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航空发动机快有大动作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16:01
风吹西北满眼春——两院院士及专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调研团来校考察纪实  
作者:王凡华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1-04-12 08:04


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终身院士法沃尔斯基说过这样的话:“所有飞行器上的东西,它们都是提高阻力增加重量的,惟独发动机是提高动力的。只要发动机好,绑上一块木板也能飞起来。”

正是这个让木板也能飞起来的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在被誉为工业之花的航空工业领域中,犹如皇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

今天,这颗明珠,注定要在西安这块土地上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古都西安,闻名于世的不仅仅是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对于从事航空技术的专家学者而言,这里还有得天独厚的科研教育基础。从基础科学到尖端技术,陕西是全国航空科研门类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



四月的古城西安,花木葱笼,春意盎然。

四月的西工大校园,青春洋溢,热情激荡。

4月11日,两院院士及专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调研组来校考察。此次调研是专程考察“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议题而来。

此次院士及专家考察团阵容可谓“豪华”。10名在航空教育、科研和工程技术领域颇有建树的两院院士,还有国家能源局、解放军总参谋部、总装备部和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等相关单位的技术专家;此外,调研组还特邀了空军工程大学、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中航工业航空基础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航工业试飞院、中航工业一飞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参观严重超时了——因为西工大的东西太多了”

调研团一行30多人,轻车简从,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学校超高温复合材料工程中心、无人机所、航宇动力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地。

院士专家们走一路调研一线,驻一地考察一片,西工大的魅力校园和良好的科研教学条件,令他们深感振奋,赞叹不已。同时,他们到车间、进实验室;查流程、看产品,与学校领导深入交流,与科研人员全面接触,共同研讨,为学校发展会诊把脉,为航空发动机相关学科建设出谋划策。

“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获得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学校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在我国新型航空航天产品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位于西安阎良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调研团听取了学校的有关汇报。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发展,材料是基础。”不少专家深有感触。

在中国最大的中小型无人机研发基地——西工大365所内,调研团亲身感受了航空动力对于无人机技术进步的重大作用。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中,由西工大自主研制生产的10架无人机组成的无人机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院士、专家们通过视频资料和现场科研人员一起重温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现在实验开始做了吗?做到什么程度了?做这么一个成品大致需要多少钱?”在航宇动力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们向在场的科研人员详细了解航空发动机相关技术攻关的实验情况。他们要求学校相关人员不回避问题,讲真话、说实情,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院士们频频点头,露出满意的神情。

在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大家围在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制造技术及应用的展台前,热情讨论,亲切交流。学校突破了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加工关键技术,解决了严重制约我国新型航空发动机结构创新和技术跨越的核心部件制造瓶颈,并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走出最后一个参观点的时候,一位来自中航工业的专家看了看表,“呦!我们的参观严重超时了!”

“那是因为西工大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看来我们只能压缩点吃饭的时间了。”另一位专家笑着回答道。

一路考察、一路思索、一路建议……院士、专家们言语间充满着对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一腔赤诚和深切的责任感。




“西工大愿为祖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下午6点,学校汇报交流会在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调研团成员,学校领导陈小筑、姜澄宇、王润孝、翁志黔、魏炳波,校长助理、发展计划处处长张骏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党委书记陈小筑代表学校简要致辞,欢迎调研组来校考察。

校长姜澄宇做了汇报发言。姜澄宇说,西工大历来重视航空发动机相关专业学科的建设,开展了一批基础技术研究,解决了一批型号研制的关键问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与研究平台,建设了综合交叉的航空宇航动力技术中心。

结合此次专项调研考察,学校表示,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就必须要坚持自力更生,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培养高端人才,必须加大国家投入。

姜澄宇建议道,希望国家尽早将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希望航空发动机走型谱化发展道路,希望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产业,而一代发动机决定了一代飞机。

目前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自主研发飞机,但只有美、俄、英、法等国能够全型谱自主研发先进全航空发动机,此项技术的转移历来受到严格限制。美国国防部十大严格保密行业中,航空发动机占第二位。

美国《美国关键技术计划说明书》中说:“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技术精深、使一个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它需要国家充分保护并利用该领域的成果、长期数据和经验积累,以及国家大量的投资。”美国在《2020联合设想》中提出的构成美国未来战略基础的九大优势技术,航空喷气发动机被列在第二位,放在核技术之前。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最初的仿制、改进到可以独立设计制造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发展道路。

姜澄宇说,航空发动机代表了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当前设立实施国产航空发动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分必要,“西工大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随后,动力与能源学院院长何国强、材料学院院长李贺军、动力与能源学院教授周新海、教务处处长吴丁毅等,先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做了主题发言。




“2011年是航空发动机的春天到了”

百年航空报国志,仰天长啸“中国心”。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院士代表们结合参观考察的感受,畅所欲言。

尹泽勇院士指出,航空发动机是独立于飞机的大系统,是最为复杂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建立国家实施发动机重大专项,要像当年搞“两弹一星”工程一样,进行高强度的投入,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技术体系,培养人才队伍,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航空工业,最稀缺和宝贵的就是人才。

“作为学校来讲,怎么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框架内搞好产学研结合?怎么培养高端人才?” 尹泽勇也向在座的学校代表提出了一项难题。

“2011年是航空发动机的春天到了”冯培德院士开宗明义地讲道。冯院士表示,西工大对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我相信,西工大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学校能有一批高人进入技术决策层,能有一批强人进入技术攻关主力,能有一批能人特别是青年人尽快进入主战场。” 冯院士的发言引起了在座同志们的深深共鸣和感触。

李静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他长期致力于现代化科研管理规律的探索,重视发展战略研究。行事低调的他,言语不多,却切中肯綮,“希望学校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很多时候做了企业、研究所该做的事情,希望学校重视自身在科研活动中的定位问题。”

玉汝于成,有一种成长叫实力;

风正扬帆,有一种信念叫执着……

犹如蒸汽机的发明创造引发了西方工业革命,当历史的脚步走到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科技创新的步伐越迈越大,对于曾经拥有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而言尤其如此。由于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几乎涉及工程领域的所有学科,产业带动面广,但是其技术难度高,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靠零打碎敲的投入和“游击式”的发展方式很难使发动机研制、生产技术体系完善,需要国家将其作为重大科技专项这种模式来促进发展。

尽管我国已经继美、英、俄、法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实现了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的跨越,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迈进,但是目前军用发动机种类不全,民用发动机几乎是空白,而且技术及产业基础仍然薄弱,专门人才缺乏。

院士和专家们纷纷表示,航空发动机列为重大专项是航空产业作为长期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必要支撑,有利于在国家的统筹下,规划和实施研发、生产战略。通过统筹相关人力、财力和物力,打破部门界限,群策群力,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资源集成,建立完善航空发动机技术体系和规划落实航空发动机型号谱系。



西安,一座钟灵毓秀的文明古城。徜徉其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可以感受到豪迈的秦风秦韵,触碰到古老的秦砖汉瓦,领略着十三朝古都的神韵……

西北工业大学,一所以新中国航空人才“摇篮”著称的高等院校。走进校园,我们强烈感受到师生员工这样的不懈追求——给祖国的飞机装上一颗“中国心”,不仅是一代先驱们的理想,也是当代西工大师生的不二选择。

激情跨越,创新发展;真情奉献,宠辱不惊……

伴随着三秦大地昂扬奋进的发展脚步,西北工业大学几经磨砺,几多艰辛,就像一抹彩虹,清晰而醒目的悬挂在天空,在祖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历程上镌刻上“西工大”的名字……改变的是不断发展的航空科技,唯一不变的是西工大人航空报国的拳拳情怀。风吹西北满眼春——两院院士及专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调研团来校考察纪实  
作者:王凡华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1-04-12 08:04


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终身院士法沃尔斯基说过这样的话:“所有飞行器上的东西,它们都是提高阻力增加重量的,惟独发动机是提高动力的。只要发动机好,绑上一块木板也能飞起来。”

正是这个让木板也能飞起来的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在被誉为工业之花的航空工业领域中,犹如皇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

今天,这颗明珠,注定要在西安这块土地上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古都西安,闻名于世的不仅仅是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对于从事航空技术的专家学者而言,这里还有得天独厚的科研教育基础。从基础科学到尖端技术,陕西是全国航空科研门类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



四月的古城西安,花木葱笼,春意盎然。

四月的西工大校园,青春洋溢,热情激荡。

4月11日,两院院士及专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调研组来校考察。此次调研是专程考察“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议题而来。

此次院士及专家考察团阵容可谓“豪华”。10名在航空教育、科研和工程技术领域颇有建树的两院院士,还有国家能源局、解放军总参谋部、总装备部和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等相关单位的技术专家;此外,调研组还特邀了空军工程大学、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中航工业航空基础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航工业试飞院、中航工业一飞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参观严重超时了——因为西工大的东西太多了”

调研团一行30多人,轻车简从,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学校超高温复合材料工程中心、无人机所、航宇动力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地。

院士专家们走一路调研一线,驻一地考察一片,西工大的魅力校园和良好的科研教学条件,令他们深感振奋,赞叹不已。同时,他们到车间、进实验室;查流程、看产品,与学校领导深入交流,与科研人员全面接触,共同研讨,为学校发展会诊把脉,为航空发动机相关学科建设出谋划策。

“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获得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学校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在我国新型航空航天产品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位于西安阎良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调研团听取了学校的有关汇报。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发展,材料是基础。”不少专家深有感触。

在中国最大的中小型无人机研发基地——西工大365所内,调研团亲身感受了航空动力对于无人机技术进步的重大作用。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中,由西工大自主研制生产的10架无人机组成的无人机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院士、专家们通过视频资料和现场科研人员一起重温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现在实验开始做了吗?做到什么程度了?做这么一个成品大致需要多少钱?”在航宇动力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们向在场的科研人员详细了解航空发动机相关技术攻关的实验情况。他们要求学校相关人员不回避问题,讲真话、说实情,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院士们频频点头,露出满意的神情。

在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大家围在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制造技术及应用的展台前,热情讨论,亲切交流。学校突破了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加工关键技术,解决了严重制约我国新型航空发动机结构创新和技术跨越的核心部件制造瓶颈,并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走出最后一个参观点的时候,一位来自中航工业的专家看了看表,“呦!我们的参观严重超时了!”

“那是因为西工大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看来我们只能压缩点吃饭的时间了。”另一位专家笑着回答道。

一路考察、一路思索、一路建议……院士、专家们言语间充满着对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一腔赤诚和深切的责任感。




“西工大愿为祖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下午6点,学校汇报交流会在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调研团成员,学校领导陈小筑、姜澄宇、王润孝、翁志黔、魏炳波,校长助理、发展计划处处长张骏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党委书记陈小筑代表学校简要致辞,欢迎调研组来校考察。

校长姜澄宇做了汇报发言。姜澄宇说,西工大历来重视航空发动机相关专业学科的建设,开展了一批基础技术研究,解决了一批型号研制的关键问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与研究平台,建设了综合交叉的航空宇航动力技术中心。

结合此次专项调研考察,学校表示,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就必须要坚持自力更生,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培养高端人才,必须加大国家投入。

姜澄宇建议道,希望国家尽早将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希望航空发动机走型谱化发展道路,希望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产业,而一代发动机决定了一代飞机。

目前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自主研发飞机,但只有美、俄、英、法等国能够全型谱自主研发先进全航空发动机,此项技术的转移历来受到严格限制。美国国防部十大严格保密行业中,航空发动机占第二位。

美国《美国关键技术计划说明书》中说:“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技术精深、使一个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它需要国家充分保护并利用该领域的成果、长期数据和经验积累,以及国家大量的投资。”美国在《2020联合设想》中提出的构成美国未来战略基础的九大优势技术,航空喷气发动机被列在第二位,放在核技术之前。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最初的仿制、改进到可以独立设计制造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发展道路。

姜澄宇说,航空发动机代表了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当前设立实施国产航空发动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分必要,“西工大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随后,动力与能源学院院长何国强、材料学院院长李贺军、动力与能源学院教授周新海、教务处处长吴丁毅等,先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做了主题发言。




“2011年是航空发动机的春天到了”

百年航空报国志,仰天长啸“中国心”。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院士代表们结合参观考察的感受,畅所欲言。

尹泽勇院士指出,航空发动机是独立于飞机的大系统,是最为复杂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建立国家实施发动机重大专项,要像当年搞“两弹一星”工程一样,进行高强度的投入,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技术体系,培养人才队伍,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航空工业,最稀缺和宝贵的就是人才。

“作为学校来讲,怎么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框架内搞好产学研结合?怎么培养高端人才?” 尹泽勇也向在座的学校代表提出了一项难题。

“2011年是航空发动机的春天到了”冯培德院士开宗明义地讲道。冯院士表示,西工大对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我相信,西工大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学校能有一批高人进入技术决策层,能有一批强人进入技术攻关主力,能有一批能人特别是青年人尽快进入主战场。” 冯院士的发言引起了在座同志们的深深共鸣和感触。

李静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他长期致力于现代化科研管理规律的探索,重视发展战略研究。行事低调的他,言语不多,却切中肯綮,“希望学校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很多时候做了企业、研究所该做的事情,希望学校重视自身在科研活动中的定位问题。”

玉汝于成,有一种成长叫实力;

风正扬帆,有一种信念叫执着……

犹如蒸汽机的发明创造引发了西方工业革命,当历史的脚步走到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科技创新的步伐越迈越大,对于曾经拥有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而言尤其如此。由于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几乎涉及工程领域的所有学科,产业带动面广,但是其技术难度高,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靠零打碎敲的投入和“游击式”的发展方式很难使发动机研制、生产技术体系完善,需要国家将其作为重大科技专项这种模式来促进发展。

尽管我国已经继美、英、俄、法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实现了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的跨越,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迈进,但是目前军用发动机种类不全,民用发动机几乎是空白,而且技术及产业基础仍然薄弱,专门人才缺乏。

院士和专家们纷纷表示,航空发动机列为重大专项是航空产业作为长期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必要支撑,有利于在国家的统筹下,规划和实施研发、生产战略。通过统筹相关人力、财力和物力,打破部门界限,群策群力,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资源集成,建立完善航空发动机技术体系和规划落实航空发动机型号谱系。



西安,一座钟灵毓秀的文明古城。徜徉其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可以感受到豪迈的秦风秦韵,触碰到古老的秦砖汉瓦,领略着十三朝古都的神韵……

西北工业大学,一所以新中国航空人才“摇篮”著称的高等院校。走进校园,我们强烈感受到师生员工这样的不懈追求——给祖国的飞机装上一颗“中国心”,不仅是一代先驱们的理想,也是当代西工大师生的不二选择。

激情跨越,创新发展;真情奉献,宠辱不惊……

伴随着三秦大地昂扬奋进的发展脚步,西北工业大学几经磨砺,几多艰辛,就像一抹彩虹,清晰而醒目的悬挂在天空,在祖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历程上镌刻上“西工大”的名字……改变的是不断发展的航空科技,唯一不变的是西工大人航空报国的拳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