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回忆] 给七七 --- 南京别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49:15


这是当年电影《南京.南京》首映并引起反响的时候,我在校内网上留下的文章。当时无甚响应,便躲在电脑少有声息。突然,昨天是七七,我便把这文字再取出来,可惜笔记本罢工了一天,只能给七七一个迟来的回忆而已。我确实该说抱歉。




南京别样
   
我 于南京玄武湖畔







  我生平只到过一次南京,那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一直以为,北京被太多历史上的“蛮人”作为了统治象征,而西安又太“大漠黄沙”了,南京才是最象征汉文化的故都。就在长江水畔,紫金山,玄武湖,在那清醇的水边,多美。可我站在那里时,却全由不得想象,那湖里盛的,确是血。

  有人说,杀了37万人的一群生物怎可称为人?可那的确是人。有人说,一个杀了37万人的群体,是人,而且,他们中也有好人,我们怎能不承认呢?我承认。不过不管你认为他们是不是人,承认他们中有好人与否,我想,我们唯一不能不确认的,是我们总要分个对和错。 你可以讲民主,你可以讲自由,但你不能不讲是非对错。罗大师有个《正义论》,那么讲民主自由的国家,还讲个正义,有些人说是专制的我们这里,又何不能安插上一个正义与恶的斗争呢?然,这不该是政治的。


  做一个类比:有个008(007的师弟),他接到了国家的任务,要去摧毁一个敌军的核武器发射基地。他进了基地,炸毁了所有的设施后,准备干掉最后一个军官。在路上,他看到了那个军官的孩子。杀之,或不杀之?他看到那个孩子在和一群附近平民的孩子玩,杀之,或不杀之?100米外是军官的住所,他正在看着那群孩子嬉戏,完全没防备,杀之,或不杀之?在讨论杀不杀这些人前,我必须说的是,我们的眼界实在窄,因为在我们讨论杀不杀这些个体前,008已经杀了几个群体了,真的进入我讲的故事的状态的看官,你们发觉了吗?看电影的时候,看着主角砍麻瓜似地干掉一个又一个,终于进入人性搏斗情节的时候,你们会觉得,有很多个在人性层面上与主角并无差别的人,已经被干掉了呢?某种意义上说,后面的批判,全是虚伪的。就虚伪一次吧。看到孩子,杀吗?我不想重复N多矫情,该说的是终极关怀与否,敌人杀了我们很多孩子,仇该报吗? 军官的孩子该杀,平民的呢?假设每个人都不有报仇心理,那么是任敌杀我一千,我不忍伤敌一个,那还叫打仗吗?没等你人性关怀完毕,你可以向上帝汇报你的思想觉悟了。此条不成立。那么对成年人可以杀,对孩子妇女老人残疾不能杀,那孩童自杀炸弹怎么解释?美人间谍怎么解释?残疾人假肢里是枪怎么解释?先生们,女士们,你们打过仗吗?以前一个越战中国军人在战场的废墟里同情一个越南受伤的女兵,结果救她时被她一刀子捅穿了大腿,还连带班长命送了,最后呢?人性思考的结果就是这个中国兵没人性地打完了一整梭子弹全放在这女人身上。什么叫复仇心理,什么叫人性思考?电影里可以这么拍:你杀了我吧,我不后悔或者我下不了手,然后痛哭,然后流涕,然后抓狂,其实这都是和平年代的人你用你自己的想法去臆以为战场上的人的心理活动。


  要说杀孩子,你要不杀,是对的,其实这不用上升到什么人性高度上,其实就论尊严来讲,“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连来使这样送进虎口的鸡肉都不杀,仅从一个威武有力的士兵的尊严来讲,如果不讨论利益,那么孩子是不值得杀的,也是不该杀的。有种你让他长到18岁,再和他拼刺刀决斗啊!杀孩子的,为什么呢?从最低等层面讲,确实是受战争所渲染和鼓惑,认为斩草要除根,要亡他的国更要灭他的种,像现代很多战争,尤其是陆军间的这种血战,很多受的是狂热民族主义或者宗教的影响,失去基本理性判断,然后连孩子也不放过;高一点层面的,就是心里哆嗦着,哆嗦着哆嗦者就那么杀了,你不杀,你看着他,你心里越恐惧,越愧疚,心理越承受不了战争的压力,一杀了,一了百了,也不怕了,这其实才是战争的真实心理(我也拿刀面对过可以称为敌人的人,一点点经验是有的)。其实从人性角度来说,一个士兵,怜惜敌人,充其量是个零测集,小概率事件,被他碰到那一次就怜惜一下,碰不到算了,杀了。那么多次就怜惜那么一两次,这如果你非要把他上升为人性的光辉,那我想就相当于是一堆屎里发现了一颗很普通的玻璃,然后在屎的映衬下,钻石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耀眼,那光辉,那闪耀!这种相对性迷糊了很多人,却忘了有更多更大东西的存在。如果放大了说的话,那种东西不可能出现在士兵身上,你要有那个,你就不配,也不该当兵,你根本就不是战争年代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现在很多人拿和平年代的小九九去臆造一个战争年代的煽情场景。这和现在很流行的”常态化”的文化潮流是有关的,就是所谓文化人,我姑且这么叫,非常推崇这个常态化的东西,因为这个是很基本的一个现代契约社会或者说是格式化社会的东西,就是什么都往小里说,往小里看,特别哲学化地把一点沙子说它是个世界。 最普通的就是最美好的,这是典型格式化社会的价值观,我们都是普通人嘛,都会犯错的,犯错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不知错,不改错,你多大的错误我都可以原谅地,只要在犯错的时候一定要有悔意,哪怕一点点,那也是非常光辉地,因为那是以最大概率出现在我们人身上的东西,是最普遍的,最普遍的就是最重要的,一定意义上是可以这么说,这反映了对道德底线的探求。但重要的普遍并不等于优秀,一个格式化的哲学观它最不能容忍的其实就是情感或者情怀,因为那个是不可期待的概率性感情波澜。炸碉堡,堵枪眼那太假,太不可能了,说谁谁愿意那么干呀?我们应该少花点心思去思考那个,多思考思考为啥一个士兵杀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孩子的时候为啥不忍心,为啥不停地,我下不了手,哭,我下不了手,又哭,我实在下不了手,最后哭得不行了自己还是一枪干了这小孩子。这个“我下不了手”是最重要的精神,最值得歌颂的,因为普遍,因为真,所以叫人性, 不像炸碉堡,堵枪眼那么假。


  这确实,但窃以为最真的不是什么下不了手,而是除了某导演非要意淫的那个小概率事件中某孩子被放过了之外,无数情况下最后还是在无数个“我下不了手”的思考过后下了手。这是最真的,不是吗?37万人,整整37万人,手都被下了。如果我们要追求最真实最普遍的东西,那就是在战场上,军人们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反正至少他们这么想,或者为了个人生死存亡的利益,下了很多手。他们下手时有不是太愿意的时候,杀军人可能很能下手,但杀平民我想很多时候是下不去手,疯狂到杀人不眨眼那是精神病干的事,导演其实该关怀关怀他们,以人权和人性的名义,除非你们认为那不是人。但那时候军人们为啥大多数还是杀了平民直到杀了37万呢?因为他们心里和炸碉堡,堵枪眼的人一样,有情感,有情怀,有波澜,炸碉堡,堵枪眼的人选择了肉体受难,精神享受,而他们选择了精神受难,战果享受。 其实很多人因为认为炸碉堡,堵枪眼式的高尚太假,不可期待,于是去研究杀人机器们在杀人前是否流下了一滴象征他们是普通人的泪,但却忽略了,驱动杀人机器们去干那些事的最大动机,却和炸碉堡,堵枪眼一样,是一些站在他们各自的角度他们认为高尚的东西,比如情怀,比如家国,比如大义。这普遍,真实,可以期待,至少在战场上。我们确实因为想避免虚假而小概率的伟大而追求普遍与真实的平凡,却忽略了与这样的平凡以相当概率并存的,是在他们的眼中与我们所谓的虚假而小概率的伟大同质的东西。

  
  说实话,他杀了你一千个,你面对他一个下不了手,你说你人性关怀,可以,但如果这样,军不成军,被敌人藐视而溃败千里,自己的全体国民生灵涂炭,被人奴役,这叫人性关怀吗?因小而失大啊, 就像那个008一样。这其实是考虑一个非合作博弈的问题,每个人面临杀或不杀时是不知他人想法的,如果他选择杀,那么以一定概率估计别人杀,1减去这个概率剩下的概率是别人不杀,如果他杀,别人也杀,那么他做了一个有归属感的事,他不会怕被自己人异化,而且他知道这是必须做的重要的事,他会有成就感,因为大家都这么做肯定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如果别人都不杀,那他就会被认为是个魔鬼;如果他选择不杀,选择是等价的,别人都杀了,他不杀,那他是没有为国家尽力,如果大家都选择不杀,包括他,那还叫打仗吗?这其实是大家都在估计在战场上是否存在一个普遍的最优行为准则,因为大家都希望做有利且不会被认为不道德的事。那一个军人如何去估计别人行为的概率呢?自己心中潜意识的判断就构成了Bayes理论中的先验概率,听起来有点像自欺欺人。他用自己的意识估计别人大概会这么做,然后再参考这个结果去决定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很明显地,如果所有士兵自己心中潜意识的那个先验概率如果是不杀的概率大,那团队的抉择就是不杀,那结果是本方损失非常大的利益,所以对每个士兵来讲,在这个机制下采取怜悯而不杀,那损失的是自己人,是自己对自己人不关怀,不人性,不道德。那么自然地,战场上对敌人的不讲情面,是对自己人的关怀,人性,道德,是为了大而放了小,对敌人的怜悯呢?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会认为敌人与自己没什么区别,都是普通人的概率非常小一样, 军人以很小的可能关注到这个共性从而发生怜悯,这充其量是军人脱离与完全利益和理性化的博弈外的小概率的非理性和非最优化的行为。你漠视一个大人性,大关怀,为了更大利益群体而做的最优选择,却去关注一个小概率的非最优行为,不是也是一种因小失大的行为吗?这种思维如果正确,那只站在一个前提下:那就是个人胜于一切。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这么来想这个博弈。如果一个人不管他人的利益,也不管国家,也不管国民,他参军大仗,那想的只是自己,他面对敌人,他想,如果我杀你,你杀我,那我以一定概率死,一定概率不死,这个情况以一定概率出现,就是说我想杀敌人,我拿这个心理去估计敌人,敌人一定概率想杀我,一定概率却会怜悯,反过来一样,如果我心里怜悯,拿这个去估计别人,别人有可能不怜悯我,也有可能一样怜悯我。那么他想,如果我不怜悯你,那你也以一定的概率是不会怜悯我的,面对一个不怜悯我的敌人,那我不是以相当的概率要搏命?如果我怜悯你,那别人也肯定应该怜悯我,那么出现双不死的概率就相当了得了,其实求的,就是我对你仁义,你潜在地也要对我仁慈,终极目标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我自己不死就行。这和上面的博弈内容有什么不同呢?上面是为了他人想的,下面是为自己想的。上面是只有战争年代才有的不可期待的热血沸腾,下面则是从和平年代,一个人人自惜的角度来看的所谓“常态”。所谓小我和大我,在这个人性不人性的话题上,大抵也看得出来一些。


  在这个和平年代的社会,我们讲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什么呢?人人自惜到自私啦,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根本。道德常态化,格式化,普通化,去研究和追求那种人人都做得到,人人该做的事情,也有一定的意义,就是去宣扬我们一定要遵守某一个底线,在这个底线上,根据我们的机制和体制,就能够让社会最优化起来。市场经济讲求人人自私到极点而最终利社会,从而利人人;与此配套的道德思潮是,人生来有罪恶在心中,人生来不可期待其高尚,我们构建社会价值体系,大约也只能诉求人人基本之常态,而不可求其非常之觉悟。社会这个最优化题目有其他解吗?暂时来说,我不知道。这里,我们可以大概窥见和平年代之思想与战争年代之觉悟的碰撞。角川这么个悲剧人物,就是和平年代的人的心寄落在战争的硝烟中而生的泪水与哀思吧。拉贝与角川唯一的区别是中立与敌对。从中立角度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拉贝之行为的内在机理都可说是统一的。中立,放在战争,那就是和平。毕竟战争人人都不希望看到,不过难道只有在战争中,人类才可一得那不可求的情怀与波澜么?我想,我们都常态得有些走火入魔了。我们反思,对比,逆向思维得确实很多,但再怎么逆,再怎么反,其实还是在顺着一条线,在一个圈子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突破性的思维。


  总体上看,Bill Gates先生所提出的“创造性资本主义”确是真正响应了这个话题。被列宁改过的马列主义逐渐过时,我想那泱泱资本论中所写的,大致与这个盖氏理论收敛在同一个点,那就是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否能冲出人人自私的基本公理框架上的博弈体制,而重构一个新的公理基础上的新社会博弈?有人说中共在华60年是腐败的历史,是专制的历史,是人民没办法说真话的历史,但其实我觉得问题,至少一部分,出在我们自己在一个非合作博弈中的选择。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选择有问题靠政府,怪政府,求政府,而不是靠自己,那么全民则会将重压,信任,权力全部都交托在政府的手上,腐化和专制则成为必然,我想这种博弈中的先验潜意识是封建时代遗留给我们的最糟糕的东西。的确,时情让人悲观,但人人个人地选择悲观就会通过这个整体博弈上升为全体的不作为。更有些人,自己的不努力和不作为更上升为国家之问题,党派之问题,体制之问题,那已是超出社会体系讨论之外的罪恶。未来的出路,只能出在创造全新的社会博弈机制上。博弈的概念仍可保留,只是效用函数的定义形式必须根本改变。中国现在的政治体制要改,但未必需要改的那么猴急与亢奋,尤其当有些人宛如买春客见了如烟裤子便从那个可以忽略的坚挺尺寸上滑落一样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在现在的种子上长出一个全新的芽,就像37万人被杀之后,玄武湖中的血依然可以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学数学课的时候,教授说绝大多数函数都有连续点啊,就连奇异函数都有。我想,但就算有连续点,那终究只能说他有,但不能说这个函数很连续,奇异终究是奇异,我们又花很多时间研究它的连续点干什么呢?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告诉我们有这个事实,也就是判断有还是没有。但有了之后,有到什么程度,有得怎么样,毕竟微不足道。井底之蛙,它知道的是有天还是没天,我们必须承认和发现他知道,但我们必须同时承认和发现他不知道天有多大,天有多高。角川告诉我的,是每个人都有人性,就连杀人犯都有,南京南京如此,我于是不看。拉贝写的那些日记告诉我们,当你把自己的生命视为最重时,你该如何选择对这个社会包括你自己的一个统一的最优行为,也就是说,你有人性,普通的人性,那该有到什么程度, 我有了,于是也不看。


  我们在研究井底之蛙的时候,就更不该做井底之蛙,该跳出去,不该只看那个井底之蛙没看看到的我们看得到的天,更该去看看我们还没看到的天外的天,该有多蓝,该有多美。南京37万人的墓碑前,我如是想。我想,正是有了这37万人的血,我们才有一个南京的别样。


  南京会更别样的,世界,也会。


这是当年电影《南京.南京》首映并引起反响的时候,我在校内网上留下的文章。当时无甚响应,便躲在电脑少有声息。突然,昨天是七七,我便把这文字再取出来,可惜笔记本罢工了一天,只能给七七一个迟来的回忆而已。我确实该说抱歉。




南京别样
   
我 于南京玄武湖畔






  我生平只到过一次南京,那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一直以为,北京被太多历史上的“蛮人”作为了统治象征,而西安又太“大漠黄沙”了,南京才是最象征汉文化的故都。就在长江水畔,紫金山,玄武湖,在那清醇的水边,多美。可我站在那里时,却全由不得想象,那湖里盛的,确是血。

  有人说,杀了37万人的一群生物怎可称为人?可那的确是人。有人说,一个杀了37万人的群体,是人,而且,他们中也有好人,我们怎能不承认呢?我承认。不过不管你认为他们是不是人,承认他们中有好人与否,我想,我们唯一不能不确认的,是我们总要分个对和错。 你可以讲民主,你可以讲自由,但你不能不讲是非对错。罗大师有个《正义论》,那么讲民主自由的国家,还讲个正义,有些人说是专制的我们这里,又何不能安插上一个正义与恶的斗争呢?然,这不该是政治的。


  做一个类比:有个008(007的师弟),他接到了国家的任务,要去摧毁一个敌军的核武器发射基地。他进了基地,炸毁了所有的设施后,准备干掉最后一个军官。在路上,他看到了那个军官的孩子。杀之,或不杀之?他看到那个孩子在和一群附近平民的孩子玩,杀之,或不杀之?100米外是军官的住所,他正在看着那群孩子嬉戏,完全没防备,杀之,或不杀之?在讨论杀不杀这些人前,我必须说的是,我们的眼界实在窄,因为在我们讨论杀不杀这些个体前,008已经杀了几个群体了,真的进入我讲的故事的状态的看官,你们发觉了吗?看电影的时候,看着主角砍麻瓜似地干掉一个又一个,终于进入人性搏斗情节的时候,你们会觉得,有很多个在人性层面上与主角并无差别的人,已经被干掉了呢?某种意义上说,后面的批判,全是虚伪的。就虚伪一次吧。看到孩子,杀吗?我不想重复N多矫情,该说的是终极关怀与否,敌人杀了我们很多孩子,仇该报吗? 军官的孩子该杀,平民的呢?假设每个人都不有报仇心理,那么是任敌杀我一千,我不忍伤敌一个,那还叫打仗吗?没等你人性关怀完毕,你可以向上帝汇报你的思想觉悟了。此条不成立。那么对成年人可以杀,对孩子妇女老人残疾不能杀,那孩童自杀炸弹怎么解释?美人间谍怎么解释?残疾人假肢里是枪怎么解释?先生们,女士们,你们打过仗吗?以前一个越战中国军人在战场的废墟里同情一个越南受伤的女兵,结果救她时被她一刀子捅穿了大腿,还连带班长命送了,最后呢?人性思考的结果就是这个中国兵没人性地打完了一整梭子弹全放在这女人身上。什么叫复仇心理,什么叫人性思考?电影里可以这么拍:你杀了我吧,我不后悔或者我下不了手,然后痛哭,然后流涕,然后抓狂,其实这都是和平年代的人你用你自己的想法去臆以为战场上的人的心理活动。


  要说杀孩子,你要不杀,是对的,其实这不用上升到什么人性高度上,其实就论尊严来讲,“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连来使这样送进虎口的鸡肉都不杀,仅从一个威武有力的士兵的尊严来讲,如果不讨论利益,那么孩子是不值得杀的,也是不该杀的。有种你让他长到18岁,再和他拼刺刀决斗啊!杀孩子的,为什么呢?从最低等层面讲,确实是受战争所渲染和鼓惑,认为斩草要除根,要亡他的国更要灭他的种,像现代很多战争,尤其是陆军间的这种血战,很多受的是狂热民族主义或者宗教的影响,失去基本理性判断,然后连孩子也不放过;高一点层面的,就是心里哆嗦着,哆嗦着哆嗦者就那么杀了,你不杀,你看着他,你心里越恐惧,越愧疚,心理越承受不了战争的压力,一杀了,一了百了,也不怕了,这其实才是战争的真实心理(我也拿刀面对过可以称为敌人的人,一点点经验是有的)。其实从人性角度来说,一个士兵,怜惜敌人,充其量是个零测集,小概率事件,被他碰到那一次就怜惜一下,碰不到算了,杀了。那么多次就怜惜那么一两次,这如果你非要把他上升为人性的光辉,那我想就相当于是一堆屎里发现了一颗很普通的玻璃,然后在屎的映衬下,钻石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耀眼,那光辉,那闪耀!这种相对性迷糊了很多人,却忘了有更多更大东西的存在。如果放大了说的话,那种东西不可能出现在士兵身上,你要有那个,你就不配,也不该当兵,你根本就不是战争年代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现在很多人拿和平年代的小九九去臆造一个战争年代的煽情场景。这和现在很流行的”常态化”的文化潮流是有关的,就是所谓文化人,我姑且这么叫,非常推崇这个常态化的东西,因为这个是很基本的一个现代契约社会或者说是格式化社会的东西,就是什么都往小里说,往小里看,特别哲学化地把一点沙子说它是个世界。 最普通的就是最美好的,这是典型格式化社会的价值观,我们都是普通人嘛,都会犯错的,犯错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不知错,不改错,你多大的错误我都可以原谅地,只要在犯错的时候一定要有悔意,哪怕一点点,那也是非常光辉地,因为那是以最大概率出现在我们人身上的东西,是最普遍的,最普遍的就是最重要的,一定意义上是可以这么说,这反映了对道德底线的探求。但重要的普遍并不等于优秀,一个格式化的哲学观它最不能容忍的其实就是情感或者情怀,因为那个是不可期待的概率性感情波澜。炸碉堡,堵枪眼那太假,太不可能了,说谁谁愿意那么干呀?我们应该少花点心思去思考那个,多思考思考为啥一个士兵杀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孩子的时候为啥不忍心,为啥不停地,我下不了手,哭,我下不了手,又哭,我实在下不了手,最后哭得不行了自己还是一枪干了这小孩子。这个“我下不了手”是最重要的精神,最值得歌颂的,因为普遍,因为真,所以叫人性, 不像炸碉堡,堵枪眼那么假。


  这确实,但窃以为最真的不是什么下不了手,而是除了某导演非要意淫的那个小概率事件中某孩子被放过了之外,无数情况下最后还是在无数个“我下不了手”的思考过后下了手。这是最真的,不是吗?37万人,整整37万人,手都被下了。如果我们要追求最真实最普遍的东西,那就是在战场上,军人们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反正至少他们这么想,或者为了个人生死存亡的利益,下了很多手。他们下手时有不是太愿意的时候,杀军人可能很能下手,但杀平民我想很多时候是下不去手,疯狂到杀人不眨眼那是精神病干的事,导演其实该关怀关怀他们,以人权和人性的名义,除非你们认为那不是人。但那时候军人们为啥大多数还是杀了平民直到杀了37万呢?因为他们心里和炸碉堡,堵枪眼的人一样,有情感,有情怀,有波澜,炸碉堡,堵枪眼的人选择了肉体受难,精神享受,而他们选择了精神受难,战果享受。 其实很多人因为认为炸碉堡,堵枪眼式的高尚太假,不可期待,于是去研究杀人机器们在杀人前是否流下了一滴象征他们是普通人的泪,但却忽略了,驱动杀人机器们去干那些事的最大动机,却和炸碉堡,堵枪眼一样,是一些站在他们各自的角度他们认为高尚的东西,比如情怀,比如家国,比如大义。这普遍,真实,可以期待,至少在战场上。我们确实因为想避免虚假而小概率的伟大而追求普遍与真实的平凡,却忽略了与这样的平凡以相当概率并存的,是在他们的眼中与我们所谓的虚假而小概率的伟大同质的东西。

  
  说实话,他杀了你一千个,你面对他一个下不了手,你说你人性关怀,可以,但如果这样,军不成军,被敌人藐视而溃败千里,自己的全体国民生灵涂炭,被人奴役,这叫人性关怀吗?因小而失大啊, 就像那个008一样。这其实是考虑一个非合作博弈的问题,每个人面临杀或不杀时是不知他人想法的,如果他选择杀,那么以一定概率估计别人杀,1减去这个概率剩下的概率是别人不杀,如果他杀,别人也杀,那么他做了一个有归属感的事,他不会怕被自己人异化,而且他知道这是必须做的重要的事,他会有成就感,因为大家都这么做肯定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如果别人都不杀,那他就会被认为是个魔鬼;如果他选择不杀,选择是等价的,别人都杀了,他不杀,那他是没有为国家尽力,如果大家都选择不杀,包括他,那还叫打仗吗?这其实是大家都在估计在战场上是否存在一个普遍的最优行为准则,因为大家都希望做有利且不会被认为不道德的事。那一个军人如何去估计别人行为的概率呢?自己心中潜意识的判断就构成了Bayes理论中的先验概率,听起来有点像自欺欺人。他用自己的意识估计别人大概会这么做,然后再参考这个结果去决定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很明显地,如果所有士兵自己心中潜意识的那个先验概率如果是不杀的概率大,那团队的抉择就是不杀,那结果是本方损失非常大的利益,所以对每个士兵来讲,在这个机制下采取怜悯而不杀,那损失的是自己人,是自己对自己人不关怀,不人性,不道德。那么自然地,战场上对敌人的不讲情面,是对自己人的关怀,人性,道德,是为了大而放了小,对敌人的怜悯呢?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会认为敌人与自己没什么区别,都是普通人的概率非常小一样, 军人以很小的可能关注到这个共性从而发生怜悯,这充其量是军人脱离与完全利益和理性化的博弈外的小概率的非理性和非最优化的行为。你漠视一个大人性,大关怀,为了更大利益群体而做的最优选择,却去关注一个小概率的非最优行为,不是也是一种因小失大的行为吗?这种思维如果正确,那只站在一个前提下:那就是个人胜于一切。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这么来想这个博弈。如果一个人不管他人的利益,也不管国家,也不管国民,他参军大仗,那想的只是自己,他面对敌人,他想,如果我杀你,你杀我,那我以一定概率死,一定概率不死,这个情况以一定概率出现,就是说我想杀敌人,我拿这个心理去估计敌人,敌人一定概率想杀我,一定概率却会怜悯,反过来一样,如果我心里怜悯,拿这个去估计别人,别人有可能不怜悯我,也有可能一样怜悯我。那么他想,如果我不怜悯你,那你也以一定的概率是不会怜悯我的,面对一个不怜悯我的敌人,那我不是以相当的概率要搏命?如果我怜悯你,那别人也肯定应该怜悯我,那么出现双不死的概率就相当了得了,其实求的,就是我对你仁义,你潜在地也要对我仁慈,终极目标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我自己不死就行。这和上面的博弈内容有什么不同呢?上面是为了他人想的,下面是为自己想的。上面是只有战争年代才有的不可期待的热血沸腾,下面则是从和平年代,一个人人自惜的角度来看的所谓“常态”。所谓小我和大我,在这个人性不人性的话题上,大抵也看得出来一些。


  在这个和平年代的社会,我们讲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什么呢?人人自惜到自私啦,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根本。道德常态化,格式化,普通化,去研究和追求那种人人都做得到,人人该做的事情,也有一定的意义,就是去宣扬我们一定要遵守某一个底线,在这个底线上,根据我们的机制和体制,就能够让社会最优化起来。市场经济讲求人人自私到极点而最终利社会,从而利人人;与此配套的道德思潮是,人生来有罪恶在心中,人生来不可期待其高尚,我们构建社会价值体系,大约也只能诉求人人基本之常态,而不可求其非常之觉悟。社会这个最优化题目有其他解吗?暂时来说,我不知道。这里,我们可以大概窥见和平年代之思想与战争年代之觉悟的碰撞。角川这么个悲剧人物,就是和平年代的人的心寄落在战争的硝烟中而生的泪水与哀思吧。拉贝与角川唯一的区别是中立与敌对。从中立角度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拉贝之行为的内在机理都可说是统一的。中立,放在战争,那就是和平。毕竟战争人人都不希望看到,不过难道只有在战争中,人类才可一得那不可求的情怀与波澜么?我想,我们都常态得有些走火入魔了。我们反思,对比,逆向思维得确实很多,但再怎么逆,再怎么反,其实还是在顺着一条线,在一个圈子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突破性的思维。


  总体上看,Bill Gates先生所提出的“创造性资本主义”确是真正响应了这个话题。被列宁改过的马列主义逐渐过时,我想那泱泱资本论中所写的,大致与这个盖氏理论收敛在同一个点,那就是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否能冲出人人自私的基本公理框架上的博弈体制,而重构一个新的公理基础上的新社会博弈?有人说中共在华60年是腐败的历史,是专制的历史,是人民没办法说真话的历史,但其实我觉得问题,至少一部分,出在我们自己在一个非合作博弈中的选择。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选择有问题靠政府,怪政府,求政府,而不是靠自己,那么全民则会将重压,信任,权力全部都交托在政府的手上,腐化和专制则成为必然,我想这种博弈中的先验潜意识是封建时代遗留给我们的最糟糕的东西。的确,时情让人悲观,但人人个人地选择悲观就会通过这个整体博弈上升为全体的不作为。更有些人,自己的不努力和不作为更上升为国家之问题,党派之问题,体制之问题,那已是超出社会体系讨论之外的罪恶。未来的出路,只能出在创造全新的社会博弈机制上。博弈的概念仍可保留,只是效用函数的定义形式必须根本改变。中国现在的政治体制要改,但未必需要改的那么猴急与亢奋,尤其当有些人宛如买春客见了如烟裤子便从那个可以忽略的坚挺尺寸上滑落一样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在现在的种子上长出一个全新的芽,就像37万人被杀之后,玄武湖中的血依然可以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学数学课的时候,教授说绝大多数函数都有连续点啊,就连奇异函数都有。我想,但就算有连续点,那终究只能说他有,但不能说这个函数很连续,奇异终究是奇异,我们又花很多时间研究它的连续点干什么呢?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告诉我们有这个事实,也就是判断有还是没有。但有了之后,有到什么程度,有得怎么样,毕竟微不足道。井底之蛙,它知道的是有天还是没天,我们必须承认和发现他知道,但我们必须同时承认和发现他不知道天有多大,天有多高。角川告诉我的,是每个人都有人性,就连杀人犯都有,南京南京如此,我于是不看。拉贝写的那些日记告诉我们,当你把自己的生命视为最重时,你该如何选择对这个社会包括你自己的一个统一的最优行为,也就是说,你有人性,普通的人性,那该有到什么程度, 我有了,于是也不看。


  我们在研究井底之蛙的时候,就更不该做井底之蛙,该跳出去,不该只看那个井底之蛙没看看到的我们看得到的天,更该去看看我们还没看到的天外的天,该有多蓝,该有多美。南京37万人的墓碑前,我如是想。我想,正是有了这37万人的血,我们才有一个南京的别样。


  南京会更别样的,世界,也会。
……
现在的“知识分子”还真是让人无语的很
懒得废话了
只说一点
不知道那个37W的数字是哪里来的?
南京大屠杀的数字从来没有以后也不可能有一个确数
民间慈善组织收埋的尸体有记录(这个记录也有多个版本)
大量扔到江里的尸体数量根本就没数字
46年果脯公布过一个约29.5W的数字
具体日军某部队杀多少人怎么杀的几乎精确到个位数
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除非日军连这种事都详细记录留档了
通行的说法是30W以上
近年也有研究说超过40W甚至50W的
惟独没听说过37W说法
2楼你纠结的这些数字有意思吗?你只要清楚一点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同胞!杀他们的是日本畜生!我们要做到让自己的后代知道这些!
2楼你纠结的这些数字有意思吗?你只要清楚一点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同胞!杀他们的是日本畜生!我们要做到让自己 ...
你看明白上面那篇文章了吗?我是南京人,当年祖母一家要是没赶上最后一班船,外祖母要是没来的及抹上满脸锅灰躲进难民区,现在就没我了。站在数十万亡灵面前奢谈什么GP人性…真TM崇高啊…我都懒得骂了,只是别什么数字张口就来,这也算是“文人”通病了…
ss_lee 发表于 2011-7-8 14:44
你看明白上面那篇文章了吗?我是南京人,当年祖母一家要是没赶上最后一班船,外祖母要是没来的及抹上满脸 ...
我也是南京人!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