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掀起“特斯拉风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1:51:25
http://t.cn/zTEVjh5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前景日渐变得模糊,至少资本市场对它的兴趣早已大不如前。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久,直到近期一股“特斯拉风潮”席卷中国股市。

特斯拉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新晋美国汽车制造商,它的产品仅有纯电动车。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宣布扭亏为盈,这时投资者意识到其股价在18个月内已经实现翻倍。

特斯拉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很酷的名字,它的经营成功和股价表现引发了诸多中国投资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板块个股都为之沸腾。从以新能源汽车著称的整车生产商比亚迪,到金瑞科技、江苏国泰等锂电池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再到均胜电子这样的电池管理系统生产商,无不出现了股价大幅上涨。一夜之间,中国股市中好像出现了不少与特斯拉相关的个股。

但实际情况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上市公司直接进入特斯拉的供应链,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上市公司直接受益特斯拉的发展。这还暂且不提特斯拉本身也只是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那么,这股“特斯拉概念”炒作风潮到底是以什么样的逻辑发展的呢?它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逻辑,是看好特斯拉所代表的纯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需求,因此整车生产商将明显受益。第二种逻辑,是特斯拉的模式将被大规模模仿,以至于特斯拉产品的相关技术产业链上游均不同程度受益。

在目前大涨的上市公司中,比亚迪是因为第一种逻辑,江苏国泰、均胜电子等是属于第二种逻辑。要判断这些逻辑靠谱不靠谱,首先得了解特斯拉。

特斯拉产品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并非新生产物,整车生产线也并非拥有遥不可及的技术优势,这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就是特斯拉的产品是可以被模仿的。因此,有观点认为,中国汽车整车生产厂商完全有能力做到与特斯拉媲美。

这未免有些太天真了。特斯拉的优势并非在物化的技术优势上,一切可以看到的都不复杂,到目前为止,特斯拉产品的成功关键,是突出的工业设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比如,特斯拉的电池仅仅是用了与笔记本电脑一样的锂电池,差异是五六节锂电池和数千节锂电池。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锂电池集合,但化解整合串联数千节锂电池面临的稳定性问题和安全性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技术。电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就是一个核心优势。此外,数千节锂电池带来的是约半吨重的重量,而特斯拉产品97%的车身都是铝材,大大降低了整车重量。更重要的是,特斯拉采用这样的电池技术,比其他厂商要承担更高的成本,但其产品定位高端时尚先锋,产品价格定位较高,目标客户对价格敏感度低可以覆盖成本压力。

特斯拉其他的技术创新还包括更改了发动机位置,采用三相感应电动机而非稀土永磁电动机等等。特斯拉还有另一项基础优势,那就是特斯拉将建设布满美国的超级充电网络,其电力来自于SolarCity,而SolarCity是特斯拉老板埃隆•马斯克拥有的另一家新能源公司。这就给特斯拉产品铺开了一张宏大的支持网络,甚至会令特斯拉的产品未来不花一分成本跑遍美国。

这些还只是特斯拉在产品设计和基础支持上的独特优势。特斯拉的营销优势和品牌优势也十分突出,其产品定位高端和品牌营销、汽车金融创新和产品设计更趋电子化,甚至会为客户上门安装充电装置。

或许中国企业也有能力模仿跟随,但在这些优势摆在台面上之前,只有特斯拉一家做到了。这才是真正的优势实力。作为跟随者和模仿者,不但永远只能落后于人,甚至还要面临自身技术的缺陷。如果说中国汽车生产厂商目前有与特斯拉相媲美的技术优势和设计优势,那么中国汽车品牌其实早可跻身全球前列。更不用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充电装置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特斯拉能否真正成功目前也只是一个疑问,毕竟这家公司也只是刚刚扭亏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厂商先不说会否成功,就算能否像特斯拉一样被赋予优势清晰的美好愿景,都是一个值得拷问的问题。

如果特斯拉未来成功了,自然也阻止不了大量的模仿者涌现,这样就会产生出为数不少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这些产能会否投入到市场中被消费者接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产能一旦形成,都会有相当的生命周期,这就对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特斯拉纯电动车零部件耗材需求形成拉动。即便是无效产能,只要它们出现,都是有利于上行游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长远来看,从新能源汽车上游去挖掘投资机会,逻辑相对还靠谱一些。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全世界也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股市中新能源汽车相关板块个股的上涨目前是主题概念炒作无疑,主题概念炒作虽然更依赖资金面,但毕竟这是一个相对宏大的概念,所以对主题逻辑也应该有所了解。更何况一旦主题向实际迈进,行业发展和股票投资终究是脱离不了基本面的。http://t.cn/zTEVjh5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前景日渐变得模糊,至少资本市场对它的兴趣早已大不如前。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久,直到近期一股“特斯拉风潮”席卷中国股市。

特斯拉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新晋美国汽车制造商,它的产品仅有纯电动车。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宣布扭亏为盈,这时投资者意识到其股价在18个月内已经实现翻倍。

特斯拉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很酷的名字,它的经营成功和股价表现引发了诸多中国投资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板块个股都为之沸腾。从以新能源汽车著称的整车生产商比亚迪,到金瑞科技、江苏国泰等锂电池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再到均胜电子这样的电池管理系统生产商,无不出现了股价大幅上涨。一夜之间,中国股市中好像出现了不少与特斯拉相关的个股。

但实际情况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上市公司直接进入特斯拉的供应链,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上市公司直接受益特斯拉的发展。这还暂且不提特斯拉本身也只是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那么,这股“特斯拉概念”炒作风潮到底是以什么样的逻辑发展的呢?它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逻辑,是看好特斯拉所代表的纯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需求,因此整车生产商将明显受益。第二种逻辑,是特斯拉的模式将被大规模模仿,以至于特斯拉产品的相关技术产业链上游均不同程度受益。

在目前大涨的上市公司中,比亚迪是因为第一种逻辑,江苏国泰、均胜电子等是属于第二种逻辑。要判断这些逻辑靠谱不靠谱,首先得了解特斯拉。

特斯拉产品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并非新生产物,整车生产线也并非拥有遥不可及的技术优势,这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就是特斯拉的产品是可以被模仿的。因此,有观点认为,中国汽车整车生产厂商完全有能力做到与特斯拉媲美。

这未免有些太天真了。特斯拉的优势并非在物化的技术优势上,一切可以看到的都不复杂,到目前为止,特斯拉产品的成功关键,是突出的工业设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比如,特斯拉的电池仅仅是用了与笔记本电脑一样的锂电池,差异是五六节锂电池和数千节锂电池。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锂电池集合,但化解整合串联数千节锂电池面临的稳定性问题和安全性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技术。电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就是一个核心优势。此外,数千节锂电池带来的是约半吨重的重量,而特斯拉产品97%的车身都是铝材,大大降低了整车重量。更重要的是,特斯拉采用这样的电池技术,比其他厂商要承担更高的成本,但其产品定位高端时尚先锋,产品价格定位较高,目标客户对价格敏感度低可以覆盖成本压力。

特斯拉其他的技术创新还包括更改了发动机位置,采用三相感应电动机而非稀土永磁电动机等等。特斯拉还有另一项基础优势,那就是特斯拉将建设布满美国的超级充电网络,其电力来自于SolarCity,而SolarCity是特斯拉老板埃隆•马斯克拥有的另一家新能源公司。这就给特斯拉产品铺开了一张宏大的支持网络,甚至会令特斯拉的产品未来不花一分成本跑遍美国。

这些还只是特斯拉在产品设计和基础支持上的独特优势。特斯拉的营销优势和品牌优势也十分突出,其产品定位高端和品牌营销、汽车金融创新和产品设计更趋电子化,甚至会为客户上门安装充电装置。

或许中国企业也有能力模仿跟随,但在这些优势摆在台面上之前,只有特斯拉一家做到了。这才是真正的优势实力。作为跟随者和模仿者,不但永远只能落后于人,甚至还要面临自身技术的缺陷。如果说中国汽车生产厂商目前有与特斯拉相媲美的技术优势和设计优势,那么中国汽车品牌其实早可跻身全球前列。更不用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充电装置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特斯拉能否真正成功目前也只是一个疑问,毕竟这家公司也只是刚刚扭亏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厂商先不说会否成功,就算能否像特斯拉一样被赋予优势清晰的美好愿景,都是一个值得拷问的问题。

如果特斯拉未来成功了,自然也阻止不了大量的模仿者涌现,这样就会产生出为数不少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这些产能会否投入到市场中被消费者接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产能一旦形成,都会有相当的生命周期,这就对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特斯拉纯电动车零部件耗材需求形成拉动。即便是无效产能,只要它们出现,都是有利于上行游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长远来看,从新能源汽车上游去挖掘投资机会,逻辑相对还靠谱一些。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全世界也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股市中新能源汽车相关板块个股的上涨目前是主题概念炒作无疑,主题概念炒作虽然更依赖资金面,但毕竟这是一个相对宏大的概念,所以对主题逻辑也应该有所了解。更何况一旦主题向实际迈进,行业发展和股票投资终究是脱离不了基本面的。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