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了,妥了!这回真的妥了,大家摆酒庆祝吧!解放军少将:歼2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2:29:15
【文匯網訊】據南方日報9月19日報道,直升機驚險雙機對飛,躍升調轉;迅速轉彎,飛行路線若蛇形;前飛回轉,而後螺旋上升,圍繞機頭正前方360度轉彎,倒8字盤旋……9月17日,首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迎來首個公眾開放日,超過1.5萬名觀眾一同觸摸國產直升機飛速發展的脈搏。

這是中國20天內的第二個航空開放日。9月1日,長春首屆航空開放日在長春大房身機場正式舉行,包括國產最新型殲11B多用途戰機等一批我空軍最新主力作戰戰機精彩亮相。

中國與日俱增的空軍力量,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8月26日,被國人寄予厚望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殲20的再次試飛更是牽動人心。

自1981年6月15日,美國高度機密的F-117試飛成功,人類空中戰爭進入「隱形時代」,就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空中武力攻擊的效率看,隱形戰機也許比飛機從螺旋槳進入噴氣時代所帶來的影響還要大,因為看不見的敵人比跑得快的敵人更可怕。

在隱形戰鬥機領域,美國一直獨佔鰲頭,然而,進入21世紀,局面開始發生變化。2011年1月11日,中國新型隱形戰鬥機震撼亮相,西方軍事觀察家根據這款新型戰機的編號「2001」,暫時將其命名為殲20。

7個月後,被俄羅斯譽為國寶的T-50戰鬥機在第十屆俄羅斯國際航展上驚艷亮相。據俄媒報道,T-50作戰性能直追美國的F-22戰機,俄聯合航空製造公司(UAC)計劃生產1000架T-50,除裝備本國部隊外,還將大量出口。

在自立研發路上屢屢突破的俄羅斯和中國,讓美國的空中優勢遇到了前所未料的挑戰。各國軍事報道紛紛預測,新一輪的戰機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隨著隱形戰鬥機進入多國時代,美、中、俄的空中軍事角力將如何推演?落後於俄、美戰鬥機發展黃金時期的中國,能否憑借第四代戰機J-20迎頭趕上?

開拓者:美F-22確立四代戰機技術標準

F-22戰鬥機,代號猛禽,美國新一代重型隱形戰鬥機,也是目前專家們所指的「第四代戰鬥機」(此為西方標準,若按俄羅斯標準則為第五代),美國於21世紀初期的主力重型戰鬥機,它是目前最昂貴的戰鬥機。它配備了可以不發射電磁波,用敵機雷達波探測敵機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探測範圍極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IM-9X響尾蛇近程格鬥空對空導彈、AIM-120C高級中程空對空導彈、推重比接近10的F-119渦扇引擎、隱身性(低可探測性)等特性。

在軍迷裡,殲20有一個調皮的暱稱:「小四」。這個與作家郭敬明暱稱一樣的名字,讓這架萬眾期待已久的隱形戰鬥機,在神秘面紗之下平添幾分親切色彩。

殲20是中國研發的第四代隱形戰機,它與第四代戰鬥機技術標準確立者美制F-22、美制F-35和俄制T-50,一起成為四代隱形戰機的四大金剛。

從媒體目前曝光的四代戰機靚照來看,四代戰機與三代最大不同首先體現在外形上——更「含蓄」,也更有內涵。

以往三代戰機亮相的時候,其肚皮底下所攜帶的東西可讓眾看官「一目瞭然」,然而四代戰機則要求戰機外面不能掛任何東西,因此所有武器都被放到「肚皮」裡去。

有媒體估算,我國研製的殲20可能成為四代戰機裡身長最長的,因其要開闢足夠大的內部武器艙。而美制F-35武器艙原定設計目標是要裝2000磅的激光執照炸彈——儘管最後設計出來,武器容量大大縮水,一半不到。

可見,四代隱形戰機正朝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目標挺進。像F-22的外形就飽獲稱讚,呈菱形狀態的機身隨處可見30度角的設計,這樣,雷達波射過以後自動折返回去,而不會在機體上形成反射。

此外,相對於三代機的「載重量大、超音速、噴氣式動力」,四代戰機在隱身性和超音速巡航上的進步也讓軍迷們津津樂道。

四代隱形戰機最集中的優勢表現為雷達散射面積(RCS)極小,RCS指的是飛機對雷達波的有效反射面積,雷達隱身的方法便是採用各種手段來減小飛機的RCS。像美國的B-52轟炸機的RCS大於100平方米,很容易被雷達發現,而F-22的RCS只有0.01平方米,十分懸殊。

在超音速巡航方面,四代機達到超音速的時候可以保持1.5馬赫,根據1馬赫約等於1225km/h的概念,四代機真正實現了「一瞬千里」。這意味著隱形戰鬥機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目標,直接壓縮了目標的反應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超音速巡航還為四代機發射導彈後迅速脫離提供了重要條件。以F-22為例子,原來的導彈發射以後,飛機需要瞄準再「撤離」,現在發射完了就可以立即走。「F-22一發射導彈,馬上打開彈艙,因為肚皮裡都是不隱身的,非常危險,雷達容易發現並將它打掉,所以F-22一旦導彈發射出去,馬上脫離。」國防大學教授、海軍少將張召忠分析。

作為第四代戰鬥機技術標準的確立者,美制F-22是全球目前唯一現役的四代戰機,即世界上第一種集低可探測性(即隱身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等特點於一身的戰機,F-22在2005年已經裝備了將近180架。

緊隨其後,有「世界戰鬥機」之稱的美國的F-35也相繼登台。與F-22相比,F-35的配置只有單台發動機,主要支援部隊搶灘登陸,有很強的對地攻擊能力。雖然F-35的空戰能力不如F-22,但它彌補了F-22的缺陷——F-35重量輕,能垂直、短距起降。有人將F-35定義為多功能戰鬥機,認為其是對F-22自身不足的彌補和性能的延伸,適合與F-22作高低搭配。

然而無論是F-22和F-35,都面臨同樣的資金問題——F-22這架「價格瘋漲的吞金獸」從2010年就頻傳「停產」消息,而F-35單架成本曾一度飆升到1.22億美元,也被認為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後來者:中國殲20更適於航母艦載機

殲20,空軍代號為「威龍」,網民命名「黑絲帶」(黑四代諧音)。該機是由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的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的未來重型殲擊機型號,該機將擔負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主要武器有霹靂21組合動力遠距空空導彈、霹靂12D(SD-10D)主被動雙模式制導中距空空導彈、新型霹靂10近距空空格鬥導彈、雷石6精確制導滑翔炸彈、巡航導彈、改裝為北斗精確制導炸彈的自由落體炸彈等各種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30mm機炮、四具火箭彈發射器和兩具紅外曳光干擾彈等。

面對老辣的F-22「發動機」和野心勃勃的T-50,中國殲20怎樣尋找它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可以知道的是,殲20是一種單座,雙發的重型戰機,比蘇霍伊的T-50和美國的F-22要更大更重。有外國媒體預測,這架飛機長約22.86米,翼展超過13.72米,在無外部掛載的情況下起飛重量約為34噸到36.3噸,這意味著殲20具有可觀的內部載油量。此外,在殲20的機腹下還可以掛載更大型的空對地彈藥。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的工程師也表示空對地武器要滿足殲20的掛載要求。而殲20強大的短距甚至垂直起降能力,被認為更適合於改裝為航母艦載機。

這也引起軍迷的關注。殲20的殺傷力同樣驚人,外國軍事類媒體報道稱殲20可能配備PL-21組合動力導彈。

「殲20首飛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以後還要經過幾千個小時甚至上萬個小時的實驗飛行。在這些飛行過程當中要不斷改進它的設計,不斷向正確的方向去修正。」接受媒體採訪時,張召忠說。

殲20有什麼軟肋?張召忠認為發動機會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殲20比F-35至少要重10噸,這麼大的傢伙,發動機要多強勁才能把它推走,之後還要在高速飛行中做動作。另外還要一直超音速飛行,最低1.5馬赫,始終保持這個速度。這個發動機太難了,美國專門研製的四代機發動機可能都達不到。」

雖然殲20被許多人寄予厚望,然而外國專家曾指出,如果殲20戰機完全服役,扮演的角色意義並不大。日本媒體指出,殲20最大的意義在於它能幫助解放軍空軍了解隱形技術,因此,中國也就能夠發展專門用於打敗它的技術。如果殲20能夠作為有用的截擊機執行任務,它可以在可能的空戰中幫助抵禦美國來襲的轟炸機,甚至可以在地面和海上對美軍隱形戰機予以絞殺。

張召忠認為,戰鬥機現在還沒有進入「四時代」。他認為,現在的四代機只有美國F-22在飛,俄國T-50才剛剛表演,而殲20只是在試飛階段。

「四代機成為全球主流,保守估計,至少還要10年。」張召忠預測。

如何界定主流?張召忠認為,其中一個主要標準是看看四代機是否占現在戰鬥機主流裝備的1/3以上。目前,相比四代機,三代機的性能依然更穩定,像美國F-22已經停飛四個月,而T-50目前也離主流這一目標有一定距離,可能再過10年也達不到。

「再看中國,主要是三代機殲10為主,中國離「四時代」的標準,差距至少是15年-20年。因為這不是配備10架、20架殲20就能有效果,而是應該看它是否占作戰飛機1/3。」張召忠預測,估計等殲20成為主流戰鬥機後,美國F-22已經要退役了,屆時,美國的無人機可能已經研製出來了。「現在全球的戰鬥機還算不上『四時代』,用『三代半時代』會更恰切。」張召忠說。
挑戰者:俄T-50性能直追美F-22

俄羅斯第四代戰機(俄方稱第五代)T-50為單座雙發重型戰機,具備隱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根據俄媒體透露的技術指標,T-50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鬥負荷可達6噸,內置3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T-50第五代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由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該計劃隸屬於「未來前線航空系統」項目。

今年8月17日,俄羅斯茹科夫斯基市的格羅莫夫飛行研究所機場上空的兩架迷彩塗裝T-50的出現,讓世人眼前一亮。這兩架T-50先是近距離平行掠過觀禮台,隨後兩機分離,分別展示超低空通場、橫滾等飛行特技。稍後,其中一架疑似2010年1月首飛的試驗機型繼續表演。10分鐘後,飛行員展示完T-50的性能成功著陸。坐在觀禮台上的俄羅斯總理普京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身姿優雅、性能卓越也許讓看客癡迷,但是對一些專家來說,他們更看中的是,俄制T-50出現後,全球空中力量佈局的變化——也許T-50會成為F-22、F-35未來不容小覷的對手之一。

T-50全稱為「未來前線航空綜合系統T-50」,由蘇霍伊公司研發——全球各種著名機種像截擊機蘇-9、殲擊轟炸機蘇-7、強擊機蘇-25、殲擊機蘇-37等都出自其設計師之手。T-50是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完全在後蘇聯時代研發製造的戰機。

當美制F-22因其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0.1平方米、和一隻小鳥接近、雷達很難發現它,而「洋洋自得」的時候,俄空軍總司令直接放言,「T-50可以完全隱形」,其將美國F-22這頭「猛禽」擒拿而下的決心昭然若揭。

在這架被稱為「俄羅斯航空製造業全部精華的結晶」的戰機身上,首次使用一系列最新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比強度相當的鋁和鈦輕一半,比鋼輕2/3。機身表面塗層70%是新型材料,飛機重量也因此只是常規材料製成飛機的1/4;而其機身上裝有的幾十個各種各樣傳感器,不僅能監控飛機周圍的情況,同時還能與地面指揮系統及編隊內部實時交換信息。借助「電子駕駛員」,T-50能自主分析形勢,並向飛行員提出若干種行動方案。

就像四代戰機一樣,T-50的武器裝備全部安裝在內艙,據一些資料透露,這些艙可配備8枚R-77型空對空導彈或兩枚1500公斤重的制導航空炸彈。此外,兩個外掛架還能攜帶兩枚遠程導彈,能摧毀400公里遠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T-50被俄羅斯媒體和武器業界賦予了極高的讚譽和期望,但其缺陷也是不能迴避的。一家參與T-50戰機研製的公司的代表曾透露:「實際上還未進行測試所有性能的完整試飛。」也有報道指出,T-50暫時使用的是過渡階段的發動機,今後可能還會面臨更加嚴重的問題。

相關鏈接

中國空軍全速起飛

1954年,中國成功試飛了第一架國產雅克18飛機。此後,中國又自行製造了殲5戰機、第一架超音速戰機殲6以及在蘇制米格21基礎上成功研製了殲7戰機。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空軍進行了武器裝備改革,將信息化技術作為主要依托,此後20年間,預警機、加油機、轟炸機等多種機型,尤其是殲10和殲11先進戰鬥機的研製見證了中國空軍的新發展。

「2000年以後,中國空軍進入大發展時期。」張召忠介紹,2000年以前,中國空軍囿於有限的投入經費,而且戰機主要以仿造為主——主要是跟著蘇聯後面跑,還未真正全速起跑。

確實,中國自主研發戰機的步伐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邁出,那時候,中國從俄羅斯引進最新式的蘇27戰機,這被視為中國空軍現代化的第一步。同時,舊式的米格戰機大量退役,中國空軍飛機的數量大幅減少,其中作戰飛機的數量減少了近一半。

「2000年以後,中國空軍的經費比原來增加了10多倍,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過去的基礎上,中國積累了一批空軍人才,加快了自主創新的步伐。」張召忠說道。

由於對自主研發的需求,2000年3月,空軍聘請了26位「兩院」院士擔任科技發展和人才建設顧問,實現了與國家科技頂尖人才的戰略「聯姻」,以致國外媒體稱之為「中國空軍一夜之間增加了26個師」。

有媒體評論,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空軍已具備了全天候和全時作戰能力,可以使用各類導彈進行近、中、遠程攻擊;而在大量裝備了現代化雷達系統之後,整個中國領空也已被新一代預警網絡所覆蓋。


n e w s .w  e  nweipo.com/2011/09/19/IN1109190047.htm【文匯網訊】據南方日報9月19日報道,直升機驚險雙機對飛,躍升調轉;迅速轉彎,飛行路線若蛇形;前飛回轉,而後螺旋上升,圍繞機頭正前方360度轉彎,倒8字盤旋……9月17日,首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迎來首個公眾開放日,超過1.5萬名觀眾一同觸摸國產直升機飛速發展的脈搏。

這是中國20天內的第二個航空開放日。9月1日,長春首屆航空開放日在長春大房身機場正式舉行,包括國產最新型殲11B多用途戰機等一批我空軍最新主力作戰戰機精彩亮相。

中國與日俱增的空軍力量,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8月26日,被國人寄予厚望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殲20的再次試飛更是牽動人心。

自1981年6月15日,美國高度機密的F-117試飛成功,人類空中戰爭進入「隱形時代」,就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空中武力攻擊的效率看,隱形戰機也許比飛機從螺旋槳進入噴氣時代所帶來的影響還要大,因為看不見的敵人比跑得快的敵人更可怕。

在隱形戰鬥機領域,美國一直獨佔鰲頭,然而,進入21世紀,局面開始發生變化。2011年1月11日,中國新型隱形戰鬥機震撼亮相,西方軍事觀察家根據這款新型戰機的編號「2001」,暫時將其命名為殲20。

7個月後,被俄羅斯譽為國寶的T-50戰鬥機在第十屆俄羅斯國際航展上驚艷亮相。據俄媒報道,T-50作戰性能直追美國的F-22戰機,俄聯合航空製造公司(UAC)計劃生產1000架T-50,除裝備本國部隊外,還將大量出口。

在自立研發路上屢屢突破的俄羅斯和中國,讓美國的空中優勢遇到了前所未料的挑戰。各國軍事報道紛紛預測,新一輪的戰機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隨著隱形戰鬥機進入多國時代,美、中、俄的空中軍事角力將如何推演?落後於俄、美戰鬥機發展黃金時期的中國,能否憑借第四代戰機J-20迎頭趕上?

開拓者:美F-22確立四代戰機技術標準

F-22戰鬥機,代號猛禽,美國新一代重型隱形戰鬥機,也是目前專家們所指的「第四代戰鬥機」(此為西方標準,若按俄羅斯標準則為第五代),美國於21世紀初期的主力重型戰鬥機,它是目前最昂貴的戰鬥機。它配備了可以不發射電磁波,用敵機雷達波探測敵機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探測範圍極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IM-9X響尾蛇近程格鬥空對空導彈、AIM-120C高級中程空對空導彈、推重比接近10的F-119渦扇引擎、隱身性(低可探測性)等特性。

在軍迷裡,殲20有一個調皮的暱稱:「小四」。這個與作家郭敬明暱稱一樣的名字,讓這架萬眾期待已久的隱形戰鬥機,在神秘面紗之下平添幾分親切色彩。

殲20是中國研發的第四代隱形戰機,它與第四代戰鬥機技術標準確立者美制F-22、美制F-35和俄制T-50,一起成為四代隱形戰機的四大金剛。

從媒體目前曝光的四代戰機靚照來看,四代戰機與三代最大不同首先體現在外形上——更「含蓄」,也更有內涵。

以往三代戰機亮相的時候,其肚皮底下所攜帶的東西可讓眾看官「一目瞭然」,然而四代戰機則要求戰機外面不能掛任何東西,因此所有武器都被放到「肚皮」裡去。

有媒體估算,我國研製的殲20可能成為四代戰機裡身長最長的,因其要開闢足夠大的內部武器艙。而美制F-35武器艙原定設計目標是要裝2000磅的激光執照炸彈——儘管最後設計出來,武器容量大大縮水,一半不到。

可見,四代隱形戰機正朝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目標挺進。像F-22的外形就飽獲稱讚,呈菱形狀態的機身隨處可見30度角的設計,這樣,雷達波射過以後自動折返回去,而不會在機體上形成反射。

此外,相對於三代機的「載重量大、超音速、噴氣式動力」,四代戰機在隱身性和超音速巡航上的進步也讓軍迷們津津樂道。

四代隱形戰機最集中的優勢表現為雷達散射面積(RCS)極小,RCS指的是飛機對雷達波的有效反射面積,雷達隱身的方法便是採用各種手段來減小飛機的RCS。像美國的B-52轟炸機的RCS大於100平方米,很容易被雷達發現,而F-22的RCS只有0.01平方米,十分懸殊。

在超音速巡航方面,四代機達到超音速的時候可以保持1.5馬赫,根據1馬赫約等於1225km/h的概念,四代機真正實現了「一瞬千里」。這意味著隱形戰鬥機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目標,直接壓縮了目標的反應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超音速巡航還為四代機發射導彈後迅速脫離提供了重要條件。以F-22為例子,原來的導彈發射以後,飛機需要瞄準再「撤離」,現在發射完了就可以立即走。「F-22一發射導彈,馬上打開彈艙,因為肚皮裡都是不隱身的,非常危險,雷達容易發現並將它打掉,所以F-22一旦導彈發射出去,馬上脫離。」國防大學教授、海軍少將張召忠分析。

作為第四代戰鬥機技術標準的確立者,美制F-22是全球目前唯一現役的四代戰機,即世界上第一種集低可探測性(即隱身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等特點於一身的戰機,F-22在2005年已經裝備了將近180架。

緊隨其後,有「世界戰鬥機」之稱的美國的F-35也相繼登台。與F-22相比,F-35的配置只有單台發動機,主要支援部隊搶灘登陸,有很強的對地攻擊能力。雖然F-35的空戰能力不如F-22,但它彌補了F-22的缺陷——F-35重量輕,能垂直、短距起降。有人將F-35定義為多功能戰鬥機,認為其是對F-22自身不足的彌補和性能的延伸,適合與F-22作高低搭配。

然而無論是F-22和F-35,都面臨同樣的資金問題——F-22這架「價格瘋漲的吞金獸」從2010年就頻傳「停產」消息,而F-35單架成本曾一度飆升到1.22億美元,也被認為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後來者:中國殲20更適於航母艦載機

殲20,空軍代號為「威龍」,網民命名「黑絲帶」(黑四代諧音)。該機是由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的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的未來重型殲擊機型號,該機將擔負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主要武器有霹靂21組合動力遠距空空導彈、霹靂12D(SD-10D)主被動雙模式制導中距空空導彈、新型霹靂10近距空空格鬥導彈、雷石6精確制導滑翔炸彈、巡航導彈、改裝為北斗精確制導炸彈的自由落體炸彈等各種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30mm機炮、四具火箭彈發射器和兩具紅外曳光干擾彈等。

面對老辣的F-22「發動機」和野心勃勃的T-50,中國殲20怎樣尋找它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可以知道的是,殲20是一種單座,雙發的重型戰機,比蘇霍伊的T-50和美國的F-22要更大更重。有外國媒體預測,這架飛機長約22.86米,翼展超過13.72米,在無外部掛載的情況下起飛重量約為34噸到36.3噸,這意味著殲20具有可觀的內部載油量。此外,在殲20的機腹下還可以掛載更大型的空對地彈藥。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的工程師也表示空對地武器要滿足殲20的掛載要求。而殲20強大的短距甚至垂直起降能力,被認為更適合於改裝為航母艦載機。

這也引起軍迷的關注。殲20的殺傷力同樣驚人,外國軍事類媒體報道稱殲20可能配備PL-21組合動力導彈。

「殲20首飛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以後還要經過幾千個小時甚至上萬個小時的實驗飛行。在這些飛行過程當中要不斷改進它的設計,不斷向正確的方向去修正。」接受媒體採訪時,張召忠說。

殲20有什麼軟肋?張召忠認為發動機會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殲20比F-35至少要重10噸,這麼大的傢伙,發動機要多強勁才能把它推走,之後還要在高速飛行中做動作。另外還要一直超音速飛行,最低1.5馬赫,始終保持這個速度。這個發動機太難了,美國專門研製的四代機發動機可能都達不到。」

雖然殲20被許多人寄予厚望,然而外國專家曾指出,如果殲20戰機完全服役,扮演的角色意義並不大。日本媒體指出,殲20最大的意義在於它能幫助解放軍空軍了解隱形技術,因此,中國也就能夠發展專門用於打敗它的技術。如果殲20能夠作為有用的截擊機執行任務,它可以在可能的空戰中幫助抵禦美國來襲的轟炸機,甚至可以在地面和海上對美軍隱形戰機予以絞殺。

張召忠認為,戰鬥機現在還沒有進入「四時代」。他認為,現在的四代機只有美國F-22在飛,俄國T-50才剛剛表演,而殲20只是在試飛階段。

「四代機成為全球主流,保守估計,至少還要10年。」張召忠預測。

如何界定主流?張召忠認為,其中一個主要標準是看看四代機是否占現在戰鬥機主流裝備的1/3以上。目前,相比四代機,三代機的性能依然更穩定,像美國F-22已經停飛四個月,而T-50目前也離主流這一目標有一定距離,可能再過10年也達不到。

「再看中國,主要是三代機殲10為主,中國離「四時代」的標準,差距至少是15年-20年。因為這不是配備10架、20架殲20就能有效果,而是應該看它是否占作戰飛機1/3。」張召忠預測,估計等殲20成為主流戰鬥機後,美國F-22已經要退役了,屆時,美國的無人機可能已經研製出來了。「現在全球的戰鬥機還算不上『四時代』,用『三代半時代』會更恰切。」張召忠說。
挑戰者:俄T-50性能直追美F-22

俄羅斯第四代戰機(俄方稱第五代)T-50為單座雙發重型戰機,具備隱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根據俄媒體透露的技術指標,T-50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鬥負荷可達6噸,內置3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T-50第五代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由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該計劃隸屬於「未來前線航空系統」項目。

今年8月17日,俄羅斯茹科夫斯基市的格羅莫夫飛行研究所機場上空的兩架迷彩塗裝T-50的出現,讓世人眼前一亮。這兩架T-50先是近距離平行掠過觀禮台,隨後兩機分離,分別展示超低空通場、橫滾等飛行特技。稍後,其中一架疑似2010年1月首飛的試驗機型繼續表演。10分鐘後,飛行員展示完T-50的性能成功著陸。坐在觀禮台上的俄羅斯總理普京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身姿優雅、性能卓越也許讓看客癡迷,但是對一些專家來說,他們更看中的是,俄制T-50出現後,全球空中力量佈局的變化——也許T-50會成為F-22、F-35未來不容小覷的對手之一。

T-50全稱為「未來前線航空綜合系統T-50」,由蘇霍伊公司研發——全球各種著名機種像截擊機蘇-9、殲擊轟炸機蘇-7、強擊機蘇-25、殲擊機蘇-37等都出自其設計師之手。T-50是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完全在後蘇聯時代研發製造的戰機。

當美制F-22因其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0.1平方米、和一隻小鳥接近、雷達很難發現它,而「洋洋自得」的時候,俄空軍總司令直接放言,「T-50可以完全隱形」,其將美國F-22這頭「猛禽」擒拿而下的決心昭然若揭。

在這架被稱為「俄羅斯航空製造業全部精華的結晶」的戰機身上,首次使用一系列最新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比強度相當的鋁和鈦輕一半,比鋼輕2/3。機身表面塗層70%是新型材料,飛機重量也因此只是常規材料製成飛機的1/4;而其機身上裝有的幾十個各種各樣傳感器,不僅能監控飛機周圍的情況,同時還能與地面指揮系統及編隊內部實時交換信息。借助「電子駕駛員」,T-50能自主分析形勢,並向飛行員提出若干種行動方案。

就像四代戰機一樣,T-50的武器裝備全部安裝在內艙,據一些資料透露,這些艙可配備8枚R-77型空對空導彈或兩枚1500公斤重的制導航空炸彈。此外,兩個外掛架還能攜帶兩枚遠程導彈,能摧毀400公里遠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T-50被俄羅斯媒體和武器業界賦予了極高的讚譽和期望,但其缺陷也是不能迴避的。一家參與T-50戰機研製的公司的代表曾透露:「實際上還未進行測試所有性能的完整試飛。」也有報道指出,T-50暫時使用的是過渡階段的發動機,今後可能還會面臨更加嚴重的問題。

相關鏈接

中國空軍全速起飛

1954年,中國成功試飛了第一架國產雅克18飛機。此後,中國又自行製造了殲5戰機、第一架超音速戰機殲6以及在蘇制米格21基礎上成功研製了殲7戰機。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空軍進行了武器裝備改革,將信息化技術作為主要依托,此後20年間,預警機、加油機、轟炸機等多種機型,尤其是殲10和殲11先進戰鬥機的研製見證了中國空軍的新發展。

「2000年以後,中國空軍進入大發展時期。」張召忠介紹,2000年以前,中國空軍囿於有限的投入經費,而且戰機主要以仿造為主——主要是跟著蘇聯後面跑,還未真正全速起跑。

確實,中國自主研發戰機的步伐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邁出,那時候,中國從俄羅斯引進最新式的蘇27戰機,這被視為中國空軍現代化的第一步。同時,舊式的米格戰機大量退役,中國空軍飛機的數量大幅減少,其中作戰飛機的數量減少了近一半。

「2000年以後,中國空軍的經費比原來增加了10多倍,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過去的基礎上,中國積累了一批空軍人才,加快了自主創新的步伐。」張召忠說道。

由於對自主研發的需求,2000年3月,空軍聘請了26位「兩院」院士擔任科技發展和人才建設顧問,實現了與國家科技頂尖人才的戰略「聯姻」,以致國外媒體稱之為「中國空軍一夜之間增加了26個師」。

有媒體評論,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空軍已具備了全天候和全時作戰能力,可以使用各類導彈進行近、中、遠程攻擊;而在大量裝備了現代化雷達系統之後,整個中國領空也已被新一代預警網絡所覆蓋。


n e w s .w  e  nweipo.com/2011/09/19/IN1109190047.htm
太长了,又是敏繁体。看得眼疼。
我看到了…丝带可以打火箭蛋……哎油额滴神呐!

求翻译,排版.
少将原来是张局,内容就不看了
殲20有什麼軟肋?張召忠認為發動機會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殲20比F-35至少要重10噸,這麼大的傢伙,發動機要多強勁才能把它推走,之後還要在高速飛行中做動作。另外還要一直超音速飛行,最低1.5馬赫,始終保持這個速度。這個發動機太難了,美國專門研製的四代機發動機可能都達不到。」


这标题起的。。
这列兵不懂国情
这解放军少将,笑而不语
再软也比湾湾强嘛!
张菊说不行,真实的意思就是肯定行!!
又是外文八卦消息
原来是局座说的,吓我一跳。
看到张菊就知道肯定是妥妥的了
哦,懂起意思了,菊座说的都是反话,
文章没问题,不过和题目好像没什么联系呀
求简体中文!
局座在忽悠你的,哈哈
看到局座大名我心理就踏实了
看来TH改和WS15进度不错
看到局座说不行,俺就放心多了
原来是张菊,他的话要反过来听才是
是张局的话俺心里有底了
这么长,都看眼花了,
这少将原来是局座阿
在軍迷裡,殲20有一個調皮的暱稱:「小四」。這個與作家郭敬明暱稱一樣的名字,讓這架萬眾期待已久的隱形戰鬥機,在神秘面紗之下平添幾分親切色彩。
真瞎……
而殲20強大的短距甚至垂直起降能力,被認為更適合於改裝為航母艦載機   ______看到这里我无语了~~~
眼睛有点难受。还是转换字体吧
标题党!
你能不能直接说张菊座
lz标题党
我说是谁呢,一看,局座!那心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是标题党。好多人都没弄明白LZ的意思啊
张局长说没有。。  那估计是妥了。。

真的有希望呀
少将原来是张局,内容就不看了
张菊说不行么,乃们懂的。
发动机是软肋这是无法否认的
战忽局的东西你懂的
菊座的东西怎么会是繁体
把20和郭敬明相提并论,也太那个了吧。。。
既然局座都那么说了,那么我就真放心了,当浮一大白
把这文章改改下 可以拿去猫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