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凸显融合制胜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1:16:38
  视点提示

  信息化条件下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不仅使作战机理和作战样式发生了巨大改观,而且使作战能力生成模式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单一、局限与固化的范畴和定式,开始广泛深入地融合于国家军地体制、平战体制乃至国际社会之中,这种战略、体系、资源、技术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度融合力量,为迅速提升军队的核心军事能力和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智能指挥 体系融合

  所谓体系融合,是依托智能指挥信息系统,按照信息化作战要求,通过综合集成,把各种作战平台、单元、要素链接成一个数据共享、接口统一、互为关联的综合指挥控制体系。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组织指挥过程,实质上是信息流动的掌控过程,所以外军强调,谁掌握信息优势,谁就等于掌握了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

  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十分重视联合作战体系融合构建与发展,要求采取比对手更深的谋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度,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掌控即时信息,第一时间在主要方向、重要节点、关键时刻投入决定性力量,从而确保作战胜利。外军认为,体系融合的本质是依托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和一体化指挥作战平台,构建起横向一体、纵向贯通、可靠链接的网状指挥控制体系,通过异地分布交互式指挥决策模式,达成信息共享最大化、指挥编组扁平化、指挥流程最优化、指令传输实时化和决策部署同步化,使联合作战体系能够高效有序地运转。进而实现信息优势加速向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转变,让系统“融合、共享、联动”功能充分发挥,以取得融合制胜的胜势。海湾战争中,实现了体系融合的联军,从“发现到命中”目标反应周期约为4到6小时,而到伊拉克战争时,已缩短为10到20分钟,甚至实现了“发现即摧毁”。

  贯彻需求 平战融合

  平战融合是平时国家和社会的战略资源贯彻国防和军事需求,预留有军事接口,并对国家、社会等各种综合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一旦战时需要,从功能和机制上可迅速为战争服务所用。

  长期以来,一些军事强国均高度重视把国防和军队需求融入国家战略总体发展布局中。美国从举世瞩目的“曼哈顿”工程计划,到“星球大战”计划,再到“数字地球”战略,均不遗余力地贯彻其不同战略机遇期的“平战融合”战争准备思想。法国做过一项统计表明,85%的现代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均可以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目前,美国生产军用品的企业中有80%以上也在同时生产民用品。海湾战争中,为保障在海外的数十万军队作战需要,美国内有80多个信息技术部门为军队筹划信息资源和作战物资,有38家航空公司、几十家海外运输公司和7个洲的铁路部门为军队提供运输力量支持,有73家大公司提供食品和药品服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更是动员了航天、航运、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专业领域的10多万名信息化资源维护保障人员,以确保联合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

  信息化条件下实现战略资源平战融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一军民通用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力求实现动态感知、实时可控、通用互动,以便在战时能够以信息聚合能量、以信息配置资源、以信息掌控联合作战行动。

  多维立体 系统融合

  未来数字化战场,陆海空天电网多维立体,信息化程度要求高,作战行动实效性强,要达成实时协同必须重视系统融合,使“多维战场”空间平台能够形成有机整体,从而实现联合作战体系环环相扣,优势互补,整体联动。

  据悉,进入新世纪以来,俄军在原发展基础上重点构建起数百个信息情报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以及数以千计高效融合的指挥控制系统等。为应对世界新变革,美军提出了“建设系统的系统”,要求按照综合集成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推动系统与系统融合建设,将系统融合推向新的高度。而今,各军事强国均着眼未来发展奋起直追,竞相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系统融合建设,力避自成体系、自我建设、自我研发等痼疾,积极推进一体化融合机制建设与发展。

  透明战场 信息融合

  现代作战信息系统,集新科技之大成,把雷达探测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处理技术、遥感探测技术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多功能、自动化技术群体,从而使信息化战场实现了“单向透明”。而且,信息融合程度越高,战场环境透明度就越好。一方面,高分辨率电视、无胶片摄像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等作为最基本战术单元投入使用,并与其它传感器、地面站等信息平台相链接,能够实时看清战场画面,任意提取联合作战信息数据,并精确调整军事行动;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建起战场信息高速公路,能够实现战场信息充分共享。据外军有关资料,二战时期,指挥信息的无线传输速度约为60字母/分;越南战争时期约为100字母/分;而到沙漠风暴行动时,则达到20万字母/分;到伊拉克战争时,信息传输速度已达到惊人的30×20万字母/分;仅海湾战争前后 90天内,美军及盟军的通信总量甚至超过了全欧洲40年的通信量。所以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谁的信息系统融合程度高人一等,谁的联合作战体系单向透明度就将胜人一筹。

  实时行动 精确融合

  精确融合的关键,是建立集信息——火力、作战——保障于一体的综合信息体系,进而实现信息流与物资流的高度一体化和联合作战行动的高度精确化。这要求各种作战力量与保障力量必须达到高度协同和科学调控,使诸联合作战与保障行动能够实现无缝链接,使战争信息流与物资流能够实时、适时、适地、适量地达成高度精确化。如美军新近提出“2020年陆军将达到在96小时内把旅级规模战斗部队投送到世界任何地方,在120小时内向地面部署1个战斗师,在30天内部署5个战斗师的能力。”近年来,美军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可在国防部范围内对所有在运物资实现全程可视,其战略环节的物资可视性几乎达100%。阿富汗战争中,美空运部队一架“大力神”飞机首次使用新型联合精确空投系统,可以分为单位及时搜集风向、风速信息,圆满完成了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精确空投任务。

  一体制胜 军地融合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军地融合,更加强调摒弃传统的“军民分立”国防建设模式,在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防能力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因此实现军民融合是一条力量投入较小、综合效益较高生成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发展之路。尤其在信息时代条件下,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适应各自国情加快军民融合建设步伐。美国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结合”的融合思想,将平战与军地、集中与分散高度融合起来;英、德、法等国也纷纷将“军民协调”的机制纳入国家动员体系。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 10天内动员30家地方民用航空公司近200架大型运输机,征用170艘商船、15800个铁路车皮和27300辆大型运输车,有效保障了远离本土作战的军事需求。

  实现军民融合,关键在于依托国家信息化建设基础,加快军民对接与互联互通,实现军地高技术产业系统兼容及兼容体系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加快提升双向转换能力,最终实现以融合优势为重要时代特征的打赢目标。(欧阳兆标)

2011年09月22日05:59    来源:《解放军报》视点提示

  信息化条件下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不仅使作战机理和作战样式发生了巨大改观,而且使作战能力生成模式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单一、局限与固化的范畴和定式,开始广泛深入地融合于国家军地体制、平战体制乃至国际社会之中,这种战略、体系、资源、技术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度融合力量,为迅速提升军队的核心军事能力和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智能指挥 体系融合

  所谓体系融合,是依托智能指挥信息系统,按照信息化作战要求,通过综合集成,把各种作战平台、单元、要素链接成一个数据共享、接口统一、互为关联的综合指挥控制体系。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组织指挥过程,实质上是信息流动的掌控过程,所以外军强调,谁掌握信息优势,谁就等于掌握了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

  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十分重视联合作战体系融合构建与发展,要求采取比对手更深的谋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度,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掌控即时信息,第一时间在主要方向、重要节点、关键时刻投入决定性力量,从而确保作战胜利。外军认为,体系融合的本质是依托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和一体化指挥作战平台,构建起横向一体、纵向贯通、可靠链接的网状指挥控制体系,通过异地分布交互式指挥决策模式,达成信息共享最大化、指挥编组扁平化、指挥流程最优化、指令传输实时化和决策部署同步化,使联合作战体系能够高效有序地运转。进而实现信息优势加速向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转变,让系统“融合、共享、联动”功能充分发挥,以取得融合制胜的胜势。海湾战争中,实现了体系融合的联军,从“发现到命中”目标反应周期约为4到6小时,而到伊拉克战争时,已缩短为10到20分钟,甚至实现了“发现即摧毁”。

  贯彻需求 平战融合

  平战融合是平时国家和社会的战略资源贯彻国防和军事需求,预留有军事接口,并对国家、社会等各种综合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一旦战时需要,从功能和机制上可迅速为战争服务所用。

  长期以来,一些军事强国均高度重视把国防和军队需求融入国家战略总体发展布局中。美国从举世瞩目的“曼哈顿”工程计划,到“星球大战”计划,再到“数字地球”战略,均不遗余力地贯彻其不同战略机遇期的“平战融合”战争准备思想。法国做过一项统计表明,85%的现代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均可以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目前,美国生产军用品的企业中有80%以上也在同时生产民用品。海湾战争中,为保障在海外的数十万军队作战需要,美国内有80多个信息技术部门为军队筹划信息资源和作战物资,有38家航空公司、几十家海外运输公司和7个洲的铁路部门为军队提供运输力量支持,有73家大公司提供食品和药品服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更是动员了航天、航运、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专业领域的10多万名信息化资源维护保障人员,以确保联合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

  信息化条件下实现战略资源平战融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一军民通用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力求实现动态感知、实时可控、通用互动,以便在战时能够以信息聚合能量、以信息配置资源、以信息掌控联合作战行动。

  多维立体 系统融合

  未来数字化战场,陆海空天电网多维立体,信息化程度要求高,作战行动实效性强,要达成实时协同必须重视系统融合,使“多维战场”空间平台能够形成有机整体,从而实现联合作战体系环环相扣,优势互补,整体联动。

  据悉,进入新世纪以来,俄军在原发展基础上重点构建起数百个信息情报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以及数以千计高效融合的指挥控制系统等。为应对世界新变革,美军提出了“建设系统的系统”,要求按照综合集成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推动系统与系统融合建设,将系统融合推向新的高度。而今,各军事强国均着眼未来发展奋起直追,竞相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系统融合建设,力避自成体系、自我建设、自我研发等痼疾,积极推进一体化融合机制建设与发展。

  透明战场 信息融合

  现代作战信息系统,集新科技之大成,把雷达探测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处理技术、遥感探测技术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多功能、自动化技术群体,从而使信息化战场实现了“单向透明”。而且,信息融合程度越高,战场环境透明度就越好。一方面,高分辨率电视、无胶片摄像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等作为最基本战术单元投入使用,并与其它传感器、地面站等信息平台相链接,能够实时看清战场画面,任意提取联合作战信息数据,并精确调整军事行动;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建起战场信息高速公路,能够实现战场信息充分共享。据外军有关资料,二战时期,指挥信息的无线传输速度约为60字母/分;越南战争时期约为100字母/分;而到沙漠风暴行动时,则达到20万字母/分;到伊拉克战争时,信息传输速度已达到惊人的30×20万字母/分;仅海湾战争前后 90天内,美军及盟军的通信总量甚至超过了全欧洲40年的通信量。所以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谁的信息系统融合程度高人一等,谁的联合作战体系单向透明度就将胜人一筹。

  实时行动 精确融合

  精确融合的关键,是建立集信息——火力、作战——保障于一体的综合信息体系,进而实现信息流与物资流的高度一体化和联合作战行动的高度精确化。这要求各种作战力量与保障力量必须达到高度协同和科学调控,使诸联合作战与保障行动能够实现无缝链接,使战争信息流与物资流能够实时、适时、适地、适量地达成高度精确化。如美军新近提出“2020年陆军将达到在96小时内把旅级规模战斗部队投送到世界任何地方,在120小时内向地面部署1个战斗师,在30天内部署5个战斗师的能力。”近年来,美军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可在国防部范围内对所有在运物资实现全程可视,其战略环节的物资可视性几乎达100%。阿富汗战争中,美空运部队一架“大力神”飞机首次使用新型联合精确空投系统,可以分为单位及时搜集风向、风速信息,圆满完成了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精确空投任务。

  一体制胜 军地融合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军地融合,更加强调摒弃传统的“军民分立”国防建设模式,在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防能力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因此实现军民融合是一条力量投入较小、综合效益较高生成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发展之路。尤其在信息时代条件下,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适应各自国情加快军民融合建设步伐。美国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结合”的融合思想,将平战与军地、集中与分散高度融合起来;英、德、法等国也纷纷将“军民协调”的机制纳入国家动员体系。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 10天内动员30家地方民用航空公司近200架大型运输机,征用170艘商船、15800个铁路车皮和27300辆大型运输车,有效保障了远离本土作战的军事需求。

  实现军民融合,关键在于依托国家信息化建设基础,加快军民对接与互联互通,实现军地高技术产业系统兼容及兼容体系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加快提升双向转换能力,最终实现以融合优势为重要时代特征的打赢目标。(欧阳兆标)

2011年09月22日05:59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