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飞船试验出现意外 神舟八号险些被拆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55:29
太空中的“穿针引线”

一场太空中的“穿针引线”,见证着中国航天人的艰辛

11月3日凌晨,在距离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中,“神舟八号”飞船经过4次自主变轨控制,抵达距“天宫一号”约5公里的对接入口点。

随后,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4个步骤,实现了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开始了为时两天的整体飞行。

两个8吨重“庞然大物”的高精度对接,对接机构中小到指甲大小的齿轮和针头大小的接口都要严丝合缝,无异于“针尖对针尖”。

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意味着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为我国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探索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在接下来的12天中,“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还将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

早在“神舟八号”发射之前,记者便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探营,见证了这一场太空中的“穿针引线”背后的艰辛。

集智攻关突发事件

吃饭时食堂“唱空城计”,走路刮“跑步旋风”,拨打电话语气急促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感受到了这里的“快节奏”。

“‘天宫’在天上等着‘神八’赴约,这对飞船的发射窗口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道破了紧张氛围的缘由。
然而,正当转场工作紧锣密鼓地准备时,从北京传来的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每个人的心情变得暗淡下来。

10月22日下午4点,位于北京的神舟九号飞船在进行整船热试验时发生了意外情况。“神九”上的CTU(计算机核心单元)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段发出指令时,遥测信号丢失

这意味着如果飞船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收这样特殊的指令,飞船瞬间会与地面失去联系。一旦出现这样的意外,后果不堪设想。”童旭东告诉本刊记者。

按照原定计划,再过两天,“神舟八号”船箭组合体将结束测试区的各项工作,运往发射阵地,火箭发射进入“倒计时”状态。

根据航天质量管理条例,相同批次的产品出现问题,要开展举一反三工作,及时剥离问题,确保飞行无隐患。而当这个消息传来时,距离船箭组合体转运时间只剩3天了。

怎么办?是“冻结状态”全力举一反三,还是边查问题边推进工作?此前,在“长二丙”失利后,目标飞行器和火箭试验队冻结了10天的工作,等待“长二丙”的事故调查。

此刻,“天宫”已经在太空调整好姿态等待“神八”到来。交会对接任务对追踪飞行器,即“神舟八号”飞船的发射窗口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而首次对接任务选择在阴影区,11月份只有1号、3号和5号有发射窗口,一旦错过,下次“太空约会”就要顺延到12月底了。
在第一时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了“两总”迅速研讨,并组织西安的专家迅速攻关。

在问题发生当天,“神九”上的CTU被立即运抵西安,同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的专家连夜返回西安,进行集智攻关。

大家达成一致,当前一方面是要继续对该问题进行定位、复现,找到问题所在,同时做好“神舟八号”相关预案。

一场“三地大协同”的攻关战役就此打响。北京、西安迅速启动了对“神舟系列”其他产品的验证试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神舟八号”任务的试验队员很快启动了“拆神八”的预案。

“拆卸工作非常复杂,抛开操作上的风险不说。仅仅从正常的操作工艺程序来说,就需要4天的时间。

那将意味着将错过11月1号和3号的发射窗口,发射日期将顺延到5号。假如再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将会给决策带来重大风险。”童旭东解释道。
时间一分一秒走过,每个人都在等待西安试验的结果。原定在10月25日上午10点举行的CTU归零会议一推再推,从10点推到下午3点,又从下午3点推到5点,又从5点推到晚上8点。

晚上9点半,当北京、上海、西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四地的专家都悉数到场时,报告人带着“新鲜出炉”的报告还在路上。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会议很顺利。经过前后方试验队员3天3夜的鏖战,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是出现问题的只是一个特定的温度段,只会出现在地面试验上,飞船在飞行中不会遇到;二是不会给飞船发出该条指令。而即便出现故障,飞船团队也有预案能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来自4地150多位专家的“集体会诊”,作出了“不拆卸神八CTU”的决定,保持了“神舟八号”的原有状态。当大家集体鼓掌通过时,人们的脸上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现在回头来看。这个决定非常有价值。尽管该问题是由于我们的产品不够‘强壮’所致,但是从大家的应急反应来看,证明了载人航天团队特别能战斗,在关键时刻,基于对产品、系统的全面试验,做了一个非常果断的决策。”

童旭东说,只有工作做细了,才能有这种果断“拍板”的勇气和自信。(嘹望新闻周刊)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11/06/10451112_0.shtml太空中的“穿针引线”

一场太空中的“穿针引线”,见证着中国航天人的艰辛

11月3日凌晨,在距离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中,“神舟八号”飞船经过4次自主变轨控制,抵达距“天宫一号”约5公里的对接入口点。

随后,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4个步骤,实现了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开始了为时两天的整体飞行。

两个8吨重“庞然大物”的高精度对接,对接机构中小到指甲大小的齿轮和针头大小的接口都要严丝合缝,无异于“针尖对针尖”。

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意味着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为我国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探索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在接下来的12天中,“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还将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

早在“神舟八号”发射之前,记者便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探营,见证了这一场太空中的“穿针引线”背后的艰辛。

集智攻关突发事件

吃饭时食堂“唱空城计”,走路刮“跑步旋风”,拨打电话语气急促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感受到了这里的“快节奏”。

“‘天宫’在天上等着‘神八’赴约,这对飞船的发射窗口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道破了紧张氛围的缘由。
然而,正当转场工作紧锣密鼓地准备时,从北京传来的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每个人的心情变得暗淡下来。

10月22日下午4点,位于北京的神舟九号飞船在进行整船热试验时发生了意外情况。“神九”上的CTU(计算机核心单元)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段发出指令时,遥测信号丢失

这意味着如果飞船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收这样特殊的指令,飞船瞬间会与地面失去联系。一旦出现这样的意外,后果不堪设想。”童旭东告诉本刊记者。

按照原定计划,再过两天,“神舟八号”船箭组合体将结束测试区的各项工作,运往发射阵地,火箭发射进入“倒计时”状态。

根据航天质量管理条例,相同批次的产品出现问题,要开展举一反三工作,及时剥离问题,确保飞行无隐患。而当这个消息传来时,距离船箭组合体转运时间只剩3天了。

怎么办?是“冻结状态”全力举一反三,还是边查问题边推进工作?此前,在“长二丙”失利后,目标飞行器和火箭试验队冻结了10天的工作,等待“长二丙”的事故调查。

此刻,“天宫”已经在太空调整好姿态等待“神八”到来。交会对接任务对追踪飞行器,即“神舟八号”飞船的发射窗口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而首次对接任务选择在阴影区,11月份只有1号、3号和5号有发射窗口,一旦错过,下次“太空约会”就要顺延到12月底了。
在第一时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了“两总”迅速研讨,并组织西安的专家迅速攻关。

在问题发生当天,“神九”上的CTU被立即运抵西安,同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的专家连夜返回西安,进行集智攻关。

大家达成一致,当前一方面是要继续对该问题进行定位、复现,找到问题所在,同时做好“神舟八号”相关预案。

一场“三地大协同”的攻关战役就此打响。北京、西安迅速启动了对“神舟系列”其他产品的验证试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神舟八号”任务的试验队员很快启动了“拆神八”的预案。

“拆卸工作非常复杂,抛开操作上的风险不说。仅仅从正常的操作工艺程序来说,就需要4天的时间。

那将意味着将错过11月1号和3号的发射窗口,发射日期将顺延到5号。假如再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将会给决策带来重大风险。”童旭东解释道。
时间一分一秒走过,每个人都在等待西安试验的结果。原定在10月25日上午10点举行的CTU归零会议一推再推,从10点推到下午3点,又从下午3点推到5点,又从5点推到晚上8点。

晚上9点半,当北京、上海、西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四地的专家都悉数到场时,报告人带着“新鲜出炉”的报告还在路上。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会议很顺利。经过前后方试验队员3天3夜的鏖战,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是出现问题的只是一个特定的温度段,只会出现在地面试验上,飞船在飞行中不会遇到;二是不会给飞船发出该条指令。而即便出现故障,飞船团队也有预案能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来自4地150多位专家的“集体会诊”,作出了“不拆卸神八CTU”的决定,保持了“神舟八号”的原有状态。当大家集体鼓掌通过时,人们的脸上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现在回头来看。这个决定非常有价值。尽管该问题是由于我们的产品不够‘强壮’所致,但是从大家的应急反应来看,证明了载人航天团队特别能战斗,在关键时刻,基于对产品、系统的全面试验,做了一个非常果断的决策。”

童旭东说,只有工作做细了,才能有这种果断“拍板”的勇气和自信。(嘹望新闻周刊)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11/06/10451112_0.shtml
不少所谓军品器件可靠性还不如国外的民品器件。
这话没有根据吧
有问题不怕,只要有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有些香蕉是不会放过哪怕一点点攻击祖国的机会的。
大漠苍狼 发表于 2011-11-7 10:24
不少所谓军品器件可靠性还不如国外的民品器件。
可靠性不如外国产品就直接拉下马,引进国外产品?这还不是拜国外对中国技术封锁所赐阿?

再说了,技术是靠积累的,现在不如不代表永远不如,只要自强不息,总有赶超的一天!
大漠苍狼 发表于 2011-11-7 10:24
不少所谓军品器件可靠性还不如国外的民品器件。
大神,你还知道啥
快跑飞飞飞 发表于 2011-11-7 10:55
大神,你还知道啥
他啥都知道!
大漠苍狼 发表于 2011-11-7 10:24
不少所谓军品器件可靠性还不如国外的民品器件。
都一样,不少论坛上回帖的家伙智商还不如我家的狗,
大漠苍狼 发表于 2011-11-7 10:24
不少所谓军品器件可靠性还不如国外的民品器件。
长老 ,收了神通把
大漠苍狼 发表于 2011-11-7 10:24
不少所谓军品器件可靠性还不如国外的民品器件。
看啥军品了
军品也分三六九等,最低一等的普军品连可靠性指标都不作规定。
神九应该彻底查清问题所在,杜绝隐患才是上策
大漠苍狼 发表于 2011-11-7 10:24
**** 该帖被屏蔽 ****
你是猴子派来的救兵吗?


拿AK47与IP4比,是不少所谓军品器件还不如国外的民品器件高级,可是这个有意义吗?

真好笑!!!!!!!!!!!!!!!!!!!!!!!!!!!!!!!!!!!!!!!!

大神回去跪求欧洲佬、小日本、现在还有MD也赶紧射个载人飞船吧!

嘴炮实在无力了,神马所谓军品器件还不如国外的民品器件都强大所在就是不放炮,现实确实太悲催太残酷了!

拿AK47与IP4比,是不少所谓军品器件还不如国外的民品器件高级,可是这个有意义吗?

真好笑!!!!!!!!!!!!!!!!!!!!!!!!!!!!!!!!!!!!!!!!

大神回去跪求欧洲佬、小日本、现在还有MD也赶紧射个载人飞船吧!

嘴炮实在无力了,神马所谓军品器件还不如国外的民品器件都强大所在就是不放炮,现实确实太悲催太残酷了!
军品与民品的要求就不一样,比如说适用温度范围;
但实际工作中出现军品损坏率高于国外民品的情况也不稀罕;
但不能以此得出结论,说干脆用国外民品算了。
这应该算是工程上很常见的措施,有bug,避免出现,想办法绕过去~

不过bug的补丁该打还是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