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成醉驾第一星 法律面前名人就是个人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07:21
凤凰网娱乐 > 明星 > 明星车祸事件频发 > 正文2011年05月10日 14:53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赵大卫
http://ent.ifeng.com/idolnews/sp ... /10/6288046_0.shtml
2011年5月1日0时起,一直倍受关注的“醉驾入刑”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本法规正式将醉酒驾车的处罚上升到法律途径。然而就在新法规实施不到10天,内地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酒驾驶并造成交通事故被北京市东城交通支队依法扣留。据知情人士透露,被扣当时,高晓松被检测出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43.04毫克,并被认定为醉酒驾车行为。

从吸毒到醉酒驾车,从恶俗炒作到违规犯法,本应该被我们视为行为样板、精神模范的明星们却接二连三的成为“道德”上的负面教材。究竟是商业和环境让明星们堕落,还是现实和淡漠让我们看穿明星的“凡人”本质?

娱乐圈特殊行业属性 酒桌上都是交际花

明星身份有别于普通人,他们的自身价值更多是基于商业和文化上的“泡沫”。而这种属性导致他们在运营自身价值的时候,需要运用各种“社交手腕”。然而在拥有几千年酒文化的华人世界来说,“应酬”成了明星必不可少的“保值手段”。从“商业饭局”到庆功宴,从“跑场”到高端酒会,酒桌上,有老板、投资方、名流、豪门,面对这群强势的娱乐圈隐性“权贵”们,明星反而沦为弱势群体。

混迹娱乐圈,可以歌喉一般,可以演技平平,但是酒桌之上,如不能果敢的变身“交际花”,这从某种意义上,是明星们“职业技能”的欠缺。正是基于娱乐圈特殊的行业属性,明星们在面对饭局酒局的时候,在面对可能是自己未来的投资方、经纪人的时候,本能且无能的丧失立场甚至法制观念。
名人效应引发侥幸心理 《马路情歌》催生“马路杀手”

2003年春晚,冯巩携手周涛上演《马路情歌》,小品中冯巩扮演的违章司机被截停后,与周涛扮演的交警玩起“换角”游戏,最后双方相互谅解并产生友谊。然而,小品终究是小品,回看现实生活中,交警与明星的关系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到的。

交警也是人,人都会有自身喜爱的演员或偶像。然而,当交警伸手拦车,发现车内的人是自己喜欢多年的明星时候。有多少人,能真正意义上“秉公执法”?当然,连环撞车、肇事逃逸之类恶性事件除外。仅是轻度违章的话,想必没人忍心对自己的偶像“大义灭亲”的,这种情况下“说服教育”这一万能条款简直就是交警明星双方的救命稻草,既顾全了偶像身份,又完成了工作任务,何乐而不为。

“说服教育”现象在娱乐圈绝非偶然,也正是在这种模棱两可,人情作祟的法规盲区下,明星们逐渐被培养成一种侥幸心理。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高晓松此番以身试法,无疑是正撞在国家严打酒驾行为的枪口之上,作为第一个被拘的明星,作为连撞3车致4人轻伤的“公路杀手”,相信没有那个警察敢出面“说服教育”了。
名人其实也就是个人名 公众审视标杆已降至最低

明星的知名度是由人民、社会赋予的,而人民及社会的信赖和肯定则是明星赖以生存的根基。而换位思考来看,明星褪去光鲜的外衣后,依旧和他们的粉丝一样,肉体凡胎之余也要遵守这个社会中所有个体所必须遵守的一切。正像赵本山在小品中所说的那样“别总想着自己是个名人,其实说回来就是个人名。”

然而,明星作为被人民赋予的地位和权力,反之他们应该在引导和鼓励民众的同时,更应背负上一定的社会责任。然而面对当今娱乐圈吸毒、家暴、醉驾等种种恶贯满盈的同时,民众在声讨批判毫无效果之后,不得不将自己的审视标杆一再的降低,明星不再需要高贵的人格和纯洁的心灵,以平和的心态审视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洁身自好的明星真的有那么难么?凤凰网娱乐 > 明星 > 明星车祸事件频发 > 正文2011年05月10日 14:53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赵大卫
http://ent.ifeng.com/idolnews/sp ... /10/6288046_0.shtml
2011年5月1日0时起,一直倍受关注的“醉驾入刑”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本法规正式将醉酒驾车的处罚上升到法律途径。然而就在新法规实施不到10天,内地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酒驾驶并造成交通事故被北京市东城交通支队依法扣留。据知情人士透露,被扣当时,高晓松被检测出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43.04毫克,并被认定为醉酒驾车行为。

从吸毒到醉酒驾车,从恶俗炒作到违规犯法,本应该被我们视为行为样板、精神模范的明星们却接二连三的成为“道德”上的负面教材。究竟是商业和环境让明星们堕落,还是现实和淡漠让我们看穿明星的“凡人”本质?

娱乐圈特殊行业属性 酒桌上都是交际花

明星身份有别于普通人,他们的自身价值更多是基于商业和文化上的“泡沫”。而这种属性导致他们在运营自身价值的时候,需要运用各种“社交手腕”。然而在拥有几千年酒文化的华人世界来说,“应酬”成了明星必不可少的“保值手段”。从“商业饭局”到庆功宴,从“跑场”到高端酒会,酒桌上,有老板、投资方、名流、豪门,面对这群强势的娱乐圈隐性“权贵”们,明星反而沦为弱势群体。

混迹娱乐圈,可以歌喉一般,可以演技平平,但是酒桌之上,如不能果敢的变身“交际花”,这从某种意义上,是明星们“职业技能”的欠缺。正是基于娱乐圈特殊的行业属性,明星们在面对饭局酒局的时候,在面对可能是自己未来的投资方、经纪人的时候,本能且无能的丧失立场甚至法制观念。
名人效应引发侥幸心理 《马路情歌》催生“马路杀手”

2003年春晚,冯巩携手周涛上演《马路情歌》,小品中冯巩扮演的违章司机被截停后,与周涛扮演的交警玩起“换角”游戏,最后双方相互谅解并产生友谊。然而,小品终究是小品,回看现实生活中,交警与明星的关系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到的。

交警也是人,人都会有自身喜爱的演员或偶像。然而,当交警伸手拦车,发现车内的人是自己喜欢多年的明星时候。有多少人,能真正意义上“秉公执法”?当然,连环撞车、肇事逃逸之类恶性事件除外。仅是轻度违章的话,想必没人忍心对自己的偶像“大义灭亲”的,这种情况下“说服教育”这一万能条款简直就是交警明星双方的救命稻草,既顾全了偶像身份,又完成了工作任务,何乐而不为。

“说服教育”现象在娱乐圈绝非偶然,也正是在这种模棱两可,人情作祟的法规盲区下,明星们逐渐被培养成一种侥幸心理。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高晓松此番以身试法,无疑是正撞在国家严打酒驾行为的枪口之上,作为第一个被拘的明星,作为连撞3车致4人轻伤的“公路杀手”,相信没有那个警察敢出面“说服教育”了。
名人其实也就是个人名 公众审视标杆已降至最低

明星的知名度是由人民、社会赋予的,而人民及社会的信赖和肯定则是明星赖以生存的根基。而换位思考来看,明星褪去光鲜的外衣后,依旧和他们的粉丝一样,肉体凡胎之余也要遵守这个社会中所有个体所必须遵守的一切。正像赵本山在小品中所说的那样“别总想着自己是个名人,其实说回来就是个人名。”

然而,明星作为被人民赋予的地位和权力,反之他们应该在引导和鼓励民众的同时,更应背负上一定的社会责任。然而面对当今娱乐圈吸毒、家暴、醉驾等种种恶贯满盈的同时,民众在声讨批判毫无效果之后,不得不将自己的审视标杆一再的降低,明星不再需要高贵的人格和纯洁的心灵,以平和的心态审视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洁身自好的明星真的有那么难么?
明星啥时候成样板了?也就这几年出风头出的
以前,他们的名字不过就是下九流里的 戏子 而已
没人关心他喝不喝酒,我们只关心他醉酒后开不开车。
牛振华有罪了,不过他的老婆当年大骂灌酒者,不知道是不是国璋他重孙子
“明星作为被人民赋予的地位和权力”

切,真把自己当根葱了,还地位、还权力
"本应该被我们视为行为样板、精神模范的明星们却接二连三的成为“道德”上的负面教材。究竟是商业和环境让明星们堕落,还是现实和淡漠让我们看穿明星的“凡人”本质?"
这话太稀奇了,大亮呀!
高晓松被判了么?还是仅仅被警告教育了?
在最高法面前,法律就是个手纸。
虽然这话说得过分了点。极端了点。
“本应该被我们视为行为样板、精神模范的明星们”

只不过是个戏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