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对洋夫妻蹬三轮送娃上学 网友直呼“太有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7:16:41
  从9月份起,不断有网友在西祠胡同发帖,称每天早上在南京珠江路都能看到一件“奇事”:一对老外夫妇,骑三轮车送两小宝上学,男士骑三轮车,两小宝在后面叽叽喳喳,女士骑另一辆很老式的自行车跟在后面。更多目击者跟帖表示,画面太有爱,所见者无不倾心。网友们还描述了三轮车里两个超级可爱的洋娃娃,并大赞这个老外家庭清新朴实的生活方式,进而进行了教育理念的讨论。

  一个老外怎么会骑三轮车呢?这对老外不论寒暑都用三轮车载孩子吗?他们国家的父母送孩子上学与我们这边“有四轮就不用两轮”的方式有什么区别吗?这与教育理念又有关系吗?为了一睹网友口中三轮车里的“小天使”,也为了解答诸多问题,记者昨日早晨7点来到帖中所说的珠江路金鹰天地门口“蹲点”。

  本报记者 李胜华 陈婧 文/摄

  网帖热议

  一辆三轮载着两个洋娃娃 这个画面太有爱啦!

  “不知道有没有姑娘一起看到,一个男老外骑三轮车,两小宝在后面叽叽喳喳,女的骑另一辆很老式的自行车跟在后面,”网友“八月的前奏”激动地发帖。“我想他们肯定不是很穷困买不起电动车的人!”发帖人的语气中却难掩惊讶,以至于每句话结尾用三个感叹号都好像不足以表达她当时的心情。

  接下来的讨论却更是热火。不少跟帖人都用近乎一样惊喜的语气“报告”自己也在新街口附近看到过老外骑三轮,带着两个洋娃娃。“我昨天就在金鹰天地附近的巷子里看到的,爸爸在买烧烤,两个小朋友坐在三轮车里面,不要太漂亮哦,像洋娃娃一样,我感觉像北欧那里的!”“在新街口见过楼主说的老外,很有爱!”跟帖人接二连三地说。

  “不会骑,听说会骑自行车的都不会踩三轮,我一骑就往沟里跑”;“我小时候骑过的,刚上去就往旁边拐,多次反复练习才能驾驭啊”。网友开始纳闷一个老外怎么会骑三轮车这么高难度的交通工具呢?

  此外,发帖人还在文中大赞这样的生活方式好,“清新,又环保,又锻炼身体,还省钱……都听同事们说自家小孩还在幼儿园就会攀比谁家车比较高档了,没小汽车的小孩都会自卑了。”他认为这对老外夫妇的教育方式很是值得学习。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心态,“说句大实话,这是外国人,要是换个咱黄种人估计就不会这样讲了,说不定三轮车上道还要罚款呢!”

  他们,来自芬兰,在南大教书

  路边蹲点终于见到“三轮老外” 另类举动让他在马路上的回头率相当的高

  记者到达珠江路金鹰附近时,由于时间还算早,来往的行人并不是很多。见路边一位协管员大爷在执勤,记者便上前与之攀谈起来。大爷告诉记者,他每天8点半左右,都会看到一位老外骑着三轮车,从中山南路向中山北路方向骑行,车后面还坐着他的两个孩子。“小孩长得特别好看,就跟洋娃娃似的。”大爷这样对记者说。旁边的一位行人也表示他经常看到这位老外骑着三轮车带着他的两个小孩从这里经过。

  等到8点半左右,记者还果真看到了这名外国人。远远望去,老外被淹没在骑车上班的人群中,要不是长得人高马大的,乍一看还不一定能发现他。高高的鼻梁上挂着副老式的眼镜,满脸络腮胡子,一身黑色着装,熟练的骑着辆老式的三轮车缓缓地向记者驶来,从容中显得潮味十足。见老外行驶到路口停下来等红灯,记者随即上前用英语与之交谈起来。老外告诉记者他叫埃里克(Erik herrmann),今年34岁,来自北欧国家芬兰,刚来南京,目前在南京大学教书。因为要急着送孩子去幼儿园,记者此次制造的“偶遇”只有5分钟,约定下午5点再去他家聊。

  记者观察到,这位南大外教的举动,让他在这条马路上的回头率是相当之高,很多人都驻足欣赏他的“车技”,同时也发出了啧啧地赞叹声,有的夸这老外车技了得,也有的则夸两个洋娃娃十分之可爱。短短几分钟,周围围了一圈儿人。

  蹬三轮送女儿上学风雨无阻 “我们喜欢接触自然,即便下雨,也可以玩四五个小时”

  昨日下午5点,记者准时来到埃里克家。他和妻子安吉娜(Angina)刚把两个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最让记者吃惊的是他沾满双脚的泥巴,像跋山涉水刚回来的。“我刚从仙林回来,新区校园里有些泥,”最初的交谈显得有些严肃拘谨。但安吉娜的欢声笑语很快让大家打开了话匣子。埃里克说他们今年5月份刚来南京,“南京是我们来中国的第一个城市,主要是我在南京大学做空气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他的妻子辞掉了芬兰的工作,现在主要照顾两个女儿。

  “我们是为了送女儿上学才买的三轮车和自行车,花了370块钱”,他们就住在新街口,离孩子所在的南大幼儿园不远,觉得骑车很方便。“每天早上也就20分钟吧!骑三轮车很酷啊,不仅方便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孩子们也很乐意坐在里面。”提到路人的“注目礼”,他的妻子马上用夸张的动作加上眼神,模仿行人们看到一个老外骑三轮的惊讶神情,“他们往往正走路,猛然发现我们,都走过去了还是会急剧扭头,‘哇’地表示各种吃惊。”

  难道下雨的时候也骑车送孩子?“对啊!”他们并不担心孩子因为淋雨而感冒,“大自然的雨水,没有关系的啊!应该让孩子多接触自然。”“我们原来在家的时候,即便下着大雨,也可以在院子里玩上四五个小时,只要孩子愿意,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他告诉记者他们喜欢多接近点大自然,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接触自然,“坐在车里有什么意思呢?一动也不能动,身体得不到锻炼,路边什么也看不到。”

  “粗心”爸妈不问孩子学校情况 “语言不通没关系,孩子有自己的方式交到好朋友”

  埃里克夫妇告诉记者,他们送孩子到幼儿园主要就是让她们学中文的,为了方便还特意取了中文名字,米拉今年5岁了,在中班;雷拉今年3岁了刚上小班。不过让记者吃惊的是他们从来没与老师交流过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夫妻俩抱歉地大笑起来,“我一开始也会担心,但也还好,她们每天回来看起来都挺开心的,”安吉娜说,孩子是听不太懂老师说什么,跟其他小朋友也不能语言交流,但这也不会让她们孤单,“老师们做游戏会用动作比划啊,跟别的小朋友就更不用担心了,她们可以很好地玩到一起的!”这位妈妈说得非常自信孩子们天生可以沟通。

  为了验证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开心,记者请安吉娜问她们有没有多少朋友,“米拉说她有很多好朋友,雷拉说她有一个最喜欢的朋友,还有很多别的朋友,有个男孩子推了她一下,另一个男孩子马上跑过来保护她。”这个3岁的小天使还真是特别受欢迎。

  “学中文已经够难的了,她们能学好要花很大精力”,埃里克夫妇说并没要求孩子再学别的什么,只是让她们参加了幼儿园的舞蹈班。不过他们同样不知道孩子学的是什么舞,也只是让她们开心一点。

  他们说,在芬兰也没有家长会送孩子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再学习常规教学已经涵盖的内容,“如果再学的话,大多是体育、艺术方面的,比如跳舞、弹钢琴之类的。”

  埃里克说不光骑三轮接送孩子,就是出去玩、购物都会骑三轮车,“总要找个什么放东西啊,这个三轮车厢就很方便。”尽管芬兰的恶劣天气很多,但他们还是很少开车,“三公里以内都不会使用汽车,只有在全家远途旅行的时候才会开车。”如果有刮风下雪,埃里克就在自行车后面加个特制的小挂车,他给记者看了在他们芬兰的家使用的挂车,就是一个漂亮的封闭帆布车箱。

  他们对南京交通的总体评价是很OK,“在芬兰很少有特别为自行车设的道路,但这里有,而且很宽阔”,安吉娜说在他们国家,自行车与汽车是在同一个车道上行驶的,如果汽车太多的话,自行车可能要在路中央停一会再骑。在南京他们发现有自行车道,这让去哪都骑车的埃里克一家觉得很好。不过偶尔也会有让他们抓狂的时候,“前天在南大校园里,一条不宽的路的两边都停了车,三轮车从中间过就很艰难,不过还是过来了。”

  安吉娜说目前他们只是到过夫子庙和紫霞湖玩,“骑着三轮,照着路牌上的拼音找一个地方也不是很难。”“对我来说,在这里生活非常方便,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她大笑起来,“有两个网站非常方便,什么信息都有”,说着她向记者推荐了两个网站。不过她也表示现在还没有很多中国朋友,“语言是最大的问题,虽然我们也在学,但还是只能讲简单的。”

  在采访的最后,两个小天使已经与记者很熟了,小雷拉抱着记者玩起来。看她们如此“自来熟”,在南京这个新城市想必过得很开心。

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1/10/28/011957702.shtml从9月份起,不断有网友在西祠胡同发帖,称每天早上在南京珠江路都能看到一件“奇事”:一对老外夫妇,骑三轮车送两小宝上学,男士骑三轮车,两小宝在后面叽叽喳喳,女士骑另一辆很老式的自行车跟在后面。更多目击者跟帖表示,画面太有爱,所见者无不倾心。网友们还描述了三轮车里两个超级可爱的洋娃娃,并大赞这个老外家庭清新朴实的生活方式,进而进行了教育理念的讨论。

  一个老外怎么会骑三轮车呢?这对老外不论寒暑都用三轮车载孩子吗?他们国家的父母送孩子上学与我们这边“有四轮就不用两轮”的方式有什么区别吗?这与教育理念又有关系吗?为了一睹网友口中三轮车里的“小天使”,也为了解答诸多问题,记者昨日早晨7点来到帖中所说的珠江路金鹰天地门口“蹲点”。

  本报记者 李胜华 陈婧 文/摄

  网帖热议

  一辆三轮载着两个洋娃娃 这个画面太有爱啦!

  “不知道有没有姑娘一起看到,一个男老外骑三轮车,两小宝在后面叽叽喳喳,女的骑另一辆很老式的自行车跟在后面,”网友“八月的前奏”激动地发帖。“我想他们肯定不是很穷困买不起电动车的人!”发帖人的语气中却难掩惊讶,以至于每句话结尾用三个感叹号都好像不足以表达她当时的心情。

  接下来的讨论却更是热火。不少跟帖人都用近乎一样惊喜的语气“报告”自己也在新街口附近看到过老外骑三轮,带着两个洋娃娃。“我昨天就在金鹰天地附近的巷子里看到的,爸爸在买烧烤,两个小朋友坐在三轮车里面,不要太漂亮哦,像洋娃娃一样,我感觉像北欧那里的!”“在新街口见过楼主说的老外,很有爱!”跟帖人接二连三地说。

  “不会骑,听说会骑自行车的都不会踩三轮,我一骑就往沟里跑”;“我小时候骑过的,刚上去就往旁边拐,多次反复练习才能驾驭啊”。网友开始纳闷一个老外怎么会骑三轮车这么高难度的交通工具呢?

  此外,发帖人还在文中大赞这样的生活方式好,“清新,又环保,又锻炼身体,还省钱……都听同事们说自家小孩还在幼儿园就会攀比谁家车比较高档了,没小汽车的小孩都会自卑了。”他认为这对老外夫妇的教育方式很是值得学习。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心态,“说句大实话,这是外国人,要是换个咱黄种人估计就不会这样讲了,说不定三轮车上道还要罚款呢!”

  他们,来自芬兰,在南大教书

  路边蹲点终于见到“三轮老外” 另类举动让他在马路上的回头率相当的高

  记者到达珠江路金鹰附近时,由于时间还算早,来往的行人并不是很多。见路边一位协管员大爷在执勤,记者便上前与之攀谈起来。大爷告诉记者,他每天8点半左右,都会看到一位老外骑着三轮车,从中山南路向中山北路方向骑行,车后面还坐着他的两个孩子。“小孩长得特别好看,就跟洋娃娃似的。”大爷这样对记者说。旁边的一位行人也表示他经常看到这位老外骑着三轮车带着他的两个小孩从这里经过。

  等到8点半左右,记者还果真看到了这名外国人。远远望去,老外被淹没在骑车上班的人群中,要不是长得人高马大的,乍一看还不一定能发现他。高高的鼻梁上挂着副老式的眼镜,满脸络腮胡子,一身黑色着装,熟练的骑着辆老式的三轮车缓缓地向记者驶来,从容中显得潮味十足。见老外行驶到路口停下来等红灯,记者随即上前用英语与之交谈起来。老外告诉记者他叫埃里克(Erik herrmann),今年34岁,来自北欧国家芬兰,刚来南京,目前在南京大学教书。因为要急着送孩子去幼儿园,记者此次制造的“偶遇”只有5分钟,约定下午5点再去他家聊。

  记者观察到,这位南大外教的举动,让他在这条马路上的回头率是相当之高,很多人都驻足欣赏他的“车技”,同时也发出了啧啧地赞叹声,有的夸这老外车技了得,也有的则夸两个洋娃娃十分之可爱。短短几分钟,周围围了一圈儿人。

  蹬三轮送女儿上学风雨无阻 “我们喜欢接触自然,即便下雨,也可以玩四五个小时”

  昨日下午5点,记者准时来到埃里克家。他和妻子安吉娜(Angina)刚把两个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最让记者吃惊的是他沾满双脚的泥巴,像跋山涉水刚回来的。“我刚从仙林回来,新区校园里有些泥,”最初的交谈显得有些严肃拘谨。但安吉娜的欢声笑语很快让大家打开了话匣子。埃里克说他们今年5月份刚来南京,“南京是我们来中国的第一个城市,主要是我在南京大学做空气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他的妻子辞掉了芬兰的工作,现在主要照顾两个女儿。

  “我们是为了送女儿上学才买的三轮车和自行车,花了370块钱”,他们就住在新街口,离孩子所在的南大幼儿园不远,觉得骑车很方便。“每天早上也就20分钟吧!骑三轮车很酷啊,不仅方便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孩子们也很乐意坐在里面。”提到路人的“注目礼”,他的妻子马上用夸张的动作加上眼神,模仿行人们看到一个老外骑三轮的惊讶神情,“他们往往正走路,猛然发现我们,都走过去了还是会急剧扭头,‘哇’地表示各种吃惊。”

  难道下雨的时候也骑车送孩子?“对啊!”他们并不担心孩子因为淋雨而感冒,“大自然的雨水,没有关系的啊!应该让孩子多接触自然。”“我们原来在家的时候,即便下着大雨,也可以在院子里玩上四五个小时,只要孩子愿意,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他告诉记者他们喜欢多接近点大自然,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接触自然,“坐在车里有什么意思呢?一动也不能动,身体得不到锻炼,路边什么也看不到。”

  “粗心”爸妈不问孩子学校情况 “语言不通没关系,孩子有自己的方式交到好朋友”

  埃里克夫妇告诉记者,他们送孩子到幼儿园主要就是让她们学中文的,为了方便还特意取了中文名字,米拉今年5岁了,在中班;雷拉今年3岁了刚上小班。不过让记者吃惊的是他们从来没与老师交流过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夫妻俩抱歉地大笑起来,“我一开始也会担心,但也还好,她们每天回来看起来都挺开心的,”安吉娜说,孩子是听不太懂老师说什么,跟其他小朋友也不能语言交流,但这也不会让她们孤单,“老师们做游戏会用动作比划啊,跟别的小朋友就更不用担心了,她们可以很好地玩到一起的!”这位妈妈说得非常自信孩子们天生可以沟通。

  为了验证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开心,记者请安吉娜问她们有没有多少朋友,“米拉说她有很多好朋友,雷拉说她有一个最喜欢的朋友,还有很多别的朋友,有个男孩子推了她一下,另一个男孩子马上跑过来保护她。”这个3岁的小天使还真是特别受欢迎。

  “学中文已经够难的了,她们能学好要花很大精力”,埃里克夫妇说并没要求孩子再学别的什么,只是让她们参加了幼儿园的舞蹈班。不过他们同样不知道孩子学的是什么舞,也只是让她们开心一点。

  他们说,在芬兰也没有家长会送孩子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再学习常规教学已经涵盖的内容,“如果再学的话,大多是体育、艺术方面的,比如跳舞、弹钢琴之类的。”

  埃里克说不光骑三轮接送孩子,就是出去玩、购物都会骑三轮车,“总要找个什么放东西啊,这个三轮车厢就很方便。”尽管芬兰的恶劣天气很多,但他们还是很少开车,“三公里以内都不会使用汽车,只有在全家远途旅行的时候才会开车。”如果有刮风下雪,埃里克就在自行车后面加个特制的小挂车,他给记者看了在他们芬兰的家使用的挂车,就是一个漂亮的封闭帆布车箱。

  他们对南京交通的总体评价是很OK,“在芬兰很少有特别为自行车设的道路,但这里有,而且很宽阔”,安吉娜说在他们国家,自行车与汽车是在同一个车道上行驶的,如果汽车太多的话,自行车可能要在路中央停一会再骑。在南京他们发现有自行车道,这让去哪都骑车的埃里克一家觉得很好。不过偶尔也会有让他们抓狂的时候,“前天在南大校园里,一条不宽的路的两边都停了车,三轮车从中间过就很艰难,不过还是过来了。”

  安吉娜说目前他们只是到过夫子庙和紫霞湖玩,“骑着三轮,照着路牌上的拼音找一个地方也不是很难。”“对我来说,在这里生活非常方便,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她大笑起来,“有两个网站非常方便,什么信息都有”,说着她向记者推荐了两个网站。不过她也表示现在还没有很多中国朋友,“语言是最大的问题,虽然我们也在学,但还是只能讲简单的。”

  在采访的最后,两个小天使已经与记者很熟了,小雷拉抱着记者玩起来。看她们如此“自来熟”,在南京这个新城市想必过得很开心。

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1/10/28/011957702.shtml
在欧洲看到自行车带小孩的很多,刚开始还吃了一惊,怎么尼玛的头盔都不带。现在哪里中产都在向贫穷急速下坠啊!


   很好的生活心态,应当借鉴

   很好的生活心态,应当借鉴
洋大人
好有爱
南京人
好犯贱
教育上很好的启示啊,强健体魄,增长见闻,多交朋友,比参加什么培训班都强
最反感借外国人说事的报道
怪不得诺鸡鸭要完蛋,他们都是这种太有爱的lifestyle,
到中国做Expat也是如此,某自主汽车公司找了一个欧洲“专家”
(在我看来完全是个废物),小地方人家不住,一定要住南京城里,
然后说一辆车(天天送他到2小时以外的地方上班,自然不会加班或早到,
朝九晚五都做不到)不够,他的婆娘要在南京玩耍销品,还要一辆车加司机,
然后他自己回到南京已经,还要夜生活,车子要等他到2点(可想而知他白天
的精神状态),周末要司机带着他的自行车到某湖骑车玩耍一天)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个人抵Z欧洲货,并坚决反对金援欧洲。700亿援助黑非洲,
中国所获得的道德标杆受益和经济受益,都要比金援欧洲好得多,跟不要说用于
发展自己的社会
一般有地位的人做些与其地位不相符的行为时会获得美誉
SYSOP 发表于 2011-10-29 09:35
一般有地位的人做些与其地位不相符的行为时会获得美誉
相爷吃学生餐或副总统吃炒肝大家感动感动还有点道理,这几个埃里克松
居然感动中国。当中露出奶来奶孩子,是太有爱还是有碍市容的不文明?
光膀子招摇过市是太爱自然还是膀爷的丢淫?
话说中国社会是最严重的种族主义社会,一点不假,体现在双向歧视,不自觉和
很猖獗。
现在哪里中产都在向贫穷急速下坠啊!
=======================
人家那是已富裕了好几代人,早已越过了要靠消费证明自己存在的陛段。
.............................................................................
当中露出奶来奶孩子,是太有爱还是有碍市容的不文明?
================================
这个十几年前欧洲就开始很普遍,奶孩子是妈妈天职,只有心理扭曲的才觉得是不文明的事情。
一般有地位的人做些与其地位不相符的行为时会获得美誉
哈哈
说的很对

满大街中国人骑车带小孩的
坐在汽车里带小孩还得心里说两句卢瑟
然后加大油门很有优越感的跑出去
大惊小怪!这鸡者和西祠上的网民纯属吃饱了撑的!俺家楼下的老大爷也天天磴这种三轮车接送孙子咋就没人报道?
必须的,洋大人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屠城校尉 发表于 2011-10-29 10:29
现在哪里中产都在向贫穷急速下坠啊!
=======================
人家那是已富裕了好几代人,早已越过了要靠 ...
问题是在中国,禁止帝都膀爷,禁止魔都睡衣(其实那根本不是睡衣,毫无感性),
说奶孩子不文明的,夏天睡在街上不文明的,都还不能称之为扭曲,只是他们自己
不自觉,觉得还很洋气。滑稽得很,我在越南胡子明市,看见一份英语越南报纸,
里面提出,晚上贪凉睡在大街上,是不文明行为,要市民自觉制抵。跟中国一样。
他们把文明也叫van minh
大一在学校附近长延堡见到一老外,背心拖鞋蹬一三轮,上面拉着几个村里的熊孩子。被我们一众不明真相群众围观良久,这尼玛是村里雇的司机是吧。
洋人放个屁,都可以引起关于中国空气成分的大讨论
我不知道这是怎么看出“有爱”的,靠人力车载小孩上学的一大把啊一大把,怎么没见“好有爱?”
北京市内已经禁止人力三轮了

小时候还拿那东西 运煤 运气罐 运大白菜
长歌入阵 发表于 2011-10-30 07:27
我不知道这是怎么看出“有爱”的,靠人力车载小孩上学的一大把啊一大把,怎么没见“好有爱?”
就一个字: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