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美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58:28


一直都搞不清什麽是欧洲美元,最近看了本说及这个的书,简单介绍下。
材料来自 Treasure Island 作者 Nicholas Shaxson. 看的是中议本。

50年代,在大肃条後美国严格规管银行业,使华尔街四处外出找寻机会。最後在伦敦金融城找到突破口。 这时在伦敦金融城发生了一件事, 就是密德兰银行在 1955年 6月接受做了一笔和商业无关的美元存款。

在这个时代外汇管制是各国普遍奉行的制度,英国也不例外。银行只能是在和客户做真正贸易要用外汇时才可以做外汇交易, 不得接受无关的外汇存款。 密德兰银行接受了一笔和商业贸易无关的存款。 不特如此,这宗交易的利息明显高於美国国内法律容许的水平。换句话,这笔交易是美国人为了逃避美国管制而跑到英国,赚取高息。由於密德兰银行违反了英国当时的外汇管制。 英国负责监管银行业的中央银行英伦银行发现後, 召密德兰银行的首席外汇经理到英伦银行喝茶。

当时英国正忙於提高渐渐干沽的外汇存底, 不太愿意扼杀这种新的国际业务。 结果密德兰银行幸运地只是受到警告,而英伦银行官员也决定不再对密德兰再施压。

到了 1956年,这种业务遇到了机遇。1956年 7月,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伦敦作为过气帝国相当大鸭梨,和法国以色列合兵企图制止,但美国为了给英国挖坑,好取代英国的地位,在资本急速从英国撒去时不肯提供协助,目送英国在当年 10月到 12月两个月就丧失 4亿5千万美元外汇储备不出手。英国几乎破产,只能收兵。大阴国自此正式接受日落。但在没有多少人留意的情况下,伦敦金融城静静地成就为另一个帝国。

到了 1965年,从二战结束时的 7亿海外人口,剩下 5千万。但是旧大阴帝国并没有完全消失, 不为人留意的是有 14个小岛国并没有追求独立,变成了英国海外属地,以女皇为国家元首,总督由英国委派。英国在这些地方发挥无比影响力,这些小岛国也和伦敦金融城维持了极亲密关系。 这些包括了今天活跃在金融圈子里无人不知的百慕达,英属维京岛,开曼岛,直布罗陀等等。凭借这些海外秘密司法管豁区, 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们发现,只要把美元交易透过这些英国属地离岸公司进行,就可以规避了所有监管。这些属地的法律都是抄英国,然後再由英国的专业人仕度身订做,银行家不喜欢的条文当然要重写。 这些小岛国的政府基本上也没有什麽专业知识, 靠做英国的金融木偶赚钱维生, 政府基本上是被英国银行业操控。对英国的银行来说, 有什麽美事好得过自己做操线手躲在背後,出了事不用负责,赚的钱归自己?

在英伦银行眼中,在海外属地进行的离岸海外美元交易,交易的又不是英镑,从监理的角度看这种交易并不在英国发生,但又由於法理上也算是在英国的管治下发生的业务, 也不受外国监管。真正可以管理这些业务是那些小岛国的政府, 但是这些政府其实就是银行家们的小木偶。银行家们找到一个无人管理的新天地。 离岸海外美元业务不受临管,也就没有资本准备金的要求, 一笔存款可以无限制地透过不同银行之间的离岸海外业务,多次放贷收息,银行怎会不爱上这种业务?不受监管就表示接收存款和发贷灵活, 利息也高,当然会把受监管的业务慢慢挤出市场。为了防止资金流失, 各国也只得慢慢放松金融监管。 经过 60年代各国先後对银行业的管制松动, 这种实质上主要是伦敦金融城操作的欧洲美元市场也日渐发展,从 1959年的规模不足 2亿美元,到了1975年, 这种离岸美元也叫做欧洲美元的规模, 估计已超过全世界外汇准备总额。 在 1986年英国铁娘子的大改革,伦敦市场正式解除管制,更是令这种本来是在灰色地带中运作的业务爆炸性发展。到了 1997年,所有国际贷款超过 90%透过这个市场处理,国际清算银行表示要评估这个市场很大鸭梨, 放弃继续评估这个市场规模。 实际上, 到了今天这个市场已把所有一切串在一起变成更大的外汇市场。 欧洲美元市场由於完全无监管,基本上规模就是个黑洞。

为什麽这种不受临管的银行业务在英国和美国的眼皮下可以发展成黑洞,那就要看英美在这个东东上面有什麽好处。 美国为了要让美元继续作为世界通货,使美国可以继续享受印银纸乐趣,当然不会做任何管制美元在海外流通的举动。 美国政府对限制美国银行的欧洲美元业务是没有什麽兴趣, 反而是刻意地回避。至於英国,金融业算是英国唯一赖以维生的业务,傻的才会砸自己饭碗。至於银行,没有管制的业务当然是最好的业务要极力保护,英美政府不时都有要管制这种业务的杂音,但是很快就被和谐掉,背後发功的是谁大家都不用猜吧。


一直都搞不清什麽是欧洲美元,最近看了本说及这个的书,简单介绍下。
材料来自 Treasure Island 作者 Nicholas Shaxson. 看的是中议本。

50年代,在大肃条後美国严格规管银行业,使华尔街四处外出找寻机会。最後在伦敦金融城找到突破口。 这时在伦敦金融城发生了一件事, 就是密德兰银行在 1955年 6月接受做了一笔和商业无关的美元存款。

在这个时代外汇管制是各国普遍奉行的制度,英国也不例外。银行只能是在和客户做真正贸易要用外汇时才可以做外汇交易, 不得接受无关的外汇存款。 密德兰银行接受了一笔和商业贸易无关的存款。 不特如此,这宗交易的利息明显高於美国国内法律容许的水平。换句话,这笔交易是美国人为了逃避美国管制而跑到英国,赚取高息。由於密德兰银行违反了英国当时的外汇管制。 英国负责监管银行业的中央银行英伦银行发现後, 召密德兰银行的首席外汇经理到英伦银行喝茶。

当时英国正忙於提高渐渐干沽的外汇存底, 不太愿意扼杀这种新的国际业务。 结果密德兰银行幸运地只是受到警告,而英伦银行官员也决定不再对密德兰再施压。

到了 1956年,这种业务遇到了机遇。1956年 7月,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伦敦作为过气帝国相当大鸭梨,和法国以色列合兵企图制止,但美国为了给英国挖坑,好取代英国的地位,在资本急速从英国撒去时不肯提供协助,目送英国在当年 10月到 12月两个月就丧失 4亿5千万美元外汇储备不出手。英国几乎破产,只能收兵。大阴国自此正式接受日落。但在没有多少人留意的情况下,伦敦金融城静静地成就为另一个帝国。

到了 1965年,从二战结束时的 7亿海外人口,剩下 5千万。但是旧大阴帝国并没有完全消失, 不为人留意的是有 14个小岛国并没有追求独立,变成了英国海外属地,以女皇为国家元首,总督由英国委派。英国在这些地方发挥无比影响力,这些小岛国也和伦敦金融城维持了极亲密关系。 这些包括了今天活跃在金融圈子里无人不知的百慕达,英属维京岛,开曼岛,直布罗陀等等。凭借这些海外秘密司法管豁区, 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们发现,只要把美元交易透过这些英国属地离岸公司进行,就可以规避了所有监管。这些属地的法律都是抄英国,然後再由英国的专业人仕度身订做,银行家不喜欢的条文当然要重写。 这些小岛国的政府基本上也没有什麽专业知识, 靠做英国的金融木偶赚钱维生, 政府基本上是被英国银行业操控。对英国的银行来说, 有什麽美事好得过自己做操线手躲在背後,出了事不用负责,赚的钱归自己?

在英伦银行眼中,在海外属地进行的离岸海外美元交易,交易的又不是英镑,从监理的角度看这种交易并不在英国发生,但又由於法理上也算是在英国的管治下发生的业务, 也不受外国监管。真正可以管理这些业务是那些小岛国的政府, 但是这些政府其实就是银行家们的小木偶。银行家们找到一个无人管理的新天地。 离岸海外美元业务不受临管,也就没有资本准备金的要求, 一笔存款可以无限制地透过不同银行之间的离岸海外业务,多次放贷收息,银行怎会不爱上这种业务?不受监管就表示接收存款和发贷灵活, 利息也高,当然会把受监管的业务慢慢挤出市场。为了防止资金流失, 各国也只得慢慢放松金融监管。 经过 60年代各国先後对银行业的管制松动, 这种实质上主要是伦敦金融城操作的欧洲美元市场也日渐发展,从 1959年的规模不足 2亿美元,到了1975年, 这种离岸美元也叫做欧洲美元的规模, 估计已超过全世界外汇准备总额。 在 1986年英国铁娘子的大改革,伦敦市场正式解除管制,更是令这种本来是在灰色地带中运作的业务爆炸性发展。到了 1997年,所有国际贷款超过 90%透过这个市场处理,国际清算银行表示要评估这个市场很大鸭梨, 放弃继续评估这个市场规模。 实际上, 到了今天这个市场已把所有一切串在一起变成更大的外汇市场。 欧洲美元市场由於完全无监管,基本上规模就是个黑洞。

为什麽这种不受临管的银行业务在英国和美国的眼皮下可以发展成黑洞,那就要看英美在这个东东上面有什麽好处。 美国为了要让美元继续作为世界通货,使美国可以继续享受印银纸乐趣,当然不会做任何管制美元在海外流通的举动。 美国政府对限制美国银行的欧洲美元业务是没有什麽兴趣, 反而是刻意地回避。至於英国,金融业算是英国唯一赖以维生的业务,傻的才会砸自己饭碗。至於银行,没有管制的业务当然是最好的业务要极力保护,英美政府不时都有要管制这种业务的杂音,但是很快就被和谐掉,背後发功的是谁大家都不用猜吧。
LIBOR可是全世界美元金融产品市场最重要的利率参考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