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了都德的《星期一故事集》,想跟大伙8一8高卢鸡那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31:47

先声明,偶对法国文化很不熟,都是些针对作品直觉上的见解,而且因为是现实主义作家,姑且把写的差不多都算真的。很想听听各位的看法。
《星期一故事集》是都德关于普法战争和革命等的一些小故事的集子。语言很是优美。按译者的话说,他擅长隐喻和暗示。一般而言,人们想到他就都是《最后一课》吧,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想到法国的革命,也多是马赛曲和“自由引导人民”,巴黎公社的浪漫,总之简单地全是高大全的事。瞧瞧马赛曲的歌词吧:起来!我们祖国的儿女,壮烈的一天已来临!...

但看了这个集子,一些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时期有趣的小侧面,约莫感觉到高卢佬为什么会在二战中如此烂泥扶不上墙了:
如果都德活到二战结束后,说不定会写个与德国人上床的女人战后被战争中毫无作为的男人们剃光头发游街的故事呢。

《柏林之围》与《一局台球》:前者是个喜笑的杯具故事,一个跟拿破仑一起打过天下老军官在普法战争战况失利后一病不起,为了让他好起来,身边的人只能极力编纂胜利战况,甚至不得不去研究军事学的种种,真是妙趣横生!窗外法国人节节战败,窗内老人幸福地看着“战况”研究着沙盘。最后只变成一种当然的结局,那就是我们法国人围困了柏林!好家伙,老人高兴得红光满面。而事实是德国人围困了巴黎。就在那一天,这个老头趁家人不注意,穿起全套拿破仑时期的戎装,撑起来走到阳台外想感受“巴黎胜利气氛”,忽而看到了空无一人的破大街和进城的普鲁士人...于是可怜的老头大喊一声“拿起武器啊”就直挺挺地向后仰着倒下了。orz!
后者则差不多是亵渎前者的可敬老人居心的故事:士兵在污水坑里互相挤靠着疲劳不堪,将军在城堡里打台球,什么事都阻止不了他,普鲁士人发动突袭,他的部队战败了。

《小间谍》:围困巴黎时期一个穷孩子因为贪图赌博而跟随别人当了德国人的间谍,却在发动战役的前夕感到良心不安告诉了父亲。父亲浑身发抖拿着孩子得来的钱,摘下枪和旧军帽走出了家,从此再没人见过他--父亲是被枪毙的还是战死的没有讲。

《小馅饼》:大意是大革命虽然进行,但是富贵人家的生活依然照旧,每周吃小馅饼。送小馅饼的外卖小生因为公社的队伍行游而兴高采烈,却转而公社的人全成了俘虏:富贵人家的一家之主跑出来问责馅饼店老板,却因为看起来像反动派被公社抓住。而后又被凡尔赛的军队抓住了,可想而知在这个出大乱子的时节里一个关于小馅饼的故事是多么荒诞而狐疑!于是这个老头还是走不了,最后他们被带到关押地,但是这人终于吃上了偶遇的外卖小生的小馅饼....(至于是不是被稀里糊涂地枪毙了,故事没有写)。

《教皇之死》:一个逃学的孩子在河里划船的妙趣横生的故事,重点是回家后为了逃避关于晚回的责问而编出了教皇之死的谎话,指使全家沉浸于巨大的悲痛中,忘了打这孩子屁股!本来没什么,但里面有一句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话:“如果明天他们知道教皇没有死,一定就会乐不可支,没有人会责骂孩子了”。好家伙,按照我们的习惯,事后虽然高兴,但是也会加倍揍这个说谎的小孩子吧!天呐,这么看来,这是一种喜悦后谁都不会追究先前的失败的气氛。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理解其他故事里法国人散漫的心态。

《小座钟》:优美但是搞笑的故事;从战争中虏来的豪华小座钟,嗯,非常华丽漂亮但是走时不准的钟,有点像法国人--被带到德国后莫名其妙地影响了他们的人,使得本来拘谨而且纪律的德意志人陷入了相当的随意和混乱。美术馆的馆长最后卷走了提香的名画去美国拿绿卡了(汗...

《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阿尔及利亚士兵在法军中战斗,被打伤送到医院,因为分不清楚公社和凡尔赛,以为凡尔赛是普鲁士人,就莫名其妙地帮公社打起了凡尔赛,最后公社的人都逃走了,就剩下这个朴实的小黑傻子不断地射击射击,对方上来他看到是法国人,立刻兴高采烈一副欲带路状,对方发现他的枪管是热的,就把他枪毙了;可怜的人,虽然活得每一天都发自内心,但到死都稀里糊涂!咳!公社的人整天喝花酒,放浪形骸,在五月巴黎崩溃的这一天,却比赛谁跑得更快!

《拉雪兹公墓战役》:在墓地里的公社炮兵朝市区胡乱开炮,只为了混每天的军饷;晚上带女人来在墓穴里干事儿。只有他们的首领,是个正直的老军人,气急败坏。最后正规军反扑,把藏在草丛里的他们像打猎一样搜出来打死。然后巴黎人说这是公墓战役。只有守墓人说了实话:咳!只是个枪毙人的地方。

《圣诞之夜》《红山鹑的感愤》:与战争关系不密切的节日和打猎的故事,但是基于圣诞之夜里老房子祖先的幽灵们纷纷粉墨登场,以及,可以看出作者似乎隐隐地在发那些关于旧时代以及战争残酷的牢骚。
以上。

orz,法国人也真够烂泥扶不上墙的,竟让读者想起了可怜的意大利人!以及就像海明威写的著名作品第五纵队以及丧钟为谁而鸣一样,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混乱,其中充斥着迎合革命却其实打着自己小算盘的下层民众,以及各怀鬼胎的少壮派,既得利益群体即摇身一变又一成不变(什么时候都悠哉地吃小馅饼的隐含涵义),只给我一种感觉,就是那好像简直是在解放前的中国。看来所谓革命和爱国,也都差不多吧,只能说是民智未开。虽然法国人是那样地热爱革命,但是他们也热爱军饷,华丽的军事头衔和服装,以及和女人合体之类的。咳咳。他们喜欢行游和宴会胜过喜欢打仗。这种事儿,真是让我眼前一新。不知道各位怎么看这些事儿?
先声明,偶对法国文化很不熟,都是些针对作品直觉上的见解,而且因为是现实主义作家,姑且把写的差不多都算真的。很想听听各位的看法。
《星期一故事集》是都德关于普法战争和革命等的一些小故事的集子。语言很是优美。按译者的话说,他擅长隐喻和暗示。一般而言,人们想到他就都是《最后一课》吧,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想到法国的革命,也多是马赛曲和“自由引导人民”,巴黎公社的浪漫,总之简单地全是高大全的事。瞧瞧马赛曲的歌词吧:起来!我们祖国的儿女,壮烈的一天已来临!...

但看了这个集子,一些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时期有趣的小侧面,约莫感觉到高卢佬为什么会在二战中如此烂泥扶不上墙了:
如果都德活到二战结束后,说不定会写个与德国人上床的女人战后被战争中毫无作为的男人们剃光头发游街的故事呢。

《柏林之围》与《一局台球》:前者是个喜笑的杯具故事,一个跟拿破仑一起打过天下老军官在普法战争战况失利后一病不起,为了让他好起来,身边的人只能极力编纂胜利战况,甚至不得不去研究军事学的种种,真是妙趣横生!窗外法国人节节战败,窗内老人幸福地看着“战况”研究着沙盘。最后只变成一种当然的结局,那就是我们法国人围困了柏林!好家伙,老人高兴得红光满面。而事实是德国人围困了巴黎。就在那一天,这个老头趁家人不注意,穿起全套拿破仑时期的戎装,撑起来走到阳台外想感受“巴黎胜利气氛”,忽而看到了空无一人的破大街和进城的普鲁士人...于是可怜的老头大喊一声“拿起武器啊”就直挺挺地向后仰着倒下了。orz!
后者则差不多是亵渎前者的可敬老人居心的故事:士兵在污水坑里互相挤靠着疲劳不堪,将军在城堡里打台球,什么事都阻止不了他,普鲁士人发动突袭,他的部队战败了。

《小间谍》:围困巴黎时期一个穷孩子因为贪图赌博而跟随别人当了德国人的间谍,却在发动战役的前夕感到良心不安告诉了父亲。父亲浑身发抖拿着孩子得来的钱,摘下枪和旧军帽走出了家,从此再没人见过他--父亲是被枪毙的还是战死的没有讲。

《小馅饼》:大意是大革命虽然进行,但是富贵人家的生活依然照旧,每周吃小馅饼。送小馅饼的外卖小生因为公社的队伍行游而兴高采烈,却转而公社的人全成了俘虏:富贵人家的一家之主跑出来问责馅饼店老板,却因为看起来像反动派被公社抓住。而后又被凡尔赛的军队抓住了,可想而知在这个出大乱子的时节里一个关于小馅饼的故事是多么荒诞而狐疑!于是这个老头还是走不了,最后他们被带到关押地,但是这人终于吃上了偶遇的外卖小生的小馅饼....(至于是不是被稀里糊涂地枪毙了,故事没有写)。

《教皇之死》:一个逃学的孩子在河里划船的妙趣横生的故事,重点是回家后为了逃避关于晚回的责问而编出了教皇之死的谎话,指使全家沉浸于巨大的悲痛中,忘了打这孩子屁股!本来没什么,但里面有一句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话:“如果明天他们知道教皇没有死,一定就会乐不可支,没有人会责骂孩子了”。好家伙,按照我们的习惯,事后虽然高兴,但是也会加倍揍这个说谎的小孩子吧!天呐,这么看来,这是一种喜悦后谁都不会追究先前的失败的气氛。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理解其他故事里法国人散漫的心态。

《小座钟》:优美但是搞笑的故事;从战争中虏来的豪华小座钟,嗯,非常华丽漂亮但是走时不准的钟,有点像法国人--被带到德国后莫名其妙地影响了他们的人,使得本来拘谨而且纪律的德意志人陷入了相当的随意和混乱。美术馆的馆长最后卷走了提香的名画去美国拿绿卡了(汗...

《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阿尔及利亚士兵在法军中战斗,被打伤送到医院,因为分不清楚公社和凡尔赛,以为凡尔赛是普鲁士人,就莫名其妙地帮公社打起了凡尔赛,最后公社的人都逃走了,就剩下这个朴实的小黑傻子不断地射击射击,对方上来他看到是法国人,立刻兴高采烈一副欲带路状,对方发现他的枪管是热的,就把他枪毙了;可怜的人,虽然活得每一天都发自内心,但到死都稀里糊涂!咳!公社的人整天喝花酒,放浪形骸,在五月巴黎崩溃的这一天,却比赛谁跑得更快!

《拉雪兹公墓战役》:在墓地里的公社炮兵朝市区胡乱开炮,只为了混每天的军饷;晚上带女人来在墓穴里干事儿。只有他们的首领,是个正直的老军人,气急败坏。最后正规军反扑,把藏在草丛里的他们像打猎一样搜出来打死。然后巴黎人说这是公墓战役。只有守墓人说了实话:咳!只是个枪毙人的地方。

《圣诞之夜》《红山鹑的感愤》:与战争关系不密切的节日和打猎的故事,但是基于圣诞之夜里老房子祖先的幽灵们纷纷粉墨登场,以及,可以看出作者似乎隐隐地在发那些关于旧时代以及战争残酷的牢骚。
以上。

orz,法国人也真够烂泥扶不上墙的,竟让读者想起了可怜的意大利人!以及就像海明威写的著名作品第五纵队以及丧钟为谁而鸣一样,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混乱,其中充斥着迎合革命却其实打着自己小算盘的下层民众,以及各怀鬼胎的少壮派,既得利益群体即摇身一变又一成不变(什么时候都悠哉地吃小馅饼的隐含涵义),只给我一种感觉,就是那好像简直是在解放前的中国。看来所谓革命和爱国,也都差不多吧,只能说是民智未开。虽然法国人是那样地热爱革命,但是他们也热爱军饷,华丽的军事头衔和服装,以及和女人合体之类的。咳咳。他们喜欢行游和宴会胜过喜欢打仗。这种事儿,真是让我眼前一新。不知道各位怎么看这些事儿?
难怪都德地位没有莫泊桑高。
莫泊桑也有不少普法段子,比都德的要伟光正。
都德的作品主要揭示了小资产阶级各种丑态,讽刺他们的软弱性。
有个叫François Boucq的现代漫画家,作品立意跟都德的这些玩意差不多。

个人觉得跟国别没什么关系,法国、美国、德国、倭国、我国都是如此。可能是WG阴影不散,现在很少提阶级性了。

有说都德代表一种复仇主义的思潮。所以一战法国人是拼命地,
一战以后德国是不是也有都德式的人物?有啦,只是文采一般,
美术稍逊但口才超群的那个。
造汽 发表于 2011-6-6 21:38
有说都德代表一种复仇主义的思潮。所以一战法国人是拼命地,
一战以后德国是不是也有都德式的人物?有啦, ...
那个对战略的直觉,也是超群的。

米他,二战最多打成翻版一战,绝不可能有后来的效果。
奔向航母的导弹 发表于 2011-6-7 11:45
那个对战略的直觉,也是超群的。

米他,二战最多打成翻版一战,绝不可能有后来的效果。
要看到战术技术的发展,这些是物质基础
普法战争后法国就阳~痿了。。。到近年才缓过气来。。。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1-6-6 17:30
难怪都德地位没有莫泊桑高。
莫泊桑也有不少普法段子,比都德的要伟光正。
可能各国都有这种所谓政治正确吧,海明威也写过二战的讽刺,过河入林,其实也不过是发些错误轰炸的牢骚以及生灵涂炭不好之类,结果美国的御用文人一通狂贬。到现在那个小说的评价常见的都很不好。

takada 发表于 2011-6-6 20:34
都德的作品主要揭示了小资产阶级各种丑态,讽刺他们的软弱性。
有个叫François Boucq的现代漫画家, ...


阶级性是很重要的。同时法国人还是很有自己的特点的吧,热衷于运动,但是却是基于感性而非理性,这里面有一些民族性在里面,并且和小布尔乔亚类的人的特性产生了共鸣。
其实仔细看看各国革命的事,常觉得蛮像中国的,换句话说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而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浑浑噩噩,民智未开。丧钟为谁而鸣里只顾喝酒一天可以喝掉半头牛的酒囊的游击队长,拿了薪饷带女人来合体的巴黎公社炮兵,二战中各怀鬼胎的各国.......在打倒皇权或独裁的的“自由和解放”神马的以外,总有些别的东西,或者不如说是这些寻常又无法消失的烂泥上才生出了革命,它是不可能完美的。只有在我还不了解的时候,因为距离产生美。所以说革命运动固然要调动民众激情,但一定要加以改进和熏陶。就这样简单各自带着自己目的革命,那只是打土豪分田而已,肯定有新土豪起来,屁民还是屁民。按我们的话说叫窃取革命果实。这样一想,就觉得太祖这方面实在是牛得太狠了:L
针对西方革命而言,特定地,要先把持住军队。市民怎么能靠得住!看看那些公社时期的情形,简直就是一个乱字啊,一点也不浪漫。
虽然姜文的电影语言比较流氓,但是让子弹飞确实是个不错的讽刺剧,换句话说,是个小说的话也很赞的。
takada 发表于 2011-6-6 20:34
都德的作品主要揭示了小资产阶级各种丑态,讽刺他们的软弱性。
有个叫François Boucq的现代漫画家, ...


阶级性是很重要的。同时法国人还是很有自己的特点的吧,热衷于运动,但是却是基于感性而非理性,这里面有一些民族性在里面,并且和小布尔乔亚类的人的特性产生了共鸣。
其实仔细看看各国革命的事,常觉得蛮像中国的,换句话说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而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浑浑噩噩,民智未开。丧钟为谁而鸣里只顾喝酒一天可以喝掉半头牛的酒囊的游击队长,拿了薪饷带女人来合体的巴黎公社炮兵,二战中各怀鬼胎的各国.......在打倒皇权或独裁的的“自由和解放”神马的以外,总有些别的东西,或者不如说是这些寻常又无法消失的烂泥上才生出了革命,它是不可能完美的。只有在我还不了解的时候,因为距离产生美。所以说革命运动固然要调动民众激情,但一定要加以改进和熏陶。就这样简单各自带着自己目的革命,那只是打土豪分田而已,肯定有新土豪起来,屁民还是屁民。按我们的话说叫窃取革命果实。这样一想,就觉得太祖这方面实在是牛得太狠了:L
针对西方革命而言,特定地,要先把持住军队。市民怎么能靠得住!看看那些公社时期的情形,简直就是一个乱字啊,一点也不浪漫。
虽然姜文的电影语言比较流氓,但是让子弹飞确实是个不错的讽刺剧,换句话说,是个小说的话也很赞的。
《柏林之围》听起来和《再见列宁》一个套路啊?谁CPOPY谁的?
sjorwall 发表于 2011-6-9 03:14
《柏林之围》听起来和《再见列宁》一个套路啊?谁CPOPY谁的?
前者比后者早了100多年,除非是郭德纲说的那样:我还没想出来呢,他们就写出来了。这样就是前者copy后者了
Haku2004 发表于 2011-6-7 23:23
阶级性是很重要的。同时法国人还是很有自己的特点的吧,热衷于运动,但是却是基于感性而非理性,这里面 ...
帝国主义里面。
美国人最讲伟光正爱国主义,美国傻右喜欢以爷们自居。而且美国式的爱国主义跟种族之类的玩意ms没什么直接联系,所以美国人伟光正得很嚣张,参见好莱坞主旋律电影。
英国次之,英国佬的爱国主义和伟光正跟殖民、种族之类的玩意纠葛太深,所以比较低调。不过,在100多年前,丫们很嚣张,“种族优劣论”“黄祸论”“殖民地人民无法自主论”甚嚣尘上。
当然,形势比人强,英国佬都很低调了,但也有高调的,参见香江第一才子陶X(丫是个被英国爆X了的,叭儿狗比主人叫得还欢)
德国佬脑子笨,傻乎乎拿着英国人发明的种族主义就开玩,结果被爆得很惨。从此不敢再爱国。
法国佬装X,结果把自己装进去了。而且法国的爱国FF二战中表现得太挫,没话语权。


ps 要打破白人的爱国神话,还是要往美帝国主义脸上抹大便才行。


美国人的爱国有一个基础,此处本无国,乃世界各国的好汉和受苦人上的梁山,
于是乎天下人管天下事,司机也好,糯夫也好,阿米狗也好,古萨诺也好,管天管地管拉屎放屁
并不是什么干涉内政,更不是做国际警察,都是我伲管自己老家的事情....

这就是他们想的

美国人的爱国有一个基础,此处本无国,乃世界各国的好汉和受苦人上的梁山,
于是乎天下人管天下事,司机也好,糯夫也好,阿米狗也好,古萨诺也好,管天管地管拉屎放屁
并不是什么干涉内政,更不是做国际警察,都是我伲管自己老家的事情....

这就是他们想的
造汽 发表于 2011-6-9 20:39
美国人的爱国有一个基础,此处本无国,乃世界各国的好汉和受苦人上的梁山,
于是乎天下人管天下事,司机也 ...
美国人民表示,傻右,你拍马拍到蹄子上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xMjc1MTky.html

ps 傻右没学过历史咱不怪你。“逼上梁山”的是澳大利亚吧?被英国佬他X逼的。
小时候看过 柏林之围和一桌台球 后很容易的理解了为何只有 拿破仑 才能带领法国人取得胜利

takada 发表于 2011-6-9 23:25
美国人民表示,傻右,你拍马拍到蹄子上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xMjc1MTky.html


礼多人不怪,谢谢你不怪我。
澳大利亚是沧州,也就是当时的英国佬发配人的地方,这是澳西的来历

BTW,你当过美国的众议院还是参议员?亚裔能当上代表,可见你堪比骆家辉或峰田。
有关做国会议员,可参考《茶馆》里面的评语

takada 发表于 2011-6-9 23:25
美国人民表示,傻右,你拍马拍到蹄子上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xMjc1MTky.html


礼多人不怪,谢谢你不怪我。
澳大利亚是沧州,也就是当时的英国佬发配人的地方,这是澳西的来历

BTW,你当过美国的众议院还是参议员?亚裔能当上代表,可见你堪比骆家辉或峰田。
有关做国会议员,可参考《茶馆》里面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