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给刘胡兰题词不给董存瑞题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02:09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2011年07月04日 09:25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刘继兴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04/7416487_0.shtml
核心提示:邹司长解释,毛主席说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以还是请总司令题词合适——冀兴坡这才领悟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伟大友谊,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冀兴坡赶紧返回隆化,把题词上交复命。



本文摘自《毛泽东轶事》,作者:刘继兴,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在河北省隆化县城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解放战争中曾涌现出来过无数英雄,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两位无疑是董存瑞与刘胡兰了。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曾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董存瑞的牺牲地河北省隆化县曾请毛泽东为董存瑞题词,毛泽东却没有亲笔为董存瑞题词,后改由朱德题了,这是为什么呢?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定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碉堡被炸毁,隆化解放了。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

1948年6月8日,中共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委员会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英雄生前所在部队的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原冀热察行署决定,把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

一九五○年九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又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为了缅怀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董存瑞烈士,隆化县人民1954年在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

1956年冬,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隆化县计划扩建董存瑞烈士陵园,修建董存瑞纪念碑。当时在隆化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一直从事陵园筹建工作的冀兴坡,接受了去北京呈请题词的任务。冀兴坡带着县委和县人委的信前往北京,信的大意是,全县22万人民盼望伟大领袖毛主席给董存瑞烈士题词。冀兴坡肩负重任先赴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到省委组织部换信,然后再到中央办公厅东北口,一个细高个、身着一身北京蓝的干部接待了他,告诉他下星期三来。冀兴坡住在北京珠宝市街正泰旅馆等候。星期三准时再去,被介绍到办公地址在皇城根的政务院内务部,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接待了他,并让优抚司邹司长具体办理。冀兴坡到优抚司后介绍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情况,邹司长听后很重视,让其等候消息,说一定把这个事情反映上去。

冀兴坡在京一边等待题词,一边办理纪念碑大理石事宜,恰巧北京正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一侧500余人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冀兴坡找到修建委员会主任李琛,介绍了董存瑞的事迹,李琛听后很感动。红军出身的李琛对隆化方面大力支持,很快办好“赠送隆化碑料一块”手续,一个星期后,大理石基本落实。

落实完大理石事宜后,冀兴坡二次来到内务部优抚司,邹司长说这事领袖们还未定下来,你还是先回县里等着吧。这样就到了1957年,农历正月底,冀兴坡三到内务部优抚司,司里告诉他还未题呢,要再等一段时间。1957年3月1日陵园扩建要施工,冀兴坡返回隆化做筹备工作,待一切安排就绪后,4月份冀兴坡和县教育科主管科员刘显荣四到内务部优抚司,优抚司的同志回话说领导还没定下来,但我们会尽快促成此事的。冀、刘二人办理完大理石任务后,返回隆化。

1957年6月初,冀兴坡第五次来到了内务部优抚司,这次有了结果了,只见邹司长将一张16开大的题词郑重地交给了冀兴坡。上书“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大字,落款为“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冀兴坡看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题词,心情很激动,但是全县人民是请毛主席题词的,怎么换成了朱总司令,毛主席不是给刘胡兰题过词吗,为什么没给董存瑞题词呢?

邹司长解释,毛主席说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以还是请总司令题词合适——冀兴坡这才领悟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伟大友谊,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冀兴坡赶紧返回隆化,把题词上交复命。

1957年10月18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被镶嵌在落成的高14。5米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的正面。这8个字是对董存瑞烈士短暂而又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座四周环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洁白的栏杆雕刻着造型美观、朴素的浮雕、花瓶和装饰花纹,使挺拔的纪念碑更加雄伟、壮观。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2011年07月04日 09:25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刘继兴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04/7416487_0.shtml
核心提示:邹司长解释,毛主席说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以还是请总司令题词合适——冀兴坡这才领悟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伟大友谊,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冀兴坡赶紧返回隆化,把题词上交复命。



本文摘自《毛泽东轶事》,作者:刘继兴,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在河北省隆化县城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解放战争中曾涌现出来过无数英雄,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两位无疑是董存瑞与刘胡兰了。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曾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董存瑞的牺牲地河北省隆化县曾请毛泽东为董存瑞题词,毛泽东却没有亲笔为董存瑞题词,后改由朱德题了,这是为什么呢?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定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碉堡被炸毁,隆化解放了。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

1948年6月8日,中共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委员会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英雄生前所在部队的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原冀热察行署决定,把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

一九五○年九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又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为了缅怀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董存瑞烈士,隆化县人民1954年在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

1956年冬,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隆化县计划扩建董存瑞烈士陵园,修建董存瑞纪念碑。当时在隆化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一直从事陵园筹建工作的冀兴坡,接受了去北京呈请题词的任务。冀兴坡带着县委和县人委的信前往北京,信的大意是,全县22万人民盼望伟大领袖毛主席给董存瑞烈士题词。冀兴坡肩负重任先赴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到省委组织部换信,然后再到中央办公厅东北口,一个细高个、身着一身北京蓝的干部接待了他,告诉他下星期三来。冀兴坡住在北京珠宝市街正泰旅馆等候。星期三准时再去,被介绍到办公地址在皇城根的政务院内务部,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接待了他,并让优抚司邹司长具体办理。冀兴坡到优抚司后介绍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情况,邹司长听后很重视,让其等候消息,说一定把这个事情反映上去。

冀兴坡在京一边等待题词,一边办理纪念碑大理石事宜,恰巧北京正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一侧500余人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冀兴坡找到修建委员会主任李琛,介绍了董存瑞的事迹,李琛听后很感动。红军出身的李琛对隆化方面大力支持,很快办好“赠送隆化碑料一块”手续,一个星期后,大理石基本落实。

落实完大理石事宜后,冀兴坡二次来到内务部优抚司,邹司长说这事领袖们还未定下来,你还是先回县里等着吧。这样就到了1957年,农历正月底,冀兴坡三到内务部优抚司,司里告诉他还未题呢,要再等一段时间。1957年3月1日陵园扩建要施工,冀兴坡返回隆化做筹备工作,待一切安排就绪后,4月份冀兴坡和县教育科主管科员刘显荣四到内务部优抚司,优抚司的同志回话说领导还没定下来,但我们会尽快促成此事的。冀、刘二人办理完大理石任务后,返回隆化。

1957年6月初,冀兴坡第五次来到了内务部优抚司,这次有了结果了,只见邹司长将一张16开大的题词郑重地交给了冀兴坡。上书“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大字,落款为“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冀兴坡看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题词,心情很激动,但是全县人民是请毛主席题词的,怎么换成了朱总司令,毛主席不是给刘胡兰题过词吗,为什么没给董存瑞题词呢?

邹司长解释,毛主席说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以还是请总司令题词合适——冀兴坡这才领悟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伟大友谊,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冀兴坡赶紧返回隆化,把题词上交复命。

1957年10月18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被镶嵌在落成的高14。5米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的正面。这8个字是对董存瑞烈士短暂而又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座四周环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洁白的栏杆雕刻着造型美观、朴素的浮雕、花瓶和装饰花纹,使挺拔的纪念碑更加雄伟、壮观。
刘胡兰烈士、董存瑞烈士舍生忘死之际绝不会想到该给自己评个级别上下,分个规格高低。后人应该缅怀他们为人民自由解放甘愿牺牲的精神,探究应该是朱总司令还是毛主席题词这样的问题,就有点小家子气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从军事角度讲,董存瑞没有在部队发起冲锋前完成任务——炸掉前进道路上的火力点。电影里也反映出他是在部队发起冲锋后,情急之下才用自己当托架。曾经和当过兵的伯伯谈起过,伯伯说“幸好董存瑞把自己当托架炸掉了碉堡,不然战后是要被追究责任的。进攻前给的任务是炸掉进攻道路上的所有火力点,他也立下了军令状。但部队发起冲锋后,还有火力点未被炸掉,这就是他失职。”但是伯伯不否认董存瑞是个好战士,能把自己当炸药包托架的还真没几个人,他说自己就不敢。


伯伯曾给出这么个命题“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三个人谁最伟大。”我当时选的是黄继光,他摇头说应该是邱少云,他是在部队前出隐蔽时被燃烧弹活活烧死的,而且没有移动,这是非常困难和痛苦的,关键是他完成了任务,没有暴露目标,不然那次进攻作战就失败了。当然这是从纯军事角度来说的,从政治角度就又是一回事了。

伯伯曾给出这么个命题“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三个人谁最伟大。”我当时选的是黄继光,他摇头说应该是邱少云,他是在部队前出隐蔽时被燃烧弹活活烧死的,而且没有移动,这是非常困难和痛苦的,关键是他完成了任务,没有暴露目标,不然那次进攻作战就失败了。当然这是从纯军事角度来说的,从政治角度就又是一回事了。
frank01 发表于 2011-7-5 08:49
说句不好听的话,从军事角度讲,董存瑞没有在部队发起冲锋前完成任务——炸掉前进道路上的火力点。电影里也 ...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文中说“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可见其任务已经完成,这座隐蔽的暗堡是突然出现的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1-7-5 09:38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文中说“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
从军事角度讲,这个是事先侦察不到位。当暗堡出现后出现了缺少炸药包支架的问题,这个是准备不充分,对于突发事件没有考虑到。而且电影里暗堡的出现是在冲锋发起前,前锋部队推进到桥头的时候。董存瑞冲到桥底下才发现没有支架。过了会儿吹起冲锋号,总攻开始,这时候碉堡还没被炸掉。之前只能说是攻击顺利,战斗还未结束,还没有到完成任务的时候。
嗯,同意。不过侦查不到位应该不是董存瑞的责任
董存瑞对侦察不负主要责任,毕竟他们那个班参与了侦察行动,但侦察行动不会由1个班实施,根据攻击地段会投入不少侦察力量。
同样是军人,毛主席为啥给雷锋题词不给董存瑞题词?
客观的讲,雷锋是宣传部和政治部包装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广大解放军战士的代表人物。有一点想不通:被电线杆子砸到了,但及时送医治疗,怎么会一下子就死了呢?


最麻烦的是三十二师方向。三十二师从隆化东北开始进攻,这里是守军防御工事最稠密的地区,而恰恰是这个地区,竟然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突击部队只能靠人工爆破摧毁守军工事。在其他地区炮火准备期间,三十二师九十六团经过二十分钟爆破,炸毁碉堡三座。总攻开始后,残存的守军碉堡密集的火力封锁了部队进攻道路。尽管该师九十四团从三十三师突破口迂回到敌人侧翼支援,也没能完全清除所有的守军工事。这些残余碉堡又处于炮火射程之外。到中午,十一纵纵指被迫下令暂停攻击。
  下午三点,十一纵经过三个小时的准备,再次对隆化守军发动猛烈攻势。实际上这时候守军只剩下两个据点,一个是团指挥所,在苔山南端;另一个在隆化中学。苔山南端的守军再次顶住了十一纵三十一师两个团的进攻。
  三十二师的攻击目标隆化中学最棘手。中学东侧紧靠护城河,北侧还有一条旱沟。旱沟上有一座桥,就是那个著名的桥型暗堡了。这个暗堡严密封锁着学校东侧的护城河和北侧的旱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六连六班在逼近这个暗堡时,遭到守军一个班的兵力数次反冲锋,双方激战不已。
  在六班与暗堡守军激战的同时,三十二师九十四团从学校的东南角突入校内,但也被校内守军的核心工事火力挡住。战斗打成了消耗战。情急之中,三十二师师部紧急命令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必须在下午三点三十分摧毁这个桥型暗堡,并从隆化中学东北角攻入学校解决守军。命令下达后,六班班长董存瑞非常焦急,他对全班进行简短布置后,亲自拿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用自己的生命扫除了这个障碍。暗堡炸毁后,九十六团部队突入学校,与九十四团会师,将守军全部歼灭。

《英雄血迹的背后——两次隆化战斗》 DAZUI

http://www.cdtmt.com/cdtmt/onews.asp?id=755

看不出董存瑞哪里有问题。 问题更多出在纵队以及师一级指挥和布置上。

最麻烦的是三十二师方向。三十二师从隆化东北开始进攻,这里是守军防御工事最稠密的地区,而恰恰是这个地区,竟然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突击部队只能靠人工爆破摧毁守军工事。在其他地区炮火准备期间,三十二师九十六团经过二十分钟爆破,炸毁碉堡三座。总攻开始后,残存的守军碉堡密集的火力封锁了部队进攻道路。尽管该师九十四团从三十三师突破口迂回到敌人侧翼支援,也没能完全清除所有的守军工事。这些残余碉堡又处于炮火射程之外。到中午,十一纵纵指被迫下令暂停攻击。
  下午三点,十一纵经过三个小时的准备,再次对隆化守军发动猛烈攻势。实际上这时候守军只剩下两个据点,一个是团指挥所,在苔山南端;另一个在隆化中学。苔山南端的守军再次顶住了十一纵三十一师两个团的进攻。
  三十二师的攻击目标隆化中学最棘手。中学东侧紧靠护城河,北侧还有一条旱沟。旱沟上有一座桥,就是那个著名的桥型暗堡了。这个暗堡严密封锁着学校东侧的护城河和北侧的旱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六连六班在逼近这个暗堡时,遭到守军一个班的兵力数次反冲锋,双方激战不已。
  在六班与暗堡守军激战的同时,三十二师九十四团从学校的东南角突入校内,但也被校内守军的核心工事火力挡住。战斗打成了消耗战。情急之中,三十二师师部紧急命令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必须在下午三点三十分摧毁这个桥型暗堡,并从隆化中学东北角攻入学校解决守军。命令下达后,六班班长董存瑞非常焦急,他对全班进行简短布置后,亲自拿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用自己的生命扫除了这个障碍。暗堡炸毁后,九十六团部队突入学校,与九十四团会师,将守军全部歼灭。

《英雄血迹的背后——两次隆化战斗》 DAZUI

http://www.cdtmt.com/cdtmt/onews.asp?id=755

看不出董存瑞哪里有问题。 问题更多出在纵队以及师一级指挥和布置上。
frank01 发表于 2011-7-5 14:45
客观的讲,雷锋是宣传部和政治部包装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广大解放军战士的代表人物。有一点想不通:被电线杆 ...
谁知道呢,反正他死了,不死,就让他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服务中去吧
frank01 发表于 2011-7-5 14:45
客观的讲,雷锋是宣传部和政治部包装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广大解放军战士的代表人物。有一点想不通:被电线杆 ...
医疗水平的问题吧
frank01 发表于 2011-7-5 14:45
客观的讲,雷锋是宣传部和政治部包装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广大解放军战士的代表人物。有一点想不通:被电线杆 ...
医疗水平的问题吧
frank01 发表于 2011-7-5 10:02
从军事角度讲,这个是事先侦察不到位。当暗堡出现后出现了缺少炸药包支架的问题,这个是准备不充分,对于 ...
从技术角度讲,那个炸药包支架是必须的吗?如果把炸药包直接放在桥下,能不能炸毁暗堡?我觉得就算不能炸毁暗堡,里面的人也肯定失去战斗力了。
美名扬 发表于 2011-7-6 14:54
从技术角度讲,那个炸药包支架是必须的吗?如果把炸药包直接放在桥下,能不能炸毁暗堡?我觉得就算不能炸 ...
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是我伯伯跟我说这样不行,董拿的炸药包药量少,桥离地面至少1.8米,只会在地面上炸出个坑,碉堡里的人最多就是晃动几下,不会丧失战斗力。如果能把炸药包放到桥的上面,应该也可以炸掉,但很危险。
当时要是有门60迫就好了,3发炮弹过去就能摧毁,也犯不着用人命去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