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支出与“凡勃伦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19:35:19
我国国防支出与“凡勃伦效应”
张 慧

2011-04-04  来源:国防报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了2011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其中国防费预算相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2.7%。这一增长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应当看到,我国国防费用增长,是在物价指数不断上涨情况下的补偿性增长;单就为国家打造安全发展环境而言,国家的国防支出规模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我国的国防费仅占当年GDP的1.5%,远低于世界平均3%的水平。

    国防支出应在一国的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比例,这不仅是现实防卫所需,也是获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更大空间的现实要求。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提出,为获取社会认同和安全感,有能力者总是要购买一些昂贵且非必需的奢侈品,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凡勃伦效应”(Veblen effects)。如果把一个国家视为一个消费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凡勃伦效应”也表现为增加国防开支,向其他国家展现实力和优势,包括彰显军事威慑实力、确保快反速决能力、建立结盟威慑力量、发展国防威慑潜力等四个方面。

    彰显军事威慑实力

    凡勃伦认为,炫耀行为的动机都是出于竞争因素。国家之间的交往,也存在着竞争行为。建立和保持一系列关键军事能力,以战胜当前的挑战并应对未来的威胁,示敌以威,便是各国投入财政资金消费军事威慑效用的表现。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有一句名言:“说话要和气,但是,手中要有大棒!”则是这种以实力慑止或遏制对方使用武力思想的体现。具体表现为通过战备演习、大型阅兵、军队出访等手段“表威于敌”,以武力炫耀的方式来遏制危机的爆发或升级。

    确保快反速决能力

    现代战争中,为了追求应战的快速反应以及实施打击的有效性,各国所使用的武器越来越先进,并力求通过速战速决,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美国在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期间,就重点使用了高新技术武器进行迅猛有力的突击,其中包括EC—130E心理战飞机、战斧式巡航导弹GBU—28钻地弹等等。一些中小国家或地区也通过不断增加军费、采购先进武器装备,试图获得慑止外敌入侵的能力。

    建立结盟威慑力量

    一些发达国家借对外援助等方式,对落后国家进行操控,甚至决定这些“盟国”的军事预算和编制,掌握和训练这些国家的军队,进而对其国内政治生活产生影响;而受援国常常被迫接受发达国家附带的苛刻条件,成为施援国的追随者。以美国为例,二战后,美国的所谓对外“援助”主要包括“直接军事援助”、“防御支持”、“技术援助”、“开发援助”、“总统临时基金”等项目。这些对外援助虽然名目繁多,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直接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服务。

    发展国防威慑潜力

    列宁曾经指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现代条件下,政治、经济、科技等构成的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防威慑的基础,反映了一国国防实力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表现为一国军民兼容的程度和平战转换的能力。它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的特殊政治行为方式,是一种通过可能使用或暂时尚未使用的国防后备力量,影响“敌方”的战略判断,使其因得不偿失而放弃军事行动,从而达到维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的国家行为。此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维护国防安全的坚定决心,也是一种无形的潜在国防威慑力量。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民族凝聚力,将坚决维护国防安全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国民的心中,并使外国国民充分了解本国人民的国防观念,将坚决维护国防安全的观念彰显出来,将敢打必胜的决心用实际行动“炫耀”出来,也是一种强有力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无形威慑。

    (作者系军事经济学院讲师)





http://chn.chinamil.com.cn/xwpdxw/2011-04/04/content_4416090.htm我国国防支出与“凡勃伦效应”
张 慧

2011-04-04  来源:国防报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了2011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其中国防费预算相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2.7%。这一增长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应当看到,我国国防费用增长,是在物价指数不断上涨情况下的补偿性增长;单就为国家打造安全发展环境而言,国家的国防支出规模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我国的国防费仅占当年GDP的1.5%,远低于世界平均3%的水平。

    国防支出应在一国的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比例,这不仅是现实防卫所需,也是获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更大空间的现实要求。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提出,为获取社会认同和安全感,有能力者总是要购买一些昂贵且非必需的奢侈品,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凡勃伦效应”(Veblen effects)。如果把一个国家视为一个消费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凡勃伦效应”也表现为增加国防开支,向其他国家展现实力和优势,包括彰显军事威慑实力、确保快反速决能力、建立结盟威慑力量、发展国防威慑潜力等四个方面。

    彰显军事威慑实力

    凡勃伦认为,炫耀行为的动机都是出于竞争因素。国家之间的交往,也存在着竞争行为。建立和保持一系列关键军事能力,以战胜当前的挑战并应对未来的威胁,示敌以威,便是各国投入财政资金消费军事威慑效用的表现。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有一句名言:“说话要和气,但是,手中要有大棒!”则是这种以实力慑止或遏制对方使用武力思想的体现。具体表现为通过战备演习、大型阅兵、军队出访等手段“表威于敌”,以武力炫耀的方式来遏制危机的爆发或升级。

    确保快反速决能力

    现代战争中,为了追求应战的快速反应以及实施打击的有效性,各国所使用的武器越来越先进,并力求通过速战速决,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美国在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期间,就重点使用了高新技术武器进行迅猛有力的突击,其中包括EC—130E心理战飞机、战斧式巡航导弹GBU—28钻地弹等等。一些中小国家或地区也通过不断增加军费、采购先进武器装备,试图获得慑止外敌入侵的能力。

    建立结盟威慑力量

    一些发达国家借对外援助等方式,对落后国家进行操控,甚至决定这些“盟国”的军事预算和编制,掌握和训练这些国家的军队,进而对其国内政治生活产生影响;而受援国常常被迫接受发达国家附带的苛刻条件,成为施援国的追随者。以美国为例,二战后,美国的所谓对外“援助”主要包括“直接军事援助”、“防御支持”、“技术援助”、“开发援助”、“总统临时基金”等项目。这些对外援助虽然名目繁多,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直接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服务。

    发展国防威慑潜力

    列宁曾经指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现代条件下,政治、经济、科技等构成的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防威慑的基础,反映了一国国防实力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表现为一国军民兼容的程度和平战转换的能力。它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的特殊政治行为方式,是一种通过可能使用或暂时尚未使用的国防后备力量,影响“敌方”的战略判断,使其因得不偿失而放弃军事行动,从而达到维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的国家行为。此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维护国防安全的坚定决心,也是一种无形的潜在国防威慑力量。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民族凝聚力,将坚决维护国防安全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国民的心中,并使外国国民充分了解本国人民的国防观念,将坚决维护国防安全的观念彰显出来,将敢打必胜的决心用实际行动“炫耀”出来,也是一种强有力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无形威慑。

    (作者系军事经济学院讲师)





http://chn.chinamil.com.cn/xwpdxw/2011-04/04/content_4416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