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中国海域标准地名建设的几点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8:31:15
语言学家:加强中国海疆地名研究 规范使用海疆标准地名


2013年10月09日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关于环中国海域标准地名建设的几点建议》,研究报告主创李宇明、郭风岚等教授呼吁,为了国家的主权得到更好的维护,一定要加强中国海疆地名研究,规范使用海疆标准地名。
  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作为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高等学校,北京语言大学秉承服务于国家发展建设海洋战略之宗旨,于2012年专门设立了“中国东海、南海水域岛屿地名研究”项目。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过对目前已经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成果的整理,我们发现环中国海域标准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意识尚很薄弱,特提出有关问题,并探寻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现在官方常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钓鱼岛”分别指称,但有些文章在讨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问题时,却缺乏科学意识、国家安全意识,随意在其后标注英文译名,标写也非常混乱,有的为“Fishing Islands”,有的为“Diaoyu Island”等,甚至还有人用日本的所谓“尖阁列岛”,在国际媒体和国际舆论界引起一些语言上的混乱和由此引发的误解。这些现象需要在战略上得到重视,并制定相应规定予以规范。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的李宇明教授指出:“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有30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国土,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长期以来,中国海疆并不平静,特别是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等等让我们看到中国领海主权在不断受到挑战。众所周知,在国家之间发生领土领海争端时,国际法已有明确的确认领土归属权的原则,即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最早连续不断地有效行政管辖。一个地名在解决领土争端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理当梳理好中国海疆地名历史,让事实说话。为此,我们一直强烈呼吁加强中国海疆地名、地名文化研究,加强规范使用海疆标准地名的宣传力度。北京语言大学也非常重视中国海疆地名、地名文化的研究,近些年还特别设立了校级重大研究项目,资助学者们开展研究,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提供咨询服务。
  李宇明说:“我以前就曾说过,地名不仅仅是标示方位,也是文化的瑰宝,它包含着人类的历史记忆,体现着国家的尊严。比如:黄岩岛最早就是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早在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南海进行“四海测验”时,选择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黄岩岛的命名依据源于其自然状貌,即黄岩岛是三沙市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岛石犹如山岩,以土黄色为主。这也显示出中国人很早就对该区域地理地貌特征的认识非常清晰、准确、科学。又比如,作为个体专名,钓鱼岛历史上还有“好鱼须”等民间名称,明代到清代曾在官方文献中也有“钓鱼屿、钓鱼山、好鱼须”等记录,“好鱼须”、“钓鱼屿”都是闽南话称法,闽南地区有的地方读“屿”音同“须”,而且古汉语中“屿”的反切读音也同“须”,用“屿、须”命名,证明这些岛屿最早的发现者、命名者就是说闽语的中国渔民。而1790年英国官方出版的地图也标译为“Hoan-oey-su”,细辨可知,“Hoan-oey-su”就是“好鱼须”的英译音。1861年英国官方出版的地图又音译为“Tia-yu-su”,即“钓鱼屿”,这进一步证明了钓鱼岛就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研究地名、地名文化,着力发现民间用名信息,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同时,在使用地名时也应该更严肃、严谨、规范,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中青年语言学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郭风岚博士说:“说到地名的使用,近年来我们的确很有感慨,我们在网上搜集有关钓鱼岛资料时发现,“钓鱼岛”之名,由于其兼有集合称名和个体称名两个实体指称之职,现在官方常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钓鱼岛”分别对应,但民间在使用时则缺乏科学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特别是在译写方面比较乱,有的标写为“Diaoyu Island”,有的则标译为“Fishing Islands”等。海疆地名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用名随意,易授人以柄。因此,特别呼吁国家一方面对地名进行立法,尽快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地名书写与使用标准系统,由国家权威部门统一向国内外发布,一经发布,即具法律法规效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地名使用的宣传、普及工作,相关部门要广而告之,广泛宣传,深入人心,在正式文件特别是政府公文中须严格执行,在民间交往中须习惯使用,在工具书、教材编纂以及地图绘制、电子设备等方面严格使用标准地名,避免随意性。”
  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承军博士指出:“海疆地名问题的确不仅仅是语言学、地名学学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建设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目前我国地名的国家标准有:1984年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制定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1996年民政部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等。在国际交流方面,我国则执行1977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的、由我国政府代表团提出的“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的提案,并以此作为中国地名拼写的国际标准。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既要执行国家标准,也要参照国际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据知,国家目前正在开展海域海岛地名普查工作,并陆续公布了一些海岛标准地名,2011年,我国已经完成了1660个海岛的名称标志设置,2013年4月底前,将完成省级海域海岛地名志的编制及省内海岛地名普查成果验收、归档工作,2013年8月前,将完成1664个海岛的名称标志设置工作。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一问题,让规范使用海疆地名形成一种习惯。”
  目前,该项课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继续深化、开发、研究下去。李宇明、郭风岚等语言学教授表示:为了祖国的海疆主权,语言学家也应该贡献一份义不容辞的中国力量!
  (新闻来自中国教育之声网,原新闻地址http://www.cedcm.com.cn/html/2013/yaowen_1008/14420.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09/c_125499742.htm语言学家:加强中国海疆地名研究 规范使用海疆标准地名


2013年10月09日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关于环中国海域标准地名建设的几点建议》,研究报告主创李宇明、郭风岚等教授呼吁,为了国家的主权得到更好的维护,一定要加强中国海疆地名研究,规范使用海疆标准地名。
  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作为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高等学校,北京语言大学秉承服务于国家发展建设海洋战略之宗旨,于2012年专门设立了“中国东海、南海水域岛屿地名研究”项目。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过对目前已经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成果的整理,我们发现环中国海域标准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意识尚很薄弱,特提出有关问题,并探寻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现在官方常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钓鱼岛”分别指称,但有些文章在讨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问题时,却缺乏科学意识、国家安全意识,随意在其后标注英文译名,标写也非常混乱,有的为“Fishing Islands”,有的为“Diaoyu Island”等,甚至还有人用日本的所谓“尖阁列岛”,在国际媒体和国际舆论界引起一些语言上的混乱和由此引发的误解。这些现象需要在战略上得到重视,并制定相应规定予以规范。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的李宇明教授指出:“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有30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国土,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长期以来,中国海疆并不平静,特别是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等等让我们看到中国领海主权在不断受到挑战。众所周知,在国家之间发生领土领海争端时,国际法已有明确的确认领土归属权的原则,即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最早连续不断地有效行政管辖。一个地名在解决领土争端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理当梳理好中国海疆地名历史,让事实说话。为此,我们一直强烈呼吁加强中国海疆地名、地名文化研究,加强规范使用海疆标准地名的宣传力度。北京语言大学也非常重视中国海疆地名、地名文化的研究,近些年还特别设立了校级重大研究项目,资助学者们开展研究,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提供咨询服务。
  李宇明说:“我以前就曾说过,地名不仅仅是标示方位,也是文化的瑰宝,它包含着人类的历史记忆,体现着国家的尊严。比如:黄岩岛最早就是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早在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南海进行“四海测验”时,选择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黄岩岛的命名依据源于其自然状貌,即黄岩岛是三沙市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岛石犹如山岩,以土黄色为主。这也显示出中国人很早就对该区域地理地貌特征的认识非常清晰、准确、科学。又比如,作为个体专名,钓鱼岛历史上还有“好鱼须”等民间名称,明代到清代曾在官方文献中也有“钓鱼屿、钓鱼山、好鱼须”等记录,“好鱼须”、“钓鱼屿”都是闽南话称法,闽南地区有的地方读“屿”音同“须”,而且古汉语中“屿”的反切读音也同“须”,用“屿、须”命名,证明这些岛屿最早的发现者、命名者就是说闽语的中国渔民。而1790年英国官方出版的地图也标译为“Hoan-oey-su”,细辨可知,“Hoan-oey-su”就是“好鱼须”的英译音。1861年英国官方出版的地图又音译为“Tia-yu-su”,即“钓鱼屿”,这进一步证明了钓鱼岛就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研究地名、地名文化,着力发现民间用名信息,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同时,在使用地名时也应该更严肃、严谨、规范,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中青年语言学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郭风岚博士说:“说到地名的使用,近年来我们的确很有感慨,我们在网上搜集有关钓鱼岛资料时发现,“钓鱼岛”之名,由于其兼有集合称名和个体称名两个实体指称之职,现在官方常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钓鱼岛”分别对应,但民间在使用时则缺乏科学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特别是在译写方面比较乱,有的标写为“Diaoyu Island”,有的则标译为“Fishing Islands”等。海疆地名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用名随意,易授人以柄。因此,特别呼吁国家一方面对地名进行立法,尽快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地名书写与使用标准系统,由国家权威部门统一向国内外发布,一经发布,即具法律法规效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地名使用的宣传、普及工作,相关部门要广而告之,广泛宣传,深入人心,在正式文件特别是政府公文中须严格执行,在民间交往中须习惯使用,在工具书、教材编纂以及地图绘制、电子设备等方面严格使用标准地名,避免随意性。”
  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承军博士指出:“海疆地名问题的确不仅仅是语言学、地名学学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建设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目前我国地名的国家标准有:1984年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制定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1996年民政部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等。在国际交流方面,我国则执行1977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的、由我国政府代表团提出的“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的提案,并以此作为中国地名拼写的国际标准。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既要执行国家标准,也要参照国际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据知,国家目前正在开展海域海岛地名普查工作,并陆续公布了一些海岛标准地名,2011年,我国已经完成了1660个海岛的名称标志设置,2013年4月底前,将完成省级海域海岛地名志的编制及省内海岛地名普查成果验收、归档工作,2013年8月前,将完成1664个海岛的名称标志设置工作。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一问题,让规范使用海疆地名形成一种习惯。”
  目前,该项课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继续深化、开发、研究下去。李宇明、郭风岚等语言学教授表示:为了祖国的海疆主权,语言学家也应该贡献一份义不容辞的中国力量!
  (新闻来自中国教育之声网,原新闻地址http://www.cedcm.com.cn/html/2013/yaowen_1008/14420.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09/c_125499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