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内政治,需要中印边境争端(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30:59
(2008-12-22 12:01:29)
转载标签: 政治主权争端尼赫鲁印度政治家的利益甘地达旺阿克赛钦中印边界
分类: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继续印度的相关话题。另外可再参考茅于轼先生的《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政治家的利益》:

印度自独立后,试图通过民族主义政策强化国家机器,从而令印度人超越种姓隔阂,具备国家民族的观念。甘地的女婿尼赫鲁,就是其中的代表。许多年前,阅读尼赫鲁的回忆录,可以感受到此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公元一世纪,大量的殖民者向东南亚殖民,最后在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他说的是印度东南方的的民族在孔雀帝国扩张时,失败的土邦,上演印度版的“殷人南渡”。在他笔下,成了英荷式的殖民扩张。尼赫鲁又说到,“帝国的版图包括了缅甸”,他说的帝国,不是印度自发的帝国,而是英帝国。照这样说来,帝国的版图包括伦敦。看来,YY古代光荣伟大,也就光是中国人才做,印度人也是当仁不让的想象专家。

无怪乎尼赫鲁会趁毛上帝主动让中国人民为金大神捐血的时侯,1952年,把印度实控领土向北推进到了麦克马洪线,控制了达旺周边的约九万平方公里的有争议领土。即,今天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这片地区,确实是有争议的地方。我们习惯于听到我们自已的声音,许多条历史根据,“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机会大家也听听印度的声音,“中国方面每提出50条历史证据,我们就能提出100条,证明阿邦自古以来就是印度的领土”。联想起毛佩琦等人抹黑袁崇焕的历史“证据”,不难想见,双方都抛这些历史证据,到头来,还是要使用萨克林文明的领土的法则:“谁有能力稳定拥有该地区,谁就拥有该地区的主权处置权”,简单说,谁在那地方的胳膊粗,谁就是老大。这就是今天许多人说的“不能让台湾独立,独立了就收不回来的”那条国际法。严格地说,国际法是指国际条约的集合,“谁的胳膊粗谁老大”,是国际惯例。

把历史拆零碎,肯定对双方都能提供相当多的根据。而事实上,二十世纪以前,这一段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明确划定过,而是以东方式的模糊形态按照传统进行实际控制,甚至有双方都不管的地段。随着英国势力沿着印度大陆不断向北扩张,与西藏发生碰撞,出现了需要以西方式主权精确划界的问题。1914年3 月,在印度的西姆拉,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提出了一条英方勘定的分界线,那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不同,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无法否定的两条事实是,其一,当时和英国签定边界条约的是西藏地方政府,由于清朝已经于1911年灭亡,中国政权对西藏重新行使完整的主权,要推迟到1959年。这样,就存在于对条约认定权中的西藏,是否有权力,中央是否承认,但更重要的是,谁更能在“有争议的地区”取得无争议的控制权。

以此观之,尼赫鲁较之毛上帝周小神,要更懂得20世纪国际社会的游戏法则。自从1952年趁中国忙于消除根本美国根本无意对东北构成的威胁时,印度就已经明确无误地取得了对阿邦河谷地带的控制权。1962年,中国在边境地区击败印度后,取得了重建该地控制权的机会,但是,放弃了。毛上帝对于国际边境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三国演义的“教训”水平上。那么,从那一刻起,中国希望重新收回该地区的主权,是不现实的。无非是把印度永久性变成自已的敌人,欧美殖民资本的雇佣打手。对此,从前本人也认为毛可能完全是外交上的无知。不过,印度一位军方人士的观点引起我的注意:1962年冬季前的冲突,是局部性的,非决定性的;中国军队的后勤无法支撑冬季大雪封锁当地的山口隘道;如果中国不撤军,将会由于后勤中断,陷入拿破仑军队的俄国惨败。这条评论比较有技术性,对照当地地理,我觉得至少在印度人看来,这是大实话。目前我也这样认为了。所以从实际控制能力来说,中国确实不具备把阿邦“有争议的领土”作为自已“无争议的领土”的主权能力。

而在阿克赛钦,情况完全相反,是印度不具备“行使主权的无可争辩的能力”。所以,目前中国方面“搁置争议,以实际控制丝为基础勘定主权”的建议,应是中肯的、公平的建议。对中印双方都有利。在这样一个从来没有精确明确过主权,同时又是双方间接控制的地区之间的主权争议,本来,就很难做到清清楚楚的谁是谁非。强求之,只能是自欺欺人。中印两个大国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这个地方相遇,碰上明确主权分割的困扰。但是,印度方面希望“全胜”,所以拒绝按中国的建议,永久性解决中印的主权争端。印度表面上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以准确地说,是印度议会拒绝接受政府的主权方案建议,政府也不敢在主权问题上按中国的建议提出“就此确定中印主权”的动议。注意,印度政府只是公务员,不象中国,红头文件一下,就是法律。印度政府只有动议权,美国政府也是这样。这种区别,是国内许多文盲级的爱国者所难以理解的。

现实是,印度需要与中国的“冲突”,作为维系印度国家的民族主义“粘结剂”。可以肯定,印度在中印边境问题上,会采用如明朝式的“不战,不和,不谈”,目的,是为了国内“政治家的利益”。印度这个“民主”国家,需要完全与民主相抵触的民族主义维系,是印度这个国家政治上最难以解决的矛盾。它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争端,也完全谈不上是民主方式。要知道,当地如果按人口公投,那将会划入巴基斯担领土。与巴基斯担的争端,对印度有百害而无一益。进之不足以兼并,退之有损印度国威。印度也只能依靠今天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持着不战不和的尴尬。

可见,号称民主的印度,对内不能以完全西方式的民主解决自已的种姓问题,还搭进了自已的国父,对外,不得不依靠激化民族主义情绪转移国内种姓冲突矛盾,搞得四面楚歌。孟买血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靠这样的民主和中国竞争,信神的印度能有多大程度的优势,令人怀疑。站在印度友人的角度,笔者觉得,中印本身没有根本性的冲突,依靠激化中印边境争端,强化双方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中印两国都不利。就按目前实际控制线定界,于双方都有好处。圣雄甘地能够用生命劝告印度人从克什米尔中忍让,印度人总应该有一天,能够领会国父的深意:克什米尔印度可以要求保障印度裔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通过国际介入的方式加以保障。以公投的方式,解决与巴基斯坦的争端,是印度最终的出路。印度如果的确有沉重的种姓包袱,又不想打一场林肯式的解放奴隶的内战。那就松绑整个联邦,让种姓选择,成为各个地方自已的选择。建立一个较今天松散的邦联,对印度社会更为有利。

对于边界问题,笔者现在认为,"边界问题不容谈判",是一种错误的、幼稚的立场。正确的方式,是“国家利益不能无偿放弃”。“边界是死的”,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边界是随着国力变动,以不断变动的形式变化的利益标定。一时一地与边界争端方本着平等双赢的立场,解决悬而未决的纠纷,对双方都有好处。无论是中印,还是中日之间的边界争端,这都是正确的立场。让边界悬而不决,对国家利益没有好处,对政府“向内的政治家的利益”,有好处。印度不愿意和中国落实边界谈判,原因只有一个,印度,需要这种争端,强化国内执政党的政治地位。把边界问题一揽子解决,或者阶段性双方协议冻结,可以让双方都腾出必要的人力物力,用于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善。否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没有效益的无底洞。这种无底洞,对于第三方的强国,象日本,俄国,美国,是很有利的利用物。英国之轻松征服印度,也就是利用了各印度小邦间的互不相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0bg9s.html(2008-12-22 12:01:29)
转载标签: 政治主权争端尼赫鲁印度政治家的利益甘地达旺阿克赛钦中印边界
分类: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继续印度的相关话题。另外可再参考茅于轼先生的《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政治家的利益》:

印度自独立后,试图通过民族主义政策强化国家机器,从而令印度人超越种姓隔阂,具备国家民族的观念。甘地的女婿尼赫鲁,就是其中的代表。许多年前,阅读尼赫鲁的回忆录,可以感受到此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公元一世纪,大量的殖民者向东南亚殖民,最后在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他说的是印度东南方的的民族在孔雀帝国扩张时,失败的土邦,上演印度版的“殷人南渡”。在他笔下,成了英荷式的殖民扩张。尼赫鲁又说到,“帝国的版图包括了缅甸”,他说的帝国,不是印度自发的帝国,而是英帝国。照这样说来,帝国的版图包括伦敦。看来,YY古代光荣伟大,也就光是中国人才做,印度人也是当仁不让的想象专家。

无怪乎尼赫鲁会趁毛上帝主动让中国人民为金大神捐血的时侯,1952年,把印度实控领土向北推进到了麦克马洪线,控制了达旺周边的约九万平方公里的有争议领土。即,今天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这片地区,确实是有争议的地方。我们习惯于听到我们自已的声音,许多条历史根据,“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机会大家也听听印度的声音,“中国方面每提出50条历史证据,我们就能提出100条,证明阿邦自古以来就是印度的领土”。联想起毛佩琦等人抹黑袁崇焕的历史“证据”,不难想见,双方都抛这些历史证据,到头来,还是要使用萨克林文明的领土的法则:“谁有能力稳定拥有该地区,谁就拥有该地区的主权处置权”,简单说,谁在那地方的胳膊粗,谁就是老大。这就是今天许多人说的“不能让台湾独立,独立了就收不回来的”那条国际法。严格地说,国际法是指国际条约的集合,“谁的胳膊粗谁老大”,是国际惯例。

把历史拆零碎,肯定对双方都能提供相当多的根据。而事实上,二十世纪以前,这一段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明确划定过,而是以东方式的模糊形态按照传统进行实际控制,甚至有双方都不管的地段。随着英国势力沿着印度大陆不断向北扩张,与西藏发生碰撞,出现了需要以西方式主权精确划界的问题。1914年3 月,在印度的西姆拉,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提出了一条英方勘定的分界线,那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不同,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无法否定的两条事实是,其一,当时和英国签定边界条约的是西藏地方政府,由于清朝已经于1911年灭亡,中国政权对西藏重新行使完整的主权,要推迟到1959年。这样,就存在于对条约认定权中的西藏,是否有权力,中央是否承认,但更重要的是,谁更能在“有争议的地区”取得无争议的控制权。

以此观之,尼赫鲁较之毛上帝周小神,要更懂得20世纪国际社会的游戏法则。自从1952年趁中国忙于消除根本美国根本无意对东北构成的威胁时,印度就已经明确无误地取得了对阿邦河谷地带的控制权。1962年,中国在边境地区击败印度后,取得了重建该地控制权的机会,但是,放弃了。毛上帝对于国际边境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三国演义的“教训”水平上。那么,从那一刻起,中国希望重新收回该地区的主权,是不现实的。无非是把印度永久性变成自已的敌人,欧美殖民资本的雇佣打手。对此,从前本人也认为毛可能完全是外交上的无知。不过,印度一位军方人士的观点引起我的注意:1962年冬季前的冲突,是局部性的,非决定性的;中国军队的后勤无法支撑冬季大雪封锁当地的山口隘道;如果中国不撤军,将会由于后勤中断,陷入拿破仑军队的俄国惨败。这条评论比较有技术性,对照当地地理,我觉得至少在印度人看来,这是大实话。目前我也这样认为了。所以从实际控制能力来说,中国确实不具备把阿邦“有争议的领土”作为自已“无争议的领土”的主权能力。

而在阿克赛钦,情况完全相反,是印度不具备“行使主权的无可争辩的能力”。所以,目前中国方面“搁置争议,以实际控制丝为基础勘定主权”的建议,应是中肯的、公平的建议。对中印双方都有利。在这样一个从来没有精确明确过主权,同时又是双方间接控制的地区之间的主权争议,本来,就很难做到清清楚楚的谁是谁非。强求之,只能是自欺欺人。中印两个大国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这个地方相遇,碰上明确主权分割的困扰。但是,印度方面希望“全胜”,所以拒绝按中国的建议,永久性解决中印的主权争端。印度表面上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以准确地说,是印度议会拒绝接受政府的主权方案建议,政府也不敢在主权问题上按中国的建议提出“就此确定中印主权”的动议。注意,印度政府只是公务员,不象中国,红头文件一下,就是法律。印度政府只有动议权,美国政府也是这样。这种区别,是国内许多文盲级的爱国者所难以理解的。

现实是,印度需要与中国的“冲突”,作为维系印度国家的民族主义“粘结剂”。可以肯定,印度在中印边境问题上,会采用如明朝式的“不战,不和,不谈”,目的,是为了国内“政治家的利益”。印度这个“民主”国家,需要完全与民主相抵触的民族主义维系,是印度这个国家政治上最难以解决的矛盾。它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争端,也完全谈不上是民主方式。要知道,当地如果按人口公投,那将会划入巴基斯担领土。与巴基斯担的争端,对印度有百害而无一益。进之不足以兼并,退之有损印度国威。印度也只能依靠今天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持着不战不和的尴尬。

可见,号称民主的印度,对内不能以完全西方式的民主解决自已的种姓问题,还搭进了自已的国父,对外,不得不依靠激化民族主义情绪转移国内种姓冲突矛盾,搞得四面楚歌。孟买血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靠这样的民主和中国竞争,信神的印度能有多大程度的优势,令人怀疑。站在印度友人的角度,笔者觉得,中印本身没有根本性的冲突,依靠激化中印边境争端,强化双方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中印两国都不利。就按目前实际控制线定界,于双方都有好处。圣雄甘地能够用生命劝告印度人从克什米尔中忍让,印度人总应该有一天,能够领会国父的深意:克什米尔印度可以要求保障印度裔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通过国际介入的方式加以保障。以公投的方式,解决与巴基斯坦的争端,是印度最终的出路。印度如果的确有沉重的种姓包袱,又不想打一场林肯式的解放奴隶的内战。那就松绑整个联邦,让种姓选择,成为各个地方自已的选择。建立一个较今天松散的邦联,对印度社会更为有利。

对于边界问题,笔者现在认为,"边界问题不容谈判",是一种错误的、幼稚的立场。正确的方式,是“国家利益不能无偿放弃”。“边界是死的”,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边界是随着国力变动,以不断变动的形式变化的利益标定。一时一地与边界争端方本着平等双赢的立场,解决悬而未决的纠纷,对双方都有好处。无论是中印,还是中日之间的边界争端,这都是正确的立场。让边界悬而不决,对国家利益没有好处,对政府“向内的政治家的利益”,有好处。印度不愿意和中国落实边界谈判,原因只有一个,印度,需要这种争端,强化国内执政党的政治地位。把边界问题一揽子解决,或者阶段性双方协议冻结,可以让双方都腾出必要的人力物力,用于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善。否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没有效益的无底洞。这种无底洞,对于第三方的强国,象日本,俄国,美国,是很有利的利用物。英国之轻松征服印度,也就是利用了各印度小邦间的互不相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0bg9s.html
一到国内政治斗争了,就拿中国说事
里面又有私货
私货很多,
又在夹杂私货,下面就不看了
我也看不下去了
私货很多,不过最后一段对印度方面的建议倒是不错啊.
来吧,三哥,哥等你着防守反击呢。
说来说去是叫中国放弃藏南,我呸!
阿三一边骂白兔,一边让白兔支持他入常,这算盘打的。。。。。。。
宣扬民煮,还叫中国放弃藏南,搂住可以切JJ了.
“参考茅于轼先生的《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政治家的利益》”,参考谁得不好,参考茅于轼
drakan 发表于 2011-5-14 23:23


    参考他的东西看来就不必仔细看了
藏南是美苏送给三哥的,就这么简单,当初没有这两家罩着,新德里都是TG的了。
民煮阿,阿三哥搞什么民煮,要就搞特色
看不下去了
可能连印度都没去过,硬着头皮写这些。
印度都没去过,硬着头皮写这些

藏南是美苏送给三哥的,就这么简单,当初没有这两家罩着,新德里都是TG的了。
chengzhibo 发表于 2011-5-15 00:36


新德里都是TG的?不用这么夸张吧。
不提制空权和重武器,就说给养和伤员怎么运输?
藏南是美苏送给三哥的,就这么简单,当初没有这两家罩着,新德里都是TG的了。
chengzhibo 发表于 2011-5-15 00:36


新德里都是TG的?不用这么夸张吧。
不提制空权和重武器,就说给养和伤员怎么运输?
seanxgw 发表于 2011-5-15 09:10

如果没人管,慢慢打是可以的,当时是抓紧时间么,再打肯定得干涉了。
高频率战斗后勤够呛,如果低频度还是可以凑合的。
还是时间的问题。那形势下阿三真得靠苏美。
‘茅于轼’ 看到这3个字,我就知道这篇文章要说什么了
是人不是人都想拿TG说事。
阿三一边骂白兔,一边让白兔支持他入常,这算盘打的那叫一个响。。。
对印度方面的分析算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对中国国内的分析简直就是胡言乱语。CPC根本还没有把藏南放到与钓鱼岛,南海的同等高度进行宣传,稍微做个调查就知道,有多少无知的国人根本就不知道印度还侵占了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等到中国想玩的时候,印度就要亡国了:D
茅的文?
一看作者是他,没看我就先嘀咕。看完后果不其然。
夹杂私货
没仔细看完
看到茅于轼就知道文章觉得满是私货 果不其然
夹杂私货
藏南现在是在三锅手里,还要中国放弃藏南?难道三锅对守藏南没信心?
中国除非疯了才会为个藏南打印度,不是因为印度军队牛而是中央想想又多了10几亿口子来人均咱的家底就可怕.
印度也不会打中国,因为他们都忙于数票子,唯一会让他们起争执的就是谁手里的票子比其他人多了.只有当他们都没票子时才可能像打中国.但票子都没了又拿什么来打中国.
LZ ,我不想看见茅于轼··········
哈哈,发现夹私货的人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