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时报:没有规矩的年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59:54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规矩的故事。

规矩,它是一种规则和章程,是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在职业体育竞赛中,是办法、依据和准绳。

中国篮协不是不懂规矩的群体。恰恰相反,每个赛季之前制定颁发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竞赛规程”,证明他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懂规矩”。可惜所有这些,都只是他们施加给俱乐部、球员、教练以及其他人的规矩。作为“创始人”,他们似乎不需要遵守这些规矩。

最让人郁闷的便是朝令夕改,事情太多,举个刚刚发生的例子:3月14日下午,中国篮协通过手机短信告知部分篮球记者,当晚举行的晚餐媒体沙龙要投票评选CBA常规赛MVP。因为是一次临时性的通知,在收到短信前,几乎所有记者对此事不知情。17点之前,中国篮协再次发出短信,宣布评选活动暂时取消。这也让北京之外的媒体松了一口气:至少咱还有资格投票不是?

怎么没规矩?

“服务媒体”名存实亡

在李元伟时代初期的2004-2005赛季,中国篮协在CBA历史上第一次喊出了“服务赞助商,服务媒体,服务球迷”的口号,上文所述的晚餐媒体沙龙,就诞生于那个时期。

信兰成重回篮管中心后,中国篮协在媒体服务方面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不好详加评述。但立足于本赛季,至少有两件事可以反映出“服务媒体”的名存实亡:一件是广东电视台记者黎晔在山西拍摄球迷争端时,被球场保安强行无理扣押;一件是上海客场输给福建的比赛后,当场比赛技术代表刘建华在新闻发布会上驱逐《新闻晨报》记者朱俊。

中国篮协也不是没有指派过新闻监督员。但他们并非中国篮协下属工作人员,多数是新闻领域的专家和记者;其次,因为人手不足,新闻监督不可能在每一轮比赛出现于每一块球场。黎晔最终安全离开被扣押的“小房间”,靠的不是新闻监督员,而是佛山队的高层和球员。

山西俱乐部事后在中国篮协官网上刊登道歉信,其内容竟然没有一句涉及负责联赛监管的中国篮协。这封道歉信当时也只在篮协官网上挂了一天,如今再去寻找,已被彻底“毁尸灭迹”。至于刘建华与朱俊的冲突,除部分媒体有零星报道外,似乎从未引起过中国篮协的关注。

怎么没规矩?

“集中选援”死灰复燃

虽说目前还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但俱乐部基本已经做好了重新开始“外援集中选秀”的准备。毋庸置疑,这是联赛的倒退,是旧制度的死灰复燃。

有媒体分析认为,新疆队本赛季用130万美元年薪引进杜比产生了“蝴蝶效应”,催发了各俱乐部的“烧钱运动”。本赛季的外援水平,的确堪称历年来最高的一次。外援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球队的表现,一旦引进速度滞后或是看走眼,对战绩影响深远。国内球员水平最突出的卫冕冠军广东队,因为在外援问题上栽了跟头,导致球队在联赛初期成绩波动。反而是DG新世纪、浙江稠州银行两家俱乐部,得益于外援出色,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从投入中要成绩,开始体现出CBA职业化的趋势。想出成绩,俱乐部选择的外援就必须适应球队的打法,如此“烧钱”才烧得有价值,最起码可以提高观赏性的方式做到服务于球迷。但中国篮协以“培养年轻球员、加强外援管理”为借口,重新走上“集中选秀”的老路,等于阻止高水平外援流入中国市场。人为限制外援水平,势必导致部分球队无法得到适合自己的人选,不仅会打压俱乐部的竞争力,更会直接影响联赛的观赏性。

怎么没规矩?

“不务正业”民心尽失

CBA除了几个主要赞助商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的商业因素。中国篮协将全部经营权收归已有,交给盈方(中国)全权运作,球队除了门票销售和球衣冠名,没有自己的额外产业。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推广和运作,CBA必然步履蹒跚。虽然球员的职业化精神已有所提高,但对于各家俱乐部而言,职业化依然是一具空壳。联赛中,宏远、新世纪、新疆、福建是私营俱乐部,可以依靠投资人解决聘请体能教练、录像分析师、支付外援高工资等问题。但类似辽宁、江苏、山东等队伍,仍是各地体育局的“私有产业”,只要体育局认可,张庆鹏就可以转会新疆;体育局不同意,唐正东就只能“烂”在江苏。

这两桩转会事件,表面上是辽宁和江苏两家体育局势力强大,实则还是中国篮协在职业化环境下的懦弱不堪。更可笑的是,中国篮协连职业化中最基本的球员转会都无法保障。但中国篮协最失民心的地方还在于,他们不考虑在商业推广改变懦弱形象,却强行插手球场事务,以期显示自身权威:比如取消裁判员号码、禁止球场内大屏幕进行慢镜头重放、规定球场主持人不得播放如《忐忑》等“不符合赛场氛围”的音乐……

李元伟卸任后,CBA重新陷入封建家长制度,要在这暗无天日下,绝望地摸索着徘徊。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DG时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规矩的故事。

规矩,它是一种规则和章程,是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在职业体育竞赛中,是办法、依据和准绳。

中国篮协不是不懂规矩的群体。恰恰相反,每个赛季之前制定颁发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竞赛规程”,证明他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懂规矩”。可惜所有这些,都只是他们施加给俱乐部、球员、教练以及其他人的规矩。作为“创始人”,他们似乎不需要遵守这些规矩。

最让人郁闷的便是朝令夕改,事情太多,举个刚刚发生的例子:3月14日下午,中国篮协通过手机短信告知部分篮球记者,当晚举行的晚餐媒体沙龙要投票评选CBA常规赛MVP。因为是一次临时性的通知,在收到短信前,几乎所有记者对此事不知情。17点之前,中国篮协再次发出短信,宣布评选活动暂时取消。这也让北京之外的媒体松了一口气:至少咱还有资格投票不是?

怎么没规矩?

“服务媒体”名存实亡

在李元伟时代初期的2004-2005赛季,中国篮协在CBA历史上第一次喊出了“服务赞助商,服务媒体,服务球迷”的口号,上文所述的晚餐媒体沙龙,就诞生于那个时期。

信兰成重回篮管中心后,中国篮协在媒体服务方面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不好详加评述。但立足于本赛季,至少有两件事可以反映出“服务媒体”的名存实亡:一件是广东电视台记者黎晔在山西拍摄球迷争端时,被球场保安强行无理扣押;一件是上海客场输给福建的比赛后,当场比赛技术代表刘建华在新闻发布会上驱逐《新闻晨报》记者朱俊。

中国篮协也不是没有指派过新闻监督员。但他们并非中国篮协下属工作人员,多数是新闻领域的专家和记者;其次,因为人手不足,新闻监督不可能在每一轮比赛出现于每一块球场。黎晔最终安全离开被扣押的“小房间”,靠的不是新闻监督员,而是佛山队的高层和球员。

山西俱乐部事后在中国篮协官网上刊登道歉信,其内容竟然没有一句涉及负责联赛监管的中国篮协。这封道歉信当时也只在篮协官网上挂了一天,如今再去寻找,已被彻底“毁尸灭迹”。至于刘建华与朱俊的冲突,除部分媒体有零星报道外,似乎从未引起过中国篮协的关注。

怎么没规矩?

“集中选援”死灰复燃

虽说目前还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但俱乐部基本已经做好了重新开始“外援集中选秀”的准备。毋庸置疑,这是联赛的倒退,是旧制度的死灰复燃。

有媒体分析认为,新疆队本赛季用130万美元年薪引进杜比产生了“蝴蝶效应”,催发了各俱乐部的“烧钱运动”。本赛季的外援水平,的确堪称历年来最高的一次。外援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球队的表现,一旦引进速度滞后或是看走眼,对战绩影响深远。国内球员水平最突出的卫冕冠军广东队,因为在外援问题上栽了跟头,导致球队在联赛初期成绩波动。反而是DG新世纪、浙江稠州银行两家俱乐部,得益于外援出色,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从投入中要成绩,开始体现出CBA职业化的趋势。想出成绩,俱乐部选择的外援就必须适应球队的打法,如此“烧钱”才烧得有价值,最起码可以提高观赏性的方式做到服务于球迷。但中国篮协以“培养年轻球员、加强外援管理”为借口,重新走上“集中选秀”的老路,等于阻止高水平外援流入中国市场。人为限制外援水平,势必导致部分球队无法得到适合自己的人选,不仅会打压俱乐部的竞争力,更会直接影响联赛的观赏性。

怎么没规矩?

“不务正业”民心尽失

CBA除了几个主要赞助商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的商业因素。中国篮协将全部经营权收归已有,交给盈方(中国)全权运作,球队除了门票销售和球衣冠名,没有自己的额外产业。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推广和运作,CBA必然步履蹒跚。虽然球员的职业化精神已有所提高,但对于各家俱乐部而言,职业化依然是一具空壳。联赛中,宏远、新世纪、新疆、福建是私营俱乐部,可以依靠投资人解决聘请体能教练、录像分析师、支付外援高工资等问题。但类似辽宁、江苏、山东等队伍,仍是各地体育局的“私有产业”,只要体育局认可,张庆鹏就可以转会新疆;体育局不同意,唐正东就只能“烂”在江苏。

这两桩转会事件,表面上是辽宁和江苏两家体育局势力强大,实则还是中国篮协在职业化环境下的懦弱不堪。更可笑的是,中国篮协连职业化中最基本的球员转会都无法保障。但中国篮协最失民心的地方还在于,他们不考虑在商业推广改变懦弱形象,却强行插手球场事务,以期显示自身权威:比如取消裁判员号码、禁止球场内大屏幕进行慢镜头重放、规定球场主持人不得播放如《忐忑》等“不符合赛场氛围”的音乐……

李元伟卸任后,CBA重新陷入封建家长制度,要在这暗无天日下,绝望地摸索着徘徊。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DG时报)
砰砰! 发表于 2011-3-16 15:56

链接啊,兄弟,转帖要有链接的: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