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形绢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45:48
“妈妈,妈妈,有一条龙飞过!”
“好了好了,只有在西边大海里才会有龙。等庄稼收完就带你去海边舅舅家。快回去照看羊群了!”
小男孩看到无人理睬,只好悻悻的回到小山岗上。
夕阳静静洒在安纳托利亚起伏的山岗上。
余晖越来越黯淡,小男孩赶着羊群回家。就在前边不远处的灌木,刚才飞过的那条绢质的龙静静栖息着。
就在山岗的另一侧,在落日最后一抹余晖里,骑兵的钢盔以及盾、长矛及弯曲的战斧闪着微光。
暮色将领大地,弓箭分队士兵们的操练结束了。随着三声号响过后,营地上空笼罩着晚餐的香味……再随后、大地进入梦乡。


--------------------------------
“嘀—嘀—嘀”慌乱中睁开眼睛,手机从手里掉落在地板上。赶紧捡起来。屏幕上停留在之前浏览的军事论坛BBS上,一张据说是摄自大连的平顶运输船的照片--公开互联网上有关她第一张亮灯的照片。这时,耳旁传来报站提示音“下一站:黄陂南路站”,哦-距离回家还远呐,刚才怎么睡着了?

按亮手机屏幕,继续之前的潜水浏览。没过一会儿又困了:最近网上大伙儿咋动不动火气都这么旺呀…难道地球真的越来越热?每个网友如怒气冲冲的公牛、把任何一个回帖都看作挑衅的红布。关于《X47B自主着舰》那话儿、我保持缄默很久 不愿掺和,可最终还是因为很普通的几句回帖--引来质疑和砖头。最无辜的是,挨砖头的理由、和俺本来试图表达的初衷 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反正我已经打定主意、自己把自己关到小黑屋里一段时间 不再冒泡-招惹是非。


但我确实是无辜的呀,在摇摇晃晃的地铁上想起:
* 特定条件下GPS可以提供厘米级的精度、但那恐怕是要针对固定坐标反复做校正吧(具体细节一时没想起来、近年工作中用不上,先前从事GPS相关开发时的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
* 而且直接拿民用盲降系统来糊弄军方、可能吗?军方眼界的高度可是跟脚底下钱包厚度成正比的。想玩儿自主着舰的 不是头号流氓就是未来的二号流氓。……某位网友信誓旦旦的说,上周VX23中队的着舰试验也是采用GPS信号……虽说不能武断的完全否定这种可能,但、至少这不是03年那次X31在固定机场的“雀降”试验吧
(在家里某期军刊封底由当时的照片-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世界军事》-最近总是记错或看错、很惭愧)
* 自主着舰试验早在八十年代就已成功进行过多次了,时隔多年突然间在最近数月(X47B)连续炒作起来,当然我难免要抱着一丝怀疑的态度了。

/*待续*/“妈妈,妈妈,有一条龙飞过!”
“好了好了,只有在西边大海里才会有龙。等庄稼收完就带你去海边舅舅家。快回去照看羊群了!”
小男孩看到无人理睬,只好悻悻的回到小山岗上。
夕阳静静洒在安纳托利亚起伏的山岗上。
余晖越来越黯淡,小男孩赶着羊群回家。就在前边不远处的灌木,刚才飞过的那条绢质的龙静静栖息着。
就在山岗的另一侧,在落日最后一抹余晖里,骑兵的钢盔以及盾、长矛及弯曲的战斧闪着微光。
暮色将领大地,弓箭分队士兵们的操练结束了。随着三声号响过后,营地上空笼罩着晚餐的香味……再随后、大地进入梦乡。


--------------------------------
“嘀—嘀—嘀”慌乱中睁开眼睛,手机从手里掉落在地板上。赶紧捡起来。屏幕上停留在之前浏览的军事论坛BBS上,一张据说是摄自大连的平顶运输船的照片--公开互联网上有关她第一张亮灯的照片。这时,耳旁传来报站提示音“下一站:黄陂南路站”,哦-距离回家还远呐,刚才怎么睡着了?

按亮手机屏幕,继续之前的潜水浏览。没过一会儿又困了:最近网上大伙儿咋动不动火气都这么旺呀…难道地球真的越来越热?每个网友如怒气冲冲的公牛、把任何一个回帖都看作挑衅的红布。关于《X47B自主着舰》那话儿、我保持缄默很久 不愿掺和,可最终还是因为很普通的几句回帖--引来质疑和砖头。最无辜的是,挨砖头的理由、和俺本来试图表达的初衷 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反正我已经打定主意、自己把自己关到小黑屋里一段时间 不再冒泡-招惹是非。


但我确实是无辜的呀,在摇摇晃晃的地铁上想起:
* 特定条件下GPS可以提供厘米级的精度、但那恐怕是要针对固定坐标反复做校正吧(具体细节一时没想起来、近年工作中用不上,先前从事GPS相关开发时的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
* 而且直接拿民用盲降系统来糊弄军方、可能吗?军方眼界的高度可是跟脚底下钱包厚度成正比的。想玩儿自主着舰的 不是头号流氓就是未来的二号流氓。……某位网友信誓旦旦的说,上周VX23中队的着舰试验也是采用GPS信号……虽说不能武断的完全否定这种可能,但、至少这不是03年那次X31在固定机场的“雀降”试验吧
(在家里某期军刊封底由当时的照片-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世界军事》-最近总是记错或看错、很惭愧)
* 自主着舰试验早在八十年代就已成功进行过多次了,时隔多年突然间在最近数月(X47B)连续炒作起来,当然我难免要抱着一丝怀疑的态度了。

/*待续*/
LZ说的啥 LX告诉我.
还是没能捡回刚才在地铁上一闪而过的某个想法。
算了,不找了。墨菲定理早就说了“对于你想找却找不到的钥匙、当你不想找的时候 自动就会出现了”。当然,熟悉墨菲法则的网友千万别戳穿我,因为这一举是我自己脑补出来的、原书并没有这一句。只不过我人微言轻、所以伪托别人的名号云云。

晚上一切安顿下来之后,偷偷溜回网上、继续之前的寻找行动。
搏击妹主办 发表于 2011-7-11 00:38
LZ说的啥 LX告诉我.
仅仅是不想让着舰训练变成狗熊掰棒子那样低效!
所以才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码字、来整理这样一个很容易被误解为灌水的《自主着舰实验路线图》

另外,你不觉得:在故事还没开始之前 就这么剧透 ,是一种不顾及读者感受的使坏?{:soso_e120:}
待会儿我会转贴与此有关的一些文献和科普资料上来。

希望大伙儿耐心。我也不知自己抽什么筋、下意识的想用这么拐弯抹角的风格 来整理参考文献。{:soso_e127:} 也许我并不了解自己吧
我找到自己丢在地铁上的那一瞬间了!

(这种体验就像电影《波斯王子-时之刃》里的一幕……地铁上的灯光、身边的一个个人、一幕幕记忆碎片、时间被凝固了 任由自己缩放……)
在脑科学研究者看来 这一点都不奇怪,记忆的关键在于线索——记&关注 永远都不是问题、问题只在于忆--如何从纷杂涌来的各种信息中分辨出那微弱的一念。
而我在奥运年染上的病症、就在于有意无意中掌握了某种“时间戳”艺术、就如同沿着舞蹈-壁绘-结绳记忆术……而让回忆术实现第二次跃迁的史前人类一样,让自己困惑和胆怯的 只不过如史前最先学会游泳的祖先一样、掌握了一项后世再寻常不过的基本技能而已。
不过,类似这样的心术--除非是放在特定历史转折关头 真正产生某些实质性影响、否则把每一个宣称拥有她的疯子捆上火刑柱 将是一件再合理不过的事情。我很坏的、明知道从严谨的角度、除非是可以按预计重现、否则就不能视作客观现象。(段誉公子的六脉神剑显然是伪科学、而凌波微步则是科学)但还是把这一观察报告泄露出来、总有一些爱轻信的倒霉鬼掉在陷阱里。他们将注定了被诅咒和歧视……

---------------------------
龙形绢袋?那不是弓箭手们用来测定风向风速、从而计算射箭时所需的风偏修正参数的工具吗!

安纳托利亚?如果是奥斯曼土耳其时代的话、至少帝国时代游戏里告诉大家、强项是火药科技才对。历史上最著名的那几次弓箭手大显神威的战斗 都和土耳其无关。
也不对、卡雷会战--就是让屠杀奴隶起义军的克拉苏毙命的那一次、也在西亚地区。好事者或许也曾在网上见过一副图片:帕提亚骑射兵将克拉苏儿子的人头插在长毛上、在对阵的罗马阵线前叫阵……画面上右侧骑射兵举着一种龙形长条布袋。那似乎是木版画?风格不像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作品、反倒是像文艺复兴时代《十日谈》里的那些、而且要更加粗陋原始一些。当然,这不大可能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作品:-)


我想起来了,在奥斯曼土耳其之前是拜占庭、同样也是RTS游戏迷熟悉的国家。拜占庭的特种科技是后勤学、不过作为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来自东西南北各个行省的军团都有、当然也会包括来自东方的弓箭分队。以前读过一本书 提到帝国鼎盛时期 纳西尔皇帝领兵出征的描写,其中就有龙形丝质风向袋的文学描绘。

(天哪、刚才这些字是我敲出来的吗?什么时候自己知识这么丰富啦、我又什么时候关心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民用航空气象了。可这个帖子迄今自己还从未回头复读或修改过任何一个字--也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灌水、而且是临睡前迷迷糊糊的时候缺乏自制、才会这么滔滔不绝东拉西扯--)。


既然空气是透明的、没有水汽云团做标识;
就像去年捡到Nobel奖的那位华裔生物学家鼓捣的染色标识法那样,自己不可以提供别的变通方案吗。
比方说钓鱼的鱼漂、就是一种启发呀。

给钓鱼杆上的浮漂加上动力、遥测信标(也许只是反光微珠板)、去协助显现航母舰尾气流数据……

我不知道在各大国厚厚铁门后面的保险柜里,是否有类似档案。我只知道这样的尝试或许有用。
回到互联网上简单查找了一下,大多数资料都是收费的-无法阅读。但还是找到一些相关文献。
连翼飞机、自主着舰,搞不懂
[备注一]
“顶层祭司细胞”:难免会让网友联想到祖母细胞。其实,那并非在解剖学意义上可以定位的细胞、也不是生理或硬件层面的结构性存在;而是某种融合了软硬件特征的——比如说ROM!

某种寄托在细胞间突触耦合的历史信息。换一个角度:受益于近水楼台的缘故、这些突触耦合 由于和我们现代人类的语言符号地址层距离更近、所以被习惯性认为是“显意识”世界。

[备注二]
航母尾流的情况,可以参见这样一篇文献《舰载机着舰过程的各种扰动影响3》。
舰载机着舰过程的各种扰动影响3.jpg

舰载机着舰过程的各种扰动影响2.jpg

舰载机着舰过程的各种扰动影响1.jpg
#7楼附图顺序搞错了。没经验 请原谅。

简单的说:
* 舰尾雄鸡尾流影响大、但可观测 可建模和校正;
* 随机紊流虽然复杂、但相对影响暂时可忽略;
* 诱导尾流嘛,既然雄鸡尾流被处理掉了、那这个也可以无视。

早知道这样,还想象着释放气象测量浮标干嘛{:soso_e109:}
况且,对着舰影响较大的也就着舰前最后20秒、这段距离的大气数据测量、在航母后面跟艘小艇--拖上几根1000米长的绳子--附上传感器、不就OK了?还比派出UAV省钱和安全。

都是论坛上好心科普的网友不好、误导了俺、还真把尾流干扰当回事儿了。
其实真正影响着舰的不是这个。
先睡了。
明天看一下第4节里的屏蔽词是谁。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1-7-11 01:10
先睡了。
明天看一下第4节里的屏蔽词是谁。
这么多你写了多长时间?咱俩怎么同一天注册的。。。。巧
码字不易!!支持下!!
这个你直接写个白话文的科普贴不是更好么,弄的不黑不白,像写小说一样看着好累,你自己写着也累吧
什么情况??是说无人机吗?
虽然看不懂,但是还是支持一下!
楼主,看不懂
火星文求解
学洋人说话,不符合国人的科普习惯呀
楼主到底想说啥···
看不大懂,不过支持你,码字儿不容易。
诶。。。没看懂。。
谢谢。
完全看不懂。。。。
感觉关键词:自主着舰-----无人---X47B        有人-----老瓦的J15?
很喜欢楼主这种风格的文字  哎  我也要学  太懒是没前途的
楼主好不容易发了这贴。。我临走友情帮顶一下
lz的学术水平挺高的  坏淫一个
虽然看不懂,但是还是支持一下
虽然看不懂,但是还是支持一下
虽然看不懂,但是还是支持一下!{:soso_e132:}
cccc4444 发表于 2011-7-11 01:31
这么多你写了多长时间?咱俩怎么同一天注册的。。。。巧
涉及的文献有限——我们公司并未购买万方或者类似数据库访问帐号。不过感谢baidu和88doc、好歹找了几篇、稍微能有些粗浅了解。

全文的思路和大纲,在码字前的几分钟之内,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可具体码字时 天马行空、时常担心被版主不耐心 踢到大染缸里去……所以没敢太放肆。

就这样,楼上这么多兄弟 就已经叫苦不迭了{:soso_e117:}
好好的 干嘛专挑附图里那些数学方程式看呐?

辛辛苦苦码了那么多军事历史故事、电影片段,大伙儿都无视了、专挑仅有的几个数学方程式来投诉俺{:soso_e150:}
这意味着把未来所有飞行员可能遇到的问题 都打包压在试飞员的肩上!
只不过作为“设计师”(趁这里没有601内行出没的机会、容俺假扮冒充一回)、作为设计师、俺绝不能因为自己的疏怠 而让试飞员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这就是本帖的初衷。

   * ……然后的章节、具体分寸还没考虑好。等明后天晚上有空时我再来预告、好么?

这样行么?
其实我很不喜欢这样的
先頂..後看~~~慢慢看 慢慢品.....好帖
/* 前面有疏误,昨晚的码字是从21:30开始的,不是9:30。
好,继续按照昨晚的风格来灌水 */

通常现代喷气式舰载机着舰速度240Km/h(不禁想起昨晚阅读文献时还有一个数字65m/s,暂时不去计算复核是否矛盾了)。相对于主流的几种三代机最低表速而言 这看上去不算苛刻。但着舰任务可不是低空通场、纵向气流扰动是无法回避的(很多文献反复引用这样一个数字:雄鸡尾流会让即将着舰的舰载机产生向下2米的位移、对应着着舰点38米的偏差)。
低速飞机的操作特性和正常情况下显著不同。这一刻真羡慕那些能对普拉乔夫那些功勋飞行员进行采访的特约记者—自己如果能就几个细节问题 请教一下那些牛人前辈就好了。国内有机会在国外上舰训练的飞行员屈指可数,或许他们知道诀窍、或者至少相关的体验……想到这儿,自己不禁浮现出邪恶的狞笑、下意识的伸手去摸硫酸吐纳类的真话药(不知道这个名字有没有记错)。我没有接受过催眠审讯的训练、但倘若“让精英飞行员老实招供……(真的很重要的话)”--那总归不会让问题难倒。

业余网友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中秋(J15)的三翼面布局本身并非没有争议、但到了舰载机型号 那些缺点就都不再被计较。没办法、形势逼人没得选择呀。
低速状态下,平尾承受的气动压力大大减小、动作效率也大打折扣。这方面我不是航空学校出身、暂时没本事为大伙儿提供具体的数据对比实例。隐约记起高一阅览室里读过一本薄薄的入门级飞机小册子、里面可能有什么伯努利公式?可能描述的就是速度和气动力的数学关系……有知道者 或许可以简单指点一二。毕竟、就算是军事论坛、绝大多数网友都如我一样属于外行。

这就像骑自行车走钢丝、如果速度压得太低、那平衡和精确度保持起来就困难了。
——哎对了,本来这个帖子就是业余菜鸟(土法上马、山寨式解决问题的)恶搞。所以“菜鸟眼里 没有菜鸟”——每一个读者都可能持有最终答案的一小块碎片
——所以大伙儿不妨就“极低速自行车操控”提出一些感受、我们就把这个灌水帖当作现场诸葛亮-臭皮匠会议:-) 头脑风暴嘛。我保证不会有任何一个乱给人扣上“神棍/笨蛋”大帽子的网友溜进来滴。没准儿谁的什么歪主意 还能给真正的内行提供些灵感呢。
大伙儿都知道,虽然军迷的荣誉与快乐建立在内行的“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五-星期一”辛苦上,但那毕竟是代价高昂、有损内行钻研后劲儿和可持续潜力的。

众所周知,地球上创新氛围营造比较成功的场所、共同特征之一就是20%的自由捣乱时间。不论是早先3M或者后来的Sony还是新的暴发户google莫不如此。
虽说目前国内所有的型号任务貌似紧的要死—以至于军刊关于四代机专辑 冷不丁冒出了编辑的这么一句话“还是先让我们的设计师睡个好觉吧”。
但这种背景下、我们业余军迷在欢呼和口号之外、应该为一线的内行提供一些更加实在的支援 才对。大伙儿能做到的!
(现在是“大工业时代”、哪怕是如成飞或611所那么牛、同样离不开外界的分工支援)
为什么你不是钉子呢?为什么你不是钉子呢?……然后就死循环了。

真的、并非所有专家都这样、但至少很多是这样。

另外,别以为俺喜欢数学、那可是天大的误解。
我一直守身如玉、专门等待专家们嘟囔“为什么你不是钉子呢”的时候出场呢。

所以大伙知道了,让我硬着头皮--“学数学”、和“不学数学”一个样。
我就是剪刀、不是锤子。

无尾飞机飞近航空母舰、穿过由航空母舰产生的气流涡流区时,保持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可控制性,特别是从航空母舰的后面进近,对于无尾飞机的设计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波音公司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将通过风洞试验获得如何控制无尾飞行器在这种环境下的滚转控制和纵向稳定性控制。虽然常规布局飞行器和无人飞行器在操纵飞机所需的控制功率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两者操纵方式将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常规布局飞行器方向控制力主要来自垂直尾翼,而在无尾飞行器中必须利用其特别设计的操纵方式……”
好啦,关门放菜鸟!轮到业余网友叽叽喳喳的时间了。
……大伙儿意淫一下,最后一句话包涵了哪些可能性?
不用说,波音版本的X45几个版本的照片、大伙儿都曾读到过。
飞翼布局本来操控性就众所周知、想自主着舰、难免让人联想英国人的喷流失量?当然 那就超出业余爱好者能力极限了
……关于风洞试验,昨晚幻想的气流测试浮标 搜集来的数据、为的就是在绵阳也改造一个航母尾流模拟风洞。
这种想法很平常、不论是好莱坞电影或者任何一个技术人员都会想到。
唯一的感想是:给弟兄们壮了胆——他丫的无尾布局都能玩、我们的常规布局还就做不到?大伙儿闭着眼睛上吧!

*“除了航空母舰周围的涡流区外,无尾飞行器还可能遇到突风和其他扰动,航空母舰甲板上的典型风速为10~15节(19~28千米/时),所以飞行器的系统必须能经受至少30节(56Km/h)风速的扰动,如果要在移动的航空母舰上低速进近,飞行器还必须有足够的控制功率能够确保从各个方向进行拦阻着舰的安全”
……这句话没什么用,无非是重复飞机发动机要保持全转速 以备拦阻钩失败的情况下 加速重飞(哦对了,两家公司的UCAV应该都没有配备加力助推。内行网友或许可以肯定或者质疑一下F18复飞时是否要开加力?…应该不用吧、至少时间反应上来不及)
波音X-45无人机.jpg X45A,波音

X-45C.jpg X45C,波音

X-47A.jpg X47A,洛马……第一次接触该照片、并非在互联网上。当时脱口而出“风筝呀……”
时光飞逝、再看看现在的X47B,看来最初的方块儿布局太过激进。

另外,上一楼的灌水,只不过提供一些参考索引。
大伙儿可以自行提取一些关键字去进一步考证。如果有趣的发现、可以一道传上来交流。
建国后战死的所有将士、还不如南京城下几周内被屠杀的多”
……很好奇:我们国家和她的人民、建国后、在战争威胁面前 有过退缩的记录么?
这个地球上还真有国家会蠢到去怀疑“中国使用武力的决心”?{:soso_e114:}
……“兔共”、和“寡人”,一样都是顶级掠食者才有资格的御用谦称。

--------------------
这个帖子有点水、没有能帮助大伙儿的干货、很抱歉。
作为军迷、犯不着关心国际政治、只要确认需要动手的时候、能赢 就行了。

在纸面上很早就画好了框图、但一路灌水下来、正经事儿反而还没动工。明天找空儿先把框图补上吧。
否则刚才准备的讲稿 无从说起。
别的明天再码字。

请原谅俺条件有限,体制外草根技术员、没处下载txt版本的原文给大家。这些图片都是俺辛辛苦苦从88doc或百度文库里一点点截屏另存出来的。仅供参考。
这篇科普文章很好、是马世强先生发表于舰载武器2007/11的。未经杂志社和作者允许、偷偷在这儿共享一下。向原作者和出版社表示感谢。

舰载机降落技术探讨1.jpg

舰载机降落技术探讨2.jpg
惭愧!还是没熟悉图片上传的操作。
又一次把顺序搞颠倒了。

本想把图片分在几个帖子里、以提高网友分页后的浏览速度,没成功。
刚才欠缺第8页、这里附上

舰载机降落技术探讨8.jpg

大伙儿读读该文章、然后再去读之前和之后的一些晦涩文献,或许感觉能稍微好一些、不会觉得人生如此惨淡。
马世强先生的这篇科普文 读起来还是很有营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