蓝色皇家卫队”B中队第3、4排随同英军马岛特遣部队前往位于南大西洋上的马岛。

在1982年,英军强大的装甲部队主要作战对象是部署在东德的苏军部队,英军的装甲部队及装甲侦察部队作为英国驻莱茵军一部分轮换驻扎在德国北部。装甲部队的训练主要是为华沙条约国的大规模入侵做准备,因此英国驻莱茵军一直保持戒备状态,并且通过高强度训练来保护德国西北部。位于英国本土的装甲部队也接受同样严格的训练以轮换位于德国的部队。对于当时英军装甲部队来说,打击距英国数千英里的马岛上阿军从未想过的。

备战

虽然英军高层指挥机构并不期望装甲部队能在遥远的马岛上有效的作战,但实际上这些战车的确成为马岛作战行动中一种理想装备。中型侦察团主要装备是履带式战斗侦察车。第3、4排每排配有两种型号的4辆履带式战斗侦察车。

第一种履带式战斗侦察车是由钢铁和铝金属制造“蝎子”战车,在战斗装载状态下重约8吨。它可以由1架CH-47直升机空运,两辆战车则可由1辆C-130运输机空运。该型战车装备76毫米中型速度炮,能发射碎甲弹、高爆弹、霰弹、烟零弹、照明弹,主炮最大有效射程为5000米。

第二种战斗侦察车是“曲剑”战车,它采用蝎子战车的底盘,重量也大致相同。战车安装一门30毫米高速Rarden主炮,可以发射脱壳穿甲弹、高爆弹,以及能够轻松穿透步兵战车的穿甲特效弹。

这两种战车相同之处是都安装了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全面防护核、生化武器装备和第二代被动瞄准具。每辆战车上有乘员三名:驾驶员、炮长和车长。这两种战斗侦察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对地面的压强较小,每平方英寸仅为4.9磅。较小的压强对战车在马岛上的泥炭沼上行驶具有重大意义。

除了8辆战斗侦察车外,特遣队还配备了1辆“参孙”履带式抢修车。该车上共有乘员4名:2名车辆技工、1名炮塔技工和1名抢修专家。他们能为战车提供一定的维护保养。“参孙”抢修车由战斗侦察车改装,采用同样的底盘。它的压强较小,这不仅使其在险峻的地形下能开展抢修,而且在乡村机动时,还可满足多种后勤需求。“参孙”抢修车是唯一能够对上述8辆战车进行维护的单位。但是该车只带有少量零部件,不能满足特遣队对战车进行复杂维修的要求。

这些战车对地面的压强小,因此,部署这些战车到马岛上是合适的。但是在行动之初,对战车的主炮校验是特遣队面临的一项挑战。因为自1981年11月以来,这些战车的主炮都没有进行过试射或进行校验。由于时间紧急,战车装船之前也未来得及校验。因此英军不得不采取新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当英军特遣队在非洲西海岸以外的阿森松岛外集结以重新配置人员和装备时,“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才着手解决主炮校验这个问题,他们发现阿森松岛上没有现成的坦克火炮靶场,这又使校验问题又变得复杂化。

战车抵达阿森松岛附近从“艾尔克”商用滚装船上卸载下来时“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费了不少功夫,因为阿森松岛上没有合适的滩头进行卸载和装载战车。这时装甲特遣队指挥官科里斯中校不得不极力向英军特遣队指挥官解释战车校验的必要性,且这种校验不能在海上进行。与此同时,“曲剑”战车还必须试射30毫米的脱壳穿甲弹药,因为这种弹药以前从未试射过。

在阿森松岛上进行主炮校验后,装甲特遣队又在通用登陆艇上试验发射主炮的可行性,此次试验是确定战车能否在英军登陆时为登陆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装甲车的炮手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来展示他们的射击能力,因为他们是朝漂浮着的40加仑的钢桶射击。瞄准练习给乘员们带来一定的乐趣,因为炮手还必须应对通用登陆艇不稳定的姿态。幸运的是,通用登陆艇未受到任何的损坏,并且英军也确定这些战车可以为登陆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怀疑

由于装甲特遣队行进速度快,而且对战争的准备不充分,英军并不看好在马岛上能成功使用轻型战车。实事上,英军中有大量人员对战车参与作战行动表示怀疑,因为马岛的确不适合坦克行动。

英军特遣部队指挥官对作战行动考虑确定了在作战行动之初所投入的部队,第一支参与作战行动的步兵是第3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旅,该旅包括3个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营,另外还有伞兵团第2、3营。这5个营都是轻步兵,从未与战车协同作战。虽然海上突击队和和伞兵的都是适合马岛作战的最佳部队,但是他们不是坐在战车上而是靠步行去作战。

由于步兵不与战车一起展开行动,高层指挥机构在行动之初并没有对使用坦克作出决定。因此在第3海军陆战队突击队旅登陆一周后所发动夺取绿鹅/达尔文的行动中,装甲车辆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伞兵团第2营于1982年5月21日登陆,登陆后第7天,该营对位于东马岛西南端的阿军兵营发动了攻击。在数量有限的直升机和火炮火力支援下,伞兵步行作战。在战斗中,该营指挥官和另外16名伞兵阵亡。不过,在经过短暂的顽强抵抗后,阿根廷部队,其中包括一些空军人员对英军投降。在此次行动中,战车也没有参加行动。尽管该营指挥官要求战车进行火力支持,但高层指挥机构告诉该营现在无法出动战车。

英军对在马岛上使用轻型战车的偏见主要源于马岛的地形。除了马岛东端的首府城市斯坦利周边外,英军主要行动区域,即马岛东部的公路网络基本是不存在的。另外,马岛东部的整个交通设施都很差,当地民众使用轮式拖拉机和四轮驱动的车辆通过未经改善的道路开展商业活动,而且他们也不必离开这些道路在整个岛上活动。

英国国内有一种误解,即轮式战车和履带式战车在马岛上是根本走不动。直到远征部队登陆后,指挥官才了解到真实情形。并且经历绿鹅/达尔文行动后,英军才发现事实,但直到6月份对斯坦利周边的阿军阵地进行最后攻击之前一直没有作战行动,因此,装甲特遣部队不得不从其它的方面来证实自己。

熟习地形

为了消除英军对战车的不公正的怀疑态度,“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努力熟习马岛上的地形。作战区的地形主要有两类:第一种是高地或低海拔山脉。除了地表水使使地面变得很软和有较大型鹅卵石的地方外,海拔更低的河段对履带战车来说并不是一种障碍。第二种地形是地上有没树,地表为泥炭沼和称为岩层的成片岩石覆盖。岩层通常有几百码宽,几英里长,地面上的小块岩石有人的头部大小,大块的岩石有汽车大小。履带车辆可以轻松在岩层上行驶,但在泥炭沼上行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战车车手掌握了如何在泥炭沼上驾驶战车,这就是以高速向前行驶,保持前进冲力。车手向前行驶过程中注意观察前方地形,他们特别注意长满绿色苔藓的地方,因为这些区域一般是最松软的。当的确不能避开这种地形时,车手会不转弯,笔直向前行驶。如果改变方向变会使战车的履带碾开柔软的地面,从而毁坏路面使后面的战车无法通过。另外战车速度不够快就有可能会陷入到泥沼中。

将陷入泥沼中的车辆抢救出来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但是“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员们想出以前从未实施但简单易行的抢救办法。他们在每辆战车上携带一根由高弹性尼龙材料制成“动能牵引绳”,它可以拉伸至正常长度的二倍,使用这种绳能够将一辆陷入的车辆从泥中拉到较硬实的地面上。科里斯中校开始使用一辆陷入泥炭沼中的民用拖拉机试验这种抢救方式,他让车手快速将装甲车倒行至拖拉机处,直至两辆车几乎靠在一起,此时装甲车手确信没有毁坏地面并且也有陷入泥沼中,牵引绳盘绕在地上,并且两端分别系在战车和拖拉机上,然后科里斯中校下令车手高速驾驶战车,拉伸牵引绳,将拖拉机拉出泥沼。

虽然在松软的地面上行驶对装甲部队来说是一项很大的冒险,特别是战车陷入泥沼时,但是在这种地形上行驶也有一定的优点。在对港口城市斯坦利进行最后攻击的过程中,科里斯中校的“蝎子”战车压上了阿根廷军队埋在泥沼中的地雷,地雷爆炸,将战车抛到空中并严重毁坏了战车的右前方的运行装置。同时,地雷也将沼泽炸开一个大洞,这样战车落下时吸收了部分冲击力从而减小了对战车的毁坏。

信服

“蓝色皇家卫队”的两个排的战车很快使海军突击队和伞兵信服了战车的作战能力。这些战车很快成为各个部队指挥官所寻求的武器装备。在5月28日绿鹅牵制作战行动之前,第3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就开始步行或乘直升机向东面的斯坦利方向行军。英军认为战车不适于与伞兵团2营协同作战,因此战车与突击兵和及其它伞兵一同向东行进。这时战车成为一种运载工具,搭载大量的装备、弹药和武器。

第3排的4辆战斗侦察车与第45突击兵部队沿着北边的一条道路向东行进,经过萨尔瓦夫港湾的道格拉斯居民区,到达最后的目的地,进入待命阵地。第4排与伞兵团第3营沿着一条平行道路抵达萨尔瓦夫港湾突出部的提尔水湾居民区。由于对战车地面机动能力存在偏见,伞兵团的第2营从绿鹅出发,在没有战车的支持下向东行进。在北边道路上的行军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是“蓝色皇家卫队”的战车作为地面战斗行动的关键组成,逐渐赢得了其它部队的尊重。战车在行军过程中未出现事故,车手利用这次绝佳的机会获得熟习马岛上的各种地形,因此他们对战车在各种困难地形下前进的能力充满了信心。开始他们拿捏不准是否需要进行第一分级维修,但是这种疑虑很快消除。同时,战车帮助步兵搭载大量的重型装备,从而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他们还搭载脚受伤和负载很重的步兵。特别是在休息时,战车的发动机还可以帮助烘烤步兵们湿的战靴。

更高层指挥机构也开始赞赏战车的作战能力,在提尔水湾,科里斯中校所率领的战车还负责防空,曲剑战车上的炮手使用战车上的30毫米“Rarden”火炮和同轴通用机枪轻松瞄准阿军飞行速度较慢的“天鹰”和“Pucara”战机,火炮与机枪结合不仅有效击中了几架阿军飞机,也迫使阿军战机不得不飞得高一些,这样英军被阿军击中的几率就小一些。

但是在马岛战争中,真正认识到战车的作战能力的第一支部队是新抵达的第5步兵旅,该部队在马岛东南海岸的菲茨罗伊登陆。第3海军陆战队突击旅派遣“蓝色皇家卫队”向南支援第5步兵旅在菲茨罗伊阻止阿军对英军的反击行动。第5旅估计战车在几乎无法通过和实际上没有道路的地形上可能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赶到。

但是令第5步兵旅旅长安东尼.威尔逊准将吃惊的是,战车只花了6个小时就达到指定地点,据威尔逊称,“我从未想到在这么复杂的地形下他们的行动还如此迅速,当我看到他们从山的一侧向我们驶来时,部队全身都是泥浆,并且浑身湿透,快要冻僵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时刻。”这些话是对“蓝色皇家卫队”极大的称赞。

据科里斯中校称,这次行军是在恶劣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下进行的,地图显示的道路对装甲车辆来说是无法通行的,但是科里斯得到当地一个居民的帮助,引导他们通过了这段不可能通过的路程。现在“蓝色皇家卫队”在马岛战争中的地位已经全然建立起来。

总攻

在第5步兵旅的指挥下,“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的战车为攻击斯坦利作了一些准备工作,他们对战车进行了维护,护送苏格兰卫队的侦察兵到前沿阵地,躲避阿根廷空军的空中攻击,并在6月8日帮助遭到阿军攻击的“格拉海德”爵士和“Tristram”爵士后勤登陆舰撤离伤员。

6月8日,“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第3排接到命令,再次与第3海军陆战队突击旅进行协同作战。在向北行进之初,第3排一辆曲剑战车的变速箱发生故障,该车不得不留在后面接受修理,但是该车的炮塔仍可以运转,使用30毫米炮成功攻击了阿军的天鹰战机,变速箱的故障是整个行动中唯一出现故障的大型部件,这也表明了战车的坚固性。

6月11日,重新夺取斯坦利的三个阶段的行动和击败阿军的战斗打响了。第3排的曲剑战车满载30毫米炮的炮弹,并充分利用战车上的夜视镜,支援伞民团2营向“无线山”发动进攻。当伞兵向斯坦利方向前进时,战车提供掩护火力,随后战车又加入该营成为第一批进入市区的部队。

向北行军的伞兵团第2营很高兴地看到第3排能为其发动总攻而提供火力支援。由于未在绿鹅/达尔文的行动中没能提供火力支援,第3排现在决定最大程度发挥战车的战斗能力,这不仅意味着充分发挥战车的火力,而且还充分利用了战车的夜战能力。战车的夜视系统在攻占阿军的阵地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伞兵营攻击无线山过程中,战车使用了特殊的射击法,从而使战车发挥了较大的效力。这种射击法与火力侦察相似,战车乘员使用机枪朝可疑的伊军阵地开火,希望能引发阿军的反应。在这种情形下,缺乏自律的阿军一般会开火从而暴露出他们阵地。战车乘员立即使用76毫米主炮或30毫米炮集中火力向暴露位置的阿军阵地开火。乘员一般喜欢用30毫米Rarden炮反击,因为这种炮速度快且命中度高。

第4排同样携带弹药为苏格兰卫队第2营提供支援。该部队6月13日为夜间侦察阿军沿“摇坠山”防御状况的苏格兰卫队巡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虽然一辆蝎子战车因为一枚压上地雷而受损,但是在作战中,该部队为侦察部队提供有效的夜间火力支援。

在苏格兰卫队发动的最后攻击行动中,在南面的第4排的战车与在北方的第3排有着不同的作战经历。在夜间巡逻行动中,领头的战车中搭乘着科里斯中校。该战车在行进途中遇到一个巨大的弹坑而不能通行,因此科里斯决定离开该路以绕过弹坑,绕行时该战车压上一枚反弹克雷,战车被抛到离地面3-4英尺的空中。落地后,科里斯中校的第一反应就是帮助自己及乘员离开战车,当他们离开战车后发现虽然除了耳朵嗡嗡响和头脑一遍迷糊外,没有人员受伤。

其它的战车继续前进支援步兵的攻击行动,科里斯中校指挥这些车辆继续还击阿军的大规模火力。因为行进的道路较窄,并且道路两旁都埋上了地雷,一开始仅有一辆战车能够对目标进行打击,坐在战车的外面,科里斯中校依次将每一辆战车带到前沿阵地,用战车上的火炮攻击阿军。

胜利

“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不仅仅是作为英军特遣部队一部分参与了战斗,取得胜利,而且这也是每一名特遣队成员个人的胜利。在最恶劣的战斗环境下,他们证明了他们能够有效作战的能力。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向反对使用装甲的人证明了他们能在马岛上有效使用装甲力量。对于28名中级军官和士兵来说,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成就,就足以让他们的装甲部队同行及整个英军而引以为豪。

摘自美陆军《装甲》2007年杂志

作者:小雷蒙.贝尔

编译:知远/于君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7-11/01/content_9158006.htm在25年前的1982年5月末,约9000名英军从阿根廷军队手中夺取了远离英国本土的马岛。在英军远征部队中有一支由28名军官和士兵组成“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这支特遣队共装备了4辆“蝎子”和4辆“曲剑”战斗侦察车,1辆“参孙”履带式抢修车。 这支特遣队也是伴随由伞兵、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威尔士和苏格兰警卫队和尼泊尔族士兵组成的英国步兵部队唯一一支装甲部队。

受命

对于“蓝色皇家卫队”(由两个著名的骑兵营组成,一支是皇家骑兵卫队,一支是第1 龙骑兵营)特遣队来说,参与马岛作战行动的命令是通过电话来传达的。1982年4月1日,伦敦作战部的一名作战参谋给位于温莎军营中型侦察团(相当于美国陆军一个营的规模)的周末值星官科里斯中校打电话,询问科里斯中校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动员一支机械化骑兵。中型侦察团所在的温莎军营位于波克夏县温莎城堡附近,该部队也是距伦敦最近的一支装甲部队,它担负着快速反应任务,在突发事件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出动。科里斯立即向上司报告,上司指定了“蓝色皇家卫队”B中队第3、4排随同英军马岛特遣部队前往位于南大西洋上的马岛。

在1982年,英军强大的装甲部队主要作战对象是部署在东德的苏军部队,英军的装甲部队及装甲侦察部队作为英国驻莱茵军一部分轮换驻扎在德国北部。装甲部队的训练主要是为华沙条约国的大规模入侵做准备,因此英国驻莱茵军一直保持戒备状态,并且通过高强度训练来保护德国西北部。位于英国本土的装甲部队也接受同样严格的训练以轮换位于德国的部队。对于当时英军装甲部队来说,打击距英国数千英里的马岛上阿军从未想过的。

备战

虽然英军高层指挥机构并不期望装甲部队能在遥远的马岛上有效的作战,但实际上这些战车的确成为马岛作战行动中一种理想装备。中型侦察团主要装备是履带式战斗侦察车。第3、4排每排配有两种型号的4辆履带式战斗侦察车。

第一种履带式战斗侦察车是由钢铁和铝金属制造“蝎子”战车,在战斗装载状态下重约8吨。它可以由1架CH-47直升机空运,两辆战车则可由1辆C-130运输机空运。该型战车装备76毫米中型速度炮,能发射碎甲弹、高爆弹、霰弹、烟零弹、照明弹,主炮最大有效射程为5000米。

第二种战斗侦察车是“曲剑”战车,它采用蝎子战车的底盘,重量也大致相同。战车安装一门30毫米高速Rarden主炮,可以发射脱壳穿甲弹、高爆弹,以及能够轻松穿透步兵战车的穿甲特效弹。

这两种战车相同之处是都安装了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全面防护核、生化武器装备和第二代被动瞄准具。每辆战车上有乘员三名:驾驶员、炮长和车长。这两种战斗侦察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对地面的压强较小,每平方英寸仅为4.9磅。较小的压强对战车在马岛上的泥炭沼上行驶具有重大意义。

除了8辆战斗侦察车外,特遣队还配备了1辆“参孙”履带式抢修车。该车上共有乘员4名:2名车辆技工、1名炮塔技工和1名抢修专家。他们能为战车提供一定的维护保养。“参孙”抢修车由战斗侦察车改装,采用同样的底盘。它的压强较小,这不仅使其在险峻的地形下能开展抢修,而且在乡村机动时,还可满足多种后勤需求。“参孙”抢修车是唯一能够对上述8辆战车进行维护的单位。但是该车只带有少量零部件,不能满足特遣队对战车进行复杂维修的要求。

这些战车对地面的压强小,因此,部署这些战车到马岛上是合适的。但是在行动之初,对战车的主炮校验是特遣队面临的一项挑战。因为自1981年11月以来,这些战车的主炮都没有进行过试射或进行校验。由于时间紧急,战车装船之前也未来得及校验。因此英军不得不采取新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当英军特遣队在非洲西海岸以外的阿森松岛外集结以重新配置人员和装备时,“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才着手解决主炮校验这个问题,他们发现阿森松岛上没有现成的坦克火炮靶场,这又使校验问题又变得复杂化。

战车抵达阿森松岛附近从“艾尔克”商用滚装船上卸载下来时“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费了不少功夫,因为阿森松岛上没有合适的滩头进行卸载和装载战车。这时装甲特遣队指挥官科里斯中校不得不极力向英军特遣队指挥官解释战车校验的必要性,且这种校验不能在海上进行。与此同时,“曲剑”战车还必须试射30毫米的脱壳穿甲弹药,因为这种弹药以前从未试射过。

在阿森松岛上进行主炮校验后,装甲特遣队又在通用登陆艇上试验发射主炮的可行性,此次试验是确定战车能否在英军登陆时为登陆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装甲车的炮手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来展示他们的射击能力,因为他们是朝漂浮着的40加仑的钢桶射击。瞄准练习给乘员们带来一定的乐趣,因为炮手还必须应对通用登陆艇不稳定的姿态。幸运的是,通用登陆艇未受到任何的损坏,并且英军也确定这些战车可以为登陆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怀疑

由于装甲特遣队行进速度快,而且对战争的准备不充分,英军并不看好在马岛上能成功使用轻型战车。实事上,英军中有大量人员对战车参与作战行动表示怀疑,因为马岛的确不适合坦克行动。

英军特遣部队指挥官对作战行动考虑确定了在作战行动之初所投入的部队,第一支参与作战行动的步兵是第3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旅,该旅包括3个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营,另外还有伞兵团第2、3营。这5个营都是轻步兵,从未与战车协同作战。虽然海上突击队和和伞兵的都是适合马岛作战的最佳部队,但是他们不是坐在战车上而是靠步行去作战。

由于步兵不与战车一起展开行动,高层指挥机构在行动之初并没有对使用坦克作出决定。因此在第3海军陆战队突击队旅登陆一周后所发动夺取绿鹅/达尔文的行动中,装甲车辆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伞兵团第2营于1982年5月21日登陆,登陆后第7天,该营对位于东马岛西南端的阿军兵营发动了攻击。在数量有限的直升机和火炮火力支援下,伞兵步行作战。在战斗中,该营指挥官和另外16名伞兵阵亡。不过,在经过短暂的顽强抵抗后,阿根廷部队,其中包括一些空军人员对英军投降。在此次行动中,战车也没有参加行动。尽管该营指挥官要求战车进行火力支持,但高层指挥机构告诉该营现在无法出动战车。

英军对在马岛上使用轻型战车的偏见主要源于马岛的地形。除了马岛东端的首府城市斯坦利周边外,英军主要行动区域,即马岛东部的公路网络基本是不存在的。另外,马岛东部的整个交通设施都很差,当地民众使用轮式拖拉机和四轮驱动的车辆通过未经改善的道路开展商业活动,而且他们也不必离开这些道路在整个岛上活动。

英国国内有一种误解,即轮式战车和履带式战车在马岛上是根本走不动。直到远征部队登陆后,指挥官才了解到真实情形。并且经历绿鹅/达尔文行动后,英军才发现事实,但直到6月份对斯坦利周边的阿军阵地进行最后攻击之前一直没有作战行动,因此,装甲特遣部队不得不从其它的方面来证实自己。

熟习地形

为了消除英军对战车的不公正的怀疑态度,“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努力熟习马岛上的地形。作战区的地形主要有两类:第一种是高地或低海拔山脉。除了地表水使使地面变得很软和有较大型鹅卵石的地方外,海拔更低的河段对履带战车来说并不是一种障碍。第二种地形是地上有没树,地表为泥炭沼和称为岩层的成片岩石覆盖。岩层通常有几百码宽,几英里长,地面上的小块岩石有人的头部大小,大块的岩石有汽车大小。履带车辆可以轻松在岩层上行驶,但在泥炭沼上行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战车车手掌握了如何在泥炭沼上驾驶战车,这就是以高速向前行驶,保持前进冲力。车手向前行驶过程中注意观察前方地形,他们特别注意长满绿色苔藓的地方,因为这些区域一般是最松软的。当的确不能避开这种地形时,车手会不转弯,笔直向前行驶。如果改变方向变会使战车的履带碾开柔软的地面,从而毁坏路面使后面的战车无法通过。另外战车速度不够快就有可能会陷入到泥沼中。

将陷入泥沼中的车辆抢救出来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但是“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员们想出以前从未实施但简单易行的抢救办法。他们在每辆战车上携带一根由高弹性尼龙材料制成“动能牵引绳”,它可以拉伸至正常长度的二倍,使用这种绳能够将一辆陷入的车辆从泥中拉到较硬实的地面上。科里斯中校开始使用一辆陷入泥炭沼中的民用拖拉机试验这种抢救方式,他让车手快速将装甲车倒行至拖拉机处,直至两辆车几乎靠在一起,此时装甲车手确信没有毁坏地面并且也有陷入泥沼中,牵引绳盘绕在地上,并且两端分别系在战车和拖拉机上,然后科里斯中校下令车手高速驾驶战车,拉伸牵引绳,将拖拉机拉出泥沼。

虽然在松软的地面上行驶对装甲部队来说是一项很大的冒险,特别是战车陷入泥沼时,但是在这种地形上行驶也有一定的优点。在对港口城市斯坦利进行最后攻击的过程中,科里斯中校的“蝎子”战车压上了阿根廷军队埋在泥沼中的地雷,地雷爆炸,将战车抛到空中并严重毁坏了战车的右前方的运行装置。同时,地雷也将沼泽炸开一个大洞,这样战车落下时吸收了部分冲击力从而减小了对战车的毁坏。

信服

“蓝色皇家卫队”的两个排的战车很快使海军突击队和伞兵信服了战车的作战能力。这些战车很快成为各个部队指挥官所寻求的武器装备。在5月28日绿鹅牵制作战行动之前,第3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就开始步行或乘直升机向东面的斯坦利方向行军。英军认为战车不适于与伞兵团2营协同作战,因此战车与突击兵和及其它伞兵一同向东行进。这时战车成为一种运载工具,搭载大量的装备、弹药和武器。

第3排的4辆战斗侦察车与第45突击兵部队沿着北边的一条道路向东行进,经过萨尔瓦夫港湾的道格拉斯居民区,到达最后的目的地,进入待命阵地。第4排与伞兵团第3营沿着一条平行道路抵达萨尔瓦夫港湾突出部的提尔水湾居民区。由于对战车地面机动能力存在偏见,伞兵团的第2营从绿鹅出发,在没有战车的支持下向东行进。在北边道路上的行军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是“蓝色皇家卫队”的战车作为地面战斗行动的关键组成,逐渐赢得了其它部队的尊重。战车在行军过程中未出现事故,车手利用这次绝佳的机会获得熟习马岛上的各种地形,因此他们对战车在各种困难地形下前进的能力充满了信心。开始他们拿捏不准是否需要进行第一分级维修,但是这种疑虑很快消除。同时,战车帮助步兵搭载大量的重型装备,从而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他们还搭载脚受伤和负载很重的步兵。特别是在休息时,战车的发动机还可以帮助烘烤步兵们湿的战靴。

更高层指挥机构也开始赞赏战车的作战能力,在提尔水湾,科里斯中校所率领的战车还负责防空,曲剑战车上的炮手使用战车上的30毫米“Rarden”火炮和同轴通用机枪轻松瞄准阿军飞行速度较慢的“天鹰”和“Pucara”战机,火炮与机枪结合不仅有效击中了几架阿军飞机,也迫使阿军战机不得不飞得高一些,这样英军被阿军击中的几率就小一些。

但是在马岛战争中,真正认识到战车的作战能力的第一支部队是新抵达的第5步兵旅,该部队在马岛东南海岸的菲茨罗伊登陆。第3海军陆战队突击旅派遣“蓝色皇家卫队”向南支援第5步兵旅在菲茨罗伊阻止阿军对英军的反击行动。第5旅估计战车在几乎无法通过和实际上没有道路的地形上可能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赶到。

但是令第5步兵旅旅长安东尼.威尔逊准将吃惊的是,战车只花了6个小时就达到指定地点,据威尔逊称,“我从未想到在这么复杂的地形下他们的行动还如此迅速,当我看到他们从山的一侧向我们驶来时,部队全身都是泥浆,并且浑身湿透,快要冻僵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时刻。”这些话是对“蓝色皇家卫队”极大的称赞。

据科里斯中校称,这次行军是在恶劣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下进行的,地图显示的道路对装甲车辆来说是无法通行的,但是科里斯得到当地一个居民的帮助,引导他们通过了这段不可能通过的路程。现在“蓝色皇家卫队”在马岛战争中的地位已经全然建立起来。

总攻

在第5步兵旅的指挥下,“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的战车为攻击斯坦利作了一些准备工作,他们对战车进行了维护,护送苏格兰卫队的侦察兵到前沿阵地,躲避阿根廷空军的空中攻击,并在6月8日帮助遭到阿军攻击的“格拉海德”爵士和“Tristram”爵士后勤登陆舰撤离伤员。

6月8日,“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第3排接到命令,再次与第3海军陆战队突击旅进行协同作战。在向北行进之初,第3排一辆曲剑战车的变速箱发生故障,该车不得不留在后面接受修理,但是该车的炮塔仍可以运转,使用30毫米炮成功攻击了阿军的天鹰战机,变速箱的故障是整个行动中唯一出现故障的大型部件,这也表明了战车的坚固性。

6月11日,重新夺取斯坦利的三个阶段的行动和击败阿军的战斗打响了。第3排的曲剑战车满载30毫米炮的炮弹,并充分利用战车上的夜视镜,支援伞民团2营向“无线山”发动进攻。当伞兵向斯坦利方向前进时,战车提供掩护火力,随后战车又加入该营成为第一批进入市区的部队。

向北行军的伞兵团第2营很高兴地看到第3排能为其发动总攻而提供火力支援。由于未在绿鹅/达尔文的行动中没能提供火力支援,第3排现在决定最大程度发挥战车的战斗能力,这不仅意味着充分发挥战车的火力,而且还充分利用了战车的夜战能力。战车的夜视系统在攻占阿军的阵地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伞兵营攻击无线山过程中,战车使用了特殊的射击法,从而使战车发挥了较大的效力。这种射击法与火力侦察相似,战车乘员使用机枪朝可疑的伊军阵地开火,希望能引发阿军的反应。在这种情形下,缺乏自律的阿军一般会开火从而暴露出他们阵地。战车乘员立即使用76毫米主炮或30毫米炮集中火力向暴露位置的阿军阵地开火。乘员一般喜欢用30毫米Rarden炮反击,因为这种炮速度快且命中度高。

第4排同样携带弹药为苏格兰卫队第2营提供支援。该部队6月13日为夜间侦察阿军沿“摇坠山”防御状况的苏格兰卫队巡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虽然一辆蝎子战车因为一枚压上地雷而受损,但是在作战中,该部队为侦察部队提供有效的夜间火力支援。

在苏格兰卫队发动的最后攻击行动中,在南面的第4排的战车与在北方的第3排有着不同的作战经历。在夜间巡逻行动中,领头的战车中搭乘着科里斯中校。该战车在行进途中遇到一个巨大的弹坑而不能通行,因此科里斯决定离开该路以绕过弹坑,绕行时该战车压上一枚反弹克雷,战车被抛到离地面3-4英尺的空中。落地后,科里斯中校的第一反应就是帮助自己及乘员离开战车,当他们离开战车后发现虽然除了耳朵嗡嗡响和头脑一遍迷糊外,没有人员受伤。

其它的战车继续前进支援步兵的攻击行动,科里斯中校指挥这些车辆继续还击阿军的大规模火力。因为行进的道路较窄,并且道路两旁都埋上了地雷,一开始仅有一辆战车能够对目标进行打击,坐在战车的外面,科里斯中校依次将每一辆战车带到前沿阵地,用战车上的火炮攻击阿军。

胜利

“蓝色皇家卫队”特遣队不仅仅是作为英军特遣部队一部分参与了战斗,取得胜利,而且这也是每一名特遣队成员个人的胜利。在最恶劣的战斗环境下,他们证明了他们能够有效作战的能力。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向反对使用装甲的人证明了他们能在马岛上有效使用装甲力量。对于28名中级军官和士兵来说,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成就,就足以让他们的装甲部队同行及整个英军而引以为豪。

摘自美陆军《装甲》2007年杂志

作者:小雷蒙.贝尔

编译:知远/于君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7-11/01/content_9158006.htm
“曲剑”战车

这个一般翻译成“大弯刀”战车。
中了雷还没事?
12.7的穿甲弹就可以终结它,只能说阿根廷人只会踢足球
他国的八股文而已
怎么没看出有多大战绩
上12.7试试
话说,这个真没啥好说的,总体而言阿根廷人实在废柴……
其实若非哭泣兵战斗力太渣这豆战车简直就是上战场送死的。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4 00:47
12.7的穿甲弹就可以终结它,只能说阿根廷人只会踢足球


马岛时候阿根廷人又不是没用过12.7机枪。

光是距离就是个大问题,蝎子上的那门76mm炮可以轻松在12.7威胁距离外完爆12.7机枪阵地,即使是弯刀上的30mm炮也同样可以。

网上RPG和12.7的威胁有神话之嫌。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4 00:47
12.7的穿甲弹就可以终结它,只能说阿根廷人只会踢足球


马岛时候阿根廷人又不是没用过12.7机枪。

光是距离就是个大问题,蝎子上的那门76mm炮可以轻松在12.7威胁距离外完爆12.7机枪阵地,即使是弯刀上的30mm炮也同样可以。

网上RPG和12.7的威胁有神话之嫌。
大大白兔 发表于 2011-12-4 06:31
他国的八股文而已
原来不光tg会这套啊
当时阿军其实也可以把坦克运至马岛上去,可他们就是没这么做,而且运上岛的军用卡车也太少了,无法将港口另一头的弹药运去山区阿军的防线。
papop 发表于 2011-12-4 19:28
马岛时候阿根廷人又不是没用过12.7机枪。

光是距离就是个大问题,蝎子上的那门76mm炮可以轻松在12.7 ...
这不是理由,假设把1950年的志愿军(不谈39军,就算180师吧)调到马岛上,英国会赢吗?

睡不着觉怪床歪。1982,阿军参战的只有空军!其他人在梦游!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5 11:59
这不是理由,假设把1950年的志愿军(不谈39军,就算180师吧)调到马岛上,英国会赢吗?

睡不着觉怪床歪 ...
金门可以着参考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5 11:59
这不是理由,假设把1950年的志愿军(不谈39军,就算180师吧)调到马岛上,英国会赢吗?

睡不着觉怪床歪 ...
严重同意。。。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5 11:59
这不是理由,假设把1950年的志愿军(不谈39军,就算180师吧)调到马岛上,英国会赢吗?

睡不着觉怪床歪 ...
如果手里也只有12.7之类武器可用的话,除非英军犯下重大战术错误,否则12.7 VS 弯刀轻坦,毫无悬念的还是英军会赢。。。

打仗不能只期望自己素质高,绝不失误,而对手素质低小,总是犯错误是吧。

刚才365说参考金门,不如参考东山岛。

无论武器差距多大,只要不是代差,战争的成败是由谋略,士气,士兵的技战术,后勤决定的,阿根廷的海陆军可以说没有参战,在梦游,一只手打人家三只手,还不如人家手粗,不输才怪!
papop 发表于 2011-12-5 15:03
如果手里也只有12.7之类武器可用的话,除非英军犯下重大战术错误,否则12.7 VS 弯刀轻坦,毫无悬念的还是 ...
1,2次战役时,志愿军怎么对抗坦克的?还不是8,9t的蝎小坦克
幻海魔刀 发表于 2011-12-4 20:29
当时阿军其实也可以把坦克运至马岛上去,可他们就是没这么做,而且运上岛的军用卡车也太少了,无法将港口另 ...
阿军没准备充分就硬了,结果被砍惨了
一年没搞过试射,连脱穿都没打过,英军的快反部队就是个称号么?
http://www.56.com/u52/v_MzM2MjU5ODU.html
阿根廷人拍的描述马岛战争的电影《烽火烈焰》,片中阿军被打得好惨,简直像是在被英军割稻草。
那么几辆小车也敢出去……
最后还得靠老马的上帝之手……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5 19:10
刚才365说参考金门,不如参考东山岛。

无论武器差距多大,只要不是代差,战争的成败是由谋略,士气,士兵 ...
说得好!只要不是代差!

可问题是:12.7机枪和蝎式坦克的差距就是代差。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5 19:10
刚才365说参考金门,不如参考东山岛。

无论武器差距多大,只要不是代差,战争的成败是由谋略,士气,士兵 ...


战争的成败不是只由谋略,士气,士兵的技战术,后勤决定的。。。技术装备,以及围绕技术装备的相应先进的技战术,也同样必不可少,而且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自自91年海湾战争之后全军的基本共识。。。不然你以为T G现在搞J-20,99是钱多了没处花了?


不能唯武器论,但唯士气论也一样应该闪一边去。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5 19:10
刚才365说参考金门,不如参考东山岛。

无论武器差距多大,只要不是代差,战争的成败是由谋略,士气,士兵 ...


战争的成败不是只由谋略,士气,士兵的技战术,后勤决定的。。。技术装备,以及围绕技术装备的相应先进的技战术,也同样必不可少,而且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自自91年海湾战争之后全军的基本共识。。。不然你以为T G现在搞J-20,99是钱多了没处花了?


不能唯武器论,但唯士气论也一样应该闪一边去。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5 19:12
1,2次战役时,志愿军怎么对抗坦克的?还不是8,9t的蝎小坦克
那重大人员损失代价你就视而不见?

过去没那条件,提供好装备给志愿军兵用,只好步枪+机枪+炸药硬顶着上。。。但现在有条件了,还片面强调人的因素,不给好装备用,只发12.7机枪对人家轻坦克,说难听点,这就叫谋杀。

岛上的阿根廷陆军可是有M41的
结果当了大相公而已
papop 发表于 2011-12-5 23:12
那重大人员损失代价你就视而不见?

过去没那条件,提供好装备给志愿军兵用,只好步枪+机枪+炸药硬顶着 ...
但是马岛双方,尤其是岛上双方武器不存在代差,再说马岛阿根廷陆军有多少重大人员损失?
papop 发表于 2011-12-5 23:03
说得好!只要不是代差!

可问题是:12.7机枪和蝎式坦克的差距就是代差。
问题是阿根廷不是只有12.7。

您大概忘记了,阿根廷曾经拼凑出自己的30t的坦克,虽然是来件加工。这说明阿根廷还是有一点实力的。在英国舰队到达以前的时间里,他们在干什么?没有修机场,没有运物资,没有运足够的武器,甚至后来的增加3000人还是战时用c130运输过去的,到这时才想到?武器没有优势,士气也没有优势,准备也没有优势(英国也好不到哪里)

阿根廷不败才见鬼!
papop 发表于 2011-12-5 23:12
那重大人员损失代价你就视而不见?

过去没那条件,提供好装备给志愿军兵用,只好步枪+机枪+炸药硬顶着 ...
再罗嗦一句,阿根廷空军冒死投蛋,很多命中但不爆,有种说法是地勤用的是对地的引信,需要撞击强度大,而现代军舰是铁皮的,引信达不到强度所以不爆!真是这样,彻底无语,地勤难道不知道飞行员的攻击目标?
365赌王 发表于 2011-12-5 12:12
金门可以着参考
反坦克能力不一样

志愿军集中了全军的反装甲武器
金门岛没有

不能比
papop 发表于 2011-12-5 23:12
那重大人员损失代价你就视而不见?

过去没那条件,提供好装备给志愿军兵用,只好步枪+机枪+炸药硬顶着 ...
问题是

阿根廷没穷到只有机枪炸药吧?
我就不信1980年代
还拿10T级战车没办法!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6 09:50
但是马岛双方,尤其是岛上双方武器不存在代差,再说马岛阿根廷陆军有多少重大人员损失?
但按照你4楼的设定,12.7机枪和蝎子轻坦的差距,不是代差是什么?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6 10:02
问题是阿根廷不是只有12.7。

您大概忘记了,阿根廷曾经拼凑出自己的30t的坦克,虽然是来件加工。这说明 ...
阿根廷确实不是只有12.7机枪,可问题是你自己在4楼却幻想用12.7机枪结果“蝎子”轻坦,这不是搞笑是什么?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2-6 10:19
再罗嗦一句,阿根廷空军冒死投蛋,很多命中但不爆,有种说法是地勤用的是对地的引信,需要撞击强度大,而 ...
也许是只有对地引信可用的缘故。。。

毕竟A4是对地攻击机,不是对海攻击机。专业对海的是那些能打飞鱼的超军旗。

wxsn78 发表于 2011-12-6 10:25
问题是

阿根廷没穷到只有机枪炸药吧?
请自行翻看4楼的限定,不是我不准阿根廷人用其它更专业点的反坦克武器,而是4楼在幻想靠12.7机枪就可以反坦克。
服了你,蝎也算坦克?12.7穿甲弹可以击穿的是坦克?只是挂了坦克的名字!
wxsn78 发表于 2011-12-6 10:24
反坦克能力不一样

志愿军集中了全军的反装甲武器
完全不在这个方面,而是当时马岛已是一座孤岛,弹、粮、兵员得不到任何补充。官兵看不到任何希望,在此情况下,就是把人换为112师,也不过是拉长结束战争的时间而已。阿海军在贝尔格拉将军号巡洋舰被英核潜艇击沉后就明白,以当时双方的战力对比,基本上就是出来一艘就挂一艘。何况土O8那时的海、空军是个啥情况?
至于前面有人提到东山岛的胜利,那恰恰是能够得到支援而金门则没这个条件。再有就是金门滩头那辆之前抛锚的小坦克,对我登陆船队给予了很大的杀伤,其实说来登陆船队上有战防炮来着。
papop 发表于 2011-12-6 11:05
请自行翻看4楼的限定,不是我不准阿根廷人用其它更专业点的反坦克武器,而是4楼在幻想靠12.7机枪就可以反 ...
我跟他没关系 谢谢
365赌王 发表于 2011-12-6 11:35
完全不在这个方面,而是当时马岛已是一座孤岛,弹、粮、兵员得不到任何补充。官兵看不到任何希望,在此情况 ...
叶飞手里的技术装备状况很差 国内当时状况好的日式美式105、150、155榴弹炮都北运了
步兵连队装备的火箭筒、冲锋枪也集中给东北边防军

就那少数几门战防炮
或许还没上岸 木船就被先做翻 哪有机会稳定射击

另,国民党守军当时也不止1辆斯图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