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采访特警第一狙击手 第一枪必须打10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25:58


http://www.jlwb.net/www/jlwb/2011/ywdt_mb_a391109019960.htm

金陵晚报今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采访对象应该是这次误伤人质事件中的狙击手。





特警第一狙击手 第一枪必须打10环


[发布日期: 2011-09-01 ]


    狙击手,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让人自然想到的是他的冷酷、他的坚忍,还有身上带有的几分潇洒与神秘——趴在隐蔽处,狙击枪口瞄准目标,数小时内一动不动。
    但只要一声号令,子弹瞬间飞出枪膛,只要一枪,暴力犯罪分子立时被击毙当场,然后狙击手悄然转身离去。
    几年前,本报记者曾采访过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张横(化名),当时26岁的张横被誉为南京特警的第一狙击手。
    从张横身上,我们看到了狙击手的另一面,艰苦枯燥的训练和难耐的寂寞,甚至“练了一辈子,有可能都没机会开上一枪”,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



    漫长等待后收枪离去

    作为一名狙击手,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每天,张横和队友们都在精益求精,他们知道一旦要他们出手的时候,一定是发生了十分棘手的事件,他们是最后一道“关卡”,不容任何闪失,而机会却只有一次。
    2007年7月25日12时30分,刚刚从训练场回来的张横接到了支队领导的命令,要他立即携带武器火速赶往浦口区泰山新村街道。当天中午12时10分,该街道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事件。
    接报后,张横和4名狙击手、5名突击队员一起迅速赶往现场。通过现场观察,在一辆奇瑞QQ小轿车内,一名20岁左右的男子坐在靠副驾驶的座位后,手持一把锋利的刀子,刀子架在副驾驶座位上的一位年轻女子颈部。该男子情绪激动,声言索要10万元人民币。由于事发公开场合,街道上有大量行人,情况异常严峻。
    为防不测,指挥人员果断下令,让狙击手进入射击位置。在现场民警的掩护下,张横提枪小心翼翼地朝附近一辆依维柯汽车走去。各就各位后,张横如训练一般,出枪、瞄准。
    头上烈日烘烤,汗水不停地从脸上流下,张横依然保持着开始的姿势。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张横纹丝不动。幸运的是,最终这一事件通过特警队员突击的方式解救了人质。在人质成功被救后,张横提着枪默默地离开了。

    第一枪必须打10环

    “一名狙击手必须具备超强的忍耐力,泰山压顶也要岿然不动!”在场上训练的张横说,“但一名狙击手更重要的是百步穿杨一击必中的绝技,因为狙击手只有一次机会,没有机会开第二枪。”首发必中,成为一名狙击手最重要的要求。
    在平常的训练中,张横射击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成绩一直很稳定,更让教官欣赏的是他都是首发10环。因为同样打99环,一个首发9环一个首发10环,在狙击手看来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你首发打了9环,代表你已经失败了,作为狙击手没有再补过的机会”。
    “神枪手不一定是狙击手,但狙击手一定是神枪手”,这是张横对首发必中10环更深的理解。

    狙击手面前没有活物

    训练毕竟是训练,在实战中狙击手常常会遇到复杂多变的环境,这就是对狙击手们适应能力和意志力的考验,也对张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叫哪趴哪,指哪打哪。”
    石头堆上、潮湿的水沟里、荆棘密布的丛林中,都留下了张横趴倒过的痕迹,只要一趴在地上做好狙击姿势后,张横就已经将自己的肉身置之度外,眼中、心中只有瞄准镜中的目标物。张横说,他们曾在开发区一片施工工地训练,半天下来,每个队员都吃不下饭,因为“嘴里都钻满了黄沙”。
    在训练中,张横和狙击手们为了应对不同的环境,在训练中射击移动的目标。一只野鸡突然从草丛中飞出,两名狙击手几乎同时瞄准了这只野鸡,一声枪响过后,野鸡应声坠地。枪只响了一声,说明只有一名狙击手开了枪,而另一名狙击手则没有动。这是狙击手之间形成的默契,两人同时瞄准了野鸡,其中一人开了枪,如果野鸡坠地,则另一人放弃射击,如果野鸡继续狂奔,另一名狙击手则会在电光火石间开枪,命中目标。
    成为一名狙击手已经几年了,但张横还从没在实战中开过一枪,连他自己都说:“训练一辈子,有可能都开不了这一枪”。但是,张横已经做好了准备,需要他的时候他会百分之百完成任务。

               (本报记者 徐宁)

http://www.jlwb.net/www/jlwb/2011/ywdt_mb_a391109019960.htm

金陵晚报今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采访对象应该是这次误伤人质事件中的狙击手。





特警第一狙击手 第一枪必须打10环


[发布日期: 2011-09-01 ]


    狙击手,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让人自然想到的是他的冷酷、他的坚忍,还有身上带有的几分潇洒与神秘——趴在隐蔽处,狙击枪口瞄准目标,数小时内一动不动。
    但只要一声号令,子弹瞬间飞出枪膛,只要一枪,暴力犯罪分子立时被击毙当场,然后狙击手悄然转身离去。
    几年前,本报记者曾采访过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张横(化名),当时26岁的张横被誉为南京特警的第一狙击手。
    从张横身上,我们看到了狙击手的另一面,艰苦枯燥的训练和难耐的寂寞,甚至“练了一辈子,有可能都没机会开上一枪”,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

sh(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9-1 17:48 上传



    漫长等待后收枪离去

    作为一名狙击手,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每天,张横和队友们都在精益求精,他们知道一旦要他们出手的时候,一定是发生了十分棘手的事件,他们是最后一道“关卡”,不容任何闪失,而机会却只有一次。
    2007年7月25日12时30分,刚刚从训练场回来的张横接到了支队领导的命令,要他立即携带武器火速赶往浦口区泰山新村街道。当天中午12时10分,该街道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事件。
    接报后,张横和4名狙击手、5名突击队员一起迅速赶往现场。通过现场观察,在一辆奇瑞QQ小轿车内,一名20岁左右的男子坐在靠副驾驶的座位后,手持一把锋利的刀子,刀子架在副驾驶座位上的一位年轻女子颈部。该男子情绪激动,声言索要10万元人民币。由于事发公开场合,街道上有大量行人,情况异常严峻。
    为防不测,指挥人员果断下令,让狙击手进入射击位置。在现场民警的掩护下,张横提枪小心翼翼地朝附近一辆依维柯汽车走去。各就各位后,张横如训练一般,出枪、瞄准。
    头上烈日烘烤,汗水不停地从脸上流下,张横依然保持着开始的姿势。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张横纹丝不动。幸运的是,最终这一事件通过特警队员突击的方式解救了人质。在人质成功被救后,张横提着枪默默地离开了。

    第一枪必须打10环

    “一名狙击手必须具备超强的忍耐力,泰山压顶也要岿然不动!”在场上训练的张横说,“但一名狙击手更重要的是百步穿杨一击必中的绝技,因为狙击手只有一次机会,没有机会开第二枪。”首发必中,成为一名狙击手最重要的要求。
    在平常的训练中,张横射击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成绩一直很稳定,更让教官欣赏的是他都是首发10环。因为同样打99环,一个首发9环一个首发10环,在狙击手看来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你首发打了9环,代表你已经失败了,作为狙击手没有再补过的机会”。
    “神枪手不一定是狙击手,但狙击手一定是神枪手”,这是张横对首发必中10环更深的理解。

    狙击手面前没有活物

    训练毕竟是训练,在实战中狙击手常常会遇到复杂多变的环境,这就是对狙击手们适应能力和意志力的考验,也对张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叫哪趴哪,指哪打哪。”
    石头堆上、潮湿的水沟里、荆棘密布的丛林中,都留下了张横趴倒过的痕迹,只要一趴在地上做好狙击姿势后,张横就已经将自己的肉身置之度外,眼中、心中只有瞄准镜中的目标物。张横说,他们曾在开发区一片施工工地训练,半天下来,每个队员都吃不下饭,因为“嘴里都钻满了黄沙”。
    在训练中,张横和狙击手们为了应对不同的环境,在训练中射击移动的目标。一只野鸡突然从草丛中飞出,两名狙击手几乎同时瞄准了这只野鸡,一声枪响过后,野鸡应声坠地。枪只响了一声,说明只有一名狙击手开了枪,而另一名狙击手则没有动。这是狙击手之间形成的默契,两人同时瞄准了野鸡,其中一人开了枪,如果野鸡坠地,则另一人放弃射击,如果野鸡继续狂奔,另一名狙击手则会在电光火石间开枪,命中目标。
    成为一名狙击手已经几年了,但张横还从没在实战中开过一枪,连他自己都说:“训练一辈子,有可能都开不了这一枪”。但是,张横已经做好了准备,需要他的时候他会百分之百完成任务。

               (本报记者 徐宁)
人没问题就是说枪有问题啰。
这狙击手也够悲催的,被枪所累,记者再这么一宣传他,到时候就会有好事者在后面捅刀子了:“第一枪必须打10环,这10环是画在人质脸上的吗……”诸如此类……
这些记者,感觉在害他!风口浪尖的!
allen-neo 发表于 2011-9-1 18:29
这狙击手也够悲催的,被枪所累,记者再这么一宣传他,到时候就会有好事者在后面捅刀子了:“第一枪必须打10 ...
第一枪必须打10环,这10环是画在人质脸上的吗……”
hahahahaha
太油菜了
还是心理素质和实战经验的问题吧 毕竟打靶和打人是不一样的
先打孔再画靶子
这记者在坑人吧?
m_sy 发表于 2011-9-1 18:52
先打孔再画靶子
嗯 应该是这样的 而且那个人质的脸 也像靶纸 引起狙击手错觉了
妓者这是在打脸吗
第二枪可以不打石环?
射击通道太小吧
具体情况不知道可能当时环境比较复杂,我个人觉得还是人的问题
allen-neo 发表于 2011-9-1 18:29
这狙击手也够悲催的,被枪所累,记者再这么一宣传他,到时候就会有好事者在后面捅刀子了:“第一枪必须打10 ...
NO!第十环不是画在人质脸上,人质脸上的是0,加上劫匪脸上那一道,刚好是10环。
估计南京警方内部某人的菊花已经被爆了无数次了,TG就这特点,外面看着毫无动静,但实际上已经被爆菊N次了。
http://blog.163.com/gunworld@126 ... 428320117318313743/

D总的观点:


疑惑的两枪,好运的营救  2011-08-31 22:36:41|  分类: 纳纳杂杂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在南京830公交车人质事件后(事件回放http://news.163.com/11/0831/05/7COVLQOB0001124J.html),网上网下议论纷纷。有人说警察开枪误伤人质了,有人说前后两枪相隔近半小时,足够罪犯伤害人质了。由于我不在现场,这次事件又不像女佣国那样有电视直播,警方也没有公布营救行动的经过和在车内情况变化的细节,所以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只能根据记者汇总整理出来的目击者说法来作一个粗略的判断。

大多数的观点认为,狙击手先后打了两枪,但间隔时间过长。这一点我很赞成。第一枪是在14时50分左右,第二枪则是在15时15分左右,前后相隔约25分钟。如果此名罪犯心理较强硬的话,在第一枪没伤害他的时候,他可能就已经会因为绝望而向人质下手,拉两个垫背的。而在这25分钟时间里,仍然能够僵持着,让特警有机会开第二枪,不能说不是运气好的结果。

而一个有争议的地方是,狙击手打出第一枪后,受伤下车的人质李先生是怎么回事?

一开始不少人猜测是不是狙击手打错了人质。然而,根据医院护士透露的情况,是“在左眼下方,鲜血直冒,伤口不大”,而且神志清醒。如果真的是被5.8步枪弹直接命中左眼下方的话,脑袋里已经是一团浆糊了。但如果说弹头只是擦过去,又没有伤及鼻子或颧骨,那这个受伤位置又比较诡异了(但现在没有看到李先生的伤口照片,不能肯定)。所以会不会是弹头击中其他物件产生的碎片或跳弹而打伤了李先生?还是枪响后没打中劫匪,反而激怒劫匪用匕首刺伤李先生呢?但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没有进一步的伤害,反而让李先生下车接受救护呢?这个问题在没有正式公布结果前都只是大家瞎猜。(9月1日补充:最新消息,并不是“只有一个不大的伤口”,因为李先生是被子弹从侧面穿过脸颊,现在令人怀疑狙击手是不是错判了目标?)

至于相隔25分钟后的第二枪又没有达到目的,这一点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虽然只是擦伤,但让罪犯应声倒地,为警察抢救出人质争取了时间,就是达到目的了。但我个人赞成另一种观点,就是没有一枪毙命而取得成功,也是运气使然。

为什么国外警方狙击手都要训练打“致命T区”呢?这是有大量研究和案例证明,子弹命中心脏后还有12~20秒的存活期,如果罪犯的心理素质强硬的话,这存活期内足够让他拉上几个垫背的,所以国外警察狙击手的射击训练都是要求准确命中大脑的中枢神经反射区,大概是一个鸡蛋大小的部位,当这个部位被摧毁后人会瞬间死亡,而且人体肌肉也会“定型”。而南京警方的第二枪只是擦伤颈部,罪犯的应声倒地似乎更多是本能反应,而不是子弹命中的效果。这说明该罪犯还是相当爱惜自己的生命的。但如果说打颈部是很成功,理由是25分钟前的第一枪没打中,罪犯也没有杀害人质,这完全是把希望寄托在罪犯“犯错”的身上。在开枪的一刹那,谁能拍胸口保证第一枪没有触及罪犯的心理底线,这第二枪也一定不会触及他的心理底线呢?

那么,这第二枪没有命中罪犯的要害,是什么原因?是狙击手本来就是瞄准颈部?还是瞄准头部而没有打好?是狙击手的射击水平不行?还是心理素质不过关?总而言之,能够成功救出人质,运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还有人提出,子弹穿过玻璃后会发生不规则的偏航,两枪都没有达到目的是因为狙击手冒险隔着玻璃射击的结果。
但事实上,玻璃对弹道的影响结果其实没人们想像中那么严重。据第一批三角洲部队的退役人员Eric L. Haney所写的回忆录中提到,三角洲部队曾测试过子弹穿透玻璃的试验,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不明显。

而国内某单位在2008年也曾做过大量的狙击武器穿透玻璃试验,试验中有普通玻璃和钢化玻璃,有不同的厚度的单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目标在玻璃后面的距离不等,而且还从不同的射击角度都做了大量试验,结果也是发现玻璃对命中精度的影响并不大。但同时试验中也发现88式狙击步枪的弹头在穿透玻璃后会发生破损和爆裂,钢芯虽然会维持原弹道命中目标,但破碎的被甲和铅套会伤及人质,不过距离玻璃在1米以外基本上是安全的。基于此结果,该单位在狙击手集训授课时提出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准射击距离玻璃1米以内的劫持人质目标。

因此在我看来,这两枪都没有达到目的,未必是因为子弹穿过玻璃的问题所导致的。假如狙击手的心理素质不过关,负担大,在他扣下扳机的时候指头稍为多用了一点力气,子弹在30米距离后的偏离就已经很大了。不过也许我们应该感谢狙击手的射术不佳,否则他们射击人质李先生的时候可能是瞄准他的“致命T区”。

(9月2日补充:最新消息,第一枪就打中罪犯了,子弹射穿人质脸颊又擦伤了罪犯,也就是一枪中俩。这下更神奇了,第一枪后为什么突击队没有同时行动?开枪后的25分钟发生了什么?那么第二枪又是怎么回事?我整个人都斯巴达了。难道真如某些人所猜测的那样?第一枪后劫匪也斯巴达了,一直在苦苦哀求让他下车,求了20多分钟警方心软了,说“再射一枪你再下来”么?)

PS:话说,前几年好像也有过用64式手枪解救人质时,子弹穿透人质的脖子打到后面墙上再反弹回来砸在罪犯的脑袋上,从而成功制服罪犯的事情。看来在本朝当人质也就比在菲律宾稍为安全一点点而矣。


某单位进行的子弹穿透玻璃的精度试验,此图为汽车用的钢化玻璃,下图为普通玻璃

分析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