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自己和朋友跟保险打交道的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36:39


自己的体会:07年取了一笔公积金,因为暂时没用途就存在建行了,柜台里坐着的年轻女工作人员,很热情地建议“存”收益更好的一个啥项目的名字,她绝对没有跟本人明说这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商品。一向粗枝大叶易于轻信的本人在询问完,确定可以保底(人家用的是“存得越久越好,头两年收益低”这样的偷换概念的解释手法——实际上真相是头两年是负收入)的基本要求满足后毫不犹豫的答应下了,反正钱也不多,就几万块。本人当时没想过这就不是存款,还以为跟好久以前那种叫“保值储蓄”的玩意一样的东西呢。此后签合同我也没犹豫,收到合同我没太仔细看。那“保险”俩字我还以为是存款保险。等到过了一年多我有事想提前支取时候,才发现这笔钱被保险公司在签约几天后划走了。当时吓了一跳,好在通过网络查询明白这笔钱还在,就是归保险公司生利了。自己当时要想支取也可以,就是得亏一些,因为扣除手续费后的余额跟所谓收益加起来还没有本金多,所以头两年是亏损的,现在过了4年,我收到对账单看看,还是有点正的收益,但参考这四年利率,跟在银行存4年差不多。因为保险标榜是复利(所谓利滚利)也许存个10年20年还真是个小赚。不过谁知道呢,那钱就搁着吧。不过我对于自己轻易不明就里听信别人很是反省了一番。
我这个事情属于典型的银行柜台非法(轻了说也是违规操作、不充分告知前提下的诱导式消费)卖保险的案例。不久后我就在电视上看到这种明目张胆的偷梁换柱行为被禁止了。银行里卖保险的必须亮明身份,且不能在柜台里。
    至于朋友,他买保险倒不是被银行忽悠了,他的体会在另一个方面,他被一个屡屡纠缠的女推销员弄烦了,就签了一个很没意思的合同,金额一年保费就一千多,他这就是搪塞对方吧。但这个过程中一个步骤,朋友有些不大能接受,他说上午刚签了合同,下午手机短信就告诉他保费款子被划走了。当然他签合同时是把银行卡号写上了,但是对方没有告知他就靠合同就能单方面去划款了。他觉得要么得双方还得到银行办个手续填个表什么的,要么推销员就得告诉他拨款方式的,所以就感到很意外。朋友说明年要么及时终止合同,对方耍赖就宁可退了卡。
    我跟朋友的思路一样,觉得保险公司的权限太大,要是什么时候他想提高保费也不通知人,还真是很令人担心的。
    当然,如果这里有搞金融保险或相关法律的人士,也许能证明我跟朋友的担忧是杞人忧天。

自己的体会:07年取了一笔公积金,因为暂时没用途就存在建行了,柜台里坐着的年轻女工作人员,很热情地建议“存”收益更好的一个啥项目的名字,她绝对没有跟本人明说这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商品。一向粗枝大叶易于轻信的本人在询问完,确定可以保底(人家用的是“存得越久越好,头两年收益低”这样的偷换概念的解释手法——实际上真相是头两年是负收入)的基本要求满足后毫不犹豫的答应下了,反正钱也不多,就几万块。本人当时没想过这就不是存款,还以为跟好久以前那种叫“保值储蓄”的玩意一样的东西呢。此后签合同我也没犹豫,收到合同我没太仔细看。那“保险”俩字我还以为是存款保险。等到过了一年多我有事想提前支取时候,才发现这笔钱被保险公司在签约几天后划走了。当时吓了一跳,好在通过网络查询明白这笔钱还在,就是归保险公司生利了。自己当时要想支取也可以,就是得亏一些,因为扣除手续费后的余额跟所谓收益加起来还没有本金多,所以头两年是亏损的,现在过了4年,我收到对账单看看,还是有点正的收益,但参考这四年利率,跟在银行存4年差不多。因为保险标榜是复利(所谓利滚利)也许存个10年20年还真是个小赚。不过谁知道呢,那钱就搁着吧。不过我对于自己轻易不明就里听信别人很是反省了一番。
我这个事情属于典型的银行柜台非法(轻了说也是违规操作、不充分告知前提下的诱导式消费)卖保险的案例。不久后我就在电视上看到这种明目张胆的偷梁换柱行为被禁止了。银行里卖保险的必须亮明身份,且不能在柜台里。
    至于朋友,他买保险倒不是被银行忽悠了,他的体会在另一个方面,他被一个屡屡纠缠的女推销员弄烦了,就签了一个很没意思的合同,金额一年保费就一千多,他这就是搪塞对方吧。但这个过程中一个步骤,朋友有些不大能接受,他说上午刚签了合同,下午手机短信就告诉他保费款子被划走了。当然他签合同时是把银行卡号写上了,但是对方没有告知他就靠合同就能单方面去划款了。他觉得要么得双方还得到银行办个手续填个表什么的,要么推销员就得告诉他拨款方式的,所以就感到很意外。朋友说明年要么及时终止合同,对方耍赖就宁可退了卡。
    我跟朋友的思路一样,觉得保险公司的权限太大,要是什么时候他想提高保费也不通知人,还真是很令人担心的。
    当然,如果这里有搞金融保险或相关法律的人士,也许能证明我跟朋友的担忧是杞人忧天。
这些人就像不干胶,不能碰,现在打电话来我就说买过了,买的啥,不便透露。
achtung 发表于 2011-8-9 08:49
这些人就像不干胶,不能碰,现在打电话来我就说买过了,买的啥,不便透露。
我比你狠,遇到这种电话我就直接告诉他我也是卖保险的,你想买什么保险啊?
除了车险其他都没有必要
钱会贬值啊,放个十年八年不能翻个两三番很可能就亏大了
张载 发表于 2011-8-9 10:41
除了车险其他都没有必要
车有保险,车出了事有保险赔,你还没车值钱呢?宁可给车上保险,也不给自己上保险,你确实没车值钱。
智动铅笔 发表于 2011-8-9 12:36
钱会贬值啊,放个十年八年不能翻个两三番很可能就亏大了
钱十年翻三番,也就是说十年的收益率是300%(估算),那么简单平均一下每年的收益率就要达到30%。请问现在干什么能得到每年30%的收益。说句不好听的话,像你这种人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居然相信有30%收益率这种好事,很多人受骗的原因不是骗子多高明,而是自己太贪心。
保险代理人不诚信,误导、欺骗客户的事情很多,但在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保险代理人制度之下,这个问题几乎无解。不是保险如何,是销售保险的人出了问题。大家想想看,都是什么样的人在做保险。没有文凭、没有能力、没有社会关系,正常途径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选择做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注定了市场行为的混乱。可反过来想一想,这么多高学历,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居然会被一群初中学历(甚至没有),只经过很短培训就敢大谈理财的人骗了,真的都是骗子的错吗?
kibbitz 发表于 2011-8-9 14:15
钱十年翻三番,也就是说十年的收益率是300%(估算),那么简单平均一下每年的收益率就要达到30%。请问现在 ...
你激动个什么啊?我只是说钱会贬值,钱不能生钱就会缩水,你一定要理解为去买那些保险基金什么的吗?你怎么那么聪明啊,说句不好听的,像你这种人最容易上火嘴上生疮了
保险代理人不诚信,误导、欺骗客户的事情很多,但在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保险代理人制度之下,这个问题几乎无解 ...
保险公司系统的,全面的进行了大忽悠的培训,另外象楼主这样的保险公司利用人们对银行金融系统的信任,这才是保险公司让人上当的先决条件。

业务员忽悠自己的亲戚,朋友,透支自己得亲情,友情,换得那些佣金,这个帐还真不好算。
智动铅笔 发表于 2011-8-9 14:39
你激动个什么啊?我只是说钱会贬值,钱不能生钱就会缩水,你一定要理解为去买那些保险基金什么的吗?你怎 ...
不是我激动,你的原话“放个十年八年不能翻个两三番很可能就亏大了”,什么样的智商才能说出如此低能的话啊
智动铅笔 发表于 2011-8-9 14:39
你激动个什么啊?我只是说钱会贬值,钱不能生钱就会缩水,你一定要理解为去买那些保险基金什么的吗?你怎 ...
不是我激动,你的原话“放个十年八年不能翻个两三番很可能就亏大了”,什么样的智商才能说出如此低能的话啊
保险本身没有错误,只是干保险的人,错误太多了。而且,银保本身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既然你都知道给车上保险,那比车更加珍贵的人就不应该上保险么??车没了,再去买一层,人没了,怎么搞???如果每个保险公司都对自己的新员工要求本科以上学历,2年以上销售经验,那么相信这个市场会规范很多。如果只是靠骗,AIG还有德国安联不会做到百年企业。
做为投资性工具,银保收益不是一般的低,低到让人伤心;做为保障性工具,银保时间短,灵活度不足,加上现在银保销售人员和普通客户都将保险做为一种可以有收益的理财工具,却忘记了保障才是保险最根本的公用。从这一点来看,银保毫无用处,至于为啥会出现银保这个怪胎,乃是利益导致的。
其实,如果个人有能力的话,给自己作一个重疾险,还是很有必要的。至于公司,多看多选。
PS:平安,给我一个不爆你粗口的理由!!!
银行保险本来就是一个保险公司从市场上圈钱的工具,既没有保障功能又毫无投资价值,主要功能就是给保险公司圈钱,其次就是冲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之类的指标给股东看。新保险公司、小保险公司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银行保险上,因为可以快速提升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去银行买保险的人,总体来说就一个字“贪”,一听有高收益就动心,也不想想凭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草民的那点小钱就别想着靠保险赚钱了,有份保障才是根本.
kibbitz 发表于 2011-8-9 15:54
不是我激动,你的原话“放个十年八年不能翻个两三番很可能就亏大了”,什么样的智商才能说出如此低能的话 ...
除了人身攻击你还能有点别的正经本事没,没的话再见
我们厂有个人在建行办了张卡,结果莫名其妙的办了一个理财业务,此外还办了网银,买了k宝。我跟她虽然接触有限,但还是能感觉到她脑子有点问题。她是个打工妹,没有电脑,办网银也用不上,而且看她那样子也不会用。拿k宝给我看时我问她要不要钱,她说不要,我还建行真的有这么好呢。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账户里无缘无故少了几百块钱,就来问我是什么回事,我帮她打电话问了下,才知道是办了理财业务,我问她办卡的过程,她说来说去说不清楚,叫她去银行问,还是没搞清楚。lz的事也是发生在建行,看来建行够黑的。
每个建设银行在这方面都是有任务的,并且不仅仅是银行的事情,柜员也有很大的任务鸭梨,让你这个妹子到银行去,把所有的附加服务给退掉,如果不给退,直接当着柜员的面现场打投诉电话,最好是那种省一级的投诉电话,不解释。不过那服务费估计是要送给银行了。但是你要是不退,每年这样扣下来,费用不是一般的可观。
kibbitz 发表于 2011-8-9 14:15
钱十年翻三番,也就是说十年的收益率是300%(估算),那么简单平均一下每年的收益率就要达到30%。请问现在 ...
如果10年后本金翻到原来的3倍,那么年均收益率是11%左右;翻到原来的4倍,年均收益率是14%左右。

deam 发表于 2011-8-10 08:31
如果10年后本金翻到原来的3倍,那么年均收益率是11%左右;翻到原来的4倍,年均收益率是14%左右。


看错了,编辑
deam 发表于 2011-8-10 08:31
如果10年后本金翻到原来的3倍,那么年均收益率是11%左右;翻到原来的4倍,年均收益率是14%左右。


看错了,编辑
kibbitz 发表于 2011-8-9 13:52
车有保险,车出了事有保险赔,你还没车值钱呢?宁可给车上保险,也不给自己上保险,你确实没车值钱。
你管呢!反正不给你们赚钱。
moviezhou 发表于 2011-8-9 18:06
保险本身没有错误,只是干保险的人,错误太多了。而且,银保本身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既然你都知道给车上保 ...
车的生命可以复制,有车险,车没了我可以用车险理赔款再买一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没了不能复制,你给个百万千万的理赔又有什么用?
就目前我国保险这个行业,即使其员工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如果不靠骗,能生存下去吗。
在我跑客户的时候发现,普通民众的保险意识不是很强,再加上银保给普通民众宣传这样一个概念:保险是用来钱生钱的。其实,如果你告诉客户保险的根本作用,让他们知道保障才是根本。至于你说的这个情况,如果你知道了我师傅的故事,相信你也就不会这么想了,真的。
偶感觉, 乱七八糟的储蓄保险, 要在高利率时买, 因为利率总要跌, 只要高利率时锁定, 不买自己买子女, 应该合算.  反之在低利率时期, 就要绝对慎重.  

偶在国外朋友, 买的教育储蓄更绝, 首付约折合一万五千人民币, 一万多还是入会/入门费, 60天后取消这一万多就是贡献保险基金公司, 好在取消及时才没被这一暗刀砍.
邮政编码 发表于 2011-8-10 22:00
车的生命可以复制,有车险,车没了我可以用车险理赔款再买一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没了不能复制,你给 ...
没错,人的生命不能复制,多少钱也买不回一条生命。但是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吗?人要死很简单,但每个人身上都有相应的责任,你要丢给谁?父母、妻儿都是你的责任,钱不能买回一条命,但是能让你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有人说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说起来容易,如果真去看看失去家庭经济支柱的孤儿寡母的凄惨生活,你真的想让她们过这种生活吗?
kibbitz 发表于 2011-8-11 09:43
没错,人的生命不能复制,多少钱也买不回一条生命。但是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吗?人要死很简单,但每个人身 ...
死还有很多死法的,按照你们的霸王条款,大多死法是不赔的,你骗鬼去吧!
kibbitz 发表于 2011-8-11 09:43
没错,人的生命不能复制,多少钱也买不回一条生命。但是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吗?人要死很简单,但每个人身 ...
      老大,我见过的保险理赔的,基本上没一个会说人话的,他们是不是只培训卖的时候忽悠,不培训赔的时候耐心呀。
    比如说吧,如果电话打过去了,对方接电话的人的素质给人感觉就是个顶岗的保安(无贬低保安意思),那口气首先要让你自己觉得自己是要骗钱的,而不是理直气壮是要索赔、享受自己预先已经花了很多钱以后的服务的;
    然后第二步是让你觉得自己没好好看过合同,人家未必有义务赔你,(实际是电话那头的根本没看过合同,是以能推掉你的索赔为得意、为能向上邀宠的资本的感觉);
    最后是让你跑断腿以后、还不一次告诉你东西齐不齐,让你摸不着门。
首先,26楼的筒子我十分赞同你的观念。关于理赔,至少是我现在的保险公司对于它还是很重视的,也很注意。因为我现在的公司的外资部分来自加拿大,本来我们和加拿大的关系就不是很好,如果是由于理赔不到位而被客户投诉的话,估计这公司也就不用在国内混了。因此,你不能仅仅因为国内保险公司因为理赔的问题而将所有保险公司的理赔全部给干掉。不知道AIG在国内有没有理赔上的投诉。
理赔难!
骗鬼!
张载 发表于 2011-8-11 11:06
死还有很多死法的,按照你们的霸王条款,大多死法是不赔的,你骗鬼去吧!
哪种死法不赔,请举例说明,你接触过什么保险不理赔的案例,请说明,张嘴就喷只能显示你的智商低下。
新老军事迷 发表于 2011-8-11 13:52
老大,我见过的保险理赔的,基本上没一个会说人话的,他们是不是只培训卖的时候忽悠,不培训赔的时 ...
理赔这种事情我接触过不少,也有很多人有向你一样的抱怨,但如果你能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保险是一份合同,投保人与保险公司是合同的双方,合同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只有双方都履行了相应的权利与义务,那保险合同才能顺利的执行。我接触过很多家保险公司,每家公司对理赔都非常重视,看看现在一出重大事故,保险公司的最早到、赶快赔,理赔是保险公司的脸面,没有哪家公司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举一个我经历过的理赔例子,一位客户投保的时候使用的是假身份证,因意外身故到保险公司理赔,公司系统记录的是假身份证,但公安机关出示的死亡证明是另外一个名字,我们都知道死者与被保人是同一个人,但证据上不能支持,客户家属无法提供相应的关系证明,你觉得该如何理赔呢?公司只能劝客户去法院起诉,通过法院宣判确定死者与被保人关系,公司很想赔,总不能自己起诉自己吧。
    很多人说保险公司理赔不好,但保险公司正常理赔的案例要不不能正常理赔的多的多,用极个别的案例来否定整个保险行业的理赔,对保险行业、对我们身边的人都很不公平。
   
张载 发表于 2011-8-10 11:52
你管呢!反正不给你们赚钱。
2010年人身险保费总收入1.06万亿,保险公司还真不差你这俩钱,全中国买保险的都是傻子,就你聪明。有本事你一辈子一份保险也别买,那才叫真本事呢。车票有保险,你别坐车,买票就给保险赚钱;旅游有保险,你别旅游,去旅游就给保险赚钱;家用电器有保险,你别买电器,买电器就给保险赚钱;贷款有保险,你别贷款,贷款就给保险赚钱;买车有保险,你别买车,买车就给保险赚钱。
    保险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险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谁也无法拒绝。
kibbitz 发表于 2011-8-11 18:07
理赔这种事情我接触过不少,也有很多人有向你一样的抱怨,但如果你能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想 ...
第一,重大事故是重大事故,那里有行政命令的约束,保险公司的老板也是官,要会应付;本人不指望、更不希望在重大事故里享受这种“高效服务”。
第二,当然这不是单纯一个保险业的问题,只要是服务业,就会有那种提供服务时推三阻四、提问惹人火冒三丈、一屁两谎的狗屁倒灶客服。尤其是电话客服,欠抽的太多。
kibbitz 发表于 2011-8-11 18:18
2010年人身险保费总收入1.06万亿,保险公司还真不差你这俩钱,全中国买保险的都是傻子,就你聪明。有本事 ...
你这说的应该是实话,就你这种态度,你自己不觉得有问题?
关于保险公司的老板就是官的问题,前提是这个保险公司完全是属于国家控制型的,最典型代表就是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你能说友邦中国总公司的老板是官么??如果他是官,那他是哪一级别的干部,正厅还是局级干部???某些个情况下体制党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服务售后问题多,不光光是保险行业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售后电话的那一头没有任何权限来处理你的问题,他需要一级一级向上反映你的问题,然后才能解决。说的不好听,客服就是一传声筒,他们没有任何权限来为你的问题进行解答。现在在国内,保险已经深入普通人的生活,也许在你不经意之间,就已经和保险发生了很深刻的交流,你买车,有车险;买商品,有财险;买车票飞机票,有交通意外险,除非你是个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否则你无法回避与保险打交道。
现在每年交2W多保险,你和保险公司合同上有你帐号,有你签字,有你的声明,就可以视为认可了,当然,你有一个月的犹豫期,随时可以全额退钱……
国内的保险公司,虽然保费规模已经同国际看齐了,但是相应的售后服务却处于下游的水准,再加上国内对外资金融行业的现实态度,国外真正优秀的保险公司在国内混的都挺难受的,可是他们的母公司在国外却有着相当好的口碑,比如友邦,比如宏利金融,比如AXA,比如大都会,比如德国安联等等;或者说你让平安、中国人寿、太平洋、新华这些个国字号的保险公司到国外的市场上去开拓一下试试,看看他们能在所在国的保险市场上能够占到多少的市场份额,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果这些个本土保险公司去了海外,哪怕是中国人寿这样的航母级企业,看他还敢不敢继续保持在国内这样一个服务的态度。
新老军事迷 发表于 2011-8-11 18:30
第一,重大事故是重大事故,那里有行政命令的约束,保险公司的老板也是官,要会应付;本人不指望、更不希 ...
现在中国的保险公司,除了极个别的以外,大部分保险公司还真没什么行政命令约束,大部分都是股份公司,至少理赔方面不会有行政约束,按照合同执行就好了。保险公司的老板可不是官,没什么行政级别,也一般民企一样受各级行政主管单位的欺压。要真算是官就好了,不用成天装孙子。
国内保险公司的服务确实不好,可以说有很大的问题,在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想想看,几万内勤管理几十万代理人,几十万代理人服务几千万客户,代理人流动性很高,代理人离职后客户就由内勤服务,几万人服务几千万人,服务肯定不会好,而且这几万内勤种真正做客户服务工作的就更少。而且由于代理人普遍素质较低,欺骗、误导客户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呢我觉得保险的服务问题在现有的代理人体制之下几乎可以说是无解。只能希望国家、保监会真正重视代理人的管理问题,完善代理人管理制度,给予代理人社会地位的承认,这种情况才会发生改变吧。在我看来,那一天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