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是祖国,朝鲜是家乡----记朝鲜华侨后代在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4:29:17
中国是祖国,朝鲜是家乡


<P>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今年秋天的新学年里,又迎来18位来自朝鲜的华侨学生,这样,在暨大求学的在校朝鲜华侨学生已经有100人,他们分别来自平壤、新义州、清津、沙里院等朝鲜各地。</P>
<P>    华侨学生的由来</P>
<P>    这些华侨学生的大多祖籍山东,解放前,他们的祖辈或为躲避日本侵略,或作为劳工,来到了与家乡生活习俗较为相近的朝鲜。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在朝鲜成家、定居,和朝鲜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将朝鲜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朝鲜生活的华侨人数一度达到10万人,上世纪70年代起,华侨陆续开始回国定居,但至今在朝鲜的华侨仍有几万人,他们成立了“朝鲜华侨联合会”,和朝鲜人民一起,为朝鲜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P>
<P>    从上世纪的1982年开始,就有朝鲜的华侨学生就读暨南大学;1985年,第一届“暨南大学朝鲜华侨同学会”(以下简称同学会)成立,到今年第十八届同学会组成,在校朝鲜华侨学生已经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了今年的100人,同学会也选出了会长、副会长,成立了体育部、秘书处、宣传部、财政部、文娱部、外联部等,他们在课余组织举行了多样活动,真正实现了“亲善友爱、相互提携、共同勉励”的宗旨。今年的同学会直接隶属于济南大学学生会,其会长还得到学校的正式任命书。</P>
<P>    “我的学校是志愿军修盖的”</P>
<P>    这些从小生活在朝鲜的华侨同学,和朝鲜的普通学生一样,在朝鲜接受了4年小学、6年中学的免费教育。他们的中文大多学自家里的亲人,此外还进入朝鲜政府办的华文学校学习,像本届的会长 申就毕业于平壤的中国人民第一高级中学,他说这所学校是当年志愿军离开朝鲜之前修盖的。这些学校除了教授朝鲜学校的通用课程之外,还聘请了华侨教师专门教授华语。在朝鲜的华侨,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到祖国上大学并毕业后回国定居。但要上中国的大学,他们在高中毕业后必须参加中国方面的5门考试: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由于考试内容中的中国历史及中国地理在朝鲜的教育中不够全面,所以他们必须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自行复习。参加考试的90%学生都能通过考试,得以进入位于福建厦门市的中国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中文学习。</P>
<P>    一年的中文学习结束后,他们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由于目前国内针对华侨的大学只有暨南大学和位于泉州的华侨大学,所以他们的选择并不多。据说从集美学院能考入暨大的朝鲜学生只有30%,其余考分不理想的学生,有的升入华侨大学,有的只能先读预科班,剩下的同学再复读一年或半年,参加下一次的考试。</P>
<P>    语言是学习的最大困难</P>
<P>    虽然能进入暨大的都是朝鲜华侨学生中的佼佼者,但由于从小生活在朝鲜,中文能力不能和国内的学生相比,尤其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较薄弱,特别是面对一些大学里的专业课程。所以他们普遍选择了文科,像日语、工商管理、会计等经济相关专业,尤其是日语,可能这是因为朝鲜语和日语在发音及语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学习起来较为容易。不过在学习中还是碰到一些困难,像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写作等一些中国学生容易应付的课程,朝鲜的华侨学生就会感觉比较深奥,学校也会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给与一定的帮助和照顾。 </P>
<P>    但是学校方面的照顾政策却不是很多。暨南大学现有学生13000多人,其中4000多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华侨学生和港澳台的学生,来自朝鲜的华侨学生只有100名。除了入学考试、研究生升学考试另行出题以外,这些朝鲜华侨学生面临和国内学生一样的课程设置,一样的技能等级考试,负担相同的学费杂费,和国内的学生一起住同样的宿舍。暨南大学每年都会公费派遣交换学生远赴日本留学,2000年以前,日语系的朝鲜华侨学生和港澳学生会分别得到一个公派的名额,但从2000年以后,这个名额取消了,所有学生一律按照成绩来挑选。本届朝鲜华侨同学会的会长 申说,他也向学校方面反映了同学们的意见,希望能够恢复留给朝鲜学生的这一个名额。暨大在很多方面对所有的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做法,让华侨学生最大程度的融入国内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虽然让他们在刚开始时会感觉到一些压力和困难,但客观上也使得这些学生努力调试、提高自己,增强个方面的是盈利和竞争意识,拉进和中国教育、中国当代社会的距离。</P>
<P>    愉快的大学生涯</P>
<P>    谈起在国内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还是都觉得很愉快,虽然学习上还有一些小困难,虽然广州这个亚热带的城市在生活习惯、饮食方式上还让他们有所不习惯。他们的校园生活和国内学生一样,男生踢球、看球,节假日聚餐喝酒,女生爱逛街、看电影,大家都经常上网,追求时尚个性的同学也会染染头发。他们的同学会也经常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节假日的联欢会、公园里的烧烤聚餐、与其他华侨学生或毕业师兄的联谊会和足球赛......只是他们庆祝的节日会比国内学生多一些:每逢朝鲜的国庆节、太阳节或其他一些传统节日,他们也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庆祝活动。 申会长就透露说他们计划在今年10月份与马来西亚及缅甸的华侨学生举行足球赛、篮球赛,还有联欢会。暨大也对华侨学生的活动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朝鲜华侨同学会和其他国家的华侨同学会一起,并列隶属于暨大的学生会,朝鲜华侨学生的一些活动就得到过校学生会经费方面的支持。学校给朝鲜华侨同学会的会长颁发了正式的任命书,常常邀请学生代表参与一些来访客人的活动。10月份,“211工程”验收专家组到暨大金星项目验收时,本届会长 申就曾代表朝鲜华侨学生参加了座谈会。</P>
<P>    今年,三位来自朝鲜的华侨学生入选了学校的国旗护卫队,将轮班在每周周一的清晨在校园内举行升旗仪式。他们都是高而瘦的帅小伙,谈起这件事,虽然他们说:“很辛苦,要早上6点半就起床”但还是一脸的骄傲。他们中的黄胜超还加入了中国共青团。笔者来访时他们还特地换上了升旗时的服装一起合影。那是一套没有肩章的绿色军服,里面都统一的配上杏黄色衬衫,衬衫的最上面一粒纽扣都仔细的系上了,甚至还有的带来了相应的绿色军帽。虽然服装还有些不合身,三个小伙子还是挺拔威武,令人想起常常出现在电视里的天安门广场的国旗班战士。</P>
<P>    由于祖辈就到了朝鲜,他们可以算是第三或第四代朝鲜华侨,从小生长在朝鲜,接受了朝鲜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最初回到祖国,他们没有例外的感觉到了不习惯和不适应,可能还有一些和周围环境的隔阂。好在都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强,很快的调整了自己,安排好自己在国内的学习和生活,结交了新的朋友。但乡愁还是时常袭来,广州和朝鲜之间山水相隔,交通往来也不是很便利,没有直航,当中必须在北京换乘国际列车。但这些离开父母求学的朝鲜华侨学生们还是每年回家两次,即使是在假期并不很长的寒假里。</P>
<P>    打工机会并不多 </P>
<P>    安排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克服了思乡情绪之后,还让他们感到有压力的就来自经济方面。由于他们和国内学生承担着一样的学费,每年必须交4000多的学费,还不包括其它的书费、杂费、住宿费等;在暨大就读四年,加上语言学院的一年,他们的大学生涯要比一般国内的学生要多出一年,而有些同学家里同时有几个兄弟姐妹在国内读书,这些对在朝鲜的华侨家庭来说,确实是不小的一笔开销,难怪这些学生都会感觉到压力。虽然暨大设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的奖金也高达2000元/年,但这些奖学金并没有特别针对来自朝鲜的同学,他们一样要和同班同系的所有同学一起竞争,由于前面提过的语言上的原因,他们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并不多。</P>
<P>    感觉到经济上的压力,他们也会找机会打工,勤工助学,但相对国内学生而言,他们的打工方式相对较少,大多都是从事导游或翻译的工作,虽然这样的工作报酬不是太差,但机会并不多,大多集中在广州交易会的期间,也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有这样的打工机会。即使是考上了研究生,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陈建华是今年秋季刚刚入学的暨大朝鲜华侨研究生,据他说,一般研究生都会有机会担任一些教学工作,但学校对于华侨学生就比较照顾,可以不必承担教学任务。</P>
<P>    “中国同学羡慕我们!”</P>
<P>    让人意外的是,他们普遍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很有信心。中国政府欢迎海外华侨回国定居,但从90年代起逐渐改变了对归国华侨的政策,不在帮忙解决住房和工作问题,必须有归侨们自己解决。90年代初期以前,在暨大毕业的朝鲜华侨学生和中国国内学生一样,由学校统一分配,他们毕业后的去向有侨办、旅行社、进出口公司、生产企业等。但随着中国大学教育的改革,毕业生不再统一分配而采取双向选择,由学生自谋出路,这些华侨学生也必须自己找工作。这几年,随着中国高校扩招、国企改革,经济不景气等原因,国内学生普遍面临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不容易、工作不理想的情况,一些大城市由于高校众多竞争尤其激烈。但这些朝鲜华侨学生都很乐观,没有什么担忧。他们说由于这两年经济繁荣,而他们在汉语之外又掌握了朝鲜语,找工作时在这方面比国内学生有优势;日语系的学生就更不用担心了,因为除了中文、 朝文之外,他们还懂日语,选择面更广。</P>
<P>    “中国同学羡慕我们!”一位女同学说。但另一位李姓的女同学就说:“但是他们工作能力要比我们强。”</P>
<P>    当谈及毕业后的去问像时,他们普遍表示,能留在广州固然最好,但如果广州的机会不好,他们更愿意到离家乡更近一点的地方,山东的青岛、烟台等地方寻找机会。“哪里有很多公司,在做贸易。”这一点和国内学生不太一样,国内大学生毕业后大多向往中国几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他们这么选择的理由似乎只是因为“那里离家乡比较近,生活方式都比较接近。”</P>
<P>    中国是祖国,朝鲜是家乡</P>
<P>    这些远离家乡、在祖国求学的朝鲜华侨学生们,时刻关注着朝鲜的情况。不仅仅因为他们的父母亲人还在那里,还因为,朝鲜是他们的家乡。这段时间成为东亚时政焦点的新义州设特区一事,也一样让他们关注。他们都愿意将来会到朝鲜去,为朝鲜的建设作贡献。那位考上研究生的 陈建华再三地表示:“我是想将来回去.”他说新义州设特区的事让他和他的同学们都很兴奋,他的导师还特地组织了他和一些同学进行讨论。他认为,凭他们华侨的学识,加上他们对朝鲜的了解,建设朝鲜,他们会比别人有更大的优势。</P>
<P>    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他们的祖国,而朝鲜则是家乡;中国是他们的根,朝鲜则给了他们教育、习俗、最初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标准。他们向往祖国,所以回归,所以要在经济日渐繁荣的祖国里求学,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牵挂家乡,所以他们关注家乡,所以愿意到“离家乡近一点的地方”去,所以愿意家乡更加美好,所以愿意重新回去建设她。</P>
<P>    暨大美丽校园里,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新的朝鲜华侨学生,他们和我们一样,却又不太一样,他们有更多的牵挂,有更强的信念,有更重的责任。(时代朝鲜网 李成爱)
</P>中国是祖国,朝鲜是家乡


<P>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今年秋天的新学年里,又迎来18位来自朝鲜的华侨学生,这样,在暨大求学的在校朝鲜华侨学生已经有100人,他们分别来自平壤、新义州、清津、沙里院等朝鲜各地。</P>
<P>    华侨学生的由来</P>
<P>    这些华侨学生的大多祖籍山东,解放前,他们的祖辈或为躲避日本侵略,或作为劳工,来到了与家乡生活习俗较为相近的朝鲜。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在朝鲜成家、定居,和朝鲜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将朝鲜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朝鲜生活的华侨人数一度达到10万人,上世纪70年代起,华侨陆续开始回国定居,但至今在朝鲜的华侨仍有几万人,他们成立了“朝鲜华侨联合会”,和朝鲜人民一起,为朝鲜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P>
<P>    从上世纪的1982年开始,就有朝鲜的华侨学生就读暨南大学;1985年,第一届“暨南大学朝鲜华侨同学会”(以下简称同学会)成立,到今年第十八届同学会组成,在校朝鲜华侨学生已经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了今年的100人,同学会也选出了会长、副会长,成立了体育部、秘书处、宣传部、财政部、文娱部、外联部等,他们在课余组织举行了多样活动,真正实现了“亲善友爱、相互提携、共同勉励”的宗旨。今年的同学会直接隶属于济南大学学生会,其会长还得到学校的正式任命书。</P>
<P>    “我的学校是志愿军修盖的”</P>
<P>    这些从小生活在朝鲜的华侨同学,和朝鲜的普通学生一样,在朝鲜接受了4年小学、6年中学的免费教育。他们的中文大多学自家里的亲人,此外还进入朝鲜政府办的华文学校学习,像本届的会长 申就毕业于平壤的中国人民第一高级中学,他说这所学校是当年志愿军离开朝鲜之前修盖的。这些学校除了教授朝鲜学校的通用课程之外,还聘请了华侨教师专门教授华语。在朝鲜的华侨,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到祖国上大学并毕业后回国定居。但要上中国的大学,他们在高中毕业后必须参加中国方面的5门考试: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由于考试内容中的中国历史及中国地理在朝鲜的教育中不够全面,所以他们必须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自行复习。参加考试的90%学生都能通过考试,得以进入位于福建厦门市的中国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中文学习。</P>
<P>    一年的中文学习结束后,他们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由于目前国内针对华侨的大学只有暨南大学和位于泉州的华侨大学,所以他们的选择并不多。据说从集美学院能考入暨大的朝鲜学生只有30%,其余考分不理想的学生,有的升入华侨大学,有的只能先读预科班,剩下的同学再复读一年或半年,参加下一次的考试。</P>
<P>    语言是学习的最大困难</P>
<P>    虽然能进入暨大的都是朝鲜华侨学生中的佼佼者,但由于从小生活在朝鲜,中文能力不能和国内的学生相比,尤其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较薄弱,特别是面对一些大学里的专业课程。所以他们普遍选择了文科,像日语、工商管理、会计等经济相关专业,尤其是日语,可能这是因为朝鲜语和日语在发音及语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学习起来较为容易。不过在学习中还是碰到一些困难,像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写作等一些中国学生容易应付的课程,朝鲜的华侨学生就会感觉比较深奥,学校也会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给与一定的帮助和照顾。 </P>
<P>    但是学校方面的照顾政策却不是很多。暨南大学现有学生13000多人,其中4000多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华侨学生和港澳台的学生,来自朝鲜的华侨学生只有100名。除了入学考试、研究生升学考试另行出题以外,这些朝鲜华侨学生面临和国内学生一样的课程设置,一样的技能等级考试,负担相同的学费杂费,和国内的学生一起住同样的宿舍。暨南大学每年都会公费派遣交换学生远赴日本留学,2000年以前,日语系的朝鲜华侨学生和港澳学生会分别得到一个公派的名额,但从2000年以后,这个名额取消了,所有学生一律按照成绩来挑选。本届朝鲜华侨同学会的会长 申说,他也向学校方面反映了同学们的意见,希望能够恢复留给朝鲜学生的这一个名额。暨大在很多方面对所有的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做法,让华侨学生最大程度的融入国内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虽然让他们在刚开始时会感觉到一些压力和困难,但客观上也使得这些学生努力调试、提高自己,增强个方面的是盈利和竞争意识,拉进和中国教育、中国当代社会的距离。</P>
<P>    愉快的大学生涯</P>
<P>    谈起在国内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还是都觉得很愉快,虽然学习上还有一些小困难,虽然广州这个亚热带的城市在生活习惯、饮食方式上还让他们有所不习惯。他们的校园生活和国内学生一样,男生踢球、看球,节假日聚餐喝酒,女生爱逛街、看电影,大家都经常上网,追求时尚个性的同学也会染染头发。他们的同学会也经常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节假日的联欢会、公园里的烧烤聚餐、与其他华侨学生或毕业师兄的联谊会和足球赛......只是他们庆祝的节日会比国内学生多一些:每逢朝鲜的国庆节、太阳节或其他一些传统节日,他们也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庆祝活动。 申会长就透露说他们计划在今年10月份与马来西亚及缅甸的华侨学生举行足球赛、篮球赛,还有联欢会。暨大也对华侨学生的活动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朝鲜华侨同学会和其他国家的华侨同学会一起,并列隶属于暨大的学生会,朝鲜华侨学生的一些活动就得到过校学生会经费方面的支持。学校给朝鲜华侨同学会的会长颁发了正式的任命书,常常邀请学生代表参与一些来访客人的活动。10月份,“211工程”验收专家组到暨大金星项目验收时,本届会长 申就曾代表朝鲜华侨学生参加了座谈会。</P>
<P>    今年,三位来自朝鲜的华侨学生入选了学校的国旗护卫队,将轮班在每周周一的清晨在校园内举行升旗仪式。他们都是高而瘦的帅小伙,谈起这件事,虽然他们说:“很辛苦,要早上6点半就起床”但还是一脸的骄傲。他们中的黄胜超还加入了中国共青团。笔者来访时他们还特地换上了升旗时的服装一起合影。那是一套没有肩章的绿色军服,里面都统一的配上杏黄色衬衫,衬衫的最上面一粒纽扣都仔细的系上了,甚至还有的带来了相应的绿色军帽。虽然服装还有些不合身,三个小伙子还是挺拔威武,令人想起常常出现在电视里的天安门广场的国旗班战士。</P>
<P>    由于祖辈就到了朝鲜,他们可以算是第三或第四代朝鲜华侨,从小生长在朝鲜,接受了朝鲜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最初回到祖国,他们没有例外的感觉到了不习惯和不适应,可能还有一些和周围环境的隔阂。好在都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强,很快的调整了自己,安排好自己在国内的学习和生活,结交了新的朋友。但乡愁还是时常袭来,广州和朝鲜之间山水相隔,交通往来也不是很便利,没有直航,当中必须在北京换乘国际列车。但这些离开父母求学的朝鲜华侨学生们还是每年回家两次,即使是在假期并不很长的寒假里。</P>
<P>    打工机会并不多 </P>
<P>    安排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克服了思乡情绪之后,还让他们感到有压力的就来自经济方面。由于他们和国内学生承担着一样的学费,每年必须交4000多的学费,还不包括其它的书费、杂费、住宿费等;在暨大就读四年,加上语言学院的一年,他们的大学生涯要比一般国内的学生要多出一年,而有些同学家里同时有几个兄弟姐妹在国内读书,这些对在朝鲜的华侨家庭来说,确实是不小的一笔开销,难怪这些学生都会感觉到压力。虽然暨大设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的奖金也高达2000元/年,但这些奖学金并没有特别针对来自朝鲜的同学,他们一样要和同班同系的所有同学一起竞争,由于前面提过的语言上的原因,他们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并不多。</P>
<P>    感觉到经济上的压力,他们也会找机会打工,勤工助学,但相对国内学生而言,他们的打工方式相对较少,大多都是从事导游或翻译的工作,虽然这样的工作报酬不是太差,但机会并不多,大多集中在广州交易会的期间,也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有这样的打工机会。即使是考上了研究生,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陈建华是今年秋季刚刚入学的暨大朝鲜华侨研究生,据他说,一般研究生都会有机会担任一些教学工作,但学校对于华侨学生就比较照顾,可以不必承担教学任务。</P>
<P>    “中国同学羡慕我们!”</P>
<P>    让人意外的是,他们普遍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很有信心。中国政府欢迎海外华侨回国定居,但从90年代起逐渐改变了对归国华侨的政策,不在帮忙解决住房和工作问题,必须有归侨们自己解决。90年代初期以前,在暨大毕业的朝鲜华侨学生和中国国内学生一样,由学校统一分配,他们毕业后的去向有侨办、旅行社、进出口公司、生产企业等。但随着中国大学教育的改革,毕业生不再统一分配而采取双向选择,由学生自谋出路,这些华侨学生也必须自己找工作。这几年,随着中国高校扩招、国企改革,经济不景气等原因,国内学生普遍面临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不容易、工作不理想的情况,一些大城市由于高校众多竞争尤其激烈。但这些朝鲜华侨学生都很乐观,没有什么担忧。他们说由于这两年经济繁荣,而他们在汉语之外又掌握了朝鲜语,找工作时在这方面比国内学生有优势;日语系的学生就更不用担心了,因为除了中文、 朝文之外,他们还懂日语,选择面更广。</P>
<P>    “中国同学羡慕我们!”一位女同学说。但另一位李姓的女同学就说:“但是他们工作能力要比我们强。”</P>
<P>    当谈及毕业后的去问像时,他们普遍表示,能留在广州固然最好,但如果广州的机会不好,他们更愿意到离家乡更近一点的地方,山东的青岛、烟台等地方寻找机会。“哪里有很多公司,在做贸易。”这一点和国内学生不太一样,国内大学生毕业后大多向往中国几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他们这么选择的理由似乎只是因为“那里离家乡比较近,生活方式都比较接近。”</P>
<P>    中国是祖国,朝鲜是家乡</P>
<P>    这些远离家乡、在祖国求学的朝鲜华侨学生们,时刻关注着朝鲜的情况。不仅仅因为他们的父母亲人还在那里,还因为,朝鲜是他们的家乡。这段时间成为东亚时政焦点的新义州设特区一事,也一样让他们关注。他们都愿意将来会到朝鲜去,为朝鲜的建设作贡献。那位考上研究生的 陈建华再三地表示:“我是想将来回去.”他说新义州设特区的事让他和他的同学们都很兴奋,他的导师还特地组织了他和一些同学进行讨论。他认为,凭他们华侨的学识,加上他们对朝鲜的了解,建设朝鲜,他们会比别人有更大的优势。</P>
<P>    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他们的祖国,而朝鲜则是家乡;中国是他们的根,朝鲜则给了他们教育、习俗、最初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标准。他们向往祖国,所以回归,所以要在经济日渐繁荣的祖国里求学,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牵挂家乡,所以他们关注家乡,所以愿意到“离家乡近一点的地方”去,所以愿意家乡更加美好,所以愿意重新回去建设她。</P>
<P>    暨大美丽校园里,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新的朝鲜华侨学生,他们和我们一样,却又不太一样,他们有更多的牵挂,有更强的信念,有更重的责任。(时代朝鲜网 李成爱)
</P>
都回来吧
<P>楼上的不嫌中国人多吗?打过台海欢迎不迟。</P>
中国和朝鲜还是可以走到一起的!
<P>感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