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坚持韬光养晦[注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26:55
《21世纪环球报道》:有学者认为,2002年的中国外交像“过大年”。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交往频密。您认为今年中国外交的总体表现如何?

  金灿荣:今年的中国外交相当成功。

  中美与中俄关系都保持了良好态势;中国与欧盟的对话促进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中国与东盟在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也获得了新的发展。

  今年是中日建交三十周年,尽管两国之间仍然有一些磨擦,不过中日关系仍然是可控制的。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中国与北约开始了对话,过去中国对北约的态度一直有深刻的怀疑,通过对话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及未来动向,使双方的关系更具建设性。

  《21世纪环球报道》:今年中国的外交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呢?

  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冷战以来中国外交不断地根据变化调整政策、走向理性的自然结果。今年的外交有三个具体特点:第一,由于反恐导致大国合作的条件有所改善,美国对中国的压力有所减轻,中国一贯推行的大国合作政策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第二,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哲学。现在中国变得更自信,看待国际事务的态度更平和,对现代国际游戏的了解更深入了。第三,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突出。这一力量增长对于外交成就是大有帮助的。

  《21世纪环球报道》:中国目前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国内有一种声音,要求中国在外交上“放弃韬光养晦”;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仍然需要保持冷静和克制的态度。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金:对于韬光养晦战略目前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中国提出韬光养晦的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韬光养晦作为一种战略应该放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来考虑。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未来20年的目标还是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应将国家发展置于首位,外交应服务于国内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坚持韬光养晦战略。
  《21世纪环球报道》:中美今年进行了三次首脑会晤,布什政府把对华关系定位由竞争对手转变为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今年美国也首次将“东突”定为恐怖组织,并截断其在美国的财源。在2003年,中美关系的前景如何?

  金:中美关系的定位过去是战略性竞争关系,现在是3c原则,即坦承的(candid)、建设的(constructive)、合作的(cooperative)关系。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提升了美台关系,这对中美关系影响很大。但在“一边一国”论之后,布什政府在许多场合重申了“一中”原则。

  在2003年,我觉得中美能够维持现在这一态势。双方的反恐合作会继续发展;原来双方经常发生争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由于中国政策的变化反倒成了一个中美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恢复上个世纪90年代的辉煌,对于中国的经济需求会更多。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台湾问题。近年来,台湾岛内泛政治化的问题非常严重,处于“小文革”阶段,一些政客利用台湾老百姓的悲情意识来获得政治利益。另外可能使中美关系倒退的是朝鲜半岛问题。在朝鲜态度转变的问题上,美国政府有一定责任。10月之后,朝鲜突然改变立场,打出强硬牌,出乎世人意料,其中的原因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区域合作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

  《21世纪环球报道》:今年区域化发展迅速,在欧洲,随着北约的东扩,其性质和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亚太地区,次区域层次上的变化也对中国提出了积极应对多边合作的要求。中国在东亚的地区整合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金:2002年是区域化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在欧盟扩大问题上确定了9个新成员的加盟时间表和1个成员国的谈判时间表;非统组织演变成为非盟,意味着该组织从致力于反对殖民主义转向寻求发展;在北美,NAFTA演变成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在东亚,上海合作机制仍然在有效运行,APEC会议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中国扮演了一种主动积极的角色,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由于东亚一体化刚刚开始,还没有显示出结果,但这样一种机制的建立对于消除“中国威胁”论、营造一种合作的气氛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单边主义盟友失和

  《21世纪环球报道》:今年欧盟和美国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除了经贸领域,在《京都议定书》、《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伊拉克问题等方面也矛盾重重。欧美之间出现裂痕的原因是什么?将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金:欧美矛盾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单边主义。美国对于盟国的指手划脚、强行命令引起大家不满。从深层原因上看,欧洲和美国在社会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欧洲比较强调现有国际组织的有效性,强调由多边合作、政治手段、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欧洲的民族国家概念由于一体化的发展比美国更加淡薄。

  另一个对于未来欧美关系具有较大影响的是德美矛盾。当初欧洲联合的动机之一就是解决德国问题,使德国欧洲化。但没有想到的是,时至今日欧洲在德国化,欧洲的自信、与美国的关系都变得很微妙。以前,美国通过英美特殊关系,通过在法德之间搞平衡,获得了较大的主动性。但是,如果出现了一个更加团结的、德国化了的欧洲,欧美关系的去向将会影响世界大局。

  《21世纪环球报道》:在未来一年,您预计伊拉克危机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解决?

  金:坦率地说,现在预测伊拉克问题如何解决是没有答案的。基辛格说,9月份时美国对伊开战的可能性是90%,现在只有60%。既然将伊拉克交给了联合国来解决,如果美国还要强行动武,那么它付出的道义代价就要大得多。对于美国来说,消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一个表层意义,再深一点就是要萨达姆下台。所以,如果萨达姆没有下台,或者萨达姆还在台上但没有一个执行美国政策的承诺,美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最近美国好像又有了对阿拉伯世界的新政策即改造中东。美国认为中东地区是恐怖主义的来源,军事控制解决不了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改造才能消除普遍的反美情绪。但社会改造将影响到美国与中东的关系,甚至可能造成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所以,在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于今后的发展,我们只能以一种担忧的心情观察。

机遇取决于中国内部安全

  《21世纪环球报道》: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到,中国未来20年将有一个“战略机遇期”。您如何理解这一“机遇”?

  金:十六大报告提到的战略机遇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我们注意到:第一,中美关系是稳定的,因此最大的外部挑战就得到了控制。第二,东亚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有利于中国。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至少需要十五年;日本处于内部结构调整期,要重新恢复强劲的增长势头还需相当长的时间;目前印度跟中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会进一步突出,这种矛盾是一种文明的冲突。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矛盾的上升客观上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掩护,使美国无法专注于对付中国。另外,世界经济的增长周期和新经济的特点也都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另外,机遇是存在的,但能否把握住则取决于内部的变化。如果内部安全不出大问题,我们什么都能应付。
[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0]《21世纪环球报道》:有学者认为,2002年的中国外交像“过大年”。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交往频密。您认为今年中国外交的总体表现如何?

  金灿荣:今年的中国外交相当成功。

  中美与中俄关系都保持了良好态势;中国与欧盟的对话促进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中国与东盟在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也获得了新的发展。

  今年是中日建交三十周年,尽管两国之间仍然有一些磨擦,不过中日关系仍然是可控制的。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中国与北约开始了对话,过去中国对北约的态度一直有深刻的怀疑,通过对话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及未来动向,使双方的关系更具建设性。

  《21世纪环球报道》:今年中国的外交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呢?

  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冷战以来中国外交不断地根据变化调整政策、走向理性的自然结果。今年的外交有三个具体特点:第一,由于反恐导致大国合作的条件有所改善,美国对中国的压力有所减轻,中国一贯推行的大国合作政策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第二,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哲学。现在中国变得更自信,看待国际事务的态度更平和,对现代国际游戏的了解更深入了。第三,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突出。这一力量增长对于外交成就是大有帮助的。

  《21世纪环球报道》:中国目前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国内有一种声音,要求中国在外交上“放弃韬光养晦”;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仍然需要保持冷静和克制的态度。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金:对于韬光养晦战略目前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中国提出韬光养晦的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韬光养晦作为一种战略应该放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来考虑。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未来20年的目标还是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应将国家发展置于首位,外交应服务于国内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坚持韬光养晦战略。
  《21世纪环球报道》:中美今年进行了三次首脑会晤,布什政府把对华关系定位由竞争对手转变为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今年美国也首次将“东突”定为恐怖组织,并截断其在美国的财源。在2003年,中美关系的前景如何?

  金:中美关系的定位过去是战略性竞争关系,现在是3c原则,即坦承的(candid)、建设的(constructive)、合作的(cooperative)关系。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提升了美台关系,这对中美关系影响很大。但在“一边一国”论之后,布什政府在许多场合重申了“一中”原则。

  在2003年,我觉得中美能够维持现在这一态势。双方的反恐合作会继续发展;原来双方经常发生争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由于中国政策的变化反倒成了一个中美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恢复上个世纪90年代的辉煌,对于中国的经济需求会更多。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台湾问题。近年来,台湾岛内泛政治化的问题非常严重,处于“小文革”阶段,一些政客利用台湾老百姓的悲情意识来获得政治利益。另外可能使中美关系倒退的是朝鲜半岛问题。在朝鲜态度转变的问题上,美国政府有一定责任。10月之后,朝鲜突然改变立场,打出强硬牌,出乎世人意料,其中的原因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区域合作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

  《21世纪环球报道》:今年区域化发展迅速,在欧洲,随着北约的东扩,其性质和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亚太地区,次区域层次上的变化也对中国提出了积极应对多边合作的要求。中国在东亚的地区整合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金:2002年是区域化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在欧盟扩大问题上确定了9个新成员的加盟时间表和1个成员国的谈判时间表;非统组织演变成为非盟,意味着该组织从致力于反对殖民主义转向寻求发展;在北美,NAFTA演变成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在东亚,上海合作机制仍然在有效运行,APEC会议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中国扮演了一种主动积极的角色,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由于东亚一体化刚刚开始,还没有显示出结果,但这样一种机制的建立对于消除“中国威胁”论、营造一种合作的气氛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单边主义盟友失和

  《21世纪环球报道》:今年欧盟和美国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除了经贸领域,在《京都议定书》、《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伊拉克问题等方面也矛盾重重。欧美之间出现裂痕的原因是什么?将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金:欧美矛盾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单边主义。美国对于盟国的指手划脚、强行命令引起大家不满。从深层原因上看,欧洲和美国在社会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欧洲比较强调现有国际组织的有效性,强调由多边合作、政治手段、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欧洲的民族国家概念由于一体化的发展比美国更加淡薄。

  另一个对于未来欧美关系具有较大影响的是德美矛盾。当初欧洲联合的动机之一就是解决德国问题,使德国欧洲化。但没有想到的是,时至今日欧洲在德国化,欧洲的自信、与美国的关系都变得很微妙。以前,美国通过英美特殊关系,通过在法德之间搞平衡,获得了较大的主动性。但是,如果出现了一个更加团结的、德国化了的欧洲,欧美关系的去向将会影响世界大局。

  《21世纪环球报道》:在未来一年,您预计伊拉克危机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解决?

  金:坦率地说,现在预测伊拉克问题如何解决是没有答案的。基辛格说,9月份时美国对伊开战的可能性是90%,现在只有60%。既然将伊拉克交给了联合国来解决,如果美国还要强行动武,那么它付出的道义代价就要大得多。对于美国来说,消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一个表层意义,再深一点就是要萨达姆下台。所以,如果萨达姆没有下台,或者萨达姆还在台上但没有一个执行美国政策的承诺,美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最近美国好像又有了对阿拉伯世界的新政策即改造中东。美国认为中东地区是恐怖主义的来源,军事控制解决不了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改造才能消除普遍的反美情绪。但社会改造将影响到美国与中东的关系,甚至可能造成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所以,在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于今后的发展,我们只能以一种担忧的心情观察。

机遇取决于中国内部安全

  《21世纪环球报道》: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到,中国未来20年将有一个“战略机遇期”。您如何理解这一“机遇”?

  金:十六大报告提到的战略机遇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我们注意到:第一,中美关系是稳定的,因此最大的外部挑战就得到了控制。第二,东亚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有利于中国。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至少需要十五年;日本处于内部结构调整期,要重新恢复强劲的增长势头还需相当长的时间;目前印度跟中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会进一步突出,这种矛盾是一种文明的冲突。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矛盾的上升客观上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掩护,使美国无法专注于对付中国。另外,世界经济的增长周期和新经济的特点也都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另外,机遇是存在的,但能否把握住则取决于内部的变化。如果内部安全不出大问题,我们什么都能应付。
[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