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反舰导弹发动机仿制自西方产品(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21:12:19
中国新型反舰导弹发动机仿制自西方产品(图)2011-03-22  来源: 新华网(广州) 

核心提示:1998年3月,某型导弹动机在试车时意外出现了涡轮轴断裂的质量问题。该型导弹发动机研仿西方国家某产品,试验以来,技术问题层出不穷。导弹发动机研制单位、机关都同意发动机下马。海军装备部天津局某军代表室总代表谭汉清用8天定位故障,拯救了该系列导弹的发展。


海军装备部天津局某军代表室总代表谭汉清在是视察工作


国产鹰击83反舰导弹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试验定型时间也大约是在2000年左右。


2发2成!在北方某海域进行的某新型导弹飞行试验顺利完成,试验现场和指挥部一片欢腾。
设计人员认为该型导弹可以进入下一发试验工作,而海军装备部天津局某军代表室总代表谭汉清经过认真分析,却认为问题远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在他的坚持下,军地双方再次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4个深层次技术问题,引起型号总师系统的高度重视,为后续试验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样的经历在谭汉清的工作中是再普通不过的。多年来,他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发现和处理了多起质量隐患,让千余枚新型导弹傲刺苍穹。
“给我15天时间,我一定解决问题”
1998年3月,辽西某试验基地,银妆素裹,天寒地冻。某型导弹定型试验在即,而发动机在试车时却意外地出现了涡轮轴断裂的质量问题,部队和工业部门心急如焚,上级领导更是捏着一把汗。
问题分析会上,一场关于发动机命运的争论如火如荼。
导弹发动机研制单位、机关都同意发动机下马,撤场计划甚至都已出炉。会后,局总工程师樊同升心存疑虑,他找到时任型号主管军代表的谭汉清,将担忧和盘托出。
樊总的忧虑不无道理。该型导弹发动机研仿西方国家某型产品,飞行试验以来,技术问题层出不穷。坚持还是退却?试验队员一片迷茫。往前走,注定困难重重,就此退却,几年的辛苦劳动必将付之东流。更重要的是,一旦放弃,该型导弹动力系统从此将成为真正的短板,完全受制于人。
不轻言放弃的谭汉清拿到试验数据,分析了整整一夜,心里有了底儿。他找到机关领导、专家解释,详尽汇报了自己的技术分析。
“我有一个大胆的判断,该型导弹发动机技术难题就快见底!”面对机关领导,30出头的谭汉清目光炯炯,“给我15天时间,我一定解决问题。”
于是,谭汉清与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奋勇攻关,8天后,故障迅速定位。
总师向他翘起大拇指:“你改变了一个型号,你挽救了一个行业!”
接下来的导弹飞行试验异常顺利,型号顺利定型。同时,由于谭汉清的坚持,解决了整个型号动力系统的问题,为后续型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未来海战的胜利,这个责任我们承担!”
某新型导弹设计过程中,谭汉清根据导弹未来作战需求,通过深入调研,大胆建议用光纤陀螺替代激光陀螺。然而,他的方案一提出,就引来一片质疑声。
“新型导弹已经定型,再更改设计,面临的风险谁承担?”“如果重新设计,研制工期就要延后,谁来负责?”专家论证会上,一个个紧迫的质疑压得谭汉清喘不过气来。他心里十分清楚,若采用原设计方案,型号研制已经定型,没有任何技术风险,但是一旦更改设计,风险也相应增加,新装备批产时间也可能受影响。
但他还有一本账。光纤陀螺仪虽是新生事物,但与激光陀螺相比,具有更高的集成度,体积更小,灵敏度更高,动态范围宽、寿命长等优点。在西方先进国家,光纤陀螺仪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导航仪器中的关键部件。更重要的是,光纤陀螺仪生产周期短,易于制造。按导弹年度生产计划,根本无法达到激光陀螺仪的生产节点,而使用光纤陀螺仪,技术短板将完全克服。
他知难而进,对设计更改方案反复推敲、论证,多次登门向专家讨教,并对国外同类装备的发展现状、国内的技术储备、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等逐一仔细研究,并与机关领导、承制单位两总系统进行了反复沟通。
在方案讨论会上,谭汉清讲述了光纤陀螺仪显著的优点、灵活的结构和诱人的前景,并郑重表示:“一味求稳,就会在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上掉队!为了未来海战的胜利,这个责任我们承担!”他代表军方郑重地在评审意见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方案终于通过。工业部门按照新的设计方案打了3发试验弹,取得圆满成功,型号得以顺利定型,导航系统生产周期的短板迎刃而解。
“自找苦吃”的有心人
2009年初,海军反舰导弹武器系统专家会议在北京某研究院举行,议题锁定未来导弹发展方略。会场里,坐的都是该行业的权威和专家。
会议从一开始就争论激烈,到最后,渐渐形成发展远程反舰导弹与中程反舰导弹两派,僵持不下,莫衷一是。作为主管军代表室总代表,谭汉清的意见无疑极具分量。主持人问:“谭汉清同志,你是什么意见?”
谭汉清说:“我想给大家补充几个具体的材料。第一个是我国卫星情况,当前,我国现有北斗卫星数量较少,在信息来源和融合等方面不能依赖国外的GPS;第二个是远程反舰导弹与中程反舰导弹的时间跨度、经费需求、技术储备等情况……”


举座皆惊!此前,大家几乎都从宏观层面谈两型导弹武器发展的必要性,谁也想不到一个基层代表室的总代表,一下子拿出这么多如此具体的材料。
为什么谭汉清能够掌握那么多情况?答案并不复杂:他是个有心人。此次会议,为了找到支撑论点足够多的材料,他连续几个月泡在资料室,查阅了1000多份图纸和数十种中外刊物,与总师、工艺员和工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有人说,他是自找苦吃,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紧张。正是这种异乎寻常的“紧张”,培养了他异于常人的特质:总能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接近事物的本质。
近年来,为了武器战斗力生成需要,谭汉清主动作为,主导和参与了几十项科技革新,取得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http://war.news.163.com/11/0322/10/6VO91HIU00011MTO.html中国新型反舰导弹发动机仿制自西方产品(图)2011-03-22  来源: 新华网(广州) 

核心提示:1998年3月,某型导弹动机在试车时意外出现了涡轮轴断裂的质量问题。该型导弹发动机研仿西方国家某产品,试验以来,技术问题层出不穷。导弹发动机研制单位、机关都同意发动机下马。海军装备部天津局某军代表室总代表谭汉清用8天定位故障,拯救了该系列导弹的发展。


海军装备部天津局某军代表室总代表谭汉清在是视察工作


国产鹰击83反舰导弹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试验定型时间也大约是在2000年左右。


2发2成!在北方某海域进行的某新型导弹飞行试验顺利完成,试验现场和指挥部一片欢腾。
设计人员认为该型导弹可以进入下一发试验工作,而海军装备部天津局某军代表室总代表谭汉清经过认真分析,却认为问题远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在他的坚持下,军地双方再次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4个深层次技术问题,引起型号总师系统的高度重视,为后续试验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样的经历在谭汉清的工作中是再普通不过的。多年来,他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发现和处理了多起质量隐患,让千余枚新型导弹傲刺苍穹。
“给我15天时间,我一定解决问题”
1998年3月,辽西某试验基地,银妆素裹,天寒地冻。某型导弹定型试验在即,而发动机在试车时却意外地出现了涡轮轴断裂的质量问题,部队和工业部门心急如焚,上级领导更是捏着一把汗。
问题分析会上,一场关于发动机命运的争论如火如荼。
导弹发动机研制单位、机关都同意发动机下马,撤场计划甚至都已出炉。会后,局总工程师樊同升心存疑虑,他找到时任型号主管军代表的谭汉清,将担忧和盘托出。
樊总的忧虑不无道理。该型导弹发动机研仿西方国家某型产品,飞行试验以来,技术问题层出不穷。坚持还是退却?试验队员一片迷茫。往前走,注定困难重重,就此退却,几年的辛苦劳动必将付之东流。更重要的是,一旦放弃,该型导弹动力系统从此将成为真正的短板,完全受制于人。
不轻言放弃的谭汉清拿到试验数据,分析了整整一夜,心里有了底儿。他找到机关领导、专家解释,详尽汇报了自己的技术分析。
“我有一个大胆的判断,该型导弹发动机技术难题就快见底!”面对机关领导,30出头的谭汉清目光炯炯,“给我15天时间,我一定解决问题。”
于是,谭汉清与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奋勇攻关,8天后,故障迅速定位。
总师向他翘起大拇指:“你改变了一个型号,你挽救了一个行业!”
接下来的导弹飞行试验异常顺利,型号顺利定型。同时,由于谭汉清的坚持,解决了整个型号动力系统的问题,为后续型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未来海战的胜利,这个责任我们承担!”
某新型导弹设计过程中,谭汉清根据导弹未来作战需求,通过深入调研,大胆建议用光纤陀螺替代激光陀螺。然而,他的方案一提出,就引来一片质疑声。
“新型导弹已经定型,再更改设计,面临的风险谁承担?”“如果重新设计,研制工期就要延后,谁来负责?”专家论证会上,一个个紧迫的质疑压得谭汉清喘不过气来。他心里十分清楚,若采用原设计方案,型号研制已经定型,没有任何技术风险,但是一旦更改设计,风险也相应增加,新装备批产时间也可能受影响。
但他还有一本账。光纤陀螺仪虽是新生事物,但与激光陀螺相比,具有更高的集成度,体积更小,灵敏度更高,动态范围宽、寿命长等优点。在西方先进国家,光纤陀螺仪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导航仪器中的关键部件。更重要的是,光纤陀螺仪生产周期短,易于制造。按导弹年度生产计划,根本无法达到激光陀螺仪的生产节点,而使用光纤陀螺仪,技术短板将完全克服。
他知难而进,对设计更改方案反复推敲、论证,多次登门向专家讨教,并对国外同类装备的发展现状、国内的技术储备、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等逐一仔细研究,并与机关领导、承制单位两总系统进行了反复沟通。
在方案讨论会上,谭汉清讲述了光纤陀螺仪显著的优点、灵活的结构和诱人的前景,并郑重表示:“一味求稳,就会在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上掉队!为了未来海战的胜利,这个责任我们承担!”他代表军方郑重地在评审意见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方案终于通过。工业部门按照新的设计方案打了3发试验弹,取得圆满成功,型号得以顺利定型,导航系统生产周期的短板迎刃而解。
“自找苦吃”的有心人
2009年初,海军反舰导弹武器系统专家会议在北京某研究院举行,议题锁定未来导弹发展方略。会场里,坐的都是该行业的权威和专家。
会议从一开始就争论激烈,到最后,渐渐形成发展远程反舰导弹与中程反舰导弹两派,僵持不下,莫衷一是。作为主管军代表室总代表,谭汉清的意见无疑极具分量。主持人问:“谭汉清同志,你是什么意见?”
谭汉清说:“我想给大家补充几个具体的材料。第一个是我国卫星情况,当前,我国现有北斗卫星数量较少,在信息来源和融合等方面不能依赖国外的GPS;第二个是远程反舰导弹与中程反舰导弹的时间跨度、经费需求、技术储备等情况……”


举座皆惊!此前,大家几乎都从宏观层面谈两型导弹武器发展的必要性,谁也想不到一个基层代表室的总代表,一下子拿出这么多如此具体的材料。
为什么谭汉清能够掌握那么多情况?答案并不复杂:他是个有心人。此次会议,为了找到支撑论点足够多的材料,他连续几个月泡在资料室,查阅了1000多份图纸和数十种中外刊物,与总师、工艺员和工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有人说,他是自找苦吃,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紧张。正是这种异乎寻常的“紧张”,培养了他异于常人的特质:总能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接近事物的本质。
近年来,为了武器战斗力生成需要,谭汉清主动作为,主导和参与了几十项科技革新,取得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http://war.news.163.com/11/0322/10/6VO91HIU00011MTO.html
人家找上门来咋办
风卷云 发表于 2011-3-22 17:50
布谷哇?摸虚玛丽安娜正忙着呢
本来是谭汉清先生的事迹报道。但是题目起得不伦不类,还要来个核心提示。足见记者或编辑的低劣水平或别有用心。
层出不穷 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翘起大拇指 有心人

举座皆惊

我是不是到了铁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