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制造跃升“老大”耐克代工厂外移潮再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1:43:29
http://business.sohu.com/20110705/n312397784.shtml
跨国巨头耐克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它所出售的所有的鞋类、服装以及运动装备产品都来自于代工厂,最大的一家是中国台湾的泰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丰企业”)。

  每6双耐克运动鞋中,约有1双来自于泰丰企业。

  如今,如果你刚好买到1双泰丰企业生产的耐克鞋,这双鞋有一半的可能是泰丰企业越南工厂生产的。

  过去几年来,耐克的代工厂地域分布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南已经成为耐克鞋类产品的第一大来源地,中国制造退居第二;但是在服装产品方面,中国依然是耐克公司的第一大来源地。

  不过,这样的格局也可能会有很大变化,市场观察人士马岗说:“如果上海到中国南方某个城市的物流成本比到美国纽约的还高,加上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因素,服装‘中国制造’的优势也将快速失去。”

  中国制造被越南制造超越

  奉行轻资产模式的耐克公司目前在全球有约600家代工厂,这些代工厂雇用的工人人数超过80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一直是其代工厂分布的重镇。

  2007财年,位于中国的代工厂为耐克公司生产了35%的耐克品牌鞋类产品,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的代工厂分别为耐克公司生产了31%、21%和12%的耐克品牌鞋类产品。

  到了2010财年,越南代工厂所占的比例上升为37%,一跃成为“老大”,中国以34%的份额位居第二,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3%和2%,印度以1%的份额位居第五。

  对于鞋类代工产地越南后来居上的原因,马岗认为与耐克最大的代工企业泰丰企业有关系,泰丰企业近年来在越南开设了大量的运动鞋代工厂。

  泰丰企业2010年成品鞋出货量突破6000万双,泰丰企业的出货量占到耐克出货量的约六分之一。

  马岗说,早在1996年,泰丰企业已经开始在越南设立工厂。到2005年下半年,泰丰企业在越南生产的鞋类产品数量已经超过其在中国的代工厂,随着泰丰企业在越南同奈省和头顿省等地区代工厂相继投产,2007年,越南地区的产能已达泰丰企业的51%,成为该公司主要的营收与获利来源;大陆地区产能占泰丰企业约32%,泰丰企业专门指出:“随着其他地区新产能的开出,(大陆所占)比例将逐年下降。”

  正如泰丰企业此前所预计的,到2010年,中国大陆的代工厂占泰丰企业出货量进一步降低为23%,越南维持51%的份额,印度尼西亚占到18%的份额,印度占据8%的份额。

  实际上并不仅是泰丰企业一家在改变代工厂的空间分布。耐克公司另一家重要的代工企业,同样来自于中国台湾的裕元集团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2003财年,裕元集团在中国大陆、越南、印度尼西亚拥有的生产线分别为161、78和51条;到2010财年,裕元集团在上述三地的生产线数量分别是226、120、114条,生产线的条数同比分别增加40.4%、53.8%和123.5%,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生产线增加的幅度远高于中国大陆。

  翻版外移潮再度上演

  代工厂“外移潮”的原因,泰丰企业坦承:“大陆地区近年来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与人民币升值确实提高了经营难度,基于长久以来集团各厂皆以劳动法令所规范的高标准给付员工薪资与相关福利,这些成本的增加多已逐步反映在前几年的经营成本上。”裕元集团则指出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活水平提升,加上政府订立最低工资规定,大陆劳工成本应会上升,因而在越南继续发展其生产基地。

  以与越南接壤的泰国为例,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广云说,泰国一个劳动力的工资平均每月1200~1500元,杭州附近工厂的工资一般在每月2000~3000元,这样的工资水平还不一定能招到工人;另外泰国厂房的租金成本只有杭州附近地区的1/5~1/4,其他水、电、气等成本也低于国内,耐克的代工厂移往国外并不奇怪。

  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厂房租金成本上涨等因素对于泰丰企业和裕元集团的利润率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裕元集团财报数据显示,2008、2009、2010财年,裕元集团的营业额分别是49.2亿、50.2亿、57.9亿美元,除税前溢利分别是5.15亿、4.70亿、5.31亿美元,除税前溢利率从2008财年的10.5%一路下滑到2009和2010财年的9.4%、9.2%。泰丰企业2009年、2010年和2011年3月31日前三个月的税前利润率分别为33.33%、31.12%和25.35%。

  马岗说,不只是耐克的代工厂感受到成本的压力,实际上大陆的运动用品企业和鞋类生产企业也在打算向中国中西部转移自己的生产工厂,其中安踏打算到河南开设新的生产工厂,百丽则打算在安徽建厂。

  耐克代工厂的“外移潮”实际上在当年中国台湾已经上演过一次。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中国台湾地区劳动人口不足且工资成本上扬,对于劳力密集型的制鞋产业较为不利,多数鞋厂开始外移到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包括泰丰企业在内的中国台湾公司正是在那时候开始积极扩展海外生产据点,只将部分高端产品的生产和设计、研发部门留在台湾。

  泰丰企业预测,随着中国大陆以外其他地区新产能的开出,中国大陆代工厂所占的比例还会逐年下降,中国大陆地区除继续生产各类高附加值的鞋类外,泰丰企业将把重心放在中国大陆内需市场庞大的成长商机上,而越南代工厂所占的份额预期在未来几年可达该公司产能的55%以上。

  印度更被泰丰企业视为未来业务的新重点,泰丰企业公开表示印度有合理的劳动力成本、充沛的劳动力来源、接近欧盟市场的地理位置,将可为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印尼、越南地区外,创造另一有竞争力的生产据点,印度的四座鞋厂与相关配套厂在全部开发完毕后,未来可占该公司产能25%以上。http://business.sohu.com/20110705/n312397784.shtml
跨国巨头耐克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它所出售的所有的鞋类、服装以及运动装备产品都来自于代工厂,最大的一家是中国台湾的泰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丰企业”)。

  每6双耐克运动鞋中,约有1双来自于泰丰企业。

  如今,如果你刚好买到1双泰丰企业生产的耐克鞋,这双鞋有一半的可能是泰丰企业越南工厂生产的。

  过去几年来,耐克的代工厂地域分布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南已经成为耐克鞋类产品的第一大来源地,中国制造退居第二;但是在服装产品方面,中国依然是耐克公司的第一大来源地。

  不过,这样的格局也可能会有很大变化,市场观察人士马岗说:“如果上海到中国南方某个城市的物流成本比到美国纽约的还高,加上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因素,服装‘中国制造’的优势也将快速失去。”

  中国制造被越南制造超越

  奉行轻资产模式的耐克公司目前在全球有约600家代工厂,这些代工厂雇用的工人人数超过80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一直是其代工厂分布的重镇。

  2007财年,位于中国的代工厂为耐克公司生产了35%的耐克品牌鞋类产品,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的代工厂分别为耐克公司生产了31%、21%和12%的耐克品牌鞋类产品。

  到了2010财年,越南代工厂所占的比例上升为37%,一跃成为“老大”,中国以34%的份额位居第二,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3%和2%,印度以1%的份额位居第五。

  对于鞋类代工产地越南后来居上的原因,马岗认为与耐克最大的代工企业泰丰企业有关系,泰丰企业近年来在越南开设了大量的运动鞋代工厂。

  泰丰企业2010年成品鞋出货量突破6000万双,泰丰企业的出货量占到耐克出货量的约六分之一。

  马岗说,早在1996年,泰丰企业已经开始在越南设立工厂。到2005年下半年,泰丰企业在越南生产的鞋类产品数量已经超过其在中国的代工厂,随着泰丰企业在越南同奈省和头顿省等地区代工厂相继投产,2007年,越南地区的产能已达泰丰企业的51%,成为该公司主要的营收与获利来源;大陆地区产能占泰丰企业约32%,泰丰企业专门指出:“随着其他地区新产能的开出,(大陆所占)比例将逐年下降。”

  正如泰丰企业此前所预计的,到2010年,中国大陆的代工厂占泰丰企业出货量进一步降低为23%,越南维持51%的份额,印度尼西亚占到18%的份额,印度占据8%的份额。

  实际上并不仅是泰丰企业一家在改变代工厂的空间分布。耐克公司另一家重要的代工企业,同样来自于中国台湾的裕元集团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2003财年,裕元集团在中国大陆、越南、印度尼西亚拥有的生产线分别为161、78和51条;到2010财年,裕元集团在上述三地的生产线数量分别是226、120、114条,生产线的条数同比分别增加40.4%、53.8%和123.5%,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生产线增加的幅度远高于中国大陆。

  翻版外移潮再度上演

  代工厂“外移潮”的原因,泰丰企业坦承:“大陆地区近年来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与人民币升值确实提高了经营难度,基于长久以来集团各厂皆以劳动法令所规范的高标准给付员工薪资与相关福利,这些成本的增加多已逐步反映在前几年的经营成本上。”裕元集团则指出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活水平提升,加上政府订立最低工资规定,大陆劳工成本应会上升,因而在越南继续发展其生产基地。

  以与越南接壤的泰国为例,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广云说,泰国一个劳动力的工资平均每月1200~1500元,杭州附近工厂的工资一般在每月2000~3000元,这样的工资水平还不一定能招到工人;另外泰国厂房的租金成本只有杭州附近地区的1/5~1/4,其他水、电、气等成本也低于国内,耐克的代工厂移往国外并不奇怪。

  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厂房租金成本上涨等因素对于泰丰企业和裕元集团的利润率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裕元集团财报数据显示,2008、2009、2010财年,裕元集团的营业额分别是49.2亿、50.2亿、57.9亿美元,除税前溢利分别是5.15亿、4.70亿、5.31亿美元,除税前溢利率从2008财年的10.5%一路下滑到2009和2010财年的9.4%、9.2%。泰丰企业2009年、2010年和2011年3月31日前三个月的税前利润率分别为33.33%、31.12%和25.35%。

  马岗说,不只是耐克的代工厂感受到成本的压力,实际上大陆的运动用品企业和鞋类生产企业也在打算向中国中西部转移自己的生产工厂,其中安踏打算到河南开设新的生产工厂,百丽则打算在安徽建厂。

  耐克代工厂的“外移潮”实际上在当年中国台湾已经上演过一次。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中国台湾地区劳动人口不足且工资成本上扬,对于劳力密集型的制鞋产业较为不利,多数鞋厂开始外移到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包括泰丰企业在内的中国台湾公司正是在那时候开始积极扩展海外生产据点,只将部分高端产品的生产和设计、研发部门留在台湾。

  泰丰企业预测,随着中国大陆以外其他地区新产能的开出,中国大陆代工厂所占的比例还会逐年下降,中国大陆地区除继续生产各类高附加值的鞋类外,泰丰企业将把重心放在中国大陆内需市场庞大的成长商机上,而越南代工厂所占的份额预期在未来几年可达该公司产能的55%以上。

  印度更被泰丰企业视为未来业务的新重点,泰丰企业公开表示印度有合理的劳动力成本、充沛的劳动力来源、接近欧盟市场的地理位置,将可为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印尼、越南地区外,创造另一有竞争力的生产据点,印度的四座鞋厂与相关配套厂在全部开发完毕后,未来可占该公司产能25%以上。
冷落中国热恋越南 耐克或成制造业"出逃"新样本
  耐克公司2011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日前公布。在2010财年,耐克在全球共有37%的运动鞋打上了“越南制造”的标记,而这一财年,打上“中国制造”的耐克运动鞋只占34%。这是在耐克史上,第一次出现“越南制造”超过“中国制造”,也意味着,越南终于取代中国成为耐克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

    最无奈的现实———

  代工耐克

    越南首超中国

  1980年,耐克公司开始与中国谈判,决定将其运动鞋的生产基地从当时的韩国、中国台湾移至中国内地。很快,中国成为了耐克运动鞋的最大生产国,并一直持续到2010年。

  在更早之前的2001财年,中国生产了耐克40%的运动鞋,在各国排名第一,而越南只占到13%的份额。但到了2006财年,中国的耐克运动鞋产量比重已经下降至35%,而越南则快速上升至29%。2009财年,中国和越南的耐克运动鞋产量比重相等,同样是36%。直到2010财年,越南终于取代中国成为耐克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

  2005年,是耐克的代工厂“出逃”越南关键的一年。2005年,耐克公司全球最大的两家代工厂台湾宝成和丰泰纷纷传出“越南扩产”的消息。从那一年开始,丰泰集团就把许多中国订单下到了越南,同时大规模扩充在越南的4个加工厂的生产线,还投资1600多万美元在越南新建一家工厂。紧接着,宝成集团也计划在越南新上马生产线15条。

  对于“出逃”的理由,当时的说法是:“越南的低廉劳动力,使越南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步释放。”

  

  最清晰的趋势———

    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出逃”

  与耐克的“出逃”不同,全球最大的鞋业贸易公司之一的美国布朗鞋业却选择了留守。“由于越南工人动不动就罢工,所以我们目前仍愿意将订单下给中国的代工厂。”

  耐克工厂的“出逃”尽管并不具有绝对的代表性,但它却真真实实地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出逃”势必成为一种趋势。

  耐克从1964年的日本制造,到上世纪70年代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再到之后的中国内地。进入21世纪后,越南逐渐成为其重要生产基地。从耐克的发展史中不难看出,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进行生产转移的动作绝对不会在中国停顿。

  “事实上,现在东莞生产的各项成本都在快速上升,作为需要劳动密集型的制鞋工业,我们已经无法在东莞生产。”上述东莞鞋业贸易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会将中高端鞋的订单下到温州、福建或者是内地的一些代工厂,那里不仅有技术,有原料,人工成本也相对较低,而另外一些低端鞋的订单则下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如越南、印尼等,甚至是更远的埃塞俄比亚,因为那里的成本更低。再过一两年,等国内的各项成本再进一步上升,而上述其他国家的技术、原辅料配套上来后,也许就连中高端鞋的订单就会陆续往外走了。”

  “说实话,其实早在五六年前,这种迹象已经很明显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易行健开门见山指出:“狼来了”的呼声,从2008年便开始喊了。2008年5月,香港组团43家制造企业完成了对越南的考察,目的是“探讨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的可行性,以舒缓在‘珠三角’生产线的成本压力”。

  “廉价劳动力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易行健指出,“确切来说,应该是生产要素,包括了劳动力价格、土地租金、当地政策等等,再加上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了越南并不是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只是,这种‘转移’的速度在加快。”

   最坏的设想———

    “骨牌效应”导致制造业萎缩

  “如果我们真的要往最坏的方面去看这个问题,那会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指出,首先是生产能力过剩。一方面,鞋业的生产设备已经一无是处了,相当于前期投资化为乌有,甚至还需要人来清理这些大型垃圾;另一方面,可怕的是心理上的影响———多米诺骨牌陆续倒下———鞋业“逃跑”了,那么与之相似的行业,例如制衣、箱包等行业的人士开始担忧,也有可能紧跟着“外逃”,剩下的企业则宁可停工也不敢接下太多的订单,影响了整个制造业的生态,且由于信贷关系等等,将会间接地冲击金融体系……

  “如果再继续假设下去,那么可以想到的是,作为劳动密集型龙头产业之一的制鞋业,将会连带着衣帽箱包等相类似行业的冲击,导致制造业萎缩,广东的商业环境恶化,出口大减,GDP下滑……”林江一一数着,然后指出:“如果真的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话,这确实是非常令人担心的。”

    最深入的思考———

    珠三角不能永远做“世界工厂”

  没有了“耐克”,我们能靠“普拉达”、“路易威登”吗?林江似乎并不太乐观:“表面上看,现在不少奢侈品的品牌持有者都将OEM业务放在中国,或者说集中在珠三角,但细心想想,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调查,他发现奢侈品商品一般采取三类售价:“意大利或者说欧洲本土生产的,卖得最贵;然后是南美洲的产品,价格二等;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生产的产品,卖得最便宜,”林江分析指出,“这说明什么?‘中国制造’也面临压价问题。”换言之,即便是给奢侈品做OEM,企业利润也有限。

  在“思考出路”这一块上,似乎易行健和林江的看法都非常相似———“珠三角不可能永远都是‘世界工厂’。”易行健更直接地指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已经走过了仅仅靠廉价劳动力来吸引简单的加工业这个阶段了,而且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过程也许是痛苦的,但是我们需要上升一个新的台阶。这就回到我们坚持的主基调———还是得靠转型升级。”

  最根本的出路———

    以生产性服务业填补空白

  “耐克”走了,我们拿什么填补?“短时间内多少会有些担忧,但我们必须得向前走,”易行健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走了,要拿什么填补呢?生产性服务业。这就是我们说的‘微笑曲线’的一段。可以这么说,制造鞋子的工厂转走了,我们可以做鞋子的设计、品牌的销售等等,这些生产性服务业不仅绿色环保,创造的价值也不少。”

  “现在的形势尚未至于‘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是我们必须要利用好这段时间,要有危机感,”林江则建议,“其实珠三角的制造业只有两个选择:继续给别人代加工,或者自己创立品牌给自己加工。这当中都没有捷径可走。”

  逐渐远离“世界工厂”,珠三角甚至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形象———“我建议珠三角的制造业文化也要发生改变,”林江进一步指出,“过去,企业家总要把自己企业的利润‘通吃’、‘吃尽’、‘赚到十足’。这是因为企业只做OEM。但是一旦要做内销,这样的文化核心就要发生改变:企业家的利润要重新分配,要让上下家有钱赚,要让利给工人。只有人民大众都有钱了,才从根本上拉动本土品牌的消费。”

http://business.sohu.com/20110705/n312397784.shtml
世界银行发出警告:制造业外流使中国失去八千万就业岗位
目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一些原在中国生产的企业已经开始将厂家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世界银行预测,非洲将是新兴国家产业外移的目标之一。

  世界银行指出,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有约8000万个轻工业领域的就业岗位流向海外,其中许多将来到非洲。世界银行非洲部主任埃泽奎希利(Obiageli Ezekwesili) 称赞了非洲大陆一些国家加强农业发展的措施,但同时提醒人们,非洲依然受到食品和原油价格上涨的严重冲击。

  埃泽奎希利指出,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以及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推动了非洲的经济增长。她援引世界银行的一份评估称,中国工资水平的上涨将迫使制造业企业外迁,随之流失的将有8300万到8500万个就业岗位。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埃泽奎希利表示,非洲将成为在中国的企业外迁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并呼吁非洲国家做好准备,改善商业环境,以吸引就业机会。

  她是在赤道几内亚参加非洲联盟峰会时作上述表示的。她说,这里涉及的不仅是中国,还包括一系列新兴的经济体。它们的经济将再上一个台阶,而在这些国家占优势的一些产业则会向外转移。

  埃泽奎希利表示,整个非洲大陆都面临通货膨胀的考验,尤其在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粮食进口国。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后,食品和石油价格上涨对非洲国家冲击很大。在塞内加尔、乌干达和布基纳法索等国家,都发生了民众抗议活动。

  埃泽奎希利提醒人们,目前的情况与2008年时不同。当时一些非洲国家刚刚经历了几年的强劲增长,但眼下,各国还在努力摆脱危机的后果,因此更容易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她认为,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因素,非洲经济就无法稳定发展。她对非洲一些国家计划将政府预算的10%投入农业发展表示赞赏,称有关国家应创造相应的框架条件。埃泽奎希利说,非洲国家依靠稳定、可靠的经济政策和稳步的增长,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从前不敢涉足这个大陆的的投资者。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明年非洲经济将增长5.1%,2013年将达到5.4%。埃泽奎希利表示,目前在非洲,正规行业的就业增长率为每年10%,但同时指出,这还不足以满足青年人的就业需求。非洲平均每年有1000万年轻人进入就业市场。
世界银行的意思就是:中国应该继续保持低工资和血汗工厂,让欧美资本家们能继续追求最大利润。
机电类产品牢牢把持住
滚蛋 不送                  
看样子以后只要是福建的鞋就不能买了
血汗工厂去越南吧,好走不送。
血汗工厂去越南吧,好走不送。
确实买过越南出的NIKE。
看样子以后只要是福建的鞋就不能买了
关福建屁事啊,你买安踏,德尔惠啥的嘛?
uuu606 发表于 2011-7-7 01:11
关福建屁事啊,你买安踏,德尔惠啥的嘛?
45码的慢跑鞋好找吗?我就喜欢穿慢跑鞋。
这几年国产体育品牌发展很猛,耐克、阿迪不在向以前那么绝对牛叉了
只知道黑鹰、阿尔法、5.11、马盖先、驼峰、拯救者的俗人飘过。。。。。。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一些血汗工厂的外迁是必然的。
从来没有买过任何耐克产品,
咬我吧
好走不送,越南工罢可是经常性,制度性的。
说南方到上海的成本。。比越难到上海的成本更高么?。。
wdzashq1 发表于 2011-7-7 11:23
说南方到上海的成本。。比越难到上海的成本更高么?。。
没准,有神一样的收费公路……
恐怕没这么简单哦。有些人太单纯了。今上对民企是相当的不好
m_sy 发表于 2011-7-7 01:12
45码的慢跑鞋好找吗?我就喜欢穿慢跑鞋。
应该不难,马尾或者晋江什么鞋没有…质量还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