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掀起晚清翻案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08:49
中国掀起晚清翻案风

张从兴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界出现了一股“国学热”,随之而来的是寻根意识在哲学界、文学界、文化界乃至史学界的勃然兴起。

由于清朝是最接近当代的封建王朝,因此所谓的寻根意识主要是针对清朝。各界对清朝的学术、经济、政治等等展开了全面的讨论,令人叹为观止。


小说带动清史热潮

对比其他学术领域而言,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大。小说家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是较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


作者以全新的角度客观地评价百年来极具争议性的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还受到了高层的重视。据悉,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非常赞赏这部作品,还把它推荐给高级领导干部,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


另一名小说家二月河,则推出著名的历史小说《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三部曲。比较唐浩明而言,二月河的社会影响力更大,因为其中的两部(即《康熙》与《雍正》)已经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影响到了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


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中国也开始重视清末名人的“历史遗产”。1997年,内蒙古科左后旗投资人民币300万元兴建了博王府博物馆,纪念清末名将蒙古郡王僧格林沁;200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曾国藩湖南故居藏书楼“富厚堂”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昨天,合肥市政府投资近千万元人民币修缮的李鸿章享堂正式对外开放。


这一系列的工程,恐怕不单单是为了搞旅游创汇,其背后应有更复杂的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


另一项值得注意的大事是,从民国以来就为史学界倡议多年的《清史》编撰工程,终于在今年初获得中国官方的正式支持,由副总理李岚清出面肯定。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76岁的戴逸教授被委任为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根据戴逸初步设想,编纂清史工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体工程,即约为3000万字的清史;二是基础工程,即搜集整理出版清代档案文献。


这项工程非常浩大,估计须要十年才能完成。


评价慈禧是关键

在“官修清史” 尘埃落定的前后,如何评价清朝人物,尤其是晚清人物,也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争议重点。


晚清中国的政治核心人物是慈禧太后。可以说,如何看待清末历史,慈禧太后的评价是个关键。


各种观点中,辽宁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徐彻的看法比较“前卫”。他在《慈禧的第一次垂帘》文中,给予西太后比较正面评价,称她是“敢作敢为的女子”。


与此同时,清末八旗兵是否真的“腐败不堪”也成讨论热点。最近,北大历史系的一名学生在“满族文化论坛”发表题为《一个汉族学生对满族的看法》,驳斥了多年以来认为八旗兵将在洋人面前不堪一击的历史成见,为八旗兵“昭雪沉冤”。


文章说,“在两次鸦片战争中,97%的敌军是被满蒙八旗军队所歼灭的,这个是历史事实。直到今天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依然用赞扬的文字书写着镇江满洲士兵勇敢和绿营兵临阵脱逃的无能,连恩格斯都为满洲人的大无畏所感动而赞誉有嘉。”


恩格斯曾在《英军对华新远征》一文中写道:“假如英军到处都遇到镇江那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中国掀起晚清翻案风

张从兴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界出现了一股“国学热”,随之而来的是寻根意识在哲学界、文学界、文化界乃至史学界的勃然兴起。

由于清朝是最接近当代的封建王朝,因此所谓的寻根意识主要是针对清朝。各界对清朝的学术、经济、政治等等展开了全面的讨论,令人叹为观止。


小说带动清史热潮

对比其他学术领域而言,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大。小说家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是较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


作者以全新的角度客观地评价百年来极具争议性的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还受到了高层的重视。据悉,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非常赞赏这部作品,还把它推荐给高级领导干部,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


另一名小说家二月河,则推出著名的历史小说《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三部曲。比较唐浩明而言,二月河的社会影响力更大,因为其中的两部(即《康熙》与《雍正》)已经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影响到了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


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中国也开始重视清末名人的“历史遗产”。1997年,内蒙古科左后旗投资人民币300万元兴建了博王府博物馆,纪念清末名将蒙古郡王僧格林沁;200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曾国藩湖南故居藏书楼“富厚堂”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昨天,合肥市政府投资近千万元人民币修缮的李鸿章享堂正式对外开放。


这一系列的工程,恐怕不单单是为了搞旅游创汇,其背后应有更复杂的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


另一项值得注意的大事是,从民国以来就为史学界倡议多年的《清史》编撰工程,终于在今年初获得中国官方的正式支持,由副总理李岚清出面肯定。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76岁的戴逸教授被委任为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根据戴逸初步设想,编纂清史工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体工程,即约为3000万字的清史;二是基础工程,即搜集整理出版清代档案文献。


这项工程非常浩大,估计须要十年才能完成。


评价慈禧是关键

在“官修清史” 尘埃落定的前后,如何评价清朝人物,尤其是晚清人物,也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争议重点。


晚清中国的政治核心人物是慈禧太后。可以说,如何看待清末历史,慈禧太后的评价是个关键。


各种观点中,辽宁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徐彻的看法比较“前卫”。他在《慈禧的第一次垂帘》文中,给予西太后比较正面评价,称她是“敢作敢为的女子”。


与此同时,清末八旗兵是否真的“腐败不堪”也成讨论热点。最近,北大历史系的一名学生在“满族文化论坛”发表题为《一个汉族学生对满族的看法》,驳斥了多年以来认为八旗兵将在洋人面前不堪一击的历史成见,为八旗兵“昭雪沉冤”。


文章说,“在两次鸦片战争中,97%的敌军是被满蒙八旗军队所歼灭的,这个是历史事实。直到今天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依然用赞扬的文字书写着镇江满洲士兵勇敢和绿营兵临阵脱逃的无能,连恩格斯都为满洲人的大无畏所感动而赞誉有嘉。”


恩格斯曾在《英军对华新远征》一文中写道:“假如英军到处都遇到镇江那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蒙八旗的的确勇猛,僧格林沁使我们看到了蒙古人士中保有极强的战斗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咸丰也对蒙古军队对抗英法联军抱有极大希望。但我对满八旗的勇猛持保留态度。因为他们在嘉靖剿白莲教时表现的无能之至,别忘了那时清政府靠的是绿营才平定了白莲教。而且在太平天国时满军表现的同样无能。
重修史书是正确的。建国以后90年代之前修的大部分史书简直没法看。冯暴动都被灌以起义的美名,是地主就是压迫农民。太绝对化了。重修是有好处的。
对历史要反省、再反省。要重修什么?到了能正确定论时候了吗?
就只是反省?我不这么认为。所谓重修,是为了还历史以真相,让世人看到真实的历史。至于是否会反省,那是世人的事,不是修史人的事。
每个王朝都对前朝进行丑化,这是正常的,不过我相信今后我们会对历史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
其实要真正的客观的看待历史是很难的
1,我不喜欢我有辫子
2,清末的各个不平等条约我不敢忘记
3,我不喜欢琼瑶的辫子戏(背景很多是在清朝)
所以我要说---翻案?!我呸!!!!!!!!!!!
我是满族人可是翻不翻案,我觉得无所谓!(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还翻个屁)

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我们现在的事实!

(别留给后人一个不真实的历史!)
客观的对待我们的过去,才能准确的走向将来!
历史是人创造的,我们也将创造历史!
一群臭老九,闲的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