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北京如何化解周边敌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00:33
联合早报8月24日邱震海文章指出,不带偏见地看,最近半年,尤其是台湾大选之后,北京面临的整体国际环境明显恶化。以台湾、美国为圆心,日本、俄罗斯和东南亚为圆周,近几个月北京面临的周边气氛,犹如四月的天气或充满怨恨的新娘的脸蛋,一霎间布满乌云。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几个月前所谓“中美关系是建交32年来最好的时期”的话语,经五二○后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的上的翻云覆雨而成为一场滑稽的记忆。日本与中国在东海大陆架能源问题上的争执,俄罗斯“安大线”的夭折,以及来自南海疆域的种种警示信号,均向人们作出某种提示。

  与此同时,北京最近正式提出“富国强兵”的口号,并以“能战方能言和”作为其逻辑注脚。东山和福建沿海等地的演习,则似乎从一个侧面强化了这一气氛。

  今年年初,笔者曾谈论过北京“战略新思维”迫在眉睫一事,文中预言,今年北京面临三件与其战略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即:朝鲜核问题、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三件大事,每一件都发生在中国的家门口乃至家门内,每一件都如已开始倒计时的定时炸弹,刻不容缓。

  半年多过去了,现在看来,真正困难的是台湾问题:不管过去十年北京对台政策有多少失误,事到如今,北京再多的善意或“新思维”都已无济于事,对外为陈水扁所置若罔闻,对内则难以为各种强硬派别和利益团体所接受。

  也正是在台湾问题的背景下,北京的军事强硬路线逐渐鲜明;而这一路线被放到中国整体国策框架下,就有了以强大国防保卫经济建设成果的迫切感。

切忌仅从台湾问题出发

  但北京需要非常清醒认识的一点是:台湾问题只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一个比较主要的方面。中国的整体国策,尤其是处理经济和国防的关系,切忌仅从台湾问题出发,而应综合考虑中国的长远利益。

  换言之,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至今,“和平崛起”之路已经展开,其实面临一个任何大国崛起过程中难免的浮躁和自我膨胀情绪;而这种情绪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阻止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严格说来,北京最近面临的的国际形势恶化,只是中国近年逐渐险恶的周边环境的一个缩影。无论在东北亚还是东南亚,抑或在中亚和南亚,从朝鲜核危机到南海海域争端,从台海危机到日益紧密的美日军事联盟,从美军尖刀直插后背的阿富汗到印巴潜在的核风险,中国面临的都是一团团正在炙热滚动的岩浆。

  究其原因,每一个潜在冲突点都有其直接契机和心理土壤,但从大框架上看无疑都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有关,而且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而由于台海危机而导致的战争风险,客观上加剧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恐惧。

  同时不可否认,中国近年从民间到政府的自我膨胀情绪,客观上成为这一紧张因素的催化剂。“大国外交”、“和平崛起”、“富国强兵”、“能战方能言和”等一系列口号和策略,在一个不恰当的时空环境里,将原本极富正面意义的事物推至极端,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要经历少则三四十年,多则五六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崛起之路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整个本世纪上半叶都将伴随中国的崛起过程。因此,北京有必要迅速化解目前围绕在中国周围的敌意,从而为今后几十年的崛起铺垫一个平稳的基础。

化解周边敌意的三个关键

  在这方面,北京须要把握住三个关键:一、正确评估国际形势,尤其是周边环境及其敌意程度对中国的影响;二、正确把握台湾问题的“度”及其在中国长远发展中的位置;三、正确把握“安全优先论”的尺度,及其对“中国威胁论”的副作用。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活跃,敌我难分。由于国际格局处于急剧重组过程中,因此各种势力(尤其是潜在敌对方)无不各自保持高度警觉,但又注重接触,希冀在探索式的互动中视对方政策取向来调整自身的政策。

  然而,正因如此,政策误判几率极高,决策者每每将互动中的临界行为视作实质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强硬措施,由此导致恶性循环。

  这一特点适用于中美、中日、中印和中俄关系,也适用于中国处理东南亚问题和台湾问题。而北京需要做的是:在探索式的互动中准确评估形势,恰当发放信号,从而使对方制定出友善的政策。

  当然,台湾问题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死结。但台湾问题除了可以运用上述思维外,同时还极须注意的是,中国的未来发展有其更为长远的利益,台湾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麻烦,但绝非决定性的障碍;切不可仅从台湾问题的角度来审视乃至确定国家长远策略。

  与此有关,北京也须十分谨慎处理所谓的“安全优先论”或“富国强兵”策略。当然,任何一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面临“经济优先还是安全优先”的两难命题,但国力强大只是一般情况下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若由此而导致周边敌意聚集(目前已有此趋势),那么一个军力强大的中国可能是一个更不安全的中国(更不要说由此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代价)。

  因此,虽然邓小平20年前的“韬光养晦”策略已有适应新形势的必要,但在相当长的阶段里,中国还是应选择“相对安全”的模式,亦即在基本消弥周边敌意的基础上,以先进但绝非超一流的军力,安享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内自由。

  在这方面,近年弥漫在大陆的轻外交、重军事的思潮,有必要引起北京的高度重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4 9:55:41编辑过]
联合早报8月24日邱震海文章指出,不带偏见地看,最近半年,尤其是台湾大选之后,北京面临的整体国际环境明显恶化。以台湾、美国为圆心,日本、俄罗斯和东南亚为圆周,近几个月北京面临的周边气氛,犹如四月的天气或充满怨恨的新娘的脸蛋,一霎间布满乌云。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几个月前所谓“中美关系是建交32年来最好的时期”的话语,经五二○后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的上的翻云覆雨而成为一场滑稽的记忆。日本与中国在东海大陆架能源问题上的争执,俄罗斯“安大线”的夭折,以及来自南海疆域的种种警示信号,均向人们作出某种提示。

  与此同时,北京最近正式提出“富国强兵”的口号,并以“能战方能言和”作为其逻辑注脚。东山和福建沿海等地的演习,则似乎从一个侧面强化了这一气氛。

  今年年初,笔者曾谈论过北京“战略新思维”迫在眉睫一事,文中预言,今年北京面临三件与其战略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即:朝鲜核问题、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三件大事,每一件都发生在中国的家门口乃至家门内,每一件都如已开始倒计时的定时炸弹,刻不容缓。

  半年多过去了,现在看来,真正困难的是台湾问题:不管过去十年北京对台政策有多少失误,事到如今,北京再多的善意或“新思维”都已无济于事,对外为陈水扁所置若罔闻,对内则难以为各种强硬派别和利益团体所接受。

  也正是在台湾问题的背景下,北京的军事强硬路线逐渐鲜明;而这一路线被放到中国整体国策框架下,就有了以强大国防保卫经济建设成果的迫切感。

切忌仅从台湾问题出发

  但北京需要非常清醒认识的一点是:台湾问题只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一个比较主要的方面。中国的整体国策,尤其是处理经济和国防的关系,切忌仅从台湾问题出发,而应综合考虑中国的长远利益。

  换言之,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至今,“和平崛起”之路已经展开,其实面临一个任何大国崛起过程中难免的浮躁和自我膨胀情绪;而这种情绪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阻止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严格说来,北京最近面临的的国际形势恶化,只是中国近年逐渐险恶的周边环境的一个缩影。无论在东北亚还是东南亚,抑或在中亚和南亚,从朝鲜核危机到南海海域争端,从台海危机到日益紧密的美日军事联盟,从美军尖刀直插后背的阿富汗到印巴潜在的核风险,中国面临的都是一团团正在炙热滚动的岩浆。

  究其原因,每一个潜在冲突点都有其直接契机和心理土壤,但从大框架上看无疑都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有关,而且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而由于台海危机而导致的战争风险,客观上加剧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恐惧。

  同时不可否认,中国近年从民间到政府的自我膨胀情绪,客观上成为这一紧张因素的催化剂。“大国外交”、“和平崛起”、“富国强兵”、“能战方能言和”等一系列口号和策略,在一个不恰当的时空环境里,将原本极富正面意义的事物推至极端,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要经历少则三四十年,多则五六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崛起之路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整个本世纪上半叶都将伴随中国的崛起过程。因此,北京有必要迅速化解目前围绕在中国周围的敌意,从而为今后几十年的崛起铺垫一个平稳的基础。

化解周边敌意的三个关键

  在这方面,北京须要把握住三个关键:一、正确评估国际形势,尤其是周边环境及其敌意程度对中国的影响;二、正确把握台湾问题的“度”及其在中国长远发展中的位置;三、正确把握“安全优先论”的尺度,及其对“中国威胁论”的副作用。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活跃,敌我难分。由于国际格局处于急剧重组过程中,因此各种势力(尤其是潜在敌对方)无不各自保持高度警觉,但又注重接触,希冀在探索式的互动中视对方政策取向来调整自身的政策。

  然而,正因如此,政策误判几率极高,决策者每每将互动中的临界行为视作实质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强硬措施,由此导致恶性循环。

  这一特点适用于中美、中日、中印和中俄关系,也适用于中国处理东南亚问题和台湾问题。而北京需要做的是:在探索式的互动中准确评估形势,恰当发放信号,从而使对方制定出友善的政策。

  当然,台湾问题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死结。但台湾问题除了可以运用上述思维外,同时还极须注意的是,中国的未来发展有其更为长远的利益,台湾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麻烦,但绝非决定性的障碍;切不可仅从台湾问题的角度来审视乃至确定国家长远策略。

  与此有关,北京也须十分谨慎处理所谓的“安全优先论”或“富国强兵”策略。当然,任何一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面临“经济优先还是安全优先”的两难命题,但国力强大只是一般情况下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若由此而导致周边敌意聚集(目前已有此趋势),那么一个军力强大的中国可能是一个更不安全的中国(更不要说由此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代价)。

  因此,虽然邓小平20年前的“韬光养晦”策略已有适应新形势的必要,但在相当长的阶段里,中国还是应选择“相对安全”的模式,亦即在基本消弥周边敌意的基础上,以先进但绝非超一流的军力,安享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内自由。

  在这方面,近年弥漫在大陆的轻外交、重军事的思潮,有必要引起北京的高度重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4 9:55:41编辑过]
邱震海是谁?
<B>以下是引用<I>sd4134162</I>在2004-8-24 10:05:00的发言:</B>
邱震海是谁?


[em11]
<B>以下是引用<I>sd4134162</I>在2004-8-24 10:05:00的发言:</B>
邱震海是谁?


是个垃圾,跟马立成同伙[em13]
马立成又是谁?[em04]
<P>且不问邱震海是何许认为 但是他的观点我还是不能接受.</P><P>难道台湾不是中国现在的一道坎吗?</P><P>当我们的车轮已经走到这里的时候,我不明白是不是还要我们的国家是在那里等待还是要我们的国家倒退"几步"审视现实的形式呢</P><P>如果台湾是中国的"紧箍咒" 难道你还能祈求等到我们的中国求得"真经"</P><P>记得每当有人念起咒语时,我们的中国是多么的痛苦,可就是我们的"真经"求来了又能怎样呢?</P><P>还记得毛主席的几首诗词吗</P><P>拿来现在我们品品</P><P>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P><P>想当年是何等的气魄,可是现在却有人天天念着这"经济"的"紧箍咒经"</P><P>为的是什么,又是何等的居心呢?</P><P>现在我想倒是真的欢呼我们的"孙大圣"到来的时候了</P><P>记得毛主席的那首诗词吗 不妨拿来看看</P><P>《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恕,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P><P>最后我们用他老人家的诗词结束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吧</P><P>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P><P>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厉,
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P>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P>
马,丘之流乃鼓吹所谓《新思维》的当代汪精卫也!
<P>那个说话的算老几.有种你也去当老大呀!</P>
<B>以下是引用<I>sd4134162</I>在2004-8-24 10:05:00的发言:</B>
邱震海是谁?

<P>这个混蛋鼓吹“对日新思维”,“对日新思维”的本质就是60年前汉奸提出的“抗日必亡”。
<P>知道“抗日必亡”吗?知道他是什么东西了吗?</P>
<B>以下是引用<I>舰船知识的核平统一</I>在2004-8-24 11:27:00的发言:</B>
马,丘之流乃鼓吹所谓《新思维》的当代汪精卫也!
不可能化解
<B></B>
不可能化解

----------------------------------------------
谁控制了历史 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 谁就控制了历史;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汉奸论调