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科考船凯旋:获多金属结核550公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3:12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10/26/10154344_0.shtml今天上午10时,首次执行远洋科学考察的“海洋六号”船胜利完成中国大洋第23航次全部科考任务,历时120天,航行1.8万余海里(约3万多千米)返抵广州。

自2011年6月28日从广州起航,“海洋六号”船面临着作业海区海况差,船舶机械、调查设备尚在磨合等多种不利条件。尤其是在第一航段,调查区持续大风大浪,海况之差为历次大洋科考所罕见;第二、三航段作业区邻近西太平洋台风发源地,备受影响。为全面完成任务,“海洋六号”船在临时党委的集体领导下,航次首席科学家杨胜雄(第一航段)、何高文(第二、三航段)带领全船68位远洋科考队员,同舟共济、科学部署、攻坚克难,充分发扬了“自强、探索、奉献、和平”的大洋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本航次,“海洋六号”完成了4大任务。一是完成了为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5000米级海上试验的警戒与保障任务。在深潜试验区开展了温盐深(CTD)测量和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测量,资料经现场处理后及时提供给“蛟龙号”使用,并为“蛟龙号”3次下潜提供了警戒与护航;二是完成了多金属结核合同区的海洋环境与生物调查、地质取样等科学考察任务,履行了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义务。三是完成了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与环境基线调查。四是完成了“蛟龙号”更大深度海试选区的调查。航次采用深海浅钻、深海摄像、温盐深测量和浮游生物拖网以及综合地球物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调查,共完成深海浅钻测站69个、海洋环境与生物调查测站61个、综合地球物理测线16011千米,获得了多金属结核550公斤,为采矿冶炼试验提供了实物样品。航次期间,还进行了样品现场测试、生物培养等。

“海洋六号”科学考察活动在本航次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科考成果:

——了解调查区海山富钴结壳的分布状况,扩大了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的选区范围。通过对已调查海山区的地质补充调查和初步评价,进一步查明了富钴结壳分布规律。调查中首次发现了多期成矿结壳,并在平顶边缘表层沉积物之下再次发现浅埋藏板状结壳,这一发现对资源评价和结壳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成功利用光缆深海浅钻设备大规模开展调查。在7座海山完成了70余次光缆浅钻的取样作业,最长获取到1.36米的“白加黑”结壳岩芯样品,设备工作正常。该设备的成功应用将带动我国更多海洋调查设备从电缆时代走向光缆时代,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和资料质量。

——首次在水深超过7000米海区(更大深度海区)开展调查,获得了新调查区地形地貌、沉积物和环境资料,为“蛟龙号”下一步海试提供了基础资料。

——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海洋六号”船特色的大洋调查模式,培养和锻造了一支中国大洋科学考察的优秀团队,为今后从事大洋航次工作提供了队伍保障。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10/26/10154344_0.shtml今天上午10时,首次执行远洋科学考察的“海洋六号”船胜利完成中国大洋第23航次全部科考任务,历时120天,航行1.8万余海里(约3万多千米)返抵广州。

自2011年6月28日从广州起航,“海洋六号”船面临着作业海区海况差,船舶机械、调查设备尚在磨合等多种不利条件。尤其是在第一航段,调查区持续大风大浪,海况之差为历次大洋科考所罕见;第二、三航段作业区邻近西太平洋台风发源地,备受影响。为全面完成任务,“海洋六号”船在临时党委的集体领导下,航次首席科学家杨胜雄(第一航段)、何高文(第二、三航段)带领全船68位远洋科考队员,同舟共济、科学部署、攻坚克难,充分发扬了“自强、探索、奉献、和平”的大洋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本航次,“海洋六号”完成了4大任务。一是完成了为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5000米级海上试验的警戒与保障任务。在深潜试验区开展了温盐深(CTD)测量和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测量,资料经现场处理后及时提供给“蛟龙号”使用,并为“蛟龙号”3次下潜提供了警戒与护航;二是完成了多金属结核合同区的海洋环境与生物调查、地质取样等科学考察任务,履行了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义务。三是完成了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与环境基线调查。四是完成了“蛟龙号”更大深度海试选区的调查。航次采用深海浅钻、深海摄像、温盐深测量和浮游生物拖网以及综合地球物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调查,共完成深海浅钻测站69个、海洋环境与生物调查测站61个、综合地球物理测线16011千米,获得了多金属结核550公斤,为采矿冶炼试验提供了实物样品。航次期间,还进行了样品现场测试、生物培养等。

“海洋六号”科学考察活动在本航次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科考成果:

——了解调查区海山富钴结壳的分布状况,扩大了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的选区范围。通过对已调查海山区的地质补充调查和初步评价,进一步查明了富钴结壳分布规律。调查中首次发现了多期成矿结壳,并在平顶边缘表层沉积物之下再次发现浅埋藏板状结壳,这一发现对资源评价和结壳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成功利用光缆深海浅钻设备大规模开展调查。在7座海山完成了70余次光缆浅钻的取样作业,最长获取到1.36米的“白加黑”结壳岩芯样品,设备工作正常。该设备的成功应用将带动我国更多海洋调查设备从电缆时代走向光缆时代,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和资料质量。

——首次在水深超过7000米海区(更大深度海区)开展调查,获得了新调查区地形地貌、沉积物和环境资料,为“蛟龙号”下一步海试提供了基础资料。

——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海洋六号”船特色的大洋调查模式,培养和锻造了一支中国大洋科学考察的优秀团队,为今后从事大洋航次工作提供了队伍保障。
小二 来两斤 打把菜刀
看来捞到不少好货
SB孤狼SB 发表于 2011-10-26 11:07
小二 来两斤 打把菜刀
哇塞!用海底玄铁打菜刀,您真霸气!
2011-10-26 11:11 上传

开采能力要跟上...
那个多金属结核是什么东西
SB孤狼SB 发表于 2011-10-26 11:12
膜拜中国的007大哥!
flp200 发表于 2011-10-26 11:15
那个多金属结核是什么东西
度娘之,为:“生于海底的呈结核状的铁锰化合物,还富含铜、钴、镍等多种金属,是潜在的多金属矿产资源。”
开采难度大,不过矿石绝对高品。
呵呵……发财喽
还是海底的宝贝多啊。
Spica 发表于 2011-10-26 11:09
看来捞到不少好货
多捞点元明青花这些出口瓷的沉船也不错
跑这么一趟多整了半吨矿,这成本多高啊,,,
不明白 有能科普的吗?
锰结核的情况就是数量管够,但是目前开采成本大
我记得幼儿园时候看小灵通漫游未来,里面就有机器人在海底采锰结核...
这一晃多少年了
civic 发表于 2011-10-26 12:00
我记得幼儿园时候看小灵通漫游未来,里面就有机器人在海底采锰结核...
这一晃多少年了
哎呀 同龄人? 老哥你那年的?
flp200 发表于 2011-10-26 11:15
那个多金属结核是什么东西
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上的锰结核,数量绝对够,矿石品质也不错。主要是开采难度。简单的说人类还没发明一种廉价的吧海底固体矿开采到海面的能力
石油能开采很大原因还是因为他是液体的
是不是在绘制海底地图,为潜艇探路啊?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1-10-26 12:04
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上的锰结核,数量绝对够,矿石品质也不错。主要是开采难度。简单的说人类还没发明一种 ...
我还感觉那个应该很好吃的
flp200 发表于 2011-10-26 11:15
那个多金属结核是什么东西
大概就是比如说,含有锰结核,镍结核的这么一种矿
怎样降低成本???
下次把金箍棒捞起来
这是在干什么
2011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海洋六号”调查船完成大洋23航次任务返航途经菲律宾海,在该海域17°49′N、134°57′E至19°50′N、135°49′E范围内进行了科学考察,通过多波束水深测量、重力测量、磁力测量、浅层剖面测量以及ADCP观测等综合调查手段,获得了790km综合测线资料,现场绘制了详细的地形地貌成果图以及重力、磁力异常图,并对该区域浅表层沉积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对该区域开展相关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是在干什么  2011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海洋六号”调查船完成大洋23航次任务返航途经菲律宾 ...
是要找老美在海底放的声纳?
都是海底火山喷出来的,纯度极高
hdjdjsj 发表于 2011-10-26 12:42
这是在干什么
2011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海洋六号”调查船完成大洋23航次任务返航途经菲律宾 ...
你知道的··
超级帐号 发表于 2011-10-26 12:52
都是海底火山喷出来的,纯度极高
似乎是生物成因,火山喷发的话很难解释为什么分布得这么广,为什么都在表层而不被海沙覆盖
则百度了下,锰结核矿每年还能自生1000万吨。一是来自 陆地 、大陆或 岛屿 的岩石风化后释放出铁、锰等元素,其中一部分被海流带到大洋沉淀
  二是来自 火山 ,岩浆喷发产生的大量气体与海水相互作用时,从 熔岩 中搬走一定量的铁、锰,使海水中锰、铁越来越多
  三是来自生物, 浮游生物 体内富集微量金属,它们死亡后,尸体分解,金属 元素 也就进入海水
  四是来自 宇宙 ,有关资料表明,宇宙每年要向 地球 降落2000~5000吨宇宙 尘埃 ,它们富含 金属 元素,分解后也进入海洋。
1872~1876年, 英国 的一艘叫“挑战者”号的三桅帆船,在海上进行了长达3年多的考察,这次考察收获不小,队员们带回了一些黑不溜秋的像瘤子一样的东西,是从不同地区的海底捞上来的,开始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于是就拿到化验室去分析,结果发现这种像瘤子一样的玩艺儿的主要成分是锰,于是有人就把这种黑玩艺叫“锰矿瘤”,因为它又像患结核病人的结核,所以后来都叫锰结核或金属结核。
  后来,美国的 海洋学家 听到英国考察队的收获后,也派人在太平洋海底寻找这种矿物,一次,在 夏威夷 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块重达57千克的锰结核。更巧的一次是海洋学会的一条水下电缆发生故障,在修理电缆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锰结核,有136千克重。可惜的是,这些人嫌它太重,只给它描绘了一张图,就又把它丢进了海里,结果一个极好的锰结核标本没有能进入海洋 博物馆 。
  不久, 前苏联 的维特亚兹考察队在印度洋海底也发现了含铁和锰的铁锰结核。但是,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前,人们对深海里的这些东西并没有很大兴趣,一是陆地上的锰和 铁 并不感到缺乏,二是到海底捞这些东西也挺费事,觉得不合算。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生产的锰钢越来越多,锰这类金属(还有铜、镍、钴等)就愈来愈缺乏。于是,人们就想起了海底的这些宝贝。尤其是美国、 法国 、 德国 、前苏联、 日本 、新西兰、印度等国对深海锰结核开展了大量的勘察工作,都想从海底把这些金属矿弄出来。要知道,有些锰结核中的锰含量高达50%,铁含量达27%。有些锰结核中的二氧化锰含量竟达98%,甚至可以不进行什么处理就能直接用来生产一种 蓄电池 。
  据估计,全世界各大洋底锰结核的总量可能有3万亿吨,光太平洋底锰结核就有17 000亿吨,其中含锰有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
原来传说中的深海玄铁啊!!!
hdjdjsj 发表于 2011-10-26 12:42
这是在干什么
2011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海洋六号”调查船完成大洋23航次任务返航途经菲律宾 ...
套用一句《撼天记》里某重力测绘员的说法吧,“任何一个国家的重力数据都是绝密,如果在及大陆和近海测重力那是找矿,如果在远洋测重力那就是为了导弹打靶”不知道这次在菲律宾海测量是为了哪一个。
ls0411 发表于 2011-10-27 16:00
套用一句《撼天记》里某重力测绘员的说法吧,“任何一个国家的重力数据都是绝密,如果在及大陆和近海测重 ...
你知道的太多了,科考船是干什么吃的,流氓都知道。不明白的筒子,可以参考md的“无瑕号”科考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