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客观阐述我空军现代化发展历程与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22:58
壹、前 言

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重新调整;1985年6月前领导人邓小平提出,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从过去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注一由于汲取海湾战争经验并体认空权的重要性,我军领导成员极力主张发展空中力量,特别强调并坚持把空中力量的建设和发展,做为国防建设重点。注二1993年初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江泽民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提高应急作战能力。注三从1997至1999年精简50万人的计画中,空军人数不减反增,反而因「技术含量较高」而成为加强的对象,注四此适足以说明中国空军在未来局部战争中,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1999年10月,前空军司令员刘顺尧中将、政委乔清晨中将(现为空军司令员)接受香港《紫荆》杂志专访时公开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已由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注五自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后,双方的交往与互动就持续成长,其中苏27战机的换装和技术引进,不仅显示双方谋求共同利益的企图,更成为我军空军现代化甚至全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针。
贰、中国空军战略思想之演变

一、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一)从1949年到1970年代末期,我们的国家军事战略是由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概念所定义,而毛泽东去世后不到几年,我军即将「人民战争」正式调整为「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直到199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家军事战略才修正为准备投入并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注六
(二)1993年初,中共中央军委会主席江泽民,因应国际情势转变及国家战略目标调整,提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准备方向调整在东南沿海、南海海域及「中」印边界;并以海、空军建设为重点,同时增强二炮威慑力量。」注七1996年1月6日,《解放军报》刊载一篇文章,论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理论,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提出此一方针,是「我军建设实行领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持续与发展」。注八
(三)邓小平与江泽民并曾一再对外表示:「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我们整个国家的战略方针,就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注九中国空军在此架构下,拟定自身的战略和准则,并称「在军事战略指导下的空军战略,所服务的目标必须与军事战略一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空军运用和建设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应该具体体现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注十
(四)简单而言,积极防御的基本涵义就是毛泽东所讲的三句话:「积极防御就是攻势防御、决战防御,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这包含两种意义:一是在战略防御中实行战役战斗的进攻战;二是适时地将战略防御导向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注十一「积极防御」虽然在战略上采取「后发制人」,但在战术战役运用上特别强调「先机制敌」的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破坏敌人的进攻准备,使处于战略防御之一方,摆脱被动,力争主动。注十二
(五)张东辉在《军事方略》书中指出:「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军队建设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把这一总目标摆到国防建设的突出位置;江泽民同志则始终不渝地围绕这个总目标,抓紧军队改革和建设。」注十三足见历代我们领导人,有感于国际局势变化迅速,均致力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
二、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一)多年来,解放军习惯于从「大打」的角度思考战争指导;进入80年代以后,邓小平认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却是难以完全预料,于是提出一系列对局部性战争的战略指导,成为解放军新时期军事斗争的理论基础。注十四为因应打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新作战要求,我们自1985年起便展开许多军事改革。其根本目标是要我军脱离庞大笨重的传统兵力结构,能成为一支规模较小但更具战力的军队。注十五
(二)根据此说法,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邓小平所提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注十六而这里所指的「现代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武器装备,这是物质基础。二是人,就是能用现代化武器的人,这里包括干部的培养训练、部队的教育训练。三是把人组织起来,把人和武器结合起来,这就要有科学的编制体制。」注十七
(三)然而,我们的军队现代化,虽可远溯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防开始「军事现代化」建设。注十八但基本上我空军在建立初期即未有单独的「空军战略」存在,更遑论据此应有之部队建设。直到1985年邓小平提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强调「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的建军方针,同时研究我军未来现代化过程的战略改变与军力结构时,空军才提出建立「空军战略」之要求。
(四)1991年海湾战后,我军更深一层体会到正确运用空军力量,将直接影响整个战局的进程和结果,因此再度提出并重新认定空军在「积极防御」军事战略中的地位。直到1999年我军从科索沃战争获得启示,才同意空军多年来建立外向进攻型「空军战略」的愿望;由防御性防空作战转向主动出击争夺「制空权」,以及在纵深作战中担任空中主攻与空降突击的「攻防兼备」新战略。注十九至此,中国空军才正式确定其现代化政策。壹、前 言

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重新调整;1985年6月前领导人邓小平提出,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从过去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注一由于汲取海湾战争经验并体认空权的重要性,我军领导成员极力主张发展空中力量,特别强调并坚持把空中力量的建设和发展,做为国防建设重点。注二1993年初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江泽民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提高应急作战能力。注三从1997至1999年精简50万人的计画中,空军人数不减反增,反而因「技术含量较高」而成为加强的对象,注四此适足以说明中国空军在未来局部战争中,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1999年10月,前空军司令员刘顺尧中将、政委乔清晨中将(现为空军司令员)接受香港《紫荆》杂志专访时公开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已由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注五自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后,双方的交往与互动就持续成长,其中苏27战机的换装和技术引进,不仅显示双方谋求共同利益的企图,更成为我军空军现代化甚至全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针。
贰、中国空军战略思想之演变

一、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一)从1949年到1970年代末期,我们的国家军事战略是由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概念所定义,而毛泽东去世后不到几年,我军即将「人民战争」正式调整为「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直到199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家军事战略才修正为准备投入并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注六
(二)1993年初,中共中央军委会主席江泽民,因应国际情势转变及国家战略目标调整,提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准备方向调整在东南沿海、南海海域及「中」印边界;并以海、空军建设为重点,同时增强二炮威慑力量。」注七1996年1月6日,《解放军报》刊载一篇文章,论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理论,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提出此一方针,是「我军建设实行领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持续与发展」。注八
(三)邓小平与江泽民并曾一再对外表示:「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我们整个国家的战略方针,就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注九中国空军在此架构下,拟定自身的战略和准则,并称「在军事战略指导下的空军战略,所服务的目标必须与军事战略一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空军运用和建设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应该具体体现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注十
(四)简单而言,积极防御的基本涵义就是毛泽东所讲的三句话:「积极防御就是攻势防御、决战防御,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这包含两种意义:一是在战略防御中实行战役战斗的进攻战;二是适时地将战略防御导向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注十一「积极防御」虽然在战略上采取「后发制人」,但在战术战役运用上特别强调「先机制敌」的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破坏敌人的进攻准备,使处于战略防御之一方,摆脱被动,力争主动。注十二
(五)张东辉在《军事方略》书中指出:「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军队建设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把这一总目标摆到国防建设的突出位置;江泽民同志则始终不渝地围绕这个总目标,抓紧军队改革和建设。」注十三足见历代我们领导人,有感于国际局势变化迅速,均致力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
二、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一)多年来,解放军习惯于从「大打」的角度思考战争指导;进入80年代以后,邓小平认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却是难以完全预料,于是提出一系列对局部性战争的战略指导,成为解放军新时期军事斗争的理论基础。注十四为因应打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新作战要求,我们自1985年起便展开许多军事改革。其根本目标是要我军脱离庞大笨重的传统兵力结构,能成为一支规模较小但更具战力的军队。注十五
(二)根据此说法,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邓小平所提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注十六而这里所指的「现代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武器装备,这是物质基础。二是人,就是能用现代化武器的人,这里包括干部的培养训练、部队的教育训练。三是把人组织起来,把人和武器结合起来,这就要有科学的编制体制。」注十七
(三)然而,我们的军队现代化,虽可远溯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防开始「军事现代化」建设。注十八但基本上我空军在建立初期即未有单独的「空军战略」存在,更遑论据此应有之部队建设。直到1985年邓小平提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强调「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的建军方针,同时研究我军未来现代化过程的战略改变与军力结构时,空军才提出建立「空军战略」之要求。
(四)1991年海湾战后,我军更深一层体会到正确运用空军力量,将直接影响整个战局的进程和结果,因此再度提出并重新认定空军在「积极防御」军事战略中的地位。直到1999年我军从科索沃战争获得启示,才同意空军多年来建立外向进攻型「空军战略」的愿望;由防御性防空作战转向主动出击争夺「制空权」,以及在纵深作战中担任空中主攻与空降突击的「攻防兼备」新战略。注十九至此,中国空军才正式确定其现代化政策。
参、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

一、武器装备研发与采购
(一)我军军事现代化的进度,与外国武器和技术能否保持不辍,有绝对的关系。注二十当前我军方有两种部署先进武器的方式。其一是引进,包括进口现成的武器系统,在取得授权生产下引进主要子系统自行组装,以及进口制造技术等,换句话说,技术移转包含在引进要素当中;其二则是自行研制,但自行研制需要一个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做支撑。注二一
(二)技术引进过程
1.从1970至1980年代,我军进口许多不同子系统和技术,并试图将其整合到自行生产的武器平台上。例如,1975年从英国罗斯罗伊斯公司(Rolls-Royce)引进二个Spey引擎,并取得该公司许可,希望仿制该引擎装配在自行研制的战斗机上,但直到1980年代中期,我们仍无法仿制该引擎。
2.另一个例子是「和平珍珠」计划。美国和我建交后,我方一直要求美方提供先进制造技术。19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同意透过军售方式,由格鲁曼导弹公司(Grumman)为我自制的歼八Ⅱ战机研制50套射控系统,此计划开始不久后,即因「六四」天安门事件,美国政府对我进行制裁,我转向苏联接触,并于1990年主动中止该项计划。
3.除英国和美国外,以色列还曾提供我们武器的研制技术。被认为是我新一代战机的「歼十」,其技术来源即为以色列。1980年代,以色列试图利用美国政府所提供的资金自行独立发展「幼狮」(Lavi)战机,惟美方为避免此一计划可能引发的市场竞争,遂阻挠此项发展计画。以色列乃于1980年代中期,在我要求下把当时被迫停止发展的技术转卖给我方。
4.此外,我们还从其它国家引进各项技术,例如,1986年从意大利Aeritalia公司引进射控系统装置在其自制的「强五」对地攻击机上。这显示,在过去20多年来,我军从不同来源国家引进许多不同的子系统和技术,装置在自制武器载台上,并希望藉此强化其自制武器系统的能力。
5.进入1990年代以后,我们仍仰赖引进方式来解决其在武器装备上的迫切需求。在最近10年中,我军从俄罗斯引进大量武器装备和技术。在武器方面,我们先后引进苏恺27战机、苏恺30战机、S-300地对空导弹、AA-12视距外中程空对空导弹等。
(三)技术引进成果
1.就引进技术而言,最令人注目的是苏恺27制造技术。在俄罗斯政府授权下,我们将制造200架苏恺27战机,并以其做为我空军未来主力作战机种,经授权制造的战机已从「沈阳飞机制造厂」陆续出厂。值得欣慰的是,我方最近从俄罗斯购得苏恺30战机,亦将比照苏恺27战机交易先例,可自行制造苏恺战机及其它先进武器。注二二
2.然而,俄罗斯并不是我们唯一的引进来源,以色列是除俄罗斯之外一直备受世人关注的焦点。以色列曾经和我军方达成Falcon电子战预警机交易案协议,但美国担心我拥有这种飞机之后,将会影响台海安全,甚至东亚军力平衡,因此向以色列施压。以色列为取得美国更多援助,遂取消该项交易。
3.我们寻求国外技术转移旨在「借力使力」,提升本国武器的自制能力。不论是授权生产、分解仿冒或进一步促使国内武器升级、研发更多自制系统,最终仍在拥有、控制这些国外的新技术。因此,我们目前的军事采购重点,不是武器系统成品,而是为其国防科技和工业引进关键性、提升性的科技--取得有「附加价值」的科技。注二三
二、现代化建设情况
(一)《中华网》2001年10月的评析显示,在进入21世纪之后,军队仍存在十大问题尚待解决,包括:注二四
1.军费远不能满足军事现代化需要,造成装备更新换代缓慢,跟不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
2.人员素质低下,部队中具有高学历的人员少,无法满足高科技、现代化军事的需要。
3.军官指挥能力有限,指导思想落后,不具备指挥现代战争的作战能力。
4.军事装备科研开发力度不够,以往的采购方式和体制弊端,延续影响装备开发。
5.基础科学落后,造成改善军事装备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批量生产现代化武器。
6.贪污腐化泛滥,尤其是高中层级及某些部门中最为严重,利用公款吃、喝、嫖、赌、毒的恶习到处蔓延。
7.麻痹思想严重,认为拥有核武器,产生自大情绪,过分吹嘘某些自行研制生产的装备。
8.指挥方法落后,很多地方还在延用以前的老方法,从分析判断到反应都太慢。
9.过分依赖进口,尤其在尖端武器装备上顶多只能仿制,完全受制于人。
10.没有现代战争经验,一旦发生战事就极易造成混乱。
(二)我军空军换装苏恺战机的情况,似乎成为上述评析的最佳例证。根据美国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高级研究员肯尼士‧艾伦(Kenneth W. Allen)的观察:「中共空军从1992年接收苏恺27战机之后,并不会为其整体战力带来显著的改变,因为军中的组织弹性、维修、后勤和领导统御等都成效不彰 ,直接影响苏恺27战机的功能发挥。」他进一步指出:「虽然苏恺27是极具战力的战机,但中共空军现在或未来都无法得心应手的将其性能发挥到极致。」例如,安徽芜湖的飞行员,先前驾驶歼八战机,而他们从不信任歼八的机载雷达,只习惯性地靠目视搜寻。加上过分强调飞行安全,缺乏新的飞行概念,即使在换装5年之久,仍无法有效操控苏恺27战机;只能在严格的地面管制站(GCI)引导下,执行简单的战术飞行。注二五
(三)根据2003年4月与「汉和信息评论」(KANWA)资深评论员平可夫的访谈中,也获得类似的看法:由于新型战机的设计观念和以往不同,大部分飞行员需要一段时间克服心理障碍并?弃旧有的战术观念;在这段适应时期,如果急于完成战备,相对容易出现飞安事故。我飞行员和后勤人员,大部分习惯过去的操作模式,对于新知识和训练产生相当的排斥,造成我军空军现代化过程的阻力。加上苏联瓦解后,面临经济窘境,难保不影响其军事工业输出品的质与量。
(四)当然,我军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并非仅仅依赖外购的武器装备。为了刺激国内军工事业体发展,以及追求自立自主的长远目标,也会对内提出订单;在飞机方面包括歼轰七A(FBC-7A)战斗轰炸机及歼十A(J-10A)战机等,以逐渐取代老旧的歼六、歼七战机。虽然引进先进战机生产技术的进度稍嫌缓慢,但对于现役战机性能的提升却是不遗余力,基本上置重点于搜索、武器和电战能力,并以数据链结功能强化旧机种战力。至少在未来的20年后,我军将致力于自制的第四代战机、研改歼轰七战斗轰炸机,发展歼轰八以及提升苏恺27和苏恺30战机性能。注二六
(五)根据台湾「促进和平基金会」最近公布一份瑞典「国际和平研究中心」(SIPRI)的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大陆军费支出首度挤进世界前5名,2002年军费311亿美元,较2001年成长18.3% 。」注二七虽然对于持续增长的军费预算,我们仍然认为「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但对于我军空军现代化发展却不无助益。相形之下,但由于台湾因近年经济成长趋缓,产生预算排挤效应,使得军费支出减少,已逐渐突显海峡两岸军力平衡的向我方倾斜。

肆、未来发展

一、全力向攻防兼备转变
(一)我军领导层认为依国际法和国家利益需要将领空范围扩大是历史必然。它有三个原因:一是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需要。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生效后,以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利益为使命的空军,自然应把战略视野扩展到国家的专属经济区上空。二是形成立体国防的需要。当今世界,空袭是对国家安全主要的军事威胁。没有制空权,很难争取并保持制海权。因此,空军既要独立作战,更要在国家的陆疆和海疆协同陆军、海军作战,以形成国家的立体防御态势。三是空军有能力在全领空遂行作战任务。随着军事信息与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空军的作战能力大为提升,在近10年的局部战争中显示控制广阔战区和精确打击的巨大作战威力,因此国家不仅赋予空军「以空制空」的战略使命,而且在「以空制地」、「以空制海」方面也赋予空军繁重的任务。注二八
(二)空军前司令员刘顺尧中将在空军建军50周年前夕,发表谈话:「空军将尽快由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在空军战略上必须把积极抗击和空中反击结合起来,实行攻防结合,注重以进攻手段获得主动,充分发挥制空威慑力与纵深火力的突击作用。空军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建设,更要突出加强空中进攻,逐步达到攻防兼备,建立一支精锐、顶用、过硬的空中打击力量。」注二九因此,未来空军部队建设,将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军总目标下,以「自力更生、慎重引进;近远兼顾,平战结合;军民兼容,注重效益;区分梯次,适度规模;攻防兼备,整体配套」为原则,建立一支满足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求的空中武力。
二、自给自足的长远目标
(一)从我军的军机研发与采购计划中 ,可以看出其武器采购趋势在于:质重于量、整合外国技术及系统、发展与台湾空军作战之相关战力。在1994至2005年间,我军必须淘汰50%现有的老旧机种,并展开包括歼八性能提升、采购与产制苏恺27、研制装备歼十A战机等计划;每一项计划进行都在取得空中优势,而空优是对台作战时的致胜关键。注三十
(二)就自制而言,我军的武器生产已达到高度自给自足的比例,而且也是开发中国家里少数能制造所有军事系统者。目前我军许多军事现代化项目,都大量涉及军民两用技术。值得关切的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提供资金与技术,促进我民用高科技的产业发展;但这些技术同时又可应用于设计或制造精密的武器系统。尽管这些「不当的转移」被实时发现而停止。但趁此空档,俄罗斯和以色列迅速取而代之;对于我们的军售和技术转移仍得以持续,这些技术包括空军的苏恺27、苏恺30战机,以及即将投入量产的歼十A战机。注三一如果我们目前的外交政策不致有意外的变化,北京与外国的军售关系还会加深扩大,俄罗斯与以色列将是其武获的最主要来源。注三二
(三)另外,在投入研发与部署新型战机方面,又似乎显示藉由各项军事采购已使其达到一定程度的现代化,例如歼轰七A、歼十A战机的研制与量产;未来若能与苏恺战机妥善搭配,将足以支持空军进行夺取制空、制海权,以及两栖登陆作战等重大战役。
三、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为出发点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有一句名言:讲话要和气,但手中要拥有大棒。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空军武器装备不会局限于造 盾防矛的方向上,新一代中国空军领导人已走出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经验,并在不断改革创新。着眼二十一世纪,站在国家 战略高度,对空军战略思想进行调整:

  对空军战略运用方式的思考,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为出发点,平时、战时全程使用,作战、威慑两者并用;对空军 作战任务的确定,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需求为依据,多维空间兼顾,多功能使用;对空军战略活动的科技范围,要以维护 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环境的新特点而变化,陆海兼顾,以实现三军在国家全部疆域的立体防御;对空军作战类型的选定,要 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为前提,攻防兼顾,注重进攻。

  着眼未来战争,中国空军手中要有新型装备,要有大棒,要有实力。空军制定了加速主战武器更新换代,使数量相对 减少,但起“力量倍增器”作用的侦察机、电子战飞机、空中预警指挥机、空中加油机、作战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战术反导 弹系统等装备协调发展方针。

  抢占制高点――未来战争是智能的较量,系统的对抗,制定新的人才发展战略,使全空军整体科技素质上一个台阶已 成为空军的共识。目前,航空兵团能用外语交往、会编电脑程序的双学位飞行员成为战斗骨干,机务大队中的硕士研究生们已 成为维护新型战机的主体力量。

  走在战争前面――以未来展出为索引,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海湾战争百分之七十的空战发生在夜里,北约轰炸南 联盟也几乎在下半夜,中国空军新颁布的训练大纲和条例规定,担负不同作战任务的兵种部队,必须从实战需要出发,坚持训 练改革,一方面要实现人与装备最佳结合,另一方面要在搞透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的基础上,提高谋略水平和适应各种战法 。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入世界性航空领域,置身于迅猛发展的世界空军大环境的碰撞中,不仅感受到世界空军跨 向新世纪的节奏,感受到加速中国空军建设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也缩短了中国空军与发达国家空军的差距。不久 前,中国空军推出的“超越实力局限和制约战争的方式(简称‘超限战’)”理论,勾勒出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战场走势,向美 国最先进理论提出了挑战。

  铸造铁拳――重点部队越来越为世界各国空军所重视。从美国的跨跳战术、到美国突袭利比亚的外科手术;从以色列 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到英美对伊拉克实施“沙漠之狐”计划,快速反应部队正发挥越来越突出作用。中国空军的重点部队正按 照“合格、适应、配套、过硬”的标准,建成编制精干、力量合成、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技术过硬的“拳头”和“尖刀 ”,真正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长空铁拳。
空军实力:

中国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
★中国空军现役兵力为42万人,包括战略部队和22万的防空兵在内。
★空军分为7个空军战区,分属7个军区。
★7 个空军战区分别编成空军师、地对空导弹部队、高炮旅和雷达团。

北京军区空军 【空10军】
沈阳军区空军 【空1军】【大连基地(原空3军)】
南京军区空军 [战区空指中心]
济南军区空军 【空8军】【上海基地(原空4军)】
兰州军区空军 【空7军】【武汉基地】【空15军】
成都军区空军 【昆明基地】
广州军区空军 【空9军】【西安基地(原空11军)】


中国空军包括航空兵(装备轰炸机,攻击机,歼击机,侦察机和运输机等),地对空导弹部队,高炮部队和无线电技术部队。共有40-45个航空师,15-17个防空师。空军共有3000余架作战飞机(500-600架可携带核武器,250架直升机),500-600座地对空中程导弹发射装置,1500-2000门高炮。
<P>少了一个“贰”。还是是叁,不是参。</P><P>慢慢研读</P>[em05][em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