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装修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7:22:07
常常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也就是人人都还买得起房的年代。2000年左右,北京相对好地段的房子也就每平方米六、七千块钱左右,经济适用房每平米2000多块,远点的商品房每平米4000块,居然也还可以有挑选余地。总之,只要你有正当工作,而且尚有积蓄,还能够付得起10%的首付,基本上都能够靠自己买房,甚至不用混到公司中层。于是,突然间发现,包括自己这样的单身小白领在内,周围狐朋狗友同学同事,70后的小年轻们不管婚没婚,几乎都在那一两年内成为房东,结束了租房的日子。

买房子是一窝蜂,装修也是一窝蜂。圈子里大都是漂在北京的“外省青年”,在交完房贷付完饭钱,再向新东方付完GRE和托福学费,收入基本“月光”的状态下,多少人装修因陋就简。那时装修讲究的是快马加鞭,能早入住一个月是一个月,裸装的人也不在少数,最着急的买个煤气灶,安装上马桶就入住了。

终于有点积蓄,或者借得着钱能“豪华”装修一把的,也都是从物质匮乏的80年代成长起来的,对装修毫无概念,不仅没有吃过猪肉,也没有见过猪跑,仗着年轻,搭配大胆张狂,全无品味可言。因为朋友们都买了房子,常常被邀去暖居。在喜洋洋的气氛中,那些粉红的、泛绿的,甚至橙黄色的房间里,有时会摆着大红的沙发,黑压压的柜子,看一眼就令人心惊肉跳。其实我自己就是恶俗的装修样板,上大学无聊时杜撰了一个小说,女主人公喜欢深深浅浅的蓝色。这个意境一直诱惑着我,于是终于有了自己的屋子,立即大胆付诸实践。除了深蓝的沙发,蓝花的蜡染被罩,连厕所和厨房的地砖也全都采用了宝石蓝。虽然墙好歹还是白的,可是大白天亮晃晃的太阳一照,一样让人天旋地转。

墙和地板搞定了,该进家具了。那时宜家家居几乎是标配,因为宜家而“撞衫”一点也不丢人,都还算是“小资”的象征。大到衣柜、书架、衣帽架,小到窗帘、杯盘到照片框,我常常到了别人家,觉得亲切的像自己家,而且脑海里一下就能浮出价钱,因为那都是我周末奋力挤上公交车,长途转车跋涉,在宜家淘来的劳动成果。人人都爱宜家,曾经接待一个从重庆来的记者团,采访活动安排地异常紧张,其中的一个哥们,居然还能够忙里偷空,打车冲进宜家,专门买了一个搁板,要立马坐飞机带回重庆。

也不是没有受到过刺激。一次偶然逛到进口家具商店,看到一张做成了玫瑰花瓣的椅子,标价昂贵,进了家门立刻嚎啕大哭,因为那几乎是自己装修的全部花费。那是年轻的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贫富差距,而且还不能对此安之若素。

在我为宜家狂的岁月里,房子很小,工资很低,只买得起假花,但是因为年轻,觉得一切梦想都来得及实现,美好的爱情总会如期而至,幸福的沸点永远都很低。永远忘不了搬家的那天,我一口气忙到了凌晨,夜深人静中,坐在地板上,笑得嘴都合不拢,终于在北京有间房了,觉得生活真有奔头。

后来,正如同很多个后来,我和我的朋友们长大,变老,结婚生子,换了工作,也换了房子。不久前帮家人装修,为此也留意了不少友人家的装修,瞻仰了量身定制的红木书柜,颇具古董气质的沙发,以及优雅的玄关设计。朋友买了上万块一平米的瓷砖,铺在了门厅,气势非凡。但其实别处铺的都是友人从建材市场淘来的A货瓷砖,因为仿得好,看上去一点不扎眼。不过,即使是如此真假搭配,装修下来仍然造价不菲。

大家都已经过了白手起家的纯真年代。当你不再纯粹为一个窝而奋斗的时候,装修便成了一场复杂的心事。有人追求舒适,有人追求奢华,各有各的路数,各有各的活法。

只是那些五颜六色的家装,再也不见踪影。而我自己最大的变化则是,这次装修几乎一次也没有去宜家,一堂厚大沉闷的实木家具,最终替代了宜家的简约,成为人到中年的沉淀。

不是不惦记宜家的,因为惦念着那段青葱岁月,惦念着一起走过青春的人。而结局,也不外乎是刘若英歌里唱的,“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其实有些经历也一样,譬如年轻无钱但快乐满足的装修,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宜家样板间,终于随着北京房价的飙升消失无踪,永远不再。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 ... utm_medium=referral常常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也就是人人都还买得起房的年代。2000年左右,北京相对好地段的房子也就每平方米六、七千块钱左右,经济适用房每平米2000多块,远点的商品房每平米4000块,居然也还可以有挑选余地。总之,只要你有正当工作,而且尚有积蓄,还能够付得起10%的首付,基本上都能够靠自己买房,甚至不用混到公司中层。于是,突然间发现,包括自己这样的单身小白领在内,周围狐朋狗友同学同事,70后的小年轻们不管婚没婚,几乎都在那一两年内成为房东,结束了租房的日子。

买房子是一窝蜂,装修也是一窝蜂。圈子里大都是漂在北京的“外省青年”,在交完房贷付完饭钱,再向新东方付完GRE和托福学费,收入基本“月光”的状态下,多少人装修因陋就简。那时装修讲究的是快马加鞭,能早入住一个月是一个月,裸装的人也不在少数,最着急的买个煤气灶,安装上马桶就入住了。

终于有点积蓄,或者借得着钱能“豪华”装修一把的,也都是从物质匮乏的80年代成长起来的,对装修毫无概念,不仅没有吃过猪肉,也没有见过猪跑,仗着年轻,搭配大胆张狂,全无品味可言。因为朋友们都买了房子,常常被邀去暖居。在喜洋洋的气氛中,那些粉红的、泛绿的,甚至橙黄色的房间里,有时会摆着大红的沙发,黑压压的柜子,看一眼就令人心惊肉跳。其实我自己就是恶俗的装修样板,上大学无聊时杜撰了一个小说,女主人公喜欢深深浅浅的蓝色。这个意境一直诱惑着我,于是终于有了自己的屋子,立即大胆付诸实践。除了深蓝的沙发,蓝花的蜡染被罩,连厕所和厨房的地砖也全都采用了宝石蓝。虽然墙好歹还是白的,可是大白天亮晃晃的太阳一照,一样让人天旋地转。

墙和地板搞定了,该进家具了。那时宜家家居几乎是标配,因为宜家而“撞衫”一点也不丢人,都还算是“小资”的象征。大到衣柜、书架、衣帽架,小到窗帘、杯盘到照片框,我常常到了别人家,觉得亲切的像自己家,而且脑海里一下就能浮出价钱,因为那都是我周末奋力挤上公交车,长途转车跋涉,在宜家淘来的劳动成果。人人都爱宜家,曾经接待一个从重庆来的记者团,采访活动安排地异常紧张,其中的一个哥们,居然还能够忙里偷空,打车冲进宜家,专门买了一个搁板,要立马坐飞机带回重庆。

也不是没有受到过刺激。一次偶然逛到进口家具商店,看到一张做成了玫瑰花瓣的椅子,标价昂贵,进了家门立刻嚎啕大哭,因为那几乎是自己装修的全部花费。那是年轻的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贫富差距,而且还不能对此安之若素。

在我为宜家狂的岁月里,房子很小,工资很低,只买得起假花,但是因为年轻,觉得一切梦想都来得及实现,美好的爱情总会如期而至,幸福的沸点永远都很低。永远忘不了搬家的那天,我一口气忙到了凌晨,夜深人静中,坐在地板上,笑得嘴都合不拢,终于在北京有间房了,觉得生活真有奔头。

后来,正如同很多个后来,我和我的朋友们长大,变老,结婚生子,换了工作,也换了房子。不久前帮家人装修,为此也留意了不少友人家的装修,瞻仰了量身定制的红木书柜,颇具古董气质的沙发,以及优雅的玄关设计。朋友买了上万块一平米的瓷砖,铺在了门厅,气势非凡。但其实别处铺的都是友人从建材市场淘来的A货瓷砖,因为仿得好,看上去一点不扎眼。不过,即使是如此真假搭配,装修下来仍然造价不菲。

大家都已经过了白手起家的纯真年代。当你不再纯粹为一个窝而奋斗的时候,装修便成了一场复杂的心事。有人追求舒适,有人追求奢华,各有各的路数,各有各的活法。

只是那些五颜六色的家装,再也不见踪影。而我自己最大的变化则是,这次装修几乎一次也没有去宜家,一堂厚大沉闷的实木家具,最终替代了宜家的简约,成为人到中年的沉淀。

不是不惦记宜家的,因为惦念着那段青葱岁月,惦念着一起走过青春的人。而结局,也不外乎是刘若英歌里唱的,“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其实有些经历也一样,譬如年轻无钱但快乐满足的装修,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宜家样板间,终于随着北京房价的飙升消失无踪,永远不再。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 ... 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