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黑龙江方正县女孩嫁往日本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16:04


http://news.qq.com/a/20110308/000815.htm

[导读]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方正县是要回国的日本“满洲国开拓民”的集合点。……司机告诉我,“方正每年有几百个女孩嫁给日本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方正县的一个“产业”。

方正“每年有几百个女孩嫁给日本人”,中日婚介从偶一为之的事,慢慢发展到今天成为方正县的一个“产业”

2007年,冬天将至未至的一天,我坐在从哈尔滨出发的一辆大巴上。高速公路两旁,农民收割下的一堆堆粮食被深秋的阳光晒得金灿灿的,远处,白云映衬着高远的蓝天。

我走在去方正县的路上。这个距离哈尔滨180公里、人口仅23万的小县城与日本有很深的渊源。

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方正县是要回国的日本“满洲国开拓民”的集合点。那个战乱的时代,通讯不畅,不少日本人到达方正的时候,日本军队已经走了,数千名日本人因此死于饥寒,活下来的也回不去了,就留在了这里,其中妇女和孩子特别多,后来被称“遗妇遗孤”。方正县郊现在还有周恩来总理批准建立的日本人公墓。

这是一个看起来显得很落后的小镇:路很窄,没有高楼,最高的楼好像也不过六层左右。路上跑的大多是旧车和三轮车,一位警察站在十字路口,用手代替红绿灯指挥交通。

这样的一个地方,就是日本“遗妇遗孤”的“故乡”。比较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就是这个小小的镇上居然有好几所日语学校。在其中一所,我碰到了三个20多岁的女孩子,一发现我是日本人,态度非常热情。

一名叫小艾的女孩告诉我,她和一个40多岁的日本人通过相亲已经登记结婚,现在正等待日本签证,可能下个月会拿到,然后马上去日本。

还有一个女孩也准备和日本人结婚。上个月,她的“日本先生”来哈尔滨和她相了亲,现在两人用信件的方式交往。因为日本先生不懂中文,她的日语水平也只有初级,所以她央求我帮她写“情书”。

另外一位女孩子也很希望与日本人结婚,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在学习日语。她问我,身边有没有单身的日本男人可以介绍给她。

我问她们:为什么你们都想和日本人结婚?她们笑嘻嘻地说,这里的女孩子都希望和日本人结婚,有些已婚女人一旦得到“机会”,甚至不惜跟中国老公离婚去嫁给日本人。

后来去日本人公墓的路上,我跟司机聊起这件事。他告诉我,“方正每年有几百个女孩嫁给日本人”。这主要是与历史有关:上世纪8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遗妇遗孤”大批回国,回国后他们不断邀请中国的养父母、亲戚朋友去日本。其中有些人偶尔给老乡的女孩子介绍了日本男人,这些“嫁得风光”的女孩子再回国,又被身边的朋友亲戚羡慕上了。就这样,中日婚介从偶一为之的事,慢慢发展到今天成为方正县的一个“产业”。

据说,中日婚介是这样进行的:中方的婚介人和日方的婚介方合作,首先把中国女孩子的照片发到日本给男方看,男方挑选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然后来哈尔滨和她相亲。一般见面后互相不是特别讨厌的,就直接去结婚登记处办手续,再拍一套婚纱照,就结完婚了。

日本男人为什么愿意和仅仅见了一面的中国女孩结婚呢?原因很简单。这些男人大多是家在农村的40多岁的光棍长子。日本大部分女孩不愿意嫁到农村,因为农村至今仍然很传统,长媳要伺候公公婆婆和其他家人,所以农村长子在日本很难找到媳妇。

但方正的女孩子们大概并不清楚这些情况,不过即使清楚,她们可能还是会选择这条道路。上述的小艾就是这样结婚了。先生在哈尔滨只呆三天,她也只有三天的考虑时间。但小艾说并不需要三天,只要男方不是特别奇怪或者讨厌的话,对她来说都无所谓。她说她日语学校的同学们都这么说。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这和立那个什么什么碑,有没有什么关联度呢?呃……啊……嗯……

http://news.qq.com/a/20110308/000815.htm

[导读]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方正县是要回国的日本“满洲国开拓民”的集合点。……司机告诉我,“方正每年有几百个女孩嫁给日本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方正县的一个“产业”。

方正“每年有几百个女孩嫁给日本人”,中日婚介从偶一为之的事,慢慢发展到今天成为方正县的一个“产业”

2007年,冬天将至未至的一天,我坐在从哈尔滨出发的一辆大巴上。高速公路两旁,农民收割下的一堆堆粮食被深秋的阳光晒得金灿灿的,远处,白云映衬着高远的蓝天。

我走在去方正县的路上。这个距离哈尔滨180公里、人口仅23万的小县城与日本有很深的渊源。

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方正县是要回国的日本“满洲国开拓民”的集合点。那个战乱的时代,通讯不畅,不少日本人到达方正的时候,日本军队已经走了,数千名日本人因此死于饥寒,活下来的也回不去了,就留在了这里,其中妇女和孩子特别多,后来被称“遗妇遗孤”。方正县郊现在还有周恩来总理批准建立的日本人公墓。

这是一个看起来显得很落后的小镇:路很窄,没有高楼,最高的楼好像也不过六层左右。路上跑的大多是旧车和三轮车,一位警察站在十字路口,用手代替红绿灯指挥交通。

这样的一个地方,就是日本“遗妇遗孤”的“故乡”。比较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就是这个小小的镇上居然有好几所日语学校。在其中一所,我碰到了三个20多岁的女孩子,一发现我是日本人,态度非常热情。

一名叫小艾的女孩告诉我,她和一个40多岁的日本人通过相亲已经登记结婚,现在正等待日本签证,可能下个月会拿到,然后马上去日本。

还有一个女孩也准备和日本人结婚。上个月,她的“日本先生”来哈尔滨和她相了亲,现在两人用信件的方式交往。因为日本先生不懂中文,她的日语水平也只有初级,所以她央求我帮她写“情书”。

另外一位女孩子也很希望与日本人结婚,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在学习日语。她问我,身边有没有单身的日本男人可以介绍给她。

我问她们:为什么你们都想和日本人结婚?她们笑嘻嘻地说,这里的女孩子都希望和日本人结婚,有些已婚女人一旦得到“机会”,甚至不惜跟中国老公离婚去嫁给日本人。

后来去日本人公墓的路上,我跟司机聊起这件事。他告诉我,“方正每年有几百个女孩嫁给日本人”。这主要是与历史有关:上世纪8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遗妇遗孤”大批回国,回国后他们不断邀请中国的养父母、亲戚朋友去日本。其中有些人偶尔给老乡的女孩子介绍了日本男人,这些“嫁得风光”的女孩子再回国,又被身边的朋友亲戚羡慕上了。就这样,中日婚介从偶一为之的事,慢慢发展到今天成为方正县的一个“产业”。

据说,中日婚介是这样进行的:中方的婚介人和日方的婚介方合作,首先把中国女孩子的照片发到日本给男方看,男方挑选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然后来哈尔滨和她相亲。一般见面后互相不是特别讨厌的,就直接去结婚登记处办手续,再拍一套婚纱照,就结完婚了。

日本男人为什么愿意和仅仅见了一面的中国女孩结婚呢?原因很简单。这些男人大多是家在农村的40多岁的光棍长子。日本大部分女孩不愿意嫁到农村,因为农村至今仍然很传统,长媳要伺候公公婆婆和其他家人,所以农村长子在日本很难找到媳妇。

但方正的女孩子们大概并不清楚这些情况,不过即使清楚,她们可能还是会选择这条道路。上述的小艾就是这样结婚了。先生在哈尔滨只呆三天,她也只有三天的考虑时间。但小艾说并不需要三天,只要男方不是特别奇怪或者讨厌的话,对她来说都无所谓。她说她日语学校的同学们都这么说。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这和立那个什么什么碑,有没有什么关联度呢?呃……啊……嗯……
也许有吧,内部关系复杂。
真tmd窝火
嫁到日本也比新疆合鞋社会被不知道哪来的外星人弄死强多了
原来如此…
各位来自农村的男同胞,各位加油努力罢~
我想起了我们从越南买媳妇的事
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八十年代中国女人是何等疯狂的想嫁到国外去。
我最记得,当时报纸上登过一个消息(不记得是那个报纸了),最早有几个日本北海道的农民想娶中国女人,年纪最小的六十多,最大的快八十了,然后选的第一个相亲城市是上海,当时报名的上海女人可能有上千人,最年轻的二十多,年纪最大的也就是不到四十,报纸上还登了那几个日本男人挑选上海女人的照片,跟我们现在看选美差不多,几个日本老农坐在那里,大厅里面挤满了等待挑选的中国女人,临到挑选结束,都还有别的地方听到消息急急忙忙跑过来的中国女孩,注意,是女孩,不是女人。
当时我还看过有一部电影,是关于日本人来找战后遗留在中国遗孤的,里面有个片段就是当年被日军轮奸过的女主角在公交车上听到几个年轻人在报怨为什么他们的母亲或是奶奶当年没被日本兵看上过,气坏了的女主角上去扇了其中一个年轻人的耳光。广东台以前也还拍过一部系列肥皂剧叫《万花筒》,里面有一段就是听说片中小巷子里面有人可能是日本人遗孤,巷子里面的人为了抢这个遗孤的名额打破了头。
还有一个消息,据说是当时广州军区政委的女儿(还是孙女了)在读大学认识了一个非州留学生,也是死活要嫁到非州去,到最后什么都不要了也要跟着去非州。
类似这样的消息那时可是海了去了,楼上同学,知道吧你们,现在还只是某个县的女人争着嫁日本,而且还只用嫁四五十岁的,当时可是全国的女人都想嫁日本呢!只要是日本人肯娶,管他是八十还是九十的!
我还记得贾平凹有部小说是叫《浮城》还是叫什么不记得了,里面就是假设中国某海滨城市因为地震被震离大陆漂向日本,城市里面的人高兴坏了,还抢武器跟来接应的中国军舰对射,好像还一边开火一边喊死也不回中国去。
尼玛 县长死啦死了滴.拉皮条
五行都克 发表于 2011-8-1 02:19
嫁到日本也比新疆合鞋社会被不知道哪来的外星人弄死强多了
围观
4楼亮了!
果然让我说中了,我当时在微博上就说,说不定当地的官员们都是“开拓团”的后代呢
这个产业很特别。
这些后代们是不是想大肆接收福岛移民呐?
哦,原来是这样啊
应该让他们多到西部去好好相一下。加强Xj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