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大型舰船的“闪电杀手”----远程反舰导弹(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05:47
攻击大型舰船(包括航母)的“闪电杀手”----远程反舰导弹(转贴)

注:这类远程反舰导弹不但有潜射型、还有空射型和舰射型。

《华尔街日报》一则报道称中国将从俄罗斯购买8艘636型“基洛”级潜艇,这些潜艇将配备射程大约225公里的“克卢布”潜射反舰导弹。看到这里,有读者会问,这是一型什么样的导弹,它有哪些超人绝技?本文依据国外公开的资料进行了介绍。

  “战舰杀手”新一代

  说起“克卢布”导弹,相信大多数军事爱好者都会感到十分陌生,不过,说到
它的另一个名字――“俱乐部”则可算是威名远播。目前,以“宝石”、“绿松石
”导弹为代表的俄罗斯最新远程反舰导弹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俱乐部”是“绿松
石”导弹系统的出口型,而“克卢布”则是“俱乐部”的音译名称。

  长期以来,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一直是前苏联、俄罗斯海军独有的“战舰杀手
”,曾先后装备了三代,主要的打击对象均为大型水面舰艇:第一代为n―6、n―
35“进步”导弹,西方称为“沙道克”,射程分别为450公里和500公里,飞行速度
1.3马赫,20世纪60年代初投入使用;第二代为n―500“玄武岩”导弹,西方称之
为“沙箱”,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射程550公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投
入使用;第三代为n―700“花岗石”导弹,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海难”,射程550
公里,飞行速度2.5马赫,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装备部队。在20世纪60年代初,
前苏联还曾经研制过一种多级弹道式战术反舰导弹N―13,这是世界上惟一的弹道
式远程反舰导弹。由于在超音速反舰导弹方面拥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俄罗斯新推出
的“绿松石”导弹系统自然不会是等闲之辈。

  “绿松石由俄罗斯诺瓦托设计局研制,它是在RK―55"石榴石”远程巡航导弹
(SS―N―2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研制工作始于1985年,1993年在莫斯科航展
上首次展出.目前已完成发射试验。“绿松石”导弹系统将首先装备俄罗斯正在建
造的“阿穆尔”级柴电潜艇,俄罗斯海军的“奥斯卡”Ⅱ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克
里瓦克”级护卫舰也将装备该系统。此外,该导弹已经出口印度。

  “绿松石”导弹系统有两种出口型号,一种是“俱乐部”―S,用于装备潜艇
,从标准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另一种是“俱乐部”―N,用于水面舰艇,从通
用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或箱式发射装置发射。这两种型号的配置基本相同,主要区
别在于采用不同的导弹发射装置。

  多用途导弹家族

  严格说来,“俱乐部”是一个多用途的导弹系统,可使用的导弹包括:3M―
54E和3M―54E1反舰导弹、3M―14E对地攻击导弹、91REl和91RE2反潜导弹。其中“
俱乐部”―S系统可使用3M―54E或3M―54E1潜舰导弹、3M―14E潜对岸导弹和
91REl反潜导弹;“俱乐部”―N可使用3M―54E或3M―54E1舰舰导弹、3M―14E舰对
岸导弹和91RE2反潜导弹。
俄罗斯自称俱乐部导弹系统不仅结合了美国“战斧”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
和法国“飞鱼”反舰导弹的优点,并有重大的创新,这主要体现在3M―54E导弹上
,3M―54E导弹是一种双速制三级反舰导弹。该导弹也称“阿尔法”,北约命名为
SS―NX―27:其飞行轨迹包括固体燃料助推段、亚音速低飞段和超音速低飞末段;
导弹依靠涡轮喷气发动机以亚音速完成其大部分飞行,在末段时发动机与战斗部分
离,再靠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做超音速飞行,打击目标时速度高达1000米/秒。

  3M―54E导弹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导航,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寻的,弹长8.22米,
弹径533毫米,发射重量2300公斤,战斗部重200公斤,最大射程为220公里,最低
巡航高度为20米,巡航速度为180―240米/秒。导弹采用圆柱形弹体,尖锥形头部
,渐缩的尾段,后面串联第一级无固定翼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弹体中部有一个可绕
中心轴转动的“一”字形弹翼,折叠时置于导弹的背上,飞行时展开,导弹尾部有
4片“十”字形配置的二次折叠的尾翼,导弹腹部有一个埋人式进气口。第二级装
有TRDD―50小型涡喷推进系统和惯性系统,导弹的弹翼和尾翼都在这一级上,而且
其背部弹体有一段搭接在第三级后部。第三级包括有火箭发动机、战斗部和导引头
。该导弹可由传统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但需要在潜艇上加装3P14PE火控系
统,

  3M―54E1导弹是一种亚音速反舰导弹。其飞行轨迹包括助推器段和亚音速巡航
段。在导弹发射后爬升到一定高度,助推器脱落,启动喷气巡航发动机,导弹在巡
航段高度下降到距海平面10―15米,末段的飞行高度可进一步降低至5米。3M―
54E1弹长6.2米,弹径533毫米,发射重量1780公斤,战斗部重400公斤,最大射程
为300公里,最低巡航高度为20米,巡航速度为180―240米/秒,打击目标时的速
度为240米/秒。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导航,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寻的。与3M―54E相比
,3M―54E1没有最后的超音速“冲刺”,但战斗部重量增加了一倍,射程增加了
40%。该导弹主要装备排水量较小的小型水面舰艇和潜艇。

  3M―14E导弹设计用于打击岸基目标,导弹长6.2米,弹径533毫米,发射重量
1780公斤,战斗部重400公斤,最大射程为300公里,飞行速度为180―240米/秒,
采用惯性导航系统控制导弹飞行。导弹上的控制系统包括气压式高度表和GLONASS
卫星导航接收机。采用气压式高度表的目的,一是为了以地形匹配方式保持导弹的
飞行高度,二是使导弹的隐身性能比利用雷达高度表时更好。

91REI和91RE2无系反潜导弹,其战斗部都是具有水声导引头的鱼雷,两者惟一的区
别在于助推器的配置不一样。91REI弹长8.0米,弹径533毫米,发射重量2050公斤
,战斗部重76公斤,最大射程50公里,飞行速度为2.5马赫,采用惯性导航系统。
91PRE2比91REl轻得多,也略短一些。导弹长6.5米,弹径533毫米,发射重量1300
公斤,战斗部重76公斤,最大射程40公里,飞行速度为2.0马赫,采用惯性导航系
统。

  离不开的千里眼

  实战中,要攻击雷达视线外的水面战斗群,不仅需要研制远程反舰导弹,更重
要的是必须建立合适的探测手段;因为要对数百公里远的水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获得目标方位、航向、航速等各种信息。一般来说,依靠潜艇或
水面舰艇本身装载的对海搜索雷达或声纳是无法解决这一难题的,因为它们探测距
离小于远程反舰导弹的射程。

  为了克服这一瓶颈,前苏联海军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便开始建立起一整套的侦
察打击系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数据链,将装备有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舰艇,同
携带目标捕获和指示雷达的侦察飞机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对付敌水面战
斗群。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系统,可以说这是前苏联海军的一项重大创新。

  在这一系统中,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安装在改进后的图―16、图―95飞机,后
来又安装在卡―25直升机上。图-95飞机航程远,可以侦察在海上活动的敌舰,并
将目标信息传输给7000公里外的友舰、潜艇和岸上的指挥所安装有接收站。这一系
统可以确保潜艇与飞机保持联络。1965年,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装备前苏联海军,
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将观测区的雷达图像从侦察飞机传输到反舰平台。

  前苏联的这种反舰侦察打击系统以当时的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为基础,有效保证
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具有很高的作战效能:1970年苏联进行了“海洋70”演
习,从空中、水面、水下向假想的美国特遣舰队,同时发射大量反舰导弹。演习证
明,由装载n―6远程超音速反舰弹的潜艇组成的反舰侦察打击系统是3水面战斗群
的有效威慑。

  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开始发月第二代反舰侦察打击系统:该系统的3本设
想是把装备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自潜艇及水面战舰,与空间侦察和目标显示系统综
合到一起。与早期的的系统相比,新的侦察打击系统有两项重大进步一是目标信息
来源由单一的远程侦察机扩展到了海洋监视卫星;二是把接收、文理目标信息的装
备与反舰导弹装在同―艘舰艇上。

1974年,苏联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工星达到实用阶段;1979年苏联的电子仍察型海洋
监视卫星也达到实用阶段。基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能够持久地监袖世界海洋的大部
分海域。1975年,第二代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n―500"玄武岩”导弹也开始装备部
队。前苏联的第二代反舰侦察打击系统开始服役。

  经过继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20世纪80年代初,更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导弭n―
700"花岗石”装备到核潜艇和“乌沙科夫”重型导弹巡洋舰上,天基海事侦察和目
标指示系统也实现了现代化,前苏联海军建立了一个高度有效的反舰侦察打击复合
系统。目前俄罗斯还在继续使用和改进这个系统。

  “闪电杀手”令人生畏

  有了先进可靠的反舰侦察打击系统,“绿松石”系统的反舰导弹便可以充分发
挥其远程、高速的技术特点,对敌方的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实施致命的打击。

  3M―54E和3M―54E1导弹从水面舰艇或潜艇发射后,按照相似的弹道飞行。当
导弹爬升至50米高度时,固体助推器被抛掉,弹体下的进气口伸出,吸气式主发动
机启动。同时,弹翼和尾翼伸出,导弹下降至海平面以上10―15米巡航高度飞行。

  当距目标30―40公里时,导弹再次爬升至一个较高的高度并启动ARGS―54主动
雷达导引头,ARGS―54雷达导引头长70厘米,直径42厘米,重量40公斤(不包括天
线罩),搜索方位角为45度,俯仰角为10度至―20度,最大作用距离60公里,可在
4毫米/秒的降雨环境和5―6级海况下使用。

  导引头探测到目标后,迅速锁定,3M―54E1导弹继续以亚音速接近目标直至命
中。而3M―54E则启动火箭发动机以2.9马赫的速度飞行,在距目标20公里时下降至
3―5米的高度,利用闪电般的速度冲向目标。这么高的速度将使被攻击的战舰很难
防御,无论是反导导弹还是“密集阵”之类的防御系统,都很难作出反应。假定导
弹在距战舰20公里处被探测到,那么一枚亚音速导弹则还需100秒才能命中;而3M
―54E只需20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成识别、分类和采取防御行动,这几乎
是现役任何舰载防御系统都无法做到的。

  另外,导弹在末段只剩下战斗部飞向舰船,尺寸很小,没有弹翼、涡喷发动机
的进气道和叶片等大雷达反射面部件,敌舰探测起来非常困难。退一步讲,即使来
袭的战斗部被探测和跟踪到,而且被舰载防御系统击中,拦截产生的碎片由于惯性
也会飞向敌舰,对舰体造成重大破坏。攻击大型舰船(包括航母)的“闪电杀手”----远程反舰导弹(转贴)

注:这类远程反舰导弹不但有潜射型、还有空射型和舰射型。

《华尔街日报》一则报道称中国将从俄罗斯购买8艘636型“基洛”级潜艇,这些潜艇将配备射程大约225公里的“克卢布”潜射反舰导弹。看到这里,有读者会问,这是一型什么样的导弹,它有哪些超人绝技?本文依据国外公开的资料进行了介绍。

  “战舰杀手”新一代

  说起“克卢布”导弹,相信大多数军事爱好者都会感到十分陌生,不过,说到
它的另一个名字――“俱乐部”则可算是威名远播。目前,以“宝石”、“绿松石
”导弹为代表的俄罗斯最新远程反舰导弹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俱乐部”是“绿松
石”导弹系统的出口型,而“克卢布”则是“俱乐部”的音译名称。

  长期以来,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一直是前苏联、俄罗斯海军独有的“战舰杀手
”,曾先后装备了三代,主要的打击对象均为大型水面舰艇:第一代为n―6、n―
35“进步”导弹,西方称为“沙道克”,射程分别为450公里和500公里,飞行速度
1.3马赫,20世纪60年代初投入使用;第二代为n―500“玄武岩”导弹,西方称之
为“沙箱”,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射程550公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投
入使用;第三代为n―700“花岗石”导弹,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海难”,射程550
公里,飞行速度2.5马赫,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装备部队。在20世纪60年代初,
前苏联还曾经研制过一种多级弹道式战术反舰导弹N―13,这是世界上惟一的弹道
式远程反舰导弹。由于在超音速反舰导弹方面拥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俄罗斯新推出
的“绿松石”导弹系统自然不会是等闲之辈。

  “绿松石由俄罗斯诺瓦托设计局研制,它是在RK―55"石榴石”远程巡航导弹
(SS―N―2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研制工作始于1985年,1993年在莫斯科航展
上首次展出.目前已完成发射试验。“绿松石”导弹系统将首先装备俄罗斯正在建
造的“阿穆尔”级柴电潜艇,俄罗斯海军的“奥斯卡”Ⅱ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克
里瓦克”级护卫舰也将装备该系统。此外,该导弹已经出口印度。

  “绿松石”导弹系统有两种出口型号,一种是“俱乐部”―S,用于装备潜艇
,从标准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另一种是“俱乐部”―N,用于水面舰艇,从通
用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或箱式发射装置发射。这两种型号的配置基本相同,主要区
别在于采用不同的导弹发射装置。

  多用途导弹家族

  严格说来,“俱乐部”是一个多用途的导弹系统,可使用的导弹包括:3M―
54E和3M―54E1反舰导弹、3M―14E对地攻击导弹、91REl和91RE2反潜导弹。其中“
俱乐部”―S系统可使用3M―54E或3M―54E1潜舰导弹、3M―14E潜对岸导弹和
91REl反潜导弹;“俱乐部”―N可使用3M―54E或3M―54E1舰舰导弹、3M―14E舰对
岸导弹和91RE2反潜导弹。
俄罗斯自称俱乐部导弹系统不仅结合了美国“战斧”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
和法国“飞鱼”反舰导弹的优点,并有重大的创新,这主要体现在3M―54E导弹上
,3M―54E导弹是一种双速制三级反舰导弹。该导弹也称“阿尔法”,北约命名为
SS―NX―27:其飞行轨迹包括固体燃料助推段、亚音速低飞段和超音速低飞末段;
导弹依靠涡轮喷气发动机以亚音速完成其大部分飞行,在末段时发动机与战斗部分
离,再靠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做超音速飞行,打击目标时速度高达1000米/秒。

  3M―54E导弹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导航,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寻的,弹长8.22米,
弹径533毫米,发射重量2300公斤,战斗部重200公斤,最大射程为220公里,最低
巡航高度为20米,巡航速度为180―240米/秒。导弹采用圆柱形弹体,尖锥形头部
,渐缩的尾段,后面串联第一级无固定翼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弹体中部有一个可绕
中心轴转动的“一”字形弹翼,折叠时置于导弹的背上,飞行时展开,导弹尾部有
4片“十”字形配置的二次折叠的尾翼,导弹腹部有一个埋人式进气口。第二级装
有TRDD―50小型涡喷推进系统和惯性系统,导弹的弹翼和尾翼都在这一级上,而且
其背部弹体有一段搭接在第三级后部。第三级包括有火箭发动机、战斗部和导引头
。该导弹可由传统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但需要在潜艇上加装3P14PE火控系
统,

  3M―54E1导弹是一种亚音速反舰导弹。其飞行轨迹包括助推器段和亚音速巡航
段。在导弹发射后爬升到一定高度,助推器脱落,启动喷气巡航发动机,导弹在巡
航段高度下降到距海平面10―15米,末段的飞行高度可进一步降低至5米。3M―
54E1弹长6.2米,弹径533毫米,发射重量1780公斤,战斗部重400公斤,最大射程
为300公里,最低巡航高度为20米,巡航速度为180―240米/秒,打击目标时的速
度为240米/秒。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导航,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寻的。与3M―54E相比
,3M―54E1没有最后的超音速“冲刺”,但战斗部重量增加了一倍,射程增加了
40%。该导弹主要装备排水量较小的小型水面舰艇和潜艇。

  3M―14E导弹设计用于打击岸基目标,导弹长6.2米,弹径533毫米,发射重量
1780公斤,战斗部重400公斤,最大射程为300公里,飞行速度为180―240米/秒,
采用惯性导航系统控制导弹飞行。导弹上的控制系统包括气压式高度表和GLONASS
卫星导航接收机。采用气压式高度表的目的,一是为了以地形匹配方式保持导弹的
飞行高度,二是使导弹的隐身性能比利用雷达高度表时更好。

91REI和91RE2无系反潜导弹,其战斗部都是具有水声导引头的鱼雷,两者惟一的区
别在于助推器的配置不一样。91REI弹长8.0米,弹径533毫米,发射重量2050公斤
,战斗部重76公斤,最大射程50公里,飞行速度为2.5马赫,采用惯性导航系统。
91PRE2比91REl轻得多,也略短一些。导弹长6.5米,弹径533毫米,发射重量1300
公斤,战斗部重76公斤,最大射程40公里,飞行速度为2.0马赫,采用惯性导航系
统。

  离不开的千里眼

  实战中,要攻击雷达视线外的水面战斗群,不仅需要研制远程反舰导弹,更重
要的是必须建立合适的探测手段;因为要对数百公里远的水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获得目标方位、航向、航速等各种信息。一般来说,依靠潜艇或
水面舰艇本身装载的对海搜索雷达或声纳是无法解决这一难题的,因为它们探测距
离小于远程反舰导弹的射程。

  为了克服这一瓶颈,前苏联海军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便开始建立起一整套的侦
察打击系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数据链,将装备有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舰艇,同
携带目标捕获和指示雷达的侦察飞机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对付敌水面战
斗群。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系统,可以说这是前苏联海军的一项重大创新。

  在这一系统中,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安装在改进后的图―16、图―95飞机,后
来又安装在卡―25直升机上。图-95飞机航程远,可以侦察在海上活动的敌舰,并
将目标信息传输给7000公里外的友舰、潜艇和岸上的指挥所安装有接收站。这一系
统可以确保潜艇与飞机保持联络。1965年,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装备前苏联海军,
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将观测区的雷达图像从侦察飞机传输到反舰平台。

  前苏联的这种反舰侦察打击系统以当时的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为基础,有效保证
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具有很高的作战效能:1970年苏联进行了“海洋70”演
习,从空中、水面、水下向假想的美国特遣舰队,同时发射大量反舰导弹。演习证
明,由装载n―6远程超音速反舰弹的潜艇组成的反舰侦察打击系统是3水面战斗群
的有效威慑。

  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开始发月第二代反舰侦察打击系统:该系统的3本设
想是把装备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自潜艇及水面战舰,与空间侦察和目标显示系统综
合到一起。与早期的的系统相比,新的侦察打击系统有两项重大进步一是目标信息
来源由单一的远程侦察机扩展到了海洋监视卫星;二是把接收、文理目标信息的装
备与反舰导弹装在同―艘舰艇上。

1974年,苏联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工星达到实用阶段;1979年苏联的电子仍察型海洋
监视卫星也达到实用阶段。基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能够持久地监袖世界海洋的大部
分海域。1975年,第二代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n―500"玄武岩”导弹也开始装备部
队。前苏联的第二代反舰侦察打击系统开始服役。

  经过继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20世纪80年代初,更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导弭n―
700"花岗石”装备到核潜艇和“乌沙科夫”重型导弹巡洋舰上,天基海事侦察和目
标指示系统也实现了现代化,前苏联海军建立了一个高度有效的反舰侦察打击复合
系统。目前俄罗斯还在继续使用和改进这个系统。

  “闪电杀手”令人生畏

  有了先进可靠的反舰侦察打击系统,“绿松石”系统的反舰导弹便可以充分发
挥其远程、高速的技术特点,对敌方的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实施致命的打击。

  3M―54E和3M―54E1导弹从水面舰艇或潜艇发射后,按照相似的弹道飞行。当
导弹爬升至50米高度时,固体助推器被抛掉,弹体下的进气口伸出,吸气式主发动
机启动。同时,弹翼和尾翼伸出,导弹下降至海平面以上10―15米巡航高度飞行。

  当距目标30―40公里时,导弹再次爬升至一个较高的高度并启动ARGS―54主动
雷达导引头,ARGS―54雷达导引头长70厘米,直径42厘米,重量40公斤(不包括天
线罩),搜索方位角为45度,俯仰角为10度至―20度,最大作用距离60公里,可在
4毫米/秒的降雨环境和5―6级海况下使用。

  导引头探测到目标后,迅速锁定,3M―54E1导弹继续以亚音速接近目标直至命
中。而3M―54E则启动火箭发动机以2.9马赫的速度飞行,在距目标20公里时下降至
3―5米的高度,利用闪电般的速度冲向目标。这么高的速度将使被攻击的战舰很难
防御,无论是反导导弹还是“密集阵”之类的防御系统,都很难作出反应。假定导
弹在距战舰20公里处被探测到,那么一枚亚音速导弹则还需100秒才能命中;而3M
―54E只需20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成识别、分类和采取防御行动,这几乎
是现役任何舰载防御系统都无法做到的。

  另外,导弹在末段只剩下战斗部飞向舰船,尺寸很小,没有弹翼、涡喷发动机
的进气道和叶片等大雷达反射面部件,敌舰探测起来非常困难。退一步讲,即使来
袭的战斗部被探测和跟踪到,而且被舰载防御系统击中,拦截产生的碎片由于惯性
也会飞向敌舰,对舰体造成重大破坏。
没图的东西连看的人都少!
以下是引用oldhorse在2003-5-25 1:55:23的发言:
没图的东西连看的人都少!

不会,现在晚了,所以人少,是好文,就一定会受到支持的!偶顶![em11]
支持
好文章
跟中国的鹰击-12比还是有一些差距。
《“俱乐部”是“绿松 石”导弹系统的出口型,而“克卢布”则是“俱乐部”的音译名称。》

老夫一直认为国内普遍的对反舰导弹“俱乐部”(“克卢布”)的翻译是错误的!
因为英文“club”即可以翻成“俱乐部”也可翻成“棍棒”,当用在反舰导弹名称翻译上,按老夫的观点,“club”反舰导弹的中文名称应翻成“大棒”!!!将“大棒”翻成“俱乐部”太业余了!
看到“克卢布”郁闷了好久,再看看,原来就是俱乐部啊,倒,E问还得学哦
动向

2003.05.20.
--------------------------------------------------------------------------------
中国讨论战略导弹的机动部署问题  
中国生产云爆火箭
中国研发米波雷达
中国推出新型低空雷达
中国建立新的雷达网络
中国舰船业竞争激烈
"中华神盾"的部署方式
未来 "中华神盾"的发展展望
中国加紧建造神盾驱逐舰
中国军队面临双重历史任务
好文!!!顶一下!
中国军舰向来攻强与防空!

我们现在关心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