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高炮部队:配备新式火控系统抗敌隐形战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41:50
(一)

当高射炮兵纯属意外。

陈志勇说,1976年3月,他入伍到原昆明军区某高炮团指挥连通信班,整天在外巡查维护通信线路、练收放线和无线报话。当兵第一年,团里举行训练大比武,他夺得报话专业第一。

这是陈志勇参军到部队取得的首个第一。无线班新战士参加比武竞赛取得报话专业第一,团领导很纳闷,说:“不仅爆出冷门,还有点新闻的意味。”在颁奖时,他特意问陈志勇:“你入伍前做什么工作?”

“报告首长,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在贵州农村当了两年知青”。

“是知识青年,又有文化,好!”

正巧赶上团里要选拔一个人去学雷达修理,团领导研究人选时说,一部雷达成千上万个电阻元件,真要搞明白,得选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学才行。

这个有知识有文化、外出学习雷达修理技术的名额很自然地落到了陈志勇的头上。

在全团官兵一片羡慕的目光中,陈志勇踏上了外出“镀金”之路。

面对雷达上许许多多不知名的电子元件及复杂结构,他用自己认为最笨的办法,死记硬背,几个月下来,硬是把雷达上的每一个元件、组合原理都熟记在心。结业考试,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所有成绩都是优秀。

优秀,为陈志勇的理想和人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入伍才两年多时间,好多人都还在为当班长而努力的时候,陈志勇却因各方面都优秀被提为干部,被任命为高炮团雷达修理技师。
优秀,尤其是一名军人的优秀,必然要经得起战场的检验。陈志勇任雷达技师刚两个月,西南边陲战火突燃,高炮团毅然参战担负防空作战任务。

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战机的轰鸣声,如惊雷响彻天际,弥漫的硝烟似浓雾笼罩着阵地,还有疾风骤雨般的炮弹如长了眼睛似的在敌阵地开花……突然,雷达出现故障,在高炮上纵横捭阖的炮手们顿时傻眼了,隆隆炮声戛然而止,战机的轰鸣依旧。

尽管与雷达接触才很短时间,但陈志勇早已明白,雷达失灵对于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高炮部队来说,岂止是傻眼,根本就是瞎眼!

全团就这一台雷达,还是很老式装备。战场情况危机四伏,团长命令陈志勇:想尽一切办法,立即修复雷达。

陈志勇双眼直盯着雷达屏幕,脑子里飞速闪现着那一个个熟记在心的电阻元件,其原理、功能作用,哪怕是细如发丝的线路断开,都有可能导致雷达故障。正确的判断,总是来自于对整体情况的娴熟。当陈志勇排除那个细如发丝的电阻断开故障时,天空中叫嚣的敌机,在100多公里以外就被雷达紧紧钳住。

战争结束,陈志勇胸前的那枚二等军功章格外耀眼。团领导在给陈志勇戴军功章时说:“一个优秀的雷达技师也应该成为优秀的炮兵指挥员。”

就这么偶然,陈志勇被选送到某炮兵学院学习深造后,任团司令部作训参谋。5年后,时任炮兵营副营长的陈志勇第二次出征,再经战火洗礼,一直从高炮营长干到高炮团长,高炮旅长。令陈志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预备役部队,又任高炮师师长。陈志勇说:“看来这一生不仅与高炮有缘,还得与高炮相伴了。”

(二)

行进在嘹亮的军歌声中,陈志勇蓦然回首,才发现战争与炮占据了自己的大半人生。
面对战争之神,作为炮兵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的陈志勇对高炮的深厚情感已书写成军旅岁月的句句诗行,伴随隆隆的炮声震撼在心灵最深处。尤其是那两场战火,总是让陈志勇对火炮充满昂扬的敬意。

双手抚摸着炮,陈志勇说:“从我当上炮兵那天起,就时刻关注着世界上各式各样的炮,把炮的发展变革与未来战场紧密对接。”

深入研究当今世界近几年来发生和正在进行的战争、战例时,陈志勇发现,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已是战争的主要样式并贯穿战争的始终。产生如此认识的陈志勇,把目光紧紧盯在伊拉克战争的作战思想和战场发展态势上。这场战争打开了高科技条件下打赢现代战争的思想之门,目睹刀光剑影、变幻莫测的战场,全世界军人被战火灼烧的眼睛也被擦亮,仰望星空,猛然间看到了什么是现代战争,什么是高科技。当然,他们也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究竟有多高?

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高度有多高,战争发展的速度就有多快!超越战争的思想,实质就是超越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高度和战争发展的速度。

陈志勇更加坚定了自己多年来对高炮发展变革的研究,伊拉克战争使他这个炮兵指挥员大开眼界之后,对高炮防空也有了新认识,高射炮主要靠人工操作,可以摆脱制电磁权的局限和束缚投入作战。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反空袭期间,联军损失的38架飞机,大多数都是在低空飞行中被高射炮兵击落的。再看看那些比高射炮先进的防空导弹,都因制导系统不如美军,又受对方强烈的电磁干扰,很少能击中目标。这让人领略了作为战争之神的高射炮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的飞扬神采。

那么,自己带的部队也能有打赢的实力和底气吗?想到这个问题,阵阵难以名状的感怀和强烈的差距感在陈志勇的心底悄然涌起。

反复研究海湾战争中空袭作战的样式特点,陈志勇理清了炮与战争在发展变革中的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敌空袭通常在夜间进行,我军防空作战必须提升夜战能力;敌经常采用隐形飞机实施空袭,我们必须要有发现隐形飞机的能力;敌可能采取反辐射导弹攻击我防空兵阵地,我们必须具备避让反辐射导弹攻击的能力;敌空袭兵器多为高性能航空器,必须提高对敌空袭兵器发现和毁歼概率。
带着炮与战争发展变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带着一群对炮充满无比热爱之情、对打赢未来战争敢于担当责任的官兵,陈志勇迎着全军上下掀起的装备技术革新和装备信息化建设热潮,踏着部队科技大练兵的节拍,沐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阳光雨露,沿着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变革创新的征途艰难地上路了。

跟随陈志勇奋战多年的某团团长王述均谈起他们这些年来的革新成果,难掩自豪:“陈师长领衔和指导攻关小组的同志们,在火炮革新的攻坚战中冲锋,经常是废寝忘食地搞实验,通宵达旦地查资料。”他们在某式指挥仪上加装红外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研制出“高炮红外热成像火控系统”,提高了高炮部队夜间作战、抗击敌隐形飞机,避让反辐射导弹攻击的能力;在“高炮红外热成像火控系统”的基础上改装火控计算机,研制成“数字化高炮红外火控系统”,解决了火控计算速度慢、精度低、操作繁琐的难题;又在“数字化高炮红外火控系统”基础上升级网络通信功能,形成了集目标探测跟踪、火控诸元计算、火力指挥控制于一体的火控网——“数字化高炮红外火控网”,实现了在火控网内目标信息传输共享,强化了火控诸元传输共享、连分火射击、营集火射击等技、战术功能。累累硕果中蕴含的曲折与艰辛,把某团营长冯国杰的思绪拉回到2000年6月的军事训练分析会上。当时,一些营连长提出:某高炮进行夜间射击“找不到,测不准”的问题难以解决。时任高炮旅长的陈志勇一听随口就说:“问题出在指挥仪上,必须对指挥仪进行信息化改造”。

“这个办法试过,没有多大效果。”一位营长提出反对意见。

“就我这些年对高炮的研究感觉,肯定是指挥仪的问题,没效果是因为没改造到位。”陈志勇用坚定的语气说:“盯着指挥仪的革新下工夫,这个方向没有错。”

会后,陈志勇带着旅指挥仪站长到科研院所对指挥仪改装展开研讨论证,到夜间训练场对“看不见,测不准”进行集中分析,反复试验,找到了影响和制约指挥仪性能发挥的因素,原来夜暗条件下,夜间航模小不便于发现,测距机因天黑容易出现较大误差。
随着战争的发展,越来越古怪神秘的高科技武器装备,身着信息化外衣,在深邃的夜空中用人的智慧闪耀着克敌制胜的光芒。某高炮旅的每名官兵都忘不了一个特别的日子,2001年7月21日这天,晚风轻拂的夜色漆黑如墨。晚20时13分,陈志勇组织该旅一个连的官兵,用装备了红外热成像系统和激光测距系统的指挥仪,指挥高炮一举命中2700米高空的目标。第一次实现了夜间射击炮响靶落的梦想。这是该连官兵在不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下,对改装的指挥仪进行千余次试验的回报。

远望夜空中绽开的“美丽花朵”,陈志勇说:“从当初的夜间‘看不见,测不准’,到后来的一部指挥仪带动6个高炮连实施夜间精确射击,用3年时间解决了大问题,这不仅是战斗力大幅跃升的标志,更重要的是让官兵们明白,人就是驾驭战争之神去打赢未来战争,掌控未来战场发展变化的主导者。”

(三)

被新军事变革的信息化浪潮推到预备役高炮师师长岗位的陈志勇,感受最深的是责任,看得最真的是差距:办公室电话不忙,训练场上没口号,多数干部都不懂雷达发现空中目标运用的是什么原理,不知道有多少种常用跟踪方法。还有更严重的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高炮师,全师所有干部中仅有7人懂高炮,别说专业部队,连业余都算不上!至于当今新军事变革中的那些全军上下搞得如火如荼的高科技、信息化、数字化,官兵们都说:“这些东西在预备役部队,无从谈起。”

预备役也是部队,也应该按照现代化、正规化的标准来建。下午宣布任预备役高炮师师长的命令时,陈志勇就开始在脑海中描绘着预备役部队现代化、正规化、信息化的前景图,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如何按作战部队的标准来建设预备役师的问题。

在一次会上,师党委围绕“预备役部队建设究竟怎么定位,怎么抓”,组织全师官兵展开大讨论。

“预备役部队也要打仗啊!一旦真的打起仗来,你们怎么办呢?”陈志勇带着这个问题来问官兵。

一些官兵相视一笑,不以为然地说:“预备役部队,大仗轮不上,小仗用不上。” 这样的观点,准确地说,是部分官兵对军人职责使命的模糊认识和思想懈怠。
“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使命是什么?担负着哪些主要任务?”陈志勇带着这个问题在全师范围内调查,很多人都不能够回答全面。

行为的散漫其根源在于思想的散漫,改造和消除散漫思想,唯一的办法是灌输新思想。陈志勇说:“我刚从作战部队来,尽管跟预备役有区别,但我明白一点,预备役部队也是要打仗的部队,不管是预备役还是其他什么,只要是部队,就得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准来抓建,就得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

“从18世纪末,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建立预备役制度以来,预备役部队日益受到重视,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48小时内动员30万预备役人员参战,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预备役部队参战的奇迹……”

一系列关于预备役基础知识的普及课就这样开始了,当陈志勇讲到世界各国预备役部队的发展建设,特别是美国的预备役部队接近现役部队战斗力,在海湾战争中参战达26.5万人、科索沃战争中参战达3.3万人,占美国参战总兵力的一半时,课堂骚动起来……

没想到啊!预备役部队还要真参战打仗!

没想到啊!预备役部队还担负着那么重要的使命任务!

没想到啊!战争离我们那么近,而自己离打赢的要求差距那么远……
这么多没想到,原因在哪里呢?陈志勇的话语直指要害:“缺乏军人的职责使命和战争意识,对战争认识模糊,没有警惕性,不知道战争就在身边,就在眼前;思想作风不扎实,训练秩序不规范、时间少、参训率低,官兵没有军人的样子和素质。部队没有战斗力,一旦遇到军事行动和突发性的大项任务,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台下听讲的官兵面面相觑,内心深受震动。

渐渐地,正规的训练、战备、值班、交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恢复建立。陈志勇笑问门口站得笔挺的卫兵:“感觉如何?”

卫兵说:“报告师长,到部队好几年,总算找到当兵的感觉了。”

“要对得起军人这个称呼,就得按这些规章制度办,也必须这么办,你才能像个真正的军人,我们这个预备役高炮师才像个军队的样子。”

怎么才能让这支预备役部队各项建设基础越来越牢固,作风越来越扎实,尽快形成整体战斗力,成为闻令而动、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雄狮劲旅?放眼沉默的炮群,陈志勇在不停地思考。

(四)

纵览世界风云,没有哪一个军人会希望发生战争,可一旦真的烽烟燃起,又没有任何一个军人不渴望打赢战争。 跟着战争后面跑,永远打不了胜仗。靠什么去打赢明天的战争?这是每一个军人都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先祖们用枪炮火药,推进战争的进度。今天,现代军人们不甘落后,正以信息化数字化腾飞的理念超越当今战争思想变革的速度。陈志勇说:“未来有什么样的战争,就得用什么样的思想去指挥,打赢才有把握。不追赶战争的脚步,没有超越战争的思想,军人就会被战争和战场牵着鼻子走,要想让打赢战争不只是一种梦想,我们必须迈开追赶战争的脚步,探触超越战争的思想。”

一个时代的最大事件是它最优秀的思想。一个军人最优秀的标志,是他超越战争的思想,只有思想超越战争,才能打赢战争。从战火硝烟中厮杀出来的那一刻起,陈志勇的思想时刻都被战火煅烧着。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既让他的思想不断升级,又使他在现代战争脉搏的跳动中领略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巨大威力。
既然军人为战争而生,那么,打赢战争就应该是每个军人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未来战争彰显的信息化数字化等高科技模式,同样需要用信息化数字化思想武装的军人才能打赢。陈志勇带领机关人员和各团主官到成飞集团、移动公司等12家企业科研院所学习参观,以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开展得风生水起,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气息弥漫在预备役高炮师每名官兵的脑海中。

从南京某研究所买来的高速靶机,以及某防空兵学院新研发的雷达、通信干扰机等信息化数字化装备,不断涌入预备役高炮师,与官兵们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的训练实践和打赢思想无缝对接。通讯、电子、光学、卫星遥测,各门类各专业的博士、硕士人才,纷纷编入预备役高炮师的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卫星通讯、软件开发等专业技术分队。预备役高炮师在陈志勇带领下,向着信息化数字化展翅的羽翼日渐丰满。 一时间,荒郊野外的训练场,夜黑风急的炮阵地,凡涉及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战场,都有陈志勇带领官兵们星夜奋战的身影。集数据库管理、文电处理、标图作业、指挥控制、辅助决策于一体的“预备役防空兵团指挥系统”亮相该师。他们组织开发的“数字化作战系统”“防空兵模拟化训练中心”“改进型多功能无人机系统”等20多项革新成果分别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思想的转变,技术的革新让这支预备役部队大步前进。

大西北某综合训练场,千里机动的红、蓝两军正激烈鏖战,蓝军的远程空袭、电子干扰、黑客侵袭等轮番攻击,突然瘫痪了红军的指挥系统。预备役高炮师某团团长魏泽带领心理战网络分队,即刻展开猛烈反击,反侦、抗扰、防毁,红军“中军帐”传出的捷报让战场态势瞬息万变。

向天怒吼的炮声让宁静的西南高原某综合训练场变得热闹起来。陈志勇带领的师团机关、保障分队及8个战炮连,千人百车机动两天两夜,刚到集结地域,车炮都还未拉到战位,天上突然“敌机”轰鸣……

“各炮群准备阻拦射击”!陈志勇指挥部队沉着迎战。

集快速动员、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防护于一体的“防空兵数字化作战系统”迅速启动,官兵们快速占领阵地、组网射击!

频传的捷报一个比一个令人兴奋。
导调考核的军区首长赞叹:“这就是全军区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的样板。”

谁能想到,陈志勇指挥的这支部队是典型的军民融合式部队。官兵们在十天前还是庄稼地里忙活的农民、车间上班的企业员工、机关公务员、保安治安队员,还有远在外地打工的复员退伍军人。此后的24天实弹战术演练,陈志勇组织官兵们相继进行适应性训练,夜间射击、信息化装备实验论证和指挥所演习、野营正规化建设演练,先后命中12具拖靶,以5次空中开花取得军区及总部考核组“实弹射击”“指挥所演习”两个“全优”好成绩。

他们展开防空兵师、团机关带实兵信息化条件下快速动员及反空袭作战研究性演习;师首长机关带各团进行实弹战术演习;他们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防空兵群指挥所演习……陈志勇带领的预备役高炮师在多重考验中把自己锤炼成一支能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防空雄师”。

心血与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看着作战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士气昂扬的训练场景,陈志勇充满自信,豪迈地说:“我们这支信息化数字化武装起来的高炮师,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定有必胜的准备和决心。”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05/11/6313054_0.shtml(一)

当高射炮兵纯属意外。

陈志勇说,1976年3月,他入伍到原昆明军区某高炮团指挥连通信班,整天在外巡查维护通信线路、练收放线和无线报话。当兵第一年,团里举行训练大比武,他夺得报话专业第一。

这是陈志勇参军到部队取得的首个第一。无线班新战士参加比武竞赛取得报话专业第一,团领导很纳闷,说:“不仅爆出冷门,还有点新闻的意味。”在颁奖时,他特意问陈志勇:“你入伍前做什么工作?”

“报告首长,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在贵州农村当了两年知青”。

“是知识青年,又有文化,好!”

正巧赶上团里要选拔一个人去学雷达修理,团领导研究人选时说,一部雷达成千上万个电阻元件,真要搞明白,得选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学才行。

这个有知识有文化、外出学习雷达修理技术的名额很自然地落到了陈志勇的头上。

在全团官兵一片羡慕的目光中,陈志勇踏上了外出“镀金”之路。

面对雷达上许许多多不知名的电子元件及复杂结构,他用自己认为最笨的办法,死记硬背,几个月下来,硬是把雷达上的每一个元件、组合原理都熟记在心。结业考试,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所有成绩都是优秀。

优秀,为陈志勇的理想和人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入伍才两年多时间,好多人都还在为当班长而努力的时候,陈志勇却因各方面都优秀被提为干部,被任命为高炮团雷达修理技师。
优秀,尤其是一名军人的优秀,必然要经得起战场的检验。陈志勇任雷达技师刚两个月,西南边陲战火突燃,高炮团毅然参战担负防空作战任务。

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战机的轰鸣声,如惊雷响彻天际,弥漫的硝烟似浓雾笼罩着阵地,还有疾风骤雨般的炮弹如长了眼睛似的在敌阵地开花……突然,雷达出现故障,在高炮上纵横捭阖的炮手们顿时傻眼了,隆隆炮声戛然而止,战机的轰鸣依旧。

尽管与雷达接触才很短时间,但陈志勇早已明白,雷达失灵对于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高炮部队来说,岂止是傻眼,根本就是瞎眼!

全团就这一台雷达,还是很老式装备。战场情况危机四伏,团长命令陈志勇:想尽一切办法,立即修复雷达。

陈志勇双眼直盯着雷达屏幕,脑子里飞速闪现着那一个个熟记在心的电阻元件,其原理、功能作用,哪怕是细如发丝的线路断开,都有可能导致雷达故障。正确的判断,总是来自于对整体情况的娴熟。当陈志勇排除那个细如发丝的电阻断开故障时,天空中叫嚣的敌机,在100多公里以外就被雷达紧紧钳住。

战争结束,陈志勇胸前的那枚二等军功章格外耀眼。团领导在给陈志勇戴军功章时说:“一个优秀的雷达技师也应该成为优秀的炮兵指挥员。”

就这么偶然,陈志勇被选送到某炮兵学院学习深造后,任团司令部作训参谋。5年后,时任炮兵营副营长的陈志勇第二次出征,再经战火洗礼,一直从高炮营长干到高炮团长,高炮旅长。令陈志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预备役部队,又任高炮师师长。陈志勇说:“看来这一生不仅与高炮有缘,还得与高炮相伴了。”

(二)

行进在嘹亮的军歌声中,陈志勇蓦然回首,才发现战争与炮占据了自己的大半人生。
面对战争之神,作为炮兵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的陈志勇对高炮的深厚情感已书写成军旅岁月的句句诗行,伴随隆隆的炮声震撼在心灵最深处。尤其是那两场战火,总是让陈志勇对火炮充满昂扬的敬意。

双手抚摸着炮,陈志勇说:“从我当上炮兵那天起,就时刻关注着世界上各式各样的炮,把炮的发展变革与未来战场紧密对接。”

深入研究当今世界近几年来发生和正在进行的战争、战例时,陈志勇发现,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已是战争的主要样式并贯穿战争的始终。产生如此认识的陈志勇,把目光紧紧盯在伊拉克战争的作战思想和战场发展态势上。这场战争打开了高科技条件下打赢现代战争的思想之门,目睹刀光剑影、变幻莫测的战场,全世界军人被战火灼烧的眼睛也被擦亮,仰望星空,猛然间看到了什么是现代战争,什么是高科技。当然,他们也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究竟有多高?

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高度有多高,战争发展的速度就有多快!超越战争的思想,实质就是超越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高度和战争发展的速度。

陈志勇更加坚定了自己多年来对高炮发展变革的研究,伊拉克战争使他这个炮兵指挥员大开眼界之后,对高炮防空也有了新认识,高射炮主要靠人工操作,可以摆脱制电磁权的局限和束缚投入作战。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反空袭期间,联军损失的38架飞机,大多数都是在低空飞行中被高射炮兵击落的。再看看那些比高射炮先进的防空导弹,都因制导系统不如美军,又受对方强烈的电磁干扰,很少能击中目标。这让人领略了作为战争之神的高射炮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的飞扬神采。

那么,自己带的部队也能有打赢的实力和底气吗?想到这个问题,阵阵难以名状的感怀和强烈的差距感在陈志勇的心底悄然涌起。

反复研究海湾战争中空袭作战的样式特点,陈志勇理清了炮与战争在发展变革中的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敌空袭通常在夜间进行,我军防空作战必须提升夜战能力;敌经常采用隐形飞机实施空袭,我们必须要有发现隐形飞机的能力;敌可能采取反辐射导弹攻击我防空兵阵地,我们必须具备避让反辐射导弹攻击的能力;敌空袭兵器多为高性能航空器,必须提高对敌空袭兵器发现和毁歼概率。
带着炮与战争发展变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带着一群对炮充满无比热爱之情、对打赢未来战争敢于担当责任的官兵,陈志勇迎着全军上下掀起的装备技术革新和装备信息化建设热潮,踏着部队科技大练兵的节拍,沐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阳光雨露,沿着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变革创新的征途艰难地上路了。

跟随陈志勇奋战多年的某团团长王述均谈起他们这些年来的革新成果,难掩自豪:“陈师长领衔和指导攻关小组的同志们,在火炮革新的攻坚战中冲锋,经常是废寝忘食地搞实验,通宵达旦地查资料。”他们在某式指挥仪上加装红外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研制出“高炮红外热成像火控系统”,提高了高炮部队夜间作战、抗击敌隐形飞机,避让反辐射导弹攻击的能力;在“高炮红外热成像火控系统”的基础上改装火控计算机,研制成“数字化高炮红外火控系统”,解决了火控计算速度慢、精度低、操作繁琐的难题;又在“数字化高炮红外火控系统”基础上升级网络通信功能,形成了集目标探测跟踪、火控诸元计算、火力指挥控制于一体的火控网——“数字化高炮红外火控网”,实现了在火控网内目标信息传输共享,强化了火控诸元传输共享、连分火射击、营集火射击等技、战术功能。累累硕果中蕴含的曲折与艰辛,把某团营长冯国杰的思绪拉回到2000年6月的军事训练分析会上。当时,一些营连长提出:某高炮进行夜间射击“找不到,测不准”的问题难以解决。时任高炮旅长的陈志勇一听随口就说:“问题出在指挥仪上,必须对指挥仪进行信息化改造”。

“这个办法试过,没有多大效果。”一位营长提出反对意见。

“就我这些年对高炮的研究感觉,肯定是指挥仪的问题,没效果是因为没改造到位。”陈志勇用坚定的语气说:“盯着指挥仪的革新下工夫,这个方向没有错。”

会后,陈志勇带着旅指挥仪站长到科研院所对指挥仪改装展开研讨论证,到夜间训练场对“看不见,测不准”进行集中分析,反复试验,找到了影响和制约指挥仪性能发挥的因素,原来夜暗条件下,夜间航模小不便于发现,测距机因天黑容易出现较大误差。
随着战争的发展,越来越古怪神秘的高科技武器装备,身着信息化外衣,在深邃的夜空中用人的智慧闪耀着克敌制胜的光芒。某高炮旅的每名官兵都忘不了一个特别的日子,2001年7月21日这天,晚风轻拂的夜色漆黑如墨。晚20时13分,陈志勇组织该旅一个连的官兵,用装备了红外热成像系统和激光测距系统的指挥仪,指挥高炮一举命中2700米高空的目标。第一次实现了夜间射击炮响靶落的梦想。这是该连官兵在不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下,对改装的指挥仪进行千余次试验的回报。

远望夜空中绽开的“美丽花朵”,陈志勇说:“从当初的夜间‘看不见,测不准’,到后来的一部指挥仪带动6个高炮连实施夜间精确射击,用3年时间解决了大问题,这不仅是战斗力大幅跃升的标志,更重要的是让官兵们明白,人就是驾驭战争之神去打赢未来战争,掌控未来战场发展变化的主导者。”

(三)

被新军事变革的信息化浪潮推到预备役高炮师师长岗位的陈志勇,感受最深的是责任,看得最真的是差距:办公室电话不忙,训练场上没口号,多数干部都不懂雷达发现空中目标运用的是什么原理,不知道有多少种常用跟踪方法。还有更严重的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高炮师,全师所有干部中仅有7人懂高炮,别说专业部队,连业余都算不上!至于当今新军事变革中的那些全军上下搞得如火如荼的高科技、信息化、数字化,官兵们都说:“这些东西在预备役部队,无从谈起。”

预备役也是部队,也应该按照现代化、正规化的标准来建。下午宣布任预备役高炮师师长的命令时,陈志勇就开始在脑海中描绘着预备役部队现代化、正规化、信息化的前景图,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如何按作战部队的标准来建设预备役师的问题。

在一次会上,师党委围绕“预备役部队建设究竟怎么定位,怎么抓”,组织全师官兵展开大讨论。

“预备役部队也要打仗啊!一旦真的打起仗来,你们怎么办呢?”陈志勇带着这个问题来问官兵。

一些官兵相视一笑,不以为然地说:“预备役部队,大仗轮不上,小仗用不上。” 这样的观点,准确地说,是部分官兵对军人职责使命的模糊认识和思想懈怠。
“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使命是什么?担负着哪些主要任务?”陈志勇带着这个问题在全师范围内调查,很多人都不能够回答全面。

行为的散漫其根源在于思想的散漫,改造和消除散漫思想,唯一的办法是灌输新思想。陈志勇说:“我刚从作战部队来,尽管跟预备役有区别,但我明白一点,预备役部队也是要打仗的部队,不管是预备役还是其他什么,只要是部队,就得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准来抓建,就得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

“从18世纪末,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建立预备役制度以来,预备役部队日益受到重视,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48小时内动员30万预备役人员参战,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预备役部队参战的奇迹……”

一系列关于预备役基础知识的普及课就这样开始了,当陈志勇讲到世界各国预备役部队的发展建设,特别是美国的预备役部队接近现役部队战斗力,在海湾战争中参战达26.5万人、科索沃战争中参战达3.3万人,占美国参战总兵力的一半时,课堂骚动起来……

没想到啊!预备役部队还要真参战打仗!

没想到啊!预备役部队还担负着那么重要的使命任务!

没想到啊!战争离我们那么近,而自己离打赢的要求差距那么远……
这么多没想到,原因在哪里呢?陈志勇的话语直指要害:“缺乏军人的职责使命和战争意识,对战争认识模糊,没有警惕性,不知道战争就在身边,就在眼前;思想作风不扎实,训练秩序不规范、时间少、参训率低,官兵没有军人的样子和素质。部队没有战斗力,一旦遇到军事行动和突发性的大项任务,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台下听讲的官兵面面相觑,内心深受震动。

渐渐地,正规的训练、战备、值班、交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恢复建立。陈志勇笑问门口站得笔挺的卫兵:“感觉如何?”

卫兵说:“报告师长,到部队好几年,总算找到当兵的感觉了。”

“要对得起军人这个称呼,就得按这些规章制度办,也必须这么办,你才能像个真正的军人,我们这个预备役高炮师才像个军队的样子。”

怎么才能让这支预备役部队各项建设基础越来越牢固,作风越来越扎实,尽快形成整体战斗力,成为闻令而动、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雄狮劲旅?放眼沉默的炮群,陈志勇在不停地思考。

(四)

纵览世界风云,没有哪一个军人会希望发生战争,可一旦真的烽烟燃起,又没有任何一个军人不渴望打赢战争。 跟着战争后面跑,永远打不了胜仗。靠什么去打赢明天的战争?这是每一个军人都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先祖们用枪炮火药,推进战争的进度。今天,现代军人们不甘落后,正以信息化数字化腾飞的理念超越当今战争思想变革的速度。陈志勇说:“未来有什么样的战争,就得用什么样的思想去指挥,打赢才有把握。不追赶战争的脚步,没有超越战争的思想,军人就会被战争和战场牵着鼻子走,要想让打赢战争不只是一种梦想,我们必须迈开追赶战争的脚步,探触超越战争的思想。”

一个时代的最大事件是它最优秀的思想。一个军人最优秀的标志,是他超越战争的思想,只有思想超越战争,才能打赢战争。从战火硝烟中厮杀出来的那一刻起,陈志勇的思想时刻都被战火煅烧着。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既让他的思想不断升级,又使他在现代战争脉搏的跳动中领略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巨大威力。
既然军人为战争而生,那么,打赢战争就应该是每个军人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未来战争彰显的信息化数字化等高科技模式,同样需要用信息化数字化思想武装的军人才能打赢。陈志勇带领机关人员和各团主官到成飞集团、移动公司等12家企业科研院所学习参观,以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开展得风生水起,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气息弥漫在预备役高炮师每名官兵的脑海中。

从南京某研究所买来的高速靶机,以及某防空兵学院新研发的雷达、通信干扰机等信息化数字化装备,不断涌入预备役高炮师,与官兵们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的训练实践和打赢思想无缝对接。通讯、电子、光学、卫星遥测,各门类各专业的博士、硕士人才,纷纷编入预备役高炮师的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卫星通讯、软件开发等专业技术分队。预备役高炮师在陈志勇带领下,向着信息化数字化展翅的羽翼日渐丰满。 一时间,荒郊野外的训练场,夜黑风急的炮阵地,凡涉及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战场,都有陈志勇带领官兵们星夜奋战的身影。集数据库管理、文电处理、标图作业、指挥控制、辅助决策于一体的“预备役防空兵团指挥系统”亮相该师。他们组织开发的“数字化作战系统”“防空兵模拟化训练中心”“改进型多功能无人机系统”等20多项革新成果分别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思想的转变,技术的革新让这支预备役部队大步前进。

大西北某综合训练场,千里机动的红、蓝两军正激烈鏖战,蓝军的远程空袭、电子干扰、黑客侵袭等轮番攻击,突然瘫痪了红军的指挥系统。预备役高炮师某团团长魏泽带领心理战网络分队,即刻展开猛烈反击,反侦、抗扰、防毁,红军“中军帐”传出的捷报让战场态势瞬息万变。

向天怒吼的炮声让宁静的西南高原某综合训练场变得热闹起来。陈志勇带领的师团机关、保障分队及8个战炮连,千人百车机动两天两夜,刚到集结地域,车炮都还未拉到战位,天上突然“敌机”轰鸣……

“各炮群准备阻拦射击”!陈志勇指挥部队沉着迎战。

集快速动员、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防护于一体的“防空兵数字化作战系统”迅速启动,官兵们快速占领阵地、组网射击!

频传的捷报一个比一个令人兴奋。
导调考核的军区首长赞叹:“这就是全军区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的样板。”

谁能想到,陈志勇指挥的这支部队是典型的军民融合式部队。官兵们在十天前还是庄稼地里忙活的农民、车间上班的企业员工、机关公务员、保安治安队员,还有远在外地打工的复员退伍军人。此后的24天实弹战术演练,陈志勇组织官兵们相继进行适应性训练,夜间射击、信息化装备实验论证和指挥所演习、野营正规化建设演练,先后命中12具拖靶,以5次空中开花取得军区及总部考核组“实弹射击”“指挥所演习”两个“全优”好成绩。

他们展开防空兵师、团机关带实兵信息化条件下快速动员及反空袭作战研究性演习;师首长机关带各团进行实弹战术演习;他们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防空兵群指挥所演习……陈志勇带领的预备役高炮师在多重考验中把自己锤炼成一支能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防空雄师”。

心血与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看着作战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士气昂扬的训练场景,陈志勇充满自信,豪迈地说:“我们这支信息化数字化武装起来的高炮师,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定有必胜的准备和决心。”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05/11/6313054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